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Kinki Studio 「直刻高文是我必须背负的历史」

声波飞行员 | sonic pilots

Kinki Studio,精彩音频。听说过这个广东品牌的人,都会立刻联想到「高文」(Goldmund) 这个瑞士音响品牌。当然,还有「直刻」或「仿机」这些关键字。对于高端器材的抄板、仿制与逆向工程,一直是个灰色领域,但也一直是个热火朝天的市场。DIY、师傅机、逆向工程、1:1精密直刻,这些中国音响市场里的特色词汇,总带者耐人寻味又难于启齿的双重况味。作为一个曾经的「仿机」用户,采访一个「仿制者」也一直是我想做的话题。但DIY 领域对「拿来主义」「低价高质」和一些民族工业自豪感的曲解式表达,总让我担心,这些制作者和商家会对仿制的原罪讳莫如深,转而阔论中国品牌的所谓星辰大海。你看,已经有人不以为耻地大声宣布,「我查过,他们告不了我。」 Kinki 作为一个从「直刻」起步的品牌,创始人刘涛并没有回避我对这个领域的追问。对于直刻的历史、现状与今后的发展,刘涛自有一套价值判断。对于仿制著名品牌(并以此获利)的历史,Kinki 并不避讳,但也没有某些我臆断的理直气壮。聊天过程中,我反而感到了,一个典型的广东籍工程师和商人身上的特质:勤勉,务实,多做少想。不论你敬重他的明晰与通透,还是继续以道德完人的要求来指责「抄袭者」或「五十步笑百步」,我建议,都可以先听听他怎么说。 致歉:本期在厂房办公区录制,周围的试听室、加工车间都对录音质量有很大影像。音频经过后期处理语音可以基本听清,但效果欠佳,在此向各位听众表示歉意。 [00:00:03] BGM#1. 新寶島康樂隊 - 原諒之歌 [00:04:07] 在佛山开始的新一期节目;Kinki Studio 介绍;Kinki 名字的由来;产品线与6moons 的三次获奖; [00:13:25] 关于Kinki THR-1 耳机放大器; [00:15:48] 对直刻和仿机的好奇;对于仿机的态度;以DIY 作为起点的逆向工程;为什么是高文; [00:34:17] 仿制品的盈利模式粗略分类;对高文电路的模仿与改进;两个外观与两个比例; [00:44:53] 「逆向工程」中的发现;高文的magic 在哪里; [00:55:16] 摆脱「直刻」与「仿制」的过程;国内外市场的区别;国内代理商「橡叶」在其中的角色; [01:14:07] BGM#2. KinKi Kids - ボクの背中には羽根がある [01:17:14] 另一位「队友」;害怕商业化的品牌;Kinki 为什么拒绝营销与宣传; [01:28:04] 回到「直刻」的原罪;为什么不做「规避」;不是问题的问题; [01:36:52] 「直刻」与「仿机」的发展历程;Kinki 与机壳生产商的纠葛; [01:47:49] Kinki 未来的发展计划; [01:50:09] BGM#3. The Dandy Warhols - You were the Last High # 飞行员:孟获 # 嘉宾:刘涛 @ Kinki Studio

