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显动荡的2023就要过去,今天起,未来3期我将邀请3位资深的品牌人和大家聊聊“品牌人/品牌部的出路”这一话题。什么意思呢? 品牌人、品牌部本身在企业作为一个“职能”来说就一直蛮尴尬,因为品牌需要贯穿所有部门、渗透底层商业基因,上至ceo,下至门店执行,如果没有足够的“权限",以及手握足够的专业能力,怀抱极强的信念和勇气,最终抵达用户的品牌价值和动作都有可能变形。 尤其在一个“活下来”比价值貌似更重要的一年,品牌人要如何自处?品牌部会消失吗?我想,接下来的3位嘉宾会给到你一些肯定的答案,以及一些勇气。 很巧合这3位嘉宾都曾经是媒体人,同时具有大厂成熟商业和小品牌创业的经验。我想,可能既上过天又入过地,懂得“人文关怀”也尊重“商业转化”的老板视角品牌人,一定可以穿越周期,最终抵达内心价值所向。 🧡💛🧡💛🧡💛🧡💛🧡💪🏻💛🧡💛🧡💛🧡💛🧡💛 本期你将会听到⚠️ 1️⃣ 转型做品牌主理人你会面临什么? 2️⃣ 在大公司做品牌你要准备好怎样的“觉悟”? 3️⃣ 品牌人,你必须要坚持些什么? ✈️本期嘉宾:塞米(微信公众号: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 *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5年商业地产从业经历,拥有全链条品牌运营经验及独特的创业经历,对小品牌、平台、资金之间的关系有敏锐深刻的洞察与实战经验。近两年来,致力于搭建三者之间的沟通合作桥梁,促进小品牌向上发展。 05:21 “主流商业世界”和“非标生活的人”其实很难破壁 09:55 小而美的进阶版是“美而强”还是“大而不美”? 13:58 主理人品牌和商业地产间的“联姻”有可能持续吗? 18:18 小品牌出路:你愿意“稀释价值”换取扩张吗、还是做现有人群的“需求整合”? 23:08 中国品牌的四种“社群”类型,最有用的居然是“邻居熟人”! 26:10 小品牌已经逐渐“变态”,内行被外行挤兑 35:08 品牌人如何自证?这里有一份“内容撬动增长”的实际案例 40:45 不是开玩笑,品牌人要尽量做老板! 46:55 唯一解:深入所有业务一线,亲自拉齐各部门间的重要“信息差” 49:50 批一笔预算签13个老板,你有这份驱动力吗? 52:50 培养“洞察力”在于关注具体的事情,一定要自己掌握“一手信息” 57:20 为洞察品牌我做过“弹幕调查”,用户最关注的top 4很有趣 60:55 什么样的品牌要利用好小🍠 65:56 做个人I P3大要素:创作动机、是否可以跨平台,是否可产生下一步行动 70:30 新年寄语:只要趟过这条河,钱越赚越多这件事只有品牌可以做到 ------------------------------------ 🙋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我你的想法和疑惑~ [email protected] 小🍠📕:Jennifer Jia
本期嘉宾:slowly(即刻账号:slowlyzheng) 预调葡萄酒品牌Jollee合伙人,前品牌市场业务负责人。搭建了品牌0-1内容与传播体系。 她非常勇敢且创新地构建了“利用播客营销搭建新的传播阵地”这一策略与落地,且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本期内容,slowly也非常无私地和我们分享了这一策略的底层逻辑、过程,和战术落地(⚠️还有品牌星球大会超干货ppt节选shownotes!) -------------------------------------------------------------------- 06:23 品牌整体营销预算一个月不到20w,尝试播客营销,主要动力是“穷”! 08:57 成熟的平台、方法,比如直播,并不能帮初创品牌进行“品牌表达” 11:33 用适配的“场景”筛选播客,然后看“订阅量”和“触达率”这两个关键数据,决定投放的内容和位置 16:44 播客有很强的“养成”属性,品牌更容易获得听友好感 21:30 案例拆解:“关系建立”+“内容共创” 25:15-28:50 播客投放的ROI一定是“长尾”的 37:00 对于品牌、主播、播客社群三方来说,播客的未来对他们分别意味着什么? 41:40 播客是新的“品牌CRM”? 43:53 主播们可以尝试不把自己当“媒体”,而是当“品牌”去运作 47:15 什么样的品牌适合自己开播客?也许投放、“季度系列冠名”是更好的选择 59:20 永远不要低估“内容”对于人的影响。“心怀用户”,而不是“只为转化” 1:02:14 不要小看shownotes ---------------------------------------------------------------------- 🙋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我你的想法和疑惑~ [email protected] 小🍠📕:Jennifer Jia
本期嘉宾:oh!myga常驻客座主播Leon&大陶👭 熟悉oh!myga的听友们我就不做赘述啦。leon朗拿度和大陶是我在北京媒体杂志曾经的老同事(需要“前情提要”可以收听oh!myga "编辑部的故事,说着说着就哭了”那一期)。 最近,我们三个人都在同一时间、不约而同进入了新的角色和生活状态。 我离开gaga开始gap, 开启了自己的个人播客;大陶进入了part time的品牌工作,不能100% free啦;朗拿度则超级勇敢地离开了耕耘八年的媒体杂志行业,进入到我们都非常非常喜欢的一家国际消费品牌(晚点可以和大家分享哈哈哈),并且搬到了上海。 3个人首次都以“品牌人身份”聚集在上海,一起看了三天品牌星球大会,在朗拿度新家唠了嗑。不由感叹,啊!新生活是多么地令人期待 *我们仨在品牌星球大会 *在朗拿度上海新家录播客 *打动大陶和朗拿度的一张ppt(by JKR) ⚠️这期不做shownotes,人太熟,氛围太开心,听就好啦!
