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02 她们:时代在变,瓦萨在变,但很多没变(feat.洪晃)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本期嘉宾:若昱+小蔡(特别嘉宾:洪晃) 今天的嘉宾共同的身份之一,是美国瓦萨学院的校友。她们是小菜,20届毕业生,学媒体研究和经济,目前在北京做新媒体编辑,和若昱,是瓦萨19届毕业生,目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政治学博士。还有一位特别嘉宾,是国内最知名的瓦萨校友洪晃,她是瓦萨84届的毕业生。 这期有幸把几位嘉宾邀来是聊聊一本关于瓦萨女毕业生的经典小说《她们》(The Group),书中的女孩们毕业于33年。 《她们》这本书,是美国国家文学奖作家玛丽·麦卡锡代表作,风靡欧美的女性主义经典小说,被称为人气剧集《欲望都市》灵感之书、也出现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广告狂人》女主书单上。原著出版于1963年,在今年由博集天卷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中文版。 《她们》讲的是一群1933年毕业于瓦萨的伙伴们,在之后几年的经历。瓦萨学院是美国最早为女性开设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历史上都是男校的常春藤盟校的姐妹机构,尤其是和耶鲁大学有着紧密联系,曾拒绝了耶鲁大学的兼并,然后在1969年和耶鲁共同成为了男女同校大学。 为了避免剧透,我们在播客中本来不想讨论书的太多细节的,但聊起来真的很难避免,不料细节又很难举例,请大家见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先把书买来,配合播客收听。别任性有一个粉丝的专属优惠折扣码(见下方)。 另外我们录音中没有提到太多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但这本书也是二战前美国政治和文化氛围的一个奇妙而信息丰富的切面,书中提到的比如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避孕的技术发展和社会接受度,对于母乳喂养的当时社会态度和主流理论,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档案。不过另一方面,宏大叙事并不是这部书的意图,而且书中人物也体现这种反差,男性角色总是滔滔不绝的谈论罗斯福新政、技术统治论、西班牙内战,苏联和美国的对立,而女性角色,并非没有立场,但几乎从不会夸夸其谈那些抽象的理论,而是从切身的经验和对他人几乎本能性的共情出发。而作为读者,其实就算你对政治背景毫无兴趣,这也完全不影响阅读。 我们关于这本书的讨论更多集中在前四十五分钟,洪晃老师加入后和学妹们结合这本书交流了一些关于教育的想法和体验,具体时间点请看shownotes。非常感谢三位的参与! 本期粉丝福利:《她们》当当网折扣码:7BMECY,5元专属优惠券,有效期到12月底,也就是2022年之前。 别任性粉丝群进入方式,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本期之外)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节目时间点: 00:25 Intro 04:20 瓦萨记忆:日落湖的温暖记忆;“但我真觉得这书挺‘白’的,而且书中人物是风云人物,我们则属于某种少数,上学体验跟书里挺不一样的” 08:30 若昱:“跟书中女性的共鸣更多集中在毕业后进入社会面对的困境” 09:30 小蔡:书中自信的男性角色,“即使在他干出那种事情,并且一事无成“ 10:40 我:“书里的男性角色都是垃圾”,除了一个,而“这位最大的优点只是善良” 12:15 读政治学博士的若昱:“很多讨论会上的白人男性会自信地说出很多不知道在说什么的话,对占用空间毫不自知;而女性要发言要打很多遍稿子,才敢举手”,“发了言,却被评论你的裙子很漂亮”。 14:00 关于医学话语对于女性身体的控制和处理:书中母乳喂养和精神病院的两个章节,让人非常痛心;哺乳的女性身体,“先锋思潮”,以及选择和压迫 22:00 小蔡:书中男性角色“讲话都是一套一套的”,借用科学、政治、或者爱情游戏的话语,女孩角色“没办法用自己语言讲话”,同时还有女性朋友做同谋者 24:00 女性角色的故事推进,对应着她们渐渐意识到,他不过就是个普通人,并摆脱了一些权威男性角色的光环 25:15 关于诺琳,她不是书中主人公团体 (The Group) 的一员,却为什么是我们觉得最有趣的角色:意识形态上“进步”和“传统”的撕裂,“背叛”以及自我欺骗 30:30 小蔡:“大学谈恋爱的时候有种‘两边跑’的感觉,课堂上关于性别的理论很难应用在具体的恋爱对象” 33:05 若昱:对于刚读完大学进入工作/生产环境的女孩,你的角色变化了,从知识吸收者成为生产者,和其他打工人一样有 KPI,体会“异化”的感觉 36:30 关于 THE GROUP(也就是书中女性友情)的描写:刻薄、但同时温暖,“不是女性就一定会互相嫉妒,或者就一定会互帮互助“ 39:50 “历史友人”的意义:这个小团体进入社会之后,仍然在见证彼此的生活的进展,成为彼此的记录和档案库,这就像我们和自己的友人的关系——这同时是书的叙事结构 42:10 《她们》中的角色的特别阶级属性,以及若昱小蔡的奇特关注点:书中一个女性角色的黑人女佣克拉拉;一个现代版的《她们》会是什么样?“可能都是莱基”;以及关于莱基的同人 46:40 洪晃老师关于书的介绍,以及关于瓦萨作为夫人“完成学校”的女校历史 52:10 三位校友怎么看瓦萨的教育:“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精英文理学院教育的局限性,“瓦萨本身没有带给我什么光环,最让我受益的地方反而是对这种光环的批判,让我学会永远要保持谦逊,学会和‘失败者’站在一起”; 54:15 瓦萨推崇学习的好奇心和耐心,然而近年的高等教育行业发生的转变,让老师们对教育感到幻灭和怀疑,问学生:“你们觉得自己接受的是教育还是服务?” 57:55 洪晃:“好的教育,应该能让人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振聋发聩的曾经历史学教授 1:06:10 瓦萨的性别意识教育和文化传统对若昱和小蔡的影响 1:15:05 洪晃老师对两位学妹的祝福 1:17:35 洪晃:“《她们》这本书讲的是,在美国变迁特别大的时候,而且女性的定位特别大的时候,女人从一个好的文理学院毕业了之后,她有了这种思维能力,但你(社会)是否允许她去做决定,去做思考。”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Swing Sisters - Bob Bradley | Tim Garland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78分钟
5k+
3年前

