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77期《 别任性 》,这期我去 Ashley(@桔子酱Ashley)的电台 OutChina 做客,跟她交换了一下简化生命史:15岁、20岁、25岁,以及30岁(Ashley 还没到)的时候,我们都在干嘛? 在 Ashley 的真诚发问下,我关于自己说得有点多,其实没啥意思,但如果你好奇一个人可能是如何进入女权主义研究的,以及一个人为何曾经会说出 “我想做中国第二个李银河” 这等蠢话,可以一听。 OutChina 是一个聚焦中国 LGBTQ 人群的访谈节目,欢迎在各个播客平台上搜索订阅。谢谢 Ashley!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BIE网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别//feeds.acast.com/任public/shows/性bierenxing(去掉 “别任性” 三字)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如果你是海外苹果 ID,现在应该能搜到另一个新的 “别任性”,是未阉割并集数全的;但如果你是墙内 ID,如果还搜不到,就只能再等等了,或者小宇宙上也找得到。 02:10 Alex 的15岁:《东宫西宫》、正义感小P孩、耽美,以及为什么现在觉得已经不需要 “第二个李银河” 了 04:20 Ashley 的15岁:第一次被女孩吸引,性别意识启蒙妈妈,在女权方面不需要开悟,但性少数身份还在纠结 05:10 Alex 的20岁:没有高考,本科专业为什么放弃了念广告,为什么选了心理学,又为什么不再喜欢心理学,本科之后做了什么工作 08:40 Ashley 的20岁:高考是至今的噩梦,本科学法语,大三作为交换生在法国念政治的时候突然 “开窍”了,在此之前身份认同并不好,觉得 “我跟我女朋友和另一个朋友是上海仅有的同性恋” “当你对自己的身份很羞耻的时候,是不会主动去寻找信息的“,即使这是已经2011年的上海。 而在法国的时候,性别和女权相关的哲学和思想是 “浸润在生活中的”,”自我感觉太好了”。 20岁是身份认同的飞跃,回到上海之后,才发现了本地的拉拉社群,也终于跟父母出柜成功(18岁的时候出柜过,但失败了)。 13:20 Alex 的25岁:戒毒所的工作体验如何;这段经历对性格发展有什么影响:边界感、自我确认感、沟通方式;为什么终于决定告别这份工作? 在戒毒所工作两年之后,决定硕士还是要念性别和女权相关:“盘了一盘,发现即使有一些东西想学,可能是7分8分那么想学,但性别研究根本都不在这个评分系统内,而无论别的分数多高,不选这个我知道我会后悔”,虽然也不知道学了它能干嘛 20:20 Ashley 的25岁:在大三密集吸收性别理论后,23岁(因为当时的女朋友)去了美国学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但没有兴趣;在洛杉矶 LGBT 中心做志愿者,接触到很多运动家,在运动层面收到冲击:“我就是一个高举理想主义大旗,而双脚精明地留在现实的俗人” 想做点什么,于是和当时女朋友开始拍一些和 LGBTQ 的短片,然后有了 OutChina 的项目(也有网站),从墙外角度展现中国性少数 作为摄影加入 The Advocate,是一个左到不能再左,彩虹到不能再彩虹的媒体,直到25岁,因为 “身份的失衡感“ 和对于这个工作环境对 “政治正确” 的态度,以及其他原因,辞职回到国内 “我在美国媒体公司做事情是锦上添花,而在中国做 OutChina 是雪中送炭” 26:30 Alex 对西方的大学环境有同样的警惕和反思:自我感动的情绪,同温层,以及对于自己 “中国人” 身份的重新认识,不想再通过西方视角去思考 但回国后,面对审查和环境的同化,Ashley 仍然感到分裂 30:30 媒体和用户的关系已经完全变了:用户要什么我们就得喂什么??一定要这样吗?媒体还可以做引导和教育吗?怎么做有效的传播? “你曾经抱有的原则性的东西,随着在国内时间变久,多大程度上会一点一点流失?” 是我变得宽容了?还是我被同化了? 35:20 Alex 的30岁:为什么读博?读完为什么回国?又为什么离开学校做媒体? 回来第一年,感觉 “非常对”,但 “我还是在一个 bubble 里面吧,在国内换一个工作环境我可能无法幸存” 40:20 Ashley 回国后在一个自媒体工作,可能也是在一个 bubble 里面,多一半的同事是性少数,免于同龄人在别的工作环境可能遇到的一些不友好评论 42:10 Alex:小环境是友好的,但如果在大环境保持敏感度?关于自我审查:“用尊严换安全“ “别的女孩” 的受众人群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做一个传播者,我不是来服务你的” 47:10 Alex 的个人身份认同是 LGBTQ 里的 Q,为什么是这个?需要去解释吗?怎么解释?(还有非常 “西化” 的彩虹小组开会是什么架势? 51:40 关于北方公园这篇采访里提到的困惑,如何维持身份的稳定性,和做突破的需要?进入一个性别 NGO 做话题 “出圈”,和加入一个公众媒体平台做 “私货”,有什么不同?(cue 了一下 曹导,请听74期) Queer 也是一个有策略价值的标签,因为可以横向跨越性取向的限制,联合更多人,建立一个更大的社区感;多元成家是什么意思,和与酷儿的关系 57:20 “我对人性悲观,但对理念不悲观”, 说这句话除了单纯耍帅,还有什么意思? Ashley 看起来是一个外向的人:“因为我把对人的期待降到了无望的初始值,所以当我每得到一点东西都会开心” 61:30 Alex 现在更加不认为自己配做 “媒体人” 了,为什么? 64:30 为什么把身份比作衣服?比起有若干标签,更希望自己 “什么都不是”,这样反而更能走些野路子 用 “我想做什么” 引领自己,而不是 “我想做一个什么行业的人” 66:50 最后关于审查,“不仅关乎媒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而是会影响到每日非常细微的决定和感受”,但是有墙就会让人更加有冲动去突围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今天的嘉宾是音乐人刘敏(@Lumi刘敏),乐队重塑雕像的权利和 TrembLe MiX 的成员,另外一位嘉宾是心理咨询师 Steve(@史秀雄Steve)。 这个奇特的组合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又聊了什么? 想听刘敏的新作品请关注 @TrembLe MiX 公众号。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BIE网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别//feeds.acast.com/任public/shows/性bierenxing(去掉 “别任性” 三字)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如果你是海外苹果 ID,现在应该能搜到另一个新的 “别任性”,是未阉割并集数全的;但如果你是墙内 ID,如果还搜不到,就只能再等等了,或者小宇宙上也找得到。 01:28 重塑在《乐夏2》夺冠后,Steve 在微博上写了一篇认真的小作文,圈了刘敏;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并读过 Steve 书的刘敏回复了 Steve;然后我们围观了一下,攒了一个局 03:50 中村修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这能很好的代表刘敏对教育的态度 08:20 从现有教育体制中 “退赛” 对大部分本国孩子来说是一种奢侈 高中叛逆少女刘敏对做音乐从来没有犹豫过:翘课,自学吉他和乐理,和她的第一支朋克乐队 U235 刘敏有好几位家人热爱音乐,她自己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叫做《小青蛙》,后来初中因为 Beyond 学起了吉他 10:30 做音乐的满足感是做其他事情无法替代的,其实很少人有这么明确的 passion 12:25 项飙那篇 关于内卷的文章,与中村修二对东亚教育的观点如何发生对应?