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这些账户,美国医生退休有可能拥有330万美金!

在美国当医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收入会相对其他职业高很多。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美国当医生不光收入高,税收也高,而且对钱和投资的敏感度远远不如其他高收入职业。2020年的一个调查显示,将近三分之一的医生到退休的时候净资产都不到100万美元,很可能在寿命增长的情况下早早的就把钱花完或者生活质量要下降很多。 本期的嘉宾陈律师是在加州执业的税法律师,我们借着今天这期节目跟大家好好讲一讲美国医生常见的退休账户401K, Roth IRA 和 HSA 都是什么?为什么要存这些账户?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为什么陈律师鼓励我们每个人都存满并预估最后大部分人退休的时候都会有至少330万美元的退休金? 本期节目不光适合想来美国执业或者已经在美国执业的医生,也适合那些在医学院或者住院医奋斗或者其他在美国高收入职业的听众。这些账户是属于我们权益的一部分,如果不仔细理解运用就吃了大亏了! 00:00 开始 03:20 嘉宾介绍 05:09 为什么选择当税法律师 05:57 税法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的区别 08:09 美国退休账户是在“薅山姆大叔的羊毛” 09:19 长期投资很少有人跑赢大盘 11:21 大部分人在美国工作三十年存满退休金账户都可以退休时有接近330万美元 13:55 第一部分- 401k 美国为什么会有退休金账户?401k 存的是税前收入,增长交易不交税,取出来才交税。 17:17 (小众)特殊的401k- Roth 401K 和 Mega backdoor 401K 19:57 为什么401k叫这个名字 21:20 401K本质是推迟交税,更好的实现金钱的时间价值。 21:55 401K内部存的钱只要最后不提取,交易不同的股票基金都不用交税,减少Tax drag。 23:25 401K账户在59.5岁以后才能取出来,之前取的话要补税和另交罚款。 24:23 401K账户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用交罚金取出来,比如新冠,买房等。 25:08 401K账户雇主会提供特殊的employer match,需要你存够一定数目才会给你,某种意义上属于你的工资的一部分,不拿白不拿。 29:02 第二部分- Roth IRA 简介, Roth IRA 存的是税后收入,增长交易不交税,取出来也不交税。 30:56 401k 和 Roth IRA 各自的优劣势和考量 35:03 Roth IRA开户需要收入不能太高,像医生这种高收入职业要走后门,开“backdoor” roth IRA 来规避这一规则(且合法)。 36:26 如何自己开 “backdoor” IRA。 37:30 第三部分- HSA (Health Savings Account) 简介, HSA存税前收入,增长交易不交税,取出来如果用于医疗支持也不用交税。 38:49 HSA 在65岁以后也可以选择交税然后用于非医疗用途。 40:08 肉体挣钱和用资本打工(复利)的区别。 42:30 不要担心HSA最后钱太多花不完,美国医疗护理很贵,钱不禁花。 44:15 HSA 开户需要自己有high-deductible health plan医保才可以。 46:17 需要经常看病的人其实不适合high-deductible health plan医疗保险,可能选择传统的医保更合适,但是也因此不能开HSA。 47:45 HSA 要和 FSA (Flexible Saving Account)的区别,都是存税前收入,一般情况下二者只能选其一,不要开错了。 48:55 特殊情况:Limited Purpose FSA 可以和HSA同时开,但是只能用于看视力和看牙医。 50:15 HSA 就像401K一样,有employer match,免费的钱不拿白不拿。 51:23 401k,Roth IRA, HSA 投资什么? (指数基金,target-retirement fund etc.) 57:57 推荐阅读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 59:32 即使股神巴菲特也在遗嘱里嘱咐把遗产大部分投资指数基金,而不是某一个股票。 61:56 嘉宾微信公众号:生活中的好奇心