任性Solo:我不再在乎“我是谁”|别任性

这是别任性的第一百期。欢迎收听!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任性solo回来了。这是我在2020年开的一档分栏目,用来做粉丝答疑和自己发牢骚。2021年发生一些变化,任性的别任性也终于做到100期,很值得纪念一下!所以今天我solo,想讲讲这几个月的一点思考,关于“自我”。 在分享的最后,还是保持“任性solo”传统,加入了一个最近刚好收到的粉丝问题。想加入别任性粉丝群,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这期除外)?目前只加验证问题对上的朋友,谢谢配合。 节目时间点: 01:24 近况 01:50 刚回国的时候,我个人介绍中的头衔非常苍白,只有“编辑”,后来这些头衔越来越长,但自己心中的定位却越来越简单:一个目前主要靠说话为生的人 04:55 一个令人不知所措的问题:“你是谁?” 06:20 “自我”到底是什么呢?从哪来的? 对普通人来说,“自我”仿佛就是一切的中心,至少是自己生命的主体,人生的主角,生命的作者;“自我”是我们一切意识的起点,一切创造的源头。曾经有哲学家(Karl Popper)和神经科学家(John Eccles)也这么觉得,还说“自我”独立于大脑,存在于脑外的一个区域,能够控制大脑,或者与之互动。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在思考”这件事本身就证明我的存在。 但现代科学关于“自我”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指向佛教的“无我”,可能“自我”并不真的存在,一个处在我们意识中心的注视者,决策者,可能并不存在。 先从最生理的角度想想看,我们浑身的细胞每七到十年就全部更迭一次,那我们其实还是同一个人吗?你可能会说可是我们的意识还是同一个,你的记忆衰退了,以前的事情都忘光了,甚至家人都不记得了,你还是同一个人吗? 这就是“自我”认同的最大问题,哲学家早就指出,为什么我们在生命历程中,经验和体验在不停改变,身体在改变,全部的分子都在改变,但我们还是永远认为,我是我,一个恒定的,连贯的,持续的我呢?这种对一个统一的“自我”的意识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为什么这么觉得?大脑的运行和功能是怎么让我们发展并持有一个连贯持续的“自我”的? 08:40 关于“自我”的一些理论:康德、萨特、福柯,再到现代的学者如Susan Blackmore,以及THE HARD PROBLEM. 对“自我”的理解的变化:从人类自带的本质,到某种神性或者神迹的表现,到现代性的全然自由自主的“自我”,再到更后现代性的理解,如“自我”完全是我们的创造,没有本真性。 【提及纪录片《Closer to Truth》】 但是说“自我是个幻象”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太虚无了,那么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理解,另外一位研究“自我”的现代哲学家Daniel Dennett把自我比做一个物体的重心——众所周知,重心这个概念,其实是抽象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存在,比如并没有一个物理身上带着一个点,“我就是重心”,但我们把它当作真实的。所以对于人类知觉体验,我们也是一样处理,我们给自己的知觉体验定了一个叙事的重心点,那就是自我。 但问题还是存在。我们是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意识是大脑,大脑是一堆神经元,所以我们的自我等于一堆神经元吗? 15:50 认识到“自我”的“虚无”,会让我们更加虚无吗? 那么如果我们并没有一个恒定的不变的意识中心,一个占有身体的意识体,或者说没有所谓主体和客体,没有一个主语“自我”在观察内部意识,而是说主体就是客体,我们的“自我”就是自我意识,那么理解“自我”还有任何意义吗?我们追求对“自我”的理解,还有任何实践或者形而上的价值吗? 答案是有的。 恰恰因为“自我”不是一个固有的,稳定的存在,所以我们才能够以充盈人类生存体验的目的,或者扩充道德可能性的目的,改写它,重新组织它。 那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应该依据什么呢?真实的“自我”、“本心”是幻象的话,哪还有所谓原真性的、忠于自己的选择呢? 其实我们可以借鉴福柯说的,把你的人生看作一种a work of art,一种创造实践,你的决定就是你的创造。你的真实“自我”能够体现的地方,恰恰是这些决定,这些看似主观的、充满语境的、别人难以复刻的决定。这种选择基于你在做决定的那一刻刚好最在乎什么,觉得什么最有价值,所以这些就是你最激进的自我创作,也是对自我的创作。 这也会解放我们很多对选择的恐惧,很多时候我们恐惧做出选择,一是因为怕选错,二是因为我们在看的永远是别人选了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内卷。我们担心自己相对于别人,自己的选择不是最优的,最有竞争力的。其实如果换个框架,哪有什么错的选择?如果你将自己的选择看作自己的创造,是你形成自我的形塑,那么别人选什么,其实没有太大参考价值。 而且,“自我”的不稳定性意味着我们可以像艺术家一样改变自己的创作,推翻之前的自己。这种自我不停的塑造才是“自我”的存在。 19:50 如何看待“我是谁”这个问题: 并不是说这个问题本身没有意义,它应该被问及,永远需要被问及,但是我们不一定需要回答。 有时候一个问题比答案重要,这可能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我还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最难答的时候就是二十多岁。 二十多岁挺惨的,明明这时候是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最焦虑的时期,因为过去的积累还不够,未来又还不确定怎么走,无论是过去的选择还是未来的选择,都很难形成一个“我是谁“的理想叙事或材料。但人们却期待我们二十多岁已经对“我是谁”有了答案。 在这种焦虑的裹挟下,难道我们不会更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吗? 22:50 关于Alexwood那一串长得有点滑稽的头衔: 我还是无法说出“我是谁”,因为只有此刻怎么选择,下一刻怎么选择,才在塑造我是谁。 “我是谁”的答案,永远在我下一刻的选择中。 24:10 我对于“粉丝答疑”的态度 24:50 答疑 Q:“作为自由职业/待业者,这段时间什么样的心态?如何保持进步的状态和高度的自省(脱离了固定的工作模式的设定下,如何更好的驱动自己和自己自洽的? A:自由职业不是等待期或过渡期,而是更有积极自我驱动的创作期; 驱动来自对内容创作的渴望,和可能性的好奇; 经济压力如何看待; 我们需要自己的时间去滋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提及别任性46期:抗拒工作的我们,除了躺平还有其他出路吗?】 关于自我学习习惯; 对于打工人,需要培养能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个人项目”; ​ 最后,郑重感谢大家对别任性和我至今的支持。期待下个一百期。下期见!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Tom Rosenthal; Jonathan Willoughby - I Won't Lose My Way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36分钟
5k+
3年前

Vol.99 关爱乳房从今天开始,第一大癌没那么可怕

今天的嘉宾是乳腺外科医生张征。除了主治医师的工作,她还是一位丁香医生(@丁香医生)的签约作家,在自己的公众号(@花房闺蜜)上也耕耘多年科普。 每年十月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或警示月,每年十月的第三个星期五(今年即10月15日)为粉红丝带关爱日。从今年开始,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荣升” 世界第一大癌。同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致死率也很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但是,跟张征医生聊完之后,我能够冷静地看待这些可怕的数据了 —— 虽然乳腺癌不容忽视,但只要早筛查早治疗,乳腺癌的治愈率是很高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日常对乳腺健康的关注。 广告时间:节目前五分钟是我与保险的爱恨情仇的故事。 感谢小雨伞保险经纪对本期节目的赞助,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粉丝专属福利: ①一分钱保险咨询。点击链接(这个不行就试试置顶评论里的)花一分钱领取 1 对 1 保险咨询服务→https://www.xiaoyusan.com/pay/consult?id=1004&consult_id=4994&chn=tf-others-zhitui-rockqianabrx-211015-01#/entry ②免费女性特定防癌险 关注小雨伞公众号并回复「别任性」,预约咨询的同时还可领取一份女性特定防癌险 我们今天来关心一下大家对乳腺健康的迷思和困惑。我从粉丝群和微博收集了(一些有点奇怪和一些特别常见的)问题,请张医生从“吃穿用养”四方面做做辟谣和科普。“吃穿用养” 话题涉及饮食、喝酒、抽烟、内衣、大小、哺乳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自查、体检、增生和结节,按摩,以及手术相关。张医生怼谣言的方式真的有点好笑,忍不住在shownotes里放了一些“金句”。 最后,进别任性粉丝群,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这期除外)? 时间点: 06:15 关于粉红丝带 07:50 关于乳腺癌的一些数据 10:35 然而医生间有一个说法是,乳腺癌算一个 “好癌”,这是什么意思?治愈率、新疗法、医保,等。 13:15 另外重要提醒:男性乳腺癌发病率占乳腺癌的1%,且男性发病治疗效果相对没那么好。 吃 14:30 乳腺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这与我们吃的东西有关系吗? 15:55 “地中海式”饮食方式,其实很简单,低热量低脂肪,多样化和均衡 18:30 吃芋艿/海带对乳房好吗?吃豆制品/海鲜/燕窝对乳房不好吗? 22:05 那么咖啡、红酒和烟对身体不好也是迷思吗?答案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只是我不愿意接受。 26:40 短效避孕药也是通过干预体内雌性荷尔蒙生效的,那么短效避孕药跟乳腺癌有关系吗? 穿 29:30 对乳房产生压迫的内衣,跟乳腺癌有关系吗? 32:30 从乳腺健康的角度,什么面料、颜色、款式的内衣对乳房好?(“怎么办” 段子1:“医生我肯定得癌了,我要死了”) 36:40 关于容貌焦虑,“大胸想变小,小胸想变大”(“怎么办” 段子2: “我女儿十八岁还没长胸,以后怎么找男朋友,又怎么找工作”) 38:10 胸部大小跟乳腺癌有关系吗?跟奶量又有关系吗? 40:00 两边乳房长不一样大,正常吗? 43:20 乳房自我检查(“自摸”)其实往往是没用的!怎么会这样?那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 段子3:“医生我摸到一个块,我要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怎么办” 段子4:本人前几个月的惊魂自摸体验) 48:45 丰满的女性,雌激素更高,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是真的吗? 用 52:00 女性不生育不喂奶,会不会导致未来乳腺癌风险增加? [提及读物:《乳房: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作者:弗洛伦斯·威廉姆斯,译者:庄安祺] 57:00 人类乳房的确会通过生育和哺乳完成新阶段的发育和 “重启”,所以生孩子喂奶就能搞定乳腺癌了吗? (“怎么办” 段子5:“医生我生个二胎,是不是乳房的毛病就都好了?”) 1:01:30 “很多新手妈妈生育后就因为不能母乳喂养产生内疚、自责、纠结、抑郁,这样的一个生活和情绪状态对身体就有好处吗?真的就能抵消掉母乳未来带来的好处吗?” 1:02:30 母乳喂养的社会学意义变迁,母乳喂养何时变成了新的 “母德” 标准和绑架 1:04:15 “母乳喂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会有无数的人给你好心的建议,当你开始纠结的时候,你就走上了独立思考的育儿道路。” 1:05:05 妇女身体国家化:“强国强民”、 “哺乳类” 生物划分、以及生物学家林奈 1:08:50 母乳喂养对于乳腺癌的确有保护作用,但是...... (“怎么办” 段子6:张征:“要是你需要坚持才能喂奶,那还是考虑别坚持了。” 1:13:10 乳腺增生会通过母乳喂养改善吗? 养 1:14:30 “增生”,其实如同所谓 “宫颈糜烂” 一样,只是乳腺的周期变化而已。那么 “增生” 会癌变吗? 1:17:35 “结节” 又是啥?“略等于肿块”,应该去看看专科医生。 (“怎么办” 段子6:“你有囊状结节。”“哦,那是什么?”“就是乳腺导管扩张。”“......那又是什么?”) 1:20:15 趴着睡是不是对胸不好?张征:“趴着睡为什么就不会对脸不好呢?” 1:21:05 胸部按摩有意义吗?张征:“为什么同一双手,按胸就能丰胸,按脸就能瘦脸?” 1:22:10 不过如果有肿块,千万别再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去做什么胸部按摩:一个按摩帮助癌细胞扩散的惨痛故事 1:22:50 生气是否会让乳腺增生?张征:“那岂不是我越生气,雌激素飙升,皮肤越好吗?” 1:24:25 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做什么样的检查呢? 40-:每年乳房彩超+医生手检 40+:每年乳房彩超+医生手检+钼靶(一种X光) 1:20:05 关于预防性乳房切除,因为 Angelia Jolie 做了这个手术而更广为人知,那么推荐在国内去做这个 BRCA 的基因突变的筛查吗? 1:32:40 现在更多是 “保乳手术”,根据医生的推荐和个人的决定;切除手术之后,有什么样的义乳选择,和内衣选择? [提及读物:《我失去了我的乳房,然后呢?》;内衣设计师叫于晓丹] 1:35:50 “与癌共存” 1:39:15 记住重点1: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 1:39:30 重点2:别总自己吓自己! [提及读物:《哀悼乳房》,作者:西西] Tracklist: Tom Rosenthal & Max Brodie - It's OK Mike Stobbie - The Feeling To Be Free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103分钟
4k+
3年前

