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歌单” 这个栏目里,我会请女性或者非二元性别音乐人推荐自己喜欢的歌。 本期歌单推荐者:杨帆 本期歌单主题:杨帆喜欢的小曲儿 每个熟悉中国独立音乐的人都知道杨帆。早在千禧年来临前,还在上中学的杨帆就开创了国内 “暴女运动” (riot grrrl)的先河,作为 “挂在盒子上” 的创始成员、吉他手火到了美国、日本。在日渐成熟的后续音乐生涯里,她转而探索迷幻音乐和车库摇滚,以 Ourself Beside Me 和 TOW 主唱的身份受到更广大乐迷的深切喜爱。 但是,正因为这三个跨越不同时期、音乐情绪和风格都有差异的乐队和围绕它们名声的晃眼光环,大家又未必真的了解杨帆本人 —— 把一百分心细和一百二十分情感投入创作的杨帆,总像是会抓住某个空档,隐藏在氛围充盈的音乐背后去。 过去十年间,乐队不再是她音乐表达的唯一形式;她更多地转向幕后,以录音师或制作人的身份参持续为国内独立音乐场景贡献着力量。而在制作、演奏和作曲方面的常年积累让她在转换作曲航道后也频频在电视、电影、戏剧和广播节目的音乐制作领域收获赞誉。 上面这两段对杨帆的介绍,是由 Ivan(bié Records)撰写的。今年上个月,杨帆也刚刚在bié Records 下发表了新的个人专辑《小曲儿辑》。 《小曲儿辑》是杨帆自 2015 年首次发表个人专辑 What Happened after 1001 Nights? 后的又一部个人原创作品,也是她与 bié Records 的首次合作。这部专辑的作品是从杨帆过去十年配乐作品中精挑细选而来的,但远不是是服务舞台、电视和其他视觉媒介的声音 “作料”,而是她精微、细致的作曲技巧和个人音乐审美的极好写照。 bié Records 这样评价她的新专辑: “话不讲满,只说三分;就如《小曲儿辑》专辑中的《童年》这首歌的歌词:“有太多的话想对你说,可他却不知所措。” 杨帆为人和创作中的这份闪烁与飘逸,以及由此而来的音乐 “画面感” 和 “想象空间”,是她与生俱来性格的表现,也是难以复制的天分。她把一路来的相遇,以及未曾说出口的感念与感悟悄悄写进舞台、荧幕上发生的别人的故事里。” 而今天杨帆推荐的别人的作品,也是她自己喜欢的小曲儿。或许大家可以先通过这些作品,体验杨帆创作中喜欢的“画面感”和“想象空间”。这些作品都来自50年代晚期到80年代前,就像她自己的《小曲儿辑》一样,这个歌单整体风格差异化很大,在不同音乐表演形式、不同音乐叙事、不同乐曲风格的背后,她始终追求着某种距离音乐本质更近的东西 —— 那份单纯、亲近又让人不能完全摸透的的情感。 本来杨帆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歌单中推荐自己的新专辑作品,但她实在不好意思,所以我擅自决定在她的歌单开始之前加一首她自己的作品,第八首《一九三〇》,来自2015年的实验话剧《阴道独白》。 相信杨帆会给你带来一小时奇妙的音乐体验。感谢杨帆。 杨帆的《小曲儿辑》的购买渠道是:微信小商店上的“别的唱片店” 发行时间:2022 年 9 月 2 日 发行介质:数字、黑胶 《小曲儿辑》封面|封面摄影:文隽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收听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 等其他泛用性客户端|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QQ音乐|等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别任性粉丝群目前满员了,我也暂时顾不上弄二群。想加入的新朋友将进入一个 waiting list,有人退出我再按顺序加大家。感谢! - 时间点 - 04:30 杨帆 - 一九三〇 09:00 Japan - Canton 14:45 Django Reinhardt - St James Infirmary 17:40 - Electric Prunes - I Had Too Much to Dream (Last Night) 20:50 Robert Wyatt- Shipbuilding 23:57 Nick Drake - Cello Song 29:05 3th Floor Elevators - Monkey Island 32:30 Bo Diddley - Dancing Girl 34:50 Serge Gainsbourg & Brigitte Bardot- Comic Strip 37:33 Syd Barrett - Late Night 41:40 Scott Walker - My Death 47:08 Moondog - Voices of Spring Cluster 48:55 Iggy Pop - Tiny Girls 53:21 Sowiesoso - Sowiesoso 1:03:18 Opal - Empty Box Blues (Early Recording) _______ bié Records: 没有记录时代、概括生活的宏伟宣言 —— 我们也在摸索自己在历史背景下作为聆听者的意义 —— bié Records 能做的就是为音乐人提供发声的机会和自由抒发的动力,让音乐摆脱工业化标准塑造的 “金科玉律” ,回归带有 “趣味” 和 “灵性” 的自然状态,让我们划定的小世界不再拘泥于强权打造的 “真理” 和 “经典” ,重新获得在冲突中不断进化、融合,继而产生多元美感的能力。 厂牌签约的近 20 组音乐人中,有不少 “任性”、独立、积极探索个人表达界限的女性及 LGBTQ+ 创作者,她们是: Yu Su 杨帆 BimBamBoom Naja Naja Valentina Magaletti Otay:onii Rainsoft Lindy Lin happy little cat 希望大家能从她们的作品中获得勇气、行动力,以及 “任性” 表达的智慧。 音频剪辑:Alexwood+杨帆 Shownotes:Alexwood+bié Records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这期节目中,我受潇当代美术馆之邀前往日照,与艺术研究者栾志超和独立出版人陈韵,展开了一场关于女性的阅读、写作和出版的谈话。这场对谈在群展 “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 和特别策划项目 “世界之夜” 阅读室的开幕日发生。潇当代美术馆联合栾志超策划了这间 “世界之夜” 阅读室,围绕女性相关话语,挑选并展出一系列出版物供公众览阅,并邀请观众在观展之余坐下来阅读,找寻自身经验、文献与当下艺术创作之间的多重回响。 嘉宾: 栾志超:⻓期从事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写作、翻译与出版工作,编撰了多本艺术家及机构、空间出版物,译著包括《霍克尼论摄影》《图像的来世——关于“病夫”刻板印象的中⻄传译》《今日摄影: 1960 年以来的影像艺术》《达利》《五姐妹》。曾任《艺术世界》资深编辑,组织策划了多个研究性专题,目前就职于 OCAT 研究中心 (北京),负责图书文献工作。 陈韵:西天中土项目执行人,2014年获首届PSA青年策展人计划一等奖,并发起定海桥互助社(2015-2018),第11届上海双年展策展组成员,策划51人项目,目前将51人作为一个以出版为主要方法的艺术计划。 主办方嘉宾: 王紫薇:当代艺术从业者,译者,写作者。翻译和写作见于《ArtReview China》,《ArtReview Asia》,《LEAP》等。目前就职于潇当代美术馆,负责媒体与内容策划工作。 !粉丝福利:留下你的评论(任意平台都可以),并关注潇当代美术馆公众号(“XIAO潇当代美术馆”),一周后我将从评论区挑选三位朋友送出 “世界之夜” 阅读室书单中的随机书籍盲盒一份。 “世界之夜” 阅读室书单请看“别任性BeADodo”公众号推送(字数超了发不出来)。 "世界之夜" 阅读室 策划人:栾志超 发起人:王紫薇 时间:2022年9月13日–12月14日 地点:潇当代美术馆(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绿舟路58号兴业国际财富中心B座)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 09:30–17:30 收听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 等其他泛用性客户端|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QQ音乐|等 别任性粉丝群目前满员了,我也暂时顾不上弄二群。想加入的新朋友将进入一个 waiting list,有人退出我再按顺序加大家。感谢!添加方式:加Beadodo,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期节目是哪期? 时间点: 03:50 阅读室的由来 09:40 主办方对这个阅读室的设想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是由物理存在的阅读文本搭建的“情境”——邀请读者进入一些主体的叙事、思考与行动。那么为何决定以一个 “阅读室” 的空间概念作为这个活动的载体? 22:30 阅读和空间可能有一组辩证关系:我们的身体对周围阅读空间和 “情境” 的感知很直观且敏感度很高;但阅读就是为了让我们脱离物理所在去漫游和漂流。那么,我们分别最喜欢在什么样的空间阅读? 30:35 陈韵在(已经拆迁的)定海桥互助社的一天:定海桥的历史,性别学者何春蕤和卡维波的访问 37:30 《碧曲口述》的诞生和新书发布,碧曲本人对这本口述的反应,提及黄盈盈、潘绥铭,以及人民大学的性社会学研究所 42:40 《碧曲口述》再版,以及 “出版” 在英文和中文中的最初定义 46:20 栾志超在去年和郭锦泓(AKA本台最受欢迎嘉宾郭师傅)一起为OCAT做了一个关于90年代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览史的文献研究项目,因为她偶然发现90年代的艺术现场中有很丰富女性艺术参与,然后产生了很多问题。但是在项目完成之后,为什么问题变得更多了?这些问题如何延续到这次的阅读室中? 54:10 所谓 “独立出版” 对于女性有什么独特的意义? 57:50 因为鲁迅故居面临强迁的 “孤老” 程老师的故事:《狂人日记》的版画(by 赵延年)和她的 “涂鸦” 1:01:40 阅读对女性的重要意义(提及Emily Dickson传记电影《宁静的热情》):女人通过写作重新找回表达的自由,但也会重新感受到 “饿”,重新感觉到做人的痛苦,因为重新把自己当成一个人。 1:03:40 作为编辑、出版者、研究者,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些可能是痛苦的书写?做些什么,怎么做,才是 “对” 的,或者说是有点分量的?我们和书写者可以是什么样的关系?关于 “做项目”,和《写母亲》第五期《住在亲情里的疫情》 1:14:30 女性话题近几年在国内看似呈现一定程度上的集中喷发,出版物也变多了,但两位嘉宾从艺术和出版行业的角度对这个现象的观察是什么样子?【提及:陶咏白】 1:22:10 两位嘉宾目前在进行的和女性有关的项目:苏珊·桑塔格的滚石采访、《The Baby on the Fire Escape》、关于生活在墨西哥丛林的自组织社群Zapatista的女性宣言【提及唐群英】 1:26:00 为何用 “世界之夜”(黑格尔提出的概念)作为阅读室的主题概念?什么是 “相信女性”(Trust Women)? Tracklist:John Ashton Thomas - Travel Within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本期嘉宾:张雨倩(Ashley),《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联合编剧、执行导演、美术、设计。不断尝试做创作的独立导演,编剧。有诡异的幽默感和奇怪的审美。毕业于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性别研究者和传播者) 2022年的十一假期,我不多的乐趣之一是看到了一部叫做《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下称《春晚》)的伪纪录片。B站上此片的弹幕会在片头如同爆竹一样“恭喜你找到了宝藏”,而看完的人(我)也往往会受到“人传人”的感召 —— 否则我也不可能这么勤奋地意外更新。 我邀请了这部片子的主创张雨倩来做客(鸣谢 “别任性” 温哥华分部负责人Pocket和二米)。因为太勤奋,我觉得这期shownotes自己可以少写点。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经常吞shownotes,不推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QQ音乐|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别任性粉丝群目前满员了,我也暂时顾不上弄二群。想加入的新朋友将进入一个 waiting list,有人退出我再按顺序加大家。感谢!添加方式:加Beadodo,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期节目是哪期? 时间点: 01:10 电影的制作过程 06:30 主创汪英伦和张雨倩的背景 07:30 这样的“鬼东西”(quote来自导演)是怎么写出来的?ta们埋的梗都被挖出来了吗?有被错过的吗? 11:05 《春晚》的设定居然是一个宇宙,之后将有更多作品出现! 17:15 因为穷,剧组被逼出了什么创意 20:15 Ashley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受到过哪些作品的影响 23:40 “全能异人收容所” 全员介绍!(“老鼠” 的部分非常感人) 32:50 Smoker Rider两位在现实中似乎是OG? 37:00 Ashley喜欢喜剧吗? 38:15 片子中对于海外华人写实的刻画,和疫情背景下的温哥华华人学生社区 44:15 片子没点明疫情背景,有特别的原因 47:06 团队组成和分工(猜猜胖虎的春晚海报是谁做的) 49:30 为什么这个忽然在国内的十一假期热度骤增? 51:50 晚会导演角色是本片导演和编剧的 “独立电影人” 自嘲 54:10 怎么看国产喜剧片? 1:01:20 未来的创作计划(拍一部赚钱,再拍一部回血)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同一首歌 如果有我 - 龙井说唱益晗 / 张伯宏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这期是我两个月前在柏林的时候和两位朋友录的,属于新系列 “任性家园” —— 关于主流之外的多元生活方式以及它们的实践者。 本期嘉宾:范坡破(酷儿电影导演)+卡门(北京俱乐部Zhaodai的酷儿派对 “东宫西宫|DGXG” 共同主理人)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性别研究者和传播者) 坡坡和卡门在2019年都上过 “别任性”(26期和37期),当时坡坡住在柏林,回北京(老家)访问,而卡门在北京做派对,同时在柏林读着博。随后疫情到来,跨国旅行变得无比艰难,直到这次在柏林再次相见,感觉三年好快又好慢。除了聊近况,我们三个人发现自己对柏林 “吐槽” 意外的多,对于被称为“自由之都”的柏林的评价,有些评价可能是反直觉的。而在对柏林的复杂感情后面,是我们三个作为华裔的民族和文化认同,对主流身份政治的批评,对于自己diaspora(流散之人)身份的提问,以及 “何为家” 的永恒探索。 