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是很有流量的话题,既接地气,又和当下的流行话语联系在一起,比如附近、在地,有的菜市场被改造成网红打卡点,有的菜市场成为人类学、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场,也有的菜市场成为了社区行动的出发点。 最近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由绿色光年发起的“跟着剑桥硕士逛菜市场”。菜市场和可持续有什么关系吗?菜市场里怎么上课?孩子们进入菜市场有哪些惊奇的发现?当下的可持续教育为何匮乏? 本期项目,让我们听听绿色光年创始人倪欢老师来分享菜市场与可持续教育的故事。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倪欢(绿色光年创始人)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05 现在的孩子缺乏社交场所 10:10 在菜场遭遇人生第一次拒绝 13:10 分不清芹菜和韭菜的孩子 20:10 从菜价到思考人生价值 24:30 网红可持续打卡点:倪欢的小院 27:10 鱼菜共生系统:菜场的鱼活不下去 32:40 邻居小孩在家复刻“倪欢的小院” 37:40 早上6点来看太阳能发电的小孩 41:20 国内可持续教育匮乏的三个方面 50:10 可持续食物教育的跨学科内容 59:10 经济学的棘轮效应:一些行为习惯很难撼动 01:09:00 可持续教育的三层次理论:知识储备、自主意识、行为转变 【本期出现的音乐】 托米的夏天-千库音乐
本期播客是明日之路和看理想圆桌的串台! 这期节目上线的日子——8月24日,又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日本将正式启动持续至少30年的核污水排放计划,引发全世界关注。同时,俄乌战争中引发关注的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及其高层在坠机事故中遇难。一时间,我们似乎又感受到了世界的下沉。 日本学者斋藤幸平在《人类世的“资本论”》这本书前言中提到,“现代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曾许诺会给我们带来富裕生活,然而讽刺的是,正是经济增长在不断摧毁人类繁荣的基础。” 这期主播颠颠邀请正在看理想更新《大讨论:10次重要的经济政策争论》的主讲人梁捷老师和友台播客《明日之路》主播Jing,试着探讨普通人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付出的代价,以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 本期又有福利啦!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获赞最多的三条评论将获得:看理想提供的梁捷老师《大讨论:10次重要的经济政策争论》节目兑换码+梁捷老师的著作一本。感谢看理想和梁捷老师给明日之路听众提供的福利,感兴趣的小伙伴抓紧时机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颠颠(看理想音频编辑,播客《看理想圆桌》主播) 聊天人:梁捷(经济学博士,看理想《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等节目主讲人),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音频制作:看理想圆桌 【延伸阅读】 《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威廉·诺德豪斯[美]/东方出版中心/2019 《人类世的“资本论”》/斋藤幸平[日]/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 《地球不在乎:被气候变化毁掉的餐桌》/威尔弗里德·博默特,玛丽安娜·兰策特尔[德]/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寻找金丝雀树》/劳伦·E.奥克斯[美/商务印书馆/2021 《大灭绝时代》/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美]/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血与大地:现代奴隶制、环境破坏和拯救世界的秘密》/凯文·贝尔斯[美]/三辉图书/2020 《甜甜圈经济学》/凯特拉沃斯[英]/磨铁数盟/2019
