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美学、电影节,和观选片会聊聊纪录片那些事 | 凹凸TOALL第23期

凹凸TO ALL

本期为凹凸TOALL和观选片会的串台节目,纪录片导演张劳动和和观映像的两位小伙伴,围绕纪录片和纪录片节展,共同度过一小时深入浅出的有趣谈话。 结束了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又将迎来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同时从遥远的荷兰传来9部中国纪录片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消息。在纪录片生态系统中,一年到头一直有大事发生,热闹的让人惊叹。 “纪录片可不是解说、词配音、三脚架啊!“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策展人&媒体人,本期嘉宾张劳动形容自己“像是放学后赖着不走的孩子”,在纪录片行业中坚持提供自己的视角。 这也和正在探索初期的和观纪录片海外发行不谋而合,试图用一种非功利的初心,在一点点的尝试中拓展表达的空间。和他的这场交流里,我们从纪录片创作聊到观众的审度,坦率地分析了现阶段国内纪录片创作生态和海外空间拓展过程中的趋势,又时不时地回归到迷影的身份,惊叹于某部纪录片震撼人心的魅力。 这也和正在探索初期的和观纪录片海外发行不谋而合,试图用一种非功利的初心,在一点点的尝试中拓展表达的空间。和他的这场交流里,我们从纪录片创作聊到观众的审度,坦率地分析了现阶段国内纪录片创作生态和海外空间拓展过程中的趋势,又时不时地回归到迷影的身份,惊叹于某部纪录片震撼人心的魅力。 02:52 张劳动为何“劳动”? 06:24 从观众到创作者,何为契机? 08:19 纪录片,在电影之外? 13:57 纪录性质短视频算是纪录片吗? 17:16 影像的美感和价值,如何权衡? 22:42 电影节奥林匹克式电影现象? 剧情片与纪录片都存在的套路问题 27:34 电影节的意义:提升美学理解 30:04 海外市场对于中国纪录片的偏好? 35:50 独立或非独立,不是评价纪录片好坏的标准 36:59 西湖纪录片大会的参展体验 40:24 观众对于不成熟影像的宽容,是必要的吗? 45:16 你的电影节进阶攻略 从爱好者到专业观众, 你适合什么样的纪录片节展? 入门级——综合类电影节 北影节,上影节,丝绸之路电影节 金鸡百花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进阶级——专业类综合电影节 First青年电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 专业级——小众电影节 新鲜提案,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广州纪录片大会,IM两岸青年影展 86358贾家庄短片节,Hishorts!短片节 Munite国际短片节,成都惊喜影展 我们聊到了哪些电影? 《红毛皇帝》 《塑料王国》《百草园日记》《唐老师》《孤注》《恋爱》《小伟》《父亲》《妈妈与七天的时间》《幸运旅馆》《道别》《奶牛》《河流奔跑着倒映着》《第六人民医院》《中国》《愚公移山》《无穷之路》《石史诗》《无去来处》《四个旅程》《希伯来上空》《远东各个他》 我们希望更多的观众在节展上,在视频平台上,在放映活动上,在朋友家里的投影仪上,和非虚构影像相遇,和这大千世界数不清的正在发生相遇。

