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立体声 | 编辑是需要时间打磨的职业 - 谢锦×洪韵

读库立体声

今年读库联合预订的主题是“阅读的自由”,我们造访各个合作品牌,聊了聊在彼此眼中“阅读”这件事的乐趣、心得、记忆,以及背后的无尽可能性。 第四期,我们来到上海,与《收获》杂志副主编谢锦录制了一期播客。谢老师长期从事小说作品的出版工作,针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学编辑,她提出了许多细致的建议。此外,她也分享了不少常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例如怎样在作者与编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文学编辑应当秉持怎样的审稿标准,等等。当然,还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和诀窍。如果你有志于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或是立志于走上小说写作的道路,都不妨听听这位资深文学编辑的话,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1:50 文学图书是航母,文学杂志是上面的飞机 11:17 编辑这行有很深的门槛,没办法速成 12:47 好作品符合指标,但不能用指标衡量作品 17:01 好的作品都是改出来的,很少能一步到位 24:21 编辑和作者两种身份,是否存在冲突? 26:00 文学编辑不能抠得太细,要做到海纳百川 27:40 作家需要非凡的想象力与对生活的把控力 34:26 好的长篇小说,一定能让编辑从头读到尾 39:21 心情苦闷的时候,可以去读最难读的作品 91:25 不要抱着想做明星的心来做这一行

83分钟
5k+
1年前

读库立体声 | 不同时代进步有着不同含义 - 吴晨×洪韵

读库立体声

今年读库联合预订的主题是“阅读的自由”,我们造访各个合作品牌,聊了聊在彼此眼中“阅读”这件事的乐趣、心得、记忆,以及背后的无尽可能性。 第三期,我们回到北京,在读库录音室,与《经济学人·商论》主编吴晨录制了一期播客。这是一次信息量不小且节奏稍快的对谈,吴老师一直保持着高频度的阅读习惯,在谈到各个领域的前沿作品和作者时如数家珍,且几乎都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除了推荐全球视野内各个领域的优秀作品之外,吴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经验,而他对于如何阅读史料、何谓终身学习、怎样主动跳出信息茧房、追求精神层面的丰富和多样性等等议题,都有着独到见解。 2024《读库》与《经济学人》联合订阅套餐现已出炉,点此了解详情。新的一年,带你走出信息茧房。 02:33 社会的成熟程度,看大家读哪些书 04:47 笔记是第二大脑,归档后才能内化 07:31 常识、好奇心和对不确定的态度 17:01 最“弱”的北宋,代表另一种可能性 29:18 一位在酒店被关了三十年的绅士 37:53 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偶遇太少 47:45 不应让创作者为了钱而疲于奔命 53:05 如何为枪毙格瓦拉的士兵写讣告? 57:16 在不同时代,进步有着不同的含义 58:02 关心与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

66分钟
7k+
1年前

读库立体声 | 聊不完的“建筑史诗”- 王南×老六

读库立体声

曾经有读者这样形容“建筑史诗”这套书的阅读体验:“原本对建筑一无所知的人,再度凝视,砖石都有了情感。” 这个建筑科普系列受欢迎的程度,从责任编辑统计的数据中便可见一斑:面世至今,它已累计售出四十万册。 2023年末,“建筑史诗”系列的第十二本——构筑起公元七世纪至十五世纪伊斯兰建筑图景的《摩尔后宫》出炉,这也是第二卷的收官之作。至此,王南“建筑史诗”二十四册的写作计划宣告完成一半,而距离这项计划开启,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按照规划,王南将“建筑史诗”分作四卷,每卷六册,交替呈现中西方建筑历史,并称其为“中西方建筑史的远征”。首卷为西方的西、东罗马及中国的汉唐(包括其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兼及影响中国至深的印度佛教建筑。次卷为西方中世纪及中国宋元建筑,附带深受中国影响的日本建筑,以及与西方建筑长期交流、融合的穆斯林建筑。三卷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中国明代建筑。四卷为西方巴洛克、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时期及中国清代建筑(包括神秘的藏传佛教建筑),以及对中西建筑历史文化的溯源、总结与阐发。如今回头再看,“建筑史诗”早已不再“只问中西”,更像是一场“中外建筑史的远征”,新的这本《摩尔后宫》所介绍的伊斯兰建筑,贯通了此前呈平行发展的中西建筑史,史诗版图终于“连在了一块儿”。 从三十五岁写到四十五岁,王南度过了他眼中的黄金十年。这场中外建筑史的远征,陪伴他寻得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发现,也见证了他人生中的转折与改变。完成系列写作计划一半的王南,“激情犹不减十年之前”,甚至还在谋划为四卷二十四册的“建筑史诗”增加一卷“前传”,追记两河、埃及、波斯、希腊、印度等世界各古老文明的建筑辉煌。 新书出炉之际,主编老六与王南回顾了当初相识的故事、写作计划的缘起,也聊到历时十载研究方法的变化,以及全新的“石窟史诗”计划。一场中外建筑史的远征如何开启,欢迎收听。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5:31 从一个建筑到一个历史时期 08:11 舞台剧和侦探剧的写法 11:34 “建筑是石头的史诗” 14:23 不仅了解建筑,更是学习工作方法 18:00 让建筑专业出圈的办法 18:52 “有一些学科掉地上了” 21:16 中外建筑史的远征 35:42 在故宫做研究是怎样的体验? 42:48 “石窟史诗”的写作计划 56:49 学术成果和科普著作,孰轻孰重? 录音/剪辑/文案:丁亚月

