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来了,年轻人就业会更难吗?

据新华社9月13日消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策部署,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根据宪法,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至55周岁、58周岁。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有人担心延迟退休可能导致就业岗位减少,从而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挤出效应。不过,分析师普遍认为,对这一问题不必过于担忧,决定就业的最终因素是经济发展。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界面新闻表示,社会上,不少人担心,虽然增加年长者的工作年限有助于“工程师红利”的发挥,但也难免会助长“晚退霸岗”现象。“可能会有一批老年人待在本该退下来的工作岗位上,这不仅会剥夺思维更活跃、更具创造性的年轻人合理的晋升机会,还可能会导致用人需求的缩减。这对于原本就承压的就业市场来说不是好消息。”他说。 多数学者指出,尽管延迟退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年轻人的就业空间,但对这一问题不必过于担忧。 …… 记者 辛圆

5分钟
99+
7个月前

HPV疫苗在中国高开低走,还能如何破局?

从“一针难求”的网红疫苗到卖不动,HPV疫苗在国内总共也就用了不到十年。 界面新闻梳理公开报道发现,自2024年上半年以来,全国包含湖南、陕西、重庆、广东、北京、浙江、上海、河南、内蒙古在内等22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均陆续启动了多样化的暑期HPV疫苗接种专场及绿色通道面预约活动,预计将覆盖超3200个接种点门诊。一系列活动不仅鼓励母亲带女儿一起同行接种,还特别推出了师生同行等专场接种服务。同时,为了便利小年龄段女性和初三及高三毕业生,多地专门开放了专属的暑期疫苗接种绿色通道,让她们无需预约即可享受接种服务。 与过往社交媒体上“一针难求”的吐槽声相比,HPV疫苗的接种情况似乎已是大变天,这也明确表明了这一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公开数据上看,国内主要三家销售HPV疫苗的公司业绩在今年上半年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其中,智飞生物实现营收182.58亿元,同比下降25.31%;实现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下降47.55%;沃森生物实现营收14.33亿元,同比下降33.88%,实现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降62.53%;万泰生物实现营收13.66亿元,同比下降67.19%,实现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84.7%。 三家公司中,智飞生物代理的是默沙东进口的九价HPV疫苗和四价HPV疫苗。沃森生物和万泰生物均销售国产二价HPV疫苗。 实际上,这一转折在过去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完成了。 有疫苗行业人士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HPV疫苗作为一种“网红疫苗”,过去几年里已经大大透支了市场,目前到了瓶颈期,“能打的基本都打了”,而未接种的适龄女性则受到经济等原因的限制,增量与存量市场都在快速萎缩。 ……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20分钟
99+
7个月前

“新”富士康回来了

9月10日凌晨,苹果秋季发布会即将举行,届时备受关注的iPhone16系列也将面世。 半个地球之外的富士康郑州工厂,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为iPhone16的顺利市售忙活了起来。 按照惯例,苹果会在每年9月上旬发布iPhone新机,9月中旬正式出货。倒推到生产环节,iPhone的试产(NPI)期一般在5、6月,7月至8月逐渐进入量产期。 富士康郑州工厂承担了iPhone绝大部分的产能。因此,每年的8月份,是富士康郑州工厂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招工需求也最为旺盛。 公众对富士康的认知,似乎限于“苹果代工厂”这个标签。7月下旬的一纸协议将富士康再次推到聚光灯下,这次富士康讲了一些新故事。 7月23日,富士康与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斥资10亿元在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用于支持富士康在大陆地区实施“3+3”战略。 “3+3”是2020年6月鸿海集团明确提出的战略,即以“电动车、数字健康、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世代移动通信”三项新技术领域为发展重点。 很少有代工厂像富士康这样充满话题性。官宣之后,有关苹果订单从印度回流中国大陆、郑州富士康正在大规模招工的传言引爆了舆论场。 对于这一轮外界传言,富士康依旧保持沉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流言愈演愈烈,8月23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不得不出面回应,“我们一直没有离开河南,河南是我们在中国大陆最大的厂区。鸿海没有要撤离河南,这么大的厂区不可能说撤就撤。”