57分钟
99+
3年前

鹤岗有只《东北虎》,与耿军聊聊电影往事 凹凸TOALL第22期

凹凸TO ALL

鹤岗耿军,号“大发”,携废城煤矿兄弟京城谋生做梦,电影梦成,始成耿导…… 耿军导演凭借《东北虎》一啸便夺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奖,某杂志公众号头条标题“失败者耿军”,劳动觉得,怎么定义失败和成功呢?于电影创作者来说,能拿到国际A类电影节最佳影片,并不容易,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耿军保留了自己的影像风格,并且获得了主流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名成功者。 有人说,耿导的经历十分励志。而耿军说:“那你的世界太小了。” 最早一次见到耿军是2008年,在宋庄,放映耿军导演早期的作品《烧烤》,初出茅庐的他,用在报纸上发现的一则社会新闻为故事蓝本,自编自导了这部成本颇低的电影,并且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 此后,他“导耕不辍”,一部接一部创作影像作品,《青年》、《锤子镰刀都休息》、《轻松+愉快》、《诗与病的旅程》,直到《东北虎》获得上海金爵奖。他的作品大部分围绕着鹤岗这座他出生的地方。 最近一次见到耿军是一起在福州平潭观看侯孝贤导演的《童年往事》,这部侯孝贤导演半自传式的电影,也让我想起了耿军的“鹤岗宇宙”。凹凸镜DOC邀请到了电影人耿军,和他聊聊故乡和电影往事。 �讲述 耿军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张劳动 牧之 剪辑助理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人们》前奏 凹凸镜DOC出品 时间线提示 Time Line 1:26 一起在IM看的《童年往事》,耿导分享自己的童年往事。 4:29 《童年往事》带来的情感共鸣。 5:18 鹤岗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9:56 在图书馆看到“外面的世界”,决定带着剧本北漂。 11:45 来京务工人员的北漂往事。 12:45 剧本给到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开始在电影学院旁听。 14:18 电影爱好者旁听大课的故事 15:51第一次看电影是在什么时候? 18:32 不到五千块拍出《烧烤》,从影迷如何迈出创作的第一步 20:36《烧烤》之后,选择回到鹤岗拍摄,想到家乡的《青年》们 21:47 拍《青年》的两年半,上火起泡,每天都在解决问题 25:08 演员和导演的默契相处 28:25 用减法处理电影里的日常生活 30:14 在耿军身上,从短片到长片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33:02 业余电影时代的到来 34:31 制作变大后,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来 《东北虎》获奖时的趣事,要感谢很多人 37:36 希望影片被更多人看到 38:40 怎么看待胜利和失败 40:45 耿军眼中的虎 42:05 是哪个电影节最喜欢?挪威的特罗姆瑟电影节,有雪的电影节统称寒带电影节。 44:55 观众提问

59分钟
99+
3年前

与时空伴随中的媒体人安宁和音乐人清晨大攀聊聊最近的隔离生活

凹凸TO ALL

疫情的反复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因为一次“时空伴随”的回家之旅,在上海工作的音乐人清晨大攀开始了14天的隔离生活,而在兰州的新媒体人安宁,已经居家生活了一段时间了。 好在网络把我们连接在了一起。隔离是否能够暂时忘记繁重的工作,还是居家办公更加忙碌? 大攀上一次在朋友圈刷屏是因为写了一首《爱在华师大》,在华师大校庆七十周年的时候被广为传扬,而安宁则是通过游学,把全国各地的学员带回来了老家甘肃,对于故乡、母校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怀念。最近清晨大攀成为了B站UP主,做了天台上的音乐梦,而安宁的厨艺有了快速增长,她做的影像游学活动,什么时候重新上路呢? 我们邀请到了音乐人清晨大攀、媒体人安宁,听听TA们分享最近的生活和发生的变化。感谢音乐人潘凡老师创作的主题曲。也欢迎加入凹凸TOALL 听友群,联系请加微信:181994692。 �讲述 安宁、清晨大攀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张劳动 牧之(音频校对)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人们》前奏 凹凸镜DOC出品 时间码: 1:03 大攀、安宁的自我介绍 1:51 聊聊隔离中的生活 2:47 隔离期间从线下到线上的心理不适 4:05 封闭在上海的蓝天和秩序之外 6:08 《十年》前的高中生活 6:35 考入华师大:回顾艺考当时 8:36 安宁的高中生活 9:05 划着羊皮筏子唱花儿 11:08 华师大的全球合唱比赛金牌 12:50 安宁做纪录片公众号的动力 15:09 写给华师大七十周年校庆的歌曲 16:55 音乐记录:用民谣讲述生活 18:10 纪录片推广与新媒体 20:35 做纪录片的刻板印象 21:50 热爱音乐,坚持在音乐领域内 24:26 大攀分享当音乐老师的实习经历 27:06 疫情分割时代 27:40 安宁被隔离前的准备与隔离中的状态 30:05 疫情肯定会过去的 33:40 两次隔离 35:10 做饭带来的生活气息 37:23 大攀的更新频率 39:50 兰州逐步复工复产 40:44 兰州拉面的说法不地道 42:14 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 44:06 集体记忆超越了历史叙述 46:50 音乐旋律承载起生活里的普通细节

