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期物理意义上的串台——丁猫和锐裘跑到了 FM93.4 上海新闻广播的播音室,和《阿拉会生活》一起,掰扯了一下「城市哪里有意思?」 也许是因为,一座城市够大,能装得下各种各样的细节、秘密、古怪小店、无用却迷人的瞬间;也许是因为,不论是外地人带着新鲜感闯进来,还是本地人打着哈欠从弄堂里走出来,都能在同一条街上,发现各自的风景。 而上海,就是那种特别合适被好奇心反复打量的城市:新鲜、老派、摩登、张扬、内敛,全都混在一起,不怕你看,不怕你问,更不怕你翻来覆去地阅读它。 这一期,我们和电台主播慧楠一起聊聊: 我们身边有意思的朋友们是如何理解上海的? 选博物馆还是咖啡馆?选前滩滨江还是徐汇滨江?是看展还是看演唱会? 在这个夏天,不妨给自己设定一场城市探索的游戏,随便找个午后,绕条没走过的小路,推开一扇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门,去遇见点什么,说不定就有意思了。 02:17 我们为什么叫「城市有意思」? 06:03 扫街是一场城市探索游戏 10:24 在有意思的城市里,遇见有意思的人 17:24 杨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2:36 上海的夏天是由什么组成的? 28:38 一些如何划算逛博物馆的生活小贴士 38:22 没在梅奔看过演唱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43:36 上海的魔幻时刻 一张现场集锦!
我们又办线下活动啦! 由「城市有意思」发起的 mini市集将在 7.5 & 7.6日 于吴兴路272号「堂吴272」正式开市。这是一场专为生活小事、城市微光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所准备的聚会。 我们把“市集”做得小一点,是为了把生活放得大一点。 🎈 在「有意思小市」,你可以: 📍活动信息 时间:2025年7月5日 & 6日(周六、周日)15:00–21:00 地点:吴兴路272号 堂吴272(日式微社区) 因周末高温天气,我们将活动整体延后一小时! 我们在这里,等你来发现更多“有意思小事”。🍅 🫶🏻有意思好伙伴: Foodie * 黄建国大饭店 La Grande Maison de Huang Jianguo / 黄建国大饭店 黄建国是在黄陂南路建国东路被捡到的流浪狗,所以取名“黄建国”,黄建国大饭店是一家很迷你的贵州风味居酒屋,有地道的贵州家庭料理和各种当季水果泡酒,还会不定期出现主理人的创意料理和特调饮品。 * lala粑 lala粑主售云南特色小吃,由酱粑粑和稀豆粉为主。酱粑粑也是烤饵块,主要材料为优质糯米; 稀豆粉主要原料为豌豆慢火熬煮制成浓稠顺滑的豆粉汤,质地细腻,是云南小吃文化重要代表之一。 * 灵药快送 从经典的威士忌吧到传奇俱乐部的吧台,三位主理人积累掌握了大量有关于酒水的经验与资源;现在他们决定做更多!包括但是不限于给大家带来好喝的酒,在家 or 在现场,给更多的活动赋能 1% 的酒精带来 100% 的现场效果。 * 绞肉机汉堡 Grinder 绞肉机汉堡致力于做创意手工汉堡,坚持使用现绞牛肉饼,持续探索全世界各种食材和口味的创意搭配。绞肉机希望把全世界好吃的食材都“堡”进来,曾创造出“芋泥肉松汉堡”、“榴莲汉堡”等爆款产品。 * 客楽屋 “客楽屋”是一家非传统可乐饼炸物铺。我们挑选世界各地的美味包裹成快乐的小球——四川的贡菜、北海道的芝士、澳洲的牛肉... “楽”是炸物刚出锅的香气,是一口咬下的酥脆,是春笋的清甜,快乐就藏在这一颗颗热气腾腾的可乐饼里。 * 椅子bot 椅子 bot 是一个把“以椅子为媒介搭建起人与万物的连接”作为主旨的内容传播平台,于 2022 年 3 月份开始正式运营,希望借椅子之引力形成一处流动、无序的互联网公共场域。 * nice group nice group 是一家新晋的跨界设计机构,专注于创新性产品开发与设计。