“竞争消耗了无谓的能量,比如 Depeche Mode 和 The Cure 共享一个团队,所以一支乐队出唱片的时候另一支乐队就休息,并不用浪费精力在恶性竞争上“,而现实中我们普通人的竞争因为在取悦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一个第三方权威,反而两败俱伤 15:20 “我从来没有上过班,我不能做一个机器“,但如果非要上一个朝九晚五的班,刘敏会做什么? 16:10 对规则的拒绝就是一种反抗 19:10 刘敏大学念了一年辍学去了南京(U235 时期),“其实如果当时有更好的环境让我学到想学的音乐知识,我也会去学校,但是当时的情况是我必须这么选择,否则就会干扰我学习和创作音乐“ 21:30 《乐夏2》夺冠对刘敏来说意味着什么?“惊喜谈不上,意外是有的“,夺冠了的话,说明 “包容性是有的,创作者坚持做自己的东西也是可以的“ 23:40 “我最满足的时刻来自,比如我完成了一首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喜欢的,就像是我的一个孩子一样”,但创作并不存在完美的,现在重听旧的作品会怎么想? 25:30 2020年让很多人感到迷茫,但刘敏不迷茫,“更多人有时间静下来回归自我,是好事” 27:30 什么样是地道的川菜,和地道的摇滚?关于 “差异性”、“同一性”、“标准化“,小众审美与教育的联系,“教育成了一种管理工具” 32:20 什么是成功?别人觉得我很厉害但我觉得自己很差,那是成功吗?如果别人觉得我很差,但我认可自己,那是成功吗? 34:00 “我情绪起伏很大,但同时可以用理性来引导情绪“;“我的左脑和右脑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但是可以共存 38:40 从偏朋克到后朋克到电子,重塑的音乐风格变化跟个人的性格成长和变化有关 40:18 刘敏欣赏的 “女性创作“,不一定和生理的女性身份有关,而是带着一种 “女性气质”,不是 “外在的性别化”,所以喜欢 Little Dragon 、Blonde Redhead、Aurora,也喜欢 David Bowie、David Sylvian,和 Michael Rother 42:20 在一个性别尚不平等的结构性现实面前,个人层面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开发,“把个体化发展到极致”,或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解决方案;但是除此之外,性别问题还有其他层面,所以 “你不能只是自己闷头做,该说的我会说(或者写进歌里),还是有引导的责任在里面的。” 47:30 流量时代产生的 “垃圾”,有存在的价值么? 51:30 横向联想到暴食症,再到《千与千寻》的无脸人:暴食可能是源于自我意识的缺失,感知不到自己,所以想不停的扩张(身体和意识的)边界 54:30 刘敏不做灵修或冥想,因为 “不满足于这种方法“,“每件事情对我都是修,包括刷牙和做音乐” 55:40 “人类的语言是拿来产生误解的,音乐才是通用的语言”;“语言功能在左脑,那如何去描述发生在我们右脑的感知呢?” 58:25 那么一个 “好老师” 应该是什么样子? 61:20 联想第二波:从学生,到 battery chicken,到自由主义和大工厂,以及 PBRF(Performance Based Research Fund)—— 现在大学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成了大工厂里的一颗螺丝钉,受制于同样标准化、一体化的评判指标,“教书成了一门生意” 63:30 ”大众和小众的区别,就是目的性:小众的意思就是,标准在自己手上,至于结果能不能被大家接受,并不是评判标准,即使这个作品的确被大众接受了,也不代表它是大众的,因为目的不是这个”;但当 “小众作品被大众看到了价值,是有意义的”,比如 Kraftwerk、David Bowie、Lou Reed 等人的作品 68:00 TrembLe MiX 是刘敏的双人音乐组合,不同于重塑,是一个她自己主导歌词创作和演唱的项目 69:20 TrembLe MiX 的创作是什么样子?“看天发呆的时候,觉得天空像海洋,飞机像鲸鱼,就把它写下来” + 灵魂拷问:“你现在不看天了吗?” 71:15 停下来享受自然美好景观的冲击,可以重新 "校准“ 大脑,也是发掘和塑造新的神经回路(即上次被嘉宾 Jess 评价 “直男大脑” 之后,我又收获了刘敏的 “左脑型人” 认证 )+ 大脑下雪、阿兹海默症、play therapy、“当天空出现双彩虹,难道不应该停车下来看看吗?” 75:30 对人生的紧迫感和资源匮乏感,造成了扭曲的主流教育模式和观念,听过教育机构 “就怕学霸过寒假” 的宣传语吧? 80:20 我们都需要归属感吗?自己走自己的路,会孤独吗?其实,如果你专注选了一个方向,才更可能找到伙伴,“如果你哪个方向都可以,别人为什么要选择你呢?” 83:20 可能,对于在一个领域深耕的人,并不需要 “忍受孤独” 或者 “富有勇气和毅力”,因为对 ta 来说,“这些都不是负担,而是很爽” 86:20 刘敏会如何介绍自己的音乐?(请大家关注 @TrembLe MiX 公众号,新作品的 demo 都在上面) 87:20 “上乐夏是抱着一个体验人生的态度上的“,想看看 ”当你面对一个挑战,你会怎么面对,怎么处理” 89:38 一个无聊小彩蛋 Tracklist: 重塑雕像的权利 - Red Rum Aviv 重塑雕像的权利 - If the Monkey Becomes (to be) the King TrembLe MiX - Soul (demo) TrembLe MiX - Love's Fantasy (demo) 以及来自刘敏提到的音乐人/团体的: Kraftwerk - The Robots Little Dragon - High Michael Rother - Dreaming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Venus in Furs 头图摄影:张笛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受服装品牌 SLY 之邀,我们这期的嘉宾是 “BEST 残障姐妹” (公众号:残障姐妹BEST)的妖妖和洛因。 BEST 是 Beijing Enable Sister Center 的简写,这是由妖妖与另一位残障姐妹彭玉娇共同创立的社工机构。我曾在朋友圈里看到她们带残障姐妹们出游拍的漂亮照片,也对她们做过的《北京残障女子图鉴》印象很深。 洛因是一名脊髓损伤患者,需要使用轮椅。在《北京残障女子图鉴》的发布会上,她笑称自己也是有车的人。我也是那次得知对于 “轮椅族” 而言,所谓 “健全人” 不过是 “两脚兽”。洛因的微博是@洛因纪,你在上面还能看到她去年在泰国跳伞的视频。 妖妖(微信: aily-yao)有罕见病、心脏病和脊柱侧弯。除了做 BEST 机构,她还为了照顾自己的狗子,专门去学习成为了一名宠物营养师。 洛因和妖妖跟我讲了不少厉害的故事,她们自己的,家人的,36年没出过门的残障姐姐的,因为被当作羞耻在全家福里没有位置的残障女孩的。她们也大笑吐槽别人看到残障人出行的各种稀奇反应,比如 “哎哟你们真棒!都这样了还出来吃饭!” 妖妖说残障姐妹们一起出去的时候,其实不会特别照顾彼此,“因为我们知道她已经可以了。她可以的!” 洛因讨厌被当作孩子,“我如果需要帮助会说的。” 她们都花了不少努力,终于被家人当作一个完整的成人,而不是一个永恒的孩童 —— 但很多姐妹仍然相信自己 “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 录音结束后,我和两个男同事送洛因出门,按她指示帮她上了车,折起轮椅放到车后备箱,跟她说拜拜。网约车的司机大哥有点意外有点慌张,“啊?你们让她一个人走啊!没人送吗?” “没事!到了地方她会告诉您做什么的,” 我现学现卖了妖妖的话,“她可以的!” 谢谢 SLY 的服装支持! RSS 订阅:https:别//feeds.acast.com/任public/shows/性bierenxing(去掉 “别任性” 三字)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如果你是海外苹果 ID,现在应该能搜到另一个新的 “别任性”,是未阉割并集数全的;但如果你是墙内 ID,如果还搜不到,就只能再等等了,或者小宇宙上也找得到。 另外,欢迎移步 @BIE别的女孩 微博,在本期 podcast 下面评论区告诉我们: #你对自己的什么最自信# 这一期节目播放后,我们将从两期节目的评论区选取一共15位粉丝送去 SLY 的礼物。 (共三种礼品,每种5份,品种随机) 01:08 来自妖妖的官方介绍:“BEST 残障姐妹” 关注残障女性,通过艺术疗愈、社工支持和残障青年的心理疗愈,来服务残障女性 03:10 洛因在泰国的跳伞经历是如何实现的? 05:30 妖妖:希望中国的残障女性不是低迷的、弱势的,而能走出自己的空间,自我赋能(也就是 BEST 中的 E--Enable),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 05:50 关于妖妖的罕见病:镜面人,全身器官和普通人相反,血管也是逆流 —— 听起来像一种很厉害的特异功能;她还有脊柱侧弯和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11:30 洛因的情况:一岁的时候因癌症失去行走能力,虽然救活了,但留下了不能行走的遗憾。张悬有句歌词对她有特别深刻的含义:“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14:30 半途致残的女性,比先天性的更难以走出来 16:30 一些正确用词的科普:“残疾”、“残障”、“病障”、“轮椅使用者”、”身心障碍者”、“听人”、都是 OK 的用词吗?具体都是什么意思? 21:10 妖妖歪打正着成了宠物营养师是因为跟毛孩子的缘分:照顾它们也是对自己的疗愈。曾经在一个罕见病机构工作的她,因为共情感太深,经常在看望得病孩子之后回家大哭;而现在与残障姐妹们工作,虽然也有挫败感,但成就感更强 25:10 洛因因为高中没有无障碍设施,不得已辍学,即使成绩很好,“一开始每年都会做梦回到学校,特别不甘心” 26:20 20岁的时候,她在网上报名了一个培养残障青年独立自主的北京公益项目,被选中了,家人以为是骗局,“中国那么多残疾人,怎么就会选上你了?” 她后来是如何来到北京,又是如何做到完全独立生活的?众筹、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自己上床(失败了)、妈妈的终极挑战(自己往返地铁站)、第一次自己做饭,“爸爸很为我骄傲,说 ‘以后能吃到闺女做的饭了’。” 33:20 BEST 做过中国残障女性口述史故事艺术疗愈,对中国残障研究是一个里程碑;通过去了解残障女性的具体需求,去提供具体和多样化的服务,包括残障女性领导力培养 35:30 因为有残障,就活该被世界隔绝?36年没出过门的姐姐故事 38:10 残障女性领导力培训的第一课就是:自我认同 —— 接受自己的身体和残障,才可以走出来,才可以面对生活,才能活出想要的样子 38:45 为何 BEST 特别强调 “姐妹”?残障女性在边缘人群仍是弱势,需要承受残障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从教育、就业、家庭、婚姻都面临更大的困境,“一个残障男性的家庭会想找一个健全女性照顾她,而一个残障女性的家人会觉得她只配得上残障人” 妖妖:“我希望她们能看到这些走出来的、活出自我的残障女性,才会敢去想象自己的生活,才会知道自己原来还可以有一个人生” 44:20 残障女人竟有一个共同命运:开小卖部?? 46:10 BEST 之前组织过残障姐妹出游拍照,很多人说 “这是我第一次化妆”,“这是第一次有人给我拍照”。一个有罕见病的女孩,小时候的照片,其实都是妹妹代替她拍的 47:20 残障孩子父母的羞耻感,甚至可能觉得残障孩子就应该关起来,是 “家丑”,不能带出门 50:30 残障人的父母总会觉得 “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但 “我们能成为的可能远远超出他们的期待”,所以 “一定要走出来” 50:50 关于《北京残障女子图鉴》,第一季的主题是漂泊,能看到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残障身份的意识,“她们也是北漂,而且没有放弃”;第二季的主题会是关于就业 53:20 为什么向残障女性提供艺术课程?“很多残障女性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有一种被剥夺感,所以我们认为,用艺术的方式赋能,是给她们重新选择的权利,这可以给你一种成就感和价值感,在这一件事情上你可以有控制力,那在其他事情上你也会有。“ 57:10 洛因和妖妖曾经对自己身体的不自信。 洛因:我爸妈曾经会说,“你都已经这样了,别打扮得花枝招展了”,可凭什么?所以还是喜欢臭美一下。身体上,曾经不愿意露出腿,因为腿有萎缩,但现在我可以面对它,会穿起短裙。我背上的疤也是我生命的勋章,见证我遭遇过的苦难,就像一个纹身一样。 妖妖:在《北京残障女子图鉴》里,是我第一次露出背部,让摄影师拍下来。拍完觉得,其实也挺美的。这不仅是身份的认同,也是对身体的认同,这是我跟我身体的和解。 63:10 妖妖和洛因现在穿衣风格发生了什么变化?(更多83:20:“虽然我看起来是可爱邻家女孩的类型,但其实我这些年喜欢的风格越来越酷了,这才是我的样子。”) 65:10 残障人那么多,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城市设施的不便利,导致我们无法更好的融入到公共生活中,而不是我们不存在”。关于城市建设、无障碍设施、上公交车被拒的盲人故事,“你一个盲人,你为什么不在家好好呆着?” 69:20 两人昨天的地铁站无障碍电梯体验,路被堵死,电梯不开;妖妖:“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大众倡导” 72:20 很多残障人内化了外界的歧视,但是 “我不认命“ 74:30 关于日常社交往来,以及有时候来自健全人过度的照顾,“其实装上车头,我比你走得都快” 80:10 洛因和妖妖的感情情况:母胎单身和初恋至今八年;亲密关系对于残障女孩往往还是一个焦虑和不自信的来源 85:10 洛因写过的一篇残障人士出行指南,坐飞机、坐高铁、坐地铁,都可以如何操作? 86:10 两人的灵魂动物是什么?为什么? 87:10 妖妖:“想呼吁更多的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当我们可见度高了,人们对于残障设施的公共意识或许也会提高”。 洛因:“当你发现坡道被占用等无障碍设施问题,可以拨打 12345 去反馈信息,残障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我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谢谢妖妖和洛因!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欢迎来到第74期《 别任性 》。这期受服装品牌 SLY 之邀,我们与 SLY 一起寻找了几位灵魂有趣的女孩,来谈谈她们如何在别样生活中建立自信。 节目共两期,第一期我们请来了最近因为外卖小哥的职业体验视频(再一次)广受关注的旅行视频博主曹导(@曹导),聊聊这位 “野人” 博主的胆量和自信。 感谢曹导莅临指导,感谢小关(曹导女友)场外助威,感谢 SLY 慷慨解囊! 曹导在曾经的视频中展示出的野外生存能力(如:潜水、被鲨鱼咬、抓鱼、爬树、烧烤)为她赢得了 “野人” 的美誉,同时,她还拥有一些具高科技或机械属性的技能点,比如开飞机和做漂移。毫不夸张地说,她比大部分的人去过更多的地方、更高的山,以及更深的海。 但她并不是孤胆游侠,她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爱 —— 被爱包围,也把爱给出去,所以她那些看似轻松实则硬核的户外视频才让人觉得那么快乐。 请收听,感受她的真诚和能量吧! 另外,欢迎移步 @BIE别的女孩 微博,在本期 podcast 下面评论区告诉我们:#你对自己的什么最自信# 两期节目播放后,我们将从评论区选取15位粉丝送去 SLY 的礼物。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BIE网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别//feeds.acast.com/任public/shows/性bierenxing(去掉 “别任性” 三字)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如果你是海外苹果 ID,现在应该能搜到另一个新的 “别任性”,是未阉割并集数全的;但如果你是墙内 ID,如果还搜不到,就只能再等等了,或者小宇宙上也找得到。 