另外考虑到大家之前对节目的一些反馈,我这次尝试在英文出现的时候补了点翻译,而这期节目里英文的确比较多,有时候是习惯,有时候是需要,也有时候是必要。有些翻译是现场聊天的时候我顺口补的,有的则是我后期加的,还有的不太方便翻译,总之我尽力了! 最后,坡坡在接近结尾处提及的网上请愿是:10 steps to a safer digital space for sexuality professionals, artists and educators. 文本在change.org上,一个常用的请愿网站。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经常吞shownotes,不推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QQ音乐|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别任性粉丝群目前满员了,我也暂时顾不上弄二群。想加入的新朋友将进入一个 waiting list,有人退出我再按顺序加大家。感谢!添加方式:加Beadodo,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期节目是哪期? 时间点: 03:40 坡坡过去两年实现了和Erika Lust(如果不知道强烈建议搜一下这个人)的合作,已拍了两部“低俗”电影,最新一部叫《Hotpot Threeway|火锅三人行》,我有幸在柏林的某影院看了首映 08:30 中德混血卡门,无法再和以前一样在中德两地流动,和她一样的还有很多华侨和海外华裔,in-between身份的含义再次成了问题,远程做派对和活动也很有难度——从远程无法感觉到现场,物理接触太重要了 13:30 坡坡:抗拒对一个城市/地点的依赖,包括北京,也包括柏林 17:30 “柏林就是柏林” 是什么意思?对Friedrichshain和Neukölln地区的人群观察:种族融合,士绅化,vegan shoes shop(全素鞋店),范坡坡最近搬去了一个更“工人阶级”的区 20:45 无产人士范坡坡怎么可能去买健身房会员卡,拍《火锅三人行》也不会浪费食物 22:54 独立低俗片导演范坡坡(也没有bar job/端盘子)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德国和资本主义 25:30 德国青年在疫情间的消费萎缩(门票30欧一张,做派对太难了)和对物质主义的反思(Nancy Fraser来柏林讲课,观众坐满) 27:10 柏林野迪(wild rave)的安全问题和“情趣”;国内的野迪 31:20 过去几年对德国的普通人的冲击:“最遭的都已经过去了” v “最糟的还没到来”,生活标准比上一代更低 35:20 “穷导演”坡坡和高知德国青年卡门对于未来有焦虑感吗? 崔子恩:“无林而居”,完全的自由也是不自由 42:50 范坡坡和卡门与消费的复杂关系:还是买了健身房会员卡;服装极简但书居多;搬家;捡东西 46:50 pinkwashing(粉饰/洗粉,指商业资本对性少数文化的裹挟和侵蚀,骄傲月you-行被大企业的大花车占领就是一个例子)已经不算什么了,还有ethnic washing, green washing, young washing 48:50 在Schöneberg(最老牌的gay区)做骄傲you-行有啥用?在Marzahn(俄语移民聚居区,有新纳粹出没)做骄傲you-行才有意义;除了主流的CSD(Christopher Street Day)骄傲you-行之外,还有支持反殖民、支持巴勒斯坦的另类骄傲月you-行; 51:50 坡坡:“行动重要,但你要注意在一个行动中,自己是否已经处于一个主流身份,以及身份的交叉性。做少数是非常重要的。” 53:50 卡门的in-between身份:(不)是德国的,也(不)是中国的;不过现在更多是优势 57:20 柏林主流的身份政治的种种问题:clicktivism(“动动手指”行动派?),反亚裔和反islam的歧视都不被讨论 59:30 柏林其实算不上“多元”,而是“多文化”,大家自己在自己不同的圈子里玩;但是大家本来也不应该对柏林带有浪漫化的期待 1:01:50 坡坡最近因为种族歧视事件去警局的经历(去过三次了) 1:04:30 坡坡对当地媒体:要找我聊审查的话,我们也来聊聊欧洲的问题,聊聊我的片子在vimeo被删 1:06:30 三个“刺儿头”,批判一切 1:08:40 主流身份政治和后殖民研究对“身份”理解的差异;阶段性的身份政治 1:13:10 “同盟/Allyship“和”团结/solidarity” v “原教旨主义身份政治”(一个白人女人能加入一群黑人女性跳舞吗?) 1:16:00 柏林的 sex-positive (性接受)文化在退行,为什么?年轻人更保守;独立影院的消失;和资本的角力 1:19:40 我曾经作为编辑负责的范坡坡专栏 “性游记”(字面意思)让他脸上多了一个“性”标签 1:20:40 城市和人一样是多面向的,需要自己探索和开发,“犄角旮旯永远都在”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John Ashton Thomas - Travel Within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本期嘉宾:葛耘娜(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的译者之一)。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性别研究者和传播者) 欢迎来到别任性第123期。这期节目是由JustPod主办的“JUSTREAD!夏日播客读书月”最后一场现场直播,由我主持。我和嘉宾的对谈是基于一本书和相关话题的讨论:三联出品的《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西方政治社会思想中的女性》。 这本书的作者是让·爱尔斯坦(Jean Bethke Elshtain,1941-2013),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伦理学家、政治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曾在芝加哥大学神学院社会与政治伦理学任教,是一位洛克菲勒讲席教授,同时也在政治学系任教。她的学术领域包括,女性和政治、女性与战争,以及正义战争理论。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911事件之后,她是明确支持美方出军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学者之一。从我们今天讲这本书里,大家也稍微能体会到一点她对于公民身份、国家民族这些概念的强调和某种执着。在对谈过程中,嘉宾葛老师也会帮我们深入对这位女学者的了解,包括理解她偏保守的政治光谱位置以及同时持有的女权主义立场。 “ ‘公共—私人’这组概念是西方性别研究的一个关键入口,在西方思想源头处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二元的世界 :公共领域是言说的空间,而私人领域则寂寂无声。大部分时间里,女性被限定在沉默的区域,公共的话语则由男性公民垄断。”(葛耘娜,2019)Elshtain在前半本书对于欧美思想家们的公共话语的垄断和在性别思考上的止步不前做了精彩的回溯和阐述。 但关于这本书,我必须提醒一下,《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是Elshtain第一本书,英文原版出版于1981年,写作主要完成于70年代,离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所以对于书的后一半里Elshtain对于特定女权主义流派的批判,以及对性别本身的理解,我们也需要批判性地看待。