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饭03|中国90后大厨想搞“无国界饮食” #Vol.12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受共创指南《地球号太空船》启发,我们策划了一个“约饭计划”,计划约10组关注食物和可持续的小伙伴聊聊大家的食物故事。 这期播客是“明日之路”播客与“嗲声嗲气”播客的串台。 90后厨师蒋凡是上海外滩和平饭店的厨房主厨。因为在西餐部的冷房工作,蒋凡对植物性饮食的理念、食材的选购和制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在厨师这个由男性主导的职业中,女领导蒋凡管理着一群男厨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本期制作者】 Xiaozhou(主播,媒体人) 蒋凡(聊天人,嗲声嗲气NICE公社的好朋友,90后良食大厨) 音频制作:宫鹤卿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58 为何要关注植物性饮食 09:16 女性大厨如何“破圈” 15:22 国际大厨如何引导饮食变革 18:47 想在家乡开“药膳”餐厅 25:38 “无国界”的植物性饮食 26:38 标准化体系下厨师的危机感 【本期出现的音乐】 WindyOld Weather by Kevin MacLeod 【延伸内容】 嗲声嗲气播客vol.2_植物性饮食≠吃素!糙米饭yyds! 嗲声嗲气播客vol.5_高考“浪费”200分,上了中国烹饪界的“清华北大”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30分钟
99+
4年前

约饭02|减少食物浪费,能还原被异化的食物和我们吗?#Vol.11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受共创指南《地球号太空船》启发,我们策划了一个“约饭计划”,计划约10组关注食物和可持续的小伙伴聊聊大家的食物故事。 这期播客是我和咪咪共同策划的。我们在上海的闲下来合作社举办了一次关于食物浪费的聊天会,感谢“吃的really want”的主理人大瓜提供了边吃边聊的空间。我们7个人聊了很多,包括:如果我吃饱了,为了不浪费硬塞下去,这算不算浪费?你知道手指胡萝卜是怎么来的吗?外卖满减、电商平台的逻辑下牺牲掉的是什么?如果你对食物浪费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评论。 【本期制作者】 Jing(主播,“明日之路”播客发起人,《明日之食》制片人及总策划,媒体人) 咪咪(聊天人,“兜着走”发起人) 大瓜(聊天人,“吃的really want”主理人) Karen(聊天人,绿洲食物银行工作人员) 好便当(聊天人,有观点的厨子&经营者) Jerry(聊天人,“兜着走”的小伙伴) NY(聊天人,环保工作者&餐厅经营者) 音频制作:迟秋怡 LOGO制作:王储 感谢:闲下来合作社“吃的really want”店、“明日之路”行动小组、江江江 【时间轴】 13:00 满减、618、临期超市逻辑下的浪费 30:54 便利店的香蕉与手指萝卜为啥一样长? 37:36 商家怎么敢把剩食送给穷人 42:45 食物浪费的本质是产能过剩、分配不均 49:40 反食物浪费法下的思辨 57:22 一家餐厅每天会生产几桶垃圾? 63:18 西方的反浪费实践 69:30 食物也要卷!人和食物的共情 80:55 选秀打榜,浪费了多少奶制品 【本期出现的音乐】 MartiniSunset by Alexander Nakarada 【延伸内容】 纪录片《拾穗者》瓦尔达 纪录片《食物浪费的故事》(wasted!) 纪录片《可持续的浪费》 明日之路播客05期《流浪猫咪咪奇遇记:遇见一群省钱买打折食物的年轻人》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83分钟
1k+
4年前