本期是明日之路x城市罐头的串台。 不久前,城市罐头在纽约的几位小伙伴发起了一场关于“社区冰箱”的展览——“冰箱街”(Fridge Street: Bridging Sites of Mutual Aid)。对所有人开放、自由捐赠和取用的社区冰箱这个小尺度的公共空间,与展览现场的涂鸦、冰箱、仿制蟑螂等非传统展览元素都让罐头的主播们觉得新鲜感十足。 明日之路播客此前也聊过冰箱的话题。这一期,明日之路发起人Jing将与城市罐头的几位小伙伴一起聊聊社区冰箱、本次展览背后的故事,以及本次展览触及的互助、食品浪费、食品不安全话题。 (小王剪辑太慢了,没赶上闭幕之前上线,所以就不放展览具体信息啦,但欢迎大家关注冰箱街项目的Ins账号fridgestreetproject获取更多内容。) 【本期制作者】 主播:小王 / 城市罐头主播、YAO / 城市罐头主播、Jing / 明日之路主播 聊天人: 罗曦冉(@萝卜咚lobod)/ 自由插画师,毕业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插画实践系。 袁小亚 / 食学者,调酒师,纽约大学食品研究及电影研究硕士。 音频制作:小王 【延伸阅读】 纽约社区冰箱地图 https://nycfridge.com/ 纽约十年食品政策计划 https://www.nyc.gov/site/foodpolicy/reports-and-data/food-forward.page 关于纽约社区冰箱的报道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nyregion/free-food-fridge-nyc.html 讨论里提到的关于食物与美国身份认同的文章来源: Janet M. Fitchen, “Hunger,malnutrition, and poverty in the contemporary United States: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ir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相关书籍: 《杂食者的两难》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 《论家用电器》汪民安 Refrigerator by Jonathan Rees The Care Manifesto: The Politics of Interdependence by The Care Collective
“靠天吃饭”是明日之路推出的新版块,将从日常生活出发,解读气候议题相关的重要资讯。每一期会包括:1)头条:当下最热门的气候资讯;2)划重点:三五条重点信息;3)推荐:一部影像作品,一部文字作品,当然还有一道美食。 这一期,我们将分享2023年7月——有望成为12万年来最热月份——的重要信息。 最后还有一个互动福利环节: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应对高温炎夏的方法,可以是解暑的食物(高温食谱),也可以是降温方法,或者分享你对高温的观察和体会。我们将从留言中精选一位,送上一份解暑大礼包。 【本期制作者】 主播: 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Yezi / 现居广州的媒体人 Yeheng / 长三角大学青椒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36 头条:暴雨及高温下,人类在遭受什么? 09:30 划重点01:双碳人才就业需求增长,ESG火了 11:45 划重点02:大学纷纷推出碳中和相关专业 13:20 划重点03:“碳排放管理员”培训乱象 14:40 划重点04:气候变化对飞机安全的影响 15:50 食物推荐:高温食谱之自制酸奶杯 19:30 影像推荐:《外推》(extrapolations)第5集,极端高温下的打工人生活 24:20 文字推荐:《气候赌场》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诺德豪斯 30:15 三位主播的高温观察 38:00 互动福利 【本期出现的音乐】 Such Great Heights by The Postal Service 【延伸阅读】 联合国秘书长:最热7月标志着“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 https://mp.weixin.qq.com/s/Vy5P6jnH3uWF7ZTi8A2AiQ 7月全球气温将破纪录预计比工业化前高1.3-1.7°C https://science.caixin.com/2023-07-28/102087459.html ESG爆了,月薪已被炒到15万 https://mp.weixin.qq.com/s/8X5mq6Pl__RNqr3IL-N5SQ 双碳领域人才培养亟待提速 https://mp.weixin.qq.com/s/y1kCClZl6VPZE_lZ4tWrcQ “双碳”人才需求井喷增长,高校抢开“碳专业”: https://mp.weixin.qq.com/s/PPXMvn7JLaVBNGd50ePWlw 全球气候资讯|6月全球前沿气候科学研究梳理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564884 全球气候资讯|6月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梳理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581137 全球气候资讯|7月全球前沿气候科学研究梳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994062 全球气候资讯|7月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梳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993964 三十年气候战争的终结 https://mp.weixin.qq.com/s/zj73xkiPy2x47Iyo5YF-0g 气候与餐桌|咖啡、巧克力的快乐要没了,我们该怎么办 https://mp.weixin.qq.com/s/gr_tPCn4U9LfKFRtpNSdhw
