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介】 来自瑞士的运动品牌On,自从2010年创立以来,已从一家雄心勃勃的初创企业,成长为市值高达1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它已经很成功地将用于顶级运动鞋的技术,普及到广大群体,上至马拉松运动员,世界顶级网球运动员,下到忙忙碌碌的普通人。它的销售额去年已突破10亿美元,2023年的销售预计将达到20亿美元。 费德勒近期到上海为ATP的大师赛捧场,现场正是穿着On的运动装与球鞋。他不仅是On的投资人,也是创意partner。On之所以与费德勒合作,除了他是瑞士的国宝级人物之外,也是想借用他在网球界的崇高地位,通过进军网球这个比较细分的领域,实现其更加远大的志向。On不仅仅满足于跑鞋市场,更是在未来可以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巨头在多个领域抗衡的全球运动品牌。 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聊聊这个在运动品牌的红海中厮杀的又一个后起之秀On。 图片来自On官网 【时间轴】 04:16为什么On可以在这个竞争相当激烈的运动服饰领域里脱颖而出,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品牌? 06:40分享一个品牌定位工具 - 品牌定位光谱 品牌定位光谱图 08:27 On除了强调瑞士制造,还强调了他们独有的CloudTec外底技术。 11:48 与其他众多新兴品牌不同,On把批发作为公司重要的销售战略。 16:07 发展了11年的On,是否也有自己的专卖店呢? 19:24 On从创立第一天起就注重公司的盈利,且自2014年以来一直保持盈利。 21:25 On的产品扩张计划节奏把握有度,没有过于激进,也懂乘胜追击。 23:59 充分借力网球巨星费德勒的明星效应 26:30 瑞士制造On成功出圈的总结。 图片来自On官网 【关于我们】 英语里有一句俚语,“Turn lemons into lemonade(柠檬变成柠檬水)”,大家都知道柠檬酸性极高,没有办法单独食用,但是如果你变换一个方式,用柠檬做成柠檬水的话,一下子就成了老少皆宜喜欢的清新饮料。在千变万化的商业世界里,“柠檬变成柠檬水”是指企业是否有能力把商业挑战转换成商业的机会。 在《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品牌专家俞骅与Poy Zhong以播客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立足北美,与大家一起解读和理解当下的商业现象,聚焦分享如何将挑战变成机遇,让柠檬变成柠檬水! 柠檬变成柠檬水播客自从2022年1月开始以来,现在已经被“Listen Notes”名列为全球Top 1%最受欢迎播客节目。 【关于主播】 俞骅 * 加拿大著名战略咨询公司Level 5 Strategy Managing Partner * 2023年被Women We Admire评选为Top 50 Women Leaders in Toronto. Poy Zhong: * 金融服务/品牌营销的斜杠青年,在品牌营销一线经验超过10年 * MyGalaxy Financial Inc.加拿大星河财富 创始人 【收听方式】 国内的听众朋友们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收听。北美与其他地区的听众,可以通过苹果播客,Google播客,Spotify,iHeart Radio,Amazon Music等收听。 【柠檬社区】 * 微信听友群:欢迎添加两位主持人下方的微信号,加入我们的微信听友群。 * 领英听众社区:欢迎点击链接 www.linkedin.com,加入领英“柠檬变成柠檬水”community。 【内容延伸】 您可以在小红书平台阅读由骅与Poy创作的其他精彩内容。 * 俞骅:在小红书上搜寻“骅的树洞笔记” * Poy:在小红书上搜寻“Poy说财税” 【联系我们】 俞骅: * 微信:reelstone * 领英:www.linkedin.com Poy Zhong: * 微信:Hello_Poy * 领英:www.linkedin.com 【其他信息】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小红书:柠檬变成柠檬水www.xiaohongshu.com 脸书:www.facebook.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本期简介】 我们在去年春天的时候,曾经专门做了一期播客,分享了Lululemon如何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包括Canada Goose,而被选为北京冬奥会的加拿大运动员制服。在那一集节目里,我们曾经提到了Lululemon在三年前,以五亿美元购买了运动健身镜品牌Mirror,开始在健身科技领域也进行投资。但是仅仅时隔三年,最近,Lululemon宣布将在年底停止销售Mirror健身镜的硬件产品,公司不再更新课程内容,转而由合作第三方提供,付费健身APP也将转为免费。同时,由于业务的调整,公司宣布将裁掉120名Mirror员工。 为了缓和影响,Lululemon 同时宣布与另一家健身运动器材品牌 Peloton 达成了一项五年的合作协议,其目的是为现有用户持续提供内容,并且也准备合作推出联名服饰。根据这个协议,Lululemon 将在其 Mirror 设备以及 Lululemon Studio App中加入 Peloton 的课程。付费加入 Lululemon Studio App的用户可以享用由 Peloton制作的课程和视频系列,他们的非付费用户也能享受到部分 Peloton提供的内容。另外,从10月11日起,Peloton 将开始在它的实体店和网点里销售与 Lululemon 联名的服饰。这两家公司同时还计划联合举办一系列线下社群活动。 因此,我们再次邀请我们播客节目的regular嘉宾,加拿大Equitable银行的策略经理Frank Zhang来与我们聊聊Lululemon的这个最新策略。 图片来自Lululemon官网 【时间轴】 04:18为什么Lululemon仅仅三年时间就会如此迅速地放弃Mirror? 07:02作为一个一直是这个领域的标杆品牌,Lululemon为什么会犯下这个错误呢? 11:17 Mirror这个业务商业模式的搭建犯了3个典型的错误。 17:02 成也疫情,败也疫情,失意的品牌们,不只Mirror? 19:36 Lululemon与Peloton一直是竞争对手,那么为什么两个品牌又会放下各自的竞争立场进行合作呢?这对他们各自有什么好处呢? 21:46三年烧掉5亿美元之后,Lululemon未来应该把它的战略重点放在哪里呢? 23:22从Lululemon收购Mirror的失败案例中学习,当公司在并购时应该尽量要避免哪些问题呢? 25:36对Mirror与Peloton合作的未来展望。 【关于我们】 英语里有一句俚语,“Turn lemons into lemonade(柠檬变成柠檬水)”,大家都知道柠檬酸性极高,没有办法单独食用,但是如果你变换一个方式,用柠檬做成柠檬水的话,一下子就成了老少皆宜喜欢的清新饮料。在千变万化的商业世界里,“柠檬变成柠檬水”是指企业是否有能力把商业挑战转换成商业的机会。 在《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品牌专家俞骅与Poy Zhong以播客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立足北美,与大家一起解读和理解当下的商业现象,聚焦分享如何将挑战变成机遇,让柠檬变成柠檬水! 柠檬变成柠檬水播客自从2022年1月开始以来,现在已经被“Listen Notes”名列为全球Top 1%最受欢迎播客节目。 【关于主播】 俞骅 * 加拿大著名战略咨询公司Level 5 Strategy Managing Partner * 2023年被Women We Admire评选为Top 50 Women Leaders in Toronto. Poy Zhong: * 金融服务/品牌营销的斜杠青年,在品牌营销一线经验超过10年 * MyGalaxy Financial Inc.加拿大星河财富 创始人 【收听方式】 国内的听众朋友们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收听。北美与其他地区的听众,可以通过苹果播客,Google播客,Spotify,iHeart Radio,Amazon Music等收听。 【柠檬社区】 * 微信听友群:欢迎添加两位主持人下方的微信号,加入我们的微信听友群。 * 领英听众社区:欢迎点击链接 www.linkedin.com,加入领英“柠檬变成柠檬水”community。 【内容延伸】 您可以在小红书平台阅读由骅与Poy创作的其他精彩内容。 * 俞骅:在小红书上搜寻“骅的树洞笔记” * Poy:在小红书上搜寻“Poy说财税” 【联系我们】 俞骅: * 微信:reelstone * 领英:www.linkedin.com Poy Zhong: * 微信:Hello_Poy * 领英:www.linkedin.com 【其他信息】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小红书:柠檬变成柠檬水www.xiaohongshu.com 脸书:www.facebook.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本期简介】 作为华人,生活在北美,能看到来自中国的品牌在这里扎根、开花结果,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TikTok在全球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让我们非常的骄傲。如同Shein一样,TikTok已经成为北美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了。期盼有更多来自国内的品牌在北美扎根,并且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我们邀请了来自加拿大TikTok负责广告商业化运营的Tinnie Gao,来和我们一起分析分析,Tiktok在北美火红背后的成功要素,中国抖音的发展对于TikTok的发展借鉴意义,以及Tiktok未来的发展战略方向等。 Photo: TikTok多伦多办公室 02:35嘉宾Tinnie自我介绍 03:14Tiktok专注的是本土市场,抖音专注的是国内市场,但是还有一个细分市场,在海外的说中文为主的华人群体,好像成了三不管地带,对于这个细分市场,Tiktok目前有关注到吗?未来是否在这一个区域发力呢? 05:55 Tinnie曾在中国抖音工作过,后来又来到了北美Tiktok,以你的观察,中国抖音的发展是不是像一个标杆,超前发展了好几年,然后Tiktok可以把这些经验拿过来,在北美适用,还是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需要进行分别探索呢? 09:25 如今Tiktok在海外的发展势入破竹,让很多的本土平台,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像Instagram的网红扶植计划,Youtube的Shorts等等,这些是不是与Tiktok形成了正面的竞争,对Tiktok来说,面对这些竞争者,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呢? 12:27 Tiktok在海外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很多想走到海外的中国公司来说,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呢? 15:26 Tiktok接下来会在哪些方面有所布局? 18:53 对于北美的中小企业如何可以利用Tiktok来发展自己的业务? 21:39 想要成为TikTok的网红,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大家? Photo: Hua 和 Tinnie 在TikTok多伦多办公室 Photo: TikTok多伦多办公室 【关于我们】 英语里有一句俚语,“Turn lemons into lemonade(柠檬变成柠檬水)”,大家都知道柠檬酸性极高,没有办法单独食用,但是如果你变换一个方式,用柠檬做成柠檬水的话,一下子就成了老少皆宜喜欢的清新饮料。在千变万化的商业世界里,“柠檬变成柠檬水”是指企业是否有能力把商业挑战转换成商业的机会。 在《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品牌专家俞骅与Poy Zhong以播客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立足北美,与大家一起解读和理解当下的商业现象,聚焦分享如何将挑战变成机遇,让柠檬变成柠檬水! 柠檬变成柠檬水播客自从2022年1月开始以来,现在已经被“Listen Notes”名列为全球Top 1%最受欢迎播客节目。 【关于主播】 俞骅 * 加拿大著名战略咨询公司Level 5 Strategy Managing Partner * 2023年被Women We Admire评选为Top 50 Women Leaders in Toronto. Poy Zhong: * 金融服务/品牌营销的斜杠青年,在品牌营销一线经验超过10年 * MyGalaxy Financial Inc.加拿大星河财富 创始人 【收听方式】 国内的听众朋友们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收听。北美与其他地区的听众,可以通过苹果播客,Google播客,Spotify,iHeart Radio,Amazon Music等收听。 【柠檬社区】 我们目前没有微信听众群,如果要加入我们的听众社区的话,请去领英“柠檬变成柠檬水”community。加入领英社区,请用这个链接:www.linkedin.com。 【内容延伸】 您可以在小红书平台阅读由骅与Poy创作的其他精彩内容。 * 俞骅:在小红书上搜寻“骅的树洞笔记” * Poy:在小红书上搜寻“Poy说财税” 【联系我们】 俞骅: * 微信:reelstone * 领英:www.linkedin.com Poy Zhong: * 微信:Hello_Poy * 领英:www.linkedin.com 【其他信息】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小红书:柠檬变成柠檬水www.xiaohongshu.com 脸书:www.facebook.