64分钟
99+
3年前

在美国“半医院”给“半成人”看病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在美国“半医院”给“半成人”看病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精神科医生在美国近几年是非常火热且具有竞争力的科室,今天请到的嘉宾张医生就是专精儿童青少年问题的精神科医生。张医生不仅热情活泼,还充满了童趣,对自己的生活和专业热情四溢。她工作的环境也很特殊,是美国独有的partial hospital。 我们将在这期节目里谈谈精神科的医生都要经历哪些培训?又有哪些的亚专科?美国特有partial hospital到底是个什么医院?精神科生活质量和收入如何?除了看病,青少年精神科医生还会有什么其他的职业发展?我们还会谈论到诸如如何应对难缠家长患者等等很多精神科内部的好玩的冷知识。在结尾还有bonus内容,因为张医生既当过精神科的面试者,也后来成为了面试官,她会非常独到的给后辈们提供match到精神科的小tips! Time Stamp 00:00 开始 00:26 嘉宾介绍 11:28 精神科竞争力在不断增加 14:42 美国的精神病患者不都是在医院被捆绑的 15:26 美国精神科规培residency和fellowship长度 16:01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专科介绍 17:51 小孩是行为的起源,可以早期干预原生/再生家庭的不足 20:28 医生不光看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常见疾病,还会在社会各界做心理评估 21:43 美国独特的partial hospital的概念,像走读的学校 23:45 Psychiatrist 和 Psychologist and Social Worker therapist/counselor 25:48 社工出身跟心理咨询有关的人都可以叫counselor ,拿到资格证就叫therapist 27:30 Psychiatrist 和 Psychologist and Social Worker therapist/counselor 相辅相成,有不同的侧重点 29:09 Social Worker therapist/counselor 功能上像国内的居委会大妈 30:07 精神科优势:病种丰富,工作轻松,同事聪明且情商高,会反哺自己的成长 32:08 夫妻二人都是精神科医生吵架跟一般人也不一样 34:32 美国精神科的发展前景非常好,拨款丰富,精神健康会越来越被人重视,不容易被AI取代 37:02 美国精神科性价比高,但是会被患者的痛苦所感染影响/伤害到自己 38:51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首诊用时1个半小时,与其他科相比要长 39:46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平均收入250K-350K美元,工作朝八晚四中午有午休,周末无加班,平时无值班(看工作) 41:48 精神科病人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去outpatient->Intense outpatient->Partial Hospital-> Inpatient (ER) -> Residential 42:56 有时会和难缠的家长打交道 45:00 小孩的治疗都需要大人签字(每个州不一样),病历是否保密因州而异,一定岁数以上的小孩有权利直接拒绝质量 47:00 药物滥用一般有专门的地方去治疗 49:23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几乎不需要和精神分裂打交道(一般成人后才发病) 53:16 有时候会碰到暴力的家长,会有panick button 59:14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精神科医生 61:04 精神科相对来讲对英语口语要求高 62:38 想申请精神科的人要分数相对高,对推荐信和面试的要求也很高,要带着热爱去面试 65:05 精神科的面试无厘头的为题要考察的是检查你对自己和别人的理解,表达的内容和角度(没有正确答案) 67:34 如果重来一次,哪些选择会不一样

70分钟
99+
3年前

美国大部分医生不用做科研,但是去做的那些医生真的很拼!