01:10 曹导曾经很想做导演,于是被取了外号 “曹导”;甜美小关在线 say hi 02:30 17年和野生珍妮去丛林探险的《猛虎出笼》系列,“被鲨鱼咬了,然后一战成名”; 03:00 2019年是 “精彩到需要吸氧的一年”,2020年是 “荒谬到需要吸氧的一年”:开飞机穿越大西洋的计划报废 04:00 好在今年还是成功做了环中国自驾行,一起出行对情侣是不小的考验,曹导和小关吵架了吗?(吵了)(还撞车了) 11:10 作为 vlogger,生活和工作会分区吗?“大部分日常时间都不开机,有主题才拍”;“为了工作会想办法让生活过得更精彩一点” 13:20 在加州学海洋生物保护的时候是户外人生的正式开启,但从小就喜欢踢球和打篮球,体育老师为了曹导硬组了一只女足球队 15:30作为女孩子,生理发育后感到和男生的体能差距 18:10 曾经想做海洋保护方面的田野工作,但工作职位要求能搬60磅重物和长期海上生活,没有成功 19:30 在美国的几年,因为接近户外生活方式,是身体素质的巅峰,也是身材自信的巅峰:初中的自卑时期;遮掩身材的穿衣方式;因为发胖而课间都不想动,因为 “不想让大家看到我动起来的样子” 23:00 后来又如何找回自信的?“有曲线就该 show it off”;另外还有爱穿比基尼的曹导在海边塞奶小记,“掉出来塞回去就好” 26:20 在国内买不到衣服,在美国发现 “买衣服可以这么容易” 27:40 有没有因为身材不够 “标准” 被网友黑过?“我可能不太被粉丝当作一个 ‘女孩’ 来评价”,但 “我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感觉很强烈” 29:40 曹导曾经因为妈妈的要求是齐腰长发,后来终于偷偷剪了短发,但 “我不是T!” 因为她追求的是 “娘man平衡” 的感觉 31:30 1到10分的话,曹导的自信度几分?(非常高)另外一个重点:皮肤黑显瘦! 33:20 曹导平时怎么打扮?穿着牛仔球鞋去上海(这样一个容易让人觉得 “我不配” 的城市)参加一个名表活动的时候,感受如何? 35:10 从小就喜欢认识漂亮女生,跟她们在一起不会感到压力,因为 “不构成竞争关系” 36:30 曹导的外卖体验视频为她打开了很多资源,最近的一个(公益)项目是,明年去四川大凉山,体验做电网维护人员 37:40 为何曾经联合国环境署的实习工作,会让曹导发出:“我才不要成为那种穿得人模狗样天天坐在办公室写报告的无趣的人,我的身心都属于大自然,啊~~~~~~自由飞翔” 的感叹? 40:50 一位百万粉丝的 vlogger 是如何诞生的?野人博主的放养历史。“可能的话,给自己一些时间去 figure out 想做什么”,“年轻人试错成本也低” 45:30 很多顶流网红们的瞬间爆红其实后面有很久的积累和技能开发;很多看似粗糙 “随意” 的视频都有大量的后期(除了曹导和野生珍妮17年做的 vlog,那真的是手机录制编辑的野生 vlog) 49:25 聊聊 vlog 硬件:专用相机和无人机 52:40 “我可能是天生缺少恐惧这根筋“,关于刺激、焦虑、恐惧,和听着都让我觉得腿软的跳伞经历(更多听 59:40,“人生的精彩不在于长度“) 56:30 曹导以前还是知道 “紧张” 是什么感觉的,但从某个时候想开了,“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出丑,谁这辈子没出过丑呢”,可能也跟接触户外运动建立的自信有关 61:50 习惯了这么刺激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如何满足这种对刺激的需求?答:用爱情,“因为爱情不就是让人疯狂嘛?”(小关忍不住了 “太恶心啦!”) 64:30 性少数的身份对于做 vlog 有影响吗?以及出柜故事 67:15《我爱摇滚乐》是曹导的 “白左” 启蒙 68:40 关于做外卖小哥体验视频,“当时如果知道会炸成这样,可能会给 SKP 打个码,因为 SKP 不是重点”;以及关于《人物》那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71:10 如何不被流量裹挟,尽量保持独立,和坚持 “做我想做并擅长做的东西”? 73:20 曹导人生中最想达成的事情:完成7+2,攀登七大峰,去到南北极,目前进展如何?30岁的曹导有年龄和时间的紧迫感吗? 最后,为曹导加油! SLY 是日本巴罗克服饰集团旗下时尚前沿品牌,以「Casual、Girly、Mode」化为基础去呈现女性魅力的日系都市风格。 我们会用两集内容呈现多面的 ”SLY GIRLS”。自信多变的女孩是什么样的?当下的网络生活总能轻易将大家的目光聚焦一处,把人们引入一种约定俗成的形象,那我们就打破常规,通过皮革、动物纹、复古款式等元素的结合营造 “不褪色的时髦”。 在这千变万化的色彩组合里,SLY GIRLS 展现情感的力量、不设限的风格,以及别样的生活可能性。 点亮生活的微光,让你自信坦然。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欢迎来到第73期《 别任性 》,这期是关于最近的 “成都MC” 事件,以及后续的争议。时间点整理得比较细,请直接下拉看 shownotes 吧。 感谢@不合时宜TheWeirdo 的孟常,@北京同志中心(bjlgbtcenter)的小铁,和 @忽左忽右Leftright/@去现场@GoLIVE 的杨一。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BIE网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别//feeds.acast.com/任public/shows/性bierenxing(去掉 “别任性” 三字)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如果你是海外苹果 ID,现在应该能搜到另一个新的 “别任性”,是未阉割并集数全的;但如果你是墙内 ID,如果还搜不到,就只能再等等了,或者小宇宙上也找得到。 02:10 网称成都 MC 事件梳理:文章剽窃、同志狂欢季、HIV 传播、性少数性空间的(再一次)压缩 09:30 这次曝光透露出的两面性:一方面性少数的可见度在网络上受到控制和压制,另一方面,猎奇的目光也更加强烈,“为什么同样性质的大部分异性恋场所却被保护得很好?” 11:30 同志群体对性行为接受度更高,这是一个迷思吗?“同志群体可能被所谓的公序良俗约束更少,而对性爱的表达更接近性爱本身,但是异性恋之间的玩法一点都不少,但是因为同性的关系,让性行为在大众眼中显得特别而已”,这其实就是一种性的霸权 15:30 关于性等级和学者 Gayle Rubin 提出的 Charmed Circle:处于内环的性行为是 “好” 的 sex,外环是 “坏” 的 sex(具体请自行查找这个概念);而曾经被视为 “坏” 的 sex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在这个等级上发生变化,比如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在变高,以及一些好 gay 们虽然是同性恋,但是性实践上因为很 “乖”,在这个性秩序上也可以 “提高地位” 19:30 迎合异性恋生活方式和审美的同性恋们:阳光中产同性恋(阳光积极正直好gay,简称阳积正),以及 heteronormativity 和相对的概念 homonormativity;事实上很多同性恋也被这种内部的审美霸权压制和伤害,比如 “娘” 的、不够健美的、不符合 “主流” 形象标准的 —— 而这可能恰恰是异性恋主导社会的同化结果 26:10 异性恋想象中的同志都是绝美和妖娆的?“你长得这么平凡,怎么可能是 gay”;“gay 都很有品味,都好看” 这个迷思是一个双刃剑,在 “正面化“ gay 的同时,也会边缘化不符合 “标准” 的 gay —— 这种过度的(自我)美化或许正是性少数群体不够被接纳的信号 32:50 同理,lean in 式的 “女权主义” 也可能导向同样的等级:这么艰难的环境,我可以克服还可以成功,为什么你不可以? 35:30 “gay蜜” 这个称呼的背后,可能是边缘身份的 “姐妹” 同盟感,但也可能只是一种社交货币 40:10 性少数和女权运动之间的互动和张力 42:50 本国同志运动权益进步一览1:苏联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变迁 48:20 关于同志的线下场所的重要性:关于东单公园、“渔场”、“干点”、“湿点“、前 app 时代,“彼此识别” 和 MC 之类的线下空间 55:10 可男同性恋之外,拉拉和跨性别又有什么线下空间呢?这其中的性别差异在哪里?