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期临时发起的播客,因为我所生活的魔都变得越来越魔幻了:青菜变成了“奢侈品”,在小区挖野菜……“明日之路”行动小组微信群里,大家又开始讨论“怎么填饱肚子”这件事情。 3月24日,我发起了一次声音征集,邀请大家回答: 1)目前的生活状况; 2)每天怎么填饱肚子; 3)值得分享的自制食物; 4)值得分享的隔离生活细节; 5)疫情缓和后最想做什么。 这些个体经验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也许会对面临同样困境的人提供一点帮助。而且我也认为,在这些特殊的时刻,每个人的声音都值得记录和保留。也许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还需要这些声音。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故事,欢迎回答这5个问题,发到我们的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本期制作者】 Jing(主播,“明日之路”发起人) 8位声音提供者:令承、三三、饭饭、春豪、常亚、ShuShu、Jing、健怡小可 音频制作:健怡小可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10 第一个问题:目前的生活状况 09:15 第二个问题:每天怎么填饱肚子 21:25 第三个问题:值得分享的自制食物 21:50 自制葱油(令承) 24:10 自制糖渍橙皮(令承) 25:05 自制酸菜(三三) 25:50 自制泡菜(春豪) 26:12 自制酸奶(Jing) 27:00 蔬菜汤(Jing) 27:50 冷冻蔬菜(饭饭) 28:15 干菜(常亚) 28:30 洋芋饭(常亚) 29:00 百变鸡蛋(ShuShu) 30:15 麻油面线(ShuShu) 32:20 第四个问题:值得分享的隔离生活细节 32:50 发现小区里爱鸟的阿姨(三三) 33:50 发现节约食物的意识(常亚) 35:40 意识到还是需要规律的生活(小可) 36:00 意识到超大城市的运转离不开每个人(饭饭) 37:40 意识到要减少垃圾(令承) 41:12《伟忠姐姐的眷村菜》(ShuShu) 42:07 第五个问题:疫情缓和后最想做什么 42:57 和阳光、风和自然接触(令承) 44:20 对出行更谨慎了(春豪) 45:20想和异地朋友再相聚(常亚) 【本期出现的音乐】 巴赫 PreludeNo.1 In C Major BMV 846 by Glenn Gould Inspirational Pianoby Infraction aruarian dance by Nujabes 我们正在筹划制作的纪录片《明日之食》刚刚获得B站暗室灯创投会“最佳系列纪录片”提案。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微博@明日之路·明日之食
一位看起来纤弱、美丽的艺术家,为何会花十几年时间投身土壤?土壤生态艺术家是做什么的?在土壤修复专家的帮助下,艺术家如何收集病土,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本期播客的嘉宾宋陈,是一位让人充满好奇的土壤生态艺术家,她出生于洛阳,创作和生活于上海。她将在本期播客中分享自己在土壤艺术创作和采集中的经历。 “世界土壤日”为每年的12月5日,旨在宣传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2021第八届世界土壤日主题是“土壤盐渍化:威胁我们全世界食物的摇篮”,宋陈的土壤生态艺术展《生态纪》在这一天于上海松江的新桥美术馆开幕,展览和系列艺术公教活动将持续至2022年3月5日。感兴趣的伙伴们,不要错过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健文(《明日之食》制片组成员) 聊天人:宋陈(以泥土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 音频制作:Yoli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55 为何关心土壤问题 05:23 我的生活就是那块泥土 09:33 “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把八种(病土)都找到了” 13:20 反差比较大的是老百姓对土质污染的无感 15:05 “土地是一个无声的状态,但我们不能当它不存在” 15:50 “把土地这个问题指向社会,而不是仅仅留给农民” 17:24 在哪里采集到八种病土 18:05 化工污染土、盐渍化土壤 19:15 沙漠化土壤 20:24 