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新的专题的开始。 在这个专题中,我将会开始一场漫长的冒险。希望能与你一起。 我会和一百个人对谈,聊聊他们对“居住”的记忆。回到个体独一无二的经验中,回到独属于我们自己的记忆里。发现那些难忘的空间记忆,然后再审视当下,展望未来。 “居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个时刻。是第一次感知到家的边界,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空间,第一次动手塑造自己的世界,第一次邀请别人进入自己的空间。 “居住”对我们来说,是窗帘的颜色,是墙面的触感,是灯光斑驳的影子和穿堂风微妙的方向,是一片只有自己知道的污渍的历史。是一个书桌或是一个转身的拥抱。 我们的“居住”是丰富的,而不能被那些苍白的“风格”定义。 作为该系列的第一期,我邀请到了明室的编辑白鲜老师和童书编辑贫血玛丽老师,一起聊一聊伍尔夫和她的《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白鲜老师的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题目都与伍尔夫相关,而玛丽老师是《一件只属于自己的房间》的中文译者。 在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将围绕“自我与空间”展开探讨,讨论“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内容包括: 06:10 两位老师如何称呼弗吉尼亚·伍尔夫本人? 12:10 玛丽老师为何没有将本书像别的版本一样,翻译为《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为什么要加“只”这个字。 19:52 如何看待肖瓦尔特对伍尔夫的批评? 37:41 在这个写作无法养活自己的时代,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对于女性来说还有足够的支撑作用吗? 45:10 伍尔夫到最后似乎也未能得到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玛丽对此怎么看。 48:57 伍尔夫曾说出“作为一个女人,我没有自己的国家”,怎么看待女性主义和国族认同之间的关系。 01:06:09 问卷调查显示年轻人很少认为自己小时候居住的那个房间是“自己的房间”,如何看待这个统计结果?为何国内年轻人对这个空间缺乏认同? 01:11:55 我们这一代人在面对下一代时,如何对孩子“空间上的赋权”? 01:23:27 两位老师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才会有对空间上的安全感? 01:30:54 “自己的空间”是创作的必要条件吗? 01:35:09 亲密关系会让我们对空间更有安全感吗?会让我们的创作更加放松和自由吗、 01:51:50 我们“自己的房间”可以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介入到公共生活中去?
这一部分里,我们四个聊到了在今年这个特殊形势下考研的所见所闻。大家都是带着病进入考场,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了。 我询问了三位考生对于未来的打算,这是一个现实又残酷的问题。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彼此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都出身于小镇,就读于并不顶尖的本科院校,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挣扎。建筑学一项被称为是一门“贵族学科”,最好是去顶尖院校读书,再有海外经历,最后走上一条所谓的“正确的道路”。那作为“小镇非做题家”的我们,还有什么道路可以走呢? 内容简介: 00:00:21 考研推迟的传闻 00:02:40 疫情波动下,难以安定的一年考研路 00:04:00 阳了吗?什么时候阳的?对考试影响大吗? 00:18:00 考场见闻,今年考研过程中有什么趣事吗? 00:30:00 对接下来的生活有什么打算吗?如果考上的话,如果落榜的话。 00:39:00 到也没必要有什么长期规划,但是要对未来有信心。 00:49:00 建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00:53:00 四个小镇青年突然燃起的共鸣。 01:03:00 “小镇青年”、“二本学生”这些标签当然是烙印,很深的烙印。但美好的是逐渐忘记它们的过程。 01:07:00 我们会在某个地方再次相遇 01:14:00 喜爱建筑、对建筑有某种信念,但是总觉得自己没有机遇被引导上那条道路。应该怎么办呢? 01:24:00 困惑也要继续