本期嘉宾:大黄Austin(小🍠:葡萄黄酱) 从广告公司,到头部商业地产,再到自己创业做生活方式买手店Artemis,30岁(疫情前)决定从北京来佛罗伦萨学习传统金工和首饰艺术、当代首饰与文化身份(研究生)。今年刚刚搬到里斯本,跟我一样正在gap。 -------------------------------------------------------------------------- 02:09 选择gap, 其实是对过去“浓度过高”生活的一种“排毒”过程; 06:15 一边休息一边开始做自己的小红书,心态放松,把它当作探索生活和自我的“对话”; 14:00 如果要“创作”,就必须要过“慢生活”; 17:40 所谓“自我迭代”其实就是不断了解自己“擅长什么”的过程; 19:50-26:50 欧洲和中国“品牌人”的职业规划太不一样了!!! 28:00 “你最好的作品一定是在你60多岁”; 29:47 做创作一定是孤独的,如果你不是“长期主义者”,那你一定会疯的; 32:50 此次意大利“文艺复兴”之旅带给我的启发; 40:55 我们可以拥有“流动的身份”,我今天可以是艺术家,明天也可以是个“网红”。要接受自己的“善变”; 42:20 比起做一个“品牌”,我现在更想做“个人品牌”; 59:35 不要拧巴,如果痛苦,那就“拥抱痛苦”。 ---------------------------------------------- 大黄是一个可以“用自己的审美和品味”去启发、影响他人的人。in other words,他是一个天生的“influencer”。 *大黄在2个月前刚刚开始经营自己的小红书,分享自己的“品味”和“生活方式” 我见识过他经营买手店(Artemis,现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喜茶的位置),他的“理想主义”和对创意的“洁癖”与执拗,让你不知道该感叹“这个人真的不太会做生意哎”,还是“他是个天生的艺术家/创作者”。 *他经常为了好内容“一掷千金”,甚至邀请了seletti掌门人来北京做了一整个pop-up 但我想,一切关于“自我”的定义,可能都在于你是否坚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否完成自我的迭代和和解。从放弃经营实体店、到远赴佛罗伦萨学习传统首饰,再到今天定居里斯本一边gap一边经营自己的小红书,我想关于开头的那个感叹我也找到了答案。 *大黄在里斯本的家,他为自己预留了一个工作室。 做自己擅长、舒服的事,不能不问“我是谁”,也不能太执拗于“我是谁”。 同样对于“才华驱动”型的品牌人,找到、加强“自我”,再用这样自我的“品味、内容,和思想”去输出、影响,或许也会成为你最大的竞争力。 --------------------------------------------------------------------------------- 🙋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我你的想法和疑惑~ [email protected] 小🍠📕:Jennifer Jia
新一期的星球大会又要来了,那么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今年初我在星球大会解读gaga品牌战略定位的完整版演讲音频--《去功能性,做品牌是提供一种“非必要”的关怀》。 📝❗️首次放出完整版ppt给大家哦。具体的案例解读我在小🍠也有一些分享(ID:Jennifer Jia)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一个餐饮品牌要定位“生活方式”(尤其餐饮人更是不解)?这不是一种务虚吗?在这一次的演讲我尝试给出了我的完整逻辑推导,以及在这样定位之下对于品牌的阶段性发展、竞争优势,和用户认知起到的作用。 因为好的“branding”一定是基于发展和经营的,只是它所呈现出来的样子,不一定是“模版化”“刻板化”的。所有品牌战略升级一定是基于品牌阶段、自身优势,甚至组织的特点灵活定制的。 因为最终,做品牌就是做“人的共情与连接”,做品牌就是“做生活方式”。“卖”是一个必然结果。 ----------------------------------------------------------
