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砾谈vol.01丨翻转城市发展史:在正被瓦解的城市中再造中心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这是城市余数的一个新专题“建筑碎片谈”,这个栏目将以线下沙龙的形式举行,每一期探讨一个关于城市和建筑的话题。这一形式是延续翻转电台的小李老师在曾经在上海雍福会举办的“碎片谈”。线下空间也仰赖于他与Wayne的支持与赞助。我希望能够讲这一专题长久地举办下去,希望不仅仅是形式和空间上的继承,同时也是做事方法和问题意识的继承。 第一期建筑碎片谈围绕“城市生活的问题”,希望从当下对城市生活的种种庸俗批判中,寻找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大城市的问题。同时回到整个城市诞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去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 这是一期非常放松的谈话,录音环境稍有嘈杂。虽然我作为主讲人,但其中也有很多朋友发表了有趣见解,希望大家喜欢。 在本期节目中你可以听到: * 家乡的变化背后的城市扩张轨迹 * 生活在大城市中体感有哪些不爽? * 大城市的问题:尺度的过大和有机性的丧失。因而痛苦并非无病呻吟 * 以伦敦为例:现代大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 中心的丧失和瓦解:城市化与现代性危机之间的关系 * 行政力量可以取代中心,凝聚共识吗? * 从城市的起源看“中心”是如何诞生的 * 在当下的城市生活中,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参与再造中心

112分钟
1k+
2年前

李厚辰的房间(P1)丨知识分子的铺张童年!vol.6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这一期我很荣幸请到了我的好朋友小李老师来作为嘉宾,是城市余数蓬荜生辉的一期! 李厚辰是翻转电台的主理人,在看理想开设有名为“李想主义”的专栏。他多年来坚持独立的知识分享和创作,启发了包括城市余数在内的很多内容创作。我从2018年开始收听翻转电台,并在小李老师的帮助和启发下,将播客作为一个“自我装置”来持续创作。 而我们这个房间专题,也是我在翻电启发下的“热潮设计丘会”会谈后,灵光闪现的主意。也是受到了翻电的影响。 延续城市余数一贯的风格,这是一次非常放松的朋友对谈,所以可能有些琐碎和随意。但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记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在本期你可以听到: 00:22 小李老师对于居住的最早记忆是在爷爷奶奶家的房间 05:01 第一个房间的空间记忆 15:06 小李老师童年的商品生活极为丰富,对各类高端玩具如数家珍 26:06 在父母的房间中也有很多难忘的记忆! 28:35 第二个房间的空间记忆 30:35 小李老师高中时期的书柜上都有什么书? 34:02 这个房间中小李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居然是带女朋友回家被父母撞见🤦‍ 39:22 因为童年的富足生活,到如今反而对物质生活祛魅了 41:22 在爷爷家住的时候,最常见和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在各种场景下被打🤣 47:17 关于爷爷家的空间记忆,进一步了解这个摩登封建大家庭的铺张生活! 01:00:02 民国时期的纨绔子弟,非常时髦的老爷子 01:04:42 记忆中童年的食品柜 01:07:42 漫长的彩蛋环节(边吃边聊)

88分钟
5k+
2年前

绿狐狸的房间丨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里,重新发现生活 vol.4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这是房间系列的第四期,我请到了好朋友绿狐狸来做客。她生活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城市里,在一座图书馆做馆员。 我和她相识很久,也见证了她的生活一点一点重组和重获新生。借着这个专题的机会,我们远程谈话,聊了聊她这些年来她居住的这些房间,和这些房间中生活的改变。 本期内容包括: 01:35 居住在西海岸的房子里时,绿狐狸房间里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09:54 住进新房间之后生活发生了非常好的改变,绿狐狸不再只把吃饭看作一个任务。 15:39 搬进新家后,猫咪来到了这个家,房间的重心就发生了改变。 17:26 新房子窗外的景色是非常有层次的。 22:40 因为要同时知道中国、美国西海岸、美国东海岸的时间,绿狐狸的客厅里有三个挂钟。 32:00 绿狐狸和她的爱人有买房的打算,她们已经开始计划新家的样子了。 43:41 绿狐狸用非常动人的方式描述了自己所希望自己在那个房间里做的事情。这是非常生动而具体的生活想象。 49:19 阳台上的小桌子,与朋友或爱人在一起。 52:39 绿狐狸描述自己童年的居所和她童年时期对于居住和房间的回忆。很多回忆并不美好,但她通过自己的前进,已经把那些甩在了身后。 01:16:56 从西海岸到东海岸搬家的趣事

