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插话会 | 七夕到了,我仰望星空,但啥也看不懂啊 - 修师傅×哈皮×晟钧

读库立体声

提到七夕,我们总会想到牛郎织女、鹊桥乞巧这些寄托了古人美好愿望的故事传说。在这些浪漫故事的背后,同样蕴藏着多样的天文学现象与硬核的科学知识。 本期读库插话会七夕特别节目由修师傅、哈皮、晟钧三位联袂出演,他们不聊送礼,也不聊恋爱与择偶,而是与你分享由七夕、牛郎星与织女星衍生的天文现象与观星知识。天文科普编辑修师傅将用他充满了科学主义、怀疑精神的犀利眼光,戳破一个个有关星空的浪漫幻想,解答有关星座、占星的迷思。资深追星达人哈皮将分享他在观星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有趣经历和靠谱的观测地点、观测经验。如果你是一个观测新手,仰望天空时发现自己啥也看不懂,这期节目带你入门,感受夜空,领略来自千百光年外的极致浪漫。 这个七夕,咱们一起观观星。 内容摘要 05:11 中老年人也过七夕吗? 06:28 七夕,能看见哪些天象? 12:54 星座是怎么来的? 15:05 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哪? 18:07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紫微太微天市垣——请科学理解算命这件事 21:30 “地上有茅厕,天上也有茅厕。”天人合一与一一对应的天官体系 24:08 小龙门、涞水、灵山、双大路、大营盘长城······北京附近有哪些靠谱的观星地点? 36:21 星空并不浪漫,我先来给你祛祛魅 38:33 给新手的观星指南 53:43 来,科普达人给星座话题助助兴 66:48 哪些天象,初学者可以出动观测? 70:20 你知道你一直在对着垃圾许愿吗? 73:55 “嘘,别说话。你听,多安静。” 2016年11月,哈皮于北京延庆拍摄到的玫瑰星云 2017年2月,哈皮于北京密云金山岭长城拍摄的凌晨初春的银河 2017年8月,甘肃瓜州六宫城拍摄,英仙座流星雨的火流星 节目中提到的实用天气小工具 * Windy * 莉景天气 * meteoblue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 《五个光子》 * 《四百年后的真相:伽利略审判》 * 《动物志》 * 以及尚未出版但敬请期待的读库《天书》系列 录音/剪辑/文案:晟钧

82分钟
3k+
2年前

读库插话会|失败,贫困,停滞,固化——这个时代病,它到底是什么?

读库立体声

“平成”是日本使用的年号,它所代表的时代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此期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政局动荡,社会事件频发,仿佛一辆飞速前进的列车突然叫停,社会各领域都在这份巨大的冲击前面临挑战。“‘失败的时代’,可谓对1989年至2019年‘平成’这三十年最为恰当的概括,称之为‘失去的三十年’也毫不为过。” 读库近期推出的新书《平成时代》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全面介绍这三十年里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被称作“失去的三十年”?作者吉见俊哉说,本书所做的尝试,是在纸面上建起一座失败博物馆。究竟遭遇了多少失败才足以建立起一座博物馆?有什么样的内容展陈其中?以及平成时代的失败在多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对于我们而言又有何借鉴? 本期读库插话会,主持人小红特别邀请到《平成时代》的责编若昕、《贫困一代》的责编秀仪,一起聊聊那个“失败的时代”以及“贫困的一代”——对很大一部分日本年轻人来说,贫穷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过劳、超时、无偿加班;仅靠自身收入难以维持生活,明明已经筋疲力尽却还被指责不够努力······年轻人的不幸并非个人问题也并非个例,青年困境究竟为何难以打破?通过三位编辑的讲述走进平成时代的日本社会,了解身处其中的年轻人,或许也会给当下的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08:43 贫困的生活,未来依然是贫困 17:56 被迫选择的生活方式 21:02 逃避现实与欲望表达,硬币的一体两面 28:36 从社会达尔文转变为对弱者的关注 31:57 弱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8:26 当知识变得平民化后 42:56 一个你想写历史,都不知道该书写些什么的时代 47:17 “没有哪个大明白能把社会带到一个既定的方向。 相关图书 《平成时代》 “平成”是日本1989年1月8日至2019年4月30日使用的年号。作者之所以将它称作一个“时代”,是因为这期间的三十年,正暗合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从进入平成开始,日本接连遭遇银行破产、支柱产业衰落、政局动荡、就业低迷、贫富差距扩大、少子老龄化问题突出、社会事 件频发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溃败,曾经享誉世界的“日本第一”风光不再。本书是为这个失败的时代构建的一座纸上“失败博物馆”。如同甄选展品一般,将日本平成年间堪称典型的历史大事件一一陈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章节,供读者全面俯瞰一个充满失败、困顿和茫然的时代。 《贫困一代:被社会囚禁的年轻人》 《贫困一代:被社会囚禁的年轻人》是一部以真实案例为基础,揭露日本贫困青年生存现状的作品。本书聚焦了日本约3600万贫困青年,他们构成了当下社会最主要的劳动力。对于“贫困一代”来说,若没有社会或家庭的协助,他们将在贫穷的困境中长久挣扎,难以翻身。书中有被黑心企业剥削的打工学生,有苦于未被正规公司雇佣、没钱偿还奖学金的工薪阶层,也有毕业后期待进入风俗行业、改善生活质量的女高中生。而住宅条件恶劣、营养不良、生活无保障等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作者分析了这些现状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之策,希望以此唤起大众对贫困一代的重视。 录音/文案:大纲 剪辑:Jimi