本期嘉宾:CY(曹阳) 2020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人物; 国内知名潮流品牌ROARINGWILD(咆哮野兽)创始人、前CEO; 2023年年初辞去RW CEO职务,现加入蕉下任创意VP。 ------------------------------------------------------------------ 我经常开玩笑(其实也不是开玩笑)说CY是我在深圳除我以外(:))最喜欢的品牌人。他带着一种我在北京不大常见的气质:“成功人士”,但完全没有架子。 我们认识依然是因为gaga的合作-- 在我VI升级之后,gaga找到同为“深圳之光”的RW合作新视觉的工服系列。在后来第一本gaga-ism杂志的“City walk”板块里,我向CY发起采访邀请,那次我就感叹他丝毫没有“偶像包袱”。原因是采访时间正好和上海时装周撞车, RW北京首店也正在最后筹备阶段,在应接不暇的状态下收到我的邀约,CY没有推脱和修改任何时间,而是告诉我他为采访预留好了一天,且当我准时来到采访地点时,他已经提前坐在那里了。。。这就很“深圳”——足够年轻和开放,没有沉积的疲惫和包袱 ; 也足够“接地气”,可以像所有深圳青年那样一年四季休闲 T 恤搭拖鞋出街,并戏称自己为“打工人”。 * gaga-ism第一期CY的采访内容 同为ENTJ,我时不时会找CY交流他最新的企业和品牌经营“心得”,每一次他都会强势输出一波他最新实践出来的“方法论”。比如,他曾告诉我他发现没有办法让一个品牌人成为“全能人”,由此他灵活地拆分出了几名年轻实习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互联网、各个平台搜索和发现有意思的创意和内容,然后再交由他来判断、提炼,重组创新;再比如,他会经常思考并调整职能和架构,为保证阶段性的目标达成和企业的正向发展。 他善于内容和创意,但更在意生意和增长;他喜欢思考和复盘,但更是一个快速落地的实践者。在我看来,CY即是“品牌人”,也是“生意人”。这很难得。 *2022初夏RW的海边的大型派对活动,这是CY作为品牌人“任性”的一面 今年年初他卸任了RW CEO的职位,这不令我惊讶,让我惊讶的是,他没有选择“连续创业”,而是去了另外一个优秀的品牌,完全打破以往的工作方式,聚焦了一块他既擅长、又挑战的领域。 但现在,尤其这次聊天之后,我越发觉得这个决定很“CY”:很勇敢,但也很必然。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成功”的头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眼界、视野,创新和“不重复自己”。学习和获取“价值感”的过程,永远是最令人兴奋的。 ----------------------------------------------------------------- 06:10 热情被消磨,工作变得无聊,那就停下来,什么都不干。。而我现在很庆幸这个决定是对的; 15:59 虽然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和时代,“品牌人”的首要任务还是帮助企业“增长”; 19:30 “好的”品牌人体现在“产出效率”上,这完全考验的是个人能力; 28:45 品牌人其实很难“真正介入”到产品里来,因为品牌人更多的天职是“连接用户”,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其他真的不用过度纠结; 36:00 我理解很多品牌人“水分”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情怀假、技术差”。 未来品牌人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创意”; 45:30 眼界、视野,知识储备,怎么积累? --------------------------------------------------------- 🙋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我你的想法和疑惑~ [email protected] 小🍠📕:Jennifer Jia 🌟CY🍠:我就是cy咯
本期嘉宾:Iris Lin (小🍠:Iris林小西) 10年+500强外企实干型营销人,曾就职于IT,阿迪达斯,乐高,资深从事“Digital Marketing”和消费趋势洞察。2023刚刚换了新赛道--游学(教育),我们在Oh!myga第41期也专门和Iris及她的同事探讨了游学和gap。 ----------------------------------------------------------------- *今年初gaga Coast开业,我和Iris(左⬅️)以及她的双胞胎姐妹花在上海新天地 我与Iris的缘分十分特别,起初我在gaga寻找优秀的市场营销senior,猎头介绍我们认识。第一次视频并不像“面试”,而是一次非常愉快且热烈的交流。Iris有着多年“正规军”的营销经验,但她却丝毫没有“大外企”的刻板和“偶像包袱”,而是对消费、营销有着赤子般的热情和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的好奇心和表达欲。 