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本期简介】 金·卡戴珊现在的身价估计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联合创立的塑身衣品牌Skims。Skims在北美,在今年初夏完成了2.7亿美元的融资,该轮融资将品牌估值提高到了40亿美元,是塑身衣领域里所出现的最具革命性的品牌了。 这个早期曾经以丑闻与花边新闻出名的女网红,在她妈妈的策略性地指挥下,当然也在她的努力之下,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功女性企业家了。 卡戴珊作为大网红,的确在产品开启的时候有着让品牌巨大曝光的优势,但是一个品牌要持续下去,肯定不会因为她是网红就可以的。为何Skims可以在四年的时间里,不但一炮而红,而且让估值达到40亿美元呢?欢迎大家收听! 06:14如果单单靠她花哨的外形,没有极为聪明商业头脑的话,完全是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的。 07:42 首先,将色彩与尺寸的包容性做到极致。 11:19 第二,恰到好处的产品代言人或者模特的选择。 14:13 第三,产品非常注重舒适性。 16:23 第四,销售渠道的快速选择与借力。与与美国著名百货公司Nordstrom,奢侈品牌Fendi合作借力。 19:45 第五,Skims为一个已经存在已久的品类 - 塑身衣,注入了现代元素,变得更有时尚感,更加舒适。向星巴克“偷师”获得商业策略灵感。 22:10 第六,饥饿营销,通过限制供应来驱动与刺激销售。 23:10 第七,快速扩展新的产品线,泳装系列也是特别的有创新。 23:35 第八,金卡戴珊本人的影响力。 26:00总结卡戴珊和她Skims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关于我们】 英语里有一句俚语,“Turn lemons into lemonade(柠檬变成柠檬水)”,大家都知道柠檬酸性极高,没有办法单独食用,但是如果你变换一个方式,用柠檬做成柠檬水的话,一下子就成了老少皆宜喜欢的清新饮料。在千变万化的商业世界里,“柠檬变成柠檬水”是指企业是否有能力把商业挑战转换成商业的机会。 在《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品牌专家俞骅与Poy Zhong以播客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立足北美,与大家一起解读和理解当下的商业现象,聚焦分享如何将挑战变成机遇,让柠檬变成柠檬水! 柠檬变成柠檬水播客自从2022年1月开始以来,现在已经被“Listen Notes”名列为全球Top 1%最受欢迎播客节目。 【关于主播】 俞骅 * 加拿大著名战略咨询公司Level 5 Strategy Managing Partner * 2023年被Women We Admire评选为Top 50 Women Leaders in Toronto. Poy Zhong: * 金融服务/品牌营销的斜杠青年,在品牌营销一线经验超过10年 * MyGalaxy Financial Inc.加拿大星河财富 创始人 【收听方式】 国内的听众朋友们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收听。北美与其他地区的听众,可以通过苹果播客,Google播客,Spotify,iHeart Radio,Amazon Music等收听。 【柠檬社区】 我们目前没有微信听众群,如果要加入我们的听众社区的话,请去领英“柠檬变成柠檬水”community。加入领英社区,请用这个链接:www.linkedin.com。 【内容延伸】 您可以在小红书平台阅读由骅与Poy创作的其他精彩内容。 * 俞骅:在小红书上搜寻“骅的树洞笔记” * Poy:在小红书上搜寻“Poy说财税” 【联系我们】 俞骅: * 微信:reelstone * 领英:www.linkedin.com Poy Zhong: * 微信:Hello_Poy * 领英:www.linkedin.com 【其他信息】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小红书:柠檬变成柠檬水www.xiaohongshu.com 脸书:www.facebook.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本期简介】 今年夏天除了Taylor Swift与Barbie电影成为热点新闻之外,足球巨星梅西加盟迈阿密国际的消息也是引起轰动的大事情。他的加盟为美国足球产业带来了一场巨大变革,可以说是“梅西效应”的真正体现。在最新这一集“柠檬变成柠檬水”播客节目里,主持人俞骅和Poy为大家分享了迈阿密国际是使了什么大招,得到了梅西这位足球巨星的,欢迎大家收听! * 04:18 经常听到的那几大俱乐部超级联赛,例如德甲、西甲、意甲、英超或是欧冠,美国都不在这个名单之列,所以总给人一个印象,美国人足球氛围不浓厚,美国四大职业联赛,也是橄榄球NFL、棒球MLB、篮球NBA和冰球NHL,足球完全不在其中之列。所以对于大众来说,总会觉得有一些疑问,对于梅西这样的顶级球星,迈阿密国际是使了什么大招,得到了梅西这个大宝贝呢? * 07:55 梅西为什么在全球无数足球俱乐部里,选择迈阿密国际这个甚至在美国联赛里成绩也算是垫底的球队呢? * 14:24 迈阿密国际除了为梅西支付具有竞争性的薪水之外,还积极的做了哪些努力,创造优势呢? 【关于我们】 英语里有一句俚语,“Turn lemons into lemonade(柠檬变成柠檬水)”,大家都知道柠檬酸性极高,没有办法单独食用,但是如果你变换一个方式,用柠檬做成柠檬水的话,一下子就成了老少皆宜喜欢的清新饮料。在千变万化的商业世界里,“柠檬变成柠檬水”是指企业是否有能力把商业挑战转换成商业的机会。 在《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品牌专家俞骅与Poy Zhong以播客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立足北美,与大家一起解读和理解当下的商业现象,聚焦分享如何将挑战变成机遇,让柠檬变成柠檬水! 柠檬变成柠檬水播客自从2022年1月开始以来,现在已经被“Listen Notes”名列为全球Top 1%最受欢迎播客节目。 【关于主播】 俞骅 * 加拿大著名战略咨询公司Level 5 Strategy Managing Partner * 2023年被Women We Admire评选为Top 50 Women Leaders in Toronto. Poy Zhong: * 金融服务/品牌营销的斜杠青年,在品牌营销一线经验超过10年 * MyGalaxy Financial Inc.加拿大星河财富 创始人 【收听方式】 国内的听众朋友们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收听。北美与其他地区的听众,可以通过苹果播客,Google播客,Spotify,iHeart Radio,Amazon Music等收听。 【柠檬社区】 我们目前没有微信听众群,如果要加入我们的听众社区的话,请去领英“柠檬变成柠檬水”community。加入领英社区,请用这个链接:www.linkedin.com。 【内容延伸】 您可以在小红书平台阅读由骅与Poy创作的其他精彩内容。 * 俞骅:在小红书上搜寻“骅的树洞笔记” * Poy:在小红书上搜寻“Poy说财税” 【联系我们】 俞骅: * 微信:reelstone * 领英:www.linkedin.com Poy Zhong: * 微信:Hello_Poy * 领英:www.linkedin.com 【其他信息】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小红书:柠檬变成柠檬水www.xiaohongshu.com 脸书:www.facebook.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骅:在北美,九月第一个周末的Labour Day过去之后,就算正式与夏天说告别了。那么回想这个夏日,Poy,你是否注意到有两个非常热门的商业话题,那就是Taylor Swift的Era Tour与Barbie电影打破各种票房纪录。 Poy:今年夏天的美国商业新闻可以说是一片粉色,女性观众在Taylor Swift与《芭比娃娃》的带动下,为美国经济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骅:关于Taylor呢,我们已经做了两期的播客,那么在今天这一集最新的播客节目里,我们就与大家一起来聊聊Barbie这部电影。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Barbie所创下的经济效益。截至现在为止,《芭比娃娃》的全球票房收入已超过 13.8 亿美元。 《芭比娃娃》现在是电影公司华纳兄弟有史以来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影,也是今年票房最高的好莱坞电影。此外,这也是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女性导演电影,超过了 2017 年的Wonder Woman(中文翻译为《神奇女侠》)。 Poy:这部电影的确创造了很多新的记录。甚至凭一几之力,为人们创造了更多进走影院的理由。毕竟这几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已经改变了很多人走进电影院的消费习惯。这段时间,影院的售票大厅里,到处都是穿着粉红色服装的观影消费者,这种盛况真的已经是许久未见了,这全民参与形成的影院仪式感也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了。 骅:是的,大家走进影院的热情高涨,票房成绩也是有目共睹。为了准备今天的播客,我还专门拖着我的先生去看了这部电影。看之前,因为有关《芭比娃娃》的赞扬声到处都是,因此我对这部电影呢是充满了期待。但是看完电影以后,不得不说我还是挺失望的。可能我这么说已经会引起很多这部电影影迷的愤怒的了,哈哈。我觉得这部电影娱乐性不错,男女主角们也大都是我们喜欢与熟悉的,但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停留在大口号上,特别是电影的下半部分,我觉得好像在听女性追求平等的语录,对于想看到能够更加深刻演绎芭比故事的我的确觉得有点肤浅。 Poy:其实我也有一些同感,尤其是在同期上映的《奥本海默》的衬托下,这种爆米花的感觉还是蛮明显的。不过这部电影的出生,就不是只为了讲一个好故事,它需要承载的东西太多,首先要完成美泰公司的产品展示的任务,还要完成价值观的升华,然后在包裹进一个现代、时尚、流行的文化外壳的故事中,还要是个老少皆宜且不肤浅的故事,这是典型的既要又要的任务,能完成到现在这个程度,着实不易,我觉得可以打70分了。 骅:你说的也有道理。所以,对我来说,《芭比娃娃》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影片背后的市场营销团队。从去年夏天开始有计划地透露男女主角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与溜冰鞋的电影拍摄镜头,到在Burger King的汉堡包上撒上粉色的酱汁,到邀请许多成功职场女性参与“I am a Barbie” campaign,到电影上映之前与另一部好莱坞大片Oppenheimer一起联合制造声势,到制造今夏的粉色时尚风,等等,如果奥斯卡设有最佳电影市场营销奖项的话,这个奖非《芭比娃娃》背后的市场营销团队莫属。 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耗资 1 亿美元的营销炒作让《芭比娃娃》这部电影以及美泰公司建立了几乎前所未有的知名度和兴趣。据我看到的数据,美国35 岁以下女性对这部电影的总体认知度已经达到 83%。 Poy:是的。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市场营销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一起学习了,可以算是翻红的超级经典案例了。因此呢,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请来我们播客节目的regular嘉宾,加拿大Equitable银行的策略经理Frank Zhang来与我们一起聊聊这个精彩的市场营销案例。Frank,你好! Frank:大家好! Poy:Frank,刚刚骅姐提到了,她觉得这部电影挺一般的,不过她可能只代表成熟女性视角,我很好好奇,作为都市青年男性代表,你看了电影以后,感觉如何呢? Frank:其实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 哈哈! 我在一开始看到barbie电影的预告片的时候,预告片给我的感觉是barbie要来到了真人世界感受一下疾苦,她可能会经历一些磨难然后最终获得了成长。但是电影的情节跟我想象的不一样,而且ken的那段独白也很有感触- Without barbie,Ken doesn’t mean anything. 这部电影我是在首映当天看的,在放映的时候感觉不同的桥段能够以发起现场不同观众的共鸣,比如有一段Mattel高管的assistant 的独白,就让现场的女性观众鼓掌表示非常理解认同。 骅:Frank,欢迎来到我们的播客节目与我们一起聊聊芭比。刚刚我提到了,《芭比娃娃》在上映之前的市场营销真的是五彩缤纷,而且非常地有创意。那么你印象最深的市场营销手段是什么呢? Frank: 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在放映前就宣传感爆棚,无论是各种联名(跟Zara,Gap,名创优品等等各行各业的品牌),还是以芭比为主题的各种活动(比如北美很知名的boutique fitness studio- Barry‘s。 每个Barry‘s的studio都在首映当天,有一节以barbie为主题的课,从音乐到大家的workout outfit都是跟Barbie相关的),以及海报宣传(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Google搜索Barbie,你的页面会变成粉色,然后还有烟花的特效等等) 我感觉整个北美的社会在那个周末顺便就被粉红色所包围了。 