此刻,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史上最炎热的夏天。去年春天,明日之路制作了播客系列《疫情中,我们怎么填饱肚子》。面临高温,似乎我们又陷入了吃饭的另一种困境。点外卖有心理负担;不想开火,做一次饭感觉像蒸了一次桑拿;没有食欲。 那么,怎么让吃饭变得简单,食物如何降温解暑,同时又美味健康呢?明日之路近期将推出一个高温食谱系列(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MissGreen绿蔬蔬品牌创始人Vivian,她将分享一些非常实用的高温食谱。 在植物性饮食行业创业十多年的Vivian,在疫情期间经历了餐饮行业的洗牌,也因为成了妈妈而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她也将分享自己对餐饮行业及植物基产品的行业观察,以及食物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本期又有重大福利啦!!! 美食福利一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本期播客内容的看法,或者分享你自己独特的夏日美食,获赞最多的一条留言,可获得由绿蔬蔬提供夏日解暑大餐——绿蔬蔬线上商城300元代金券,上海地区包邮,其他地区运费自理。 美食福利二 听完这期播客,去关注绿蔬蔬微信公号“绿蔬蔬MissGreen”,在后台留言“明日之路播客”的前20位小伙伴,可以获得绿蔬蔬提供的神秘好礼。热爱美食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anwen、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Vivian Chang(Miss Green绿蔬蔬品牌创始人)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47 绿蔬蔬:发酵、植物基、高科技 03:05 夏日高温食谱:蔬果昔、温食沙拉碗 07:00 夏天吃植物基饮食能降低体温 09:30 咀嚼食物有益于身体,还可以解压 13:30 上海植物基饮食的现状与趋势 17:50 国内外植物肉产业的逻辑 22:30 通过食物与自己的身体和解 26:30 疫情的影响:认清现实,与家人和解 32:30 创业困难:借钱和承认自己失败 34:05 ESG先行者:养育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 44:05 虎头鲸(orca)攻击游客事件变多 48:50 人类:总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后 【本期出现的音乐】 Lofi Chill Hip-Hop from 喜马拉雅
本期节目录制时正值上海咖啡文化周。明日之路的老朋友章斯睿老师带来了“食可语”系列的新书《从咖啡到珈琲:日本咖啡文化史》。(珈琲,这两个字你会读吗?) 主播平时饮茶多于咖啡,因此当读到:“现在,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咖啡消费国。”感到十分惊讶! 咖啡馆是如何压倒“茶屋”从而嵌入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咖啡曾经有多少种译名?日本咖啡馆对女性有什么影响?上海是中国咖啡馆最多的城市,日本咖啡文化的演变和上海咖啡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异同? 重大福利又来了!!!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获赞最多的三条留言,可获得出版社提供的三本赠书《从咖啡到珈琲:日本咖啡文化史》。热爱咖啡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xiaozhou(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聊天人:章斯睿(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编辑)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25 珈琲怎么读?怎么来的? 08:30 闽南语的咖啡怎么讲?(欢迎评论区留言) 12:00 荷兰人把咖啡带到了日本 17:20 咖啡糖:文明开化的味道 20:00 日本第一家咖啡厅“可否茶馆”主人郑永庆的传奇人生 29:00 东亚咖啡馆:中产阶级的新型消费场所 36:50 日本咖啡馆如何影响女性? 40:00 厌女:中日文学中的咖啡馆女性形象 46:50 上海珈琲:百年前的“书店+咖啡馆” 49:00 鲁迅先生去过的咖啡馆 55:30 上海百年前的咖啡品牌有哪些 58:00 上咖:最早使用云南豆的咖啡品牌 01:03:20 “食可语”系列的出版计划 01:07:20 现代都市人对咖啡馆的需求:公共空间里的短暂私人空间 【本期出现的音乐】 Theme from Quartet-千库音乐 【延伸阅读】 王笛:《茶馆》 阎云翔:《麦当劳在北京:美国文化的本土化》(《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第一章) 田汉:《咖啡店之一夜》 鲁迅:《革命咖啡店》 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明日之路第32期播客《战争影响下的罐头、牛奶与咖啡》章斯睿老师