我们在对谈中分析了她所在的时代可能对她的性别观念造成的局限,以及她的观点与我们所在的时代仍具有的相关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经常吞shownotes,不推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QQ音乐|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别任性粉丝群目前满员了,我也暂时顾不上弄二群。想加入的新朋友将进入一个 waiting list,有人退出我再按顺序加大家。感谢! 时间点: 06:00 无论是多么有前瞻性或者超越性的(男)思想家,到了思考女性地位的时候,似乎都会奇妙地止步于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保守的位置,这是怎么回事? 22:20 简单为大家梳理一下几个重要思想家关于“公共-私人“以及女性地位的论证 41:50 几百年来的思想家在性别问题上似乎在持续挑战和推翻前人,但潮涨潮落,也并没有走出真正的突破,洛克、米尔和卢梭,即使“道理都明白”,但仍然不能放弃目前的性别秩序 50:50 Elshtain对于激进女权的“个人的就是政治的”主张,和Filmer的父权制主张,评价都是“这不是政治”,而她理想中的女性主义社会是一个平等的公民社会,那么“政治”和“公民“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57:00 女性与“公民”身份的关系历史以来都一种割裂,从更久以前女性不被包括在“公民”范畴,到近代史中,女性名义上拥有公民身份,但在权利方面仍长期处于二等公民的位置,比如至今也没有实现同工同酬。而当我们开始争取权利的时候,这样的问题被视为“女性议题”,仍然很难进入公共思考和论述。我们至今的努力也很多集中在争取公民权利方面,但是,会不会存在某种“女性身份”和“公民身份”本身的不调和性? 1:06:00 “女权主义者/女性主义者”本身能不能就成为一种“公民身份”? 1:11:45 Elshtain所在的时代的政治环境和性别文化,以及这对她的观点造成的局限性,以及和现在的相关性。 1:26:50 如何从“公共-私人”框架看待美国最近的堕胎权倒退和女性身体自主权 1:33:50 关于“分清敌我”,以及“政治生活是互不相容的善[goods]之间的永恒斗争” (Elshtain, 1981). 1:36:00 在本国语境中,我们能如何以什么立场,什么形态,什么路径具体参与到一个政治共同体里?能做什么去保障自己的公民权益?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Martin Felix Kaczmarski & Alex Arcoleo - Secret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这期solo聊两块内容: 00:30 影响到我的流派和分支,及其相关的目标和纲领 51:06 女权主义的广阔性和和其他领域的交叉性,希望大家借此可以看到参与到女权主义的更多入口+做实务和行动的例子。女权主义影响的不仅仅是性别观念,而是可以影响和塑造我们更广泛的世界观,和伦理价值。 For obvious reasons,这期shownotes从简。 文本可能过一阵子会发公众号吧。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经常吞shownotes,不推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Tom Quick - Eclipse of the Sun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Special thanks: 郭丽芙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任性歌单” 这个栏目里,我会请女性或者非二元性别音乐人推荐自己喜欢的歌。这期节目也会作为我参与的派对组织 “鸡兔同笼”(G2Gather)在百会电台(baihui.live)上的栏目 “鸡兔同频” 同步上线。 本期歌单推荐者:Lindy Lin 本期歌单主题:给女性创作者带来灵感的女性创作者 Lindy 曾是名广告人,在辞掉工作从上海回到泉州老家后决定通过自学音乐制作与绘画,为自己上一个人生阶段留下有趣的 “阶段性总结”。她刚刚出了第一张专辑(bié Records发行),词曲、插画、动画,甚至MV,全是她自己创作的。 这张专辑《Her Insula 她的脑岛》有 11 首歌,充满幻想、电子音乐元素以及赤诚歌声。它们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 一个关于女孩直面成长的恐惧和缺憾的故事。 先请大家听听来自Lindy新专辑的歌《Starkeeper》,之后是Lindy为我们录的私藏歌单。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别任性粉丝群目前满员了,我也暂时顾不上弄二群。想加入的新朋友将进入一个 waiting list,有人退出我再按顺序加大家。感谢! - 时间点 - 03:50 Lindy Lin - Starkeeper 09:20 Hildegard von Bingen - O Tu Suavissima Virga 第一首歌是一首1000年以前的罗马教廷圣歌:格里高利圣咏。更特别的是,这首曲子出自中世纪德国最早的女作曲家Hildegard von Bingen(1098-1179)。她还有很多头衔,比如修道院院长,女权主义先驱,作家,医学家、科学家,哲学家,通灵者和神秘主义者。也许正因拥有如此可怕的惊世通才,她不仅为世界的女性史开天辟壤,也以对艺术超越时空的见解,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神圣、纯净、自由的精神之乐。 16:20 CocoRosie - Lost Girls 由一双亲姐妹花组成,她们的音乐像一首可以永远唱下去的怪诞童谣,有人说他们的风格是freak folk,但却又总是能在他们的音乐听到意想不到的灵感。 她们的母亲是歌手和艺术家,父亲是印第安巫师,父母早年分居加之母亲对传统教育的失望,让这对姐妹很早过上了游牧的生活,也因此注定他们从扮相到音乐都有一股离经叛道,自由神秘的色彩。 这首曲子开头的长笛,让我欲罢不能,很像我在记忆里在老家上小学时,每天天刚蒙蒙亮叫我起床的鸡鸣,而后随着Sierra轻盈的spoken words的行进,又有另我意想不到的发展,关于这首歌的更多故事留给大家去感受。 22:10 girl in red - Malibu 来自一位挪威的新生代独立音乐人——红衣女孩(girl in red),作为卧室音乐人、酷儿、制作人,她正在用自己非常独特、细腻而又狂野的 ,保护和热爱着“女孩”这个群体。我很喜欢她的个性,也很喜欢她演出总是穿件宽大的T恤,不化妆,然后她也喜欢泰勒。 26:40 Lindy Lin - My Bangs 借着“女孩”身份这个话题,我斗胆分享大家我的一首单曲《My Bangs我的刘海》,收录在我最近刚发行的个人首专《Her Insula她的脑岛》中。在我上中学时的记忆里,班级的女生总是喜欢留长长的刘海,好遮挡住自己的痘痘和雀斑。那个时候我对自己的外表同样感到自卑,也是用这种方法隐藏自己。这些在父母眼里也许是喜欢留遮住眼睛的刘海,穿奇装异服、自闭、不服从管教的叛逆女孩,却可能只是她们在小心试探这个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观察、保护、探索和认知的过程。所以,希望给这些女孩们更多的空间和耐心吧。 30:30 The Shangri-Las - Leader Of The Pack The Shangri-Las由来自美国纽约皇后区的四位高中女生组成的独立乐队(成立于1963年,于1968年解散),她们是Girl Group时代最为出众的组合之一。Leader Of The Pack是她们的其中一首代表作,另一首remember(walking in the street)前奏一响你们肯定知道。