54分钟
97
3年前

纪录片、游牧和故乡,与顾桃一起在路上|凹凸TOALL20期

凹凸TO ALL

凭借“鄂温克三部曲”《敖鲁古雅·敖鲁古雅》《犴达罕》《雨果的假期》为人所熟知的纪录片导演顾桃,最近策展了世界游牧短片展,一个影像创作者,从创作中走出来,用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世界,恰恰是另外一种在场。 调反唱唱在今年国庆节独自一人去到了《敖鲁古雅·敖鲁古雅》的原发地大兴安岭的新敖乡,见到了顾桃曾经的拍摄对象,在这之前,她也去到了阿勒泰,在她眼中的游牧,又是什么样的? 青年是一种状态 电影是一种选择 游牧是一种方向 游牧,意味着流动,游走,寻找理想的栖息地。当代游牧已经从草原走向了内路,从一种生存方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本期播客,张劳动邀请到了纪录片导演顾桃、媒体人调反唱唱,听听他们分享影像与远方。 感谢音乐人潘凡老师创作的主题曲。也欢迎加入凹凸TOALL 听友群,联系请加微信:181994692,此次播客为在MyClub上的第二期在线交流音频内容。 �讲述 顾桃、调反唱唱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张劳动 牧之(剪辑助理)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我们》前奏 凹凸镜DOC出品 时间轴: 1:38 从图片摄影向纪录片转型,顾桃的第一次纪录片拍摄 4:04 数十年后的敖乡现状,山上只有柳霞阿姨一个人住在那了 6:10 DV影像时代到来顾桃使用的摄影器材 9:08 三大影展取消,辉煌时代过后独立创作者的精神状态和创作动力 10:47 什么是大蓬车计划?用游牧的方式拍摄和创作。 12:35 独立导演地图 13:30 唱唱分享在阿勒泰的经历 15:17 世界游牧影展:电影是一种选择,游牧是一种方向 17:54 顾桃谈游牧影展的选片标准和态度 20:57 非虚构写作与纪录片之间有何联系? 21:40 声音纪录片 22:35 以写作的方式来记录 24:35 “网上聊看不到彼此的眼睛” 28:25 纪录片与市场的关系 29:32 草原与城市的两种生活方式 30:40 在日本拍纪录片和中国有什么区别 32:18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有如助第一部 34:13 忘掉电影本身的东西,只要出发就行 35:37 拍片子要在附近寻找还是向外发现 36:30 唱唱在旅行中如何联系身边事 37:10 疫情当中关于停滞和继续往前的反思 39:00 顾桃在户外扎营的经历 41:00 旅途上见证的风貌民情 43:38 成为朋友之后再开始拍摄 44:50 探索纪录片的未来性 46:58 非虚构文章写作的难点 47:53 他者视线与自我审视 52:30 不同视角的纪录片能够开拓视野 55:11 少数民族语言的思维方式对拍片有什么影响? 1:01:39 从底层农村生长,走进城市后逐渐感受到“文化断层”,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1:06:35 游牧者概念的理解 1:15:20 灵魂里属于乡村与草原 1:21:06 顾桃学习绘画的经历对纪录片的影响 1:25:33 与汉族生活差异不大的鄂温克族人 1:33:48 故乡是枷锁,但又很难舍弃