61分钟
8k+
1年前

读库立体声 | 你是否为错误的事业虚度了一生?-宋玲 x 洪韵

读库立体声

今年读库联合预订的主题是“阅读的自由”,我们造访各个合作品牌,聊了聊在彼此眼中“阅读”这件事的乐趣、心得、记忆,以及背后的无尽可能性。 第二期,我们离开北京,来到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部,与译文社文学室的编辑宋玲老师录制了一期播客。熟悉石黑一雄《长日将尽》《莫失莫忘》两部作品的读者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她正是这位诺奖作家若干本小说中文版的编辑。此外,她亦有《心是孤独的猎手》等若干部译作傍身。 宋老师尚未毕业就已进入译文社实习,此后十余年间更是一直在译文社从事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工作,推出了不少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在这期播客中,她回顾了自己的阅读经历、职业生涯,分享了钟爱的作者,还谈到对眼下出版行业的观察和理解,当然,也少不了对阅读这一行为的思考和体会。 2024《读库》全年预订现已开启,点击此链接即可了解更多。新的一年,我们一起走出信息茧房。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4:16 文青进到出版社,就像老鼠掉进米缸。 09:55 如果不得诺奖,石黑一雄还能大卖吗? 15:33 你是否也为错误的事业虚度了一生? 18:32 出自创意写作班的作家有哪些共性? 21:50 虚构作品的编辑,要做哪些工作? 28:42 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染 44:38 改变人生走向的一本百科全书 55:14 维持出版行业的多样性

67分钟
11k+
1年前

读库立体声 | 每一次改变都不容易 - 李鸿谷×老六

读库立体声

今年,读库联合预订的主题是“阅读的自由”,作为一个出版品牌,我们身负为读者提供更多阅读候选项的责任,与此同时,也对阅读这一行为本身的多样性保有一份好奇之心。 正如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书可供挑选,阅读这件事,既可以是对求知欲的满足、百无聊赖时的消遣,也可以是对残酷现实的短暂逃避,甚至只是在书海中一场毫无目的的随性遨游。 对于每个读者而言,阅读都是一件看似相同,却又大异其趣的事。你是如何开始喜欢上读书的?习惯在怎样的环境下阅读?哪些类型的书、哪些作者是你的心头好?哪些书曾经在一瞬之间触动过你的灵魂?又有哪些书对你的人生选择产生过意料之外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在于,压根儿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但也正因如此,才更值得提出来,好好回答一番。 秉持这份好奇之心,我们拜访了这次联合预订的各个合作品牌,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从业者聊了聊,关于在他们各自的人生中,阅读这件事的乐趣、心得、记忆,以及或许存在的一点意义。 我们将每次聊天都录制成了一期播客,以期记录下这些阅读者的声音和思考,分享给更多读者,希望也能唤醒属于你的独家阅读记忆。 第一位阅读者,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李鸿谷。在与老六这场为时不短的对谈中,他回顾了阅读在自己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对于阅读的理解,以及许多与阅读有关的趣事。 2024《读库》全年预订现已开启,点此链接即可了解更多。新的一年,我们一起走出信息茧房。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8:46 入行靠“外卡” 转职靠阅读 22:00 本来面目、何以至此、最好怎样 27:42 求知本身就是自我满足 32:04 工作在北京,卧室在武汉 34:33 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容易 38:35 对个体的体验充满好奇 42:25 要警惕自己拥有的权力 46:15 理想与情绪的此消彼长 58:40 为读者和作者打造彼岸 70:10 放下“兼项” 开始专注 71:25 沟通即表达,表达即翻译 78:00 成功骗过所有人的小贼 90:00 想在阅读的过程中死去

