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书籍: 《无知的教师》【法】雅克·朗西埃 随着近些年游戏设计专业和方向在高等教育院校兴起,大众对游戏的理解也不再仅仅是危害青少年儿童的玩物丧志的对象,而是逐渐开始意识到游戏本身的艺术性和价值。然而游戏专业本身作为一个高等院校内的新产物,教育资源和教师的素质能力更是良莠不齐。本次读书会通过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的《无知的教师》来讨论作游戏行业内,教师和高校应如何教书育人,让游戏这个本身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带动游戏整个行业和学术界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在为当下资本主义规则下的游戏生产线输送工人。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SY 本期茶友: 636 时间轴: 00:40 雅克·朗西埃简介 04:45 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一种权力机构 06:39 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08:40 游戏教育课本 21:26 雅克·朗西埃认为的教育是一种智力解放,教育不需要让学生只学会二元对立对与错 29:39 学生不需要通过成绩来定高低,游戏行为与教育行为的相似性 30:47 高等教育者自己所处的位置 33:26 老师需要做到教书育人,游戏教育也是如此 35:56 张雪峰的文理科之争 51:21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该如何调和 主题音乐 Jazz Loops - Nico Sardas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推荐书籍:《乡土中国》,费孝通 我们会不会好奇为什么中国的文化现象是如今这个样子?为什么中国人讲究礼节?长老制度又是从何而来?本期我们借着《乡土中国》,一窥中国一支有别于庙堂文化的强大文明,他往往被史书遗忘,却也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底色。 了解乡土本色,初探文字、记忆和文化之间联系,理解差序格局反思熟人社会,从而看到维系着的私人道德。本书非常清晰准确的总结了一些我们仿佛一直知道却没有梳理认识的现象背后的逻辑。本期节目作为一个引子,借着费孝通先生的研究成果浅聊当下城市化进程下乡土性的瓦解和现代性的构建,也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观察我们身边社会现象的视角。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时间轴 01:20 费孝通简述 05:12 《乡土中国》的概述和意义 09:40 熟人社会 15:10 土气的产生于不流动而产生的 18:10 当下“土”开始摆脱了负面色彩 24:20 乡土本色的特点 28:30 乡土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 30:40 文字在乡土的缺席和影响 34:25 学习方式直接改变记忆方式 44:40 团体格局VS差序格局 48:00 小家族和氏族 55:41 家族代表了一种综合权利 1:10:50 传统家族关系中的主轴和配轴 1:20:10 礼教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35:30 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特殊的一套制度?我们的文化怎么是怎么形成的 1:45:20 长老统治 2:05:00 文化的更迭是顺应社会发展的 主题音乐 桃李杯古典舞《罗敷行》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推荐书籍: 《心流》[美]米哈利·契克森米哈赖 《反心流(Against Flow)》[美]Braxton Soderman 《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利·齐克森米哈利在二战之后撰写的一本心理学作品,主要提出了“心流”作为一种较好的心理体验,大众需要如何才能做到一种沉浸式的专注力。这种舒适的心流模式被游戏设计师陈星汉借鉴,在他的游戏关卡设计中提出了“游戏设计中的心流设计”,他认为游戏的难度和玩家的能力需要有一定的匹配度,在一个合适的区间范围内设计游戏关卡才能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到心流的体验。 然而,Braxton Soderman在《反心流》这本书中反思和批判了米哈利·齐克森米哈利提出的“心流”理论,他认为心流让玩家成为了一个被动的消费者,在他者构建的一种叙事逻辑下成为一个伪自由的游戏玩家,玩家从一个具有主体性的“游戏的人”被异化为游戏商品中被游戏设计操控的傀儡。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时间轴: 02:16 《心流》与《反心流》的对比 03:22 米哈利·齐克森米哈利简介 03:47 心流理论简介 05:30 《反心流》对最佳体验的质疑 07:18 心流体验理论的二战背景情况 09:00 如何达到心流体验 14:45 陈星汉的游戏心流理论 20:32 对心流理论中,自我意识丧失的批判 23:02 心流与时代背景的对话,对二战背景痛苦的一种解决方案 29:33 心流理论引申到游戏体验中已经偏离了心流理论的本意 30:31 魂,难度与反心流 44:45 心流体验与心流的关系 48:09 打坐与修炼 51:51 设计师的目的被强加于玩家的意志之上 58:19 游戏理论对于游戏团队的支持 01:12:18 短视频的吸引与心流状态 01:19:18 修心与顿悟 《游戏心流理论图表》,陈星汉 主题音乐 blood pixel hero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推荐书籍:《黑耀馆事件》,时晨 讲了这么多期推理怎么能没有国推呢? 