这些粉红营销,并不完全是Mattel和华纳去赞助的,有些是其他的品牌利用Barbie这波攻势,来打造的。那两周我在Instagram和朋友圈里面也看见了大家都穿着粉色的衣服去看Barbie,真的是全民狂欢。 Poy: 这里可以总结一个放之四海的准则,就是你想让大众尽可能的参与进来,你自己可以做得很深,方方面面,但是参与的指令一定是简单、明了、易执行的。像芭比,就是简单到一个颜色,只要是这个颜色,就算是参与进来了。门槛不高,有利于大众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无论是做一个什么营销推广活动或是举办一个party,要想大家有参与感,又能让大家有积极性,也需要尽量遵循这个原则,千万不要搞得又复杂又高门槛,这样会变得曲高和寡,不仅仅宣传成本会提高,到后面还会极度走样,效果大打折扣。 再说回来哈,Frank,你刚刚描述的盛况,一下又让我回到了当时在影院的画面。你说得很对,确实,芭比在美国的文化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北美,可以说没有拥有芭比的女孩童年都是不完整的。这是美泰公司第一部芭比娃娃真人电影,芭比娃娃目前占美泰公司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最近几年,公司一直在让娃娃更加多样化,因此推出更多肤色以及带有假腿、轮椅和助听器的版本。今年美泰还推出了首款唐氏综合症娃娃,绝对是inclusive的典范了哈。 当然,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是围绕着商业目标所展开的,所以,美泰花巨资与好莱坞合作拍摄并且market这部电影当然绝对不只是好玩,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他们各类芭比娃娃的销售。那么骅姐,你觉得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了吗? 骅:我觉得美泰研究了很多好莱坞其他电影的营销方式,到目前为止,围绕着这部电影的产品营销做得很好。据我看到的数据,专为配合这部电影上映而制作的美泰芭比娃娃的粉色格子连衣裙,以及芭比玩具屋都在在亚马逊上销售排名前矛。比如大家熟悉的美国百货商店Neiman Marcus ,也与美泰合作,从去年开始推出了芭比娃娃独家合作款,许多单品在电影上映后的最初几天就卖光了。 美泰为了配合这部电影的上映,与100多个品牌达成协议,从吃穿住行,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成为芭比世界里的那个芭比女孩。 这里我要提一下美泰的市场营销策略并不是突发奇想的,而是一个自上而下,从策略到执行的完美结合。我们在与客户做策略的时候,经常会一个问题,what business are you in?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真正要回答好,却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我举一个例子,福布斯杂志曾经访谈过美国著名的时尚首饰品牌Alex and Ani创始人Carolyn Rafaelian,在问到这个问题时,Carolyn说,“Alex and Ani is not just a jewelry company, we are in the business of selling positive energy。“ 正是这么一句“豪言壮语”,让Alex and Ani很快走出了中小企业成长必经的无人之地,跳出了单单只是一个销售首饰公司的瓶颈,在扩大产品的种类的同时,用强烈的情感元素紧紧地与他们的顾客发展,保持与加深那层奇妙的关系,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营业额从五百万美元上升到五千万美元。 回到美泰,他们没有把自己轻易地定为是一个玩具公司,而是很清晰地指出他们一家流行文化公司(英语是pop culture company)。刚刚离任美泰COO职位的Richard Dickson曾这样说,“美泰就是流行文化的代表,我们的品牌是一块与流行文化进行共同对话的画布,我们可以跨多个类别和体验表达我们的品牌身份,并以有意义的方式将其变为现实。”这里插一句,Dickson最近离开美泰之后,已经加入了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服装品牌Gap,成为他们最新一任的CEO,因此我对这位把芭比娃娃炒得如此成功的营销奇才也是非常的期待,希望他能把Gap这个已经沉沦了很久的品牌注入新的生命。 正是这种具有雄心壮志的战略思维,让美泰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芭比娃娃》的成功也为美泰带来更多的信心与财务基础,因此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电影项目多达 45 个,其中 13 个已公开宣布,包括《He-Man希曼》和《Hot Wheels》。 Poy:骅姐,我真的再一次对品牌格局四字,有了深深的共鸣。就像上集,咱们和Jennifer讨论Patagonia这个服装品牌,宣布地球是唯一的股东,当它把环保做为唯一的使命时,什么卖东西,什么开门店,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但这都属于是低维度的目标了,是属于底层根基,并不属于上层建筑。环保使命是属于它的上层建筑,当你把环保的品牌树立好之后,销量也只是顺带的事情。芭比也是如此,当芭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密码时,产品的销售也不过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就是品牌战略的价值和意义。在美泰把自己定位为流行文化的代表时,疆界就被打破,只要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事情,都是可以大胆尝试的,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么多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营销活动。虽然我没有服务于这个品牌,但是能看到,能体验到这么有创意的品牌营销事件,我觉得做为一个营销人一个品牌人,我也是感到非常幸福的。 ……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之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对今天的话题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在我们的网站上留言。另外,我们也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LinkedIn Community page, 与其他播客听众朋友们一起学习探讨更多商业案例! 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节目联系方式】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骅:夏天过得真快,现在马上就要到九月了,多伦多的秋天也已经就在我们眼前了。8月18日,我们也在加拿大著名的尼亚加拉湖滨小镇举行了每年夏天一次的聚会,我们也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世界著名的museum planner,加拿大勋章与法国勋章的获得者,Lord Cultural Resources的创始人与President Gail Lord来与我们在多伦多的部分听众朋友们见面,分享她在职场,创业以及艺术领域的许多心得体会与智慧。 Poy:提到那天的活动,现场气氛特别热烈,不仅让我们的听众朋友收获颇多,也感染了我们的分享嘉宾,她没想到在多伦多有这么努力在各行各业的年轻华人,对新事物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积极地与外界连接,开放大方的吸收新知识、新观点,也能够深刻地输出自己的见解,真是应正了李白的那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骅:“柠檬变成柠檬水“播客自从去年1月份正式开始以来,已经制作了52期播客节目,并且经常在加拿大Apple Podcast的marketing专栏里名列前100名,中文播客的话是前三名。我们能一直坚持做高质量的内容输出,离不开听众朋友们对我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一路同行,我们非常感恩。 在我们的节目里,我们讨论很多不同的商业模式与成功打法,以及企业家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与企业家交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提到”初心“这两词。那么”初心“是创业开始的基础,那么作为企业家,你的结尾或者终极游戏又是什么呢? 上市? 卖掉?还是其他的模式? Poy:除了上市、公司卖掉之外,我想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一定会很感兴趣是否还有其他的创造新选择!那么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品牌策略与设计思维专家,也是我们播客节目的朋友Jennifer He来与我们聊聊Patagonia这个品牌。Patagonia这个品牌最近是商业新闻的热门话题,最近,Axios & Harris发布了一项对品牌声誉进行排名的年度调查结果,今年Patagonia被评为声誉最佳品牌,甚至领先于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Apple, Costco, Chick-fil-A, and Amazon等这些传统备受推崇的品牌。Jen, 你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节目,请先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吧。 Jen: 大家好!谢谢骅姐和Poy 给我这个机会来和大家聊聊Patagonia这个品牌。 我是品牌策略师和设计思维引导师。近30年的全球职场经验, 在加拿大生活了24年。 曾在3个世界500强从事市场和战略管理工作,也做过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数字媒体公司的设计师和策略师, 现在经营自己的咨询工作室,一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做兼职市场和战略高管, 另一方面为各种企业、大学、孵化器等机构提供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和咨询服务。 Poy:我想我们的听众朋友一定会很好奇你为何选择Patagonia作为案例呢?特别是他们的理念 -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股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Jen:先介绍下Patagonia,全球知名户外运动服装和装备的品牌,他家最经典的是抓绒马甲,大家网上随便搜搜就能找到。创始人Yvonne Chouinard是法裔加拿大人,后搬去加州生活。他是硬核的冲浪和登山爱好者, 半个世纪前他33岁,初创这个品牌的时候是卖攀岩硬件装备起家的。 品牌的名字Patagonia源自地名: Patagonia位于南美洲最南端,横跨智利和阿根廷两国。该地区以崎岖的山脉、广袤的草原、冰川、峡湾和纯净的湖泊等迷人的地貌而闻名, 因其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而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探险家和自然爱好者的首选目的地。 这个品牌在2022年(也就是去年)8月前一直是Yvonne Chouinard家族拥有的。 如果2022年的时候创始人Yvonne将其出售, 按照投行专业人士的估价, 这个品牌的价值将是起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3亿美元的10至15倍(有的认为应该更高), 即30亿美元左右。 直到去年8月,Yvonne宣布他把手中拥有的Patagonia 股票全部捐出, 也就是说他和家人不再拥有Patagonia。 Patagonia做为公司的运营仍会像以前一样:私营的盈利企业,每年营业额在1 billion, 10亿美元左右。但Patagonia的所有权已经变了, “地球变成了唯一的股东”。 这里先卖个关子,为什么Yvonne这么说? 我选择Patagonia 的3个原因: 1. 高科技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消费这个品牌的人群比较熟悉。硅谷VC的标配。。。那是一个再有钱也不会是时装高定的客户群。 脑补下Mark Zuckerberg, Elon Musk, Steve Jobs,Bill Gates, Warren Buffet 等会对时装高定有渴望吗? Elon Musk的母亲可能除外 lol。 2. 当时我和团队在研究这个品牌为什么成了了硅谷和华尔街的制服的时候,Patagonia各种不羁的招都出过了,比如状告美国总统, 每年1%的盈利捐给地球保护组织,购物节广告打的是:不要购买这件衣服, 宣布不再接受企业定制业务,每年1%的盈利捐助用来保护环境,等等。。。 我们就好奇:创始人Yvonne下一步会出什么招?他还能怎样展示他的创造力?力压群雄?全球登上那个级别枭雄榜的较量的不是房子、车子,而是对世界的影响力,创造前人没有做到过的事情。结果他没有让大家失望:前人没有做出过或者根本没想到过的企业退出方案。 3. 我们在乎Sustainability。 2019年我在Mars Discovery ( 位于多伦多市中心加拿大出名的创新中心),遇到当时Mars Discovery清洁能源部的Managing Director(的Richard Blundell),他当时说了三点关于Sustainability怎样创造机会的,我印像非常深刻: 1)可持续性是创新的源泉,可带来新的循环增长; 2)降低运营和供应链的成本和碳排放; 3)改变客户行为。