2022年是建筑行业进入寒冬的一年,早在6月份的时候,我们就做过一期毕业季&求职季专题。今年不但是最难毕业季、最难求职季和最大转行潮,还有很多学生面临着“最难考研季”。 在这个时节,选择考研建筑学的考生们经历了怎样的一年呢?我对此十分好奇。因为在六年前,我和他们一样,也是考研大军的一份子。六年过去了,他们怎么复习?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怀着怎样的期待? 我邀请了听众中的三个考生一起,聊了聊考研的经历。也给大家分享了我作为一个考研落榜生的宝贵经验。 内容简介: 00:00:50 大家的自我介绍 00:02:50 大家为什么要考研?选择了哪一所学校? 00:14:00 在学校里的各位有感受到行业的寒冬吗?这对大家的选择有什么影响吗? 00:23:30 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整个考研的周期大概有多久。 00:41:50 考研的时候有和朋友一起组队吗?最后有多少人坚持了下来? 01:01:50 有了解今年的报考人数和整体的考研形势吗?对考研这么卷怎么看。 01:05:50 考研的时候大概是怎样的一个复习节奏,每一科目都是怎么复习的? 01:29:50 Z的考研复习经历,给各位想要准备考研的朋友一个参考。
2022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我邀请到好朋友“建筑大王”一起展开了年终聊天。这是一场朋友之间的夜谈,也是一次年终终结。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 2022年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 2022年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重要的事情 * 2022年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我们分三期放出!这一期我们轮流讲述了自己做的事情,包括办比赛(短歌赛和鸟赛)、做过的建筑设计、写的文章、以及搞的展览。如此看来,我们还是做了很多事情呢! 做了什么: 00:01:00 Z办了短歌赛,打算多半快闪赛 00:02:40 建筑大王举办了鹅妈妈童谣鸟赛 00:04:44 建筑大王今年在英国做了一些商业项目,并且感受到了细致入微的管理 00:20:00 作为工匠的建筑师与作为官僚系统一部分的建筑师 00:33:40 Z今年在建筑上的事件乏善可陈 00:36:00 像发Tinder一样的建筑汇报,“在10秒内打动甲方” 00:51:00 建筑大王和Z写了哪些文章,并且发现大家会在DEMO7上又一次相遇 01:09:00 Z今年的研究和写作变得更具体了:在具体的语境下建造 01:14:00 建筑大王的展览:有点儿好 详情可以去听建筑大王与策展人的聊天 01:21:00 非常不真诚的当代艺术让Z感知到建筑大王的可贵 01:49:00 2022年所有的计划都没完成,但没计划的事情比计划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有点儿好”
2022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我邀请到好朋友“建筑大王”一起展开了年终聊天。这是一场朋友之间的夜谈,也是一次年终终结。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 2022年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 2022年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重要的事情 * 2022年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我们分三期放出!这一期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大事。可以是俄乌战争,也可以是自己家的猫和隔壁家猫的战争。我们建筑大王果然还是更关注自己身上的变化,比如Tao和Yoko开始知道山的那边有不一样的泉水,比如我开始对自己居住的街道熟悉到一砖一瓦。但与此同时,远方的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 那些发生的事情: 00:02:00 Tao在今年感受到的两件大事:俄乌战争、皮亚诺(Tao的猫)与隔壁家猫的领土纠纷 00:13:00 区别是什么:皮亚诺知道代价,但发动战争的人自己不承受代价 00:27:00 基辅电影院重新开业的时候,上海还在静默 00:41:00 俄乌战争:不同的视角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复杂 00:47:00 Tao和Yoko学到了很多技能,比如做番茄酱和劈柴生火 00:50:00 Tao和Yoko知道了山的那边不同的水和不同的石头 00:52:00 Z对自己生活的社区开始了颗粒度极高的调查和理解 01:04:00 Tao和Yoko喝了自然酒! 01:13:00 上海的自然酒酒吧:ChinTchin小酒馆 Z的朋友开的店 01:15:00 Tao和Yoko的生活进入了生存模式 01:18:00 今年国内的热浪,以及因为这种热浪让Z在生活中做出一些改变 01:30:00 不开空调了 01:34:00 经历了上海的封控生活,Z的生活反而变得积极起来 01:43:00 贯穿全年的疫情摇摆,以及Z的介入方式 01:48:00 Z开始在今年尝试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弥合身边的冲突