Vol.98 当四海为家的哲学教授与心系故土的政治学者相爱

​本期嘉宾:袁源 & 林垚(公众号 @林三土,播客《时差》、《催稿拉黑》) 如果你从几年前就开始关注性别话题或其他公共领域的讨论,很可能读过林三土的文章(大家称他 “土师”)。他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读政治学的博士,后来他又完成了一个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最近和太太袁源带着两个娃回到国内,在上海的纽约大学(NYU)分校任教。 袁源在耶鲁读的是哲学的博士,研究正义战争理论。关于在中国和在美国的学术环境,她的体验与三土恰恰相反,出国后才找到自己的 “声音”。关于自己的种族身份和性别身份,ta俩的经验和体会也截然不同。甚至在认知条件方面,两个人的 “异样” 情况都充满反差:一个有阅读障碍,一个有听觉异常。 而当两个人具有高度的自省和慷慨的交流,差异性恰恰能使爱情加固。 这期有点长,聊的话题有点多,嘉宾语速有点快,但是你可能还是会听不够。欢迎大家关注两人之后的公共发表和学术研究。令人羡慕的除了这两人的感情,还有做两人的学生这件事。听完你会明白的。 By the way,你可能也看出来了,我给别任性(又)开了新栏目:当X与X相爱。这算是系列的第二期,第一期(也就是灵感来源)在这里:别任性092-当创投女总裁和马克思主义者相爱。 广告时间:推荐大家假期尝试一下 “极速租书” 这个租书平台(微信小程序可以找到),看看能不能读完一本新书。 这里的书都是经过人工精心挑选的新书,在库书籍近万册,很多非常值得一读。而且这里的书都是纸质书,100%为正版新书。每次借阅循环都会经过消毒检测。如果书籍有磨损,他们会直接淘汰掉。通过共享图书,循环使用,我们也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破坏。 极速租书的借阅时间是14天。如果你加入会员,每个月会员首单免费,其他订单物流费由用户承担20%物流费,极速租书会补贴80%,一般就几块钱往返,低至三元。 别任性给粉丝准备了一个专属折扣码:bierenxing,购买任意类型会员卡有66折优惠。 注意,bierenxing这个优惠码长期有效,但是你领取后是14天内内买会员才有66折优惠,超过14天了就原价。 购买链接(免输入口令的链接):https://p.woody.club/b6fVz 最最后,别任性终于建了粉丝群,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点击底端 “阅读全文” 收听播客,或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节目时间点: 03:10 以学术为职业的特有难题:两个学者伴侣很难留在一个地方工作。两人之前的奔波,和三土为什么在哥伦比亚之后决定再读一个耶鲁的法学院:全职奶爸,抑郁和情绪问题,“听起来有点凡,但住在 New Haven,除了读耶鲁,实在没什么可以做的事” 08:30 林三土的学术跳盒子:生物,哲学,政治学,法学,“在一个领域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就想去别的领域看看” 09:10 袁源的学术跳盒子:从经济学到哲学,“学经济学比较有保障,但抓不住我的心,理性经济人的理论不符合我对人的理解”,对群体狂热和权威型人格产生兴趣,进入了哲学不归路 11:40 两人的感情历程:北大,韩非子读书小组,意外怀孕,袁源申请耶鲁博士之前陪读一年,读博的时候三土全职带孩子。“其实想起当时(生下孩子)的决定,会有些后怕,因为大部分人没我这么幸运,会有这样的男性伴侣。” 21:15 不同于三土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活跃,袁源在此之前一直比较沉默,这和她的女性身份产生的规训有关:在国内的学术机构,“女学生集体性沉默,明星教授都是男的”,“从小的阅读中,我不知道该带入谁的角色,我不是明君,不是贤相,不是忠臣,我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去了美国后,发现性别歧视问题也很严重,但大家可以讨论,可以言说。 尤其哲学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很保守的领域,但有女性学者先驱不断的冲撞和倡导,在新的环境下,自己慢慢有了意识和声音。 27:10 三土在国内享有的男性特权,去了美国后产生了落差:美国的华人移民史,亚洲男性去性化,同时是威胁和轻视对象,性别身份和种族身份的交缠 34:45 亚裔男性在性等级上成了底层,亚裔女性却成了 Yellow Fever 的性化对象。 袁源三土的个人经验:袁源走在路上被吹口哨或被骚扰,直到对方看到三土,对方却是跟三土道歉;美国各大学的性侵犯事件,亚裔女性更可能成为被侵犯对象,因为耻感更强。 [提及读物:Why Yellow Fever is Not Flattering]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journal-of-the-american-philosophical-association/article/why-yellow-fever-isnt-flattering-a-case-against-racial-fetishes/96D2F19F052E8A2625968037BE756FEA 43:30 在学术体系内,基于种族身份的不公正及歧视是如何体现的:“为什么你一个亚洲(女)人不去做中国/比较/女性研究,要来研究这个(属于我们白人的)领域?”“你一个韩国女人为什么要研究艾米丽·狄金森” [提及网剧《The Chair》] 看似没有国别、没有性别、universal 的领域 = 白男的领域? 更多元背景的人加入这些领域,才有可能修正已有的盲点。 47:50 简单介绍袁源的博士课题:正义战争理论。 这是一个特别中年白男主导的领域,“我亚裔女性的身份应该是知识生产上的一种资源,而不是一个劣势,我不应该需要去跟他们解释为什么我可以做这个。” 50:20 袁源刚发了第一篇论文。 三土一直以来在设计政治学课纲的时候,都会找很多种族和性别身份多元的作者的文献,“希望学生意识到政治哲学/哲学不是老白男的专属,但一到了战争伦理这一节课,筛文献就很困难”,因为之前都是老白男在做,现在终于有了。 51:40 正义战争领域的反殖民/去殖民主义的发展趋势:原本地缘政治边缘人群的发声,重新审视战争罪行中的种族不公中,比如被日军对荷兰女性的侵犯得到了战争法庭的起诉,对中国女性的却没有。 53:30 袁源到研究生阶段发现自己阅读速度很慢,在文字转录音软件帮助下才顺利读完博士,到了去年知道这种情况有一个名字,叫阅读困难(dyslexia) [提及读物:《关于dyslexia和neurodiversity的一些想法》] 58:00 able/disable 的概念是相对的,很多我们所谓 “残障” 不过是生物多样化的体现:如果有足够友好的环境和条件,“残障” 并不存在;如果有合适的工具和修正性服务/设施,“残障” 甚至会转化为 “超能力”。 “有了这个软件,我成了阅读超人,读的比林垚还多。” 1:00:20 三土阅读飞快,但用听的来吸收信息就很痛苦,从小发现无法专心听讲,并不是多动症,也不是 “听觉处理障碍”。最近发现,似乎把别人说话提速,自己就没那么痛苦了(听播客都用3倍速,因为没有更快的选项了......)。 1:06:15 在一个按某个主体本位设计的标准化的世界,一切本来价值中立的多样性差异都被放置在好/坏的等级上,成了歧视的理由。 1:07:29 在袁源阅读障碍的启发下,三土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变;袁源也会鼓励学生发现属于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 “我们对认知的理解太单维度了,除了阅读也有其他学习和吸收信息的方式,但阅读困难可能让很多人都没得到应得的学习机会。” [提及的软件:eReader Prestigio] 1:12:10 三土的乡愁,不是对字面上的家乡,而是来自文化意义上的,从小培养的家国情怀。 写作和英语霸权的关系:英文写作对于袁源,是一个更便利更愿意打磨的工具,反而中文对她来说,只有私人领域的使用经验;三土感到失语感。 1:22:00 英语霸权对照着中文世界的汉语霸权 1:25:00 在情感上,袁源感觉自己更加世界主义,汶川地震和海地地震对她的冲击是一样强烈的;三土则在会对中国发生的事情感到更强烈的切身连接,“身体是痛的”。不过袁源却有一个中国(纠正:四川)胃口。 “我们两个人自己的身份都是割裂的,但是割裂的地方又不一样。” 1:30:15 回国后在带孩子的性别分工上感到有点格格不入,无论是对三土还是对袁源,都形成了新的社会关系挑战(简单的说:别人家带娃的都是妈妈,你家为什么不是?) 1:35:40 袁源发现自己回到国内的环境后会快速转换回一个更保守的,接受常规的性别角色,比如当面对抽烟的家中男性长辈,和学校的男性老前辈;三土则相反,中国文化对于不守规矩的男的更包容,“是个刺儿头,但是个天才。” 1:38:40 美国文化鼓励的攻击性帮袁源抵消了之前的规训,但(在初期)强化了三土的攻击性(问问题把人问哭),后来反思 “其实我是不是一种补偿心理,想表现阳刚之气?我是不是可以换个更友善,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提问题?” —— 也就是女性更习惯的表达方式。 “很多所谓女性美德,就应该是人类美德。” 1:42:40 (老派)哲学家的对话风格是竞技,是为了赢,而不是为了共创和知识长进;time to change,答案不是在于让女性参与者变 “男”,而是改变整个规则,为了学术共同体。 1:44:30 两人回国后分别感觉到的教学环境变化;NYU 对两人成了一个新的 in-betweenness 的空间。 三土:“当然教美国学生ta们学有所成我也很开心,但是能让我从梦里笑出来的,还是教华裔或者亚裔学生。” 祝两位新的 in-betweenness 篇章一切顺利! 想听更多? 别任性092 当创投女总裁与马克思主义者相爱 别任性075 残障姐妹:“你一辈子就这样了”,我一点不信 别任性032 如何做一个“中国女人”?和“苏丝黄”的对话 别任性025 名校直男哲学生如何走上了性别公益的不归路?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Tom Boddy - Kiana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113分钟
15k+
3年前