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等概念当时对我来说都很新。我后来看了些资料,被震撼到,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后来又去多大商学院旁听了一学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背景:只是卖卖东西已经远远不够了:mp.weixin.qq.com ) 对企业家来说, 企业生存和赚钱是重要的, 观念要转变,很多企业家还是在想等我忙完了生存再来看sustainability。怎么赚钱? 知道这个世界将来在往什么方向走并比别人率先到达那里。顺势而为。 Sustainability 是在这个趋势上的。 大家有没有这个体会?等到大众传媒都开始报导了,其实你(赚钱)已经晚了。 骅:你说的关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怎么创造机会的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认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都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当中都有着重地体现这一理念。包含现在很多的基金,也会专门做一些与生态平衡有关的portfolio fund,其理念就是投资于那些致力于为全球气候作出积极贡献的公司股票和债券。金融是最现实的地方,哪里赚钱就去哪里,他们会愿意专门做这类的基金,正是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虽然环保需要付出成本,但是在经营上重视环保,重视sustainability的企业与盈利之间其实是正相关的。只是一个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你如何取舍的问题。 Jen:没错。那我们再来揭秘一下我刚刚卖的那个关子,为什么Patagonia 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Yvonne 会向公众宣布“地球变成了唯一的股东”。这是他在公司所有权变更的时候公布的, 表达了对环境可持续性和责任的深刻承诺。他把公司的股份100%转让给两个机构, 这两个机构的成立就是为了保证Patagonia履行其承诺:We are in business to save out home planet 我们的业务是拯救地球家园。 金融和法律架构: * 2% 有投票权的股票“不可撤回地”(irrevocably) 转让给了一个新成立的实体: Patagonia Purpose Trust (Patagonia 崇高目标信托基金)该信托基金将由 Chouinard 家族成员及其最亲密的顾问监管,旨在确保 Patagonia 履行其承诺,经营一家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并捐出利润。由于Chouinard家族将股份捐赠给了信托基金,因此他们将为这笔捐赠支付约 1750 万美元的税款! * 另外 98% 的股份,即普通股,捐赠给了一个新成立的非营利组织,名为 Holdfast Collective。这是一家致力于对抗环境危机和自然保护的非盈利组织。Yvonne 宣布每年Patagonia对业务进行再投资后赚到的钱将作为红利分配去应对环境危机。 由于 Holdfast Collective 是 501(c)(4)组织,可以无限制地进行政治捐款,因此该家族的捐赠没有获得任何税收优惠。 这样说是一个“branding”的小技巧:用类比的方式把后面高深复杂的专业操作形象生动化,便于大众理解,从Yvonne的种种表现(“将为这笔捐赠支付约 1750 万美元的税款”、“该家族的捐赠没有获得任何税收优惠”)来看,我不认为他是为了便于自己或公司的大众传播而这么说的,他是真正希望通过这么表达大众能更关护这个地球。 骅:Jen,刚才你提到了,Patagonia没有选择让公司上市,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going purpose”(崇高目标至上),那么你觉得Patagonia引领的这个创新商业模式将会对其他行业或者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Jen: 我觉得除了sustainability和“退出战略解决方案”这个原创本身, 他给企业家很多启发的。 第一是创新,我们很容易想到高科技,但高科技是手段,不是创新的目的; 创新不仅仅局限在科技领域 (“最好的技术将获胜” 被反复证明是一个失败的赌注)。 创新既是最终的物件(产品、服务、商业模式、运作程序、体验 等等),也是一套程序和方法, 包含很多方面。 比如Patagonia的创新就属于”退出战略“、传承、金融架构方面的创新。 Yvonne 重新定义了“exit strategy”,树立了新的榜样。 www.inc.com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也体现在很多方面。。。在描述Yvonne这一段经历的文章中,我注意到了一个词“frustration”, 我觉得很有意思,像他这个级别的大佬, 烦恼什么?。。。 他的这个举措,另一层意义是“造梦”: 只要你想,就有做到的可能。 不是怕你的想象力太丰富,而是你没有想象力。 …… 骅:是的。Jen,非常感谢你今天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内容,我自己也觉得收获很多。就像你前面提到的,这个时代对我们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是卖卖东西已经远远不够了”,而Patagonia 正走在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前沿。我觉得这是每个立志于想做百年老店的企业都需要好好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希望我们今天的分享,能给我们柠檬水的听众朋友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之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对今天的话题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在我们的网站上留言。另外,我们也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LinkedIn Community page, 与其他播客听众朋友们一起学习探讨更多商业案例! 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联系Jennifer He: * LinkedIn: www.linkedin.com * Email: [email protected] 【节目联系方式】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骅:几周前,Twitter宣布更名为X,它的标志性的蓝鸟logo也将不复存在。Twitter在宣布这个新闻的时候说Twitter品牌的改名,标志着马斯克将正式开启购买Twitter的一个重要愿景,那就是最终构建一个“everything app”。这个app不仅仅是社交媒体论坛,而且还提供银行、支付、多媒体等其他许多功能。也就是说,马克思是以微信为榜样,想通过Twitter平台在北美建立一个类似的模式。 这个消息一传出,Twitter 首席执行官Linda Yaccarino也立即在她的Twitter账号上说:“X 将代表无限互动的未来,就是以音频、视频、消息、支付/银行为中心,并且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创建一个将创意、商品、服务和商机紧密联系起来的全球市场。“ Poy:是呀,Twitter 已经将那个大家熟悉的毛茸茸的蓝色小鸟换成了细长的黑色 X。这个X倒是很符合马斯克的审美,就好像Tesla一样,一个T,都是很简单很有气势的字母。整个色调变成了黑色,棱角分明,感觉好像一下子从老百姓身边的喜闻乐见,变成拒人千里之外的骇客帝国了。其实,Twitter的logo我一直很喜欢,很清新,很有辨识度。蓝色是科技的象征,也让人感到平静与安宁。寓意也很好,卡通化剪影的蓝色小鸟是自由、希望和无限可能性的终极体现。而新名字的品牌调性完全不一样了。X在英语里经常是与危险、神秘,死亡和未知相关的字母。不知道未来,马斯克想要怎么进一步来诠释这个品牌。 骅:而且这并不只是视觉上的不和谐。最近我看了很多品牌人写的文章,绝大部分的反应都似乎比较negative。而且很多Twitter 的长期用户,特别是Twitter的网红们,也对这个他们认为不必要的变化而感到非常不满,正因为如此,也在逐渐削弱他们对这个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情。 Twitter的地位,就好像Google search代替搜索一样,已经成为一个社交媒体的代名词之一,成功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我看了一些分析师的报告,Twitter的改名意味着马斯克单枪匹马地消灭了Twitter这个在我们的社交媒体词典中占据了15年的品牌名称,近期内的损失估计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如果单从品牌学的角度来说,真的可以说是既荒唐又极其危险的决定。其实我自己也有时看看Twitter,我们时常在英语里会说“let’s tweet, 现在要开始习惯说let’s X, 听上去是否觉得有点恐怖,好像要去执行什么特别行动,哈哈。 Poy: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换了别人的话,也许真的是荒唐。但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马斯克,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是一个已经自带我们这个时代顶级流量的人,所以我们也不能彻底武断地说他的这个决定是致命一击。 骅:我也非常同意。目前看来Twitter 的变化大多是只停留于表面,所有的功能也与往常一样,只是将logo换成了那个设计非常笨拙的 黑色X。我这两天也上了Twitter或者应该说X,看到这个X总觉得怪怪的,非常不习惯。但是话又说回来,马斯克的这个品牌重塑决定并非完全出乎意料。自 PayPal 时代起,马斯克就痴迷于这个“X”概念。2000 年,当马斯克还在PayPal的时候,就曾经试图将公司名称更改为“X”,把Paypal改成x.com,并因此与其他公司领导发生矛盾,最终被罢免了他的 CEO 职务。另外,他最成功的品牌Tesla,许多模型都被命名为 S、3、X 和 Y,如果你把这些名字放在一起的话,就可以拼出“SEXY”这个词。 Poy:有一种天才的任性和直男的审美的感觉。我知道就连他自己的孩子,马斯克也在出生证上取名为 X。看来他对X这个字母真的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骅:当然可能有些听众朋友们也会说,Facebook也在两年前改名为Meta,Goolge也将它的母公司更名为Alphabet,那么Twitter改名为X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这里可能忽视的一个情况是,Facebook的母公司改名为Meta,Facebook作为单独品牌依然存在,而Google也是同样如此。因此虽然这两家公司也改名了,但是并没有对终端用户有多大的影响。 另外,Facebook 在 2021 年将自己更名为 Meta 时,这是它全面长期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它的转型标志着Facebook希望从社交媒体平台转型为专注虚拟宇宙的企业。虽然扎克伯格充元宇宙的计划现在有些落空,但是在当时这个品牌重塑暂时给Meta 带来了一些动力。从公司架构的角度来说,Meta的总体发展策略引导着扎克伯格旗下所有品牌的未来发展方向,让公司一直有机会与市场保持相关性与创新。现在的Meta旗下有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以及最新launch的与马斯克Twitter竞争的新品牌Threads等。在Meta的世界里,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将紧紧围绕着Meta的总方针与愿景,持续不断地开拓旗下的分品牌来实现Meta的总体战略布局。另外从财务角度来说,这种布局还可以各个品牌也可以借此互相借力,互相帮助,为企业提供比较安全的营业收入。当一个品牌成绩下滑的时候,旗下的其他品牌可能依然营收情况不错,这样像Meta这种上市公司股票情况也会比较稳定。 Poy,我知道你一定熟悉Brand Architecture(品牌架构)这个专业词,Meta的这个例子其实就是品牌架构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当然品牌架构的模式有很多,刚刚说到的Meta是分品牌互相借力的典型案例。我们会在以后的播客节目里希望有时间与大家做更多的分享。 Poy:对,说到品牌重塑,我觉得另外很好的例子是大家熟悉的美国国民品牌Dunkin。2018 年,当 Dunkin’ Donuts 将其名称改为 Dunkin’ 时,市场的反响非常积极。把品牌名字简称为Dunkin后,公司就是希望这个新名称可以摆脱与高热量,而且几乎没有营养价值的甜甜圈的密切联系,成为一个有多种食物和饮品选择的全天候快餐站品牌。而且,虽然它们名称改了,但是Dunkin依然保持了消费者们熟悉的颜色和字体,也保留了他们用了几十年的slogan - “America runs on Dunkin.’” 因此,这个改名没有忘记它的品牌历史与过去积累下来的品牌资产,带着它的消费者一起迈入健康美好的新世界。 骅:Dunkin的确是一个品牌转型的好案例。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品牌重塑要么没有任何意义,要么对公司的发展并没有多大帮助。比如2000年,BP将其品牌从British Petroleum更改为Beyond Petroleum。