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扯蛋物语
探讨投资看法、生活故事

Album
主播:
NeoXinHe
出版方:
Neo Xin He
订阅数:
5198
集数:
136
最近更新:
19小时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和大家一起探讨投资看法、商业见解、生活故事、以及理解有趣的事物
Neo扯蛋物语的创作者...
NeoXinHe
Neo扯蛋物语的音频...

我为什么开始用融资盘买日股?

大家好,我是 Neo。上次录节目之后发生了好多事情。 对我自己而言,我则是开始使用融资盘投资日股。对我来说这在过去是天方夜谭,我这种人居然会用融资盘。。。不过这个事情听起来有点耳熟啊,因为巴菲特在过去五年里不断地增持日本五大商社的股份。他是用公司在日本发日元债,巴菲特的策略核心是​​“借低息日元买高股息日股”​​. 这一策略回头来看非常牛逼。 而且五大商社的业务对巴菲特来说也很好理解。他实现了“无风险收益放大”的经典操作。这种模式在低利率环境中尤为有效,也解释了为何伯克希尔持续加码日元债和日股  我完全是后知后觉,我为什么要这个时候用日元融资盘呢?明明日本央行貌似是要加息了。  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  然后最近川皇上台以后搅乱了世界,这才是我用融资盘的根本。整个世界的股票都发生了暴跌。我总不能在日经指数创新高的时候去买吧?最近就等到了合适的机会。我关注不少的日本企业,也出现了回调了,好不容易任天堂也回调了,万代南宫梦也回调了,科乐美也回调了。五大商社也回调了。有很多优质的日本上市企业,都只有在TSE 可以买到,所以关注日股就成了一个顺其自然的事情。  而日本的加息步伐现在也被打乱了,就算要加,估计也很难加太快,加太高了。因为日本也面临经济挑战,尤其是丰田等出口企业在中国市场受挫之后。  所以在 IB 的日元融资盘利率可以拉到 1.6% 左右的情况下,我觉得即使比巴菲特的融资利率高(那不废话嘛,我能比他低还了得),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融资利率了。即使加息预期加到位了,也依然可以接受。就像上面说的,日股的套利空间恐怕会长期存在。用融资盘风险最大的情况还是汇率风险。  由于是融资盘,所以还是要小心极端的情况发生,尤其是目前川皇朝令夕改以及恐吓式谈判的逻辑。万一市场发生一个深 V,哪怕第二天恢复,只要跌够狠,也可能会导致钱没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买了 10 家日本企业,尽量分散投资,而且以商社为底仓,增加抗波动的可能同时获得尽量多的分红。  这十家企业分别是五大商社、东日本 JR、三菱日联 UFJ、科乐美、任天堂、万代南宫梦。  这是一个抄袭巴菲特作业的事情本质上来说。而且在川皇开始脱离 Musk 的中肯建议之后,日本可能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偏向于一个中立国的态度。成为中美对抗之外的重要的经济大国,猥琐发育。  所以可以看得出,这些上述的企业虽然都是日本企业,但是他们都有大量的海外收入,或者正在不断地扩大海外收入,对美国和本国的一些地缘政治风险进行了对冲。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巴菲特会把商社的股权上限 10%打满。如果巴菲特继续扩大对日本的投资,这也不会有什么奇怪的。  商社和自民党是高度绑定的,这些商社百年来通过官商势力,联姻,等等手段不断地开始渗透到各个层面。比如现在首相石破茂的妻子就曾经在丸红商社工作。  巴菲特看中的不止是套利,还有商社海外扩张,把控了政治主导权等等因素。单纯从商业逻辑上来说,商社的业务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所以这是在套利基础之上的一个估值和商业洼地挖宝的事情。  当然了日本股市本身就有很多优质的公司存在,只不过用融资盘来说,直接购买大量 beta 过高的公司会很危险。因为在川皇朝令夕改,恐吓式的外交和贸易策略之下。任何大盘的波动如果拉爆杠杆,早就死的不明不白了。1:1 的杠杆就意味着所有的跌幅都会被放大一倍。10% 的下跌就等于 20% 的下跌。  商社过去这些年里最大的回撤幅度也有 30% 左右,1:1 的杠杆就等于 60% 的下跌,如果正好遇到全球股市都大跌,那可能就会触及平仓线了,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所以相对来说把杠杆控制在 0.5 倍很重要,而且最好资产池里面配置有美债。这样可以避免平仓线突然变动,也可以控制好下跌幅度对融资盘的影响。  下跌 10% 等于 15% 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样 30% 的极限下跌也就是 45% 的下跌,再加上有美债配置,平仓线不会有过多变动。保证了平仓线和极端波动的时候依然至少有 20-30% 的空间。  我们普通人和巴菲特不一样,他发日元债就没有这个风险,所以千万要小心,不要随便上杠杆。普通人可是没有日元债的优势。我们拿到一点安全的杠杆都是需要精打细算的。  没有极端波动固然好,光是长期的利息套利就有得吃了,有的话就要及时地控制好杠杆率,避免发生平仓的事件。另外一个就是刚才说的,要平均投资下去,10 家企业同时都遭遇 30% 以上的回撤还是比较罕见的。尤其是稳健的资产。  当然了如果你买得早,比如你在伊藤忠商事 3000 就买了,现在都 6000 了,你的安全边际就大很多了。  一位朋友跟我说 Beta 不好的时候,短期或者长期套息都是确定性更大的策略。  在此基础之上,如果能同时获得一些 Alpha,你已经是赚了。以上就是为什么最近忙着买日股的原因,其实本质上和抵押掉房产去想办法吃稳定的债券利差是一个道理,但是还能获得一些 Alpha。  好了这一集就分享到这里。byebye