114分钟
99+
4年前

#164. 2020广州展,拜亚比谁都着急 feat. 九段琦谈

声波飞行员 | sonic pilots

2020年广州耳机展,第一次去和友台「九段琦谈」会面,顺便听听很久不关注的新品。 [00:00:03] BGM#1. Serrini樹妮妮 - 請小心車門 [00:03:11] 节目开始,关于2020广州展和九段的两次缺席; [00:07:05] Beyerdynamic 即「拜亚动力」或「拜雅」的T1 / T5 3rd;展会驱动情况和基本感受;Beyerdynamic 的传统耳机框架和失败的模块化; [00:18:22] 铁三角的AWAS / AWKT / ap2000ti / wp900 / adx5000 等;ATH 系的机海战术; [00:25:20] 展会操作吐槽一段;原创Original、Aune、ifi 等品牌印象; [00:30:57] 直男机箱审美;钰龙的历史;金波和Mark Levinson 赞歌;关于3.5pro 接口的尴尬;4.4mm 插头和接插件大讨论; [00:38:34] HiFiMan 的两个R10;关于Sony MDR-R10 的小讨论; [00:50:02] 气动单元的HEDDphone 和金平面GoldPlanar 的平板、气动、铝带三个产品;泽森的贵价产品阵列:Warwick Auoustics Aperio 系统;Sonoma Model One 静电套装;Dan Clark Audio 的一系列产品; [01:02:31] 没听耳塞的孟获;飞傲的平头新品EM5;牙仔耳塞长短线设计;NF Audio NM2+ 和塑料党的不满;QDC 蓝龙王; [01:08:49] 达音科SA6 和对达音科的印象; [01:14:27] BGM#2. MLA - 廣州足浴一夜 [01:16:02] 拿着hd25 四处传教的孟获;谷津刻板印象;吃金波的嘴短;孟获的全场最佳设备Brio H.A.; [01:22:45] Austrian Audio 不太好的Hi-X55 和还可以的Hi-X50;展会试听曲吐槽;最宜人的试听设备应该怎么设计; [01:33:47] 好久不见的西安杨菁;Matrix Audio 的设计与产品;不能再吹金波了; [01:39:46] 不再新鲜的展会;关于播客主理这一身份,九段琦谈的看法;三个拍了孟获肩膀的人; [01:52:04] BGM#3. 史悲 - 拜拜 # 飞行员:孟获 # 嘉宾:曾经是九段、于梦琦 (@九段琦谈)

114分钟
99+
4年前

#163. 三十年土摇观察:翻白皮书跳蛙池,母语摇滚的创作迷宫

声波飞行员 | sonic pilots

主观偏激「土摇」节目第二部分。关于音乐创作「观念先行」和摇滚音乐人的「自认艺术家」现象,中国摇滚迷恋「大叙事」「情绪」与「批判」的窠臼,热爱歌词的中国摇滚迷弟和注重技术的吉他大神迷弟继续进行跑偏的研究。同时对于《乐队的夏天》后面的节目和表情银行的「德国乐迷看乐夏」,我们也试着严肃地聊了聊看到的一些侧面信息。 关于上半期的补充说明:我(孟获)确实混淆了Goth 与Gothic Metal 和很多Darkwave,非常抱歉。那些是我十六七年前接触的音乐风格。多谢小宇宙讨论区里的好朋友,来自播客「一车烂话」的车厘子老师首先为我纠正。关于其他指责我们是喷子洋奴装逼犯的言论,在此借用「德夏」slogan 回复:超主观,有偏见,so what?难道要憋死我们吗? [00:00:03] BGM#1. The 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 - BYLO TO NEDÁVNO [00:04:11] 对于万能青年旅店的分析:经典音乐的借鉴与不落俗套的歌词,让他们远离了「土摇」范畴吗; [00:07:00] BGM#2. 万能青年旅店 - 乌云点当记 [00:10:10] 打击面扩大:国内摇滚「观念先行」的状况;自认艺术家的怪圈;音乐与自我表达上的双重乏味与口号化;对中文词的摇滚歌曲的欣赏是否会堕入「母语的局限」; [00:15:42] 歪楼到后摇;关于孟获最爱的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一部电影推荐:盖伊·马丁 Guy Maddin - 《我的温尼伯》 My Winnipeg (2007) ; [00:20:31] 部分中国摇滚把「文学维度」塞进音乐的强迫症;拒绝大而无当的叙述之后,更高级的表达形式或许是顶马的「屎尿屁」; [00:23:04] 正反两个例子的对比:白皮书的《浮生录》与蛙池的《孔雀》;当然基于对白皮书的喜爱,我们也聊了聊现场并不成功的《清河》; [00:25:44] BGM#3. 蛙池 - 孔雀 [00:31:38] BGM#4. 白皮书 - 清河 [00:36:39] 不听歌词的地下丝贼;曾经洋气的后海大鲨鱼;过早老去的中国音乐人;关于中外音乐人风格不断衍变的讨论; [00:44:53] 国外音乐人真正热爱的是自己所属的音乐流派,而国内音乐人大多热衷表达,并乐于在风格之间横跳选择更方便的表达方式; [00:46:44] 中国摇滚一种(可能过于刻薄)的先天缺陷; [00:51:02] 国内乐迷对「土摇」的要求太高了吗;听音乐不需要「忠诚度」;一些前人几乎已经穷尽各种可能性的音乐形式,如何获得新鲜血液;一个举例:90后的「写轮眼乐队」Greta Van Fleet; [00:54:22] BGM#5. Greta Van Fleet - Highway Tune [00:56:30] 虽然有人普及过国内音乐人并不穷,但我们还是觉得地下音乐人很艰难;综艺(可能)导致的摇滚音乐生存环境进一步撕裂; [01:02:20] 「德夏」最宝贵的地方在于「正常」;关于重轻老师的电台「不在场」对于Aphex Twin 和City Pop 的介绍; [01:20:12] 技术与匠气;国内对于「返璞归真」的迷恋;流媒体的恶化; [01:27:31] BGM#6. 蛙池 - 送你匕首 # 飞行员:孟获 / 地下丝贼