BP也是商学院里经常使用的一个典型品牌案例,尽管BP想通过改名,努力将自己重新定位为是一家对环境负责的公司,但它的许多策略与这个promise是背道而驰的。据报道,尽管 BP 在品牌重塑投入了超过 1 亿美元,但他们在石油勘探方面的支出仍然比可再生能源计划多出数十亿美元。特别是 2010 年墨西哥湾发生大规模漏油事故后,BP便放弃了品牌重塑计划,1亿美元的心血付之东流。 说到这里,我要重复一下我们对品牌的定义,品牌的价值来自于一个持续保持的承诺。BP的改名失败就是因为它不能保持“环境保护“这个承诺。而回到Twitter,Twitter品牌的价值就是因为它15年持续不断地保持其承诺的结果。X如果要重新建立品牌价值的话,让我们也经常说let’s X的话,首先要清楚地让大家知道它的愿景,它的目标,它的承诺,它的价值,然后还要坚持长期持续不断地提供这个价值,否则马斯克的梦想成为现实是挺困难的。 Poy:我个人感觉,做产品和做平台是不同的。做产品,你有你的天才,可以做出强势产品,消费者被惊艳,被教育,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很少平台性公司的品牌会有这么强势,因为通常基于APP形成的生态都是小步迭代,慢慢完善的,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是靠长时间的培养和不断的改进用户体验来现实的,长期的流量维持,靠引导,靠运营。 骅:从他去年秋天正式收购Twitter之后,他似乎下定了决心要彻底摧毁这个极具知名度的品牌,从炒掉一半以上公司的员工,到在Twitter经常发表前后不一致,有点心血来潮的过激内容,到有意激怒无数的广告商,到现在把蓝色小鸟改成黑色的X,马斯克似乎一心一意要销毁Twitter留存的任何价值。 Poy:所以说,马斯克真的是个狠人。大部分品牌做升级,都是在原有的品牌基础上进行升级,也会有意识地保留一些原有品牌的元素,再给新的品牌注入新的内涵。包括像苹果、星巴克,还有我们刚刚提到的Dunkin和BP。这样做的好处是,延续了之前的积累的品牌资产,避免了客户流失和减少了新的市场宣传和教育成本,尽可能让升级的过程稳妥、平滑地过渡。 像Twitter这样,从名字到logo,从颜色到视觉,从品牌DNA到愿景,完全摒弃,完全更换的,实在是不多见。可能是马斯克从不缺乏关注,所以对这一块,也就比较任性了。 他自己就在Twitter近期的直播中说过,这是早就该做的一件事情了,而且还有些抱歉地说,这件事情实在是拖得太久了。可见他一早就想改了。虽然,马斯克将twitter私有化后,对公司进行这样的改变,几乎是不会有什么障碍。 但他仍然可能会遇到,来自借给他数十亿美金贷款银行和投资者的阻力,因为这些人也是他的金主爸爸,这些投资者可能会担心这种行为等于是放弃了推特最引人注目的资产之一,对本就每况愈下的Twitter带来更大的打击。 骅:我觉得马斯克这么彻底的做法,反映了他对Twitter的态度。其实早在马斯克收购之前,Twitter 就一直在寻找多元化营业收入的途径。在Twitter上市以后,公司也在直播、音频,短视频内容等方面做大手笔的押注,但是一直未能带来新的收入。所以我觉得马斯克等于用四百四十亿的高价购买了一片社交媒体的土地,感觉单单靠简单的修修补补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决定彻底推倒重来,打造一个崭新的平台。 刚才提到了,马斯克早在他在发起收购Twitter之前,就暗示了打造“超级app”的雄心与宏大计划。如果是其他人的话,我们可以说他们是胡说八道,但是如果是马斯克的突发奇想我们也许还是要重视一下的。 马斯克在今年 5 月任命来自 NBCUniversal 的广告奇才Linda Yaccarino 为 Twitter 的首席执行官,希望通过Linda在业内的声誉与关系重新赢回企业在Twitter上的广告支出。自从马斯克收购了Twitter之后, 它的广告收入下降了约 50%。因此,从理论上讲,马斯克想通过把Twitter打造成一个超级app,以此来增加商业,娱乐和支付等其他渠道,的确可以促进业务的发展,也符合他成为世界首富之一的个性。但是话要说回来,要打造如同微信这样的超级app,不但成本高昂,技术复杂,而且耗时间。如果马斯克能够顶住世人和其他投资人的压力,并且有足够的时间,金钱与人力支持的话,他还真有可能扭转乾坤,把X变成那个他梦想的超级app的话。 前连天,我正好看了美国CNBC采访Linda Yaccarino的电视访谈,其中主持人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她说,“Linda,你作为一个绝对的品牌专家,你是否觉得马斯克的改名决定很荒唐“。Linda在镜头面前毫不犹豫地说,”是的,从品牌理论的角度来讲确实有点荒唐,但是要真正做一件伟大事情的话,我们要有雄心去做一些calculated的risk。我与马赛克的分工相当分明,他率领技术团队innovate,然后我来负责把这些最新技术商业化。“看了这个电视采访以后,我觉得马斯克选人真的是选对了。 骅:所以说Twitter改名,是致命一击还是英明决策,我们真的还需要拭目以待呢。我们也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LinkedIn Community page, 与其他播客听众朋友们一起学习探讨更多商业案例!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骅: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想与大家聊聊游轮这个话题。最近看到了Bloomberg的一则新闻,里面提到了在COVID导致整个休闲旅游行业忽然停止的三年多后,我们又重新迎来了游轮的高峰期。 那为什么这么说呢?文章里呢就提到了大家熟悉的游轮行业的领先品牌之一的Carnival(中文呢是嘉年华)在最新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中声称,它的预订量居然创了历史新高,客户存款总额达72亿美元,比之前的纪录高出10亿多美元。即使是在夏季游轮期到来之前,生意已经非常好,已经基本达到了大流行前的水平,并且有望超越,因此今年的第二季度成了整个游轮行业的重要转折点。 事实上呢,这不仅仅是嘉年华一家有如此业绩。嘉年华的主要竞争对手Royal Caribbean 和Norwegian也是大卖,并且时常会导致超额预订,导致游轮上的工作人员人手不够,服务质量也出现了问题。事实上,Carnival,Royal Caribbean 与Norwegian这三大游轮巨头也是第二季度S&P 500 指数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另外,Royal Caribbean最近刚刚完成了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游轮的建造,这个新游轮长约 1,200 英尺、重达 276,000 吨,船上设施包括七个游泳池和一个设施齐全的水上乐园。这条船上可容纳 5,610 名乘客,加上2,350 名船员。虽然是定于明年 1 月份启航,但是他的pre-sale已经是Royal Caribbean历史上表现最好的新游船了。 Poy:看来大家在闷了三年之后,都在报复性的旅行了。我们都还记得,在COVID最严重的时期,游轮业遭受重创,大量的游轮被迫闲置,公司靠着消耗巨额的现金来维持运转,整个行业的股价更是狂跌不止。 骅:对。但是即使是在游轮行业陷入极为困境的时候,游轮的预订仍然持续存在。 2020 年夏天的一项调查里发现,有76% 的游轮爱好者已经随时做好了上船的准备。虽然这个数字在当时不足以抵消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但是可以说明游轮行业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因为customer的坚持,依然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Poy:是的,而且在过去的三年里,因为无法去自由旅行,很多人都有大量的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愿望清单,而梦想重新上游轮通常是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所以今年全球疫情开始缓和以后,“复仇旅行”成为最大的趋势。比如今年夏天前往欧洲的美国人数量将创历史新高,即使由于通货膨胀,整个酒店业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但是消费者似乎愿意付费去旅行。 骅:是的,我最近一段时间真的一直在计划明年一月份去坐游轮。我上一次坐游轮大概是在六年前,我与我的朋友一起体验了一次从威尼斯出发的南欧游轮旅行,整个过程至今让我难忘,所以一直期待着重新上游轮。看来也要去试试Royal Caribbean的那个巨大游轮了。 Poy:我自己的感觉是,游轮越大越有趣,因为在船上得好些天,哪也不能去,节目不够丰富的话,坐坐就容易腻了,另外大游轮平稳,在海里航行,如果搞得头晕脑涨的,再好玩也没有精力去玩了。不过,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感知哈,在今天的播客节目里,我们请来了我们的老朋友,加拿大EquitableBank的策略经理FrankZhang来与我们聊聊他最近的一次游轮体验。Frank,你好! Frank:大家好!很开心再次与大家一起交流我对于商业案例的一些见解。这次我们来跟大家八卦一下邮轮。 Poy: 哎Frank,你最近是什么时候去坐的游轮?那在众多的旅行选择当中,为什么选择游轮呢? Frank:我在2月初跟朋友商量去哪里玩的时候,我们想去一个比较暖和的地方,但我们看了一下美国佛州的酒店价格真的是被吓到了,我朋友就提议试一下virgin cruise。我在几年前听说过virgin集团打算新开一个cruise line,加上我个人很喜欢virgin这个品牌。我觉得这个品牌给人的感觉都是很年轻,挑战传统的做法,所以就想试一试。而且当时virgin有一个很好的deal,每个人才花不到1000美金,就包吃包住,所以就定了。 那么,维珍游轮公司(virgin voyage)是亿万富豪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dson)首次试水竞争激烈的游轮市场,打造的一个全球性的生活方式品牌,致力于营造世界上最令人难以抗拒的假日体验。目前有两艘船,一艘叫“Scarlet Lady”,另一艘叫valiant lady, 到明年年初还有另外两艘船会下海。目前的话是经营加勒比海和欧洲航线,到今年年底还会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骅:Frank,你刚才提到美国佛罗里达的酒店价格很贵,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今年二月份去佛罗里达著名的Keys时,稍微好一点的度假酒店每晚的价格都在1000美元以上,然后加上各种税啊什么的,很快就会达到1500美元,再换成加币,一个晚上要快2000加币。这个在疫情之前真的是不可能想象的数字。当世界人民在“复仇旅行”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的酒店航空公司等都在“复仇挣钱”。所以,听了你上面说的,我觉得坐游轮真的很划算。那么你是否可以与我们聊聊Virgin游轮的体验呢? Frank:这次我搭乘的是一个叫做Dominican daze 的五天四夜之旅,那么这个游轮是从迈阿密出发,会在海上先游行一天,然后在多米尼加的港口停留一天,然后再经过海上漂流一天,最后在巴哈马virgin自己的beach resort 停留一天,然后会回到迈阿密。 虽然这个行程很多的游轮公司都有,但我觉得virgin voyage 跟其他的游轮公司相比,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他是一个成人的wonderland。首先,virgin voyage 只针对18岁以上的成年人,他的目标客户群体据我的观察主要是25-50岁左右,族裔的话据我的观察目前还是以白人为主,因为像亚洲人都喜欢都喜欢一家人一起出游。而virgin voyage之所以只针对成年人是因为他们认为父母也需要一个get away的旅游。 在游轮的设计上,我觉得virgin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整条船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餐厅,酒吧和演出,并没有像有些游轮你要吃饭就要去几楼,酒吧在一个楼层。整个船上设施的分布有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感觉。 全船设计超过20家用餐地点,无一另收费用,并且营业时间,都比同类游轮更长, 他并没有主餐厅, 没有规定的用餐时间, 没有就餐服装要求, 也没有自助餐。每家餐厅都有自己的特色,里面有意大利菜,墨西哥菜,韩国烤肉,素食餐厅等。唯一一个全天几乎24小时开的就是顶楼的一个类似美食广场的地方,有不同的柜台,你可以去点菜。每家餐厅都需要提前预定,virgin也考虑到客户群体都比较喜欢使用手机app,所以在开航前45天就可以用手机app来预定餐厅。 游轮上除了游泳池和观景甲板外,还有篮球場、拳击擂台、弹跳瑜伽,甚至是刺青等年轻人的玩意儿应有尽有。在健身和放松方面,有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其中包括拳击袋和户外跑道,以及一个室內健身房。令我惊讶的是,virgin 提供很多的团课,比如早上7点在甲板上的瑜伽课,还有hiit class,zumba等等。游轮顶部还设有另一片户外空间,设有从游艇文化汲取灵感的休息室 Athletic Club。这个俱乐部配备有一个大型海上沙发床,红白条纹款式的日光浴躺椅休闲空间。沙发床是旁边则是一块220平方英尺的3人摇篮椅空间,乘客可在此欣赏远处风景及下层甲板的活动。Athletic Club 遍布在游轮整个尾部空间,设有10个可以眺望海景的小屋,还提供酒吧饮品服务。 它的房间也是有专业团队设计过的,它否定了传统过于老气的舱房设计,花重金邀请到英国鬼才设计师Tom Dixon亲自操刀规划,把他的复古未来主义风格带到了海上。而当踏入普通的舱房时,你会惊讶设计师巧妙的将床一分为二,白天拆分成舒适的沙发,晚上就摇身一变拼凑成床。而且他的房间里还有各式各样的灯光氛围,比如你换到movie night的时候灯光的颜色就会很柔和。 游轮上还设置了夜店 The Manor, 灵感则是来自 Richard Branson 在音乐行业的经历。