98分钟
16k+
1年前

读库立体声 | 暖气没来的日子 - 窦文涛×老六

读库立体声

2023年11月4日,北京读库大客厅,读库主编老六(张立宪)与嘉宾窦文涛一起,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暖气没来的日子”的对谈。这也是DK-18读库读者年会的第二场。第一场的完整音频,可点击此处收听。 凛冬将至时节,窦文涛、老六二位老友与线下读者相聚,尽诉心中情,分享这几年来从工作、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悟,以及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时所学到的经验,有过的思考。 以上为本次对谈的音频实录,欢迎收听。 与此同时,读库2024全年阅读计划已开启征订。本场对谈的完整视频已于读库App内放出,欢迎点击链接,订阅收看。 DK-18读库读者年会·北京场 特邀嘉宾窦文涛与主编老六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2:25 “我不说话,可能是因为我不想惹麻烦。” 19:46 隐藏在生活中的“维米尔派” 36:53 “没有退路,我必须要把读库干好。” 45:21 “人类很多时候真的是徒劳。” 53:10 事实、观点、态度,请不要混为一谈 63:49 不要紧,书会等着你 73:34 让活着更值得一些 82:37 书架是最好的一面墙 91:12 审美是有绝对标准的 107:22 当他们认识到了“天命” 读库大客厅里塞满废纸边的书架。 后排右数第二位男士便是岱青老师。 从贵州省务川县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赶来的田维堂老师。 感谢特意赶到现场的陈晓楠老师,前两年的读库年会,她面对着空荡荡的剧场和空荡荡的演播室主持助阵。

116分钟
96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 | 当我们在谈论科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修师傅×克留×太空熊猫君×晟钧

读库立体声

当我们在谈论科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小时候的我们或许都怀抱过成为科学家的理想,但只有少数人真正走上了科学家的道路。如果把科学作为一种职业,“科普”应该是离我们最近的领域,而作为职业科普人,难免会在职业生涯中撞见各种离谱。本期读库插话会,我们就邀请到了两位以科普为职业的老师来与读库编辑修师傅、插话师晟钧一起,聊聊他们多年搞科普的心路历程。 科学的局限是人的局限,所谓科学素养即是怀疑与实证的精神。念起即觉,觉已不随,禅定法门又何尝不适用于科学精神。面对家中长辈在家族群中转发小道消息,科普人如何保持淡定?工作中遇到杠精他们会怎么办?现代化、西化、传统文化、中国化······科普人也热衷于辩论吗?潜心科普多年,他们为何会生出“科普只渡有缘人”这样的感慨?这期节目虽有一些“暴论”,甚至还略显冒犯,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被我们所领悟、内化——不如听听看,科普人眼中的科学,它到底是什么。 02:18 给小孩科普和给大人科普,哪个更容易? 10:21 “你不好好学习,看啥都是未解之谜。” 14:03 科普工作者如何面对杠精? 17:42 家中长辈群发小道消息,怎么办? 22:28 星座迷思之十二星座其实是十三星座 36:39 怎样正确地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 43:29 “现如今,打开眼界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 45:49 科学算命与巴纳姆效应 52:50 “科普只渡有缘人。” 59:14 人类寻找的其实是诠释世界的方式 62:08 “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少。” 录音/剪辑/文案:晟钧

69分钟
5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 | 成才道路千千万,还差一位引路人 - Steven×琬仔×羊顿×东东枪