2022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我邀请到好朋友“建筑大王”一起展开了年终聊天。这是一场朋友之间的夜谈,也是一次年终终结。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 2022年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 2022年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重要的事情 * 2022年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我们分三期放出!这一期我们互相讲述了这一年看到、读到、听到的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书籍、文章、讲座、展览等等。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接触这些作品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体验和经历,所以值得有一个总结。 提到的作品: 00:02:00 战争算是作品吗? 00:07:28 《医院风云:出埃及记》 00:14:00 《非礼勿言》(Speak no evil) 00:19:00 哈内克导演的作品,如Funny Games、《钢琴教师》 00:28:34 《瞬息全宇宙》 00:34:33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00:36:32 《流人》、《女鼓手》 00:42:33 Giant Stone,建筑大王读的一篇重要文章 00:44:49 《有点儿好》,作者:建筑大王 00:45:04 《可能真的没人能拯救我们》,作者:李厚辰 00:55:23 翻转电台Filpradio 主理人:李厚辰 01:01:33 导演:赫尔佐格 01:04:26 《鬼童院》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01:05:41 《爱情是狗娘》 01:07:04 《谜一样的双眼》 01:08:05 崔娜·蒂虹 01:10:49 《邮差的白夜》导演:康察洛夫斯基 01:13:24 《偶然与想象》、《阿基拉》 01:15:57 虽然不看综艺,但还是聊了几句
本次播客与 明室Lucida、假杂志 合作联合推出。 小摊与小店被我们认为是“烟火气”的来源。我曾在之前与DEMO合作的播客中讲述了我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寻找小摊和小店的经历。书店 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小店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书店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近十年来,书店的没落很清晰地被我们感知。书店将死的说法也被一次又一次提起。 这一次,我请到了我的好朋友,在假杂志书店工作的晨初。我们一起聊了她在书店里的工作,以及我们的书店记忆。谈话的开始,书店是否将死在我心目中还是个问号。而聊天结束过程中,书店不死的信念就这么被揭示了出来。 欢迎大家收听,也欢迎大家参与短歌赛。在“小店&小摊组”获奖的选手,将获得由明室Lucida提供的《书店不死》一本。 该书作者以敏锐、感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日本的特色书店现状,书店员的工作状态与真实心声。表现了书店员在出版业持续低迷,电子书、网络购书等现象成为常态的现状下,竭尽所能“传递书”的感人场面。使人再度审视纸质书、书店的存在意义,书店员的价值与魅力。 相信每一位爱书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对书店的信念! 节目时间轴: 太懒了,等我有时间一定补上/(ㄒoㄒ)/~~
这一期是短歌赛“一棵树”组的特别节目。我邀请到了我的好朋友“贫血玛丽”和果麦文化编辑周周。 在这一期里,我们介绍了“一棵树”组的立意:城市中的自然。这关乎于一种信念:我们虽在城市中,但自然的缝隙无处不在。玛丽一位童书编辑,也是一个自然爱好者。她启发我开始观察和记录自然,同时也敦促我写作。她在上海有着非常丰富且有趣的自然观察,在这一期节目里,她向我们展现了观察自然的乐趣。同时提出成为一个“心血来潮自然爱好者”不但便捷而且有用。 玛丽之前与周周一起供职于果麦文化,一起出了一本《昆虫记》立体书。这本书会作为短歌赛一棵树组的奖品,在这期节目里,你也可以听到我们三人与这本书奇妙的缘分。 了解昆虫记立体书可以前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084757/ 时间轴内容简介: 太懒了还没来得及搞,等周末吧,先听!