7分钟
35
19小时前

什么 IP 是最值钱的 IP?

IP 为什么这么值钱?我最近玩卡牌后,对 IP值钱与否的理解可能又加深了一些。直接先说结论:  IP的本质是一种将符号信息和时间货币化的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两点: 1. 垄断性定价权:头部IP构筑的认知护城河,允许持有者持续获取超额溢价; 2. 时间杠杆效应:优质IP资产的价值曲线不是衰减函数,而是指数函数。 这解释了为何在AIGC时代,真正稀缺的并非内容生产力,而是能穿透时间周期的符号资产。当算法可以无限生成内容时,人类愿意持续付费的,只剩下那些经数十年验证的集体心智烙印。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 30 年前的闪光袋龙可以拍出 160w 人民币的价格,明明只是一张卡牌,如果仅仅是因为稀有,就可以拥有定价权,那也太容易了。我可以随便画一幅“世界仅有一张”的画作,但是我还需要全世界都认可这幅画的稀缺性和世界对这幅画作的价值有共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给全世界很多人都植入这玩意儿的共同回忆信息。这种回忆信息就带有上述所说的时间杠杆效应,优质的 IP 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如果能保有相当的热度和更新。  宝可梦,游戏王这些运营了超长时间,在几代人的记忆里都留下了共识。当你是小孩子的时候,你没有独立消费购买力,当你长大了,你就开始拥有了财务能力了,可以独自消费了。这个时候长期运营的 IP就有了时间杠杆效应了,这种效应会效应提高粉丝群体的溢价接受度,有消费能力的粉丝会愿意付出高溢价。  卡牌类的盲盒就很有意思。因为单包或者单盒的售价不至于很高,但是稀有卡售价会很高。就完美地覆盖了几乎全年龄群体。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孩子成长,宝可梦这种就会实现全年龄的收割以及一轮又一轮的价值沉淀。在这个过程中,稀有卡牌的数量还是一样的,比如初代闪光袋龙的美品就那么多,更何况有的还能送到顶级评级机构打高分,那就更加稀有。这种卡牌就成了藏品,且能具有相当的金融价值,因为它有流通性。这种流通性的背后就是 IP 赋予的特权。可以允许 IP 持有者不断地生产更多的此类产品,同时收割明显的溢价。IP 也杜绝了任何其他家公司进行同类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拥有非常明确的商业护城河,明确的粉丝群体,以及明确的消费对象。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这个 IP 必须要能长期的有生命力才行。不能是一个爆款电影,但是没有能力进行扩展的。全年龄收割的宝可梦显然是顶级的 IP,原因就是因为它地域覆盖广,男女通吃,年龄范围广,可扩展性极好,可以涵盖到非常多的周边产品和游戏。  并不是所有 IP 都有这个能力的,可以不断地一代又一代出各种内容,还有产品和游戏。与时俱进,不断地推陈出新,甚至像宝可梦这种可以开始扩展到现实世界开乐园,是极为罕见的。  所以顶级的 IP 本身就是稀有产物。有人问,IP 到底是运营出来的还是有天生自带的成分更多呢?  如果你让我说的话,我认为是天生的成分更多,后天运营可以改变一部分。  为什么很多公司挖了迪士尼的高管过去,比如 DC 那边,挖了半天也没做起来DC 宇宙?除了内部管理问题,更多的原因也是 DC 天生自带的忧郁风格有关系。为什么米奇相关的游戏一直没做起来?迪士尼整体来说除了星球大战,就没有什么IP 能延伸到游戏领域做的不错的?  但一切都是动态变化的,换个角度可能你就会对 IP 在未来能落地的地方有别的理解。  比如我最近关注了到了黄仁勋发布会上的机器人,是星战的。迪士尼将会参与到新一轮的机器人大潮里。  对了,乐园里其实已经有了很多机器人智能化的雏形,只不过有很多还需要人的配合以及引导。最近工会的事情又越闹越凶,所以对抗工会,提高乐园内体验,AI+机器人必然是一个趋势,且不可逆。  迪士尼玩机器人也不是一两天了,他们来做这个,加上 IP 落地的效果将会非常好。相对比皮笑肉不笑,一问三不知的工作人员,机器人+AI要强得多,而且有强烈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至于游客真正需要人的帮助或者解决问题的部分,机器人+人类的效率也会高得多。  总而言之,有的 IP 是全能的,不管是出版物,玩具,游戏,机器人还是什么别的落地,它是全能型选手,几乎都能涵盖,而且全球知晓这个品牌,里面有非常多令人熟知的角色,还不断地推陈出新,进行创新。这种 IP 大概率就是顶流 IP。  有的IP 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可以在一些个特定领域有所长。比如你看 DC 的游戏,蝙蝠侠系列就有经典的游戏作品,但是 Marvel 到目前为止没有 3A 大作可以超过蝙蝠侠疯人院系列的。  这就是有的 IP 擅长的,有的 IP 不擅长。虽然和运营有一定关系,但是其实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大部分的要素。你可以魔改,比如《忍者蝙蝠侠》系列,可以魔改让它有一定的边界扩充或者类别扩充,但是本质上并不能让它像宝可梦那样的全能。  同样的,有的 IP “收割”的就是一些特定的人群,它并没有指望作为一个全能 IP 的存在。但是很多有潜力的故事基本上都是朝着全能方向去走的,能落地成为乐园的更是少之又少。拥有这些顶级 IP 的企业大概率都会穿越周期,穿越代际,穿越到 AIGC 时代,最终释放价值。  好了这一集就聊到这里,byebye。