61分钟
10k+
2年前

读库立体声 | 一个历史作者的“犯轴”之路 - 秋原×老六

读库立体声

“历史上,往往是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类社会某个文明的形成,而并不取决于某个个人的心计、权谋有多高深。”历史的很多瞬间,个人的选择往往被放大,而环境的因素却常常被忽略。 本期读库立体声,主编老六邀请到读库的老朋友、同时也是即将上架的新书《地虎噬天王》的作者秋原,一起聊聊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百万字稿”的人生与写作“犯轴”的历程。说起秋原,除了在节目里自称“不入流的”历史作家身份,他更为大家所熟知的,可能还是已于读库出版的《清代旅蒙商述略》《茶馆之殇》《乱世靡音》三部历史作品。这些书一经问世,便饱受好评,并让秋原自己也颇感意外,“没想到自己收集的这些冷门内容会出书、有人看”。 事实上,写作从来不是秋原赖以为生的职业,对于目前还在做着大厂硬件工程师的他来说,“写作更像是一种使命”。而这个使命,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早年的秋原叛逆退学,比同龄人经历了更多人间冷暖和职业坎坷,直至抓住机会进入影视行业后,他才慢慢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老六回顾自己的前半生,秋原多次提起自己“犯轴”的性格,导致人生“走了很多弯路”,也成就了“别人写过的我不写,写作我就一定写透”的创作方式。而新书《地虎噬天王》,也正是源于十多年前他对“女真部落何以反噬大明王朝”的那段历史的兴趣,并自那之后展开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的素材积累,最终以历史地理学的视角,还原那些“历史的偶然”背后不易察觉又不可逆转的因素和界限。 如今,秋原的第四本新书《地虎噬天王》已“喷薄而出”,作为这部七十万字书稿的编辑,主编老六也感慨良多。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历史的洞见,且听他们来为您讲述。 作者秋原 03:15 作为一个普通北京孩子,上大学前都经历过什么 07:32 人生的第一个弯路 15:51 混迹影视行业后,得以游历各地 24:30 《清代旅蒙商述略》的开题与成稿 35:17 如何让当地专家把自己攒的“真东西”倾囊相授 42:58 历史地理学与《地虎噬天王》的创作动机 54:17 “这是状态最好的一本书。” 68:43 创作喷薄而出之后的“废油井效应” 77:07 人总得有点追求,比如码农写书 78:11 在影视行业,“老师”不是随便叫的 录音:东东枪 剪辑:Soda 摄影:孙晟钧 视觉:蒋蕾 文案:鬼灯