去年关于极端高温、干旱、洪水的种种新闻还言犹在耳,今年多地又开始进入新一轮极端天气的轮回。过去一年间,我们杯中的茶叶经历了同样的煎熬。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生长出来的茶叶会发生哪些变化?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茶叶品种、产区,未来还会存在吗?让茶园主头疼的是什么?面对气候变化,茶园能采取哪些应急和预防措施? 今年的春茶季期间,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茶叶种植专家李鑫和制茶人陈重穆,一起聊了聊他们观察到的极端天气对茶叶收成和味道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下茶叶的未来。 本期播客是“明日之路”与“岁时茶山记”的串台,如果你对茶感兴趣,欢迎关注播客“岁时茶山记”。 【本期制作者】 主播:Yiwen(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聊天人: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岁时茶山记》作者)、李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 音频制作:健怡小可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10 采茶时间推迟,茶树死亡 08:18 全球升温、极端天气如何影响茶产量和味道 11:05 茶区也在变:南茶北移,东茶西移 12:14 产量导向的种植方式让茶树更脆弱了 17:20 我们现在喝到的名茶会消失吗 19:30 中国茶区的改变,是气候还是人为 21:55 茶园可以怎么应对气候变化 26:40 气候变化也许能倒逼改变不合理的种植方式 30:00 极端的低温、高温、干旱来了,茶园怎么办 32:00 这几年各国茶叶专家开会都在谈气候变化 34:20 减少化肥、农药,省钱又环保 36:00 气候的不确定让茶园招工面临困难 42:15 茶树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指示性物种 【本期出现的音乐】 Guess What I'm Trying to Say By Bryan Teoh 【延伸阅读】 播客“岁时茶山记” 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上次共读会,我们邀请经济学者梁捷老师分享了《甜甜圈经济学》这本书,小宇宙评论区一条评论说:关于循环经济的讨论还是有点片面,循环经济不等于回收利用,也涉及系统和商业模式的重新设计。这条评论来自Vigil,她曾在一家倡导循环经济的国际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工作多年。于是,我把她从评论区打捞到嘉宾席,邀请她来聊聊循环经济。 在欧洲求学和工作多年后,Vigil搬到了西班牙加纳利群岛,正式转向食物系统研究和项目工作。她这样描述目前的生活:“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盛产南瓜,但要与蜥蜴抢草莓,与鸟抢西兰花。正在实践和书本中学习再生食物系统的奥义。” 这期的主题是“循环”,我们从Vigil居住的西班牙小岛的火山喷发——地球的一种物质循环——开始聊,聊到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国际案例;从三位传奇的可持续领域的女性(Ellen MacArthor, Kate Raworth, Janine Benyus),聊到了性别视角下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以及欧洲的可持续食物案例。最后我们聊了从事可持续领域工作的无力感,不过Vigil还是留下了一句鸡汤结语:想的时候都是问题,行动起来都是解决方案!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Vigil(可持续食物系统研究者)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50 我住在欧洲的夏威夷:西班牙加纳利群岛 06:30 火山灰滋润了农业,带来新生命 11:00 自然灾难也是一种资源的循环 13:00 循环经济的案例:Ecovative 、Replenish、Apeel 22:05 清洁剂90%是水,回归固体产品成为新潮流 25:30 甜甜圈模型与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 29:30 性别视角下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39:30 在可持续领域工作的无力感:循环的焦虑 47:10 意大利地中海饮食创新案例 52:02 可持续食物更容易产生正面效应 【本期出现的音乐】 Isolation Waltz by Bryan Teoh 【延伸阅读】 在意大利小镇,发现“地中海饮食”的传统与未来 https://mp.weixin.qq.com/s/RR8OG854Fzq29fhxNhA03g 在加纳利群岛经历了一次火山爆发 https://mp.weixin.qq.com/s/cWI5URq4Xreolxl5r4yqww 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最近,明日之路又做了一次线下共读会,我们邀请了经济学者梁捷老师一起聊了一本书《甜甜圈经济学》,这本书的作者凯特·拉沃斯被誉为“21世纪的凯恩斯”,她算是一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她关注生态学、行为学、复杂思维、地球系统科学,也关注女性主义,是一对双胞胎的妈妈。