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陆风鸣,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社会变迁系 - 你会听到 - 03:29 一家柳州企业如何成为上汽与通用的大腿 05:32 五菱:理解铃木,成为铃木 09:25 从拖拉机厂开始的造车史 :高仿 22:42 五菱找钱:与通用合资 29:43 上通五的诞生:广西为何要大出血 44:28 五菱之光: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 53:21 通用失去王座,加码五菱成为应对办法 61:22 汽车行业做加法难:五菱的上探之路 65:38 电动时代,如何抢占老头乐市场 72:11 微型车在中美之外的市场优势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李昕升,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著有《中国南瓜史》《食日谈:餐桌上的中国故事》 - 你会听到 - 01:46 菜粮兼用的南瓜,在中国历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08:02 美洲作物进中国,是西北陆路还是东南海路? 17:41 玉米和番薯是如何在中国推广种植的? 22:42 美洲作物与中国清朝人口增长的关系 29:13 清代人口爆炸是伪命题吗?为何看起来清代人口增长很多? 40:14 土豆在欧洲封神,在中国为何一直不温不火? 49:39 我们为何抗拒将玉米番薯作为主粮? 56:53 全球饮食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01:03:42 辣椒、番茄和花生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魏水华,「食味艺文志」主理人 - 你会听到 - 02:05 西湖醋鱼怎么就「配不上我们」了? 04:31 杭州餐桌上的风味:吴越共存 08:08 糖醋鱼的做法:鲤鱼焙面、松鼠桂鱼 11:26 腥味之争:水煮与油炸 13:24 西湖醋鱼的前身:一鱼两吃 20:58 被认定的名菜 23:21 断裂与发明的传统 33:01 层垒的西湖醋鱼,被发明的左宗棠鸡 37:25 大盘鸡在新疆与中亚 42:28 消失的菜系之争 45:40 台州菜的崛起:温州的食材、粤系的包装 50:00 「最好的演员都在这里,为什么最好的厨师不应该在这里」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魏水华,云南咖农、「食味艺文志」主理人 - 你会听到 - 03:00 云南保山的高黎贡山咖啡区 05:50 保山产区:气候最接近东非高原的地方 11:28 云南咖啡的种植历史,从蒙自开关说起 13:38 为什么最先种在滇西而不是滇南 15:14 本地土著也爱喝咖啡 19:04 为社会主义兄弟种咖啡 24:03 云南热经所:从种咖啡到种棉花 25:14 雀巢带来的新路线:滇南种咖啡 33:30 茶与咖啡期货对比:重要的是产区与市场 38:12 「云南小粒咖啡」:卡蒂姆 43:57 咖啡猎人:去海外找种子 45:37 育种经济学:是口味,也是市场 54:58 从技术上,如何种出属于「云南味」的咖啡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邱锴俊(@邱锴俊),《电动汽车观察家》创始人 - 你会听到 - 01:55 电池对电车有多重要 09:31 动力电池发展的三个阶段:要有,要多,要好 13:48 从ATL到CATL 15:51 宁德时代的一次重要的变身:为宝马供应「车规级」电池 18:39 美国电池厂商的掉队与破产 24:50 中国动力电池的产业政策红利 29:07 动力电池公司的不同出身:军工与果链 31:43 整车厂也要造电池 35:05 世界镍王与大众汽车都有电池梦 41:23 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为什么这么多? 49:04 中日韩称霸全球动力电池市场 53:30 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磷酸铁对三元的弯道超车 60:24 动力电池的竞争远不到终局,而是刚刚开始 62:30 固态电池,下一次弯道超车?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刘欣,精亦诚咨询创始人,原美的集团事业部管委会成员,在美的工作17年。 - 你会听到 - 01:12 家电公司的迭代与第二增长曲线 04:49 家电企业爱输出管理策略? 10:33 长期代工给美的带来了什么 14:41 营收第一,美的做对了什么? 17:58 压缩机,白电的核心 21:32 出海大并购时代:海尔购GE、美的收东芝 31:08 不易的第二曲线:美的初次造车失败 39:29 剧变的年代:从小家电之王到机器人 44:07 库卡:收购容易,消化最难 49:22 美的二次造车 53:50 接班人的选择 64:57 不再有「标杆」的美的 「一个福利」 在饿了么搜索「中间地带」即可领取听友专属红包,可以叠加任意饿了么红包使用。有点外卖需求,欢迎来试试。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陆风鸣,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社会变迁系 本期节目由米其林轮胎特约播出。 「耐磨非凡实力,柔韧重新定义」。米其林100%自有独研高能橡胶Active+,成就轮胎软弹舒适与非凡耐磨的精妙平衡。 柔韧是一种温和的力量,是持久的支撑。欢迎前往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搜索「米其林」订阅收听。 - 你会听到 - 03:16 德系车与日系车之争:够硬才安全? 06:53 溃缩区的作用:吸能,保障乘客安全 10:17 被撞碎的溃缩区:「塑料感」的由来 15:50 泡沫上车,还是为了安全 17:28 电车更费轮胎? 