早期本格推理更多的体现出一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智力较量。在后期发展出了新本格、社会派、设定性、叙述性诡计等等,使得推理小说在逐渐开拓了更多可能的同时,也使其文学性和小说内在的社会讨论更加深刻。所有人都渴望一本完美的推理小说,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仅代表个人,作为读者,即使在有缺陷的故事里看到精彩的推理依然会被惊艳。 推理本身就很打动人。 只有国推才能写出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本土社会特色的推理文学。 最后,希望本期给没有尝试过国推的听众安利新的视角,推开国推的大门。也祝所有国推能越来越好,愿能看到更多属于中国的推理文学。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SY 时间轴 02:00 国推 05:12 推理小说就是得有推理啊 06:20 谜芸馆 10:10 本格推理的发展 12:10 国内犯罪题材的发展 15:05 作者与读者的较量 17:40 推理小说与解密游戏 25:20 童话故事与推理小说 27:55 杀人事件中的天时地利人和 31:00 《黑耀馆》中的童话 38:00 小说中的出场人物 40:41 《黑耀馆事件》简述 40:50 作者的经历和成长在文中的呈现 59:10 外国人是写不出中国的推理小说 1:00:00 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 1:05:30 推理小说中的挖坑与填坑 本期内容中的推荐: 小说:《绝叫》、《三口棺材》、《设局》、《秦迷》、《1367》、《喜鹊谋杀案》、《嫌疑人X的献身》 游戏:《流言侦探》、《锈湖》、《疑案追声》、《逆转裁判》 影视剧:《繁城之下》、《狂飙》、《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开端》、《法医秦明》 主题音乐 Dancing in the Dark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参考书籍:《蚱蜢(The Grasshopper)》:游戏、生命与乌托邦 -- [美]伯纳德·舒伊茨 蚱蜢本身是伊索寓言中的一个经典童话故事。蚱蜢作为一个只注重娱乐,而拒绝工作的形象,常常被当作是教育大家不要懒惰,要勤劳工作的反面教材。而在本书中,作者运用了柏拉图式的对话手法,反将蚂蚁、蜜蜂等其他热爱工作动物的规劝描述成类似于被资本主义规训的角色。 在这样的一个对童话故事的全新的解读对话中,作者重新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了游戏的定义,特别是游戏作为一种非生产性的,人类普遍具有的活动时,为何在如今的语境之下变成了大家所拒绝的一种状态。固然作者通过游戏这样一个广泛定义的媒介预期了未来一种处在乌托邦的人的生存状态,但是这种看似幻想中的世界,才能创造一个契机讨论生命与死亡,才是人为何热爱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0:25 书籍简介 01:52 蚱蜢伊索寓言 03:05 伊索寓言新编 05:07 “打工时不可能打工的” 06:31 游戏、打工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 13:59 游戏研究把游戏的定义扩大 16:30 游戏的定义 24:54 与《失败的艺术》的联系,反对效率论 30:00 资本主义国家、勤劳作为一种文化 39:02 游戏ED,在规训之下的设定带来的压力时一种效率论,非游戏状态 42:46 乌托邦与自由 主题音乐:8Bit Tune - Florstristi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参考书籍和论文:《北京跑酷》、《京东制造》、《千禧年后燕郊商品住宅类型演变初探——以燕顺路沿线为例》 这是一期基于自身体验的播客。燕郊作为我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以小见大来谈谈燕郊的历史发展,燕郊与其他三座睡城(天通苑、回龙观、望京)的区别。从燕郊的种种,聊聊当代北漂人的境遇(租房永恒的痛)。 本期以燕郊为引,讨论什么是考现学?考现学在建筑学中的运用以及考现学的作用和意义。 最后祝所有人北漂人在这个城市都能得偿所愿。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2:00 第一次来“北京” 06:00 燕郊特殊的行政区划带来的影响 12:28 什么是考现学 13:35 今和次郎与考现学 19:23 民俗学,柳田国男 22:15 起源论VS考据论 23:45 《东京制造》、《北京跑酷》 27:30 从盘龙大厦的改造、福禄寿谈象形建筑 32:40 设计和审美的多样性 38:10 对活的呈现VS考现是对活的记录 40:02 阈值直接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44:13 考现,观察记录当下小节点的意义 46:28 两脚不沾地的公交之旅 51:50 2023年了,燕郊今天通地铁了吗? 54:40 北京租房困境实例 主题音乐:What for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书籍:《马克思在街机前(Marx at the Arcade)》-- Jamie Woodcock 从去年艾尔登法环发售后“电子游戏ED”成为网络上游戏玩家常常讨论的话题,甚至是延伸出了:“我都花钱买游戏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和精力玩游戏”的调侃。