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读书会|《画禅室随笔》:躺平又不完全躺平能除一切苦(下)

第一部分: 虽然《画禅室随笔》主要是说很专业的书画论,看起来很小众,似乎和平时不写字作画的现代人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在此以一种“书画是一种职业”的角度再去思考,每一个有一技之长的现代人又和它关系密切。此次的分享主题即是“书画之外”,看董其昌如何以书画(职业)媚道,又如何把从中获得的“道”归还到生活之中。 第二部分: 讨论补充(感觉没说清楚): 为什么我说传统书法在落笔的那一刻就是完整的,而西画不是 还是先从写大字的两种状态开始说明,一个是“成竹在胸”型,一个是“腕有羲之鬼”型。 成竹在胸指的是在下笔之前就对于作品完成之后的样子已然知晓,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更依托理性的活动,思考在其中最为重要。 腕有羲之鬼则是“成竹在胸”的反面,之所以说吾腕有鬼是因为作者自己都觉得这写出的字不像是自己写的,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依托感性的活动,它取决于人作为人的生物属性。 当然,这里所说的两种类型都不是极致的,因为真正极致“成竹在胸”的代表是台阁体印刷体,显然不是“成竹”,极致“腕有羲之鬼”的代表是江湖字,特征是乱涂乱画。这两种都不叫做书法。 比喻来说,真正的写字行为更像是在下棋,理性的布局的自己和感性的自然造化的自己的纠缠拉扯。学习书法的人自然是从前辈那里学习理性的总结过的书“法”,自己写字的时候,会有自然规则去阻碍“法”的实施(比如作为生物我情绪激动地手抖一下),就产生了变数,那么下一步又是理性的“法”去圆。 所以说落笔的那一刻,所有的“角色”都到齐了,这个意义上是完整的。所以我有时觉得写字也像是做设计,形式和内容也是在从第一笔草图开始就都存在了。 但是西方古典绘画不是这样。感觉它更要求单纯的“成竹在胸”,是严格的透视与解剖,光影与色彩。 本期茶友: 主讲人:SY 嘉宾:言十、殊昱、636、大可、逸文 时间轴: 01:30 知觉现象学 11:33 自由接稿人的现状 21:25 传统国画和新国画 31:00 打破二元论 44:08 分析和解构的思考方式 1:01:30 重视技术(技法) 背景音乐:Bosques de mi Mente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67分钟
21
2年前

第40期读书会 |《画禅室随笔》:躺平又不完全躺平能除一切苦(上)

第一部分: 虽然《画禅室随笔》主要是说很专业的书画论,看起来很小众,似乎和平时不写字作画的现代人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在此以一种“书画是一种职业”的角度再去思考,每一个有一技之长的现代人又和它关系密切。此次的分享主题即是“书画之外”,看董其昌如何以书画(职业)媚道,又如何把从中获得的“道”归还到生活之中。 第二部分: 讨论补充(感觉没说清楚): 为什么我说传统书法在落笔的那一刻就是完整的,而西画不是 还是先从写大字的两种状态开始说明,一个是“成竹在胸”型,一个是“腕有羲之鬼”型。 成竹在胸指的是在下笔之前就对于作品完成之后的样子已然知晓,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更依托理性的活动,思考在其中最为重要。 腕有羲之鬼则是“成竹在胸”的反面,之所以说吾腕有鬼是因为作者自己都觉得这写出的字不像是自己写的,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依托感性的活动,它取决于人作为人的生物属性。 当然,这里所说的两种类型都不是极致的,因为真正极致“成竹在胸”的代表是台阁体印刷体,显然不是“成竹”,极致“腕有羲之鬼”的代表是江湖字,特征是乱涂乱画。这两种都不叫做书法。 比喻来说,真正的写字行为更像是在下棋,理性的布局的自己和感性的自然造化的自己的纠缠拉扯。学习书法的人自然是从前辈那里学习理性的总结过的书“法”,自己写字的时候,会有自然规则去阻碍“法”的实施(比如作为生物我情绪激动地手抖一下),就产生了变数,那么下一步又是理性的“法”去圆。 所以说落笔的那一刻,所有的“角色”都到齐了,这个意义上是完整的。所以我有时觉得写字也像是做设计,形式和内容也是在从第一笔草图开始就都存在了。 但是西方古典绘画不是这样。感觉它更要求单纯的“成竹在胸”,是严格的透视与解剖,光影与色彩。 本期茶友: 主讲人:SY 嘉宾:言十、殊昱、636、大可、逸文 时间轴: 01:30 什么是不完全躺平 03:00 《画禅室随笔》介绍 18:02 临内容 26:58 师造化 48:21 舍法 背景音乐:Bosques de mi Mente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57分钟
63
2年前