92分钟
99+
4年前

#162. 三十年土摇观察:从木马到顶马,作为规定动作的反叛

声波飞行员 | sonic pilots

庆幸自己没听过中国摇滚的地下丝贼在追了两季《乐队的夏天》之后,偶感「土摇」的边界与概念愈发模糊。往往会一耳朵听到歌词、旋律和音色就可以判定,啊,这就是一首「土摇」。但真正把什么是「土摇」的判定标准条分缕析出来,现在还没有人做过这件事。「土摇」「土摇圈」「土」似乎不只是一个主观感受这么简单。那么就需要「土摇王者」,听了十几年中国摇滚的孟获过来帮一把了。 对于中国摇滚,风潮往往激烈而短暂。划破夜空的天才偶尔惊艳现身,举目四望却有大量圈内人热衷制造没什么营养的垃圾声响。那些昂扬的反叛与抗争,没准只是个空壳与噱头。标题有点大,结论并不多。关于「土摇」,试着说说我们的观念。 [00:00:03] BGM#1. 新裤子 - 她是自动的 [00:04:09] 节目开始;为何要聊「土摇」; [00:07:12] 关于《乐队的夏天》两季节目里出现的乐队,二人心目中最符合「土摇」定义的乐队; [00:08:28] 说到木马(说了好久),关于木马的《舞步》与Joy Division 的名曲Shadowplay 的相同(附对比); [00:10:37] 关于木马和达达两番PK;不知道为什么聊到了哥特; [00:22:44] BGM#2. 木马 - 舞步 [00:24:55] 二人心中「土摇」的定义(当然这个话题持续了整期录音);新裤子主唱彭磊所说的「土摇」与被综艺解释为「本土摇滚」的概念; [00:30:26] 给地下丝贼带来「土摇feel」的合成器音色;新裤子在第一季中翻唱汪峰的《花火》;金属类的乐段粗糙编排带来的「土摇」感;1990-2000年代滋养国内乐队的主流摇滚乐; [00:34:42] BGM#3. 新裤子 - 你是我的雷蒙斯 [00:35:34] 什么是「土」;关于「土」对立面的「洋气」;Mandarin 的演出为何「洋气」和「高级」; [00:47:13] 「土摇圈」和中国摇滚乐迷的标志性观点;概念先行的反抗与叛逆;各种崔健访谈中的状态;摇滚乐曾经是主流音乐的时代; [00:54:56] 崔健聊不动拿新裤子下手;《野人也有爱》是「土摇」还是戏仿; [00:59:45] BGM#4. 新裤子 - 野人也有爱 [01:00:44] 某些音乐人对「土」的刻意为之与戏谑;顶马与《最低级的小市民趣味》;无法成为节目BGM 的《想象》; [01:04:02] BGM#5. 顶楼的马戏团 - 想象 [01:05:24] 关于方言和文化的「陌生感」;技术能力不足和能力不够导致的「土味」;词与曲在摇滚乐中哪个该先行成为抓住听众的东西; [01:09:17] 「美国土摇」ZZ Top 的强烈律动与「没有营养」的歌词;孟获的反对; [01:10:43] BGM#6. ZZ Top - Cheap Sunglasses [01:12:55] 关于中国摇滚的「全景式」歌词与「反叛定式」;为什么五条人不土;手风琴带来的「斯拉夫感」; [01:20:09] 两种「土」;「土」与「根源」的不同;世界音乐、宋雨喆和他的大忘杠; [01:22:41] BGM#7. 大忘杠 - 四條道 # 飞行员:孟获 / 地下丝贼