91分钟
7k+
2年前

读库插话会 | 南通三年:此心安处是吾乡

读库立体声

2020年,读库北京库区计划搬迁至南通,当时库区小六们一致决定,全员随库南下。这场任重道远、声势浩大的搬迁共持续了118天。 随着新库房的落地,我们的同事们,这些来自北方的糙汉们,也开启了崭新的南方生活。他们从初次了解、抵达南通,到逐渐适应、习惯南通,甚至在此安家落户,三年间,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也完成了许多超出想象的事。 大家收到的每一个包裹,都经由他们的手从南通发出;阅读基地操办的每一场活动,都有他们奔走忙碌的身影;更多的可能性在这里生发,狂野的设想由他们逐步化为现实。 值此为读而库传统佳节之际,我们和阅读基地的同事们围坐一圈,把酒言欢,好好掏了回心窝子——聊聊他们在此发生的故事(与事故),那些印象深刻的经历,那些不得不抒发的感情,他们的生活变迁与真切感受,以及未来对阅读基地的畅想和规划。 [图片] (这是阅读基地增添新丁后的第一张全家福,十个人,齐齐整整。润扬 摄) 梅哥(正中间那位)内蒙赤峰人,2008年入职读库。曾经的中关村电脑摊主,现在的南通阅读基地大总管,一颗行走的定心丸。 帅哥(一排右一)山西人,2012年入职读库。综合格斗玩票选手,擅长个人安全防卫和要员保护,“我们承诺,危险发生时,不优先使用帅哥”。 强哥(一排右二)河北唐山人,2016年入职读库。读库发出的每一个订单都经由他审核,做过十年监理工程师,追求秩序、注重细节,人稳话不多。 美玲姐(一排左一)安徽泗县人,2014年入职读库。首位在南通安家的小六,平时负责各种“买买买”和“算算算”,兼任库房花草大管家。 永康(一排左二)安徽临泉人,2021年入职读库,是日常带着美工刀出现在库房各个角落的打包人。 智杰(二排右一)河北邢台人,2014年入职读库,曾是手术台上妙手回春的外科医生,画工了得审美在线,既浪漫可人又话唠操心。 杨正(二排右二)甘肃天水人,2021年重返读库。常被误认为南方人的西北人,周末日常是拍照做饭,无辣不欢、无面不爱、最喜火锅。 沈铖(二排右三)全读库仅此一号的南通人,2021年入职。“为读而库”视频号背后的操盘手,随时用相机记录现场的新媒体选手。 丁工(二排右四)山东临沂人,2020年入职。他还有一个活跃得像暗桩一样的账号叫“丁卯晨泓”,前机械工程师,库房最爱买书和送书的人。 杭思伦(二排左一)江苏常州人,2023年加入南通读库阅读基地的新丁,期待解锁更多故事和无限可能。 此外,也欢迎大家像走街坊串亲戚一样随时登门,工作日的9点30到16点30之间,周末的9点到19点之间,读库阅读基地等候你的到来。 03:21 每个南通库房的小伙伴,都是读库的宝贝 06:10 从北京到南通,库房全员搬迁大跨越 12:49 库房的工作节奏是啥样的? 17:52 最重要的,是做事的态度 24:23 99%的湿度,超出了北方人对南方的预期 36:50 2020年的6月6日,何以令全场人泪目 45:00 南通有哪些好玩好吃的地方,可以推荐给大家? 56:03 库房周边的近处生活,也皆是风景野趣 66:47 从地理“跨界”到文化“跨界” 72:35 欢迎来南通读库阅读基地发呆、看书,参加活动,享受生活 摄影:润扬 剪辑:Jimi 文案:为读而库 视觉:陆月

76分钟
6k+
2年前

读库立体声 | 如果可以陪苏东坡走一段路 - 周文翰

读库立体声

苏轼无疑是我们倍感亲切的古人。他身上最常见的标签便是“生活美学达人”和“天才文学家”,人们不吝用“通达,潇洒,文章好,诗词佳”来赞美他。然而,苏轼并非“天生的诗人”,作为一位县城青年,他在去汴京科考之前,几乎没写过有品位的诗;他一生经历了很多痛苦,那些内心空洞的时刻无法与人言说,只能写寓言或者用比喻来抒怀;他聪敏,也笨拙,有时候轻视礼仪,有时候却为丁点讲究不惜得罪皇帝......在经历漫漫人生之旅的辗转起伏之后,他才逐渐成为后人所熟知的苏东坡。 本期读库立体声,我们邀请读库新书《孤星之旅:苏东坡传》的作者周文翰,做客读库大客厅,与您分享这本近八百页的纪实性“视觉传记”的写作之旅。褪去浪漫主义英雄的光环,周文翰以近似记者的视角,通过呈现苏轼生命里一幕幕或光辉或黯淡、或显或隐的场景,重建苏轼的人生旅途与他眼中的北宋图景,为您追溯“不一样的那个苏轼”。 他何以一步步成长、成名、又为名所累?他关切、感知的时代究竟是何样貌?如果穿越回九百多年前的宋朝,遇到正在旅途中的苏轼,你会想陪他去什么地方,聊些什么?听听这期节目,和苏轼来一次漫步吧。 01:44 缘起:打动少年心灵的那个苏轼 09:31 这本书,与其他苏轼传记有何不同 21:19 苏轼自己最宝贝的著作,居然是这些? 23:14 二十五岁前的苏轼,几乎没写过诗 29:52 决定苏轼命运的,是他跟皇帝的关系 37:30 如果你的下属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人 39:39 宋哲宗到底为什么恨苏轼 42:29 苏轼的孤星之旅 45:32 常练常新的养生术爱好者 61:03 每个作者都在追寻一个心中的苏轼 录音:孙晟钧 剪辑:Jimi 文案:鬼灯