第38期读书会|癫狂与安定:漫谈消费社会下的政治与精神文化(下)

消费是当代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消费是一种积极的关系方式(不仅与物,而且包括集体和世界),是一种系统的行为和总体反映的方式。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消费狂热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集体和世界的现象。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都受到了消费逻辑的影响。可以说在这套礼拜仪式里,我们看着癫狂的世界却也依托于此寻求安定。 同时在疫情时代下,社会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现象,人们开始消费降级,不断出现的下岗潮和考公热,万柳公寓、拜金现象、追星热等等,一个个社会热点背后都是个体面对社会浪潮下的无奈。 本期对谈聚焦当代年轻人面对就业和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压力,围绕着平衡、热爱、生存、责任等等话题展开讨论。 本期茶友: 对谈嘉宾:言十、殊昱、636、大可、SY、逸文 内容大纲: 01:08 后疫情时代大家观念改变的原因 09:55 资本主义或父权制度的岌岌可危 13:45 青年人的生活状态的失衡 17:20 万柳书院 28:50 自证预言的循环 35:49 当代有太多的人为生存而活着 38:16 为热爱而活 38:30 收益效率 48:00 资本主义让人们失去部分了解世界的能力 1:00:30 热爱不应该成为评定的标准 1:03:50 资本主义对时间的异化和对劳动的异化 1:13:00 解下自我枷锁 背景音乐:Bosques de mi Mente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75分钟
99+
2年前

第38期读书会|癫狂与安定:漫谈消费社会下的政治与精神文明(上)

消费是当代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消费是一种积极的关系方式(不仅与物,而且包括集体和世界),是一种系统的行为和总体反映的方式。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消费狂热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集体和世界的现象。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都受到了消费逻辑的影响。可以说在这套礼拜仪式里,我们看着癫狂的世界却也依托于此寻求安定。 同时在疫情时代下,社会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现象,人们开始消费降级,不断出现的下岗潮和考公热,万柳公寓、拜金现象、追星热等等,一个个社会热点背后都是个体面对社会浪潮下的无奈。 本次内容以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为引,讨论消费社会下政治、文化、心理和社会现象中的癫狂与安定。从历史事件和当下热点等多角度分析消费的潜在逻辑。 本期茶友: 主讲:言十 嘉宾:殊昱、636、大可、SY、逸文 内容大纲: 01:08 为什么讲消费?消费社会对当下的意义 02:42 作者介绍:让·鲍德里亚 04:40 情景主义国际 05:50 物的形式礼拜仪式 06:00 物的极大丰盛 08:45 符号的意义 10:36 符码的操纵 12:18 信仰:消费的神奇地位 14:43 文化“环境”与“氛围” 18:18 信息消费和真相消费带来的完美诱惑的眩晕 21:00 什么是消费生产力? 24:30 恶性循环 25:48 五月风暴 34:58 危害:产品和设备的降级 36:55 体系的消费 38:07 数值神话:消极的财富 39:56 浪费:一种破坏性的挥霍仪式 背景音乐:Bosques de mi Mente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42分钟
99+
2年前

第37期读书会|相信的方法(下)

自从接触游戏研究以来,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占据了我生活和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曾经觉得闲暇的时候躺在床上看书时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对于读书的进度和质量也没有任何要求,好处是确实让我在精神上放松了不少,但是看了看豆瓣上的读书标记,有的书可能三四年也没看完。当然,并不是说要求读书以数量为主,读书的质量必然是重要的,而过长的阅读周期反而会影响阅读的效果。读书会和我的论文正好成为了让我快速阅读文献的契机,为了找到研究问题的答案,读书仿佛就是大海捞针。即使是找到了看上去合适的理论,随着不断地深入研究可能又需要被舍弃,舍弃的时候又因为投入的时间而舍不得丢掉。有的书内容十分打动自己,恨不得每个字都不错过,但是时间又不允许全文读完。有的时候偶遇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内心觉得自己有道理又觉得相反的观点也说的没错。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它要求学者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的论点有利且可信的资源,并整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在现如今自媒体赚取流量的时代,读者如何从各类文章视频中选择可信的内容阅读,如何辨别海量信息的真伪,甚至是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是仅仅为了标榜自己的高尚而大放厥词,都与阅读的方法和习惯相 关。阅读与写作是人类文化中如同呼吸一般的本能,输入输出观点后在人脑中留下的智慧营养,成为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本文将通过数本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论书籍,总结一套个人的阅读方法论。 本期茶友: 主讲:殊昱 嘉宾:言十、老蔚、636、asa、迟祝、大可、欣怡、馨馨、逸文、SY、孙睿 内容大纲: 02:50 大家如何平衡读书?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还需继续阅读? 05:00 每种阅读方式的不同感受 07:05 分类处理 09:28 阅读无定式,快乐阅读 13:00 寻找答案 14:00 平日阅读和目的式阅读 20:30 阅读是否会被论文奴役 22:18 阅读取向VS阅读目的 23:00 阅读效率化 25:00 国内外论文的异同 30:22 论文的结果 33:31 论文审核的意义 背景音乐:mixkit-tech-house-vibes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37分钟
29
2年前

