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风味原产地》导演揭秘:美食纪录片是这样出炉的!

逗儿瓣酱

本期嘉宾小乔(Joyce)是美食纪录片导演/执行制片人。代表作包括《风味实验室》第一季,《风味原产地》甘肃篇、湖北篇(预计今夏上线)等知名节目。 她和我们分享了入行故事,一部美食类纪录片究竟如何诞生,还有拍摄背后美食与人的难忘故事;作为知名IP风味系列的团队成员,入行导师陈晓卿的个人风格和对美食的独特洞见,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一个南方女孩拍摄西北食物差异化的态度,让她对拍摄美食的态度有了怎样的转变?快来听本期精彩(美味)的内容吧! 📸️【本期精彩要点】 幕后秘辛爆料…… > 拍纪录片的前期调研就像人类学家的工作? > 美食向导和《风味原产地》的拍摄对象是怎样找到的 > 拍摄西北风味美食系列与流媒体奈飞(Netflix)有关 > 城市女孩在草原见到牦牛疯狂拍照 竟被数落不讲规矩 > 自己报的“羊杂”选题 拍摄时内心抗拒 该怎么办? 美食纪录片不止是拍食物…… > “老板”陈晓卿从脚本中看出我对拍摄的食物没有很热爱,说出了改变我的金句 > 拍摄记录片让我认识了一些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朋友 > 如何避免对食物的个人感情而影响创作? > 城市趋同化的今天 如何寻找不同的食物样本? 舌尖上的美食,背后门道那么多…… > 导演的学习清单里,竟然还有化学?! > 流媒体平台播放 是否有播放量和业绩压力? > 米饭、饭在南北方的不同理解——难忘的张掖牛肉小饭 从美食纪录片聊嗨以后…… > 《风味原产地》湖北篇亮点抢先预告! > 为何北方没有夜宵文化 > 从文字记者转型视频导演的故事 > 食物DNA总能唤起独家记忆 > 那么,美食究竟是什么? > 录(聊)到半夜,我们的深夜食堂…… 🎙️ 本期嘉宾:小乔(Joyce)是一名美食纪录片导演,依旧爱好写作的文艺女青年。先后在《环球企业家》和“一条”供职,采访过不少企业家和文艺大家,现在专注拍摄美食与人的故事。欢迎搜索/关注她的公众号“老少女的双城日记”(微信ID:girlstalkintwocities) 特邀嘉宾:Leon 是生活在香港的山西人。一个努力推介家乡各款面食和老陈醋进入美食选题的北方青年。(微信:nonameisok)

106分钟
99+
3年前

#021 米粉、标语与时空交错:与畅销书《重走》杨潇的圆桌聊天

逗儿瓣酱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如今,我们的生活正在被短视频和碎片化信息所占据,阅读彷佛变成了一件奢侈和久违的事情。2021年5月,青年作家杨潇的《重走》一书上市。这部长篇非虚构作品,记录了他用41天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借助这次重走,杨潇通过与沿途遇见的人交流,与西南的人文风光交流,与那个遥远的动荡时代交流,在书中构建了一道近代与当地的历史之桥。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杨潇聊聊这本书创作背后的有趣故事,还有对于一些热议内容的回应;也谈了关于写作、阅读,曾经作为特稿记者的经历,对他完成自己第一部旅行文学作品的特别意义。在《重走》问世近一年后,他还透露了正在进行中的几个有趣写作计划。 在动荡变化的今天,我们为何更需要阅读?听完本期播客后,愿我们都能发掘阅读之乐,体会阅读带来的独特幸福感。 文末还有我们送出的特别限时福利哦~ 📸️【本期播客要点】 聊天从一段关于方言的小讨论开始 关于这本书…… > 女性为何很难实现像《重走》这样的徒步旅行 > 《重走》叙事和过渡结构的安排有怎样的考虑 > 为什么没有同步影像化《重走》过程 > 关于部分读者感觉“作者本人部分在书中着墨很少”的回应 > 重走最困难的是什么? 关于写作和幕后…… > 为什么写作带给我信心? > 写作者的思维和以前传统媒体人有何不同 > 为何纸质书的聚合力量是其它媒介难以替代的 > 关于封面设计的一个爆笑梗 > 第一次参与一本书诞生的细节趣事 关于“我”自己…… > 目前进行中的写作计划 > 我如何在两个“人格”中转换 > 特稿记者的经历和信念感对我的长篇写作有何帮助 > 读书和其他媒介形式相比处于天然劣势,为何我们仍需要阅读? 🎙️本期嘉宾:杨潇——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新华社、《南方人物周刊》、《时尚先生Esquire》,2013-2014哈佛尼曼学者。从2010年起周游世界,尝试一种融合时事、历史、智识讨论与人文地理的叙事文体。曾出版个人作品集《子弟》。 🔗 杨潇《重走》专题网站 📖“逗儿瓣酱”福利时间 为了感谢粉丝对“逗儿瓣酱”的支持,我们准备抽出三名粉丝并送出杨潇所著的《重走》纸质书各一本。 抽奖方式:关注“逗儿瓣酱”微博同名账号并转发本期播客内容的相关微博,我们在4月30日北京时间22点通过“微博抽奖平台”抽出三位粉丝(因物流原因,仅限中国大陆地区)送出这本年度畅销书。欢迎关注、转发、点赞本期精彩内容哦!