85分钟
1k+
4年前

#159. HARDtalk: 三个愤怒发烧友 feat. 九段琦谈

声波飞行员 | sonic pilots

原定话题为「与发烧友交流之中的痛苦、愤怒与快乐」。但因为其间九段一次对「KOL」身份的不认同,话题彻底跑偏。对于厂商、媒体和消费者三方不信任关系的形成,三人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视角与观点。为什么发烧友眼里永燃怒火,媒体人操守底线到底在何处;造成各种商业车祸和营销惨案的背后推手究竟是谁;为何国内Hi-Fi 圈土壤里,没有友善交流与宽容,只有疯狂滋长的阴谋论?彼此追问到最后,我们心中各自形成了一个答案。具体为何,请尽量心平气和,慢慢听这140分钟。 无情提示:本期话题比较硬核,一位主播情绪激动(也稍稍的喝了一点含酒精饮料),不雅语气助词略多,请有语言洁癖的朋友谨慎收听。 友情提示:请在你常用的播客平台,搜索并订阅这档两位发烧媒体人主导的,什么都聊的节目「九段琦谈」。 [00:00:03] BGM#1. The Rolling Stones - Dirty Work [00:02:59] 节目开始;关于听众对两个电台内容「不够发烧」的反馈(这话题后面还有提及);「九段琦谈」植入广告的收费标准; [00:04:32] 今日话题:发烧友之间沟通的痛苦和快乐(后面跑得很远);孟获最近一次生气的记忆(当然是有关hd25); [00:09:22] 名词解释「对线」;判定有相同爱好的其他人值不值得交流的速度变化;大家都离开论坛钻进群聊的动机;为什么两个媒体人放弃了在论坛的写作; [00:14:11] 孟获和别人开始一次争论的前提;与传奇人物pkshan 的互兑; [00:18:52] 于梦琦和音迷的奇特讨论关系;和哪类人才能求同存异地好好讨论;一位「体系自洽」的奇特同事;「相信科学」和科学Hi-Fi 方法论;科学测量对声音领域的「祛魅」何以无效化; [00:28:10] 「无良KOL」九段的怒点:不愿被称为「KOL」;孟获的「KOL」和「评论员」之辨;有原则的评论者是否需要「割席」; [00:49:12] 试图把话题拉回;于梦琦的媒体人标杆;九段关于媒体人需要长期积累的观点;话语权混战; [00:56:05] BGM#2. Pink Floyd - Money (from Live Album "PULSE") [00:59:20] 三人所处不同的圈层;声音产品(对比数码消费品)的特殊性;孟获的一次良性讨论体验(可回听声波飞行员#125/#126两期); [01:08:30] 「热情」的于主编;发烧友不能「听话」;关于「装逼」; [01:17:46] 听众回复引起的愤怒;奇怪的发问者引起的愤怒;闲鱼陪聊引起的生理疼痛; [01:26:54] 奥菲斯二代发布会赠品引发的话题;转卖媒体赠品的没品行为;商业规则与「面斥不雅」;业内媒体人拿厂商赠品背后的逻辑;发烧友对媒体人「二手出售样机」引起的普通用户群体愤怒; [01:35:53] 孟获唯一一次拿赠品的经历;对待赠品、车马费、顾问费之类的态度;为什么「不想再多一个媒体」了; [01:42:58] 厂商引起媒体愤怒的一百万种方式;终于cue 到HiFiMan;某一位CEO 的控制欲;于梦琦对于厂商「业余」的愤怒;大公司的专业性引发舒适;音频圈内企业体量的巨大差异;一个主板的段子;不善言辞的「工程天才」Winny; [01:53:43] 九段写文章时与厂商的你来我往;孟获的两个追问;关于Goldenwave 的「黑历史」;国内随身音频领域的第一个「大厂」Fiio; [02:01:58] 于梦琦认为发烧友不够宽容,以及孟获对此的反对;「商业规则」的重要性;媒体人视角对此问题的思考;为什么说一个东西烂可以获得更多流量;为什么国外的讨论场域里,谩骂没有变成主流言论;厂家、媒体、用户三方互不信任的发烧圈; [02:10:12] 一个「真·KOL」的无奈;为什么说消费数码、汽车这些圈子比音频圈更可怕; [02:16:10] 「相信自己」与「亲自去听」;为什么消费者试听后,却买了自己不喜欢的产品; [02:17:24] BGM#3. Brian Eno - The Great Pretender [02:18:01] 「不好」主导的行业,所有人的焦虑;九段不想做总结。 # 飞行员:孟获 # 嘉宾:曾经是九段、于梦琦 (@九段琦谈)