在国内的朋友都知道,去大医院的话做科研发论文申请基金似乎是永恒的话题。很多情况下评职称或者提升收入都和科研直接挂钩。其实在美国也存在着这样一群医生,他们被称为Physician Scientist 或者 Principal Investigator,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职业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进行各种科研和发文章,有些人会做出重大的贡献成为学科的领袖人物,有些人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成果还会面临被扫地出门。 本期节目邀请到的罗医生就是我们新生代的一位Physician Scientist,他本人马上要从美国的NIH 国立卫生院风湿科毕业成为一个在美国做科研的医生。我们在本期节目里将会聊聊美国的科研型医生具体做什么?和临床大夫的区别。美国的“国自然”都有什么种类?以及选择这条路的医生生活状态,收入如何?如果有志于此需要提前做哪些功课? 00:00 开始 03:27 嘉宾介绍 06:48 为什么选择来美国行医 07:35 选择美国的原因 08:19 为什么选择风湿科? 10:29 为什么选择去N I H做专科培训 12:51 NIH训练出来医生和其他项目有什么区别? 13:40 NIH有自己的医院和门诊给周围非法移民免费看病。 14:35 美国绝大部分的医生不用做任何科研。大学医院里医生绝大部分也是以临床为主。只有5%选择主攻科研。 16:27 中美教学医院对科研要求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走极端,要么主攻科研,要么主攻临床由N I H的科研基金决定。(规定75%时间要做科研。) 18:06 中国大教学医院对客人要求更像大炼钢铁大锅饭。 19:32 NIH grant相当于国内的国自然基金 19:46 NIH grant 对于每个阶段的医生有不同的基金。保证萌新医生不会和大佬竞争。 20:47 医学研究需要资源很多,不可避免的需要借助大佬和其他医生医院搞好关系。 22:57 美国申请基金失败的医生可以继续来年申请或者回到临床。不会走投无路 24:57 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很多高年资医生提前退休,现在风湿科就业市场非常好。 28:27 研究同样的药物疾病,生物学背景就会很内卷,作为医生竞争压力就会小。 30:47 physician scientist 可以做基础科研,临床科研,流行病学科研 32:09 美国很多走这条路的医生是MD PHD 在医学院期间就有很多科研经验的积累。 33:34 临床和科研是完全不同的技能。想做好科研需要额外学习技能。 35:34 physician scientist 精力没法临床科研两手抓,一般会集中钻研特定的疾病。牺牲的是看其他疾病的机会。 39:16 美国老板也很重要,功成名就大佬机会给的多,上升期的中年老板要成果需要底下人做螺丝钉。 41:18 科研潜规则 42:53 美国physician scientist 工资低,14-18万一年,约为临床型医生收入一半。 46:20 physician scientist的日常作息和工作内容。明面朝九晚五,实际上回家也要工作。 48:16 Physician scientist 适合享受科研或者攀爬高峰求名利的人。 50:27 做科研不应该大锅饭,应该保持小而精。 52:29 NIH的罕见病中心资源丰富 54:39 在美国大佬手下做科研的人有的很享受过程,不一定想一定爬到大佬的位置上。 57:22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什么事情会做的不一样?

60分钟
99+
3年前

出国看病的不只是明星富商,离你(和你的患者)距离也很近!