她们歌里所描绘的校园生活,来自少女的小忧伤和顽皮,热烈而明亮的天性,以及对爱情直白的向往和追求,都让我特别着迷。 34:20 The Shaggs - Sweet Thing 上世纪60年代一个三姐妹组合The Shaggs 带着她们的传奇专辑Philosophy of The World横空出世 ,这首歌便是其中的一首单曲Sweet Thing。她们的音乐,毫无技巧和道理可言,人声跑调,节奏跑偏,却能硬生生把你拽进一个无辜可爱的世界里,后劲非常大。这张在音乐史上受争议的唱片,虽然成为那个时代的笑柄,却是后世音乐人眼中的实验先锋,充满了无调性的乖张和自由随机的艺术美感,连Frank Zappa都对她们很上头,认为她们的音乐极具开创性与实验精神。在音乐工业化时代,比起那些过于精工化的音乐制作,我更会被这种毫无章法率性而为的原生作品吸引。 37:58 Sugarcubes - Motorcrash 这首歌来自比约克早期的朋克乐队Sugarcubes,她的个人气息强大到无论做什么风格的音乐,到最后最先感受到还是她这个人。我觉得她是音乐世界里的女皇,只要她一开口,能让所有器乐、编排都臣服于她。年幼出道,组建不同乐队,尝试各种风格,如今她依然持续创作和活跃在舞台上,她的音乐中也经常涵盖女性和一些社会议题,就像今天推荐的这首歌Motorcrash,看似是一个无厘头的故事,又在结尾轻轻一笔暗示,反讽十足。 40:50 Chairlift - Look Up Chairlift是一支布鲁克林电子流行音乐组合,很可惜后来解散了。TA们的音乐总是简约、干净、特色和有动力,女主唱Caroline Polachek 在solo后,更加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她的个人音乐作品我也很喜欢。今天分享的歌Look Up来自他们的专辑Moth(飞蛾),在她的声音中,我总是能看到一个曼妙而坚韧的城市女性,在人潮拥挤的路中央,肆无忌惮地跳舞和歌唱。 43:20 LIONCLAD - Froggy 她是一位来自韩国的新生代电子音乐制作人LIONCLAD,我很喜欢她对音色的处理,新鲜、特别、耐听。 46:27 Kate Bush - Cloudbusting Kate Bush是许多人心目中的音乐神婆,作为艺术另类曲风的鼻祖,她就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精神象征,在她的歌里我仿佛看到一位女巫,在山头用尖细而有力的声音歌唱,而她的听众不是人类,而是是山间的云,树和动物。我觉得我很幸运能知道她,并且听到她的作品,感受她的才华和勇气。 51:48 Chairlift - Sidewalk Safari 接下来这首歌来自Chairlift 的最后一张专辑“something”,很喜欢干净而又特点的编制。 56:00 Kate Tempest - We Die 来自英国(音频里说“美国”是口误)的spoken words艺术家,诗人Kate Tempest,她的音乐,打破了许多人对嘻哈的第一观感,她将诗歌的韵律美和对现实的批判杂糅在一腔沉稳和理智的中低音嗓中,在简约而灰暗的电子氛围里,织起朴素而凝重的诗意,令你听完也不得不思考一下why,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因为气势太强大了。 59:45 Kate Bush - Army Dreamers Kate Bush的一首经典的反战作品,明明凯尔特民谣曲风韵律如此轻快,在一问一答之间歌词呈现的底色又如此沉重,个中滋味大家可以去自己去聆听和感受。愿人类爱人类,愿世界和平。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我是Alex,好久不见。今天复更第一期,是在柏林和一个朋友录的。这期节目将开启 “别任性” 的又一个新系列,叫 “任性家园” —— 关于主流之外的多元生活方式以及它们的实践者。 我自己最近也开始探索退出城市的社区生活方式(更多信息请看“别任性Be A Dodo”公号上一篇推送里 “期待和你一起开路” 的小视频,并欢迎关注 “家园计划AnotherLand”),所以 “任性家园” 系列内容也会伴随着我的个人体验更新。 不过放心,别任性是 “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的:性别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本能的体验世界的角度,以及一个非常有效的思考工具,所以我在 “任性家园” 系列会继续贯彻性别视角。 先说这么多。很高兴能和你分享接下来的任性旅程,希望我们有机会在同一条路上相会。 本期嘉宾:Jingwen / 姚静雯(生态友好生活实践者、设计师、种菜能手、“准” 艺术家)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性别研究者和传播者)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经常吞shownotes,不推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别任性粉丝群目前满员了,我也暂时顾不上弄二群。想加入的新朋友将进入一个 waiting list,有人退出我再按顺序加大家。感谢! 时间点: 02:50 eco-village/生态社区的定义;“任性家园” 是干什么的 04:50 Jingwen 愿意用哪些标签形容自己,为什么现在不用 “环保主义者” 06:50 在生态村和在城市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会用不同的月经产品+生态村如厕和换棉条流程一览 10:50 Jingwen 和伴侣西蒙(“蒙蒙”)在2018年分别从工业设计和环境工程行业辞职 ,开始一年的房车游欧洲,兼生态社区考察之旅 15:20 房车上不能洗澡,上厕所不便,生活条件很基础,而且 “跟任何人二十四小时生活在一起都会出点问题” 18:00 对生活舒适度要求很低同时 “能干我两倍的活“ 的德国男人西蒙让 Jingwen 产生 “拖后腿” 的自我怀疑,虽然 “我能他吃的一样多但不敢多吃” 21:25 在田园生活方式中,这种在体力上的性别差异会导致性别关系的退行吗? 25:40 Jingwen 和西蒙在19年结束房车旅行后,想更深度地体验生态社区,在瑞典的 Suderbyn 生态社区 (suderbyn.se) 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生活:居民要求、资质,和四类 “工种” 设置(我完全对不上号入不了座) 33:50 生态社区的四大 “工种” 领导的内部矛盾,导致社区的核心人员流失,但是对于这类社区,人员流动性很大,但永远会有新的核心成员产生,社区依然存在 38:12 社区共同决策工具 sociocracy 2.0(现在发展到了3.0)如何实施和应用, e.g., 见到一只老鼠要不要杀死,以及这类决定为什么不能固定为行为准则而是不停被推翻 —— 类似讨论听起来很繁复而耗费精力,但这就是一个想取得共识+自治的社区必经的集体决策过程 47:10 这样的集体决策中不停的 “推翻重建” 看似会让一个社区原地踏步,但是一个社区存在的意义,可能本来就不是在于 “发展”、“往前走” 和 “做大做强”,而是一个难得的试验场。而且我们会加入社区就是因为主流社会的规则不够理想,那为什么要把社区做成微型主流社会? 50:55 Jingwen 印象最深的集体决策:两只公鸡的故事 58:15 Suderbyn 生态社区非常缺少私人空间,Jingwen 和西蒙如何处理和 ta 人的关系?尤其是作为社区唯一一个东亚人以及东亚女性,Jingwen 可能面对什么样的种族刻板印象和偏见,又如何处理(比如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未经自己同意的 “神神叨叨” 仪式中,要站起来走人还是给点面子;比如被瑞典大叔用 exotic 这个词形容的时候怎么回应? 