(强行插播一下,我们的月份派对 “鸡兔同笼” 正是给女孩及性少数打造的社区空间,本月派对就是10月22日周四,北京Zhaodai) 59:30 对于性少数来说,“本来就没有几个(能够彼此识别的)安全空间,现在还越来越少”,尤其对于年长的同性恋 64:10 本国同志运动权益进步一览2:去罪化,95年民营互联网发展和世妇会,民间组织的发展,2000年后的同志社群,2010年后组织的专业化,2014年后空间的进一步紧缩以及机构的进一步垂直化;性少数至今仍处于 “政治贫困”,但是同时,已经有很多案例推动了法律公正的进程 70:10 关于 “扭转治疗”,在本国仍非常普遍,在 “西方” 也没有断绝 73:50 “身份认同要好”(即自我认同自己的性少数身份且出柜),为什么这一点对于很多性少数公益从业者在伴侣的选择上很必要? 75:10 但是 “出柜” 这件事尤其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更加复杂:一定要踹开柜门吗?“你想要达到的并不是改变老一辈对于 lgbtq 的认知,而是让 ta 们接受你这段(同性)关系”;“出柜出不好,也是对家人的伤害” 83:30 形婚和骗婚的区别,以及形婚和多元成家的关系 84:20 出柜的重要性和迂回可能(提及吉野贤治的著作《掩饰》,由朱静姝翻译);各种失败的出柜经验 93:30 “一个足够接受自己身份的性少数 个体,是绝对不会选择骗婚的” 95:10 安全性行为和自我认同程度是相关的,“身份认同低的性少数个体,抗击社会压力能力会相对低,自我效能感也会比较差,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 ta 对安全性行为的实践” 97:20 “HIV 尤其在中国不是一个同性恋的问题,异性恋感染人数也非常多”;以及关于 PrEP(HIV 暴露前预防) Tracklist: Queen - I Want to Break Free Scissor Sisters - Let's Have a Kiki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欢迎来到第71期《 别任性 》,这期的两位嘉宾是在芝加哥长大的23岁华人男孩 Shifa(仕发)和住在北京的22岁中日混血男孩卡酱。两人除了跨文化的成长背景,在各自的社区是行动/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之前我们发过关于他们的 文章 和 播客),他们还同样有着一颗中二魂,Shifa 的理想是用嘻哈音乐改变美国华人现状和种族关系(还有五年内赚到一百万美元),卡酱的理想是成为日本第一位混血+跨性别政治家。 我觉得他们可能会成为朋友,就撺了这个局。 这期节目封面是路飞,致敬中二魂。 卡酱(左)instagram:kacchan0730 Shifa(右)instagram: chinatownshifa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别//feeds.acast.com/任public/shows/性bierenxing(去掉 “别任性” 三字)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如果你是海外苹果 ID,现在应该能搜到另一个新的 “别任性”,是未阉割并集数全的;但如果你是墙内 ID,如果还搜不到,就只能再等等了,或者小宇宙上也找得到。 时间点: 01:40 Shifa 13岁和家人来到美国,现在在做两个音乐文化项目:“天外有天” 和 “唐人街有嘻哈“。他2020年很忙,参加了 #黑命攸关(BlackLivesMatter)# 游行,也在微信和 Tik Tok “禁令” 发布之后去唐人街举牌子抗议 06:10 卡酱在中国日本两边长大,且是性少数,很了解 “跟别人不一样” 的感觉 08:20 两人作为男性,跟女权主义的关系 10:30 Shifa 理解中嘻哈音乐和亚裔男性气质(雄性气概)的关系:我们做嘻哈得比黑人做得更好才能被认可,我们得做得更多才能改变美国社会对亚裔的印象;卡酱也自己明白,作为跨性别,需要做得比别人优秀才可能成为政治家;与此类似,女性往往要比男性更优秀才能得到同一个职位(两人顺便使劲夸了一下自己的女朋友多聪明) 16:50 Shifa 经历过的种族身份(亚裔)和性别身份(男性)交缠的歧视:高度对抗性的男性社交场景中,被叫 Ching-Chong Chinaman(和 “Nigger” 一样属于种族歧视的脏话俚语) 24:00 卡酱在北京经历过的歧视:和妈妈在出租车上说日语被司机赶下车,和日本学校同学在地铁上被一位乘客攻击 29:00 海外华人其实非常多样,一些留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济能力和 Shifa 这样的移民家庭有很大差别;不同年龄出国的生活轨迹也很不一样 31:50 Shifa 的公司叫 “天外有天”(陈冠希的一首歌),关于陈冠希的那部纪录片《触手可及》对他的成长有绝对性的影响,在他不想做中国人的时候改变了他的想法,为什么? 34:30 “嘻哈教了我要做我自己“,Shifa 心中的 empowerment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华人的文化缺少这种 empowerment?我们恰当的时候也要该骄傲就骄傲。” 36:40 做 “中国人” 对 Shifa 和卡酱意味着什么?觉得自己是个 Chinese 吗?自己会用的标签:“华人” 和 “亚洲的孩子” 41:10 Shifa 曾经个人种族身份方面的拉扯,是怎么影响到他回到唐人街推广嘻哈音乐的决定的?“唐人街老一辈总在 talk shit,新一辈又不 step up,但我们需要一些年轻人有自己的思想,指出问题作出改变,不能华人孩子都去做律师医生会计啊。“ 43:30 “卡酱,你想做政治家一定要去做,我来做海盗,你来做海军。” 49:05 华人对黑人的歧视在疫情期间是不是加重了?Shifa 因为他牌子支持 BLM 收获了一个黑粉小组,每天在微信群里喷他,事实上 “帮黑人就是帮华人自己,但他们不明白” 54:10 那么华人在疫情期间处境如何?“芝加哥唐人街非常受伤害”;卡酱和妈妈作为日本人在疫情期间在中国的经历;“除了新冠病毒,仇恨和歧视是更可怕的瘟疫” 61:30 Shifa 觉得自己的行动对于改变自己家人(包括自己的哥哥)的种族歧视观念完全没有改变;作一个没有走华人典型事业路线(模范少数派)的孩子,家人支持和理解吗? 68:00 “我在28岁之前要赚一百万美金。虽然听起来不太可能,就像《海贼王》里大家都说空岛是不存在的,但路飞不管,就要去找,这就是我的空岛。” 71:00 “陈冠希帮了我很多。” 想请 Bohan Phoenix 来 “唐人街有嘻哈” 74:20 种族骄傲(Ethnic pride)是一个双刃剑,我们需要这种自我认同,但这跟民族主义的区别是什么?“我爱这个果加但如果它做错了我也要批判” 78:00 不管是否真的能成为政治家,或者成为陈冠希,现在这些从下而上的行动,能做就做,就对了。“大家来这个世界上的任务都不一样,我的 purpose 就是帮助我的社区作出改变。” Tracklist: Bohan Phoenix - Overseas(海外) 88rising/Rich Brian - History SingA/synista - City 陈冠希/MC仁/厨房仔 - 天外有天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欢迎来到第70期《 别任性 》,这期的嘉宾是单口喜剧演员,双胞胎颜怡和颜悦。这是一场兴致盎然的对话,信息很丰富所以我直接整理了文字版。见biedegirls。关于这期选曲,我用了作曲家 Isobel Waller-Bridge的一首歌做 ending,她是颜怡颜悦钟爱的剧作家 Phoebe Waller-Bridge(《伦敦生活》、《杀死伊芙》)的姐妹,同样的才华横溢。 另外关于这期的标题,我还专门问了两人,是“颜怡颜悦相信彼此,更相信文字”,还是“颜怡颜悦相信文字,更相信彼此”,她们选了第一个。 “别任性” 刚入驻了 Himalaya(喜马拉雅的海外/墙外版,去网站 himalaya点com 可以下载 app)。Himalaya 面对海外华语用户,节目多语言多类型。使用 “别任性” 听众专享的试听码 bierenxing,可以30天内试听所有对 himalaya 大会员开放的音频节目(包括付费和免费内容)。试听码领取截止9月21日。 