今天这期节目我有幸请到了闫女士(白杨国际健康创始人)和庄医生(盛诺一家医学部总监)来聊一聊出国看病这个话题。两位都是专业做出国看病中介服务的,从他们的角度和经验里我们能学到很多关于这个领域很多独到的见解。 本集中我们会涉及大陆出国看病这个产业的前世今生。还会探讨什么样的病和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去出国看病?一般出国看病要多少钱?出国看病都有哪些国家?各自的优势劣势都有什么?最后一部分我们还会着眼于医生的角度,看看如果自己的病人有一天选择了出国看病这条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怎样参与和帮助他们? 00:00 开始 03:36 嘉宾自我介绍 06:49 (庄)为什么医生转行投身国际医疗 08:51 (闫)为什么投身国际医疗 10:36 国内出国看病的现状 11:25 2015年产业的萌芽 12:05 早期的乱象丛生到后期的专业化 14:35 (庄)干细胞治疗不靠谱 15:59 为什么出国求医这个市场存在 16:37 相比出国留学移民,是个小众的行业 17:45 什么样的病人和病种适合出国看病 18:12 (庄)去美国看病一般要花费20万-40万美金 19:30 选择哪个国家去看病取决于病情 22:21 中介机构主要根据病情和患者喜好财力来决定是否需要出国,去哪里 23:40 肿瘤患者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26:10 (闫)出国治病之前先视频会诊性价比最高好 28:53 是否需要远程视频会诊往往取决于目标医院的政策 29:44 出国检查和远程视频会诊的优劣势 35:42 国内医院诊断治疗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怎么利用海外医疗资源 40:43 海外远程咨询的意见和治疗方案还要考虑国内的落地性 45:41 (庄)出国看病要准备多少钱 45:24 (闫)出国看病可以提前联系医院预估费用的底线 47:36 美国和日本治疗费用差距巨大 50:55 (闫)大部分人出国医疗目的地都是美国,特定疾病会选择日本欧洲。 52:26 (庄)今年来日本政府牵头,发展医疗旅游 53:32 儿童肿瘤诊治美国相对国内优势巨大(尤其是骨肉瘤) 55:50 有国际部的海外医院接诊流程会更正规成体系,日本整体稍逊 57:14 (庄)欧洲医学各国有自己的特色,总体小众 59:20 (闫)欧洲主要优势是神经外科和骨科,质子治疗 60:50 出国看病中介和出国医美,出国生孩子,代孕都是产业一般没有交叉 63:58 美国本土诊断有时也是良莠不齐,25%的MD Anderson转诊患者最后会改变诊断 64:45 (庄)国内医生如何参与患者带来的海外会诊意见,治疗方案 66:26 不要怕国外意见不一样,可以尝试一下当作学习机会 68:09 香港医生会愿意为出国看病的患者写转诊信,不会小心眼 69:32 能邀请到国内主治医生参与效果会很好,因为可以及时沟通国内的医疗条件限制调整方案 74:30 嘉宾资源介绍-白杨国际健康(微信公众号) 76:35 嘉宾资源介绍-盛诺一家,庄有猫(知乎),庄时利和(微博)

77分钟
99+
3年前

鸟择良木而栖,去制药公司的医生找回了生活和初心!

本期嘉宾李嘉华医生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曾经激励了一代国内学子赴美行医。今天这期节目我将借着采访他的机会里来搞明白为什么会有医生选择去制药公司工作,他们是不是都去当药代?如果不是的话又在医药公司里有着什么样的角色?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讨论到学术界和产业界哪个更适合搞科研?去制药公司工作生活质量怎么样?收入如何?等等非常实际接地气的问题。 如果你现在已经开始厌倦了临床的繁重任务或者学术界的勾心斗角,不妨一起听听这期节目吧,说不定去制药公司是一条天无绝人之路! 00:00 开场白 02:22 嘉宾自我介绍 04:29 去制药公司工作不代表就去当药代 07:35 为什么选择肾内科 11:39 美国医保报销透析发现是赔本买卖 13:11 CKD慢性肾病有效药很少 15:21 Trump总统签订的法案为肾内科带来黄金十年 16:42 美国肾内科就业市场近两年逆转井喷 19:40 制药公司收入工作强度介于学术中心和私人执业之间 20:39 制药公司新药研发工作和学术大佬更近 21:42 学术中心求NIH要钱,药厂求工业要钱。工作内容相似。 23:20 去制药公司工作后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 27:03 制药公司开发新药的流程(pre-clinical->clinical->medical affair->sales) 30:12 医生在新药研发中参与哪个环节 33:33 科学家筛选备选药物,医生再来决定是否适合临床 35:49 就职医药企业职业稳定小于医院,但是提供更多跳槽涨薪机会 38:26 如何衡量医生工作收入的好坏 40:32 就职药厂有股权激励,会提供更多回报 41:00 比较收入要apple to apple,要考虑到药厂收入的成长性 43:10 哈佛医学院主治医生工资全美最低,比fellow(专培生)都低 45:23 好一点的学术中心肾内主治工资收入 46:19 就职药厂收入起薪18万-25万一年左右,年底有bonus,Stock option要十年行权。 49:16 医生在美国“用命换钱” 52:07 离开临床后会不会渐渐忘记如何看病?(药厂会雇你去看病) 58:09 什么人不适合去制药公司工作 59:42 药厂里科研做的真枪实战,学术界反而更多混日子的 60:29 药厂看重的是医生的临床经验,而不是发的文章(MD PHD, MD MPH) 64:36 如果医生还有MBA学位,可以参与商业并购 66:06 工作经验很重要 67:22 如果已经动心了,现在就要立即投简历 70:39 如果可以再选一次,什么事情会做的不一样 (重点)

