-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姚江鸿,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史。 - 你会听到 - 03:14 1944,一个被忽视的年份 10:36 一号作战的缘起:大本营与中国派遣军的矛盾 16:28 破产的一号作战:绝对国防圈的突破 20:09 一号作战前,国共对日苏信号的解读与判断 25:14 豫湘桂为何一溃千里 34:07 长衡会战中的薛岳被视为「南斯拉夫狄托」 39:16 桂柳会战中的难民 42:26 溃败引发的震动:华南分离运动 47:01 中共在一号作战中的应对 56:44 1944中的美国因素 64:53 从延安走向世界,美军观察组的到来 67:35 豫湘桂溃败与雅尔塔会议的缺席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近期出版《何以中国:葛剑雄文集第8卷》《也是读书:葛剑雄文集第9卷》 - 你会听到 - 03:40 中国历史上的制图传统 07:20 制作《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困难 17:33 古代政权间存在现代意义的国境线么? 20:45 十年时期的英语老师 23:05 人口与人口地理 31:17 「炎黄子孙」只是文化概念 37:50 「大槐树」的移民传说如何成为共同记忆 48:46 历史研究的应用 56:37 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 61:15 钱穆著《国史大纲》的背景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余戈,战争史作家。 - 你会听到 - 01:03 惠通桥之战,滇缅战场的切片 07:37 滇缅路事件:丘吉尔的对日绥靖 12:11 英国美国日本视角中滇缅战场 22:33 惠通桥:滇缅路上的咽喉 28:48 战略协同中的英国人 35:47 转折:英帕尔之战 41:26 滇西反击与豫湘桂溃败 44:50 仅剩的输血线:驼峰航线 52:54 美军观察组的考察与太平洋上的跳岛 56:18 中国视角下抗战中「最长的一天」 61:23 滇缅战场就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考场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五花王,煤炭行业专家 - 你会听到 - 04:25 石油危机下,大庆石油出口日本 08:23 石油换外汇 11:30 能源视角下的日本援助开发贷款 15:54 从铁路到港口 22:32 安太堡:中美第一个合资的煤矿 24:47 煤炭出口的配额体系 28:46 煤炭长协为什么谈不下去了? 37:13 大同煤与兖州煤之争 47:27 安太堡与安家岭:美系与日系的区别 55:11 日企出海与ODA协同 60:01 煤炭在中日两国间的能源地位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余盛,硬科技财经作家,出版《手机战争》《芯片浪潮:纳米工艺背后的全球竞争》
113 港口、铁路与有轨电车:现代天津的崛起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李侃,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研究系 - 你会听到 - 01:27 连接塘沽与天津的海河 03:24 煤矿与铁路的交集 08:07 被八国联军军事占领过的城市 15:18 都统衙门的遗产 18:54 第一条有轨电车:布鲁塞尔注册的天津万国电灯公司 29:32 海河治理:从运河节点到海运港口 36:00 来自李希霍芬的特殊要求:租界对海河治理的诉求 43:13 一战中的海河工程局 50:25 公共卫生与城市治理:现代天津的到来 53:53 民国政治大佬的后花园 剪辑:孙称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陆风鸣,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社会变迁系 - 你会听到 - 03:29 一家柳州企业如何成为上汽与通用的大腿 05:32 五菱:理解铃木,成为铃木 09:25 从拖拉机厂开始的造车史 :高仿 22:42 五菱找钱:与通用合资 29:43 上通五的诞生:广西为何要大出血 44:28 五菱之光: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 53:21 通用失去王座,加码五菱成为应对办法 61:22 汽车行业做加法难:五菱的上探之路 65:38 电动时代,如何抢占老头乐市场 72:11 微型车在中美之外的市场优势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李昕升,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著有《中国南瓜史》《食日谈:餐桌上的中国故事》 - 你会听到 - 01:46 菜粮兼用的南瓜,在中国历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08:02 美洲作物进中国,是西北陆路还是东南海路? 17:41 玉米和番薯是如何在中国推广种植的? 22:42 美洲作物与中国清朝人口增长的关系 29:13 清代人口爆炸是伪命题吗?为何看起来清代人口增长很多? 40:14 土豆在欧洲封神,在中国为何一直不温不火? 49:39 我们为何抗拒将玉米番薯作为主粮? 56:53 全球饮食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01:03:42 辣椒、番茄和花生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魏水华,「食味艺文志」主理人 - 你会听到 - 02:05 西湖醋鱼怎么就「配不上我们」了? 04:31 杭州餐桌上的风味:吴越共存 08:08 糖醋鱼的做法:鲤鱼焙面、松鼠桂鱼 11:26 腥味之争:水煮与油炸 13:24 西湖醋鱼的前身:一鱼两吃 20:58 被认定的名菜 23:21 断裂与发明的传统 33:01 层垒的西湖醋鱼,被发明的左宗棠鸡 37:25 大盘鸡在新疆与中亚 42:28 消失的菜系之争 45:40 台州菜的崛起:温州的食材、粤系的包装 50:00 「最好的演员都在这里,为什么最好的厨师不应该在这里」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魏水华,云南咖农、「食味艺文志」主理人 - 你会听到 - 03:00 云南保山的高黎贡山咖啡区 05:50 保山产区:气候最接近东非高原的地方 11:28 云南咖啡的种植历史,从蒙自开关说起 13:38 为什么最先种在滇西而不是滇南 15:14 本地土著也爱喝咖啡 19:04 为社会主义兄弟种咖啡 24:03 云南热经所:从种咖啡到种棉花 25:14 雀巢带来的新路线:滇南种咖啡 33:30 茶与咖啡期货对比:重要的是产区与市场 38:12 「云南小粒咖啡」:卡蒂姆 43:57 咖啡猎人:去海外找种子 45:37 育种经济学:是口味,也是市场 54:58 从技术上,如何种出属于「云南味」的咖啡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邱锴俊(@邱锴俊),《电动汽车观察家》创始人 - 你会听到 - 01:55 电池对电车有多重要 09:31 动力电池发展的三个阶段:要有,要多,要好 13:48 从ATL到CATL 15:51 宁德时代的一次重要的变身:为宝马供应「车规级」电池 18:39 美国电池厂商的掉队与破产 24:50 中国动力电池的产业政策红利 29:07 动力电池公司的不同出身:军工与果链 31:43 整车厂也要造电池 35:05 世界镍王与大众汽车都有电池梦 41:23 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为什么这么多? 49:04 中日韩称霸全球动力电池市场 53:30 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磷酸铁对三元的弯道超车 60:24 动力电池的竞争远不到终局,而是刚刚开始 62:30 固态电池,下一次弯道超车?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刘欣,精亦诚咨询创始人,原美的集团事业部管委会成员,在美的工作17年。 - 你会听到 - 01:12 家电公司的迭代与第二增长曲线 04:49 家电企业爱输出管理策略? 10:33 长期代工给美的带来了什么 14:41 营收第一,美的做对了什么? 17:58 压缩机,白电的核心 21:32 出海大并购时代:海尔购GE、美的收东芝 31:08 不易的第二曲线:美的初次造车失败 39:29 剧变的年代:从小家电之王到机器人 44:07 库卡:收购容易,消化最难 49:22 美的二次造车 53:50 接班人的选择 64:57 不再有「标杆」的美的 「一个福利」 在饿了么搜索「中间地带」即可领取听友专属红包,可以叠加任意饿了么红包使用。有点外卖需求,欢迎来试试。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