100分钟
99+
3年前

张劳动和「JustPod映画」的汪金卫盘点中国独立纪录片

凹凸TO ALL

中国独立纪录片是当代中国电影不可忽视的重要类别。自上世纪90年代起,众多纪录片导演用他们的摄像机、DV甚至手机等设备,记录下形形色色众多人物和真实的故事。被拍摄的对象包括北漂者、精神疾病患者、小偷、拾荒者、下岗工人、受难者、官员、性工作者、演员、小学生、高考生、大龄单身女青年等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各种族群。这些人的生活和故事,是我们永远无法在官方电视节目和电影中能看到的。正是30年来一批批独立纪录片创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看到或更真实鲜活,或更隐秘艰难的这些群体。这些独立纪录片也是在官方历史书写之外不可或缺的珍贵影像记录。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国内纪录片自媒体「凹凸镜DOC」的创始人之一、纪录片导演张劳动做嘉宾,一起从拍摄设备、拍摄主题等角度简单梳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展。同时也谈到自媒体「凹凸镜DOC」的发展与线下放映的组织心得。当然,我们也分别推荐了很多中国独立纪录片,建议听完本期节目后找来欣赏。(JustPod映画提供内容) - 主播与嘉宾 - 汪金卫:重度影痴,独立纪录片爱好者 张劳动:「凹凸镜DOC」创始人之一、纪录片导演 公众号:凹凸镜DOC;播客:凹凸 TO ALL - 时间轴 - 01:21 张劳动的自我介绍 01:46 张劳动的迷影时刻 04:50 张劳动的第一次纪录片拍摄经历 08:46 什么是“独立纪录片” 11:50 中国独立电影史上重要的“七君子事件” 12:37 吴文光草场地工作站的纪录片工作坊“乌托邦” 15:11 我见证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黄金时代:云之南、中国独立影像展、北京独立影像展 18:57 参演邱炯炯的《痴》拍摄为张劳动带来振奋 19:45 汪金卫与张劳动因电影《痴》而产生的缘分 21:55 凹凸镜DOC公众号的创始起源 23:42 凹凸镜DOC线下放映活动的初衷和意义 认真对待观众和放映 30:12 凹凸镜DOC对广告宣传的态度 为什么做「纪录片影评大赛」 31:37 中国独立纪录片发展:第一部——吴文光《流浪北京》 35:47 DV时代来临,汪金卫也用过DV拍摄 37:50 DV时代的中国独立纪录片:杜海滨《铁路沿线》、王兵《铁西区》 42:50 “为小人物立传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46:55 当今年轻人不再有设备包袱,能够自由地拍摄纪录片 49:29 现在是影像的时代,手机为拍摄带来巨大便利性 53:27 中国独立纪录片主题并不只是关注“老少边特” 54:30 关注社会议题的纪录片“不怕多只怕少” 57:39 纪录片的“真实性”伦理与剪辑处理 60:27 独立纪录片更多面对观众 观众要支持正版 66:21 中国纪录片需要商业化 67:57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对纪录片创作有帮助 70:22 张劳动的片单:“没看过《算命》就不算看过中国独立纪录片” 73:18 汪金卫的心水中国独立纪录片推荐:《囚》《少年小赵》《请为我投票》《铁路沿线》《铁西区》《死灵魂》 78:50 张劳动谈“片尾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 提到的电影 - 像鸡毛一样飞 美丽的大脚 唐老师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麦收 算命 痴 城市梦 流浪北京 广场 疯狂英语 冬春的日子 铁路沿线 铁西区 影迷 姐姐 瓦斯 渡口编年·周家·陶家·贺家 京生 幸孕旅馆 悲兮魔兽 夫妻不是同林鸟 我毕业了 “炼”爱 入戏 孤注 囚 书记 大同 遥望繁星 少年小赵 红毛皇帝 矮婆 过春天 1950他们正年轻 杀马特我爱你 驯马 活着一分钟,快乐六十秒 四个春天 棒少年 龙虎武师 浴火新生(残奥精神:梦想高飞) 生门 天行情歌 甲方乙方 二十二 完美现在时 口罩猎人 烟火人间 差馆 无去来处 椒麻堂会 旷野歌声 偷 额温枪女孩 请为我投票 死灵魂 和凤鸣 原油 - Music - 片头:铁西区-电影片段 片尾:往事只能回味-龙飘飘 - Credits - 编辑制作 杨啸天 节目运营 小米粒 文稿 汪金卫 陆小鸟 JustPod映画 - 联系方式 -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79分钟
99+
3年前