77分钟
99+
3年前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热血创业女医生

医学生毕业后不光可以循规蹈矩的继续行医,还可以在很多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本期嘉宾竺医生就在美国联合培养博士毕业之后选择了回国创业这样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我们在这集里会讨论医学生创业有什么优势劣势,创业适合什么样的人,如何寻找自己创业的领域和契机,找不找合伙人这样非常现实的问题。欢迎收听! 02:37 嘉宾自我介绍 06:14 决定创业的契机 14:27 决定的事不要和会泼冷水的人聊太多 15:30 过年前才和家里”出柜” 18:37 自己先给自己泼冷水,决定之后就不会被轻易泼冷水 19:32 三个创业的项目 21:24 为什么选择医学动画,视频制作创业 22:15 美国医学美术动画发达,便于直观理解 23:53 做乙方的痛 24:14 国内医学动画视频制作市场 25:30 医学生创业的优势 26:28 美国的修车博士 27:49 即使创业书也没有白读, 会被人高看一眼 28:40 创业遇到的困难大部分来自自我的问题 31:40 自我创业 vs 找合伙人创业 32:44 找合伙人比找对象更麻烦 34:46 创业看的是认知程度,吃的苦跳不过去 37:20 创业适合所有人吗? 38:01 创业后工作和生活就融为一体 39:17 适合创业的人不需要别人告诉去创业 41:19 创业的快感来自每天成长 45:50 创业的不开心可能给人打工也会有 46:50 蕊蔓ReadMind (微信公众号) 47:49 元宇宙VR 48:20 要学会做减法 49:47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哪些事会做的不一样

54分钟
99+
3年前

从国内的放射科大夫变成美国的主任院长,发现在美的华人医生团结起来才有力量!

美国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国家。本期嘉宾陈雄鹰医生的经历非常传奇,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国内放射科医生来美奋斗挤进了美国医院的领导层,现在又任新一届的美国华人执业医师协会SCAPE的主席,想必他的经验一定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期节目干货很多,我们会聊到如何在美国进入管理层,美国到底有没有种族歧视,美国华人医生的现状和组织化行会。在此之外还会聊到中美之间的交流对国内规培的影响,国内规培的教学和待遇问题。在结尾的部分我们还会略微涉及到一些关于美国医学界政治权力和行会互相博弈的段落。 我保证这期节目里你将听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收获! 02:25 嘉宾自我介绍 04:55 美国华人执业医师协会SCAPE的成立 05:38 参与国内规培项目的培训 07:00 著作《美国医生是如何看病的》 07:50 美国医学界华人医生的地位 09:05 美国任人唯贤不堪出身 10:39 在美国被种族歧视很罕见 11:55 有能力的人没有天花板 14:27 协调捐口罩救人,被授予城市英雄称号 17:45 中美华人医生危难中互相寄口罩 19:09 美国华人执业医师协会SCAPE 为什么成立 23:05 协会的创始人背景各异 24:45 14年国内开始探索规培就有SCAPE的身影 27:36 国内规培的现状 30:08 国内规培生对待遇不满,厌倦干杂活 32:00 美国规培毕业生预期是可以独当一面,国内规培不是 33:50 单干vs形成组织的影响力完全不同 36:30 SCAPE的医生会员一般都是什么人 38:00 会员来自五湖四海,各种雇主,各个学科 38:46 个别会员国内不是学医的来美后才进的医学院 40:49 华人来美可以干任何科室,包括竞争力很强的皮肤科,神经外科等。 40:30 有志者事竟成,美国非常开放充满可能性 43:13 现在美国存在6千左右大陆毕业的华人医生 43:59 三分之一的华人医生来自北医,上医,上海同济和广东中山 44:29 一半的华人医生在做内科,病理,麻醉,家庭科,神经内科。大部分分布于纽约加州麻省。 45:00 每年新match来的医生有几十个 45:47 美国最多的外籍医生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中国人数相对少。 46:52 老新CMG的区别不大 47:45 英文不过关很难胜任医生的工作 48:07 美国很平等,住院医规培毕业后人人平等,等级观念不强。科室鄙视链不明显。 50:45 新毕业的医生不会被老医生为难 52:00 同事之间人人相对平等,高收入只能来自更多的工作。 53:00 除非明显犯错,主任不会轻易介入其他医生诊疗。 53:59 SCAPE华人组织内也人人平等,英雄不论出处。 55:50 美国相对不讲究“关系” 56:26 办公室政治因地而异,大部分不讲究。 59:12 美国其他族裔的医师协会 60:19 特定族裔的协会给招自己族裔的医院颁奖,加强影响力。 62:51 SCAPE每年为华人翘楚颁奖 63:40 华人医师组织接下来的挑战 66:45 SCAPE公众号-美华医师