2024 年 10 月成立以来,相继推出了如移动画廊、拼乓球桌、时间窗口年历等多款原创产品。 全拼手气趣味乒乓球赛 这是一场无关技法、全凭手气的乒乓球赛,玩家将在一块经由大家“众筹”桌板、自由拼组而成的桌面开赛。选一个称手的球拍、抽一位实力不明的对手来一场充满趣味与不确定性的乒乓赛。 比赛专用乒乓球桌是 nice group 原创可移动的互动产品——「拼乓球」,玩家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不同材质与颜色的板块,打造出一张全新的对战平台,其难度系数充满未知,等待着大家各自来探索。比赛采用 11 分制的规则设定,拿起球拍,即可投身于这场趣味横生的战斗之中。 名额有限,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留言报名!报名参加就有机会获得惊喜周边! 🕙时间:7月5/6 17:00-18:00 📍地址:徐汇区吴兴路272号 移动画廊 一个可以移动行走的创作平台,也是一个可以面对面即时交流的互动窗口,它就是「移动画廊」的定义。借由这个装置的创作与社交功能,我们发起了#胶个朋友#互动活动,用胶带替代画笔,为用户创作出独有 TA 的肖像画。「移动画廊」的核心设计是一扇窗口,一面对着用户一面对着创作者。 * Public Plant, made by GEA Public Plant 是社区咖啡馆斜杠空间与设计师 Coin 共同发起的实验项目,倡导植物共享与社区共育。我们在 GEA 基站制造完成流动植物购物车🛠️,将种植行为与游戏互动结合,推出基站在城市中持续创造好玩与有用,Playful-Useful! * 2nd NICE 2nd NICE 第二好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生活。我们接收大家捐赠的二手物品并将其转售。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开设更多门店,以传播更具创意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并为身心障碍人士提供更有意义的工作机会。 * 宇山纺 日本东京人,武藏野美美术大学毕业。2016 年开始住在上海,作为在上海的日本插画 / 漫画家,把自己的上海生活用插画与漫画方式记录。 作品包括《上海绘日绘记》、《日本人住在老房》、《我是访日日本人》等,每个月计划/举办面对日本与日语话者的上海历史文化介绍日语 citywalk 活动。 * fff食物工作室 成立于 2021 年,#fff 是一个围绕“食物”展开活动的食物设计工作室,也是一个用于展示和售卖与食物相关出版以及作品的展示空间。在这里,⻝物不再是单纯被咀嚼和⻝用的对象,相反与许多的社会活动是紧紧相依并且引发人们思考的主⻆。⻝物不再拥有生存性,而是拥有社会性、政治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 #fff 由一群热爱⻝物的人组成,我们喜爱⻝物,希望通过与不同个体和组织的合作不断地发掘议题,并透过⻝物设计的手段,切身观察⻝物与人之间的互动从而探究人如何吃?为何吃?以及怎么吃!这就是 #fff 诞生的原因。 * 现场音乐表演 7月5日 16:00-17:00 由独立音乐人大玉儿和李小布带来现场音乐会 7月6日 17:30-18:00 由来自日本的Rapper Tsuji桑带来现场即兴演唱 这个市集不大,却装得下生活的松弛感。 我们邀请你在城市最热的时候,来堂吴272的弄堂里,吹吹风、逛逛摊、坐下来写一张小纸条,或者告诉我们——你心里那个“有意思的小地方”,在哪儿。 🗺️ 留言说说你所在的片区,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小角落? 💌 或者把这期节目转给那个你一直想一起逛市集的人。 7月5日和6日,我们在「有意思小市」等你,带上好奇心,带上好心情:)