65分钟
11k+
2年前

读库立体声 | 与了不起的思想摸爬滚打 - 刘苏里×老六

读库立体声

“一个正常人,要理解黑格尔的《小逻辑》,大概需要花费几千个小时”。大部分经典,其实都不太好读;有时候,我们想要读懂一本书,得先读完另外几十、几百本书;而有的大家名作,即使活一万年,读者都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悲观点说,我们干脆不要看书了;乐观地讲,多读五页就有多五页的快乐。读什么,怎么读,才能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向黑格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伟大头脑,再靠近一点? 2023年春天,万圣书园的创始人刘苏里与读库主编老六相聚一堂,聊聊通过“转译”“转码”来读懂名作背后,所蕴含的个人对时间与选择的哲思。经历时代动荡后的我们,需要怎样的智识、学养,才能找到解读内外难题的方法?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通过专业化,找到自己的职业尊严与价值? 120分钟的对谈,刘苏里和老六与我们分享了他们数十年的经营、生存之道,探讨为什么我们需要有人来帮大家把原著读明白?“书虫子”们眼中的专业化与商业化之路究竟为何?各种“翻花”过后,读书这道“菜”,还是那个味儿吗? 本期读库立体声为此次对谈的完整实录,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读库×后浪2023全年阅读计划现已开启,您可点击此链接浏览详情,单独补票后浪订阅优惠套餐,请戳此链接直达(仅限2023读库预定读者)。 主编老六与万圣书园主理人刘苏里 11:05 需要有人帮大家把书读懂 16:48 一定要去读原著吗? 20:45 好的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22:31 听王菲唱歌,也有哲学的启发 30:51 王道乾翻译的杜拉斯《情人》,几乎是二次创作 36:32 把厚书读薄,再把薄书读厚 48:33 为什么说翻译家“功德无量”? 57:54 万圣书园的方法论 67:02 把生意做好,再谈情怀 9:25 帮助那些“不会写字的人” 摄影:孙晟钧 亚月 润扬 鬼灯 剪辑:姜蕾 孙晟钧 文案:鬼灯 视觉:陆月

116分钟
10k+
2年前

读库立体声 | 找回人生的时间表 - 罗振宇×老六

读库立体声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日本,近十年兴起了“终活”的概念——有规划地安排自己人生的倒计时。它会倒逼着一个人开始思考,当下人生的日程表,有多少是由自己决定的。个人的职业生涯,该从几岁开始,到几岁结束;过了三十五岁,我们注定会被社会淘汰吗? 2023年,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与读库主编老六相聚线下,抛开宏大叙事,回到个人处境,聊聊人生不同阶段的问题与解法。经历时代动荡后,我们该如何重新经营自我,找回自己的人生时间表?面对多变的未来,当技术进步解放了大量“壮劳力”后,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大脑变得越来越“值钱”? 本期读库立体声,老六与罗振宇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人生时间表,以及他们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时,所做出的改变与突破。以上音频为本场对谈的完整实录,让我们听听他们有哪些话要说。您还可移步读库App,收看本场对谈的完整视频版。 读库×得到 2023全年阅读计划 现已开启,您可点击此链接浏览详情,单独补票「得到」订阅优惠套餐,请戳此链接直达(仅限2023读库预定读者)。 读库主编老六(左)与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右) 06:35 老得太早,死得太晚 12:13 把闭嘴作为一种美德 18:49 日本社会的“终活”是什么? 33:16 你不可改变? 42:34 人生的“刀”与“外挂” 60:39 完成交付比给出理由更重要 64:33 高考卷中为什么不能出现“冰淇淋”? 原视频录制:裴林 亚月 润扬 鬼灯 剪辑:姜蕾 孙晟钧 文案:鬼灯 视觉:陆月