后来,我邀请Iris来深圳做我的“社交媒体营销顾问”,Iris在这段时间离开了乐高,经历了一段gap,在国外游历了一阵子,再见面的时候,她告诉我她转换了赛道:加入了EF开始做游学(教育)。我不禁感叹Iris姿态的灵活和强大的行动力,一个十几年的资深营销人、职场人,依然保持着对趋势的敏锐和释放自己能量的跃跃欲试,正所谓敏锐、专注,敢想,敢干。 在“乱纪元”的今天,大家越来越开始厌倦卷入无意义的内耗,开始更多向内关注自己。“游学”豪无疑问可以从以前传统的“携程app旅行板块”拿出来被有洞察能力的优秀营销人重新做一遍,Iris也正准备利用她丰富的经验和所学在这个赛道相互赋予一些新的价值。 我真心认为Iris勇敢地进入了一个很好的新趋势领域,那在职场中的我们又如何获得这样的“好机会”,一步一个脚印转型、升值呢?我想这期内容会有一些答案。 --------------------------------------------------------------------- 03:55 从网站bbs、微博微信,到现在的短视频小红书,我经历了“数字营销”的三个阶段 29:48 切换“赛道”就像投资一样,需要丰富的阅历、缜密的分析和理性的判断。“职场人”做久了,我开始思考接下来还有什么工作能激发我更多激情? 40:09 应对“内耗”的本质解决方案:只关注用户在哪里?需要什么?(consumer centric) 43:46 营销策略越来越需要“拆分”,而营销人本身需要越来越“综合”。 49:45 为了“短期结果”牺牲“长期价值”,值吗? 55:45 用好“内容”这个杠杆,品牌型营销也许roi 更高 71:10 平台、城市,旅行,可能是品牌人持续输入的重要元素 --------------------------------------------------------------- 🙋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我你的想法和疑惑~ [email protected] 📕:Jennifer Jia
本期嘉宾:大陶 从时尚杂志编辑到Modern Woman*主理人,其中经历了两次gap year。创作者、撰稿人。 ------------------------------------ 尽管我和大陶经历了杂志社同事(不同杂志办公室),以及邀请她作为gaga品牌播客oh!myga的客座主播合作,我们却很少像这期节目一样---花一个多小时时间深度、坦诚地聊聊我们的思考、困惑,以及她作为一个我十分喜爱的朋友和创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今天自洽的“自我”的。 第一次见到大陶是在Kinfolk的办公室,那时距我准备离开已经没多久了,而她刚刚加入figaro。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教科书般的“元气少女”,像一阵热带风似地刮进来,热情地介绍自己和大家攀谈。“这个人仿佛没有阴暗面”,当时的我想。后来过了很多年,我加入了gaga,大陶回到了上海,一次出差我们重新catch up了起来。 *杂志社之后多年后在上海的reunion 深度聊天中我发现她原来有着丰富的经历,在澳洲和新西兰分别gap了一年,辗转进入自己喜爱的工作,我们甚至还有同样的“爱豆”。除了感受到她对生活和创作的热爱,这次的她,在我看来敏锐却不愤世嫉俗,擅于理解倾听但又不失一颗有点调皮的赤子之心。 再后来,大陶创立了Modern Woman*,我们一起在gaga做了一场活动。这一次,大陶在我眼里成为了大陶。她每一个坚持自我的选择,每一次强烈价值观的内容输出,都让“自己”更加清晰和立体起来。正所谓“只管去做,目标会在路上走出来”。 上个月我以“gap人员”的心态再次和大陶在上海聊天,这次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是这期播客录制的契机和原因。那就是,我们平时急着追赶的目标、或者“落下来”的焦虑,可能都是虚假的。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粉丝、出更大的名气,赚更多的钱,但是我们快乐吗?我们又用什么做了交换呢。也许我们都应该学习向内看、舍弃一些外在的东西,成就更多内在的、自洽的自己。 ------------------------------------------------------ ⚠️对于焦虑的、运营自媒体和“个人IP”的朋友说一句: “个人化”和“孤立化”的时代需要“感性的市场营销”。所谓自我,是发挥自身的“感性”。“我想用这样的品味、爱好和生活方式实现自我、区别于他人。这种欲求就是“感性欲求”。“自我”和“感性”逐渐成为消费社会的核心概念。 也许放下“运营套路”、“涨粉焦虑”,“必须要发xxx才能火”的负担,向内丰富自己,然后再真诚地表达出来,可能效果来得更轻松有效。 