漂泊在大城市的异乡人,谁没有一本沉甸甸的“租房故事集”? 这期节目里,我们打开话匣想和大家聊聊异乡人在大城市扎根的重要一步——租房。 从台风天漏水、天花板塌陷的“租房踩坑记”,到遇到“天使房东姐姐”的经历;从30平到100平,从只看重房间本身到越来越注重社区环境……我们想用亲身的笑与泪,从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来为你展开一篇租房奇遇记。 精打细算的短租族、和朋友合租的上班族、蜗居在老社区烟火气里的情侣、706青年空间的混居生活,以及保租房里的“长租公寓粉”,这些都是大城市里形形色色的租房样本。 无论是咬牙扛过老破小的艰难,还是享受空间与便利的权衡,抑或是从单纯追求低价到寻找生活原点的观念转变——这些故事里,藏着每个异乡人安放身心的努力,也映照着我们如何在有限的“八平米”空间外,与一座城市、一种生活达成和解。 你还记得你人生中租的第一套房嘛?欢迎听众朋友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租房 | Timeline | 03:11 锐裘的第一次租房辛酸经历大公开 06:16 丁猫来上海租的第一套房就在中山公园旁边 07:31 外地人在上海租房,谁没有吃过晾衣服的苦? 10:50 每一段租房经历都像是给自己的成人礼 12:24 吉井忍在《东京八平米》讲到房间的大小或装修好坏和幸福指数没有太大关系,更重要的反而是人际关系和你的行动力 15:24 偶尔也可以尝试一下日式搬家啦 18:23 朋友A的租房状态 - 短租在上海,用自如解决半年租期 20:08 朋友B的租房状态 - 和朋友合租朝北的两居室,白天的客厅都没有采光的 21:26 朋友C的租房状态 - 小情侣在虹口住了四年后,房租降了1000元 24:11 朋友D的租房状态 - 入住了706青年社区,和不认识的同龄人一起共居生活 30:11 长租公寓也是当下年轻人的选择之一,像微领地这样的公寓会选择非市区地段,但租金和配套设施有绝对优势 40:07 整理了13条租房避坑指南,请供参考 1. 一定要签合同!房东分大房东跟二房东,合租碰见的大部分都是二房东,短租也不用介意这个,但是咱们要问清楚他是哪一种,是大房东还是二房东,还是他也是租客,只是这个房子他整租下来在找合租室友 2. 注意看合同里的租期,租金,租金支付方式,房屋原有设施(这个很重要,防止退租他们说损坏了什么东西要你赔) 3. 问清楚租金里是只有房子租金,还是包水电网,以及有没有管理费(有管理费意味着它要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公区卫生打扫,房间设施维修,网络服务等等,如果没有收管理费就是不合理的) 4. 水电分民水民电(便宜)和商水商电(贵),所以我们要问清楚他们的水电费是哪一种,尽量租居民小区里的房子,这些地方安保好,而且都是民水民电 5. 合租牵扯到跟别人分水电费,这个在签合同前也要掰扯清楚,如果没有独立水电表,是按照户(房间数量)均分,还是按照人头(人数)均分. 6. 网费如果你不打游戏,用大流量卡或者买个随身WiFi也能凑活,或者就蹭室友的网,跟他分网费就行,不用自己牵宽带哈 7. 看房子时候一定记得看空调好不好用,窗户是不是面对马路(会吵),记得检查纱窗合窗户能不能关严实 8. 房子尽量租是燃气热水器的,而不是电热水器,电热水器洗澡需要等很久,夏天合租不方便 9. 优先选有电子锁的,不用带钥匙真的很爽 10. 房间最好找朝南朝西的,日光充足;要注意看看有没有洗衣机和公共晾晒区,这样洗衣服晾衣服比较方便 11. 尽量找卫生间不超过三人合用的房子,减少早高峰等卫生间的痛苦 12. 高层注意看一梯几户,超过一梯三户/四户等电梯会很累 13. 注意看下是不是隔断房,有个简单的标准是看有没有正经客厅,没有一般都是隔断房;然后敲敲你住的房间的墙,有两面墙都不是实体墙也大概率是隔断房 | Music | 点描の唄 - Mrs. GREEN APPLE,井上苑子 剪辑:沙师弟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前往Apple Podcast苹果播客为我们五星好评,也欢迎来我们的同名小红书账号玩耍!