整个游轮每天都有不同主题的party,在开航的当天下午会有sail off party,我很有幸地看到了virgin集团创办人Richard Branson, 当天晚上是pajamas party,其余的party还有70年代disco party,电子音乐party等等。他的演出也有很多,有脱口秀,杂技演出,drag show。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叫ship show,在晚上6点开始,你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舞台上的演出。活动真的是各式各样,每天都能不重样。 此外,考虑到客户群体的年轻态,virgin voyage摒弃了传统航线,朝九晚五的到港离港时间,而是采取了晚到晚走的策略,一般是在下午5点左右出发,然后早上10点左右才check out。 Poy:哇,听上去就觉得特别cool,特别新潮。以前我们去游轮的体验,真的基本上就是围着孩子转,特别是顶层的娱乐区,全是孩子的吵闹声。Virgin的这个定位,一定会受到市场上一大批游轮爱好者的拥趸(yōngdǔn)。那Frank,你觉得这趟旅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骅:是啊,就像我,我和我家先生没有孩子。我家先生上游轮的最大挑战就是要避开孩子,哈哈。看来我也一定要把Virgin介绍给他了。 Poy:那么Frank,你刚才讲了好多好多Virgin的内容,那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Frank: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倒数第二天晚上,会有一个scarlet night, 是virgin的经典活动。在那个晚上,整条船的灯光都会变成红色,所有的船员和游客都会穿上红色的衣服,整条船里面参加活动。scarlet night从晚上9点开始,一直到凌晨结束。活动的地点不仅在剧院,在大厅,在走廊,在酒吧等等都有各种各样活动,有trivia, 有卡拉OK,有品酒等等。 对了, 他们也不把游轮乘客称作乘客,而是叫做水手Sailor。每次广播的开头都是ahoy sailors! …… 骅: 是呀,我也在梦想我退休之后,去体验那些6个月100国家的游轮节目,哈哈。不过,正是因为游轮的需求很大,但是竞争也很厉害,我们作为消费者,经常在Carnival,Royal Caribbean,Norwegian,MC,Disney等这些品牌之间选择。因此作为游轮公司来说,品牌的定位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在那么多的品牌里崭露头角,让大家在计划去坐游轮是,第一个就想到你这个品牌。所有我听了Frank的介绍之后,觉得Virgin的确很独特,所以也很期待明年一月份有机会体验它一下。 我觉得今天我们对Virgin的讨论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之前也讨论过很多品牌延伸的失败案例。包含我们在第36期讲到的Revlon 露华浓,46期讲到的BBB, Bed Bath&Beyond等等。但是维珍居然可以跨这么多的行业,而且很多都是在大品牌中虎口夺食,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将品牌的力量发挥到至极。正如Brenson向人们解释为何将他的公司取名为”Virgin”处女,因为他觉得这个名字比较性感,易让人产生联想而过目不忘,他也的的确确做到了,Virgin的所有品牌都一脉相承充分地诠释了什么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叛逆、开放、遵从内心的声音,以及极度珍贵的浪漫。总结一句话,扎实的品牌诠释,是它品牌延伸的最大底气。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之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对今天的话题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在我们的网站上留言。另外,我们也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LinkedIn Community page, 与其他播客听众朋友们一起学习探讨更多商业案例!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骅:上周休假期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去Tanglewood看著名歌星Robert Plant,Alison Krauss与James Taylor的演唱会。 Poy:真是Happy啊。Tanglewood在哪?美国吗? 骅:是的,如果查Google地图的话,你会发觉这个真的是一个非常小的地方,它位于马赛诸萨州中部著名的历史小镇Berkshire, 周围群山环抱,景色非常的宜人。我和我的先生都一直向往Tanglewood音乐节,这里不但是著名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夏季演出场地,每年也吸引了众多著名艺术家在此演出,毫不夸张地说Tanglewood是北美最受欢迎的音乐节之一。 Poy:所以你们一整周都待在那里了吗? 骅:其实就是三天,其他的时间是在纽约附近,故地重游纽约这个我曾经住了10年的大都市。在Tanglewood期间,我们一共看了两场演出。头一天晚上是Robert Plant与Alison Krauss。我家先生是摇滚乐队Led Zeppelin主唱歌手Robert Plant的粉丝,我喜欢Alison Krauss是因为她有着天使般的歌喉,并且获得了27个Grammy大奖。两人的表演非常精彩。已经是74高龄的Robert Plant依然保持着非常好的嗓音。当他演唱一些Led Zeppelin著名的歌曲时,照样让全场粉丝为之疯狂。 第二天晚上是美国著名歌星James Taylor的演出。我是James Taylor的大粉丝,所以能够在Tanglewood聆听他现场演唱“Carolina In My Mind”,“Sweet Baby James”,“Fire And Rain”这些经典名曲,真的是dream comes true。75岁高龄的James保持着gentle的嗓音,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依然精力充沛。另外这里要与大家分享一下,James Taylor出生在Stockbridge,离Tanglewood 大约是10分钟的路程,他也是在此遇到了当年还在波士顿交响乐团担任marketing Director的现任妻子Kim,因此Tanglewood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每年在此演出的收入部分捐献给Tanglewood的音乐学院,用来培养下一代的艺术家。 这些明星的演唱虽然都很精彩,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音乐会的那些粉丝们。Tanglewood的音乐棚可以容纳5000观众,而连续两个晚上场外的大草坪都有近两万人。由于天公不作美,两场演出期间都是下着大雨,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James Taylor和Robert Plant这两位歌星的热爱。他们自带帐篷,雨伞,座椅等,并且配备了一切防雨装备,从7:00开始全副武装秩序井然地在雨中看演出。 Poy:哇,这种场面想想就令人感动,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艺术家最心潮澎湃的时刻。面对这样执着的粉丝,肯定要全力以赴地表演来回馈。 骅:是的。Berkshire优美的风景,艺术家出色的演出,再加上观众的passion,在Tanglewood看音乐会真的是一次非常令人难忘的体验,我觉得大家有机会的话,都应该去体验一下。 不过今天播客的主题并不是要讨论这些音乐家,而是想与大家聊聊音乐会的票价。我是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在网上购票的。两场音乐会的票价基本相似,都是在5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为了看这两场音乐会,我和我先生一共花了2000美元! Poy:真是花费不菲啊,感觉追星都成了一种奢侈啊! 骅:是的。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著名歌星Paul McCartney来多伦多演出,当时我在网上订购的价格是150加币左右,虽然座位不是很前面,但是位子还算不错,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舞台上演出的Paul McCartney。时隔十年,我想我如果再要买票看他演出的话,可能要至少700或者800加币了。 Poy:哇塞,如果屯门票可以做为一种投资的话,那想必是一项回报率极高的投资了。这让我想起最近看到很多关于Taylor Swift票价极贵的新闻,看来这真的不只是她,是整个演出行业都出现票价飙升的奇特现象。那么骅姐,你觉得为什么这些著名歌星演唱会的价格会如此之贵呢? 骅:是的。我想你如果关注一下社交媒体的话,常常可以看到粉丝们花大钱去看Taylor的演出。据说在八月份她在LA结束美国巡演的票子价格最高已经达到三万美元。虽然Taylor在演唱会里十分的用心,每场演出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但是花这么多钱去看她的演出还真的是有些crazy。 在分析Taylor演唱会门票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三个主要的定义 – 第一是门票面值价格,这个价格通常是艺术家与演出公司预定的原价;第二是基本价格,这个是在演出公司收取服务费用与delivery费用之前的价格,基本价格通常是根据艺术家的受欢迎程度而定,因此有可能比面值高出很多,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之为官方黄牛;第三是二级市场,也就是我们说的黄牛价格。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看现在Taylor演唱会的门票面值,每场演出大约在 80 美元到 380 美元之间,如果要购买她的VIP套餐的话,价格为 350 美元至 1,249 美元。VIP套装除了一张门票外,还会送上海报、小饰品和手提袋。Taylor上次的巡演时2018年,她的定价最高为 820 美元,因此与2018年相比,在被Ticketmaster以及二级市场翻炒之前,看Taylor演出的基本门票价格已经上涨了50%以上,那这个是相当大的通货膨胀率了。 刚才提到了,Taylor的演唱会长度通常是 3.5 个小时,期间她演唱 44 首歌曲,服装变化10多次。所以她票价的上升显然并不是想敲诈任何人,而且如果你经常看社交媒体的话,几乎每个粉丝都说她的演唱会的确物有所值。但是尽管如此,Taylor也确实预计每晚至少能赚到 1000 万美元到1300万美元。她的全球巡演美国是60场,海外是52场,因此据很多业内人士估计,在结束巡演之后,Taylor从演唱会中获得的利润足以能让她妥妥成为亿万富翁了。 Poy:没想到演唱会这么赚钱啊!估计艺术家们也是好几年没有巡演,想趁机补回损失呀。不过应该也是要像Taylor这么有影响力的明星才能有这样的门票号召力吧! 骅:第二基本价格。在北美,如果你不想去二级市场购买高价门票的话,许多著名歌星演唱会的门票一般是要通过Ticketmaster来购买。那么可能你会认为去Ticketmaster的价格会比二级黄牛市场低很多的话,那你也是错了! 刚才我提到的Taylor Era演唱会面值门票价格是在80到380美元之间,由于COVID的关系,现在演出的成本骤增,艺术家也因为两年多没有巡演,收入损失很大,因此与以前相比,会从巡演门票销售中获得更大的分成。那除了艺术家之外,Ticketmaster ,以及各层经纪人也要从中赚钱,因此一般会通过增加便利费、处理费和服务费等来为自己增加收入。 Ticketmaster 这几年自从从被美国最大的演出公司Live Nation收购之后,开始为所有的门票添加服务费。这个服务费费用不是固定的,而是因这个艺术家受欢迎的程度以及与他们事先达成的协议而定。因此,除非你亲自去售票处或场地购买门票,否则都逃脱不了被收订单添加服务费的结局。 除了服务费之外,Ticketmaster 还会收取delivery费用。在2018年的时候,这两个费用的总和大约是门票面值的 27%,但是现在已经平均攀升将近 40%到100%。 Poy:的确,这个附加费占比真是大得有点让人吃不消! 骅: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添加费用之外,最重要的是,Ticketmaster使用在旅店与租出行业里经常使用的“Dynamic Price”动态定价策略。也就是说,Ticketmaster门票的基本价格是根据由机器算法控制的动态来定价。机器一旦预测售票情况火红的话,基本门票的价格机会立即水涨船高,可以比面值价格高出几百元。 Poy:这个动态价格现在的确很流行,很多行业都喜欢这样做。它其实就是摒弃固定价格策略,取而代之的使用可变价格策略,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的人群,根据季节,需求,供应链,来销售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商家可以随时调整价格,来leverage不断变化的市场,为自己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其实这个动态价格我们在其他很多行业里都可以经常体验到。最常见的就是Uber 了,影响车价的因素有很多,需求肯定是首要因素,但恶劣天气,以及拥堵情况,通常也是决定价格的关键,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坐Uber的价格会贵很多。上个月我去芝加哥出差,从机场去酒店的uber,在刚取到行李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只要五十几,我心想还是到大厅门外,知道自己在几号门这样更好跟司机碰头,再下订单吧,结果就几分钟的事情,再下订单已经涨到八十好几了,这上涨的速度我也是醉了,可见大家都是在那几分钟里抢车的。 除了uber,比如像航空公司,酒店等也是采用这个定价策略。这就是为什么旅游旺季时通常酒店与飞机票的价格会如此飙升! 