对电影没万分热爱,不要搞这行。职场新鲜人面试记 | 凹凸TO ALL电台第18期

凹凸TO ALL

跟凡凡认识是在电影节,他是我好朋友的研究生同学,接触下来,感觉他很热情,做事也很靠谱。转年,他已经在某电影展的青训营做制片人了,和国内一线导演共事学习,看他的朋友圈也是在和大导演推杯换盏。 电影节毕竟只是一个梦,凡凡在研二决定去北漂,然而,求职并不顺利。他的目标是能够找到一份能够把影视行业全流程跟下来的制片人岗位,却发现,影视行业岗位,招的人又少,工资又低,最难过的是,没有看到一条很明晰的晋升道路。 劳动也感慨,影视专业毕业十年,同学们中不做影视行业的大部分都挣钱了,剩下坚持的人屈指可数。 假期,凡凡回到老家,在走之前,他面试了一家广告公司,薪资待遇是影视公司的两倍,在疫情及其他因素的打击下,影视行业的严冬并没有因为一两部电影的上映而发生改变,那作为一个走出校门应聘的学生,他选择何去何从呢?是去薪资更高的广告或者其他行业?还是继续坚持,保持对电影有着万分的热爱呢? 如果你足够热爱影视行业,听完这期播客,你还是会继续向这个目标前进。 本期播客为主播张劳动与影视行业求职者凡凡的深度交流,聊聊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惑,对影视行业的理解和认知。 感谢音乐人潘凡老师创作的主题曲。也欢迎加入凹凸TOALL 听友群,联系请加微信:181994692。 讲述 职场新鲜人 凡凡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张劳动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 《我们》前奏 出品 凹凸镜DOC 时间码提示: 1:15 研二选择北漂,求职遇阻 3:15 大环境低潮 蝴蝶效应下,教培广告减少,影视行业也受到波及 5:38 年纪轻轻跟组经验丰富,以致要虚高年龄 6:48 求职对自己的薪资和岗位要求并不高 8:07 影视行业岗位,招的人又少,工资又低 10:11 电影行业在2016年曾经有高潮,但现在是低谷期。人才也正在流失。 13:24 应聘制片助理并不顺利,没有看到很明晰的晋升道路 14:16 很多制片人都是从其他行业“空降”而来 16:20 读书一帆风顺,社会一顿暴击 18:33 工作机会太少,影视行业寒冬 22:40 对电影没万分热爱,不要搞这行 23:39 对影视专业求职者的建议 28:05 电影人是不需要鼓励的 29:56 看到残酷,依然往前走

31分钟
99+
3年前

与彭若愚夜聊,如何写好一篇纪录片影评 凹凸TO ALL第十七期

凹凸TO ALL

在成都参加FIRST惊喜影展,和深焦的撰稿者,同时是2020年深焦影评大赛获奖作者彭若愚同屋,做纪录片影评大赛的初衷,也是源自于2020和深焦的合作,纪录片影评作为深焦影评大赛的子单元,凹凸镜DOC收获了很多不错的纪录片影评,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鼓励,于是在2021年,凹凸镜DOC也做了纪录片影评大赛的尝试。 但是,什么是好的纪录片影评?纪录片影评的评价体系是什么呢?好像并没有现成的参考给到我们。 九月上旬,孙红云老师在后浪电影交流中心做了一期《纪录片影评写作方法分享会》,孙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受益良多。 本期播客为主播张劳动与影评创作者彭若愚的午夜交流,聊聊对影片的理解和认知,在实际写作影评时,都有哪些技巧和手法。 感谢音乐人潘凡老师创作的主题曲。也欢迎加入凹凸TOALL 听友群,联系请加微信:181994692。 讲述 影评人,博士:彭若愚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张劳动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 《我们》前奏 出品 凹凸镜DOC 2:04 求学之路 3:26 若愚对影评的认识 4:31 怎么看文学和影视的关系 7:12 期待许鞍华导演的《第一炉香》 9:20 劳动对《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感触 11:02 若愚推荐的纪录片 12:42 参评深焦影评大赛的经历 18:45 劳动和若愚分享人生第一篇影评 22:42 纪录片样本的多样性并不丰富 26:05 评论能够促进创作 27:00 以评论的角度去启迪创作的维度 32:20 纪录片影评大赛延期一个月