在这期节目里,两位主播一起聊了聊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回头、最不舍得错过的社区小店。 它们也许不是社交媒体上的流量爆款,也不在热门商圈的C位,却藏在我们每天骑车散步的路径中、街角的转弯处——承载着生活的气味、真实的人情联结,也组成了我们认同这座城市的日常风景。 我们从最近一起去的吴兴路「堂吴272」出发,走进永康路、香花桥、新华路上的那些炒菜馆、宠物友好的咖啡店,再到安垦园区里的「小田实验室」、新华345社区营造中心的全新「合作社」。 这一期,我们不只推荐餐厅,还特别分享了几家我们经常光顾的书店和社区空间,以及一些有社区邻里感的商业品牌空间,这些空间像是城市客厅,也是情感的容器,保留着纸张、唱片和笔墨带来的温度。 城市不只是由地标和商业构成,它的韧性、它的温柔,藏在这些小而有力的店铺里。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心中那家不能错过的“城市小据点”。 餐饮店推荐 * 01 吴兴路:日式 mini 社区「堂吴272 」 * 02 永康路:台湾家庭厨房「暖 Genial Kitchen」 新华片区推荐 * 03 香花桥路:社区小饭馆「潘记家味道」 * 04 新华路:台湾姐姐开的咖啡馆「M2F」 * 05 新华路:热爱支持社区活动的独立面包店「果包GUOBAO」 社区类空间 * 06 新华路:新开了合作社的「新华社造中心」 * 07 镇宁路:藏在设计园区里的「Paddy Lab 小田实验室」 * 08 太原路:一家手写招牌的「无名杂货店」 当然得推荐书店 * 09 福州路:书店之光「百新书局」 * 10 百新自营的馆子「饱读Bookstro」 * 11 红宝石路:搬到古北社区的「香蕉鱼书店」 * 12 文定路:老板娘喜欢带书旅行的「乐开书店」 还是要推荐点最近新开的品牌店铺 * 13 一个新民艺品牌 「席地而作」 * 14 丁猫居然要推荐 「宜家」?
这是一趟以“追星”为名的旅程,四天时间,两天半城市散步,一个晚上沉浸在孙燕姿演唱会的歌声里。 丁猫带着25年的“燕姿粉”身份去了新加坡,原本只是想见偶像一面,没想到也顺便走入了这座花园城市的日常:从城市规划馆URA看城市50年的变迁,到老社区中峇鲁体会战前建筑与本地市民的慢生活,在游客交织的牛车水附近,寻找五彩斑斓的店屋。新加坡的绿化真的夸张,用地图俯瞰新加坡,全都是绿油油。 走街乱逛的意外惊喜,还包括藏在老社区里的华人旧书店、聚集着骑行和攀岩爱好者的商场Funan Mall、Hawker Center(小贩中心)里平价又好吃的南阳风味(最近有歌迷在Hawker Centre 偶遇Lady Gaga)…… 这期播客不聊旅游攻略,也不谈地标打卡,我们更想分享一次感知城市的过程:在一个高度规划、节奏紧凑的岛国里,如何用两天半的时间,体会到它用精密的制度托住生活的日常与温度。 如果形容新加坡是“人人都像你邻居”的城市,而我和新加坡的关系,也恰恰像对门住了多年的邻居——知道彼此的存在,生活轨迹略有重叠,却从未真正走进彼此的生活。也许,这正是我们对“城市安全感”的一种期待:它总是那么体面、有序、可预期,但不必太亲密。 欢迎收听,也欢迎分享你对新加坡的记忆片段。 |Timeline| 03:36 从孙燕姿新加坡演唱会回来之后的戒断反应 06:31 在URA市区重建局打开 50 年规划档案与未完结的城市蓝图 10:06 如果把Marina Bay和徐汇滨江作对比 12:08 从 1820 年延续至今的Shophouse,常见于牛车水、小印度 16:38 新加坡最古老的社区Tiong Bahru 中峇鲁,油画般的街巷 19:39 体验不同区域的Hawker Centre小贩中心,平价且丰富 22:12 联想到苏州工业园区早期规模,有借鉴新加坡的模式 23:49 New Bahru是一个由高中学校改造的全新创意聚落 28:17 既有室内自行车道、25 米高的中庭攀岩墙的FUNAN Mall到底有多好逛? 38:14 新加坡的“有序规划”与“人文活力”如何平衡? |节目里提到的内容| * 新加坡都市重建局里的城市规划馆,详见URA官网 * 华人社区里重要的建筑Shophouse,如今常用作餐饮和创意工作室,具有投资价值,详见Shophouse官网 * 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先驱 Tiong Bahru 中峇鲁 * 中峇鲁的马蹄形街区 * 由老旧数码商场改造的新地标Funan Mall * 新的创意聚落 New Bahru 由一栋建于 1969 年的高中改造而成 * 牛车水附近的森林酒店 Parkroyal,已经成为闹市区知名地标 * 马里安曼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庙,每天下午都有祈祷仪式 * 滨海湾艺术中心里的李伟菘艺术学校,姿迷打卡圣地 * 遍布全城的 Hawker Centre,空间通风宽敞,食物平价丰富