Vol.97 鸟鸟:脱口秀真是个好东西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本期嘉宾:鸟鸟(@也就是鸟鸟) 鸟鸟是《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我最喜欢的新人,她讲的东西为何如此令人共鸣?为何一位 “社恐” 人士选择了脱口秀这么暴露自己的表达方式?她的生活因此改变了吗?感谢鸟鸟来别任性做客,让我了解了关于她的许多。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点击底端 “阅读全文” 收听播客,或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节目时间点: 00:35 鸟鸟会用 “社恐” 形容自己吗?她又怎么理解 “社恐” 这个标签在现在年轻人社交中的高度流通(i.e.,很少有人会说自己不社恐)? “因为大家现在都更尊重自己的边界,才有 “社恐” 这个词。而且只有年轻人才有权利说自己 “社恐”,中年人因为 “社恐” 没有完成什么事情,你只会觉得没有责任感。大家更不会和 “社恐” 的老人共情。” 02:35 鸟鸟进到一个大学的讲堂,会选择坐在什么位置? “肯定是最后一排,最好是挨着门的位置。或者挨着过道的位置,出去上个厕所要麻烦别人,尴尬死了。如果来电话是不会接的,直接按了。” 05:30 其实鸟鸟对社交规则很了解,只是能量顶不上去做不到,会觉得八面玲珑的话,“像自我被放掉了,非常羞耻” 06:34【老虎和武松的段子】 07:50 第一次上台的时候讲的武松和老虎的梗,是怎么写出来的? 09:00 现实中也有该怎么称呼别人的困扰,“叫老师是最安全的,但是......” 10:20 朋友的社死故事,要是鸟鸟的话此时会怎么做? 13:00 “多希望现实中也有撤回功能”,但其实 “这两年明白了别人没那么在意我说了什么(蠢话)”,这是从上学到工作后产生的心态变化,反正 “不管你说了什么话,还是拿一样的工资” 14:50 “很长时间里我社交的时候都觉得有一只眼睛审视着我,但这两年明白,别人其实也在担心我的审视”,“你也是别人的武松” 15:50 鸟鸟其实不觉得自己 “丧”,而是个奋进的人,但是有点虚无 18:18 【二胡和赛马的段子】 19:30 最早去听开放麦的时候也是坐在最后面,不想被互动,后来是怎么决定上台的? 20:30 鸟鸟的 “妈妈和窗帘” 故事,和对老人审美风格的科学解释 23:10 家人对鸟鸟做脱口秀怎么看? 24:15 脱口秀跟观众交流的感觉令人上瘾,“演得好的时候那晚上根本睡不着” 25:10 鸟鸟在第一次脱口秀大会的表演之前,觉得 “我完了”,看别人表演的时候太煎熬了,后来为什么决定挑战孟川,即使对方有三灯? 29:09 鸟鸟第一次上台的时候犯了一个口误,感谢大张伟救了她 30:18【水龙头的段子】 31:50 小时候上台被吓哭的鸟鸟,现在成了一个演员,对这个身份感觉如何?“这是我向往梦寐以求的职业,脱口秀是一个自由包容的艺术,你只要够真诚够善良,就会有观众接受你” 32:00 鸟鸟喜欢的脱口秀演员:Chris Rock,乔治·卡林,宋飞,Ali Wong。关于 Ali Wong,作为亚裔女性选了一个很聪明的立场,需要 “反着说”。 35:10 从一个上海保洁阿姨的故事,说到女性身份和喜剧。“我内心对于女性该是怎么样的标准,是我自己给自己的束缚”,但社会化的过程让女性更容易自我怀疑,“冷场的时候会感觉格外羞耻” 38:10 关于容貌焦虑,这段重点太多说得太好了,不总结了请自己听:) 48:45 以前都不喜欢拍照,“多拍拍自己多看看自己,其实是有帮助的。(被迫)尊重自己的长相,慢慢发现自己能接受了。即使做演员这个职业,脸都没有那么重要,平时生活里心理包袱就卸下很多了。” 52:10 收到很多粉丝私信,“特别珍贵,像交到了很多朋友” 53:30【长相和指纹的段子】 54:20 经过第一次开放麦的打击,第二次做开放麦就炸场了,讲了什么?正式入坑,“站在舞台上征服观众,太爽了,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57:00 脱口秀让鸟鸟突破了一些内心障碍,也认识了很多能聊到一起的朋友,“脱口秀真是个好东西” 58:50 网络上的信息茧房,“每个人都更愤怒了,这让我很难过”,以后很想用脱口秀说出来 1:00:50 脱口秀是一种用攻击性的表达方式,而且人们会说,脱口秀应该一切都可以开玩笑,但关键是 “选取正确的冒犯对象,你不能去嘲弄不如你的人,居高临下的写段子,这是一切真正的艺术所在的立场,就是你要站在鸡蛋的一边” 1:09:25 鸟鸟的学习和创作习惯,的确很奋进:特别珍惜读稿会,日常说到笑话就会记录 1:13:45 现在看很多表演视频保持语感,但几天不看书,就会觉得很焦躁 1:15:20 在北大读创意写作是什么样的体验?来自一个北大校友的问题 1:19:00 鸟鸟曾在采访中说:“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内向而敏感的人活着,意味着你比别人更容易疲惫。你要更谨慎地选择自己所在的行业和环境,因为一不小心它就会伤害到你。你需要更接纳自己,外界是不会给你这种接纳的。内向的人一直沉默,我们只能通过内心去确证自己的价值,找寻让自己踏实的方法。不要把思考和敏感当作一种负担,想办法把它输出,感受到它是一种礼物。” 而现在找到了脱口秀,“脱口秀已经超越我的理想了。” 1:21:50 过去的一年生活发生了高密度的变化,内心最大的的变化是什么? “真正意识到,在人生的一些部分里,体验比知识重要。在舞台上拿着话筒的时候,感觉是没法形容的。你得在体验中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更放松了,人生也更开阔了。虽然还是敏感的,但不会那么容易受到伤害了。” 1:23:10 过去曾说自己循规蹈矩,舒适区都不够,得呆在安全区,现在呢? “脱口秀可太不安全了。过去人生用防御的姿态面对,脱口秀之后,更主动了,风险到来的同时,也有机遇。” 1:24:30 希望女孩子不要给自己那么多限制,想做就去尝试。 想听更多? 别任性070 颜怡颜悦相信彼此,更相信文字 别任性055 黄璐在拍哭戏的时候,可能想的是等会吃什么 别任性059 朱婧汐想做一个乘风破浪的赛博格 别任性067 福禄寿乐队就是想创造点什么,三个人一起 别任性076 音乐人刘敏:我想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感谢:笑果文化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85分钟
47k+
3年前