骅:Ticketmaster解释说,他们采用动态价格策略是为了阻止这些热门的门票进入二级市场,但与此同时,却将购买音乐会门票变成了一种糟糕的顾客体验。像Taylor Swift的演唱会门票,因为使用了动态价格策略,使得无数粉丝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抢购,导致价格飙升,远远超出了很多粉丝最初的预算。 但这并不只是Taylor Swift演唱会的个别现象。在过去几年,音乐会观众一直都在面临着价格上涨的问题,例如,当美国著名歌星Bruce Springsteen宣布他的最新巡演时,也是由于动态定价的原因,一些票价居然超过了 5,000 美元。我其实在大约七八年前在安省小城Hamilton看过他的演唱会,当时我才支付了80元加币。现在回头看看这个价格,真的是捡了个大钱包呀。再回到我刚才说的去Tanglewood看James Taylor与Robert Plant演出的例子,两个艺术家的面值门票都是90美元,但是我去TicketCenter(Ticketmaster的competitor)购买的时候,也成了动态价格的受害者,基本价格已经达到了250美元左右,比面值价格高出了178%,随后加上服务费与delivery费用之后,每张票总价就变成500美元。 Poy:真的是加得太离谱了。这个情况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连美国总统Joe Biden也表示,政府今后将会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银行、旅游和娱乐等行业的Junk Fee(“垃圾费”)。 骅:那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二级黄牛市场的票价情况。因为要看Taylor Swift演出的demand实在太厉害了,这就为二级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在美国,二级门票市场是合法的,比如大家熟悉的网站Stubhub等。在Stubhub上,两周前Taylor在Minneapolis演出的门票价格在900美元到12,000美元之间。刚才提到了她八月在洛杉矶演出时,最好的座位价格已经超过了三万美元,真的是crazy! Poy:这个真的是离谱了。不知什么样的狂热的粉丝,才会舍这样的血本。 ……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骅:今天我们想与大家来聊聊Apple与投行Goldman Sachs。那么Apple与Goldman怎么会搭上关系呢?几周前,Apple传出了一个令整个美国银行界不得不关注的新闻 – Apple将正式进入银行储蓄业务,这家市值 2.6 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宣布将向储户提供 4.15% 的年回报率,并且没有最低限额、没有锁定期,而且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保险。其他美国的普通银行为储蓄账户支付的费用都不到 0.5%。大家都知道,自从硅谷银行申请破产危机之后,美国许多银行,特别是一些区域性银行都在争先恐后地维持他们的存款基础,因此Apple的这个决定将会对美国许多银行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金融界。 Poy:4.15%的活期利率,苹果真的是相当有诚意了。要知道在加拿大的银行,通常是分saving account和chequing account,不仅利息低,目前好像只有2.85%左右,而且只有saving account里的钱能享受有利息,通常cheque account里的钱,半毛钱利息也享受不到。还有各种手续费,以及为了免除月费,要求至少好几千刀的存款额,超级霸道。说回这个合作, Apple 是没有银行牌照的,从技术现实角度讲,它要涉足银行业,找一家银行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骅:那么再来看看Goldman与Apple两方的合作关系,我自己觉得其实Goldman也将从中获得很大的好处,虽然Apple需要高盛银行来搭建这个金融平台,但是与此同时也成了高盛的销售门面。你想Apple在全球拥有超过 20 亿部 的iPhone,那可能为高盛带来顾客的数量是可想而知的了。因此它在未来也许会成为高盛最重要的销售网络。 Poy:这个partnership的确非常的有意思。那么今天呢,我们就请来了我们节目的老朋友,加拿大Equitable Bank策略经理Frank Zhang来和我们大家一起聊聊Apple与高盛的这个最新合作。Frank,你好! Frank:大家好!很开心再次来到这次与大家一起八卦商业案例 Poy: Frank,首先你是否可以向我们的听众朋友们分享一下,Apple与高盛银行这个合作的一些具体细节。 Frank:好的。 在四月17号晚间的时候,苹果公司宣布将于高盛合作推出活期储蓄业务,年利率高达4.15%没并且该项服务没有手续费,最低存款额和最低余额等要求。存款最高上限是25万美元,并且用户可以直接从apple card设置和管理他们的储蓄账户。那么apple pay的副总裁Jennifer Bailey表示 苹果公司推出储蓄服务是为了向用户构建一个更加方便的财务工具,并在支付市场更向前走一步。我认为, 苹果公司这一举动可以说是把挑战书扔到了美国银行业门口。 严格来说,苹果没有银行牌照。它正在充当美国高盛银行(Goldman Sachs Bank USA)的代理,后者也被称为Marcus,拥有美国政府颁发的金融从业牌照,并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保险。用金融科技的话说,苹果就像Chime、Revolut和Monzo一样,是一家新型银行,是高盛的分支网络。只不过它的品牌实力是无与伦比的。 骅:最近看到根据民意调查公司盖洛普的年度“机构信心”调查,去年,在 SVB 之前,只有 27% 的美国人表示对他们的银行有“很大或相当多”的信心。这一数字远远低于 1979 年 60% 的最高数。相比之下,根据 Interbrand 的年度全球最佳品牌排名,苹果公司在 2022 年连续第十年位居榜首,而唯一一家进入前 25 名的银行是Morgan Stanley,排名为第 24 位,仅次于 YouTube。那么Apple是否可以利用他们的品牌asset成功地进入banking呢? Frank :是的,apple 其实在前两年就launch了apple card和apple cash, 就是一个虚拟的信用卡和一个支票账户。Applecard 就是跟高盛一起合作发行的,Apple card 的reward在美国众多的信用卡里面不算是最好的,但是也很有竞争力, 那么用来返现的钱就放在Apple cash里面。而且用户之间可以用apple cash来给彼此转账。那么有了前面的成功经验,这次跟高盛的进一步合作也就顺水推舟了。苹果新推出的高收益储蓄账户在短短五天内便吸引了10亿美元的存款,这几乎与美国地区银行的平均存款规模相当。 Poy:这个虹吸效应真的是相当惊人啊,绝对可以让所有的银行都小心脏颤抖一下了。如果这合作能顺利发展的话,高盛预计将会在这个合作中,利用Apple 的全球用户人数,获得空前的用户群,届时高盛也将如虎添翼,我认为它完全有机会成为世界级零售银行中的超级霸主。试想想,银行给人的感觉都相对高冷,没有哪家银行能做到与苹果给消费者的这种好感度相提并论的,如果现在把这种品牌好感度平移到了高盛银行,那可不是所向披靡吗? 那Frank ,你刚刚聊了从高盛的角度来讲,与Apple合作的好处,那从Apple的角度看,与高盛的合作又会为它带来什么样的benefits? Frank:其实苹果在前几年开发wallet 这个app的时候就希望用户能够在wallet 里面开看自己的花费历史和经验,但是美国的大银行一直不捧场。高盛在前几年推出了旗下的零售业务marcus,但是效果一般,因为这个deal可以说是把两个失意人链接到了一起。 除了这个高利息储蓄账户以外, 苹果还推出了自己的buy now pay later产品,让消费者可以选择分四期付款,而且没有利息或费用。去年7月,苹果推出了“点击支付”(tap-to-pay)服务,允许商家直接通过iPhone接受银行卡支付。通过向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此类金融产品,这款产品让苹果加强了内置数字钱包,为iPhone提供了另一个粘性优势。可以看到,苹果正在将自己融入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收取刷卡费的同时交叉销售自家的产品。 而且,我觉得那个25万的限制,设计得很好,虽然限制了发展商用大户,但苹果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小额账户的钱,就是你日常消费用的支付场景,普惠金融。一方面,可以得到资金但又是大量小额账户,吸储能力一流,另一方面又在风险控制方面,避免了那种大户一次性大量提领的风险。 Poy:能够明显感觉到,苹果在金融领域的尝试已经越来越深入,与银行的合作,是发展的必然结果。Frank,除了合作双方的共赢,你能不能跟我们聊聊,这个合作会为整个银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我们广大顾客又能够从中获得什么益处呢? Frank:我觉得这个合作加速一些传统银行,或者中型的区域性银行向后台提供商的转型。客户不再看重那些由FDIC担保的数千家冗余金融机构继续赖以充当门面的大理石石柱和古老的历史。拥有154年历史的高盛本质上是一家基础设施公司,与Evolve和Cross River没有什么不同,后者是为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服务的无品牌银行服务提供商。 南州银行(SouthState Bank)资本市场主管克里斯•尼科尔斯(Chris Nichols)表示:“正是这样的合作关系,基本上可以让银行业变得隐形。” 那么对于客户来讲,很多人都抱怨银行速度很慢,转账都要等好几天,或者银行的app各种bug,那么这个合作可以让消费者体验更seamless的用户体验。 骅:Frank,其实银行与其他行业的公司合作这并不是第一次,例如在 70 年代的时候,大家熟悉的零售品牌Sears,当时它的品牌力量就如同今天的苹果公司一样强大,他们的信用卡业务曾经也是非常的火红,并且在加利福尼亚拥有众多储蓄和贷款分支机构。 80 年代,Sears 甚至收购了retail broker Dean Witter Reynolds 和房地产经纪人 Coldwell, Baker & Co。当然,后来随着沃尔玛和 Target 等竞争对手抢走了它的市场份额,Sear's 的核心零售业务也越来越败落。亚马逊的崛起更是催化了它的垮台,Sears于 2018 年申请破产。因此,Frank,我想问的是Apple虽然现在非常强大,并且进军金融业,它应该如何避免在未来犯类似Sears一样的错误呢? Frank: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自己的value pool在哪里。Sears 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个近期的例子就是英国的零售商tesco 。 tesco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拿到了自己的银行牌照,推出了支付卡,活期存款,甚至是房贷业务。结果在2019年,由于交易数量有限,所以就卖掉了旗下的房贷业务。银行业的产品有很多,苹果的野心是要做一个full service bank么?还是要知道自己要在什么领域发挥他的优势? 我觉得苹果可以在支付上做vertical integration, 买一些payment gateway公司,或者将apple pay的一些payment产品作为其获取客户的一种方式-比如你在lululemon买衣服, 到最后一步check out的时候可以选择由apple 提供的buy now pay later, 那么这也是一个获取新客户的渠道。 另一个苹果可以考虑的就是投资,现在robinhood, wealth simple 等数字投资app不断涌出, 也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银行产品。Apple 可以考虑收购1-2家小的投资公司,来进入到consumer trading 这一领域。 还有我觉得苹果可以考虑的就是target offer,有了大量的transaction 信息和客户信息,苹果可以考虑推出自己的Flyer功能,根据用户手机的地理位置来给可以推一些当地的promotion 此外, 我觉得apple 要非常看重自己的风险管理,高盛的零售客户业务非常新,因此对于风险控管,模型等并不是非常完善。因此,如何来判断客户的risk profile ,predict default 风险这些对于一家新的银行来讲至关重要。 Poy: Frank,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坦白讲,说句不严谨的话,就是感觉中国的Fintech的发展进度起码比北美快了至少5年。我是2017年移民加拿大的,在那之前,微信支付、支付宝在中国就已经无处不在了,像苹果和高盛发布的这个高息账户,不就是咱们中国N年前的余额宝嘛。 因为我们的柠檬水的播客在小宇宙APP上也有发布,很多国内的听众朋友也能听到我们的节目,我相信,他们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咱们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这方面的探索已经走得非常非常前了,当然可能是国情、市场不同,也可能是出于个人隐私问题,反垄断问题或是监管严格等等原因,总之北美的Fintech的发展真的要慢不少。 不过,像你说的这种本地化的运营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沟通协调的,以苹果这种科技公司的性格,未必愿意去整那么多的当地promotion。 Anyway,我们还是可以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发展中,得到很多的经验借鉴,Frank,你觉得苹果可以从微信支付、支付宝当中,借鉴哪些方面呢? Frank:你说得没错,我觉得真的是有非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据我所知,微信支付、支付宝真的非常非常方便,里面有很多的便民功能,比如交话费,水电费等便民服务。