上周,我们从 2025 大阪世博会回来。 虽然我们都不是“铁杆世博迷”,但体验完一圈回来好像各自都带着一些问题继续回味。 而且除了去逛了梦洲的大阪世博会,我俩还专程去看了 1970 万博世博公园,真的有时空穿越的感觉。 本届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是:“设计未来社会,让生命闪耀”,最能体现这个主题的,是会场中央的八大主题展馆,每个展馆都在用自己的语言,邀请观众去探索人类与自然、城市与社会的共生关系。 当我们踏入 1970 世博回顾展厅,每个展馆都像在喊:“未来无限可能,我们什么都敢想。” 而反观2025年,未来的想象似乎更加收敛:谈环保,谈共生,谈危机意识。 55年间,从炫技与畅想,人们走向了温和与谨慎。 本期节目你将会听到: * 04:29 交通和住宿贴士 * 05:39 抢馆攻略: 教你快速预约展馆,如何“捡漏”热门馆 这届大阪世博园区的动线紧凑友好,没有 2010 上海世博那种“走断腿”的疲惫感,在园区的中央,立着一座巨大的木构建筑:大屋根,它既是视觉锚点,也是富含功能性的公共空间。 * 09:26 大屋根 (The Grand Ring) 全球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整个世博场域的“心脏” * 13:17 主题馆 (Signature Pavilion): - Future of Life:人与机器的未来故事; - null2:科技与艺术的极致融合; - Better Co-Being:在开放式场域里体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Earth Mart:食物资源短缺,你会如何定义自己的消费生活? ▲ Future of Life ▲ Better CO-Being * 28:25 避坑指南: 哪些大国馆可能没有你想象中精彩? * 30:55 国家馆精选推荐:德国馆:用严谨和科技诠释可持续; * 西班牙:年轻、活力、娱乐化的新语言; * 匈牙利、波兰馆、奥地利馆:用音乐展现国家灵魂; * 巴林、科威特馆:低调却质朴的诚意之作; * 沙特馆:是沙特王国的城市缩影,高度可持续和包容性; * 日本馆:圆形木造场馆紧扣生命循环主题 * 女性馆:以建筑共谱女性赋权议题 世博会变成了一面微妙的镜子,映照出不同国家对于未来叙事的态度。 48:13 特别回顾: 从 1970 到 2025 - 未来想象力的变化 那里至今保留着太阳神塔和“生命之树”,还有专门展出1970年世博回顾的展厅,走在当年的展览空间中,能感受到1970年代那种浓烈的未来主义气息。 如果你正在计划去大阪世博,希望这期节目可以给你一些参考; 如果你暂时没有出行计划,也希望能透过这次分享,感受到一点点关于“未来社会”的提问。 未来社会,不在展馆里;而在你走路时、驻足时,看到的那些人与空间之间的小小对话。 |Music| たぶん - YOASOBI Game over - Harris Cole Wandering - Yosi Horikawa 剪辑:丁猫、沙师弟