第37期读书会|相信的方法(上)

自从接触游戏研究以来,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占据了我生活和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曾经觉得闲暇的时候躺在床上看书时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对于读书的进度和质量也没有任何要求,好处是确实让我在精神上放松了不少,但是看了看豆瓣上的读书标记,有的书可能三四年也没看完。当然,并不是说要求读书以数量为主,读书的质量必然是重要的,而过长的阅读周期反而会影响阅读的效果。读书会和我的论文正好成为了让我快速阅读文献的契机,为了找到研究问题的答案,读书仿佛就是大海捞针。即使是找到了看上去合适的理论,随着不断地深入研究可能又需要被舍弃,舍弃的时候又因为投入的时间而舍不得丢掉。有的书内容十分打动自己,恨不得每个字都不错过,但是时间又不允许全文读完。有的时候偶遇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内心觉得自己有道理又觉得相反的观点也说的没错。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它要求学者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的论点有利且可信的资源,并整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在现如今自媒体赚取流量的时代,读者如何从各类文章视频中选择可信的内容阅读,如何辨别海量信息的真伪,甚至是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是仅仅为了标榜自己的高尚而大放厥词,都与阅读的方法和习惯相 关。阅读与写作是人类文化中如同呼吸一般的本能,输入输出观点后在人脑中留下的智慧营养,成为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本文将通过数本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论书籍,总结一套个人的阅读方法论。 本期茶友: 主讲:殊昱 嘉宾:言十、老蔚、636、asa、迟祝、大可、欣怡、馨馨、逸文、SY、孙睿 内容大纲: 1:32 《如何阅读一本书》、 06:36 信息的种类 09:36 阅读的层次 10:00 阅读的分类 18:28 带着问题去阅读 24:52 参考书目、目录、前言等的作用 27:16 阅读感受和自身体会 37:00 了解作者的信息 44:17 怎么取构建知识框架 51:53 摆脱阅读焦虑 背景音乐:mixkit-tech-house-vibes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55分钟
81
2年前

第36期读书会|2022年度书单推荐:成长、距离、视角、方法

三人行CLUB公众号和三点喫茶播客自今年五月初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36期。每一期的主讲嘉宾都为大家带来了不同领域的新知和书单,这不仅仅是我们创办读书会的初衷,也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本文收录了部分茶友的年度书单,书单展示了每位分享书单的茶友一年来的个人心路历程,或愉悦,或感慨,或愤懑,抑或质疑。读书带来的成长过程不会一路顺畅,而人生不也正如此。知识从来没有高低贵贱、雅俗寡众之分,只要能够沉思自我所热爱,便是我们读书会欢迎的茶友。 感谢各位茶友和听众的支持和陪伴。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来年再聚三点喫茶. 本期茶友: 主讲:殊昱、逸文、SY、孙睿 嘉宾:言十、老蔚、636、asa、迟祝、大可、欣怡、馨馨 内容大纲: 1:32 霍布斯《利维坦》 23:08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0:30 巫鸿《全球景观中的中国美术史》 37:14 Jesper Jull, The Art of Failure 45:35 Clara Fernandez-Vara, Introduction to Game Analysis 56:47 约翰·伯格《抵抗的群体》 1:00:00约翰·伯格/让·摩尔《另一种讲述的方式》 1:07:00约翰·伯格/让·摩尔《第七人》 1:22:30约翰·伯格《A致X》 1:40:32朱刚《苏轼十讲》 1:47:11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 2:00:53费孝通《乡土中国》 2:04:14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 2:06:24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大纲》 2:07:59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背景音乐:mixkit-tech-house-vibes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142分钟
8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