就拿微信支付来说,就集成了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金融类的存款、小额借款、小额投资和保险,还整合了旅行酒店、机票、滴滴这样的旅游出行服务,还有包含服装、餐饮、美容在内的各种购物服务,甚至连慈善、医疗和租房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完成,真的是太方便了。 ……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骅:Poy,你记得吗?在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曾经做了一期有关Metaverse的播客节目。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时间了,但是technology领域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特别是自从去年秋天OpenAI宣布ChatGPT之后,不管是硅谷,华尔街还有我们老百姓,我们的注意力都似乎一下子都涌向了AI人工智能,而去年此时此刻还是当红炸子鸡的元宇宙,今年却已经备受冷落,被扫入了墙角落。 Poy:是的,自从雷曼兄弟倒闭之后,科技行业便代替了华尔街的金融业,成为我们经济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在过去低利率的推动下,科技行业进入了黄金时代,初创公司和独角兽公司着实过了好些年的好日子。大手大脚的花钱,大量的招聘,还有各种高薪岗位不断的刷新记录,雄心勃勃地追求着新的梦想,没人关注眼下是否赚钱,说都会觉得你眼界格局不够,追求的就是一个想象力,只要你能把你的理想描述得热血沸腾,只要你的创始人故事讲得动听,钱好像就自然来了。 骅:是的,其实我一直想不通这个现象。我自己也管理着一家营收上千万的咨询公司,赚钱一直是我每天最大的职责。看着硅谷这种大手花钱,大口吃肉的豪气,我只能对自己说,可能是我被传统的思维给束缚住了吧,也许还真要多多学习那种资本运作了。 Poy:不过对于科技行业来说,好时光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疫情后的加息就是一个残酷的警钟,迫使许多公司重新评估他们的员工人数和战略方向。那些曾经被媒体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硅谷明星们,现在也不得不进行一轮一轮的裁员,缩减花钱如水的奢侈习惯,咱们开头提到的元宇宙就是一个典型。 骅:是呀,曾经火红的元宇宙,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似乎已经被商业世界抛弃了。那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MetaCEO马克·扎克伯格了。他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几乎把赌注都押在了用3D 虚拟世界取代浏览器的想法上。在他的领导之下,不但把公司的名字从Facebook改为Meta,而且还斥资近 1000 亿美元用于元宇宙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因为扎克伯格在科技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因此其他公司,从科技巨头微软到零售巨头沃尔玛,都开始纷纷效仿,将资金和人才的时间投入到建立他们自己的虚拟世界中,而且也迅速赢得了华尔街投资人的青睐。但是随着疫情后严峻的经济现实,这些炒作也不能挽救元宇宙,特别是另一个更有前途的当红炸子鸡人工智能同时也在吸收大量风险投资,许多科技公司不得不改变方向,使得元宇宙的开发似乎走到了尽头。 Poy:嗯,是的。元宇宙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迅速从热门领域到现在败落的命运,这昙花一现的故事绝对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教科书。那骅姐,你能不能跟我们大家分析分析,元宇宙怎么就突破败落了呢? 骅:好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元宇宙给我们的所谓promise。扎克伯格在解释元宇宙的时候,把它称之为是互联网的未来,很多我看过的视频也描述了元宇宙如何能够把人类带到虚拟世界中无缝互动的未来,让我们真正参与感受“身临其境”的体验。 这些非常大的promise让我们大家对元宇宙寄予了无限的厚望。媒体也是对这个新生概念赞不绝口。问题是实际的技术至今未能兑现这一承诺。比如在与 CBS晨间节目主持人Gayle King的一次采访中,扎克伯格所展示的低质量卡通化身和他所承诺的那种引人入胜的未来主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Credit: Facebook 另外,任何一个产品要有商业价值,都需要有清楚的顾客价值,包括情感价值与功能性价值。如果说扎克伯格的狂热给了我们足够的情感价值的话,那么元宇宙的功能性价值却一直有着严重的危机。一个有价值的功能性商业主张需要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受众群,能够为顾客带来什么特殊的价值,以及顾客为什么会选择你。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基础的商业问题,但是当你被自己狂热的梦想所支撑的话,连扎克伯格这样成功的创始人也会进入走火入魔的境地。 扎克伯格曾将元宇宙描述为能够“跨越许多公司的愿景”,并预测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继承人”,但与此同时,他不能清楚地说明元宇宙到底能够解决什么基本的商业问题。其实,虚拟世界的概念早在90年代后期就因为在线游戏的发展而越来越普及,元宇宙的基础也是起源于虚拟世界从游戏扩展到更加广阔的商业领域,并且将已经非常流行的数字货币融入到其中。问题是扎克伯格只有一个产品,就是VR平台 HorizonWorlds,而且使用时还需要带上非常笨重的头戴式设备。 我最近一直在想ChatGPT与元宇宙的区别,为什么我对ChatGPT能够很快有感觉,并且每天在使用,而对元宇宙,无论我阅读了多少的文章,似乎总是一知半解。事实证明,有同样感觉的人远不只是我一个。 Poy:真的,其实以前我们也谈到过很多次,一个最好的商业idea通常是最简单,最能够让顾客一目了然,马上就知道如何使用的。咱们之前也谈到过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Apple了,它的品牌DNA的最重要元素,就是Simplicity。Apple不但这么说,而且他们还真正的做到了。你看我们使用任何Apple的产品,几乎都不用说明书,基本凭着你的直觉就能使用。也正是因为这种简单,让Apple品牌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这就不禁让人感慨,世间万物,简单是一种伟大,只有真实才不怕简单,复杂的东西特别容易好看,但好看的后面往往充满了荒唐和陷阱。 骅:是的。第二点我想分享的就是炒作的影响。刚刚已经说了,元宇宙虽然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顾客价值主张,但是因为名人炒作,舆论炒作,投资人炒作,好像聪明人与有钱人都是一拥而上,所以一直没有阻碍它快速上升到商业世界顶端的步伐。在扎克伯格把Facebook改名成Meta后的几个月里,似乎每家科技公司都讨论研发元宇宙产品,虽然好像没有一个公司可以清楚地与顾客讲清楚这些产品的价值在哪里。 比如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Nadella 在公司2021 的年会上就极为推崇Metaverse为科技行业和世界所带来的“突破性程度”。 又比如,我们听众朋友中有些比较熟悉的Roblox,它是在 2004 创立的在线游戏平台,在元宇宙最火爆的时期,它乘着元宇宙炒作浪潮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市场估值也居然达到410 亿美元。又如,与元宇宙密切相关的加密货币行业也是一拥而上,经常传出一些看似innovative但却又不很清晰的想法,比如一些加密货币公司甚至成功地让人们相信元宇宙中的数字土地将成为房地产投资的下一个前沿。其他那些似乎与技术关系不大的企业也是一起跟风,于是商业新闻里每天都有公司加入到元宇宙的行列,比如Walmart,Disney等等,各大时尚品牌更是似乎找到了除了零售,E-commerce之外的第三条销售渠道,纷纷花巨大的资金投资开发自己的元宇宙shopping体验。 看着这么多公司急于加入元宇宙这场游戏,也导致了华尔街上的投资人和分析师们头脑发热,对元宇宙未来的市场增长进行盲目预测。例如managementconsulting公司 Gartner 声称,到 2026 年的时候,25% 的人每天至少会在元宇宙的世界里度过一个小时。华尔街日报也声称,元宇宙将会永远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世界三大咨询公司之一的麦肯锡预测,元宇宙可以产生高达“5万亿美元的价值”,并且说他们的survey显示大约 95% 的商业领袖们预测元宇宙将在 5 到 10 年内“对他们的行业产生积极影响”。连花旗银行业也不甘示弱,发布了一份厚厚的报告,宣布元宇宙将是一个价值13 万亿美元的重要商业机会。 Credit: Facebook Poy:可以看出,听着这些天花乱坠的声音,公司,投资人,华尔街,媒体全都蜂拥而上,对元宇宙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但感觉好像只是商家们在自嗨,消费者却并不买账,不清楚从何处开始体验,也不清楚要去哪里消费。当消费者对它观察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如何参与的时候,便是元宇宙皇帝的新衣被揭穿的时候了。 骅:你说得一点都不错。比如我来举一下Decentraland的例子,它应该说是一个资金最充裕的去中心化和基于加密的元宇宙产品公司。但是就是在元宇宙最火爆的时期,这个投资13 亿美元的生态系统中每月也大约只有38 名活跃用户。 虽然Decentraland可能会对这个数字提出异议,声称它每日有 8,000 名活跃用户,但这仍然和那些在玩大型在线游戏的人数无法相比。 Meta 更是花巨资把公司的前途赌注在元宇宙上,但是他们也是同样举步维艰。据我看到的一个数据,2022 年 10 月,Meta的元宇宙平台HorizonWorlds的每月活跃用户只有不到 20 万,大大低于Meta 为 自己设定的 50 万用户的目标。而且由于技术还未完善,HorizonWorlds有很多技术错误,甚至连 Meta 的员工也都避开使用它。尽管当时市值已经达到数万亿美元的Meta实力雄厚,而且一掷千金地将公司未来的赌注押在这个产品上,但依然无法说服大家来使用Horizon Worlds。 后来随着经济放缓和AI 的炒作开始加剧,元宇宙终于明显地开始出现底气不足的现象了。微软在 2023 年 1 月关闭了它的虚拟工作空间平台 AltSpaceVR,解雇了他们元宇宙开发团队里的 100 名员工。迪士尼在今年 3 月关闭了他们的元宇宙团队,进接下来,沃尔玛也马上效仿,结束了他们和 Roblox 合作的元宇宙项目。 就这样,在以扎克伯格为首的一群科技名人,主流媒体,和永远在寻找下一个赚钱行业的华尔街的集体疯狂炒作之下,元宇宙,这个半生不熟,花费了投资人数十亿美元的产品概念,在两年之后悄然进入残酷的downfall,导致数万人失业。 Poy:是的。当元宇宙迅速走上下坡路之际,扎克伯格已经有了下一个目标。在今年 3 月份时,他已经宣传Meta今后最大的一笔投资将是推进 AI ,并将AI技术融入到Meta的每一个产品中。 Meta 的首席技术官安德鲁 博斯沃思也今年在 4 月份的时候说,他与马克扎克伯格现在已经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人工智能上。尽管Meta在元宇宙上烧掉了将近1000亿美元,但是Meta已经停止向广告商推销元宇宙了,这真是一个沉重的代价啊!所有,骅姐,现在既然Meta的重点已经转向AI,那么你觉得Meta 会不会再次折腾改名? 骅:应该不会吧,改名并不会改变他们这次失败的现实,如果真的再次改名的话,我想Meta不仅会再次成为行业笑话,而且从品牌学的角度来讲,也会让他们的customer越来越糊涂了。 Poy:嗯嗯,就是的。那么骅姐,你觉得我们从元宇宙走向消亡这个商业案例中可以学到什么教训呢? 骅:首先我认为扎克伯格其实对“元宇宙”没有任何真正的兴趣,在他大手笔投资元宇宙的背后,更是为了一个让Meta的股票价值上涨的手段,而不是有着真正的愿景,真正地想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扎克伯格利用他个人巨大的财富和power,让整个科技行业和美国商界,一起支持元宇宙这个半生不熟的想法,现在回头看来,真的是一个非常荒唐的故事。 因此我觉得最大的lessons就是不能盲目跟风。作为一个成熟的business person,我们应该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胆识。另外,元宇宙的确应该引起风险投资界的一些认真反思,不能因为扎克伯格说元宇宙是人类的未来,就盲目跟着相信。在元宇宙最火爆的时候,他们不计后果地追随扎克伯格,浪费了数十万亿美元,并且导致大量裁员,幸亏扎克伯格是Meta的创始人,否则的话,作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早就应该被解雇了。 ……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之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对今天的话题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在我们的网站上留言。如果你想加入“柠檬变成柠檬水“听友社群的话,请上LinkedIn,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加入我们的LinkedIncommunity。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www.linkedin.com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