约饭01|如果有一天喝到带烟味的酒,可能是山火带来的“惊喜”哦#Vol.10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受共创指南《地球号太空船》启发,我们策划了一个“约饭计划”,计划约10组关注食物和可持续的小伙伴聊聊大家的食物故事。 这期播客是“明日之路”播客与“杯弓舌瘾”播客的串台。 虽然我不太喝酒也不懂酒,但从“杯弓舌瘾”播客了解到很多有趣的酒知识。比如,酒其实是“酵母的排泄物”,和我们之前聊过的微生物息息相关;像农业中“自然农法”一样,“自然酒”也正在成为一种风潮;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酒的口味和产量,如果有一天你喝到的葡萄酒有点烟味,那可能是受了山火的影响哦。在未来,我们如何才能喝到更好的酒呢? 【本期制作者】 Jing(主播,“明日之路”播客发起人,《明日之食》制片人及总策划,媒体人) 钱老板(聊天人,“杯弓舌瘾”播客主播) 戴老板(聊天人,“杯弓舌瘾”播客主播) 音频制作:Junno LOGO制作:王储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15 边喝酒边录节目的“都市传说” 02:44 酒就是酵母的排泄物 08:04 工业酵母和天然酵母有啥区别 13:41 气候变化对酿酒的挑战 19:59 自然酒为何成了一种风潮 27:33 “小农”酿酒能进入酒市场吗 30:18 不能喝酒也能当酿酒师啊 31:17 酒业如何可持续 【本期出现的音乐】 「防疫マーチ」(萌菌物語 OST) POLYSICS「Rocket」(萌菌物语第一季ED) 【延伸内容】 动画片《萌君物语》(酿了你哦~) 书《田间面包房的奇迹》 “杯弓舌瘾”播客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42分钟
99+
4年前

09|夹缝里自然生长的“社区支持便当”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这次播客,我们跟随马哥体验了他的一天——从上海松江的厨房到市区送餐点,还品尝了他的时令便当。马哥是个爱做饭的“买汰烧”好男人。在城市工作多年,他发现记忆中食物的本真味道越来越难找到了。于是,他回归农田,尝试将时令食物带给更多都市人。马哥说,比起创业,他把做便当看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本期播客中,我们将和马哥聊一聊食物、农业以及人的关系。 【本期制作者】 宫鹤卿(主播,悉尼大学在读研究生) 周羽阳(主播,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读本科生) 马哥(聊天人,“买汰烧生活馆”创办人) 策划:冯婧 音频制作:宫鹤卿 周羽阳 LOGO制作:王储 范小幼 冯婧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51 为啥开始做便当 06:27 “社区支持”便当 07:29 用“低效”减少食物浪费 10:29 学习生态的多样与平衡 14:53 创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18:12 从田里来,回田里去 【本期出现的音乐】 Alls Fair inLove by Bryan Teoh 【延伸内容】 马哥:不“方便”但可持续的时令便当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119985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1分钟
99+
4年前

08|我和食物共情了,还想靠食物行动“出卷”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这期播客是“城记”播客和“明日之路”播客的一次小串门。没想到,世界环境日这天,城记播客制作的《学着与食物共情》被小宇宙首页推荐。 去年底,冯婧发起了“明日之路”计划,并开始进行 “明日之食”专题报道,这个专题以——疫情、气候变化、社区、年轻人、可持续食物等关键词,展现一个不为大众熟知的食物图景。本期节目邀请了冯婧,来聊聊她发起这个项目的缘由,以及她个人在2020年开启这个计划前后,遇到的有趣的人和故事。 最重要的信息是:纪录片《明日之食》诚邀合作伙伴!!! 【本期制作者】 王越洲(主播,城记播客主播) 冯婧(聊天人,媒体人/“明日之路”计划及播客发起人) 音频制作:Junno LOGO制作:王储 范小幼 冯婧 感谢:xuandi “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0:02:28 设计思维做“解困式报道” 00:07:49 把社区作为方法 00:14:13 疫情中的志愿者团队 00:28:25 雪中送炭的郊区农场 00:33:30 在更大的时空轴里看“人与环境” 00:36:56 印第安人的食物观 00:40:17 食物作为 “可持续发展”的入口 00:45:33 明日之食的架构 01:00:22 纪录片《明日之食》(欢迎赞助参与) 【本期出现的音乐】 シャムキャッツ的 Four O'clock Flower 洗濯物をとりこまなくちゃ 【延伸内容】 防爆水管手册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76696 社区更新观察团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9847 全球看武汉志愿者团队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0924 土地的变迁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986606/ 明日之食专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170215 欢迎关注“明日之路”播客的友邻——微博/微信:城记播客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73分钟
99+
4年前