69分钟
99+
3年前

文能看病救人,武能编程做app的临床信息学专培竟然可以远程在线读?!(美国)

什么是临床信息学?今天的嘉宾张医生目前在OHSU做clinical informatics 的专培。在这期节目里你将听到这个创立刚刚十年的学科是如何诞生的?都有什么人能去做?毕业之后又能带来哪些特殊的机会?和我们其他科室的临床医生又是如何的息息相关? Time Stamp 01:42 嘉宾自我介绍 05:27 为什么选择Clinical Informatics 临床信息学 07:14 临床信息学是干什么的? 10:00 用大数据给病人评分 11:05 帮助临床研究高效筛选病人 13:15 美国的两大电子病历系统 EPIC vs Cerner 15:31 病理科医生是临床信息学的先驱,相对独立 16:51 任何专科毕业都可申请临床信息学的fellowship 18:10 一些项目会同时毕业时颁发硕士学位 19:00 训练具体去哪个科轮转 20:50 轮转project based,需要参与具体项目的“小作业” 22:07 两年内不能完全脱离临床,需要至少百分之十去临床工作 23:13 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科(成立于2011年) 23:46 为什么成立临床信息学这个专科 24:33 2008经济危机出台的HiTech法案助推 27:00 美国电子病历系统的历史 31:00 毕业后工作去向 (首席信息官,学术研究,科技初创公司) 36:22 工作不好的resident会在病历系统里眼睛乱扫 38:38 可以毕业开发医疗相关的app,做咨询 41:15 apple watch房颤预测算法 41:50 需要学习编程 43:02 典型的一天作息,可以完全远程上fellowship 44:10 不耽误带娃,做饭 47:13 下医嘱的pop-up由临床信息学来修改 48:10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这个领域比较烂大街 50:47 对其他科医生行医方式目前影响有限 51:30 EPIC Early Sepsis Warning 算法惨败(现实很骨感) 54:05 机器学习开发出的Pacemaker Identification app 58:36 如果可以再选一次,什么事情会做的不一样