你对香港的想象,还只停留在高楼林立与都市繁华吗? 这期节目,我们跳出钢筋水泥,登上了通往香港离岛的船只,走进隐藏在城市边缘的离岛群落。今年初,丁猫参加香港第一个“跳岛”艺术节,和策展人 Alan 一起探讨:岛屿、艺术与在地故事,如何交织出香港的小历史? 西贡海艺术节,作为香港第一个以离岛为舞台的艺术节,它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展览策划,而是长达三年的岛屿对话,不仅关照海洋生态,更以社区为轴心,串联起四座岛屿的四段地方故事。 当策展团队、艺术家、建筑师与岛民共同生活和创作,在海风和潮汐间,让逐渐被遗忘的岛屿文化重新被看见。 节目里,我们不仅记录了艺术节背后的精彩故事,还试图讨论一些更深层的问题: * 当“在地创作”成为创意产业热词,如何避免走向简单的景观化消费? * 真正的「社区共创」,意味着什么? * 如何理解「慢下来」的创作节奏,在喧嚣都市之外,留出空间给自然、时间与人情? * 艺术节结束后,岛屿的故事该如何延续?岛民和创作者的关系又如何持续生长? 西贡海艺术节是一个开始,更是一次提醒。它提醒所有从事空间、设计、艺术创作的人: 「面对在地文化,我们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深,而不是做完项目就转身离开。」 艺术节或许无法改变岛屿的命运,但提出问题的勇气,会成为新的种子,就像Alan所说:“重要的,不是提一个问题就离开,而是要一直问下去”。 如果你关心社区营造、地方保护,或正在做与土地、人、文化相关的创作实践,这期节目值得你慢慢听。 嘉宾: * Alan — OneBite Design Studio 创始人 ,西贡海艺术节策展人 |Timeline| 02:15 策展人的初心:艺术节背后的动机 07:40 海岛策展的挑战:如何连接岛屿与创作者 12:05 艺术家们的海洋记忆:每件作品身后的西贡风景 18:20 热情的村民,积极参与社区共创环节 25:45 借由艺术节,打开岛屿上闲置已久的空间 29:45 香港人最常讲“留住人情味”:艺术节想留下什么? 34:00 谨记西贡海的美好,期待更多人一起书写地方故事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艺术作品《嗨!西贡》:skhartsfestival.hk 艺术作品《流·穿越》 艺术作品《龙韵飞舞》 艺术作品《动听校园·糧船灣》 静止状态下的艺术作品「It's not here, it's over here」 闭幕式当天,公众集体参与拆除这件作品 众人围观艺术家将收回的毛线团点燃的那一刻 陪伴西贡海艺术节三年的村民大使 谢谢呢班朋友,下个海岛再相聚! |Music| Gibbian - Dime Store credits to blue dot sessions 夏日倾情 - 卫兰 The best version of me - 卫兰 剪辑:沙师弟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博客Apple Podcast给我们五星好评!
这一期,是一次几乎没有台本的对话,由丁猫讲述本月回家乡成都的所见所闻开始。 当城市化进程加速,原先的烟火气和草根性会消失吗?这是丁猫一直以来对自己家乡发展越来越快而心生矛盾的原因。从东边的东郊记忆到西边的西村大院,这趟“建筑巡礼”看似是走访了荣获普奖的刘家琨的两座代表作,但我们真正想讨论的,其实是这些公共空间与城市居民之间,是否还存在真实的连接。 我们聊到西村大院,它巨大的体量与割裂的使用感让人难以亲近;也聊到东郊记忆如何在运营者的不断调试中逐渐聚起了人气,但又不免落入“打卡景点”的套路中。那些原本承载城市公共性和文化精神的空间,是否还能在商业逻辑与真实生活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不过,比起这两个建筑,我们还是更着迷于成都的一些“非打卡区”的街巷日常。修表的裁缝铺、推车卖猪蹄的小贩、藏在居民楼里的野梨树书店……这些低调却生动的生活场景,构成了我们记忆中那个安逸、温暖、有烟火气的成都。 在成都快速更新的背景之下,我们试图捡回一些不该被城市遗忘的日常。一点人情味、一点街头感、一点与邻里之间真实可触的关系。 城市在变,但你是否也会和我们一样,在寻找那些你熟悉的“城市的气味”? | Timeline | 01:53 成都越来越像上海,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02:46 刘家琨获普奖,重新看待西村大院和东郊记忆 07:18 为什么西村大院的商业这么难? 10:42 20多年前的紫荆也曾经是城市边缘的新区 14:58 一条具备生活气息的小马路应该有哪些元素存在? 18:05 野梨树书店用100来告别 23:58 任何一座城市都不用效仿他者 27:09 回到上海,什么是上海的烟火气?