Vol.96 成为女人——纪录片导演眼中的女人和自己

这是别任性的第九十六期。欢迎收听!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本期嘉宾:杨圆圆(@杨圆圆LukaYang)+倪化轩(@倪化轩呀) 欢迎来到别任性。这期节目是一场对谈的录音。我有幸作为共同策划和 ttg 与嘉人为上海全新策展式商业综合体 MC HOUSE 开幕带来了一场对谈,并作为主持人和杨圆圆和倪化轩这两位纪录片导演交流了一个话题 —— “成为女人”。 杨圆圆,1989年生于北京,是一名视觉艺术家与电影导演,她通过影像、摄影、艺术家书与表演等多种媒介叙事。2019年,她的处女短片电影《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入围多部国际电影节包括美国亚特兰大电影节、卡姆登国际电影节、亚美国际电影节、台湾国际女性影展等,并于2021年发表在《纽约客》。目前,她的第一部长片《女人世界》正在后期制作中。 《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2019) 导演+制片:杨圆圆,卡罗·那瑟斯 简介:92岁的柯比经历了旧金山华埠夜总会年代,是一名退役的舞者,74岁史蒂芬经历了美国60年代反战运动,曾是一名实验电影导演,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晚年在舞池相爱。柯比是史蒂芬的造型师,她更新了史蒂芬的衣橱,但凡一同外出,他们从头到脚都是柯比制作的情侣装;史蒂芬则是柯比的档案管理员,她毕生积攒的舞者职业照不仅令他着迷,甚至重燃了他的创作动力。在拉斯维加斯终演来临前,柯比与史蒂芬开始准备二人谢幕之舞。 倪化轩,86年生于山东,导演,摄影指导。十七岁辍学打工数年后又回学校求学,想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去体验不同的生命历程,题材涉及弃婴、残障/留守儿童、尘肺病等。想要去了解「人」的渴望不可动摇。纪录短片包括《六一》《将芜》《戴铃铛的羊》,纪录长片包括《成为女人》(暂用名)。 《成为女人》(2021) 简介:几名女性自白式的讲述,关于父女,关于母女,关于生死。 杨圆圆和倪化轩作为导演有一些共同点。之前ta们都是跟镜头打交道的人,对于视觉和镜头语言都有很多专业丰富经验。《相爱的柯比和史蒂芬》和《成为女人》都是ta们作为导演的初期作品,而ta们目前都在制作自己的第二部作品,题材都与完成的第一部作品紧密相关,而且都是女人的一个群像。 而且,Ta们的创作都始于对(一群)女人生存经历与经验的强烈好奇。 但是两人作为创作者的主体位置有所不同,简单的说,杨圆圆是一位女性,倪化轩是一位男性。在不同的性别主体位置上,ta们的观察与创作体验会有什么不同吗?和拍摄的对象的关系有什么样影响吗?这又可能如何影响ta们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对于 “女人” 的理解,ta们在这个创作过程中生成了什么样体会或觉知?关于 “女人如何成为女人” 这个问题,ta们的创作和作品会告诉我们什么? 相信两位导演关于自己作品的分享,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关于仕道嘉人: 仕道嘉人是中国领先的时尚传媒集团。旗下拥有进入中国近20年的《嘉人MARIE CLAIRE》、以及《嘉人NOW 》、《朝气MilKenfant》等全平台媒体品牌。2021年夏季最新创立的MC HOUSE也将与集团旗下品牌一起,通过线上线下与千万受众相连接。 关于 ttg: ttg 是新一代城市复合空间运营服务商,致力于赋能各类城市复合型空间,基于内容策划、场景构建和社群运营等核心创造力,创造年轻人喜爱的文化生活体验。ttg 旗下拥有新一代青年旅舍品牌「一起一起」、咖啡品牌「两杯两杯」、酒店品牌「三好三好」,已接待客人近 50 万。ttg 定期举办城市邻居计划、睡前夜总会等品牌活动,提供青年文化交流的新场景。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点击底端 “阅读全文” 收听播客,或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节目时间点: 04:18 先处理一个屋子里的大象:一位男导演,能够在 “成为女人” 这个话题上给女人们带来启发吗?我又为什么在 “成为女人” 这样一个话题上请了一位男导演做嘉宾呢? 06:05 两部作品是分别如何开始的:一场 “绿野仙踪” 的冒险,和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和女性的旅程。 13:35 《成为女人》的受访对象分享的内容极为私密,倪化轩,作为一个陌生人,是如何让她们愿意这样做的? 16:40 柯比之前对于采访和拍摄一向拒绝,抗拒提及做艳舞女郎的岁月,杨圆圆是如何说服她的?从奇妙的相遇讲起。 20:40 杨圆圆如何形容柯比(虽然对于这么丰富的人这可能有点难)?“专注眼下,不停地工作,最在乎把自己想做的工作做好” 21:50 倪化轩将《成为女人》中分量最多的人物称为 “大姐”,她让他感到了很大震撼和共鸣,他又会如何形容她?“把痛苦当作日常“ 23:50 倪化轩完全没有前采,那作为导演,拍摄对象对镜头倾吐了那么多极为私密的内容,如何看待和她们的关系?“可能是最了解她们的陌生人” 26:20 杨圆圆和拍摄对象的舞团奶奶成为了家人一样的关系,有很多和柯比的相处时刻没有被镜头记录到,比如说柯比会忘记杨圆圆不是她那个时代的人 29:10 柯比在2020年去世,史蒂芬现在如何? 30:20 片中一个最动人的时刻是史蒂芬对镜头后的两人说的话,当时杨圆圆和卡罗是什么反应?为什么? 32:50 柯比的往事:作为一个60-70年代华人艳舞传奇,柯比经历的时代背景,以及作为华人和女性的交叉处境:排华法案,华人街,紫禁城夜总会,“China's most daring dancing doll”,艳舞女郎的行业 42:15 倪化轩现在的理解中,他的拍摄对象,“大姐” 及其其他女性是如何成为她的? “经历痛苦之后的生存欲望”+“情感的细腻”+“创伤后的稳健和力量” 45:40 两人的创作都是基于个人某种强烈的情感驱动,那么拍摄和制作的过程,和ta们个人的生活和生命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交叉或者冲击? 杨圆圆:“柯比去世一周后,我发现我怀孕了,而且是个女儿......” 倪化轩:“我更反省自己的内心。这种交流在我生活里从来没发生过,你知道山东小县城的年轻男的是怎么打招呼的吗?我融不进去......” 50:30 更多关于倪化轩的采访经历,“每天两个采访,大部分很沉重,持续一段时间情绪很down” 55:10 倪化轩 “采访” 的诀窍:不问问题,让沉默发生 58:40 有人误解纪录片该是客观中立的,但导演在纪录片中总是存在的,有时候比较隐蔽,有时候比较突出,那你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存在吗? 62:50 两位导演是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创作的?或者说,有没有一个(或几个)问题,是想通过这个创作/拍摄/采访过程得到答案的?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答案? 杨圆圆:她们现在这么不可思议而美妙的存在,是如何成为的? 倪化轩:会有人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67:05 杨圆圆现在的作品《女人世界》,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什么历史渊源?与第一部作品又有什么样的联系?伍锦霞,好莱坞第一位华人女导演;1929年《女人世界》,世界上第一部全女性出演的电影;Grant Avenue Follies 舞团 70:30 两人觉得对方作品中的女性,虽然相隔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代际,但隔空有着什么样的交叉或碰撞吗? 72:05 两位导演有通过创作更接近自己的人生吗?杨圆圆:“拍纪录片是人生的交换”。 倪化轩现在的作品是第一部的延伸,目前在招募更多受访者的阶段。如果你感兴趣参与,欢迎联系他:xuanxuan_nee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Grace Mesa - I Know A Place (From 《Coby and Stephen are In Love》)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75分钟
4k+
3年前