读库立体声

很多人都热心于“科普”这件事。科学大牛的前沿、高深的学术研究与理论思想经由合适的转译,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览人类思维的奥妙,体会世界的辽阔。本期读库插话会,我们第一次请到了一位中学生朋友——Steven,以及科普杂志《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的编辑琬仔, 与《人类与病》《医学大神》两套丛书的责编羊顿,插话师东东枪一起,和大家聊聊科普这件事。 对于科普的主力受众——中学生来说,科普是让他们更爱科学了,还是“望而生畏”?我们如何才能培养自己和孩子的科学素养?面对海量无穷的科普信息,我们又该怎样筛选?科普这件事,究竟该怎么做······在通往爱因斯坦的路上,或许我们只差一个合适的引路人。本期插话会,听Steven、琬仔、羊顿、东东枪分享他们眼中有关科普的那些事。 内容摘要 11:21 “你排斥的是物理课,还是物理这个学科本身?” 16:28 科普也有“好”“坏”之分吗? 22:33 “我怀疑我的中学物理老师除了物理课本之外,对别的物理知识一无所知。” 32:49 “还不如让一帮小孩来审稿呢!” 51:51 “太简单的东西,它们不酷。” 如何报名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的活动: 如果您已经找到了可以和你一同参与审稿的科学导师,可以请他直接注册申请:kids.frontiersin.org 也欢迎小朋友和小朋友的家长、老师将你们的想法、思考和想说的话发送到:[email protected] 【请注意,科学导师通常是科研人员,博士后或高年级博士生,有同行评审相关经验。如果您是有科学背景和科学项目重要经验的学校教师,可以与有同行评审经验的科研人员结成小组,一同申请成为科学导师。详情请参考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官网:https://kids.frontiersin.org/】

60分钟
5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 | 我们离我们理想的收入还有多远?- 鬼灯×风眠×晟钧

读库立体声

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子?你有想过怎样才能过上自己的理想生活吗? 面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本期读库插话会的三位插话师鬼灯、风眠、晟钧面面相觑,不知该从何聊起。理想贵为理想,即因它无关物质,是一种精神追求。但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又要去思考现实,权衡利弊。 稳定地拥有自己的理想生活,要花多少钱?在谈理想之前,他们想先谈谈钱。收入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又难免把收入水平当做唯一的判断标准。作为有着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收入之间的关系?几个年轻人又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怎样的判断跟看法呢?本期插话会,听听他们怎么说。 内容摘要 13:57 宠辱不惊是靠钱砸出来的 19:22 钱是好挣了还是难挣了? 26:42 改变不了收入,就改变我的心情 27:56 为爱发电之后 33:48 人格感受到了尊重,财富量级也就还好 44:05 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自身条件,再往上够一够 47:37 理想收入等于财富自由? 49:14 喜好与热爱多大程度影响了我们的收入? 53:35 人要有能随时离开的自由 58:27 能力不足,不耽误挣钱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平成时代》 《贫困一代:被社会囚禁的年轻人》 录音/剪辑/文案:晟钧

66分钟
6k+
1年前

读库插话会 | 我视金钱如粪土,料金钱视我亦如是 - 佳琦×大纲×晟钧

读库立体声

阔别已久,新一期读库插话会回来了。 今年的读库插话会,我们想到了一个稍有点特别的题目:钱。一个我们想聊,但又总怕聊不好的话题。 围绕金钱的讨论总会产生诸多禁忌。一提到钱,我们难免会心一笑,互望彼此,进而产生一些心知肚明的默契。好像提钱总会伤感情,关于金钱的讨论又很容易滑向贫富、阶层、观念、印象之间的冲撞,金钱话题成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里一点就着的火药桶。 虽然难聊,但我们还是想试试做几期节目聊聊“钱”。这不,本期读库插话会,佳琦、大纲、晟钧三位插话师就毅然担起重任,聊聊有关金钱观、投资理财的话题。这期节目无关理财实操,也没有投资经验分享,更不是社会现象大观察。他们仨用各自在投资理财道路上遇到的趣事,来给我们讲讲他们的生活态度与金钱观。 是正面样本还是反面案例,咱们一起听听看。 内容摘要 04:18 你以为我不理财是因为我不想理财?! 05:17 “我对于金钱和对于活着是同一个态度——差不多就得。” 16:02 都,都,都是诈骗? 20:11 时代的眼泪也是时代的快车 26:27 “你这财也就适合买点儿零钱通跟余额宝了。” 34:12 理财,理的是个心态 43:20 “我一直以为股票是类似赌博的行为。” 49:30 对于金钱的安全感,从哪来? 58:55 “我把理财当成一种消费。” 76:35 月光族也能理财? 78:39 你想过自己的葬礼吗?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投资第一课》 录音/剪辑/文案:孙晟钧 视觉:郑梦

94分钟
5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