79分钟
17k+
2年前

读库立体声 | 回归常识,拥抱可能 - 吴晨×老六

读库立体声

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红皇后告诉爱丽丝,“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待在原地”,这就是“红皇后效应”。我们总担心自己跑得慢,可成长本身却需要足够的时间与耐心。 2023年伊始,读库主编老六与《经济学人·商论》主编吴晨在线下相聚,面对面地聊聊他们对当下的观察,分享对未来的看法。有复苏,就有复常,经历时代动荡后的我们,面对“效率优先”“做更好的自己”等一类说辞时,会产生哪些新视角;作为年轻人,又该怎样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企业家老六与商业观察者吴晨在这个春天,开启了一次有关未来的对话。90分钟的对谈,他们在交换过去几年亲身经历的同时,也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困惑、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收获的经验,一起探索成长的新姿势。本期读库立体声为这场对谈的完整实录,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您还可移步读库App,收看本场对谈的完整视频版。 读库×《经济学人·商论》2023全年阅读计划现已开启,您可点击此链接浏览详情,单独补票经济学人订阅优惠套餐,请戳此链接直达(仅限2023读库预定读者)。 读库主编老六(左)与《经济学人·商论》主编吴晨(右) 03:09 是企业家,也是观察者 06:46 做自己是一句空话 16:11 这一代的大学生,与他们不确定的未来 24:49 我们所面临的“大拆解时代” 34:16 如何与年轻人合作? 53:34 年轻人的三副枷锁 57:44 凭什么你值一百万? 69:40 “老天呀,给我们降临一个HR吧!” 73:21 泼冷水,很必要 90:58 耐住性子,管理预期 原视频录制:裴林 亚月 润扬 鬼灯 晟钧 剪辑:晟钧 文案:晟钧 视觉:陆月

97分钟
8k+
2年前

读库立体声 | 咱们这书啊,都读杂啦 - 六兽×宁家宇×佳佳×东东枪

读库立体声

本期读库立体声是一期特别节目。读库与谐星聊天会联袂出演,共同举办了一场“读库聊天会”,一起聊聊读书那些事。此外,读库App内还有本期节目的加长完整特别版,也欢迎您移步读库App收听。 读书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提到书,提到读书人,每个人都有着虽不同,但却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这次聊天会,有读库的编辑,有读者,有作者,还有四位阅读习惯大相径庭的主播,他们与我们分享了不少关于书的惨淡经历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读书,也许并不是想象中那般艰难、痛苦。它不是一种炫耀,也不应成为判断人的唯一标准。关于读书那些有趣好玩的经历,或许要比书籍本身更值得分享。 “读库聊天会”是读库大客厅系列活动的第一场。今年,我们筹备了一系列或大或小,或临时起意或深思熟虑的活动,希望多多和大家在线下碰头、交流。大家可以留意读库公号、读库App的活动推送,报名参与其中。 从左到右依次为:东东枪、佳佳、六兽、宁家宇 03:12 “我压根儿就不读书,你们能把我怎样?” 22:31 那些如今提到就想钻地缝儿的阅读史 28:05 编辑羊顿的从业者自白 30:14 如何有效地假装自己看过书? 42:10 我们为什么要给长辈送书? 45:18 送人《好好说话》,你什么意思? 56:45 什么样的人会是出版界的慈善家? 67:30 读书,或许是个伪命题 录音/剪辑:孙晟钧、姜蕾 摄影:润扬

81分钟
11k+
2年前

读库立体声 | 我和我差点挣到的那1400万 - 孟岩×老六

读库立体声

说到投资,有人“谈虎色变”,有人兴致昂扬。无论何种心态,投资都是生活在当下商业世界的我们所无法避开的话题。对投资的理解,很多人的视角往往会局限在“赚钱”、“理财”等实际方面,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在更多的时候,投资是对个人心性的管理,也是对人性、对社会的洞察。 本期立体声,主编老六邀请到了读库出版新书《投资第1课》的作者孟岩,少见地谈了一把“钱”,聊聊投资,聊聊理财,也聊聊我们和金钱的关系。这期节目并不有关具体的投资建议,二人所谈更多是隐含在投资这一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孟岩将他多年投资所获经验、心得、踩过的坑一一与我们分享,甚至还有他是如何与1400万失之交臂的故事。 当下,或许没有哪个行业会比投资这一行要更多地去直面社会的瞬息万变,经受不确定性与风险。进退得失之际,一个人在面临心志考验时怎样才能合理地调整预期,理性地做出决策,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与结果的不可期,本期读库立体声,听听孟岩怎么说。 在这期节目之外,主编老六也同时串台了一次“无人知晓”,与孟岩进行了一次有关阅读,有关出版的对话,点击此链接即可收听。 02:19 投资,是什么? 13:59 股市,一定是骗人吗? 22:30 给企业定价的逻辑 26:19 钱本身没有价值 32:14 连续博弈的修罗道场 34:16 一个越努力并不越好的行业 38:58 认知也能变现 48:16 孟岩在投资中所踩过的坑 57:34 对投资菜鸟的忠告 75:50 牛市为什么不赚钱 81:38 把投资当作对心性的管理 92:11 许多投资是在毁灭财富 录音/剪辑/文案:孙晟钧

95分钟
9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