25分钟
99+
7个月前

曾经的温州首富“坠落”:新湖中宝债务压顶,短期负债是货币资金的3倍,员工理财爆雷

头顶近200亿的短期债务,浙江最神秘的地产商新湖中宝(600208.SH)迎来国资入股,很快将在资本市场上改名换姓,但遗留问题却远远没有解决。 1994年,浙江温州人黄伟创立了新湖集团。2006年,新湖集团将旗下14家房地产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装入中宝股份,后改名新湖中宝。 黄伟在资本市场上攫得第一桶金后进入房地产行业,一度成为“温州首富”,但黄本人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并在公开场合露面。黄伟的发家历程,以及他低调的个人风格让新湖集团一度披上了神秘外衣。 在浙商地产圈看来,黄伟一直保持着“金融思维”做房地产:新湖土地开发周期普遍较长,黄伟2000年就手握大量土地但不急并于开发,坐等土地升值。 这种开发模式一度让黄伟和新湖积累了丰厚的“土地红利”资本,但随着地产行业进入高周转时代,新湖和黄伟的“金融式”地产开发模式遭到挑战。 当地产商们野心勃勃在规模上“大干快上”那些年(2016-2020年),黄伟的新湖中宝靠吃前些年的“土地”老本,并没有积极扩张。黄伟保持着土地的慢开发和待价而沽,把重心放在金融投资上,几年间,新湖投资了中信银行、温州银行、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趣链科技公司等。 土储方面,除上海、杭州等个别城市外,新湖整体土地质量并不优质,主要在浙江三四线城市如乐清、平阳、舟山、温岭等。 土地的慢开发使经营性现金流不足,同时,新湖的金融投资回报短时间内不能满足其支付土地、开发等各种成本和债务。 其后,新湖干脆走上了“卖地求生”之路。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2020年,新湖中宝合计转让南通启新、南通启阳、南通新湖、金谷置业、明珠置业、上海中瀚等11个项目公司股权,交易对价总计227.6亿元。 …… *界面新闻记者 | 杨冰柯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9分钟
99+
7个月前

暑期档“一夜回到十年前”,为什么年轻人和女性观众远离影院?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发稿,2024年暑期档票房116亿元,相比去年206.3亿接近腰斩,规模与2014年、2015年接近。 今年暑期档放映总场次为3826万场,同比去年还多出360万场,但在票价持平的情况下,总出票量仅2.83亿张,与去年的5.05亿张相去甚远,直观呈现了观众的“离场”状态。 暑期档颓势早在半程时就已显现,多部被视为票房黑马和种子选手的影片接连失利,无法点燃观影情绪。《异形:夺命舰》上映前,大盘仍在靠《抓娃娃》和《默杀》两部上映超一个月的影片勉力支撑。 《抓娃娃》以32.5亿票房斩获暑期档票房冠军,《默杀》则拿到13.5亿票房,成为暑期档“唯二”票房破10亿的影片。引进的科幻恐怖片《异形:夺命舰》则超越一众国产片,成为暑期档票房季军,成绩是6.2亿。 这样的票房格局并不健康。从往年经验来看,一个成功的暑期档往往符合“一超多强”的结构规律。比如2019年有47亿票房《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超级爆款”,和《烈火英雄》《蜘蛛侠:英雄远征》等4部票房过10亿的“头部大片”。 去年票房过10亿的《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五部影片在10亿、20亿、30亿阶梯上均匀分布。而今年《抓娃娃》与《默杀》之间的“真空地带”无片填补,腰部影片也缺乏有力支撑,票房5亿到10亿的影片只有1部。 暑期档的惨淡也有一定的预兆。2023年暑期档各电影公司集中释放库存,上述多部头部影片扎堆合力拉动票房,TOP5影片合计贡献档期总票房六成以上。 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今年6月曾向界面文娱表示,由于行业现金流还是很紧张、电影公司资金链紧绷,2023年投产影片不足,影响会在今年暑期档显现。 行业没有预料的是,今年暑期档会“一夜回到十年前”,映前被视为头部大片的《异人之下》《解密》和《逆行人生》,以及点映“黑马”《从21世纪安全撤离》,无一票房过5亿,远低于行业预期。 如果简单归因,周期性经济下行、观影习惯重塑、奥运分流、情绪裹挟营销,都对暑期档票房产生了复杂影响。 …… *界面新闻记者 | 胡毓婧 界面新闻编辑 | 张友发

13分钟
99+
7个月前

千亿校服市场无霸主,参与者超九成都是小工厂

又是9月开学季,刚刚结束了暑假的学生们重返校园。当不少中小学生穿着崭新校服满怀期待地开启新学期时,全国大大小小的校服企业也刚刚度过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 中国校服生产企业中,95%以上都是小微企业。这是来自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校服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数据,统计范围是原中国纤检局(现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2018年调研时登记在册的1500余家校服生产企业。 如果把范围放得更宽,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经营范围包括“校服”、且存续/在业的企业超过了6326家,其中5527家为小微企业,占比约87%。 这些小微企业合计占据着不小的市场份额。中国校服行业规模约在千亿级别,但头部企业寥寥。 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5亿,再结合《白皮书》中引用的针对各地校服价格理想区间的调查结果,假设每位学生每年在校服上的花费为662元,由此可估算出,目前中国校服产业的需求量大约是1225亿元。可对比参考的是,据欧睿国际数据,2021年中国童装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2564亿元。 然而,不同于童装市场中已经发展出如巴拉巴拉这样市占率超5%的头部品牌,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中国校服采购现状调查》指出,中国校服行业中年营收规模超1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也几乎没有全国性的品牌。另据恒州博智《2021-2027中国校服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0年前十大校服厂商所占份额仅有6.97%。 …… *界面新闻记者 | 朱咏玲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9分钟
99+
7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