00:40 颜怡颜悦的《脱口秀大赛》半决赛段子:独立女性、绿茶、精分 07:30 双胞胎的外貌焦虑:脸大梗,女性意识,《伦敦生活》,“受够了” 21:40 男演员们:Rock,庞博,和女性主义 31:30 男观众和女演员:“Why women aren't funny” 43:33 女性话题和 “财富密码” 53:30 双胞胎的喜剧事业与文学 Tracklist: Unloved - This is the Time (Killing Eve Season 1 OST) Cigarettes After Sex - K (Killing Eve Season 1 OST) Isobel Waller-Bridge - Blue Notebook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欢迎来到第69期《 别任性 》,这期我去播客 “不合时宜” 做客,和主播孟常和若含聊开放关系,接近结尾处还有播客 “忽左忽右” 和 “去现场” 的主播杨一路过,作为开放关系的酷儿实践者做了精彩补充(这期也感谢 JustPod 的剪辑)。 另外虽然估计没人记得,我两年多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开放关系其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已经下架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google 找找看,不过跟这次重复的内容也不多,毕竟掰开聊了一个多小时。标题纯粹是觉得合适就沿用了。 另外 “别任性” 刚入驻了 Himalaya(喜马拉雅的海外/墙外版,去网站 himalaya点com 可以下载 app)。Himalaya 面对海外华语用户,节目多语言多类型。使用 “别任性” 听众专享的试听码 bierenxing,可以30天内试听所有对 himalaya 大会员开放的音频节目(包括付费和免费内容)。试听码领取截止9月21日。 节目时间点: 03:20 开放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答:其实不是一种关系) 06:15 大家对于开放关系的两极化的态度:美好的幻想和 “渣” 的污名,为什么都不对? 08:10 人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进入开放关系?(答:都不一样,可能是原生的感情需求,也可能出于更价值取向的尝试 —— “为什么不行?我就想看看行不行”) 09:50 开放关系有一些基础原则(坦诚、尊重、同意),但具体规则该是什么样子,是由关系的参与者(无论是几个)共同制定的,可能永远动态 10:40 为什么关系中(性别)权力平等是一个真正良性的开放关系的前提:如 “换妻” 这种 “开放关系” 有什么问题? 14:30 开放关系可能是怎么被提出的?什么阶段能 open? 16:20 开放关系反而是比单偶制更复杂的更艰难的亲密关系? 17:05 也的确不乏以开放关系为名,行性骚扰之实的某些(男)人,尤其是知识圈和艺术圈,他们的杀手锏通常为(对女孩说):“没想到你这么保守” 20:10 关于嫉妒,不嫉妒可能吗?什么时候可能?关键词:“同喜”—— 我们并非只可能为了伴侣嫉妒,也可能为了 ta 们快乐而开心 24:05 来了来了,说说萨特和波伏娃这对著名的开放伴侣(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俩人的例子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复制的) 26:30 为什么现实操作中,(异性恋)情侣谈开放关系那么难?或者说想谈论另类关系很难? 30:50 另外一些名人的开放关系例子,如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这个女人的故事太精彩了);以及林徽因的关系可能也有这种色彩 32:05 为什么很多男人不能接受自己的女性伴侣找其他男性对象,但如果新的对象是女性就又可以了? 36:05 异地恋情侣其实可能出于陪伴的情感需求更有动力进行开放关系, 两边不耽误听起来挺好,但可能有什么隐患?有一个主伴侣的开放关系是不是更稳固一点? 41:30 觉得现有一对一关系难以经营/令人厌倦,这恐怕不是把关系打开的最好的出发点,因为这时候的心态可能就是想分手(但有点舍不得),那么开放了也就很可能导致分手;开放关系从来不是一个 easier way out,而是反而要付出更多 43:20 如果只是在 dating 状态,date 多于一个人需要有道德包袱吗?需要坦诚 “交待” 吗? 46:30 lgbt/酷儿的亲密关系是否对排他性的异性恋关系,或对打开 heteronormative 的感情模式有所启发?heteronormative 怎么理解?这和多元成家又有什么关系? 51:00 酷儿又应该如何定义?(在我看来,泥塑就是一种酷儿化实践)直男可以是酷儿吗?(“直男” 在社会话语中已经不再指向生理性的性别/性取向描述,而是指某种心态/审美/思考方式) 55:40 有些良好的开放关系反而能让原有的关系变得更亲密,质量更好,为什么?The ONE 是一个迷思,真的有 “另一半” 这么回事吗?亲密伴侣真的应该并可以实现我们所有的情感需要吗? 59:30 杨一加入对话,作为酷儿的开放关系实践者,分享为什么他跟现任选择了开放关系(“不安全感反而是来自偷偷摸摸的遮掩”);同志圈很多 couple 对与开放关系有什么异于直人的理解和操作? 65:40 很多酷儿人群对感情的建立只能靠自己和伴侣去制定属于自己的原则和规则,因为已经在社会观念和法律上被排除在直人主导的世界之外了(“既然我的性取向已经是弯的,那我愿意让我的价值观(比异性恋的感情观)更往前走一步,不妨一试”;“不过很多中国的同性恋人群对感情和家庭的观念是很保守的”) 70:30 只是为了心里好受,或者跟对方扯平而自己也去开放和打炮,这种开放关系可能也会破 72:50 “人是有玩够这一天的,该玩的时候就好好玩,不要压抑”,很多人的中年危机可能就是因为觉得 “白活了” Tracklist: Robin Loxley Ja - Owe You Nothin’ Doris Day - Que Sera Sera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欢迎来到第68期《 别任性 》,第三期任性 solo,继续粉丝答疑。 这期挑的几个问题仍然是混搭,如下。这一波题再一两次就差不多答完了,以后会继续在我微博上(@哎伍德)征集的。谢谢大家。 另外 “别任性” 刚入驻了 Himalaya(喜马拉雅的海外/墙外版,去网站 himalaya点com 可以下载 app)。Himalaya 面对海外华语用户,节目多语言多类型。使用 “别任性” 听众专享的试听码 bierenxing,可以30天内试听所有对 himalaya 大会员开放的音频节目(包括付费和免费内容)。试听码领取截止9月21日。 Q1(02:35-):遭受职场霸凌了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最讨厌 Bullies,但 TA 们也是最外强中干的人,拒绝被霸凌,其实就是终结霸凌的开始。 Q2(18:14-):恐惧型依恋人格如何迈出爱情的第一步? 这不是一个仅仅关于亲密关系的问题,而是仍然关于自信和自我价值,所以答案可能也不在于亲密关系 —— 寻找那些真正滋养和温暖你的关系对象,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同伴,因为这些人会让你知道 “你配”,当你相信 “你配”,自然会迈出爱情第一步。 Q3(24:15-):如果创作二次元色情作品(或者是二次元色情能够更加产业化),能减少三次元性侵害事件的发生吗?还是会加剧呢? 这个问题分为三层: -色情作品和性暴力/性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我认为二次元色情作品对于减少儿童性侵是可能有效的,至少是应该考虑的一种方案? -我们对恋童癖可能存在哪些误解?(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收听) Q4(53:15-):你觉得最理想的自由自在的状态对于你而言是什么? 关于 “自由天花板” 和 “能力上限” Tracklist: Múm - Green Grass of Tunnel Múm - Don't Be Afraid, You Have Just Got Your Eyes Closed Múm - I'm 9 Today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欢迎来到第67期《 别任性 》,这期的嘉宾是福禄寿乐队,成员是豆豆(主唱/键盘),捏捏(竖琴/吉他),和咪咪(打击乐/合成器)。