07|当“植物性饮食”遇见年轻的“中国胃”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什么是“植物性饮食”?不同于素食或中式斋饭,这种西方流行的新兴饮食习惯以蔬菜水果为主,追求健康的烹饪方式,同时强调环境友好。一时间,获得了高额投资的植物肉、燕麦奶等纷纷登场,吸引了关注可持续的年轻人的尝试。这一期,来自上海和宁波的两位年轻人展开了一场对话,她们交流了留学期间,以及在各自城市所做的植物性饮食尝试。 【本期制作者】 晨初(主播,文化艺术行业从业者,植物性饮食爱好者。因为不会做饭,痴迷于组织各类线下聚餐活动) 圆方(聊天人,独立设计师、艺术家,圆方首饰创始人。设计项目涉及可持续领域、植物性饮食等,旨在通过正向体验建立人与自然的连结) 音频制作:迟秋怡 LOGO制作:王储 范小幼 冯婧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04 清澈海域下全是塑料袋 06:27美国大学食堂里的植物性饮食 10:40植物肉究竟适不适合我们 19:49边玩卡牌游戏,边约饭 26:48如何让植物性饮食体验更加愉悦 【本期出现的音乐】 Advertime byRafael Krux 【延伸内容】 迈克尔·波伦《吃的法则:经典日常饮食手册》 纪录片《最大的小小农场》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37分钟
99+
4年前

06|在西双版纳,没人吃你买的那种香蕉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你最近吃香蕉了吗?这期播客将刷新你对香蕉的认知。 我邀请到一位斜杠青年——朱愚,2018年去完西双版纳后,他变成了一个致力于可持续生态建设的年轻农人。他告诉我,随着资本的涌入,每种一亩香蕉,西双版纳就要砍掉一亩雨林。我们将从他的在地经历入手,探讨农业种植和生态环境如何兼得?作为消费者,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本期制作者】 吴秋玲(主播,个性化可持续教育机构Upbeing负责人) 朱愚(聊天人,斜杠青年,摄影师×生态农人) 音频制作:迟秋怡 LOGO制作:王储 范小幼 冯婧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04 从茶、橡胶到香蕉:西双版纳农业致富经 04:40 每个人都在影响香蕉的种植 11:00 版纳本地人只吃芭蕉,不吃香蕉? 15:55 香蕉的生态农业尝试:把微生物还给土壤和植物 20:17 普及生态农业还要靠消费者 【本期出现的音乐】 Pina Colada by Alexander Nakarada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6分钟
99+
4年前

04|想吃炸鸡不是你的错,可能是微生物指使的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上一期节目中,我们聊了食物的味道,这一期我们将继续追溯影响食物的微生物。病毒帮我打开了微生物的神奇新世界,其实远古时代起,人类就一直依靠微生物来发酵食物,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农业的出现是源于对发酵的需求。 我邀请了国内一家有机食物电商平台的市场主管陈琦,以及我的妈妈——树林妈妈,她退休后在乡下的院子里过上了田园生活,自己种菜、养鸡。我妈说,她找回了小时候的菜味。 希望这期节目能让大家对微生物和发酵食物有新的认识,对微生物世界的了解颠覆了我的很多认知,如果你也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快来告诉我们吧。 【本期制作者】 冯婧(主播,媒体人、“明日之路”计划发起人) 陈琦(聊天人,有机食物从业者) 树林妈妈(聊天人,过着田园生活的退休阿姨) 音频制作:迟秋怡 LOGO制作:王储 范小幼 冯婧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19 发酵食物可能才是人类农业的起源 04:43 你想吃炸鸡,那是微生物指使的 13:23 用天然酵母做面包和馒头,有多好吃 21:52 为什么人越来越追求刺激的味觉 29:20 “可能泥土是干净的,洗洁精才是脏的” 【本期出现的音乐】 Hold on a Sec by Bryan Teoh 【延伸内容】 《最大的小小农场》(纪录片) 《我包罗万象》 《病毒星球》 《不生不熟》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除了播客,我们在澎湃新闻上开了一个专题“明日之食”来讨论食物,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35分钟
99+
4年前