一个年轻人的惨痛经历 22:12 医疗垃圾污染土 24:32 农用地、白色垃圾污染土 25:52 板结的酸化土 28:09 有些土质已经绝迹,有些代谢物不可逆 28:59 生活垃圾污染土 31:25 土壤的代谢是非常复杂的 【本期出现的音乐】 Lane King -Back-and-Forth Kraffa-Ther Muted -Altitude First AidKit - If small 香港街道田野录音 【本期延伸内容】 世界土壤日联合国专页 https://www.un.org/zh/observances/world-soil-day 修订版《世界土壤宪章》 https://www.fao.org/publications/card/zh/c/I4965Ch/ 《生态纪》宋陈土壤生态艺术展&“世界土壤日”系列艺术公教项目 展期:2021年12月5日—2022年3月5日 地点:上海新桥美术馆(上海市松江区泗砖南路255弄193号楼) https://mp.weixin.qq.com/s/FHp7Kagvs0Q6vX24xAR2cg 宋陈的艺术作品:《土壤婴孩》 我们正在筹划制作的纪录片《明日之食》获得了B站暗室灯创投会“最佳系列纪录片”提案。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明日之路明日之食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30亿人超重或患有肥胖症。在中国,肥胖也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20年12月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及肥胖比例超过50%,其中6-17岁的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肥胖——这一“最熟悉的陌生病”——也许需要我们给予更多重视。 减肥为什么这么难?“过劳肥”真的存在吗?五花八门的减肥食谱有用吗?走极端的减肥方式有哪些潜在风险?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孟老师和罗老师,一起聊聊关于肥胖、饮食和菌群的迷思。 【本期制作者】 令承(主播,媒体人) 孟祥兵(聊天人,科研工作者,研究方向人体微生物与代谢组学) 罗立群(聊天人,科研工作者,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音频制作:健怡小可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29 三个月减30+斤!罗博士出场! 05:55 肥胖不单单是“吃胖了 07:15 为什么我们“集体爆肥”? 15:46 “过劳肥“真的存在哦 17:20 啥是“易瘦体质” 18:29 肥胖是人体的“失衡状态” 19:33 中国儿童肥胖率增高 21:10 肥胖和自闭、抑郁 24:00 奶酪和发酵食物 33:06 现代社会的“高仿”食品 35:10 计算卡路里能减肥吗? 43:30 移植“奥利给”减肥法 47:00 这三种减肥餐靠谱吗? 58:00 怎么“好好吃饭“ 61:00 外貌焦虑的代价 68:15 地球进入“肥胖状态” 【本期出现的音乐】 菊次郎的夏天 by K.Williams 【本期提到的书籍】 《饮食的迷思: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科学真相》|作者蒂姆·斯佩克特 《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作者 T•柯林•坎贝尔 我们正在筹划制作的纪录片《明日之食》刚刚获得B站暗室灯创投会“最佳系列纪录片”提案。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同样的食物,为什么有人吃了会长胖有人却不会?那些让人眼花缭乱,又观点各异的饮食指南,我该听谁的?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孟祥兵博士,来聊聊关于微生物菌群。孟博士是一位医学营养学博士,近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生态农业和医学健康领域的研究。 在本期节目中,孟博士带我们深入了解微生物菌群——这一不会被标记在食品标签上,但却对人类非常重要的“迷你生态系统”,揭示不同的“菌菌”和肥胖、抑郁、自闭症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不只是我们,我们也不只为了自己吃饭。听完这期节目,你也许会获得一个对食物、对自己、对生态环境的全新视角。 