102分钟
99+
3年前

#017 FIRE生活觉醒时刻:想提早退休“躺平”,不如现在开始规划

逗儿瓣酱

FIRE 是财务独立、提前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四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也是一场近年从美国开始兴起的运动。豆瓣同名小组目前有近21万组员。 随着财务自由的门槛不断提高到荒唐的标准,FIRE运动被视为逃离吸食灵魂、占据时间的工作和一个为消费主义所推动的经济的方式。它以经济独立和提前退休为目标,是重视幸福感高于物质满足的一种生活方式。 本期“三大炮”邀请嘉宾杨老师和Leon一起,激辩了各自对于FIRE生活的理解和对于自己的适用性,从财务规划、极简生活和退休生活等角度,探讨了这种生活方式是否适用于每个人,以及需要为此做好的准备。 作为一种理念,追求FIRE不应该只是因为厌恶社交和不想上班的逃避,而是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FIRE生活因人而异,编织一张从物质、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安全网,减少物欲,选择让自己平静的路,才是最可靠的。 FIRE生活没有神奇公式,也没有标准答案。根据自身情况,意识到财务规划的重要性是这个运动带给我们的启发之一。听完本期播客,如果你对FIRE生活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体验,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评论哦~ 🎙️ 嘉宾: > 杨老师:知名生活期刊专栏作家。文笔犀利,以敏锐姿态反馈新观念、新潮流和身边事。 > Leon: 定居香港十年,专业理财顾问。爱看港片的文艺中年一枚。 🎬 FIRE理念相关作品: > 纪录片《极简主义: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 电影《一百样东西》、图书《富足人生:要钱还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 📖冷知识:FIRE生活的四个目标 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未来期望,有人把FIRE运动的目标分成了四种,分别是肥火、瘦火、咖啡师火和海岸火。 > 1.肥火(Fat FIRE):指那些储蓄较为充裕,财务状况比大多数正常退休者更好的FIRE追随者,他们就算退休之后也能够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 2.瘦火(Lean FIRE):指那些储蓄仅仅只够最低支出,所以必须尽量压缩开支的FIRE追随者,他们往往会过上严格遵守极简主义的生活。 > 3.咖啡师火(Barita FIRE):指那些已经辞去朝九晚五的传统工作,但目前仍然从事某种形式的兼职工作,以支付当前开支并且仍在努力攒钱的FIRE运动追随者,他们中有不少是自由职业者。 > 4.海岸火(Coast FIRE):指那些已经攒下足够的钱来覆盖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开销,但是当前仍然从事某些兼职工作的FIRE追随者,跟咖啡师火们不一样的是,海岸火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出于兴趣和热爱,而不是为经济情况所迫。

85分钟
7k+
3年前

#015 我们是不能低头的“无冕之王”,还是只会码字的新闻“民工” (下)

逗儿瓣酱

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发表时,”逗儿瓣酱“的两位主播都在求学时代。多年后,两人也先后跨进媒体业,成为旁人羡慕的“无冕之王”。 我们从调查报道记者、通讯社驻站记者,到跨国公关咨询和新媒体负责人。二十年间,台前幕后,足迹辗转,从北京、苏州和上海,再到马尼拉、香港和加拿大。报道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同时,也见证了传统媒体从鼎盛时期到新媒体和自媒体主导的多元化时代。身份转换,对新闻的热爱始终未变。 在本期内容的下集,你会听到—— * 为何从通讯社辞职前往香港求学,优渥的生活重新归零 * 往返深港两地实习一年,媒体新人的工资竟然不如洗碗工 * 在马尼拉开启驻站生涯的艰难第一步 * 驻外记者七年惊心动魄的采访故事:亲历战乱、患上登革热,却选择在事业高峰期激流勇退 * 两个offer同时摆在面前:要鱼翅,还是熊掌? * 内地媒体记者偏爱转型从事公共关系和传播类工作的背后原因 这期播客,不仅是一份引以为傲的记者生涯回忆,也想献给所有曾经奋斗在媒体一线的前辈/同行们、仍在追求良知的从业者们,以及对这个行业抱有信念和好奇心的你们。我们知道,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欢迎收听本期口述媒体从业故事的下集!