本期播客,我们想带你走进上海一个充满话题的商业地标——地处静安寺的静安嘉里中心(简称“JAKC”)。 最近它似乎成为了上海的“话题中心”,先是罗意威之家的围挡到开幕,再到哆啦A梦在商场街区安义路上的一日快闪,以及最近多个品牌的店铺升级。再往前追溯,它最先用“安义夜巷”带起了夜市风潮,它是全国最早关注到户外运动和香氛风潮的商场之一,用社群活动代入包括“可持续”、“宠物”等标签。每一步消费潮流,它似乎都踩得又快又准。 这也不禁让我们对它的“话题度”和“出色业绩”好奇。纵使上海竞争激烈,新项目来势汹汹,从流量、话题、首店都在冲击着老商业们,但嘉里中心还是抵御住了这层竞争,依然是好内容好品牌的首选,也成功扭转了在上海的地位。 它如何做到这点的?常逛嘉里中心的客人是怎样的人群?大家喜欢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的定位是否有影响静安寺商圈的格局?它的出色可复制吗? | Timeline | 05:00 一个开局并不算最好的商业综合体 10:00 为什么商场要做社群? 13:10 回顾2019-2021年的JAKC,社群、可持续、运动户外已经展开 20:35 安义夜巷:一个能载入上海商业史册的名字 28:40 放眼整个静安寺商圈,JAKC的定位算“亲民”的 34:00 Jellycat快闪,给JAKC带来的不止流量与销量 35:00 经济下行,中产荷包变紧,JAKC如何让生意不掉? 41:00 延伸聊聊,为什么现在商场不流行找IP合作了 42:34 商场纷纷做“食集”,但也不是每家都做得好 | 文中提到的信息 | * 安义夜巷 2019年10月26日晚开始,安义路由主办方静安嘉里中心改造为限时步行街,称为安义夜巷,周五晚22点至周日晚24点进行封路,仅供行人穿梭,同时沿街会布满流动商贩。安义夜巷持续了四年,让上海市中心找回久违的夜市感。 * 上海罗意威之家 罗意威在亚洲最大的旗舰店 —— 罗意威之家,这座单体建筑引人注目的外立面镶嵌着35536块由巴塞罗那的 Studio Cumella 手工制作的金色陶瓷瓷砖。店内汇聚了品牌庞大收藏品中的精选艺术品,反映了品牌与工艺的深厚渊源。 * Jellycat快闪店 * 胡麻餐厅 胡麻是一家创意云南餐馆,以云南当地特色小吃为主,从店铺风格到菜品设计,都围绕着独特、健康的新派融合餐厅展开,自2020年在静安嘉里中心开业,人气狂飙,热度不减。是BLOOM餐饮集团旗下的子品牌之一。 * 飨识里 静安嘉里自营的美食空间,位于商场B2层,又名The Green House,以绿色和绿植元素贯穿始终,不只有餐饮区,还布局有零售业态,该区域延续了南区的特色定位,持续在挖掘有趣的小众品牌。 | Music | Let's Dance-Adrian Walther
为什么要聊外滩? 越是熟悉的地方,越难以用单一视角概括。关于它的内容,似乎早就被谈及太多:万国建筑博览群、“中国的华尔街”、近代史的缩影等等。 2月初我们重走了外滩,作为上海标志性的区域,新与旧的碰撞,总有万般滋味。外滩临江建筑有 36 幢,是外滩的“第一立面”;非临江建筑有 141 幢,即“第二立面”。2017年起,黄浦启动了外滩“第二立面”的改造规划,在最近两年有了一些新的起色,也让外滩除了第一立面的外国建筑群之外有了新的看点:外滩源二期的当代生活方式与艺术内容的导入;老市府大楼的亮灯,以及部分尘封已久、各式风格建筑的外立面修复。 我们的聊天从“重走外滩和步道设计”开始,从主马路拐进任何一条幽巷,试图用不一样的视角打开外滩的多棱面,理解它的厚重与复杂性,穿过历史长河,也许才能更清楚它的当下与未来。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外滩印象。 |Timeline| * 外滩步行友好并非偶然 02:33 重新理解外滩,从步行友好开始 06:09 外滩改造的智慧:2008年拆除亚洲第一湾 * “第一立面”的历史象征 10:35 如何在日常中打开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 13:13 外滩在近 20 年代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造 20:26 怎么看待外滩租界的历史性 * 海派文化的必然 20: 11 只有外国人的外滩,只存在十年 23:00 外滩的多元性还体现在了人群的混杂 * “第二立面”,充满挑战的更新 26:30 外滩第二立面:从保护街区到内容型生长 32:27 外滩源二期和老市府大楼之间的关系 33:52 街区的更新,如何允许自然发酵,而非过度规划? 