【本期制作者】 令承(主播,媒体人) 孟祥兵(聊天人,科研工作者,研究方向人体微生物与代谢组学) 音频制作:健怡小可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2:02 “神奇”的微生物菌群报告 09:03 阑尾是人体微生物的“种子库” 17:30 有益菌or有害菌并非二元对立 18:35 补钙要晒太阳?是“菌菌”需要阳光 19:38 膳食纤维是微生物的食物 21:30 痛经和这两种“菌菌”有关 34:33 送给爷爷最好的礼物是孙子的“奥利给”? 39:00 一则关于老鼠的“恐怖实验” 44:30 从牙齿看中国人的传统饮食结构 47:00 发酵食物含有大量微生物产生的酶 53:02 直接吃微生物没用? 55:01 古人如何解毒?泥浆取水往下灌! 58:10 “牛棚疗法”治过敏? 01:01:25 土壤、除草剂和微生物 01:03:50 “风土”和微生物的关系 01:07:15 像打理花园一样,打理肠道微生物 【本期出现的音乐】 Magic in the Garden by Alexander Nakarada 【本期提到的书籍】 《饮食的迷思: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科学真相》|作者蒂姆·斯佩克特 The Diet Myth: The Real Science Behind What We Eat 《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作者 T•柯林•坎贝尔 The China Study: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Nutrition EverConducted And the Startling Implications for Diet, Weight Loss, And Long-termHealth 我们正在筹划制作的纪录片《明日之食》刚刚获得B站暗室灯创投会“最佳系列纪录片”提案。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家乡带给我们的,除了绵长的亲情,还有熟悉的乡味。疫情两年来,在异乡工作的年轻人不得不经常“就地过节”。想吃那口熟悉的味道了,怎么办?本期我们邀请到的三位聊天人来自天南海北,因为家人都很热爱食物,他们经常会收到自家果树结的水果、自制分装好的点心和汤底、精挑细选的各种干货……这些食材如同家书,带着意料中或冷不丁的问候而来。收件人用家里的方式来保存和烹饪,做成一餐一饭,喂饱自己,分享给朋友,抚慰口腹和心灵,化解焦虑与不安。 重要的是,我们谈到了一只好鸡的挑选方法。建议吃饱饭再听本期,否则会很饿哦~~ 【本期制作者】 Xiaozhou(主播,媒体人) 小样(聊天人,“1000小食”计划发起人) 大宝贝(聊天人,媒体人、摄影师) Jing(聊天人,“明日之路”发起人,《明日之食》总策划和制片人) 音频制作:戴佳晨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13 最近一次收到的家信:新疆的苹果、福建的汤、广东的虾干 17:00 疫情后的家信:年味的糯米团/年糕,肉粽和肉,杏子,咸鱼 39:22 时令家信:花生汤、芋泥(福建冬天)、烤猪/猪头骨(广东清明)、牛杂、传统沙琪玛、海产品(广东国庆) 48:55 令人“困扰”的家信 55:15 家信吃不完怎么办? 1:01:13 广东师奶对鸡的执念 1:08:42 重新理解家中来信 【本期出现的音乐】 El Baile De Los Andes (Huayno)by Panga 【延伸内容】 《1000小食报》(微信公号:放羊姑娘) 我们正在筹划制作的纪录片《明日之食》刚刚获得B站暗室灯创投会“最佳系列纪录片”提案。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本期主播引言】 受共创指南《地球号太空船》的启发,我们策划了一个“约饭计划”,打算约10组关注食物和可持续的小伙伴,聊聊大家各自的食物故事。这一期是“明日之路”播客与“绿洲食物银行”的串台,也是约饭系列的最后一期。 食物银行起源于西方,旨在搭建起食物浪费和食物不足间的桥梁。我们曾在约饭计划中专门讨论过食物浪费的问题,其中,在绿洲食物银行服务的Karen对食物浪费的介绍,我们还没有听够。今天我们除了请Karen再多聊聊绿洲食物银行的实践之外,还想探讨食物如何连结不同的人,成为充满人情味的互助纽带。 【本期制作者】 Xiaozhou(主播,媒体人) Karen(聊天人,绿洲食物银行工作人员) 音频制作:戴佳晨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50 在食物银行会遇到什么人 07:27 半买半送的剩食收购 11:00 不同人喜欢选什么菜 15:53 “粽子募集”行动 17:14 分享冰箱的故事 24:42 中外食物银行差异 31:35 食品捐赠的“阵痛期” 32:46 食物怎么二手交换 【本期出现的音乐】 We were free by Moarn Time with a friend by BenWinwood 【延伸内容】 明日之路播客:约饭02减少食物浪费,能还原被异化的食物和我们吗?