34分钟
99+
3年前

英雄迟暮-与《龙虎武师》导演魏君子聊聊动作片的前生今世 凹凸TOALL 第16期

凹凸TO ALL

香港电影可以说伴随着我们一代代人的成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观影经验,其中熟悉的李小龙、成龙、甄子丹、袁和平等等,这些功夫巨星也为香港电影史留下了最重要的一笔。同样,伴随着我们的观影经验,还有一批书写香港电影的研究者,魏君子老师便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者,这些年来,他写影评、出版专著,同时参与影视制作,但议题永远都集中在香港电影的各个维度。 纪录片《龙虎武师》“书写”了香港功夫/动作片中隐藏很深的一个群体———龙虎武师,你可能听过袁家班成家班洪家班各种名头,却不知全貌,这部电影为大家揭开了龙虎武师的职业生涯和背后浮沉。纵横影坛传奇事,不许英雄见白头,可以说也是《龙虎武师》的题中之义了。(安东尼写) 本期播客为,张劳动和安东尼将与《龙虎武师》的导演魏君子一起重温豪迈气魄的香江岁月,再忆当年情。 讲述 编剧:安东尼 纪录片导演:魏君子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张劳动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 《我们》前奏 出品 凹凸镜DOC 1:12 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看到《龙虎武师》 1:54 魏君子为何用纪录片的形式讲述香港电影故事 6:15 由梨园行走向动作电影 7:23 影片创作的遗憾 8:22 创作中遇到的八卦故事 10:29 对于《龙虎武师》中的取材选择 11:30 拍摄《龙虎武师》中的没有拍到的东西 不许英雄见白头 14:44 用最大的善意,展现龙虎武师的面貌 16:28 去横店做武行专场,得到的收获 20:40 融资的困难 自筹经费 在大银幕呈现搏命的龙虎武师 23:42 完成了想象中的百分之九十成果 再用电台方式讲述弥补遗憾 24:48 不管不顾地做《龙虎武师》的理由 25:40 对动作电影的展望 未来很看好 29:20 海报设计的元素使用 30:11 对《龙虎武师》观众的分析 31:12 曾经想创作的《武馆》。