142分钟
99+
5年前

#158. 寨城边的时光机

声波飞行员 | sonic pilots

如你是个发烧友,不知你是否记得初入这天地时的兴奋感。沉睡的音乐弹跳起来,平面的世界突然立体,整个声音世界陌生而新鲜,各处都是诱人的可能性。播客「无业游民」的主播振宇就是这样一位刚刚入圈,且热情满满的发烧友。从2020年初开始,我们常常像两个发烧友一样谈论器材。从sony wh1000xm3 到sennheiser hd25 再到shure srh1540,半年时间里,振宇搭建了自己足够满意的小系统。 许多年后,看着振宇的经历,让我回想起自己刚刚进入耳机发烧领域,对声音充满新奇与快乐的状态。百折千回地琢磨搭配,沉溺论坛和各种社区里各具山头的争论,直到做了播客后,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对业界的观察角度,这些经历总让我对发烧的看法,充斥一些陈旧而无力的所谓反思。但振宇,一个「初烧」简单而直接的快乐,提醒了我很多东西。不要对自己和自己所爱之物过于harsh,在音乐里与现实世界暂时「失联」。 [00:00:03] BGM#1. 史悲 - 紧张地散步 [00:02:18] 开场与互相吹捧;介绍振宇和「无业游民」播客; [00:07:23] 热情的「初烧」;一首带他入门的歌; [00:08:38] BGM#2. SMZB 生命之饼 - 大武汉贴采样 [00:11:23] 令振宇愤怒的sony wh1000xm3;从sennheiser momentum 3「大馒头」换到孟获的hd25 时发生了什么;振宇后续的进阶之路;孟获为什么喜欢hd25 以及hd25 有什么缺点; [00:21:41] 到什么时候,觉得可以「停一停」,安心听歌了;振宇烧耳机在花销层面的考虑;为什么喜欢上了shure 的大耳机产品; [00:26:47] 从同时买了sr225i 开始,对Grado 的不同看法;耳机哪方面的素质对我们最重要;塑料的赞歌; [00:38:35] 一个「荒岛耳机」的假设:只能留下一个,你会选择哪支耳机;孟获初识耳机发烧的原因,严锋《好声》(原载读库0701,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43242/,节目中错记为《好音》,其实《好音》是关于译制片和配音工作者的一篇回忆录,https://kknews.cc/zh-hk/culture/65p2vq.html); [00:48:46] 电视纪录片《鏗鏘集---音響發燒友》(198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z6ct_ZjT4&t=712s;香港与它所辐射出的中文音响发烧文化;振宇在香港买二手耳机时的经历; [00:52:45] 孟获对于烧耳机十年的焦虑与反思;振宇对消费主义「陈词滥调」的反驳,以及追求好声音本身的动力来自于何处; [01:02:49] BGM#3. MLA - 失業抗爭歌 [01:04:36] 在香港为什么不敢戴耳机;关于香港的闲聊;「师兄」文化; [01:08:07] 声音采样:黄子华 - 拾下拾下 DVD 04:25 - 04:55; [01:14:07] 关于发烧友群体夸张的性别比例;Grado RS1 与耳朵更好用的乔老师;不同性别对「关系」与「感觉」权重的差异; [01:22:47] 看不到「长久价值」而陷入虚无的孟获;再提「耳机博物馆」的脑洞; [01:34:38] 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1928.11.10 - 2020.7.6) 和他的电影配乐;1986年的电影《教会》电影原声带给振宇的宗教感召; [01:35:20] BGM#4. Ennio Morricone -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from The Mission OST 1986) [01:40:13] 对耳机的几种感性认知:VR,时光机,与世界暂时的disconnect; [01:51:01] BGM#5. 寸铁 - 目击你刚刚完成这一跳 #飞行员:孟获 #嘉宾:振宇 @无业游民