1:09:40 Jingwen 和西蒙的父母对两人 “另类” 生活选择的态度,哪边很理解支持,哪边觉得很浪费时光,你可能会猜错 1:14:50 Jingwen 如今经历了生态村生活,有了一些答案,但也有了更多疑问 1:16:10 城市生活同时有巨大诱惑力和罪恶感,但是两人没有完全投降。除了种菜、堆肥,还有什么是我们在都市生活中可以实践的生态友好行为?不必做到 “完美”,其实每个微小选择都算数 + 这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之争,是关乎真实未来 1:22:50 Jingwen 曾翻译过这篇文章《全局观:为什么人类难以意识到我们正在走向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推荐阅读 1:24:20 Jingwen 接下来在艺术以及社区领域的想法和计划;“理想的社区是应该有老人的” 1:27:05 像艺术这种 “和温饱没有关系的” 的事情,在一个(我们梦想建立的社区),可以有价值吗?能以什么形态存在?社区可不可以是一个舒服的而不是艰苦的,更轻松的而不是更辛苦的地方?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Marc Jackson Burrows- Create That Moment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任性姐姐” 是本播客的(较)新栏目,字面意思,关于一些 “任性” 的姐姐。 本期嘉宾:马蒂(“BIE别的” 内容总监/主编)+ Lisa(“青年志” 创始人/主编;播客 “问题青年” 主播)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性别研究者和传播者) “BIE别的”(前 “VICE中国”)和 “青年志Youthology” 是两个经营多年的知名青年文化平台。马蒂和Lisa分别是这两个品牌的共同创始人和内容主理人,分别居住在上海和北京,正经历着疫情城市管控的不同阶段,也共同经历着文化媒体内容产出的挑战。 “青年志” 从2020年在原来商业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媒体平台,开始直接传达和面对青年的发问;“BIE别的” 在2020年从 “VICE中国” 更名,继续挖掘青年文化的创造性和生命力。 两个品牌的焦点一以贯之,关注青年,提出问题,探索答案,但气质和风格不尽相同。今天我和两位聊了聊她们眼中的 “青年文化”,看似时代性的普遍虚无感,以及犄角旮旯的野生希望。 任性广告时间:感谢小雨伞保险经纪对本期节目的赞助,小雨伞提供1V1保险咨询服务,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粉丝专属福利: ①一分钱保险咨询。使用链接→https://s.xiehb.cn/OBPHi5d 限时一分钱领取原价68元的1对1保险咨询服务。 ②领取疫情出行保障。关注@小雨伞 公众号并回复「别任性」,预约咨询的同时还可领取一份最高10万疫情出行保障,集中隔离补贴一次性给付两千元,新冠确诊津贴最高1万元。另外还有60元医疗金免费拿,门诊、住院都可线上报销。 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经常吞shownotes,不推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别任性粉丝群目前满员了,我也暂时顾不上弄二群。想加入的新朋友将进入一个 waiting list,有人退出我再按顺序加大家。感谢! 时间点: 05:30 Lisa最近状态:支棱不起来(直到公众号被尽-盐,播客结尾交待);北京疫情管控的恐慌 08:40 马蒂在上海封锁期间的几番心态循环,最糟糕的是找不到答案的几个时刻,但现在已经习得 “总归第二天太阳会出来,总要面对这个事情,总要往前走”,那么我们能传播些什么 12:45 年轻人总能找到自处的方法和野劲儿(比如北京亮马河最近的风景,见BIE 这篇 文章) 16:50 “问题青年”(“青年志” 的播客)的问题让Lisa从床上支棱起来了 18:45 痛感特别可贵,如果吐槽和发问都没力气了,那ta们是不是就真的赢了 22:20 只要还能找到让自己兴奋的项目和内容,无论是多小,就还能对抗无力感,过好下一天 23:50 年轻人普遍经历的虚无感是为什么:时代变化,进步和上升叙事的幻象,全球化和流动性的破灭 28:00 不同代际的人之间,成功经验可能不再有分享和参考价值,但是我们经历过的可以提醒我们,世界可以是什么样子 30:45 极化的言论环境,飘忽的价值观,个性化不再有意义,“汤-平” 的出现 32:40 Lisa:如何从社会心理学到青年志,又为什么在媒体寒冬时代决定做媒体 40:30 马蒂:近年的逆境反而让人更能放下商业价值的考虑,先把事儿做了 41:50 马蒂:什么是媒体,我们做的是不是媒体,现在状况下都不重要了,关键还是和一些人一起做事情,保住自己的核心,在现有条件下走下去 43:25 马蒂的职业路径,天时地利人和的 “VICE中国” 的诞生和到 “BIE别的” 的转变,以及 “搞点事情” 精神:讲述一手体验和故事,而且 “你也可以试试” 50:30 野生和杂糅,跨领域,不管身份和专业,DIY,能打破很多圈层局限 52:20 现有的参-茶和环境下,涉及基础生存的问题都敏感,那该/能为青年做什么样的内容:公共性的话题 vs 小众个体故事 57:25 “丧” 和 “无意义” 的表达其中,或有另辟蹊径的精神力量和行动;“汤-平” 也可以是积极的拒绝 1:02:10 参-茶缩紧对内容产出的影响 1:04:50 “亚文化” 和小众文化在本国没有基础建设和土壤 1:10:50 近年看到什么新的带劲的文化趋势?性别话题 1:12:15 隐性压制,把青年煮得没魂了,“觉得什么不对劲” 的时候怎么办 1:15:15 近年看到什么新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趋势?(去生活方式化的)可持续生活,退出内卷,关注能源和粮食 1:19:30 《行尸走肉》和共识社区,退出城市不是避世,是主动建设生活,是多一种选择;生活选择的游牧化 1:22:10 Lisa和马蒂有没有感觉干不动想放弃的时候?(青年志获得重拳让Lisa又燃起了斗志——新号 “问题青年Wonderers”;马蒂:但凡有新的年轻人一起做事情,就能做下去) 1:26:40 “对,还是青年”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Bob Bradley; Tim Garland - Swing Sisters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久违的任性歌单回来了,而且不只是歌单 —— 我与“鸡兔同笼”(G2Gather)的伙伴们在百会电台(baihui.live)上开了一个新栏目,叫 “鸡兔同频”,作为线下活动很难开展的时期,鸡兔在电波上的存在。 前一个小时的节目里,我们主办四人好好聊了聊鸡兔同笼的(Thurs Pride+椰子鸡)起源,以及(全员熬夜无能的)现在,还有(Love & Peace的)未来计划;后一个小时的节目里,四人轮流DJ推歌,推的音乐都很有个人特色。 本期歌单推荐者:Slowcook(鸡)+ OOPS2(兔)+ Zachary(同)+ Alexwood(X) 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经常吞shownotes,不推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别任性粉丝群目前满员了,我也暂时顾不上弄二群。想加入的新朋友将进入一个 waiting list,有人退出我再按顺序加大家。验证信息仍然是回答:你印象最深的一期节目是什么?感谢! 