2020年,阿姆斯特丹将甜甜圈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中,阿姆斯特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2030年不使用化石燃料,减少50%的食物浪费,2050年成为100%循环城市。 经济发展与环境永续不可兼得吗?为啥关注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经济学家那么少?循环经济为何难以发展?结合《甜甜圈经济学》的内容,梁捷老师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你在关注ESG吗?你怎么看待甜甜圈模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期待大家来参加我们的共读会,来现场和我们聊天吧~~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分享人:梁捷(经济学博士,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 音频制作:三三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30 甜甜圈模型是什么样的? 06:00 经济学与现实脱节了? 10:05 甜甜圈和ESG类似吗? 15:30 ESG标准不统一,离落实还很远 18:00 争议颇多的经济指标GDP为何无法被取代? 28:10 经济会一直增长下去吗? 35:00 经济学模型为何不把自然纳入其中? 40:05 对“外部性”的反思 46:10 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的尝试 54:50 现金激励的环境政策有何弊端? 01:00:20 循环经济发展壮大的困境? 01:05:15 气候和环境问题难以界定,经济学家无法操作和处理 01:07:25 走在气候前沿的经济学家:诺德豪斯 01:11:15 碳税和碳金融的区别 01:14:35 互惠互利的同一健康:我吃的更健康,地球也会更健康 【本期出现的音乐】 轻from千库音乐 【延伸内容】 IPCC警示1.5℃升温阈值倒计时,主流经济学准备好了吗|共读会·实录 https://mp.weixin.qq.com/s/DiVMK55fuwO8FtEYozRHig 《绿色经济学》威廉·诺德豪斯(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 《气候赌场》威廉·诺德豪斯 帕萨•达斯古普塔 The Economics of Biodiversity: The Dasgupta Review(生物多样性经济学)
今年的元宵节,明日之路在上海今潮8弄的早春乐事集上做了一次食物工作坊和品茶读书会。早春乐事集是一个基于上海的社群型市集,口号是“全球化下的在地生活 ”。早春乐事集创办人林小熏(人称林局)想把市集做成一种生活方式,她对摊主们的定义不是商人,而是一些从不固定在一种身份的人,是不断独立探索自己内心和创造自己道路的人。这一期播客,我们就要邀请林局来聊聊早春乐事集背后的故事。 汪满田村的元宵节鱼灯。图片来自微信公号:早春游学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林小熏(早春乐事集创办人,微信公号:早春游学)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30 元宵市集限流,城市缺乏年味 05:40 汪满田村的沉浸式鱼灯 14:30 凝聚村子的节庆:感恩祖先 18:20 城市人失去了过节的能力 20:40 从游学年会到吃吃喝喝TED 23:40 摊主多是长三角专业手作人,最远的来自新疆 26:50 市集成了流动的小店 28:55 背着“集二代”卖面包的小夫妻 33:40 摆摊卖地方美食也是一种乡建模式 37:00 安于清贫的嬉皮士咖啡 39:50 带爸妈出来摆摊两年 42:30 逛市集最有趣的方式是和摊主聊天 45:00 像阿信一样的女生农场主 48:30 如何成为一个摊主? 53:10 空间多于内容的时代,市集摆摊是一个机遇? 55:30 发挥余热,市集和生活都想要松弛感 01:01:30 市集也是一种城市旅行 【本期出现的音乐】 Toot Sweet 千库音乐