32分钟
99+
4年前

战乱,难民,和国际新闻记者聊聊纪录片内外的另一片天空 凹凸TOALL第十五期

凹凸TO ALL

过去一周,有关阿富汗的新闻并未间断。当地时间8月15日,阿富汗总统加尼在总统府会见塔利班代表后,已经辞职并离开喀布尔。二十年前执政的塔利班组织重新掌握阿富汗政权,只是这一次,国际大众对这个曾经的“恐怖组织”心有疑虑。阿富汗的未来何去何从?而少有中国纪录片创作者对如此大的国际议题有所呈现和思考。大的历史背景下个体如何生存? 8月22日晚上,凹凸镜DOC线上共阅在B站直播放映郭依菲导演拍摄两部纪录短片,以在喀布尔中心地带的“紧急救助医院”《伤口是阳光照进内心的地方》和在巴以冲突的前线,女性以生育为“武器”的《生于意志与硝烟》,映后,两位国际新闻记者喻晓璇和汪伦宇担任嘉宾进行讨论。 纪录片创作者郭依菲,在游历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索马里等40 余个国家后,面对“战争”背景下的文明冲突,对个体及家庭人物命运产生了要拍摄的想法。“相比为观众拍摄,我更希望我的作品是为我的主人公而拍摄,为了和他们有着共同经历却无处发声的人而拍摄。”� 在《伤口是阳光照进内心的地方》中,郭依菲聚焦的是在喀布尔遭受袭击的伤员。“在战乱地带,人们长期生活在不安与恐惧之中,日复一日的祈祷着和平早日到来。”。而《生于意志与硝烟》则是有关永恒的巴以问题。为了延续后代,“走私精子”成为关押在以色列监狱里巴勒斯坦人生存的希望。 过去几天里,人们迫切需要答案,渴求知道阿富汗这个国家如何又以失败的角色回到我们的视野里。长篇的报道,重新热销的中东历史,和再度上场的意识形态都各自登场。以更具象的,个体化的形式,纪录片也应当有其角色。 本期播客为,我与喻晓璇、汪伦宇在映后的交流,两位记者各自分享看完片的感受,并分享了各自在报道国际新闻时的经历,以至未来可能会带来的难民问题,思考中国观众为什么要关注阿富汗,中东的问题。推荐关于阿富汗书籍:《无规则游戏》新闻报道:阿富汗分析(英文)。 感谢音乐人潘凡老师创作的主题曲。也欢迎加入凹凸TOALL 听友群,联系请加微信:181994692,此次播客为映后交流音频 讲述 喻晓璇 汪伦宇 国际新闻报道记者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张劳动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 《我们》前奏 出品 凹凸镜DOC 1:59《伤口》片中,阿富汗的救治医院是否还在运作 3:29 看完两部纪录短片的感受 7:07 最近一次巴以冲突的故事 9:15 郭依菲导演的拍摄经历 12:23 晓璇的阿富汗采访故事 13:34 两位记者在中东采访时的语言问题 16:57 经历过的危险情况 18:01 记者如何确保自身安全 19:47 郭导演分享了解的现在阿富汗现状 20:25 晓璇采访阿富汗当地人的故事 25:01 伦宇分享在法国加来采访难民的故事 29:55 晓璇分享听到的难民遭受的心理困扰 32:21 难民问题会出现吗? 34:39 阿富汗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37:33 塔利班是“人民的选择”吗? 40:24 如何和阿富汗人民产生共情 传播中国的声音 42:01 西方媒体如何传播自己的价值观 43:11 中国媒体去报道世界,提高中国影响力 44:00 观众提问环节

60分钟
99+
4年前

在沙漠绿洲敦煌,开一朵艺术之花 凹凸TOALL电台第十四期

凹凸TO ALL

旅行到敦煌,见到了钉钉,她有一只叫社长的猫。社长“掌管着”鸣山村供销社。这是家艺术驻地机构,为前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提供住宿和创作空间,钉钉在六月份申请了《红毛皇帝》的全国展映,让我留意到在大西北的敦煌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组织。于是,在结束了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观影之旅的我,踏上了前往敦煌的动车。 鸣山村供销社的小院并不大,但很有滋味,在一条满是客栈的街上,这座极具当地风格的民居被钉钉租了下来,钉钉的房间里摆满了她收集来的老物件,社长见到我,跐溜一下就躲在了柜子底下。 在敦煌的每一天都有惊喜,也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看了西千佛洞石窟,也通过供销社的跑片放映,在一座古戏台上,放映了我的纪录片。 钉钉是浙江女孩,因为疫情的原因,打断了她继续出国深造的计划,在冥冥之中,她选择了敦煌这个落脚点,并在此工作,做艺术空间。在慵懒的阳光照耀下,不紧不慢地实现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本期播客,我与嘉宾钉钉,闲聊劳动的敦煌之行,并聆听钉钉对于艺术机构鸣山村供销社的由来和展望。五星推荐大家要来敦煌,一个不能错过的地方。 感谢音乐人潘凡老师创作的主题曲。也欢迎加入凹凸TOALL 听友群,联系请加微信:181994692。 讲述 钉钉 艺术机构:敦煌鸣山村供销社负责人之一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张劳动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 《我们》前奏 出品 凹凸镜DOC 1:10 全国公益放映《红毛皇帝》最特别一站,艺术驻地:敦煌鸣山村供销社。 2:05 劳动的敦煌之行 2:58 敦煌是不是文化沙漠? 4:48 浙江女孩钉钉敦煌奇遇记 6:26 鸣山村供销社的由来 8:08 钉钉和艺术的结缘 10:41 敦煌当地年轻人的生活观察 13:03 开发三线的新移民 14:22 敦煌本地人怎么看待敦煌 15:15 敦煌三天旅行攻略 16:38 跑片放映的故事 18:25 被706的采访 19:25 对鸣山村供销社的展望 22:08 敦煌对于钉钉的意义 25:27 钉钉发起邀请,欢迎大家来鸣山村供销社 半根一《人们》段落。