而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玩家也的的确确变得更难以全身心投入游戏的状态享受游戏时光。 本期播客借鉴《马克思在阶级前(Marx at the Arcade)》这本书关于游戏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延申讨论了游戏玩家与游戏从业者眼中的“电子游戏ED”现象与感受。或许是这个消费社会和资本主义盛行的时代,导致了“厂商-游戏-玩家”整个系统的异化,使得游戏不再是当时可以让我们放松愉悦的东西,被异化的游戏塑造了当下的游戏玩家。或许有时候,逃离资本主义需要有一些疯癫,一些感性,一些不讲道理的成分。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SY 内容大纲: 00:56 什么是电子游戏ED 04:47 作为从业者和普通玩家失去玩游戏动力的情况 05:48 游戏从业者的工作与自由选游玩游戏的区别 12:28 工作与热爱 14:01 工作使人被异化,游戏内容也被社会异化成另外一种工作 15:14 游戏就是打工 19:54 开放世界的自由感与探索感削弱了游戏中自上而下的要求 26:23 最小化的游戏规则增加每一个玩家的主体性 31:35 多玩家游戏带来的随机性 39:40 我们需要游戏带来的狂热 44:27 游戏体验的连贯性与无法掌控的自我的碎片化时间之间的冲突 1:04:57 游戏的商品化的过程中失去了游戏最本真的特质 1:08:03 解决“电子游戏ED”需要创造一种主动的狂热,而非理性的消费 主题音乐:8Bit Tune - Florstristi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书籍:《中国历史精神》,钱穆 《中国历史精神》是一本具有极强民族主义色彩的书籍,是由钱穆当时对国民党军官的演讲稿编撰而成,本期通过《中国历史精神》一书,重看钱穆老师的生平。 《中国历史精神》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和人物和道德精神多个角度分析了何为中国历史的精神,全文通俗易懂,融会贯通,但同时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时局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需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此书。 钱穆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其自学成才,著作颇多。其一生为故国招魂,一世为民族续书。本期透过这些光辉的生平,慢慢讲述钱穆先生的一生。从他的原生家庭到其教学办学经历,最后到他被政治强绑定的后半生。钱穆拥有一颗弘扬中国民族精神的心,但同时也无可奈何的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中。其一生淋漓尽致的展现每一个人都无法脱离政治,也绝不可能背弃自己的时代。 历史决定了我们的经验来源,而我们全部的人生又续写了历史。愿诸位在这迷茫的时代亦可实现自己,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1:02《中国历史精神》建立的形象 03:50 简述钱穆 05:09 钱穆的原生家庭 11:35 开启教书生涯 16:00 杜威与钱穆 24:00 新亚书院创办背后的故事 31:10 读史也是读自己,铭记民族记忆 33:40 钱穆的三段婚姻 45:10 与政治强绑定的后半生 53:36 抛开背景谈现象就是耍流氓 57:00 《中国历史精神》中时局的必要性 1:01:00《中国历史精神》中时代的局限性 1:07:35 中国之前为什么不讲主权 1:31:20 唯美的理想主义 主题音乐:Face the World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简化的书法/国画史,意在搞明白笔墨到底是什么。它的魅力在哪里,又如何去读懂。本期我们将从更加理性的角度聊一聊笔墨的发展及其演变,希望大家未来再看到书法/国画时,不再从众的高看它一眼或以为它腐朽过时,而是有一个自己的衡量标准,有思考有依据的去感受去欣赏。 本期主讲: sy 本期茶友: 殊昱 言十 馨馨 大可 内容大纲及图片 02:05最近的二十年和现在 02:55赵孟頫《道德经》 06:45渤海刻本灵飞经和四十三行墨迹本灵飞经 11:23何为腕力 14:24软笔的机能 20:33倪瓒/李成 笔力比较 21:28(及 48:38 )赵孟頫树石法 28:16国画和书法 28:16线质和物象 30:41蒙德里安《树》 34:26《峄山碑》 /怀素大草 37:47蔡襄和蔡京 38:55颜真卿/苏轼 51:30索罗拉的构成性笔触 41:05在腕力之外 52:05六法的“技能盘” 53:05魏晋/隋唐 59:31五代 1:00:42宋 1:05:35元 1:07:05明/清 1:07:30 无用师卷/子明卷 1:08:35用笔区分示例 1:13:22 无用师卷/明沈周 1:14:44无用师卷/明董其昌 1:17:40无用师卷/清王翚 1:20:14明清巨轴 1:21:33六法 1:25:05理论和实践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书籍:《如何谈论电子游戏(How to Talk About Videogames)》-- Ian Bogost 第九艺术是无数玩家对电子游戏的赞赏,而当我们把游戏称作艺术的时候,我们又需要以何种视角来看待游戏本身?《如何谈论电子游戏(How to Talk About Videogames)》这本书的前言部分介绍了一种谈论电子游戏的全新方法论:游戏批评。Bogost以亚马逊网站上的吐司机评价为例,比较了与之类似的电子游戏评论(如IGN和Metacritic评分)的相似之处。