60分钟
99+
3年前

S1番外 在美国找一份医生的工作的门道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

本期节目嘉宾是现于梅奥诊所重症呼吸科培训的李和一医生,我们年龄相近又都是近一两年住院医/专培毕业的职场“小鲜肉”。希望我们第一次找工作的经历和教训能给大家梳理一下整个的流程和脉络。我们还会见缝插针的分享自己以及身边人关于找工作的各种有趣的事迹。一定不要错过哦! 02:02 嘉宾介绍 05:05 找工作之前就要开始思考的问题 08:55 学术 vs 临床工作 09:48 学术和临床互补又可以互相转换 10:50 MGMA数据库可以帮助定位薪资行情 11:13 同专业医生之间收入也差距很大 11:55 如何排位地点,工作,职业发展在找工作之中的重要性 12:36 高额的签约费和搬家费一般有条件,不干满期限要退钱 13:20 要注意是否工作提供tail policy (防止病人告你) 14:33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暗中已经标好了价格 15:29 比较工作的注意是不是有可比性 19:09 在哪里能找到工作的招聘启事 20:55 通过个人关系能找到隐藏的工作 25:06 对签证有需求,应该用其作为过滤条件 (PraceticeLink, PraceticeMatch) 28:35 工作性质:作为雇员,自己开业,还是受雇于医疗集团 30:30 H1B 签证要注意新的工作何时帮你申请绿卡 31:31 一般美国工作的签证是H1B,J-1 (需要waiver),O-1 32:32 H1B是有移民倾向的签证 33:04 如果不想住院医之后去waiver,match住院医期间就要选择可以支持H1B的地方 33:37 和招聘人员联系后的流程 35:25 去面试也是看看将来的同事是否能合作 38:34 去面试雇主包机票酒店租车吃饭,还会找当地人带你转转 41:00 很多red flag只有实地考察才能看出来 42:45 面试具体过程每个医院都不一样 46:00 会有专门的环节见人力资源部谈薪水和福利 45:55 个别医院会有见CEO, CFO的环节 48:10 面试环节三缄其口一般说明有硬伤 52:37 要询问为什么要招人 53:10 其他可能需要问的问题 54:10 要主动询问对方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 57:30 面试之后如果通过的话会有样本合同发来 58:02 如何在工作合约上“讨价还价” Contract Negotiation 62:21 越来越多的医院“店大欺客”,不再轻易和你商量 64:49 宏观上紧缺的职业,微观上个别热点地区仍有可能供给过剩

70分钟
1k+
3年前

会打太极的康复医生在美国比你想象的要更吃香

本期嘉宾张医生现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做专培,她的经历不仅传奇,而且因为在中美康复科都做过规培,可以很好的为大家比较一下两国康复训练和临床的不同。我们在这期节目里主要讨论康复科医生是做什么的?训练怎样?一般都看什么病人?毕业之后又有什么方向? 张医生还会在节目中间穿插各种求学生涯的趣事,希望对康复科感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哦! 02:25 嘉宾自我介绍 06:23 康复科的特点 08:08 为什么选择出国行医 11:37 自幼习得太极拳似乎帮助脱颖而出 12:31 美国康复医学规培长度和内容 15:53 规培第一年轮转内容 17:14 规培第2-4年轮转内容 19:57 学习注射肉毒素治疗还会顺便帮病人美容 21:26 毕业后可以直接工作或者专培深造 21:55 常见专培方向以及培训长度 24:44 康复可以做很多操作,疼痛专培会和麻醉出身不一样 27:10 大部分病人来自中风,外伤,疼痛和运动医学 28:44 新兴肿瘤康复理念,放化疗之前就开始康复 30:50 康复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等的区别(PT,OT,ST) 36:36 在康复医院里处理绝大部分情况,有时候会请会诊 37:35 什么样的人会选择成为美国康复科医生 38:18 面试很平和,不会有刁难 42:12 华人在美选择康复科的不多 45:45 康复科最喜欢的病人 46:25 最不喜欢的病人 51:21 康复科社会地位 57:18 康复科激发“备胎”潜力 57:50 中美康复科的异同 62:04 美国一些康复科还会开展针灸推拿 63:12 如果可以再选一次,什么事情会做的不一样