5:40 我没办法做社媒平台吃香的所谓“垂直”内容,因为我是一个“广泛”且“即兴”的人 16:20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感性”的市场营销 19:04 不要被社会“统一话术”所裹挟,你的“焦虑”很可能是“习得”的 30:08 坚持创作好的内容,即使我离开了媒体平台,依然有很多奇妙的邀请和合作机会,这点让我很欣慰 34:50 如何自洽地“做自己”,或者如何找到“最好的自己”? 40:00 gap year让我从I人变成了E人,而创作自己的内容让我第一次有了极大的“满足感” 66:50 要“商业”还是要“自由”,可能真的要有舍有得 80:55 人生一定有高峰低谷,但没关系,打磨自己的“宝剑”,它一定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斩龙 ---------------------------------- 🙋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我你的任何职业、生活想法和疑惑~ [email protected] 📕:Jennifer Jia 🌟 大陶的小宇宙播客:陶之声 大陶全网名称:大陶一直在玩
本期品牌人:张一芃 咖啡行业从业者,「大小咖啡」、「Smash a Cup」创始人。自2013年起专注精品吃喝领域至今,深耕咖啡馆渠道布局,拥有丰富的跨业态合作经历。相信内容的永续价值。注重发掘文化、艺术、风土人文间的脉络关系,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 认识张老板@张一芃ZhangYipeng 是在7年前大小咖啡胡同第一家店开张的时候,那个时候她就浑身散发出一种杀气腾腾的“实干”气息,和那会儿很多“文艺温婉”派主理人截然不同。 我俩的深度交谈频次基本保持在一年2-3次,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一次见她的思考都在迭代,推翻一些东西,坚定一些东西。张老板一直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也懂得鉴别短期的诱惑陷阱,因为她从不会“既要又要还要”,她是一个敢于“叛逆主流”、懂得享受自己的长期主义者。她活得十分“自洽”。 *2021回北京和张老板在她的北锣大小咖啡“深聊”局。就是这一次她为我展示了她的早C晚A灯光体系“省钱智慧” *2022回北京带着我的首期mook,在麦子店大小咖啡和张老板的“深聊局”。 ---“也许有更‘聪明’、‘成功’的做事方法,但那不适合我,我只会走直线,因为直线就是我的‘最短距离’。而且,我还要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快乐的。” * 我shared给张老板的ENTJ meme. 开个小玩笑,不过,真正的思考、个人成长迭代,确实是要考自己完成的--形成自己的理论最重要。 09:40- 13:40 到底什么是品牌的“用户资产”? 17:58- 20:00 所谓“曲线救国”的聪明做事方式,也许行,但我只愿意走“直线” 29:45 如何完成每一次自我迭代? 形成“自己的理论”很重要! 35:04 “不务正业”做品牌,生意还能这么好?? 41:22 拒绝别人劈头盖脸给你扔来的“成功焦虑” 49:46 不要害怕大环境的改变,品牌人可都是多面手! 🙋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我你的想法和疑惑~ [email protected] 📕:Jennifer Jia * 张老板的小宇宙播客:大小电波
本命年,十一前,我卸任了gaga CMO,开始一段思想和身体的梳理gap。 1⃣️“再生活” 疫情前夕搬来深圳,4年舍命奔跑的高强度工作,自己pua自己的焦虑、生气,给了我一身结节,7月份体检结果是老天给我的强烈警告,我也希望抓住这次机会。 🌟 做品牌就是做生活方式 对于一个品牌人来说,不想重复自己,不想掉进时代焦虑的模式化套路之中,必须找回时间、找回生活,找回视野和世界。没有持续输入,就只剩对自己的压榨和内耗。 2⃣️ “再思考” 当下的大环境,不再相信长期主义、追求短期功利、快速转化、一锤子买卖。而这对于很多有着长期主义目标的品牌职场人是很不友好的,因为优秀的品牌人有战略眼光、不在乎一城一池去慢慢布局品牌,有长期主义精神,不会因为短期的流量而牺牲价值,追求和用户的长期关系。本来就注定独行的品牌人,今年更独孤了。 🌟 因此有了“无穷动”这个播客。 不想再听大厂模型、大方法论、大成功案例,而是勇敢、不安现状、智慧的品牌人个体是如何面对焦虑、如何思考、学习、迭代,和选择的。 以及如何守护好我们的能量与内心,如果不想将就选择,又要如何经营自己和生活呢? 一起勇敢探索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