21:05 刚性十足的A柱,让车门打得开 25:22 「中华第一撞」:清华大学的碰撞测试 30:13 中国车企败走欧洲碰撞测试 34:54 ABS:最早的辅助驾驶从辅助刹车开始 40:19 要快速的刹住车,终究要回到轮胎性能 42:47 米其林Active+橡胶让魔鬼三角成为可能 44:31 从钢到铝,车身材料的「软化」 50:09 印象中更软的塑料也在大面积上车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吴博皓,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一个福利」 中间地带联合饿了么给听友送福利了。在饿了么内搜索「中间地带」即可领取听友专属红包,可以叠加任意饿了么红包使用,每天可以领取三次,长期有效。有点外卖需求,欢迎来试试。 - 你会听到 - 01:43 不安的朋友与方便的敌人? 06:57 技术大引进:化肥与纺织设备 09:42 战后英日在东南亚贸易战的延续 16:26 英日对「禁运」的暧昧态度 21:59 绕不开的万隆会议 28:09 日本代表团背后的通产省与外务省博弈 31:48 中苏分裂与日美博弈 37:09 日美博弈下的「自愿限制出口」 43:06 巴统下的「中国委员会」 45:06 美国人的关切:政经是否分离 47:51 东南亚,中日交往的中介 53:30 「LT贸易」的续签 57:45 70年代的「能源外交」 61:36 日本出海,望向苏联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李怒云 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 陈姝璇 绿色和平森林与海洋资深项目主任 - 你会听到 - 03:24 气候大会:与钱有关的议题最受关注 05:17 全球碳市场建设,《巴黎协定》第六条进展如何? 08:38 从造林到林业碳汇 10:22 造林如何卖空气:不是所有的森林都能进入碳汇交易市场 17:34 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如何被定价 25:40 林业碳汇的国际争议 28:45 纪录片《树木猎人》关于宜家造林的争议 33:38 碳汇还是环境,谁才是目的 40:59 航空公司的「碳中和」驾驶 49:32 不止于“碳”,正视森林的价值 本期节目由绿色和平赞助播出。 海南闻道社会组织服务发展中心,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Greenpeace 联合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治理宣传”,致力于推动当下重要的生态环境工作进程。 绿色和平在北京办公室开展工作超过20年,欢迎通过官网和社交账号了解绿色和平的故事:www.greenpeace.org.cn 微信公众号@绿色和平行动派 参考文献: 《林业碳汇风险难避, 使用碳抵消应谨慎》 《全球林业碳汇市场持续升温,高碳企业应警惕“洗绿”风险》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张笑宇,独立学者,出版《技术与文明》《商贸与文明》《产业与文明》 - 你会听到 - 00:37 当希特勒拥有AI 04:58 「智人之上」:信息简史 09:13 真相与叙事间的纠错 13:14 人与算法还有边界吗? 20:40 金钱定价结构正在被AI冲击 26:15 交流是为了什么:把AI作为伴侣 32:30 一个更结构化的问题:AI时代的财富分化 39:21 1970年代,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大转向 44:40 被缩短的产业链 46:29 一道横在人间的「硅幕」 52:05 「人类社会从没有解决过贫富分化,只是在某些时候比较成功地管理了它」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陆风鸣,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社会变迁系 - 你会听到 - 00:21 面包车的代表作:哈飞中意 03:44 意大利设计公司来了新客户 07:58 山寨是一个过程:韩国现代的「山寨」之路 11:20 军工企业爱造车 15:05 「四大奥拓」今何在 19:24 比亚迪造车:2000年初的造车新势力们 20:18 为什么留下的是长安 24:25 「三九胃泰」也造车 27:47 安徽造车的起点 33:20 芜湖造车:副市长亲自带队 36:18 融资模式上的创新 43:15 奇瑞出让股份换来的轿车目录 48:15 把车卖到海外去 51:17 一张旧照片背后的东风日产合资 57:27 「如果要和东风合资,你就要接受它的一切」 61:03 合资的期限越来越近了 69:18 产业政策之外,造车背后资本市场与地方政府的力量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陈琛,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先进制造发展研究所所长,「机工战略」主理人 - 你会听到 - 01:37 来自制造业现场的一线观察:向上的探索 07:04 「大浪淘沙」后的中国家电行业是「出海」的极佳观察样本 11:43 作为中间品的面板行业为什么会在东亚流转 18:09 TCL造屏幕:终端厂商为什么切入中间品 21:16 入世十年,中国企业深入全球化后的答卷:掌握核心技术 26:02 「市场换技术」:换来的是什么技术 29:37 用全球化的技术也需要全球化的人才 32:40 半导体显示领域的十字路口:是跟随还是创新 37:43 链主企业的「领导力」:与供应商从交朋友到手拉手 43:41 全球化公司的新局面:全球多地工厂的产能平衡与协同 50:34 制造业更懂制造业 53:08 链主企业的共同织网 59:35 面板再「向上」:材料与装备怎么做 68:12 全球面板竞争的下半场:TCL最早开发MiniLED路线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