在陌生的录音室,三人第一次 “没坐对”,但很快还是调整成了长幼队形,豆豆、捏捏、咪咪从左到右坐下,也可能是为了我好认。 这是一次几乎不需要控场的录音,每个问题都能收到双份或三份回答,三人随时互相打断,同时互相补和互相接,据豆豆说这靠的不是心灵感应而是桌子下面手肘互怼。你大概多数时间听不出谁是谁,不重要(事实上我也没办法),你就当是听一个人脑子里的三个声音好了 —— 她们一起做了 “福禄寿”,也是为了这一个声音。 除了作品,这期录音更多是关于她们和音乐相关的生活 B 面,那个“未发表”、“未播出”、“未收录” 的世界。B 面比起 A 面,没那么光彩夺目但“别”有洞天 —— BIE-Side 也是我们主站(BIE别的)上的新专题,关于音乐世界的 B 面,刚刚开启,欢迎关注。 另外 “别任性” 刚入驻了 Himalaya(喜马拉雅的海外/墙外版,去网站 himalaya点com 可以下载 app)。Himalaya 面对海外华语用户,节目多语言多类型。使用 “别任性” 听众专享的试听码 bierenxing,可以30天内试听所有对 himalaya 大会员开放的音频节目(包括付费和免费内容)。试听码领取截止9月21日。 节目时间点: 01:30 据三人的老同学赵四(对,就是本台赵四)爆料,约她们吃饭要做好被鸽的准备,因为三人一度生活日夜颠倒,主要熬夜原因是:天没聊完。大学时三人其实已经(终于)把日常话题都聊尽了,现在聊电影、动画、音乐,以及更大的话题,还是聊不停。 04:30 三人最近接了一个广告,将三人设定为:豆豆#古灵精怪#,捏捏#内敛文艺#,咪咪#直率大方#,对这类标签三人感觉如何?(这是一个礼貌的吐槽环节) 07:10 三人在乐队中的角色和负责的乐器是如何分配的?(并不是从小就分好的)为什么流程和一般的乐队创作相反?为什么豆豆是主唱?三人在 KTV 都点什么歌?(韩磊腾格尔谢天笑和孙燕姿都上榜了......) 11:00 现在 “乐队” 的形态更加多样,传统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乐队的夏天2》节目上也挺明显 12:40 “福禄寿/Floruit Show” 这个(中文和英文)的乐队名字是怎么来的?Floruit 的意思简单解释了下。 14:40 “福禄寿” 之前很多年,三人还短暂有过叫一个 “冰雪飞”(取自三人原名)的流行音乐组合。对于这次风格有些一言难尽的尝试,三人对我做了慷慨解惑:当时为什么会成为 “冰雪飞”,为什么去参加《声动亚洲》比赛,为什么是那个(“拿枪顶着照的”)造型,体验如何,觉得是 “黑历史” 吗? 23:40 摇滚圈是否也存在一些人设偏见,“地下” 和 “街头” 是否也成了一种主导性规范:《乐夏2》节目上发生过关于流行歌手是否 “配” 做摇滚的争论,对 “福禄寿” 的批评除了音乐创作层面,也有对她们 “精英” 和 “学院” 人设的不对付,包括指向性别的成分(如称她们是个 “女团”),这也导致她们成了这期《乐夏》评价最两极的乐队。对于这些,她们怎么看? 27:40 为什么她们目前的作品风格不 “统一”?简单答案就是:想玩什么玩很么(很多年轻乐队,比如 Mandarin 跟白皮书也是这样)另外,其实作品的 ”内核” 和主题是统一的:比如死亡和分离。 31:40 她们上《乐夏2》的造型为什么是这种(和平时完全不同的)校园民谣女团的形象?”有点后悔没有跟节目组坚持自己服装和造型”,“不过那会儿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儿。” 35:20 本来的社恐和慢热性格,再加上 “白裙” 造型加持,三人在传统 ”摇滚人” 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对于网上的 “好学生”、”乖妹子” 评价,她们表示,“你是什么样,就表现什么样就行了,也没法改”。 40:30 三人曾经一度 “分道扬镳” 过 —— 其实就是像普通人类一样,自己忙自己的,各自有职业和轨道(包括交响乐团的职位),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发展和自己圈子,但这段时间她们都感到很难过(捏捏说普通人可能不能体会,我说真不能)。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彼此,为了在一起创作(虽然路径不一样,分别是 “失业“、”消极怠工” 和 “主动辞职”)。只是主动辞职后的捏捏失去了家中金主位置,必须回归到铲猫砂等家务中。 50:30 《乐夏2》1v1 PK 之前的选择,没有乐队选福禄寿,她们对此怎么看?五条人私下什么样?对五条人感觉如何?“其实在我们看来,他们并不草根”。 57:10 五条人被淘汰之后,福禄寿发现自己的黑粉多了,“但是能接受”。 59:50 老同学赵四连线发来问候:“红了什么感觉?”+“为什么节目上都是豆豆在发言?” 据称,她们在一起从来不聊艺术,只聊(比如演员章宇的)八卦。 65:10 三人音乐品味有所不同,在家会争抢音箱放自己的歌单,咪咪一般会失败;咪咪和捏捏成功尝试过在彼此的手机上刷脸认证;咪咪的手机上,豆豆和捏捏的照片会被智能识别成她的而被放在 “自己” 的照片夹里。 67:00 节目录制是什么样的安排?一天录制多久?据称 Joyside 3点录完了去喝酒,然后8点准时出现在化妆间。 68:30 福禄寿正在准备自己的专辑和巡演,如果你喜欢她们,欢迎保持关注。 Tracklist: 福禄寿乐队 - 我用什么把你留住 福禄寿乐队 - 马 福禄寿乐队 - 如何 福禄寿乐队 - 没咯 福禄寿乐队 - 玉珍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欢迎来到第66期《 别任性 》,这期的嘉宾叫小丽,一位跨性别女性。几年前因为跨性别身份,她被父母骗进了一家行为矫正的 “教育机构” —— 湖南英高特励志教育学校。她将那个地方称为一个 “集中营”。 这是一个真实的《被抹去的男孩》的故事。 另外 “别任性” 刚入驻了 Himalaya(喜马拉雅的海外/墙外版,去网站 himalaya点com 可以下载 app)。Himalaya 面对海外华语用户,节目多语言多类型。使用 “别任性” 听众专享的试听码 bierenxing,可以30天内试听所有对 himalaya 大会员开放的音频节目(包括付费和免费内容)。试听码领取截止9月21日。 节目时间点(以及小丽故事的关键信息): 02:20 小时候成绩很好的小丽,青春期开始排斥第二性征,大学期间和家人出柜,家人带她去看精神科,又请了对跨性别一无所知的心理咨询师劝说她 “打消做女人的念头,因为做男生比较吃香”;软手段无用,家人就把小丽绑起来剪了她留了两年的头发; 08:40 小丽离家后加打工赚钱去泰国做了性别重置手术,保守而重男轻女的爸爸勃然大怒,坚决地阻止小丽去修改身份证的性别信息,认为 “家丑不能外扬”; 11:50 被骗到英高特的始末:母亲骗称去旅游,休息站下车上厕所,司机将车开走,车上几个学校 “教官” 制服了小丽;小丽全程挣扎呼救,包括抢方向盘,收费站员工看到了但没有反应; 19:20 到达学校,员工需要 “处理” 一下小丽的 “情况” —— 在名曰 “森田治疗室” 的小黑屋里,小丽再一次被迫被剪了头发;她想不开尝试吞螺丝钉自杀,因此被殴打,然后在小黑屋做了三天三夜的禁闭,即站军姿 “面壁思过“,一动就被打; 22:40 英高特是一个家族企业?小丽称,员工大多是校长李铮的家人; 23:20 真实版《盲山》逃跑故事:同伴中的一个16岁男孩因为和家人关系不好被送来,尝试逃走,逃到农户家,农户通知了学校;其他 “问题少年“ 的 ”问题“:厌学、早恋、瘾;”教育“ 时常因人而异; 27:30 父母签一份 “免责合同”,成年学员也被迫签一份;每个人学费三万; 30:05 入校后的第一个月只有超高强度的体能特训,而营养条件和卫生条件都极差;一个月后经过思想考核的学员可以开始上文化课; 32:50 小丽的 “人妖” 身份(校方对她的叫法)对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上厕所、男女宿舍; 35:10 一个月 “特训” 后,小丽因为态度顺从并文化水平好而被 “提拔” 成文化课老师,她接受了,因为她的身体无法再承受体能训练,认为这是她能活着出去的最好方法 —— 而学校惯用 “老生” 来管理、训诫、监视,甚至殴打新生,并维持学员间的彼此猜忌勾心斗角; 41:50 小丽的唯一一次 “反抗”:因为无法继续体能训练而被教官拉去厕所吃屎; 43:20 当了老师后,小丽可以接触到一些书,她发现自己已经发展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学校驯化了。