36:11 外滩的未来,不只是建筑和产业的更新,更关乎记忆的延续 |延展资料| 纪录片:《外滩》,B站有资源,共5集 书籍:《大都会从这里开始》,常青 《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伍江 1986 年的上海外滩 1992 年,外滩进行了上海开埠 100 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整修改造工程,新外滩向黄浦江心扩展数十米 2008 年,素有“亚洲第一湾”的上海延安路高架开始拆除 2010 年,全新的上海外滩竣工亮相,本次改造工程涉及外滩通道建设、滨江区改造、公共枢纽和地下空间开发等。 2018 年,外滩第二立面更新立面及基础要素图 洛克外滩源 老市府大楼 THE PRESS 申报馆,由复旦大学校友众筹的咖啡馆,店内收集了《申报》原版报纸等藏品 |Music| Homesick - Kings of Convenience
2025年第一期节目来自上个月,一次线下对谈活动的录音。 12月底,锐裘来到杭州天目里,参加家居品牌木墨主办的《双手做工》线下活动,并主持了一场圆桌对谈“从土壤到森林”。这个主题颇有深意,它将品牌与街区的共生比喻成一种生态,这场圆桌正好集结着这个生态里不同的角色:一个街区商业;三个品牌(咖啡、面包、零售);和一个观察者,一起探讨个体品牌的成长系统如何建立。 - 为什么很多品牌选择从街区开始自己成长的第一步? - 成长的过程中,它该如何拥抱周遭环境? - 进入更大的市场时,又是准备如何迎接复杂的考验? 也许在圆桌不一定能听到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但可能会成为激发你思考城市商业生态的新视角。 |聊天的人| 席地而作 主理人 刘依达 Cycle&Cycle 主理人 浮小笙 BerryBeans 主理人 韦寒夜 檀谷 商业负责人 赵卓 主持:锐裘 |Timeline| * 为何出发? 03:25 从警校毕业生到面包师傅,从星巴克店员到品牌创始人,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定位与方向 16:35 “当你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时,全世界都会来帮助你” 21:33 “品牌像不同品种的树, 商业运营方更像园丁” * 一家店到多家店 26:30 Cycle&Cycle 以日本为灵感,打造符合国人饮食习惯和口味的面包 30:45 BerryBeans:从自行车卖咖啡,到婚礼咖啡师 34:40 席地而作:从快闪出发,把民艺带到大城市 * 现实问题 42:43 经济环境充满挑战,主理人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平和心态 50:24 品牌生长与地域关系 53:50 开店更谨慎,那选店标准是什么? 57:36 老建筑不要爆改!最小成本改造为咖啡馆,平衡效率与品质 * Q&A 01:12:36 如何利用数字化做品牌?视频号,小红书怎么提高单店效益? |Music| String Quintet No. 3 in C Major, K. 515/ III. Andante 剪辑:沙师弟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 给我们五星好评!
🌟 来到 2024 年的尾牙,和大家道一声新年快乐! 今年是城市有意思的第二年,依然非常感谢订阅和收听节目的每一位听友。 本年度的最后一期节目,按照惯例,我们用四个观察来复盘过去一年,在开启这期节目前,我们想邀请你有空回听去年的年终特辑,去年的五个关键词,就是我们今年工作和生活的主脉络。 |聊天的人| 锐裘、丁猫 02:05 主播二人今年的关键词 03:37 关于今年工作的总结 06:55 观察 1:一二线城市活力调转 15:59 观察 2:在情绪消费下,“理性”失效了 24:15 观察 3:地方文旅,警惕打卡经济 35:40 观察 4:中国原创品牌迈入新航线 想说的话都浓缩在这期节目和「RQ商业观察室」公众号本年度最后一篇文章里,无论 2024 年过得如何,祝愿大家都能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动力。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今年你最喜欢哪期节目?我们会抽三位幸运听众,送出新年好礼! |Music| 片头:森林 - Mr. 片尾:一人之境 - 林家谦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 给我们五星好评!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