时间点: 00:35 鸡兔同笼四人介绍:退休DJ、萝莉病媛,光头美佛 —— 一个无法熬夜的派对主办群体 03:50 好不容易捋顺的 “鸡兔同笼” 起源 08:00 鸡兔同笼从 “送你一‘行’”至今居然已经做了30多场派对了! 09:20 又失忆了,团灭的21年跨年派对的记忆拼凑:朋克之春,生命之水,放歌,CUE,Tag,成都上海赶飞机 11:40 DJ Slowcook 在2021年底决定退休,为什么? 12:50 因为不能熬夜我们开启了鸡兔同笼2.0,关键词:日间、音乐、禅修。 14:40 为了继续根植社群开启了鸡兔同频;鸡兔同笼的 Mission Statement! 16:30 鸡兔同笼角色分工 19:00 四个毫无“夜店感”的人为什么做派对? 鸡兔同笼的究极愿景:你打扮成什么样(包括不打扮)来了都能感到自在 22:40 鸡兔同笼2.0:音乐工作坊、“疗愈”工作坊、鸡兔沙龙、鸡兔同频 25:40 鸡兔同笼过去众多引以为荣的派对主题中,我们自己最喜欢哪一场(搞了什么花样,以及成功夹带了什么私货) 45:30 鸡兔同笼四人现在在做什么:从6点睡觉变成6点起床,学瑜伽,戒酒戒稃质,GTA里的 “鸡兔同笼”,从公益到创业,吃纯素,“相信身体的直觉”,重新学习play,考虑全人类的未来 - 歌单开始 - 1:02:55 The Black Heart Procession - The Dog Song 1:06:10 Tracy Hamlin - Home (Extended Album Mix) 1:09:40 Martin L. Dumas, Jr. - Attitude, Belief & Determination 1:14:45 TLC - Diggin On You (Soulpower Remix) 1:18:43 Peter Gabriel & Kate Bush - Don't Give Up 1:23:00 Andy Lee - Theme of EZ2DJ 1:24:55 Joubert Singers - Stand On The Word 1:29:53 Anders Holte - 重回列木里亚 1:34:25 The Internationale (Tommy Dollar Remix) 1:40:08 Moodymann - Keep On Coming feat. CD 1:45:05 萧亚轩 - 幸福的地图 1:50:03 I Can't Breathe (Micfreak Acid Remix) 1:54:40 伊能静 - 关不住 音频剪辑:Alexwood+Slowcoook Shownotes:Alexwo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本期嘉宾:郭锦泓(郭师傅)+ 阿烂 (@多元家庭网络)+ 特别来宾:胡昭然(简单森林高级咨询师) 本期节目是由我策划和主持的一场线下对谈。这次对谈来自简单心理的全新线下活动系列 “不简单客厅”,主题是 “拥抱疼痛”。 本期粉丝福利:关注简单森林服务号并回复“疼痛”领取300元线下心理评估优惠券! 疼痛是相随我们一生的体验,尤其对于女性,疼痛在不同时刻伴随着不同的经历周而复始地造访我们的人生:月经、分娩、伤病、心碎、离别。 疼痛并不美好,但承载着生命之重,提醒着我们生存体验的复杂性,也见证着我们生命历程的起伏。我们无法控制疼痛,很难压抑疼痛,但如果可以接受它,甚至拥抱它,我们对疼痛的感知和理解会有什么不同? 如何面对疼痛,是为人的力量所在。对疼痛之含义的丰富,也是对我们生命经验的扩容。我们想和你一起,谈论和倾听疼痛,脆弱、勇敢,并从容。 郭锦泓(AKA 郭师傅)是一位艺术家和学者,大家应该熟悉她令人 “闻风丧胆” 的犀利和悲观式输出,但也总被她以特别的方式抚慰心灵。郭师傅关于病痛的经验很多,身体上和情绪上的都有,这次也做了非常慷慨的分享。 阿烂是一名导演和素人艺术家,多元家庭网络主编,单身女性生育议题长期观察者和专家。她也是一位妈妈,对女性身体相关体验有很多思考和实践。 感谢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简单心理、简单心理旗下一站式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简单森林、独立出版品牌一页,以及读书内容聚合频道光明森林club。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经常吞shownotes,不推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别任性粉丝群目前满员了,我也暂时顾不上弄二群。想加入的新朋友将进入一个 waiting list,有人退出我再按顺序加大家。感谢! 时间点: 04:50 麦吉尔疼痛指数,是1971年发展出来的一种评估疼痛的方法,医生们制定了78个词,20组,病人从中选择来描述痛觉。但如爱尔兰作家 Sinead Gleeson 在《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一页出品)中指出,就算有这样的工具,人们很难向一个从未体验过某种痛苦的人解释这种感觉。事实上,没有两种疼痛是相同的。 郭师傅和阿烂印象最深的一次疼痛体验是什么样子,是否可以描述一下? 07:20 郭师傅因为边缘人格障碍的诊断经历过电击疗法,在个人经验中,心理层面的疼痛远远比身体上的伤痛(也有很多)深重和绵长 12:05 阿烂承认生育很疼,但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比起肉体的痛苦也觉得精神上和存在上的痛更难以忍受 15:15 阿烂:“身体的疼痛是精神层面疼痛的外显”。今年因为自己导演的电影在后期阶段的 “难产”,她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痛经,随着后期创作有了起色,痛经也消失了 18:55 郭师傅在骨折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忽然 “悟” 了:疼痛让你不得不感知自己当下的肉身,把你牢牢圈固在当下。我们必须往自己存在的里面钻,这是疼痛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意义。 24:30 阿烂:生育体验也是一样,不能被疼痛 “带走”,觉知它,与它共在。否则越想会越觉得疼,生产过程可能就越漫长和艰难。 27:10 疼痛可以有一定超越性的意义。接受痛苦是确认自我的一种途径,这甚至可以是高尚的。 30:20 郭师傅前两年得到宫颈癌的确诊后,给自己举办了一个庆祝派对,因为 “精神的癌陪伴多年,终于迎来了身体的癌”。她经过治疗已经痊愈,而且觉得癌症的治疗过程没什么大不了的。“与疼痛共处的经历把我们塑造成了什么样的人”,这是更重要的。 35:00 曾经 “谁碰我头发我跟谁急” 的郭师傅因为化疗剪短了头发,再次悟了:“人生就是像头发剪和不剪之中,滚轴一样就过去了。” 39:55 对阿烂来说,生育是完全自主的选择,但还是因为妊娠纹和身形变化感到过失落。但是这就是不公平,女性本不应该被这些焦虑消耗自己的精神和创造力。 44:00 “女性的身体是一个战场”,为什么? 53:00 女性更能忍受疼痛,这是真的吗?为何无痛分娩的历史这么短?女性的身体属于自己吗? 54:33 疼痛的生产性:很多女性,如弗里达,让创伤成为灵感的源泉,让创作自己成为重建世界的手段。对于阿烂和郭师傅,疼痛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亟需创作,必须创作” 1:05:10 郭师傅:在常年精神困扰和痛苦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人能真的救你,你只有建立跟自我的关系,并将一切心理咨询、冥想、阅读和思考、运动、美食,凝结成你需要自救时刻激发的那一个 “蛙泳腿” 1:11:25 我们和自己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关系?除了消除和征服疼痛,我们和疼痛还可以是什么样的关系? 1:13:20 简单森林高级咨询师胡昭然:为什么面对疼痛很难?