她决心不能失去自我,开始收集关于机构的信息,包括很多起校内发生的重伤或者自杀事件;只是,每一次学校出事被曝光,都有手段解决; 48:10 小丽现在的计划是,继续寻找校方受害者,收集证据,并寻求曝光了豫章书院的围脖大V “温柔JUNZ” 以及媒体帮助; 50:40 五个月过去,小丽终于离开了英高特回到家中,之后花了两年时间渐渐从创伤产生的情绪问题中恢复;她父母离婚后,摆脱了父亲的控制,她感到 “终于脱离了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脱离了男权社会带来的痛苦“;她带妈妈搬去了新的城市生活,努力打拼事业,现在经济状况很好;而妈妈现在会 “叫我女儿” —— 而其他学校的同伴远远没有这么幸运; 59:50 为了同伴和自己,小丽想努力 “让英高特这样吃人的学校关门“;她留下了 QQ群645315767(英高特(励铮素质教育)追责群),希望有类似经历或者任何证据/线索/资源的人联系她;她还在 B 站上发表了自己的自述文字,账号是 “猹小丽”。 Tracklist: Feist - Let It Die Feist - Lost Dreams Feist - Now At Last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朋友们,还记得春节前的第一场鸡兔同笼派对 #送你一“行”# 吗?这一 “行” 还真半年没见! “鸡兔同笼” 是为女孩们+女性化人群+和酷儿们打造的派对。派对前身是2019年由非男性 DJ 团体 Equaliser|亼亼 和 北京同志中心 举办的社群派对 Thurs Pride。2020年起,BIE别的女孩 加入了派对策划。 Chick(女孩)/基/姬/妓/兔爷,来了就是姐妹。 2020年来势汹汹,所幸我们和 Zhaodai 都撑到了现在 —— 地下电音场所 “招待所”(Zhaodai)是 “别的女孩” 们最爱的俱乐部,也是 “鸡兔同笼” 系列派对的场地。上周 Zhaodai 终于重开,我们也决定马上营业。 2020过半,🐔🐰终于再同笼! 本期主题依然应景:#罩得住#。 门票:免费 dresscode:带罩 (口罩眼罩胸罩灯罩随便你发挥,带了这么久口罩,终于可以玩点花样了!) 8月13日周四,9pm-late,北京 Zhaodai(新源里西街19号格纳斯大厦地下) 如果你还不了解 Zhaodai 和鸡兔同笼,也欢迎回去听第37期,听听Zhaodai 的主理人之一卡门和驻场DJ Slowcook “别任性”的做客: 那么这期 “别任性” 就带你做做热身。这是 “别任性” 第65期,也是第五份 #任性歌单# —— 这个系列里,我们会请女音乐人们来做音乐推荐。这期的歌单来自会在这次鸡兔同笼派对上演出的 DJ 之二:OOPS2 和 tutu。 本期歌单: 歌单推荐者:OOPS2 来自北京的跨性别女性 DJ,Equaliser 厂牌成员,派对品牌鸡兔同笼发起者之一,派对品牌东宫西宫驻场 DJ。拥有漫长的听觉史与独特的音乐审美,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 “音乐宅”。童年时随父亲在菲律宾生活,受当地热辣的风土人情与音乐所耳濡目染,着迷跳舞音乐。美妙的律动,复古的节拍,经典的旋律,都可以采样成为她现场混音的独特元素。同时她也练就了良好的盘面技术,无论是黑胶,数码方式都能运筹帷幄,她的舞池永远是鲜活动人,韵律盎然。 关于这个歌单,她想说的是: “舞池中就像我们生存环境的缩影,在舞池之中我们有着不同的种族,性别身份,性取向,语言,宗教信仰,政治立场。我们会在相同的空间内表达不同的自我,而且我们是可以和睦共存的。开头的两曲分别来自 Eris Drew 与 Octo Octa,她们同为跨性别女性,两人为伴侣关系。愿两位姐姐百年好合,希望还能见到她们!” 05:05 Eris Drew - Trans Love Vibration (Eris Goes to Church Original Mix) 10:05 Octo Octa - Move Your Body (Original Mix) 14:45 guri guri boys - Be Yourself (feat. Josh Milan [Conway Kasey Remix]) 23:15 Michele Chiavarini - 1 World (Sean McCabe Remix) 31:55 Frankie Knuckles - Only The Strong Survive (Club Mix) 歌单推荐者:tutu 一个在创造美妙声音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发挥不稳定的DJ,垂头丧气的时候可以被狗的脚臭味治愈。 关于这个歌单,她想说的是: "提到LGBTQ,我会有很多错觉… 首先会想到一些妖异的画面,像是白素贞小青法海在天上打架,有青色紫色绿色金黄色的光在扭来扭去,光里面还有红色的云彩,云彩里慢慢飞出哪吒… 然后是少女心爆发的感觉,粉粉的,带着气泡,1999年的商场音像店里放着李玟的歌,下一秒就准备好要恋爱了。 还有就是和朋友们坐在车里,他们骚的骚,婊的婊,音响里放的是Cathy Dennis 的Touch Me,大家一起边唱边跳,下一站destination。 DJ Plead和Anunaku这首是著名厂牌Whities在前段时间的平权运动中,因为原本的名字可能有歧义所以决定改名叫AD 93后发的第一张,选这首还有就是因为我每次看到DJ Plead都会不由自主地猜测他的性取向…… 最后这首是电影Call Me by Your Name的配乐,听完会产生一种已经在意大利的海边小镇谈完一整个暑假恋爱的错觉。 欢迎大家来品尝我的错觉。" 43:05 黄霑 - 斗法 44:41 Djrum - Blue Violet 53:22 李玟 - 美男子 57:04 Chavinski - By My Side - 02 Touch Me (Edit) 62:09 Anunaku & DJ Plead - Clap Clap 69:12 Puma & The Dolphin – Nuances 73:02 Sufjan Stevens - Mystery of Love 当晚 DJ 还有: LiquidB:Liquid-B aka JustSyd 的首次 DJ 演出是在去年早些时候的一次南非主题派对上。自此,她的 sets 中以 South African kwaito,techno,Afro-techno 和 gqom为主,还会出现 Afro-Latin、raggaeton 和 Afrobeat 节拍。 组织者: Equaliser: Equaliser 是一个 DJ 集体,由不同性别认同,不同音乐偏好的个体组成。初衷是为了在音乐领域内培养并推广女性,跨性别人和非二元性别人群中的人才,通过互相帮助与扶持来改善音乐行业内性别不平等的现状。Equaliser 定期举办面向女性、跨性别和非二元性别人士的免费 DJ 工作坊,不定期的讨论会,和由这个群体组织、呈现的跳舞派对,为那些缺乏机会但对电子音乐充满热情的人提供培训、设备和上台表演的机会,也给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提供一个相互认识与交流的空间。 微信:equaliserchina Instagram:equaliserleeds BIE别的女孩: 别的女孩是一个为中国更具独立思考和开创精神的女性打造的性别频道,通过文字、播客、视频的内容形式输出先锋的态度和独到的性别观点,呈现多元而独特的女性生活方式。别的女孩关注的焦点不限于传统的 “女性话题”,而是以女性视角探索世界的一切,从自我成长到科技/艺术创造。我们强调智识和思辨的力量,通过对性别话题的深度探讨为别的女孩们带来灵感、智慧,以及勇气。 微信:biedegirls 微博:@BIE别的女孩 北京同志中心: 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的、致力于改变中国 LGBT+ 人群生存环境的非营利机构。我们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针对 LGBT+ 群体的专业的心理咨询、社工、热线等一系列社区服务,开展针对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行业、跨性别医疗提供者、律师的相关培训和会议,开展职场反歧视和企业多元工作,以及在媒体上开展各类反歧视和倡导工作。 微信:北同文化 微博:@北京同志中心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