82分钟
99+
3年前

#015 我们是不能低头的“无冕之王”,还是只会码字的新闻“民工” (上)

逗儿瓣酱

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发表时,”逗儿瓣酱“的两位主播都在求学时代。多年后,两人也先后跨进媒体业,成为旁人羡慕的“无冕之王”。 我们从调查报道记者、通讯社驻站记者,到跨国公关咨询和新媒体负责人。二十年间,台前幕后,足迹辗转,从北京、苏州和上海,再到马尼拉、香港和加拿大。报道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同时,也见证了传统媒体从鼎盛时期到新媒体和自媒体主导的多元化时代。身份转换,对新闻的热爱始终未变。 在本期内容的上集,你会听到—— * 两位主播是如何进入传媒行业并成为记者的 * “新闻理想”是我可以喊的口号吗?还是真的初心? * 从我们入行时的第一篇报道,了解媒体新手入门实操训练的意义 * 为什么说2000年后是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 * 身为调查记者,最难忘的几个采访/报道故事,以及不为人知的幕后 * 当年做文字记者的待遇问题 * 关于理想 vs 现实…… 这期播客,不仅是一份引以为傲的记者生涯回忆,也想献给所有曾经奋斗在媒体一线的前辈/同行们、仍在追求良知的从业者们,以及对这个行业抱有信念和好奇心的你们。我们知道,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欢迎收听本期口述媒体历史的上集!

106分钟
99+
3年前

#014 成年人的情绪烦恼怎么办?港大心理学教授的解忧杂货铺!

逗儿瓣酱

你有过情绪、心情莫名低落的时刻吗?有时感到生活无趣、没有目标?疫情两年多,我们的情绪一直起伏不定。这种无止境的感觉,以及随之而来导致抑郁的、不断增长的心理压力,也是主播和身边朋友不断出现的话题。 本期作客“三大炮”的嘉宾是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陈战胜。他和我们分析了常见的心理状况,如何区别抑郁、焦虑和情绪失落,也提供了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抵御心理问题的建议。在面对如此多的生活压力和现实焦虑时,他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抵御心理焦虑的。 本期还能听到—— * 心理学专家遇到心理问题会怎么解决? * 心理医生只是简单的聆听,就收取高额咨询费么? * 催眠术是否真的存在、还是文学作品的夸大? * 疫情后,人们心理变化有没有新的学术发现? 本期播客会为你逐一解开我们对心理学的一些迷思或误区。欢迎收听本期“逗儿瓣酱”啦! > 嘉宾:陈战胜。香港大学心理学教授。户外行山爱好者,孜孜不倦研究美食,至今还没有试验出拿手菜的未来大厨。 关于“三大炮”——“逗儿瓣酱”系列子栏目。三大炮源自四川成都的名小吃。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三声连响,故称“三大炮”。每期会邀请一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和两位主播畅聊生活、职场的各种趣事和热点话题,观点碰撞间,宛如成都街头三大炮的声音。

67分钟
99+
3年前

#013《Tinder诈骗王》爆火后,复盘交友软件骗术套路及应对之道(下集)

逗儿瓣酱

2月初,网飞(Netflix)上映的纪录片《Tinder 诈骗王》在流媒体热播。短短几周,在豆瓣已有超过三万人观看并打出了8.2的高分。随着使用网络社交平台来结交新朋友的人越来越多,像片中三个女孩的遭遇一样,类似“杀猪盘”的新闻也屡见报端。 本期“三大炮“系列的下集,两位主播和知名生活类期刊专栏作家杨老师一起,将接着聊聊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感受。在复盘交友软件“养猪”、“钓鱼”套路之后,也从两性角度给出了一些发自肺腑的中肯建议。 > 嘉宾:杨老师。知名生活类期刊专栏作家。文笔犀利,以敏锐姿态反馈新观念、新潮流和身边事。 > 延伸阅读: * 最早调查并刊发《Tinder诈骗王》的挪威全国性日报《世道报》(VG)图文报道 (英文)2019.2.16 * 主播超哥公众号旧年的一篇相关文章(价值百万的大中华区首份)Tinder避坑指南​ 2019.11.25 【逗儿瓣酱树洞】心理学家有过建议,把烦心事像日记一样写出来,情绪就疗愈了一半。那剩下的一半,就交给我们来“聊”愈吧。无论你在职场、情场、生活中遇到什么烦心事,都可以给我们来信。我们将和生活情感专栏作家杨老师一起,为你解忧。欢迎将你的故事投递至[email protected] 我们将在节目中匿名答疑解惑,帮你解忧。 关于“三大炮”——“逗儿瓣酱”系列子栏目。三大炮源自四川成都的名小吃。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三声连响,故称“三大炮”。每期会邀请一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和两位主播畅聊生活、职场的各种趣事和热点话题,观点碰撞间,宛如成都街头三大炮的声音。

49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