任性歌单:吴卓玲和Kaishandao心目中的 “致命女郎”|别任性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本期音乐人:吴卓玲 + Kaishandao(开山刀) 在分栏目 “任性歌单” 系列中,我会找女音乐人们来推荐自己的歌单。这期的歌单来自活跃于成都独立音乐场景的吴卓玲和 Kaishandao,歌单主题是 “致命女郎/Femme Fatale”。 这也是9月17日在成都 CUE 的一场派对的主题,除了吴卓玲和 Kaishandao 的现场演出,当晚还有 Huizit 和 Matlab95 两位致命女郎 DJ。阵容非常值得期待。 “致命女郎/Femme Fatale” 派对 时间:2021.09.17 星期五 21:00 - late 地点:CUE CLUB | 成都武侯区科华街2号附2楼 Dresscode:致命吸引 链接:https://zaomengshe.com/c/5189154(早鸟票售罄,还有预售) 歌单时间点: 01:00 低至3块钱,看本新书 —— 先给大家介绍一个纸质书借阅平台,叫极速租书。他们的书都是经过人工精心挑选,100%正版新书,在库书籍近万册。微信上搜索极速租书的小程序就能找到他们。我在首页看到不少感兴趣的书,比如凯特·柯克帕特里克写的波伏娃传记《成为波伏娃》,手冢治虫的《森林大帝》漫画绘本,目前还有一个阿富汗的专题,中间包括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员法齐娅·库菲的写给女儿的《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而且这里的书都是纸质书,每次借阅循环都会经过消毒检测。如果书籍有磨损,他们会直接淘汰掉。通过共享图书,循环使用,我们也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所以,这相当于一个你不需要出门的图书馆,而且你会实实在在借到纸质书,所以对于喜欢纸质书阅读体验又已经不想再买新书的朋友来说这是很棒的选择。而且,极速租书的借阅时间是14天。相信很多人有这个经验,14天读完一本书完全没问题,前提是书是借的。要是自己买的,恐怕14个月还没打开。 如果你加入会员,可借阅近万本书,每个月会员首单免费,其他订单物流费往返最低至3元,用户承担20%物流费,极速租书会补贴80%,一般就几块钱往返。 如果你有点动心,别任性给粉丝准备了一个专属折扣码,bierenxing,购买任意类型会员卡有66折优惠。 注意,bierenxing这个优惠码是长期有效的,但你领取后14天有效,就是说你领取后14天内买会员才有66折优惠,超过14天了就原价。 另附购买链接(免输入口令的链接):https://(去掉我)p.woody.club(去掉我)/b6fVz 3:43 Sophie Hunger - There Is Still Pain Left (Anja Schneider Remix) 9:50 吴卓玲是中国独立音乐界标志性的女性艺人之一。她集民谣唱作人、电子乐团主唱、音乐制作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长年活跃于国内外独立音乐的舞台上。到目前为止已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独立音乐厂牌发表了十余张风格各异的专辑/EP,获得了各类重要音乐大奖(如“年度最佳女艺人”和“年度最佳电子专辑”等)的提名。 除了创作自己的作品外,她也为一些国内新生独立音乐人的担任制作人和混音师。经过多年的沉积和磨砺,她逐渐形成了极具个人色彩的音乐风格。她的原声音乐清新自然,悦耳脱俗;而她的电子乐则厚重迷幻。阴沉猛烈和恬静淡然的情绪在她的作品中交替出现,层层叠加的旋律和灵动节奏意在与听者建立起深层次的灵魂上的交流。 近年来, 她在氛围音乐和独立电子舞曲领域的优异表现赢得业内外的高度赞誉。先后参加“野餐”、“清醒梦”等氛围音乐节或专题音乐会,在直升机坪进行了现场电子音乐的表演和直播。 关于这个歌单,吴卓玲说: 这个歌单是我感觉非常符合“Femme Fatale”气质的音乐系列。Makes Me Wanna Die和Henry Lee是我早年在做乐队时期经常听的歌里印象很深的两首。If I Had A Heart来自我非常喜欢的音乐人Fever Ray。她的气质也是冷艳犀利的类型。另外两首是经典翻唱和remix,都是我很欣赏的女性音乐人的作品。 12:02 Malia J -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15:55 Tricky - Makes Me Wanna Die 19:58 Nick Cave & PJ Harvey - Henry Lee 23:50 Fever Ray - If I Had A Heart 27:55 什么是 Femme Fatale?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争议? 从 Film Noir 女郎红唇间的烟,到《本能》中莎朗·斯通翘起的腿,从B级片里女人手中的枪, 再到“前途无量的女孩”安静的死亡凝视……Femme Fatale(致命女郎)作为女性角色最经典的原型之一,在电影史上不断呈现着形象和叙事演变。而吸引力致命的她们究竟是行动主体还是凝视对象?是伸张正义的终鸡者还是男性欲望的投射? 29:25 关于致命女郎/Femme Fatale 派对! 成都酷儿派对池糖与北京派对鸡兔同笼再度合体 呈现一夜「致命女郎」。 9月17日晚, 扮成自己心中的致命女郎, 书写属于你的惊情奇遇。 来CUE狠狠释放你的魅力。 当晚由成都的音乐致命女郎们驻守舞台 21:00-23:00 Matlab95 23:00-00:30吴卓玲(现场演出 live) 00:30-02:00 Kaishandao (现场演出 live) 02:00-03:30 Huizit DJ+音乐人现场 一晚尽享 链接:https://zaomengshe.com/c/5189154 早鸟:¥55(限30张,已经售罄) 预售:¥77(不限张数) 现场:¥99 另设10张best dressed现场半价票,先到先得! 29:55 关于 Kaishandao 在新西兰一座孤立而迎风的山边出生长大,又在当代中国的音乐节奏中快速融合,开山刀找回失落的文化背景,创造出一系列有着复杂起源的高辨识度声响和古怪的不完美之音。 受到后朋克,实验音乐,碧昂丝和保利中心低音炮的影响,开山刀的现场用棱角分明的鼓点在 minimal,techno 和 rave 的边缘试探着;一些四处收集的卡带音频共同组成了这个无法定义的叙事片段。 作为一位游走在冲撞摇滚现场与流动俱乐部文化之间的音乐硬件制造者和一名吉他手,开山刀的声响乘坐着时间和空间的列车穿梭在崎岖不平的旅途中,高保真与低保真的声波宇宙,为开放的舞池提供一个养分与经验多元的新语境。 Kaishandao的 “致命女郎” 歌单完全是一个经典的 Femme Fatale 电影叙事:从 Buckle Up(系好安全带)开始的冒险,到诱惑和欺骗(Don't Turn Me On Just To Turn On Me),以及中间的女性性感独白(Beyoncé - Rocket),最终致命女郎满载凯旋,回到家却发现成自己已经被嫁祸,现场横着男尸和手枪(Panic in Detroit),于是女郎回到驾驶座,驶向逃亡之旅(Kaishandao - 二环路)。 31:55 南方酸性咪咪 - Buckle Up Kaishandao 推荐语:“Hold onto your hats.” 34:25 The Mint Chicks - Don't Turn Me On Just To Turn On Me Kaishandao 推荐语:“Blitzing tune. Is this not the embodiment of the femme fatale?” 36:25 Beyoncé - Rocket Kaishandao 推荐语:“Oozes sex, an ode to female pleasure.” 42:55 David Bowie - Panic in Detroit Kaishandao 推荐语:“Having scored a trillion dollars, made a run back home Found him slumped across the table, a gun and me alone(歌词).” 47:15 Kaishandao - 二环路 Kaishandao 推荐语:“Escape at dawn, your getaway awaits.” 50:23 最后请去 “别任性BeADodo” 公众号阅读 “致命女郎” 派对文明守则: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点击底端 “阅读全文” 收听播客,或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海报设计:冬甩 感谢:吴卓玲,Kaishandao,池糖,鸡兔同笼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52分钟
2k+
3年前