116分钟
1k+
5年前

#157. 像自费出书一样做耳机:「选耳机」和x-01 pt.2

声波飞行员 | sonic pilots

「选耳机」工作室和他们的x-01 耳塞相关节目下半部分。我们一起回顾了x-01 的诞生过程,作为「代工」的大厂「水月雨」(品牌名同时也是创始人的名字)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工作室对x-01 的期许如何,做产品与撰写评测之间如何平衡。以上内容本来准备了一堆问题想挖一挖行业内幕,结果基本所有的答案都是出乎意料的。 如果你对「选耳机」工作室尚不了解,可以在微博、公众平台、知乎专栏里搜索他们,也欢迎回听往期节目:「#082. 为了让你选耳机不再看评测,「选耳机」写了221篇评测」。当然,现在数量早已不是221篇。另外,作为声波飞行员的听众,如果你有试听或购买x-01 的意向,可以和「选耳机」联系获取专属优惠,提一下本期节目就行。 [00:00:03] BGM#1. 高橋幸宏 - Volare (NEL BLU DIPINTO DI BLU) [00:02:30] 幕后黑手「水月雨」终于出场;x-01 设计和研发的中「选耳机」的参与状况; [00:11:45] 做产品辛苦吗;研发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x-01 的诞生过程这么特别; [00:16:45] 迄今为止的销售状况; [00:20:38] 「选耳机」的评测器材终于更新了,更新了什么;为什么新品迭出的时,一个评测机构的器材如此固化;木彦和他的iPhone SE; [00:24:13] 工作室终于不用自己掏钱买耳机了;为什么更新频率下降了; [00:27:54] 自己做销售的经历;为什么x-01 这么小的规模却不想着去营销一下;业界新品牌的众生相;做产品时的完美主义者为什么做销售就变成了「求稳」; [00:40:28] 「和行业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工作室两个人对彼此的吐槽;关于梨花的Tatoos; [00:45:48] 试图结尾失败;「选耳机」今后的方向;会有除了测评其他形式的内容输出吗; [00:52:29] BGM#2. 声音玩具 - 星期天大街 [01:00:08] 关于听众购买的优惠;结尾 #飞行员:包雪龙 孟获 #嘉宾:梨花 木彦orz @「选耳机」工作室

60分钟
99+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