03|那些消失的食物原初之味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这期,我们想聊聊食物的味道,不是“舌尖”那种诱人或刺激味觉的味道,而是食材原本的味道,比如小时候吃到的西红柿、苹果、鸡肉的味道,这些味道为什么越来越少了?食物原本的味道从哪里来?如何找回这些味道呢? 我邀请了国内一家有机食物电商平台的市场主管陈琦,以及我的妈妈——树林妈妈,她退休后在乡下的院子里过上了田园生活,自己种菜、养鸡。我妈说,她找回了小时候的菜味。 希望这期节目能让更多人寻回食物的味觉记忆,如果你也有难以忘却的味道,快来告诉我们吧。 【本期制作者】 冯婧(主播,媒体人、“明日之路”计划发起人) 陈琦(聊天人,有机食物从业者) 树林妈妈(聊天人,过着田园生活的退休阿姨) 音频制作:迟秋怡 LOGO制作:王储 范小幼 冯婧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20 奶奶时代的1个苹果等于现在的8个? 09:35 自己种完菜,你还敢随便买菜吗 17:51 九块砖下坚挺的石头西红柿 20:56 树林妈妈养的鸡,有思想 31:47 鸡爱吃蔬菜,还爱在树上睡觉 【本期出现的音乐】 Hold on a Sec by Bryan Teoh 【延伸内容】 为何现在的西红柿那么难吃?(B站UP主:汪淑芬的小阳台) 《最大的小小农场》(纪录片) 《我包罗万象》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37分钟
99+
4年前

02| “植物杀手&打工人”靠阳台种植“自救&疗愈”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这期节目,我邀请到上海社区达人陈玉兰阿姨和设计师Momo来聊聊阳台种植。 和上期一样,我们把关注点放在了普通人对食物的态度和行为转变上。 想做阳台种植就真的能行动起来吗?普通人的动手能力要如何培养?“打工人”在高压的快节奏生活中,如何自我疗愈? 希望这期节目能为更多人带来“转变”的可能性和信心,欢迎一同探索食物以及生活的可持续之路。 【本期制作者】 吴秋玲(主播,个性化可持续教育机构Upbeing负责人) 陈玉兰阿姨(聊天人,“Upbeing行动村”成员/上海社区达人) Momo(聊天人,“Upbeing行动村”成员/设计工作者/都市白领) 肖莉丽(参与者,Upbeing项目经理) 音频制作:王家琪 LOGO制作:王储 范小幼 冯婧 感谢:王越洲 “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25 “植物杀手”的阳台种植自述 07:17 种菜作为一种“自救”方式 10:15 动手能力可以从习惯中养成 16:00 生活里的一些东西,让人觉得自己不再是机器 19:58 照顾植物生长,也是在照顾自己 24:43 人该应着自然节律而动 【本期出现的音乐】 Connecting Rainbows by Kevin MacLeod 【延伸内容】 朴门菜园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除了播客,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7分钟
99+
4年前

01|社区里食物社交的各种可能性

明日之路

【本期主播引言】 这期节目,我邀请到上海社区达人陈玉兰阿姨和设计师Momo来聊聊食物浪费。 本期节目的关注点放在了普通人对食物的态度和行为转变上。 平时不做饭的上海阿姨为何开始给社区里的年轻人做简餐?我们在进行食物交换与分享、甚至和陌生人拼单买菜时,动机是什么?如何看待食物银行?我们还能做什么来减少食物浪费? 希望这期节目能为更多人带来“转变”的可能性和信心,欢迎一同探索食物与生活的可持续之路。 【本期制作者】 吴秋玲(主播,个性化可持续教育机构Upbeing负责人) 陈玉兰阿姨(聊天人,“Upbeing行动村”成员/上海社区达人) Momo(聊天人,“Upbeing行动村”成员/设计工作者/都市白领) 肖莉丽(参与者,Upbeing项目经理) 音频制作:王家琪 LOGO制作:王储 范小幼 冯婧 感谢:王越洲 “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4:45 平日不做饭的上海阿姨为何给大家做饭 07:30 谁说沪漂年轻人没人疼爱 10:50 上海阿姨如何看待食物银行 14:41 食物社交:买菜省钱小窍门 【本期出现的音乐】 Connecting Rainbows by KevinMacLeod 【关于“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今年,“明日之路”播客将聚焦于食物——这个再熟悉不过,但深入起来却又陌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筹划制作一个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有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3分钟
1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