我们为什么会焦虑或抑郁?我们可以怎么做?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Gerrit Wunder - Making Plans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这次solo,我想回答两个粉丝提问,借此聊一下女性关系和有关 “姐妹情谊/sisterhood” 的伦理思考。 想先向大家介绍一场我策划和主持的线下活动+线上直播,活动主题为 “拥抱疼痛”。 疼痛是相随我们一生的体验,周而复始地造访我们:月经、分娩、伤病、心碎、离别。疼痛并不美好,但提醒着我们生命经验的复杂。我们无法控制疼痛,很难压抑疼痛,但如果可以接受它甚至拥抱它呢? 这场活动是简单心理线下活动系列 “不简单客厅” 第一次开张。4月23日,欢迎你成为 “不简单客厅” 的第一批客人,和我们一起讨论 “疼痛”,并让它变为一个不那么疼痛的话题。 PART 1: 14:00-14:50 舞蹈剧场《摔在地上的世界》片段+舞蹈动作现场教学 PART 2: 15:00-17:00 对谈+直播:疼痛和力量——女性身体里的星空(嘉宾:郭锦鸿+阿烂,主持:Alexwood) PART 3: 17:15-17:55 定制冥想session:拥抱疼痛 这天刚好是世界读书日,你还会了解到一页出品的《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和简单心理的《2021-2022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 期待你的到来。也期待你线上的关注。4月23日,让我们一起倾听和谈论疼痛,脆弱、勇敢,并从容。 “不简单客厅”北京线下活动“拥抱疼痛” 时间:2022年4月23日周六 2:00-6:00pm(直播从3点的对谈开始) 地点:Galli剧场(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27号院76栋三层) 主办:简单心理、简单森林、一页、光明森林club 直播平台:微信视频号@简单心理,微博@简单心理,简单心理app,B站@光明森林club 线下报名及活动详情👉:https://sa.jiandanxinli.com/t/G4S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经常吞shownotes,不推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时间点: 03:00 Q1:我最近陷入了关于 “性暗示” 的迷思......朋友圈里有一位女生,总是发布一些传统语境里的那种 “性暗示” 的高p图,然后这位女性又埋怨,想要和她产生亲密关系的男性,总是奔着,想和她上床的目的来和她对话。虽然 “only yes means yes”,但她的很多言论很多照片,确实让我觉得很不舒服(主要还是她这个人我们一直不太喜欢,经常以女权主义自称,但喜欢展现的朋友圈姿态却一直是男性凝视下的白瘦幼)。我比较疑惑,由于我不喜欢她所以认为她 “常常发布性暗示照片却还埋怨男性的不怀好意是不妥的”,这种想法是不是有点不太,em,政治正确? 04:05 我理解中粉丝想问的:这样想一个女性,是不是有悖女权主义的原则或者伦理?女性主义宣扬的sisterhood/女性团结,其实很难。但女权主义不是关于你懂得多少理论,而是关于你如何做每一个决定。 06:50 “sister/姐妹” 这种称呼为何近年复兴了? 09:35 给提问的朋友的第一部分建议:可以想想这个朋友圈女孩为什么会让自己感到不快。当我们很讨厌一个人,或者某种行为,这往往因为这是我们极度不想成为的样子,但同时也可能因为,这是我们心中极度抵抗的自己可能成为的样子。 我们有权利有自己的情感好恶,但没有权利以此伤害别人。能做到这个底线,能做到这种分离,其实就挺好的了。但如果提问的朋友不想止步于此...... 14:30 对 “姐妹情谊/sisterhood” 的批判性见解:我们需要sisterhood,但要警惕持有话语权的人对其的定义和使用:bell hooks指出,“姐妹情谊” 往往是一些机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白人女性压迫,或者忽视其他女性具体诉求的情感话术——以女性身份这一层共同点抹去其他各个维度的差异性和等级性;简体中文语境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占据话语权的投机者,一味地用 “姐妹” 来煽动情绪,塑造一个虚假的情感共同体,并从中收割流量。 并不是所有女性的利益都能在 “姐妹情谊” 的话语中被代表。 作为 “女性” 的共同性,不能消解或者掩盖同样显著的内部差异性。 18:00 女人是什么,不该被我们反对的东西来定义——那样的话,我们依然是被 “父权” 定义着,即使是作为父权的反抗者。 女人是什么,应该由我们在创造的东西来定义——这样的定义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姐妹情谊” 不能仅仅是基于对父权的厌恶和反击。我们需要和彼此锻造真正属于我们的纽带。 20:40 给提问的朋友的第二部分建议:建立独立的女性关系,首要的一点就是把我们的关系,从与男人相对的关系中拿出来。 一个女人如何和男性往来,这对于我们想建立的女性关系,重要度是什么样子?男性友谊在这方面给我们一些不值得参考但可以观察一下的 “启发”。 25:50 当我们叫对方一声“姐妹”,这个词意味着什么? 它不应该是意味着,“你肯定和我一样”,而是应该传达着,“你和我可能是不一样的女人,我愿意去看见并尊重这种不同。你可以是你,我可以是我,但我们仍然可以拥有一段属于我们的关系。” 团结最核心的基石并不是同一性,而是差异性和多样性。在同一化的状态下,我们看似的团结,其实为了捍卫自己的生存方式;而基于充分发展的差异性的彼此支持和相互连接,是更深厚的团结,因为这种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别人跟我们一样而去捍卫别人,而是在支持并捍卫别人与我们的不同。 31:00 Q2: 前段时间自己身边的一个男生被曝光了,因为出轨。紧接着被好几个女生曝光说他骗女生钱以及造假学历等等。我所在的圈子很小,几乎一个城市的年轻人都互相认识互相能够连接上。在那个男生被曝光之后,很多女生都以 “girls help girls” 的形式一起支持一起出现,但是因为圈子很小,人们在议论的时候反而经常是先以那个女生说起,即 “某某的男朋友出轨了她”,然后这个女生也会在这个普通人的小圈子里 “出名”,也会同时出现一些对她的议论。我很纠结,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到底是应该为了不让更多女生受害而曝光那个男的,还是为了不让那个女生被嚼舌根而不去曝光? 32:15 第一点,对于这位被议论的女生,能帮助到她最根本的答案是需要来自她自己,因为这样才将她的主体性重新写进了叙事里。她自己是否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似乎在 “女性互助” 的过程中被忽略了,而她需要什么帮助,是别人不能替她决定的。 34:40 第二点,在女孩们同仇敌忾的同时,希望大家的关系不要被共同对抗的客体,也就是这个男生,局限了。女性们之间的彼此支持和关怀,并不是只有共享一个“受害者”身份的时候才应该出现,表达形式也不应限于共同揭发一个男性行骗者或者施暴者。而是在这个起点之后,走向很多更远的地方,产生可以更有价值和厚度的连接,且男性的角色在其中变得并不重要。 我认为这是更深厚一种girls help girls。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张惠妹 - 姐妹(才发现这首歌竟也是张雨生写的,唉,总是 the good ones die young)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