《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二季来啦!说起来,明日之路和这部剧的缘分真不一般,我们微信公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第一季的推荐文。农场主杰里米·克拉克森是英国老KOL了,他以脾气暴躁,口无遮拦,辛辣尖刻出名,喜爱他的观众和讨厌他的人都很多。 豆瓣网友说:如果说第一季是科普英国农业法的话,第二季就是教人如何在灰色地带游走。因为从事农业太难了,连克拉克森这样不缺钱的农场主都无法靠农业谋生。看完第二季,我们惊喜地发现中文版同名书也刚刚出版。 这一期,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克拉克森的农场》的策划编辑任菲和明日之路的Jing来聊一聊书、纪录片和克拉克森的农业实践。 重大福利!!!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获赞最多的三条留言,可获得出版社提供的三本赠书《克拉克森的农场》。这是明日之路开播以来的第一次福利,不要错过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xiaozhou(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聊天人:任菲(磨铁图书·大鱼读品编辑)、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00 纪录片定位:英国田园乡村节目的市场空白 05:10 看过三十年的《乡村档案》(Coutry file)吗? 08:10 重新认识了“拖拉机”:可以拖宇宙万物 14:20 羊的各种迷惑行为:一群长毛的青少年 15:50 把羊毛变成保温材料,省钱 18:45 第一季养羊,第二季养牛,第三季养猪? 23:20 脱欧对英国农业的影响 27:05 克拉克森为啥喜欢蜜蜂 31:50 野花种子,赚钱又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34:25 农场转型新方向:野化成自然 36:30 观鸟起源于英国,北京也是观鸟热门城市 45:00 农场商店和餐厅的机遇和困境 48:20 外来者融入乡村的各种协商 53:25 英国乡村的本地意识从何而来 57:50 另一种理想农场:最大的小小农场 01:03:00 克拉克森口无遮拦,第四季没了 01:06:00 盘点一下克拉克森怼过的人和事 01:10:50 吐槽经典:英国政府靠得住,母猪能上树 01:15:50 第二本英文版正在热卖,会出中文版吗? 【本期出现的音乐】 《克拉克森的农场》片头曲
这是明日之路2023年的第一期播客,我们想回归明日之路播客的初心:在气候和环境危机越来越紧迫的当下,我们要怎么生活下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2年底的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说:我们对待大自然像对待厕所一样。 最近,澎湃新闻的专题报道《我们与气候变化的距离》让我们感受到了越来越迫近的气候危机:新冠大流行病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发生郑州暴雨?干旱的鄱阳湖、重庆的山火给当地人带来了哪些影响?蒙特利尔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现场,人类是如何共同决策的? 这一期,我们将与参与这个专题报道的澎湃新闻记者刘栋来一起聊聊:气候变化正在如何影响和改变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刘栋(澎湃新闻记者,关注气候变化议题)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50 新冠疫情报道引发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02:50 人畜共患病为何越来越多 04:00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全球的病毒宿主网络 05:30 郑州暴雨,为何没人问:灾难为什么会发生? 07:50 2022年夏天:我们与气候变化已经没有距离 12:15 鄱阳湖:承包三年,一年遇上洪水,一年遇上旱情,你这个人不带财。 19:00 受灾农民晚上到处找水 21:30 干旱的鄱阳湖“大草原”成了网红打卡点 25:10 鄱阳湖出现“沙尘暴” 27:10 两湖流域干旱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 28:45 赣南橙子受影响,水分少导致裂果 31:20 重庆为何发生大规模山火 40:30 露营垃圾也可能引发山火 43:00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金句集锦 46:30 离古特雷斯3米远,很想问一个问题 49:30 蒙特利尔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人类如何达成共识 53:05 中国的声音还比较少 55:20 那么多的大会有用吗? 57:15 各国讨论像语法课一样,需要不断妥协 01:01:40 气候报道的“流量杀手”困境 01:03:25 扪心自问:我的孩子未来会生活在怎样的世界? 01:05:40 国内媒体还没有专门的气候报道团队 01:08:30 虽然未来希望渺茫,还是要尽一份责任 01:11:50 每个人都是小蚂蚁,微不足道,却可以改变未来 01:14:00 澎湃新闻未来将推出“气候月刊” 【本期出现的音乐】 Be True from 千库音乐 【延伸内容】 电影《传染病》(Contagion,2011) 澎湃新闻专题报道《我们与气候变化的距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4197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微博@明日之路·明日之食 小红书:明日之路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