他强调了对于电子游戏来说,比起吐司机更具有值得被批评的意义,这也是为何电子游戏可以被称为艺术品的理由。 对于游戏行业来说,游戏批评能让大众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游戏界。游戏批判让游戏如同绘画雕塑一样,可以被严肃探讨,可以被当作一种重要的活动而存在,这也是未来游戏行业发展的改变动力之一。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0:21 Ian Bogost简介 02:01 亚马逊吐司机评价的故事 05:49 游戏评论,游戏攻略,游戏解析与游戏批评的区别 07:59 黑魂与魂学 16:55 游戏批评在网络上面临的困境 19:05 严肃的游戏讨论不被学术界看好 21:40 游戏研究在中文环境下的缺失 22:13 游戏研究作为一个新学科的滞后性 32:28 自下而上的游戏是否会是游戏批判的乐园 36:03 学院中游戏批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0:05 学术书籍的出版间接推动游戏生产 49:34 教授与播客和出版社的合作让学术融入市场 53:24 央美美术馆游戏展《重拾游戏》 59:09 游戏展让学术与大众相连 1:02:37 商业游戏展 1:09:22 MOMA游戏展《永不孤独(Never Alone)》 1:13:00 短视频平台与游戏的传播 1:31:12 商场中的游戏区 1:38:35 体验、使得游戏本身就是艺术 主题音乐:Blood Pixel Hero - Game Music Loop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书籍:《灰马酒店》,[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在《威尼斯惊魂夜》上映,我们再一次怀念阿婆的作品,怀念推理文学的黄金时代,思考推理的土壤。《威尼斯惊魂夜》加入的通灵惊悚元素,让我怀念起阿婆的另一部作品《灰马酒店》。然而在灵异背后,在推理的末端,在动机的深处,是人性的特质在蠢蠢欲动。 阿婆总是在案件结束后,在解释完动机和手法后用一句如同判词的句子,点醒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在灰马酒店的最后,阿婆提出一种凶手的展示欲自豪感和其本质的卑劣。 现实往往比创作更具有戏剧性。灰马酒店中阿婆对人性的描述在现实中也得到了展现。震惊一时的连环杀手泰德邦迪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本期我们从影视到小说,从文学到现实,聊聊何为卑鄙者的超凡之梦,同时祝愿大家都能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健康的身体。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1:02《威尼斯惊魂夜》电影 02:29 阿加莎·克里斯蒂简介 04:09 推理、悬疑、惊悚、冒险的不同 09:36 梦境、推理、与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14:23 随着技术发展对破案和侦探小说的影响 23:27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降临仪式和灵媒 27:28 《灰马酒店》的通灵者 35:00 女性主义与猎巫仪式 42:10 三女巫来源于北欧神话 48:35 杀人手法 55:40 泰德·邦迪介绍 56:10 精神疾病治疗与社会犯罪 1:01:05 劳荣枝与法子英 1:08:13 泰德·邦迪家庭背景分析 1:33:03 媒体把案件娱乐化 1:43:24 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主题音乐:who hates you enough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的书市:“阅读的诚意”——2023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 当你听到这期播客,书市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我们的播客虽然晚了,但对那场秋雨中书市的感受依然真挚和炽热,书市主办方的诚意依旧让我们感动。 阅读使我们相遇,播客记录感动,播客与阅读似乎有一种别样缘分。播客作为长内容的输出方式,天然比短视频更利于深阅读的传播。此次书市也联动了多家阅读区的大播客,推荐大家几家一起收听,效果更佳~也祝福播客行业走出自己的道路。 此次书市充满了意外和惊喜。偶然的相约,突然到来的秋雨,在书市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读者和编辑,在书摊偶然发现了自己的心中所想,随意浏览间的不期而遇。书市是线下的一次狂欢,给自己一次机会去寻找,去发现,去偶遇。来到书市绝对不会让你空手而归,每个人都会收获一份自己感动和惊喜,这也是线下体验独有的魅力。期待下一次的书市,让我们春季书市再见!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0:46 2023朗园秋季书市 01:19 本次书市印象 06:59 线下书店的回忆和当下窘境 18:58 我们都买了什么书 19:38 《早期中国的鬼》 22:33 阅读之前没有真相 25:49 《中世纪的面孔》 30:00 海量信息的汇总梳理VS强有力的观点输出 31:45 《Basquiat》 36:58 布鲁克林、草场地、798 46:10 《来者是谁》 51:26 《金翼》与《银翅》 57:25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 1:12:30 实体经济和线上对比 1:17:50 播客与阅读 1:23:20 痛苦的时候就要多读书 主题音乐: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