7分钟
99+
1个月前

玩了 5 个多月的宝可梦卡牌后,我对任天堂和宝可梦的认知更深了 |宝可梦找到了 PTCG Pocket 这把金钥匙

大家好,我是 Neo。我最近玩了 5 个多月的 TCG,主要是宝可梦卡牌。本来就是随便玩玩,一开始玩的是 PTCG Pocket,这门槛低啊,免费下载,免费玩,每天给你两个包可以拆虚拟宝可梦卡,然后组 20 张战斗。标准 PTCG 是 60 张,门槛还是比较高的。PTCG Pocket 门槛确实低,但是从 Pokemon Day 的这个重视程度来说,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宝可梦公司如此重视这款游戏。  自从我接触了实体卡牌后,我就理解实体卡牌的门槛那远比虚拟卡高多了。入门的道道特别多,首先你要知道卡牌的区别,打牌卡的逻辑,卡牌每年发行的逻辑,为什么有的卡牌会涨,是谁推动这个涨幅的,哪些是短期明显的投机行为,应该怎么样去投资。  但是啊,我先说一点,宝可梦卡牌并不能作为一个理财产品单独存在。虽然对于孩子来说,或者期望不高的人来说,你完全可以对你的朋友说,你买了一张大几千甚至上万的宝可梦卡牌是为了配置对抗通胀的资产。但是由于整个卡牌的获取,保存,评级卡的选择等等都有很多因素,你不能指望用这玩意儿理财能赚到足够生活或者财富自由。你卖宝可梦卡,那些大的直播间可能一年赚个几十万,上百万没问题。但你作为一个藏家,或者炒家,是做不到的基本上。现在市场也很乱,也有假卡,也有故意炒价格的炒家。其实本质上这个玩意儿你只要买零售价左右的东西,放个几年,基本上你不会亏钱的,和乐高一个道理,它总得来说,稀有卡还是限量的。另外一部分玩家也有把实体卡当“IP货币化”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手段,其实背后也是体现出 IP 的价值。  确实,宝可梦有非常贵的卡。比如初代的闪光袋龙,拍卖行都能拍出近 200w RMB 的价格出来。初代的喷火龙也是几十万一张。这些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卡牌也就是顶死了几万一张左右,而且越贵的卡牌,流通性相对会差一些。  我玩 PTCG ,不管是虚拟的还是实体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玩意儿对宝可梦公司来说就像印钞一样,而允许他这么做的本质就是它拥有的宝可梦 IP,赋予了这家公司印钞的权利。收藏的价值,交易的价值,刚才也说过了,全部都在 IP 的价值里。明年就是宝可梦 30 周年了。我们已经可以假定这玩意儿是永续的了。即使到了 AIGC 时代,它依然不怕。 宝可梦公司最近半年,实体虚拟双向收割,最近Pokemon Day上,PTCG Pocket又出来刷存在感了。这手游对我这种半路出家的玩家来说,简直就是“毒药”。免费下载,随手就能开包,虚拟卡直接送到面前。我就是这么被勾进去的,先在手机上抽得手痒痒,然后就跑去买实体卡,完美实现了“虚拟拉动实体”的闭环。数据显示,它上线下载量已经过亿了,日收入峰值能达到300万美元,这吸金能力,简直就是印钞机啊! 