Vol.94 中学时代的我们,是什么样的女孩?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本期嘉宾:Pocket(@PocketSunrise,未婚妻是马克思女权主义者的创投女总裁,听第92期节目回顾); Alex阿姐(@Alex绝对是个妞,分栏目“对尖儿”的另一半,有“阿姐”在我就是“阿力”); 小宝(来自公益机构 “友善校园”) 这期节目里,我与Pocket、Alex阿姐,和小宝追忆了一番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对于很多人是纯真美好的记忆,但对另一些人可能是个修罗场。我们自己的中学时代有什么样的经历?那时候我们如何理解自己是女孩这件事?我们身边又有些什么样的男孩和女孩们?我们目击/参与过霸凌吗?回头想想,那时候的所见所闻,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同学间,如何形塑或影响了我们的性别观念? 支持友善校园 如果你认可小宝和她的团队友善校园在做的工作,希望你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为友善校园捐款,帮孩子远离校园欺凌。更多关于机构的工作,请听节目。 链接:https://ui.ptlogin2.qq.com/cgi-bin/login?style=9&appid=30000101&low_login=0&hln_css=http%3A%2F%2Fmat1.gtimg.com%2Fgongyi%2Fm%2Fhtml5%2Flogo_login.png&s_url=https%3A%2F%2Fssl.gongyi.qq.com%2Fm%2Fweixin%2Fyqj.html%3Fet%3Dyqjxqy%26parent1%3D68541EAF0D61B9A9F9D3DC8A1AE0CDDED3746F9B9C28BFE22CC44965D3E9ABDA6C3EB0A8EE4403792296B3947D3B5E33%23%2Fyqj%2Fdetail%3Fid%3D236559%26did%3D1600425263202109030900021442 节目时间点: 00:59 请形容下自己中学时期的自己。喜欢那时候的自己吗? Pocket:中学和现在一样勇往直前,但是自信更薄弱。曾被一个男生取过很侮辱性的外号。 Alex阿姐:中学是真空环境,都是大学老师家属,环境很单纯,管教很严格,但还是窝在墙角谈了早恋,压抑导致后来大爆发。 Alex阿力:极为内卷高度竞争的中学环境,个人价值完全由成绩定位。体会了“边缘人”的位置,是很珍贵的经验,虽然并不喜欢。 小宝:非常不喜欢中学时期的自己,青春期经历了很强的外形焦虑和自卑,因为女性形象的单一标准,加上喜欢同性,对“自己是女孩”这件事很难接受。 14:15 中学时期女孩们的外貌焦虑 短发和校服一定程度上可能抵挡了一点了女孩们的焦虑,但“雌竞从未离开”,腿粗,胸大,胸小,屁股大,永远不缺焦虑的理由 19:50 中学短发的要求有一个方便之处:女生跟女生发生亲密情谊,很隐蔽; 21:20 小宝的高中同性爱情,始于一本情书(对,是一本),但未能真正面对这份感情,以及关系中的自己。 24:20 中学时期班里的性少数孩子们,比如阴柔的男孩,都会经历什么? 27:20 与英美校园环境不同的是,在中国,成绩好是很重要的资本。 28:20 Pocket的高中同性爱情,也始于一本情书,但Pocket是送的人 31:40 Alex阿姐中学的英语老师因为阴柔和(被猜测的)同性取向被霸凌;作为教师,同性取向尤为不被容忍,“为人师表,你怎么能是gay呢?” 38:40 “性教育”应该是“性/别教育”,小宝在做的项目也是在推动校园内的性别气质多元和孩子们的尊重和理解。 40:00 Alex阿姐的中学“红玫瑰”和“白玫瑰”,因为成绩的袒护也没有被老师和家长找麻烦,然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外形的缺陷都成为羞辱的理由。“成绩好是一种特权”。 43:35 女孩痛苦的青春期,但男孩子也有青春期,有什么不同的体验? 47:50 性别的刻板印象从五六岁就形成了,比如男孩子喜欢四个轮子的东西,这真的是天生的吗?就算家长开明进行性别中立式的养育,但家长的教育可能难以对抗一整个外部世界 1:01:50 我们大部分人社会化的过程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不想没朋友,而那些性别气质表达上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孩子,是真的勇敢 1:03:00 大家的性教育是什么样的经验?大部分是大学之后才有过相对系统的性教育;很多女孩错误觉得安全和避孕应该是男性伴侣的责任,事实上对方啥都不懂 1:14:50 小宝和“友善校园”的工作:关注性别相关的欺凌(25%的欺凌事件是与性别相关的)。每年他们会做几十场校园欺凌的个案援助的工作坊,开展培训工作坊让老师更好地接纳和支持他们的学生,还会组织欺凌受害者在中小学课堂上的分享自己曾经的故事,帮助孩子们消除偏见、理解他人。 1:18:00 我们对中学时期的某个人,或者是曾经的自己,想说的话。 节目最后,邀请大家在今年的99公益日支持“友善校园”的筹款项目。从现在到9月9日,你的每一份爱心都将得到平台的配捐。一杯咖啡的钱,一次打车的钱,汇聚起来,会成为“友善校园”他们未来一年的运作资金,更会成为一道道光,帮孩子们照亮成长过程中的路。 点击链接:https://ui.ptlogin2.qq.com/cgi-bin/login?style=9&appid=30000101&low_login=0&hln_css=http%3A%2F%2Fmat1.gtimg.com%2Fgongyi%2Fm%2Fhtml5%2Flogo_login.png&s_url=https%3A%2F%2Fssl.gongyi.qq.com%2Fm%2Fweixin%2Fyqj.html%3Fet%3Dyqjxqy%26parent1%3D68541EAF0D61B9A9F9D3DC8A1AE0CDDED3746F9B9C28BFE22CC44965D3E9ABDA6C3EB0A8EE4403792296B3947D3B5E33%23%2Fyqj%2Fdetail%3Fid%3D236559%26did%3D1600425263202109030900021442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点击底端 “阅读全文” 收听播客,或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Black Box Recorder - Child Psychology Fever Ray - When I Grow Up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94分钟
7k+
3年前