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本期主播引言】 受共创指南《地球号太空船》的启发,我们策划了一个“约饭计划”,打算约10组关注食物和可持续的小伙伴,聊聊大家各自的食物故事。这一期是“明日之路”播客与“食通社”的串台。 “食通社”是国内专注可持续食物知识分享的平台,创始于2017年,我们邀请到食通社创始编辑常天乐老师,她同时也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召集人。我们会聊聊她和她所在的组织如何通过讲述食物背后的知识故事,搭建城与乡、人与人之间交流桥梁。 【本期制作者】 阿念(空降主播,关注绿色可持续的媒体人) 天乐(聊天人,“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召集人) 音频制作:迟秋怡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41 现代食物生产消费方式的异化 10:05 普通人如何理解“有机” 16:40 食物知识传播破圈难 20:00 河南暴雨的教训:生态农业的土地更坚挺 33:40 政策限制与资本垄断下,被动的有机农人 【本期出现的音乐】 Journey of Hope by AlexanderNakarada 【延伸内容】 食通社书单 https://www.douban.com/people/foodthink/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本期主播引言】 受到共创指南《地球号太空船》启发,我们策划了一个约饭计划,计划约10组关注食物和可持续的小伙伴,聊聊大家各自的食物故事。这期播客是跟“lol 创斯坦”播客串台,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北京ONE艺术共创计划的于歌和从事环保工作的的王珏,她们从个人饮食实践聊到了“餐桌上的小地球”艺术共创的故事,“餐桌上的小地球”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大家造了一个蔬菜天团,让其貌不扬的白菜都变得非常酷炫。此外,我们也聊了聊“除了危机叙事,还可以如何讲述可持续食物”。 【本期制作者】 饭饭(主播,文化研究员) 王珏(聊天人, “餐桌上的小地球”发起人,绿色和平工作人员) 于歌(聊天人,北京ONE艺术共创计划 “餐桌上的小地球”策展人) 音频制作:宫鹤卿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2:34 接触食物话题的契机 07:00 接地气的“三指”计量法 12:40 用艺术的方式聊食物 21:49 蔬菜界的“天团”选秀 28:54 收获新知,回答迷思 32:38 艺术对可持续话题的馈赠 34:01 从“与我无关”到“有关” 38:10 个人维度和感性叙事 39:50计划开一家快闪店 【本期出现的音乐】 ありんす by 菅野祐悟,ハーブティー by 菅野祐悟 【延伸内容】 “餐桌上的小地球”展览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本期主播引言】 受共创指南《地球号太空船》启发,我们策划了一个“约饭计划”,计划约10组关注食物和可持续的小伙伴聊聊大家的食物故事。 本期播客邀请到“蟲托邦”的两位伙伴,她们从自己的“食物系统设计”课题出发,举办了昆虫食物工作坊,招募参与者共同烹饪并享用昆虫大餐。和大部分参与者一样,我在活动中第一次吃虫子,事实证明并不是那么难接受!并且我也开始相信,这些高蛋白的生命也许能为食物短缺和环境问题提供一些帮助。如果你也对昆虫菜谱有点好奇,欢迎留言评论。 【本期制作者】 阿鲨(主播,胆量不小的食物爱好者,学生) 坨坨(聊天人,蟲托邦发起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本科生) 球球(聊天人,蟲托邦发起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本科生) 音频制作:阿鲨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2:40 昆虫烹饪工作坊有多刺激 04:16 最惊喜的是蚂蚁茶 10:18 第一次就敢尝试活面包虫 14:25 吃昆虫怎么可持续? 