反过来,实体卡玩家也被虚拟卡的便捷给刺激到了,忍不住就下载试试。这种联动效应,直接把玩家的钱包死死焊在宝可梦身上了。实体卡毕竟是传统商品,渠道、二道贩子层层扒皮,公司赚不到超额利润。但PTCG Pocket不一样,毛利高得飞起,还能直接触达玩家,宝可梦这是要收割全球啊! 虚拟布局,宝可梦独领风骚 不光宝可梦在搞虚拟领域,万代南梦宫和科乐美也在虚拟TCG方面搞得热火朝天。万代的《海贼王卡牌》和《数码宝贝卡牌》有线上版,科乐美的《游戏王Master Duel》也早就在数字领域圈粉无数。但要说影响力和执行力,宝可梦那可是甩别人几条街。PTCG Pocket的下载量和吸金速度,其他TCG手游只能眼巴巴地望其项背。为啥呢?虚拟商品毛利高啊! TCG这门生意,或者说,IP 本身,核心就是运营。任天堂靠着宝可梦那是笑傲江湖,不过万代和科乐美也没闲着。看看财报就知道了: 宝可梦公司:2023 - 2024财年,销售额2975亿日元(约19.8亿美元),利润1523亿日元(约10.2亿美元),三年利润增长近3倍。 万代南梦宫:2023 - 2024财年,数字业务收入4138亿日元,同比增长约4%,主要靠高达、海贼王撑场面。 科乐美:2023 - 2024财年,数字娱乐收入2281亿日元,同比增长11.5%,游戏王线上线下双开花。 再看看侧面,索尼收购角川书店,不就是为了抢顶级IP吗?AIGC时代,IP价值可能放大十倍,一个好IP加上AI,就能批量生产游戏、动画、衍生品,成本低利润高,简直就是“印钞2.0”。 好玩的来了,我让 Grok 和 Deepseek 来假设他们是投资大佬,投资了宝可梦公司  芒格(护城河派):宝可梦的IP护城河深得就像马里亚纳海沟,30年不倒还能不断创新,PTCG Pocket就证明了它能无缝切入数字经济,现金流稳得一批。任天堂股价虽然不便宜,但长期持有肯定稳赚。  巴菲特(价值派):我就喜欢简单的生意。宝可梦模式清晰,IP强得没话说,营收利润增长的确定性高。万代和科乐美也不错,但IP比较分散,抗风险能力不如宝可梦。任天堂肯定是首选。  彼得林奇(成长派):宝可梦的成长性太让我心动了,PTCG Pocket只是个开始,虚拟 + 实体的潜力还没完全爆发呢。万代的IP有潜力,但执行差点意思,科乐美的游戏王虽然硬核,但受众相对比较窄。投资宝可梦,10年翻倍那都不是难事。  宝可梦玩转TCG就是IP的“变现狂欢”。宝可梦靠着30年的积淀和PTCG Pocket,把我们这些玩家玩得团团转,我们既掏了钱,又收获了情怀。万代和科乐美也在努力,在全球TCG热潮下,谁握住了顶级IP,谁就能在这场“纸片战争”里笑到最后。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PTCG Pocket 没有做成 NFTs 或者用区块链技术。这还是因为玩家的态度上是抵制的。他们不希望虚拟卡牌也变得像实体卡牌那样复杂,有那么多炒家,有那么藏家把游戏搞得乱七八糟。这么一说的话,其实宝可梦确实应该保持这个游戏的纯粹性。这也是任天堂一贯的做法和风格。  我依然非常看好任天堂的未来发展。  好了这一集就聊到这里。byebye

