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年代
历史与未来之间,思想不会独行,欢迎来到二零年代

Album
主播:
二零年代
出版方:
二零年代
订阅数:
4970
集数:
15
最近更新:
7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历史与未来之间,思想不会独行
二零年代的创作者...
二零年代
二零年代的音频...

S01E10 | 把全世界作为对象:一种新知的理想

人类学是一门综合行走与阅读、经验与常识甚至常常需要人类学家大胆想象、追溯神话并进行新的叙述尝试的学问。人类学家王铭铭在多年的田野工作之后,越来越多地将自己的思考集中在对人类学、知识生成以及不同文明间关系的反思之上。他在最近的多次采访中还谈到自己对新知、历史等的看法,比如“新知不应当拘泥于新旧之分,我们应当在新知和古老的智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现在的信息过度流通实际上也可能在阻碍新知的出现”,等等。我们对其关于现代知识型困境的整体理解抱有浓厚的兴趣,为此与他展开了一场对话。 我们聊了: 04:12 最近的田野工作 06:02 东南—西南—东南,变化背后的故事 21:13 两种走向他者的过程中各自不同的困难 26:48 他者的不同层次 35:27 如何看待经典的民族志研究 38:15 身游有余,心游不足? 45:30 人类学与文学:对他者具有普遍含义的理解 48:07 如何理解把自己作为方法 49:53 “己”是一个容器 51:06 不能把中国与世界相割裂 52:30 “无处非中”是一种相对主义吗? 58:42 在中国,一个好的人类学者也是一个好的历史学家 64:58 关于知识的理想 68:56 “二零年代”第一季小总结 一些书、人、文章: 图书 | 努尔人 / 人生史与人类学 人类学家 | 巴霍芬 / 摩尔根 / 泰勒 / 弗雷泽 / 费孝通 文章 | 从世界观看人类学的历史 / 从文化翻译看“母语”的地位问题 / 作为世界的地方 / “家园”何以成为方法? / 他乡故土间:我的身游、心游与乡愁 嘉宾 | 王铭铭(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音乐 | 莫老师(播客“世界青年在中国”主播) LOGO设计 | 阿巽(豆瓣 @巽)

73分钟
1k+
7个月前

S01 番外04 | 一眼穿越亿万年(下)

每个儿童或许都曾有过一段疯狂迷恋恐龙的时期,这一生物属种是地球生命故事的见证者。还原恐龙的形态和行为,就是古生物学家的工作内容之一。他们是如何发现恐龙化石的?从制作化石切片到描绘一幅完整的恐龙画像,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一旦走进这些问题,一个浪漫而又严谨的学科——古生物学——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说它严谨,自不待言,古生物学讲究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每一点小小的推进背后都离不开大量的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以及文献阅读工作。而说它浪漫,想象一个古生物学家在无人的戈壁滩上,通过一块化石与一个亿万年前的生命相遇,继而通过它推想那时的天地变幻,还有比这更浪漫的事情吗? 本期番外,二零年代请来恐龙研究学科的专业学者,和大家聊聊古生物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嘉宾主持 | 曹大美 出版社编辑 嘉宾 | 赵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1981年生,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古生物学、恐龙研究学科带头人徐星。2012年获得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古爬行动物学以及恐龙骨组织学研究,研究涉及古爬行动物分类学和形态学、恐龙个体发育学、恐龙功能形态学和行为学以及恐龙属种多样性和形态分异度分析等方向。发表SCI论文20篇。参与新疆、内蒙等地的野外考察,在十余年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大量了古脊椎动物化石,填补了恐龙类群的空白,丰富了我们对侏罗纪中晚期以及白垩纪晚期的陆相生态系统的认识。 音乐 | 莫老师(播客“世界青年在中国”主播) LOGO设计 | 阿巽(豆瓣 @巽)

41分钟
99+
2年前

S01 番外03 | 一眼穿越亿万年(上)

每个儿童或许都曾有过一段疯狂迷恋恐龙的时期,这一生物属种是地球生命故事的见证者。还原恐龙的形态和行为,就是古生物学家的工作内容之一。他们是如何发现恐龙化石的?从制作化石切片到描绘一幅完整的恐龙画像,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一旦走进这些问题,一个浪漫而又严谨的学科——古生物学——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说它严谨,自不待言,古生物学讲究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每一点小小的推进背后都离不开大量的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以及文献阅读工作。而说它浪漫,想象一个古生物学家在无人的戈壁滩上,通过一块化石与一个亿万年前的生命相遇,继而通过它推想那时的天地变幻,还有比这更浪漫的事情吗? 本期番外,二零年代请来恐龙研究学科的专业学者,和大家聊聊古生物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嘉宾主持 | 曹大美 出版社编辑 嘉宾 | 赵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1981年生,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古生物学、恐龙研究学科带头人徐星。2012年获得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古爬行动物学以及恐龙骨组织学研究,研究涉及古爬行动物分类学和形态学、恐龙个体发育学、恐龙功能形态学和行为学以及恐龙属种多样性和形态分异度分析等方向。发表SCI论文20篇。参与新疆、内蒙等地的野外考察,在十余年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大量了古脊椎动物化石,填补了恐龙类群的空白,丰富了我们对侏罗纪中晚期以及白垩纪晚期的陆相生态系统的认识。 音乐 | 莫老师(播客“世界青年在中国”主播) LOGO设计 | 阿巽(豆瓣 @巽)

29分钟
99+
2年前

S01 番外02 | 考古学家的养成(下)

最近几年最大的文化现象,就是考古热的兴起。比如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全程直播,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数字考古活动,吸引3000万人“在线考古”。不少考古发现吸引了大批“粉丝”,曾被视为“小众”“冷门”的考古学日益走向大众、掀起热度。中国考古学正进入一个黄金时代,通过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努力,越来越多不同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和发掘,同时民众也对考古以及考古背后的中华文化遗产越来越感兴趣。 二零年代通过几期番外,请专业学者用通俗的语言和大家聊聊考古,以及考古工作者是怎么工作的。 嘉宾主持 | 曹大美 出版社编辑 嘉宾 | 彭菲 1980年10月生,汉族,陕西安康人,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秘书,国家文物局考古项目负责人。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研究。担任Quaternary International、《人类学学报》、《文博学刊》、Asia Archaeology等期刊,及Paleoanthropology and Late Pleistocen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Northern Asia集刊审稿人。主持的宁夏鸽子山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曾荣获“2016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2018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田野考古一等奖”。 音乐 | 莫老师(播客“世界青年在中国”主播) LOGO设计 | 阿巽(豆瓣 @巽)

32分钟
1k+
2年前
二零年代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