21:40 大家对昆虫饮食的看法 26:55 从昆虫开始,爸妈看到我会做饭了 27:38 与昆虫相关的艺术项目 32:40 希望还会有第二期 【本期出现的音乐】 Happy Whistling Ukulele by Rafael Krux 【延伸内容】 蟲托邦公众号:Insectopia蟲托邦 纪录片《吃昆虫能拯救世界吗?》 导演/编剧/主演:StefanGates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本期主播引言】 受共创指南《地球号太空船》启发,我们策划了一个“约饭计划”,计划约10组关注食物和可持续的小伙伴聊聊大家的食物故事。这期播客是“明日之路”播客与“开FUN”的串台。 开FUN是一个在上海发起的创新团队,几位创始人都有全职工作,对食物的共同爱好让他们聚在一起。他们擅长用共创协作的方式,围绕食物进行创意发挥,创造人与人的美好联结。开FUN发起过一起逛菜场、吃绿挑战、跑步捡垃圾等活动,团结了一群爱吃会玩的小伙伴。在疫情还将持续的城市生活中,食物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疗愈作用呢? 【本期制作者】 Xiaozhou(主播,媒体人) 小辉(聊天人,食物社群“开FUN”联合创始人) Jing(乱入聊天,“明日之路”播客发起人,《明日之食》制片人及总策划) 音频制作:戴佳晨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2:10 开FUN是谁? 08:26 穿旗袍卖菜?在公司种菜? 11:18 社群大赏:爱吃+会玩 15:10 店铺情书与食愈力 21:30 后疫情时代与食物危机意识 23:30 食物消费与食品工业 29:08 年轻人如何重新与食物连结 34:05 用社区解决“吃饭问题” 【本期出现的音乐】 can't help it by shtriker bigband 【延伸内容】 明日之路播客:约饭04|观察老百姓吃的什么,除了带劲,还能获得平静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本期主播引言】 受共创指南《地球号太空船》启发,我们策划了一个“约饭计划”,计划约10组关注食物和可持续的小伙伴聊聊大家的食物故事。 这一期,我们来到了一家网红云南餐厅,和一位在上海经营云南餐厅的老板NY,聊聊如何用环保思维做餐厅。我们名正言顺地蹭了一顿饭,第一次吃到了撒撇(sā piě),还尝到了新鲜鸡枞菌(做“明日之路”主播有不少福利呢)。 温馨提示:收听本期节目请备好口水巾。 【本期制作者】 阿念(空降主播,关注绿色可持续的媒体人) NY(聊天人,“捡拾中国”工作人员&云南餐厅经营者) 音频制作:戴佳晨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2:24 斜杠青年:环保人/云南餐厅老板 5:55 一年不买衣服的服装设计师 9:12 女性主义餐厅“金花” 12:15 米线和菌子之外的云南菜 19:15 要么用荷叶做外卖包装试试? 32:44 餐厅减少食物浪费的想象 38:02 如何用环保理念设计餐厅 【本期出现的音乐】 Who goes there By James PaulMitchell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本期主播引言】 受共创指南《地球号太空船》启发,我们策划了一个“约饭计划”,计划约10组关注食物和可持续的小伙伴聊聊大家的食物故事。 这期播客是“明日之路”播客与“吃的Really Want”的串台。 北京人大瓜是一位喜欢研究食物的艺术家,现居上海,她有一个已进行了七年的艺术项目叫做“吃的Really Want”。她觉得不少美食照片拍得很美,但都不太真实。七年来,她通过观察中国老百姓的饮食生活,用艺术出版的方式展现给大家,每一期都触及到人们内心关于家庭和旧日时光的怀念,还细致地总结了人们“居城市,大不易”的生存智慧。在大瓜位于防空洞里的工作空间里翻阅完这些画册,像是做完了一场心灵按摩。 【本期制作者】 Xiaozhou(主播,媒体人) 大瓜(聊天人,“吃的Really Want”主理人) 音频制作:张云婕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2:05为啥想做杂志 07:31 “吃的really want”怎么来的 10:24 大学男生宿舍楼的垃圾桶 13:56 《我家就在大梅沙》 23:42 老好使:老人有多活泼 25:45 点穴party怎么玩 28:16 京沪生活对比 37:52 跟读者《过年回家》 42:33 观察老百姓“吃”这件事,能获得什么 【本期出现的音乐】 VillageTarantella by Kevin MacLeod 【延伸内容】 明日之路播客:约饭03|减少食物浪费,能还原被异化的食物和我们吗? “吃的really want”微信公号、微博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