10分钟
99+
1个月前

银行现金管理都趴窝了,现在还能买点什么?

大家好我是 Neo,因为上次聊 ETFs 还挺多人回复的。有关于美股的 ETFs 回头可以慢慢聊。(大部分都是友好的,少部分忽略掉就算了)  所以这一期聊一下一个拥有广泛讨论意义的话题啊,就是银行理财很多都趴窝了,你还能买点啥?  首先啊,我觉得不管是谁,买理财产品,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读一下这个产品协议啊。  因为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很多管理费还是蛮高的啊 0.6% 以上的比比皆是,但是这些产品的回报率已经降到了 1%-2% 之间。减去管理费基本上你都赚不到什么东西了。 所以在银行的灵活理财类的产品也别想太多了,不吃你太多利润就不错了。 大家也看到了,在降息效果不好,大环境还是目前这个状况之下,股市并没有节节攀升,导致过去 2 年多国债是很多人的投资热点。加了杠杆嘛,反正没有违约风险,只有波动风险。导致一些国债类的基金猛涨,有的甚至一年干到 10% 左右。确实很夸张了。 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没啥好选择,现在各种理财也都会配置债,各种债,国债,地方债,信用债都有。比例不同,产品的收益和波动就会不同。现金比例越大,就会越小波动。 所以管理费其实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收益不会太高了,在降息的大背景下,能拿到跑赢通胀的回报率就不错了(通胀也还没抬头暂时)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倾向于购买场内基金的原因。管理费要低得多,T+0 的交易,缺点就是只能在交易时间进行交易,证券的特性会使得波动更明显更大。但这个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 场内基金有很多选择,比如国债,比如信用债,比如短融基金,比如场内货币等等。 我问了一下 Deepseek 这个问题,它给我的推荐符合我目前采取的方案: 它第一个推荐的是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511520),我本人持有这个。第二个推荐配置一些可转债511380,以及短融511360,和城投债511220. 这个组合的预期收益率高于 3%,可转债则是这里面进攻用的,如果股市向上,就可以获得一些超额的收益。 这里面风险它也分析了,第一个是利率上行风险。第二个是信用风险。 这两个风险都是可控风险。第一个是经济大幅度好转超预期的风险。我认为短期内部不会发生。 而且都是T+0的交易日,交易日你想走就走,没人拦得住你。  说了这么些,就会有人问了,你说银行理财这个选择坑多,管理费高,券商理财也有同样的问题。那为啥场内基金理财不算是主流啊?  因为你需要开通券商,像买股票一样去购买,而且波动肉眼可见。再一个就是场内基金选择没有场外多,大多还是ETFs和LOF为主,也没人服务你,也没人给你解释规则。场外会跟你整很多花活儿,各种配置混搭,各种服务。虽然场内基金也开始有这个趋势,但是目前还无法比。  我觉得场内基金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波动性肉眼可见的问题。  大部分人是见不得波动的,只要你看不见,就可以默认为是没有波动。这其实就跟房子是一个道理。只要我不看,我就不认为它跌了或者涨了。  所以现在如果是闲钱管理,或者是需要一部分现金流的理财。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场内基金最简单的玩意儿,然后忘记密码。。。  真的,忘记密码是一项投资技巧。没有开玩笑。  好的这一集就聊到这里。byebye 

5分钟
99+
2个月前
Neo扯蛋物语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