28分钟
99+
4年前

王久良:《我的章鱼老师》有点刻意,我的纪录片是客观呈现 凹凸TOALL一十三期

凹凸TO ALL

最早知道王久良导演,是看了他的纪录片《垃圾围城》,他用纪实摄影+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座被垃圾围困的城市,画面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这部纪录片被广泛传播后,有关部门投资了上百亿去解决城市垃圾问题,那座城市叫做北京。 再后来,在中山大学校内举办的一次放映后,我才第一次见到了久良导演,那时候,他正在创作第二部作品《塑料王国》,我印象很深的是,他的脸上有一些小的凹点,他解释道,为了拍摄塑料垃圾问题,他长期暴露在有毒的塑料垃圾环境里,氯元素中毒,导致的氯痤疮。影片成片没多久,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明令禁止洋垃圾进口。 凭借这两部纪录片,王久良导演被称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环境题材纪录片导演,也因为是通过影像的力量去影响政策的制定,他的行为被称为“建设性叙事。” 这次来到FIRST青年电影展,久良导演又带来了他的新作,同样是环境题材,不同以往的是,这部入围vivo VISION+超短片大赛的作品只有五分钟,全程使用vivo手机进行水下拍摄。 作为图片摄影师出身的他,自然对于画质是有很高的追求,这次带来的《水鬼》,又给了他新的创作挑战,他能用手机拍出一部好的纪录作品么?作为看过此片的笔者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在影片中,久良导演充分利用了手机的便携性及成像特质,将一场在水下的人与海洋生物的“战斗”,巧妙地表现出来,同时,一以贯之的是他对海洋过度捕捞的担忧及思考。超短片,不会因为短而丧失表达的功能,而且,能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我们生活之中发生的事情。 本期播客,我与嘉宾知名纪录片导演王久良,将会分享他创作《垃圾围城》《塑料王国》的往事,以及对于使用手机拍摄的体验,“影像有没有力量,关键是你表达了什么?”、“拿起来拍就是了。”王导的讲述并不复杂,但是在简短的话语中,你能听出,一线创作导演最实在的干货分享。 感谢音乐人潘凡老师创作的主题曲。也欢迎加入凹凸TOALL 听友群,联系请加微信:181994692。 讲述 王久良 纪录片导演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张劳动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 《我们》前奏 出品 凹凸镜DOC 时间提示: 01:11 王久良最近的创作 02:08 张劳动回忆与王导的第一次相遇 04:17 从图片摄影师到纪录片导演 06:11 谈《塑料王国》:是环境问题,也是人的问题 08:07 《塑料王国》促使有关部门立法禁止洋垃圾进口 10:26 拍纪录片如何跟拍摄对象沟通 12:29 2019年,尝试用剧情片的方式呈现 14:15 技术为拍摄主题服务 16:42 创作超短片《水鬼》的初衷 18:44 《我的章鱼老师》非常主观,《水鬼》是很客观的 19:54 创作基于主题创作的要求 21:15 鱼的命运也是人的命运 22:46 影像有没有力量,关键是你表达了什么? 24:38 用手机拍摄《水鬼》的经历 手机拍摄的优势 29:51 用影像关注当下 31:35 对年轻创作者分享经验和心得 32:49 久良导演监制一部手机拍摄的影片 34:19 手机摄影的优势,拍就完了 《水鬼》观看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L411n7SY?from=search&seid=15943245340957327285

36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