68分钟
99+
3年前

国内都快当上副高了却选择去美国先读fellowship重开一局

听说过来美国做住院医规培residency再做专培fellowship的,但是多少人知道其实还可以来美国先读fellowship曲线救国?今天的嘉宾Dr.Boris 就是这样的人,他在而立之年放弃了国内奋斗的事业为了家人甘心来到美国重开一局,命运让他第一次match residency失败,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选择了先去做fellowship然后再去做住院医。出国行医对于国内有家有业的人意味着什么?重头再来有什么挑战?先做fellowship有什么优势和什么坑?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话,请进来听完本期节目吧! Time Stamp 02:20 嘉宾介绍 05:15 为什么选择美国重新开始 07:08 离开国内的事业意味着什么 08:50 美国执业对家庭友好,但是需要家里人支持 09:38 fellowship专业知识相同,但是行医的过程却需要重头再来 10:32 外科到内科的转变挑战巨大 12:32 美国的EMR和国内医生工作站差异大 14:08 先做fellowship对已经国内工作过的医生来讲上手会更快 15:08 为什么先做fellowship而不是residency 16:02 第一次match residency失败但是没有放弃 16:40 先捡漏进fellowship反而容易累积经验一只脚进入体系里 18:40 选择专业不要因为难易太强迫自己 19:38 没做residency直接可以做fellowship的项目多吗 22:15 一般能捡漏的项目都是美国人不愿意做的 25:00 美国即使是“穷科室”也有很多人收入不菲 26:00 美国的“富科室”收入高但是也很累 29:17 美国外科训练很辛苦 29:53 如果只做了fellowship工作机会有限制,只能做特定机构供职 32:40 如果需要签证,回头再补上residency才稳妥 35:09 (重点!)如何检索可以先做fellowship的医院?(freida.ama-assn.org) 36:50 (重点!)如何套磁 37:51 每年的12月初到第二年的三月底-4月初都是机会出现的时间 40:20 写personal statement的时候不要把名字写串了 41:10 如何说服另一半做出牺牲,如何安排小孩子上学 41:59 住院医薪资菲薄但是也够一家三口生活 44:41 国内攒多少钱才够之后在美国过的舒服 49:10 家人和孩子如何试应美国的生活 52:05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一次,什么事情会做的不一样

55分钟
99+
3年前

我一个东北大汉怎么就跑到爱尔兰当牙医了呢?

爱尔兰是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国家,很多人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权力的游戏取景处,还有盛行的啤酒文化。在这样一个接地气的国家里行医生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东北汉子,在爱尔兰经营者自己的牙医生涯,我们一起听听他有什么独特的体验吧! Time Stamp 02:04 嘉宾介绍 06:30 爱尔兰牙医学院可以高中毕业直接申请 08:00 入学新生年龄老少皆有 08:55 爱尔兰vs北爱尔兰 13:56 爱尔兰牙医学院毕业直接可以工作(不需要规培) 15:00 一般五年学制,可以提前修学分四年毕业 17:05 牙医需要工作几年后才可以进入亚专科 18:35 大陆牙医学院毕业如何在爱尔兰行医 23:05 爱尔兰毕业后不用考执照考试 24:34 英联邦国家地区执照互相承认,异国行医很方便 26:14 做牙医喜欢的事 vs 讨厌的事 27:48 牙科的亚专科 31:32 美国牙科学费昂贵 32:55 一般什么样的人会在爱尔兰成为牙科医生 35:37 班上学习好的大部分是加拿大人 36:32 华人牙医很少 37:37 患者会看中牙医的毕业出身,是否是外国人 39:06 爱尔兰牙医的一天作息是什么样的? 42:02 工作时间非常灵活,丰俭由人 44:00 移民牙医质量参差不齐 46:07 爱尔兰牙医平均收入 49:21 加拿大牙医城市越大收入越低 51:33 爱尔兰有专门的高收入工作签证,难易因时而异 52:18 医生工作两年就可拿到永久居留权(绿卡) 54:07 爱尔兰旅游很好,长期待有点土 54:46 牙医高社会地位,偶尔会碰到年龄歧视的患者 57:27 如果再来一次,什么事情会做到不一样

63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