这一期是“城市的缝隙”短歌赛中的“爱人组”特辑 我和我的朋友小万在一个假日的午后一起在郊野漫步,找一个地方停下来,一边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边聊“爱人”这个神奇的话题。 在这种放松的心境下,产生了很多之前意想不到的有趣谈话。 所以虽然录音效果并非很好,但还是分享给大家! 同时这一期为短歌赛“爱人组”的特别节目。希望大家踊跃参赛!为自己的爱人写一首短歌。 获奖选手有希望获得由九久读书人赞助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本。
城市余数举办短歌赛啦! 奖品丰厚,活动多多。 点击链接可以直接进入报名细则界面,写一首简单的短歌,来记录城市里的缝隙。
这是Z前往DEMO TALK串台的一次节目。这一次,我们的话题主要围绕菜市场~ 时长:2小时39分钟。 06:00 菜市场为什么总能提供新鲜、便宜的食物? 10:20 “附近”概念突然变得被需要,但我们讲的”附近“到底是什么? 16:00 菜市场作为一种想象中的“附近” 22:00 疫情之后,认识菜市场中具体的人 30:00 楼下的菜市场是不是真的附近? 37:00 和人的联结,而不是关于真相 44:00 建筑与人的关系,理解建筑与系统之间的关系 51:00 了解了所有的建筑结构、食物知识就可以了吗? 56:00 建筑如何联系起所有参与其中的人? 01:02:46 菜市场的重新社区化 01:10:30 菜市场改造吸引年轻人值得赞赏吗? 01:26:30 菜市场的士绅化,以及它真的是士绅化吗? 01:30:33 菜市场拆掉后,民间自发的补偿机制 01:43:30 菜市场会消失吗? 01:49:00 菜市场如何reclaim 公共空间的所有权 02:04:52 “附近”是一个兜底保护我们的东西吗? 02:18:00 “附近”的生命力,启发了我将来要如何去生活 02:21:00 “附近”的伦理关注 02:24:00 关心和关注是很大的力量,“附近”提供了一个词 02:33:00 小摊不需要设计,他们只需要主体性 02:35:54 对当下社会来说,人类学家的意义,设计师的意义
这是去好朋友刘利的“红楼慢炖”串台的一次节目!我们一起谈了红楼梦里的建筑~ 说到建筑,先提一个常见的误解: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进的是角门。这是不是说明荣国府不重视甚至怠慢她呢?且听Z给你掰扯一下中国建筑的门。 我们这次把目光对准大观园的建筑,贾府其他建筑暂且靠后。第一,大观园建筑是为了元妃省亲新修或者改建的,着墨较多;第二,这些建筑被分给了大观园少男少女住,让他们成为了自己居所的主人。有了自己的家,就有了自由意志,除了可以自己装饰屋子,还能请人来做客呢。所以建筑人格化了,而人也和建筑融为一体。 原来潇湘馆的“馆”,本来就是客房的意思,适合黛玉的客居身份;怡红院的“院”这个名词无甚特别,可是蘅芜苑的“苑”就值得说道说道;暖香坞为什么只能给惜春住?为什么迎春住的是唯一的重屋“缀锦楼”?探春一个人占了“斋”和“堂”这两个有丰富文化含义的建筑,有什么讲究?轩、榭、亭、舫、洲……这些都是什么样式? 贾母为什么要给黛玉换个银红的软烟罗窗纱?又为什么觉得蘅芜苑太素净“不像”?贾母给宝钗的几样体己体现了她怎样的品味?当然了,老太太的话里,除了审美,还有人情世故呢! Z表示他最喜爱的史湘云的“枕霞阁”没有描述,是一大遗憾。不过也无妨,史大妹妹不是住在潇湘馆,就是住在蘅芜苑,要么就是拉上黛玉一起去妙玉的栊翠庵通个宵。 关于大观园的建筑我们就聊这些,荣国府和宁国府的其他建筑我们只能改日再聊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