85分钟
99+
2年前

Z爸Z妈的房间丨大年三十晚上,我把爸妈聊哭了 vol.2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前半部分是自带悠扬琴声的新疆兵团农场生活记忆,后半部分是有着泥土香气的苏北农村童年回忆。 预警:这大概是全网第一期纯徐州话聊天播客! 徐州话并非一种难懂的方言,属于黄淮官话,与中原官话区别不大。希望大家可以收听一下试试,山东、河南和苏北的小伙伴说不定会觉得亲切。 这是房间专题的第一期,理应从自己开始。但自己聊自己可太无聊了,于是我想找爸妈聊一聊,因为我的居住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他们联系在一起的。 大年三十晚上,我和爸妈以及我的小姨一起在家里守岁。年夜饭后闲谈之时,我便挑开了这个话头。我妈和小姨都是在新疆出生长大的,她们的童年记忆是建设兵团的农场。我爸则是在徐州乡下的农村长大。这些记忆非常鲜活有趣,承载了一个家庭的丰富细节。我虽然告知他们要录播客,但他们仍然像唠家常一样聊天,这让我非常欣喜,这是最真实和最珍贵的记录。我也很高兴把它们分享给大家。 聊天的最后一部分,我以一个建筑师和一个孩子的身份询问了爸妈对于退休后的居住想象。这让我对他们的愿望有了更好的了解,这是一次非常治愈的聊天,欢声笑语里开始,欢声笑语里结束。也有几次动情时分,让人热泪盈眶,可惜都被我剪掉了!所以这是一次标题党! 希望你收听愉快。 补充嘉宾自我介绍: Z妈,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八师146团总场,后随家人迁居徐州,现居杭州。曾为百货大楼职员、银行职员,建筑工程师,婚后为全职家庭主妇,在Z与Z弟长大后重入职场。 Z爸,生于徐州沛县,建筑工程师,一生随工程周游全国各地,现居杭州。热爱文学和历史(指爱看抗日神剧)。 Z小姨,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八师146团总场,后随家人迁居徐州,现居杭州。 本期的内容包括: 01:58 Z妈开始回忆小时候在新疆居住的房子,虽然生活在兵团农场,但仍然搬了很多次家 14:46 建设兵团农场的集体记忆:大礼堂和广场 20:06 Z妈在回忆自己房间的时候,想起一件因成绩报告单带来的趣事 28:19 包围团场的农田和林场 29:18 新疆学生关于暑假摘棉花的记忆,以及对于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得到的Z妈 32:55 全家人一起劳动的回忆、沙枣花和排田上的奔跑、以及打瓜籽 36:02 被苜蓿撑死的牛 38:58 新疆的土法取暖物“火墙”,小学生值日的重要任务就是引燃给火墙供暖的炉子 49:58 从新疆到江苏,生活的巨变和空间的巨变 01:08:00 Z爸五岁时与他的爷爷居住在引起的 01:19:00 徐州农村的常见土坯房做法 01:29:27 拆掉土坯房,盖起来“半截楼”。这个名字甚至是一个附近村庄的地名,名字的来源也非常有趣。 01:34:44 Z爸后来出去上学,在城里工作,四处兜兜转转,居住记忆匆匆 01:43:00 Z爸Z妈畅想自己未来退休后的小房子。一生奔波的Z爸希望能有一个可以养很多宠物的小院子,而Z妈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朋友们在一起

132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