任性歌单:阿富汗的歌声和呐喊|别任性

欢迎来到久违的任性歌单。 你很可能看到过几天前阿富汗导演萨赫热·卡里米在塔利班即将进入喀布尔的时候向全世界发出的求救,她在信中说,在过去的数周里,塔利班杀害我们的百姓,绑架许多孩子,他们将女孩卖给男人当作童养媳,杀害着装不符合规范的女性,他们挖了一个女人的眼睛,他们杀害了我们的喜剧演员,史学家,在大庭广众下绞死我们的人......政府抛弃了我们,在此刻,在我们国家中特别是年轻一代在(塔利班撤出后)20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切都可能在这次抛弃中再次化为乌有。我们急需你的声音,请帮助我们,支持我们,让世界关注一下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遭遇,请帮我们发出声音。” 她发出这封信的时候,无数喀布尔的阿富汗人正在蜂拥去往机场,后来不久就出现了那个堪称2021年最绝望景观的视频,一个没有挤上飞机的人攀附在飞机机身上,在飞机腾空不久后从天空跌落。 我还看到了一个阿富汗女孩的手机视频,她流着泪说,没人关心我们,我们将死在历史上,我们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我们生在阿富汗。 我们现在已知的是,奉行原教旨主义,极端反世俗反现代文明的塔利班,在自己统治范围将实行极为保守的管制,根据塔利班对于女人的禁令 ,女人必须穿上眼睛都不能露出的全身罩袍,不再有工作和受教育的机会,甚至不能在没有男性家属陪同下出门,坐车,不能从男医生处就医,不能使用化妆品,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大声说笑,走路发出声音,在家禁止探出窗外,在外禁止使用公共厕所,禁止聚会或集会,禁止与男性共同乘坐公交,或出现在任何印刷品,广告,照片或视频中。女人将彻底丧失平等为人的权利。 而塔利班对艺术和文化的管制同样高压,像萨赫热·卡里米 所说,“如果塔利班接手阿富汗的话,所有的艺术都会被禁。我和其他电影人也会成为他们名单上的下一个目标。”而音乐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保守派穆斯林认为音乐(尤其是器乐)容易使人沉迷于感官享受,从而走入歧途,所以除了宗教诗歌,在1996年塔利班掌权后,一切音乐都被禁止,在家偷偷放音乐,甚至拥有乐器都是会被严惩的行为,更不要说创作和表演音乐。而其实在此之前,从79年开始的十年苏联统治期间,以及后面的拉巴尼时期,音乐都在收到严格控制和审查。大量音乐人从80年代从阿富汗流亡,直到2001年塔利班倒台阿富汗的音乐场景才随着国家的重建有所复兴。然而,随着塔利班再次占领,这一切可能又将夭折。 阿富汗位于中亚、南亚、波斯的地理交叉口,融合吸收了印度、阿拉伯、波斯三大文明的,被称为文明历史上的十字路口。这一个有极为丰富的历史和多样文化的国家,却在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压制下,其本身拥有无数世界瑰宝的精神遗产却无法为足够多的人所知。 在这些信息刺激下,我才意识到,关于阿富汗,除了一个战火连天满目疮痍的印象,除了《放风筝的人》里的故事,对它的文化我几乎什么都不了解。阿富汗的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种族,说哪些语言,在战争之前的和平年代,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在塔利班控制下,在阿富汗做音乐或艺术的人,为了继续自己的创作,和保卫和前人的创造,又可能经历了什么? 所以今天我就想放一些阿富汗音乐人的歌,从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们开始,到2001年后的摇滚音乐或独立音乐人。在老艺术家中,我特别关注了女性音乐人。阿富汗至今女歌手也寥寥无几,而且年龄断层很明显,一批是50年代前后生人的,然后就是80年代后的,这中间隔着的空白,正是76年苏联入侵到2001年塔利班撤出这20多年的战乱和文化压制。 老艺术家:Mahwash,Qamar Gula,Soheila Zaland 00:00 Ustad Mahwash & Ahmad Zaher - Saqia mara darya 09:10 Mermon Qamar Gula - Pashto Old Song 16:10 Soheila Zaland - Zimzim 摇滚和独立音乐:Burka Band,Kabul Dreams,Elaha Soroor,District Unknown,Almach 20:25 Burka Band - I Care For You 25:30 Kabul Dreams - Brain Drain 28:58 Kefaya+Elaha Soroor - Charsi 33:46 District Unknown - 64 40:20 Almach - Wind Of Registan Dessert 女性:说唱和古典 Paradise Sorouri, Sonita Alizadeh, Negin Khpalwak & Zohra 47:50 Paradise+Diverse - Nalestan 52:14 Sonita - Brides For Sale 55:58 Afghan Women's Orchestra "Zohra" - Gul-e Seb/Ba Dilam Nazdik/Pesta Farosh 最后的影单+读物去“别任性Be A Dodo"看推送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63分钟
2k+
3年前

Vol.92 当创投女总裁与马克思主义者相爱

欢迎来到别任性的第九十二期。 本期主播:我(@哎伍德),Alexwood,一名目前从事媒体行业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本期嘉宾:Pocket(微博:@PocketSunrise;小红书:PocketSun)& 李二米(工程师/作者) Pocket(伊晴)和二米是一对很奇妙的朋友,她们的爱情经历是偶像剧都不敢拿的剧本,更难得的是,除了激情和浪漫情感,两人在思想、价值观和zz立场上也总在不断讨论、交融、共同成长。她们是彼此的爱人、家人、同志,和最好的朋友。我只能说,“神仙爱情” 真的存在。 除了发狗粮,她们还讨论了女性创业、财富不均、阶级、女权,观点让我获益很多。 时间点: 00:45 作者李二米,和她的 “霸道女总裁“ 爱人,专门投资女性创业者的 VC(风险投资者)Pocket,SoGal创始人,福布斯 30 Under 30,TED 讲演者 03:10 一个创投人士(VC 全称是 Venture Capital,名字都带着 “资本”),和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怎么走到一起的:15岁相识,地下情,“不正当关系” 的 “夏日恋人”,Pocket 作为双性恋对于同性关系曾经的保留态度,和想通了之后的飞速成长,毅然和已经谈婚论嫁的男朋友分手和二米正式走到一起 21:40 李二米在女权和社会正义上的意识发展和 Pocket 互为镜像,率先左转,然后把 Pocket 拉了过来 29:40 经过十余年的情感纠葛正式在一起之后,Pocket 和二米的关系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第一次大吵架是关于代孕,对彼此重新认识和价值观上的磨合中,“惊吓” 慢慢成了 “惊喜” 37:20 二米自己的意识 “左转” 是如何发生的:为了 Pocket 搬到新加坡后,看到的底层工人的生存现状,加上创投世界的上层酒会,对自己原本典型的北美自由主义产生巨大的冲击,“你们说着女性要当 CEO,怎么好意思” 43:35 Pocket 在和二米的交流中自己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和调整,“女性当 CEO 不是解决之道,那我们还能做什么?” 46:00 资本主义和人性中一些美好的东西就是相悖的 47:15 “国内遇到的女性创业者,是女权主义者的,非常非常少”,Pocket 根据环境作出的调整,寻求一条新的商业或投资的道路,对投资的企业的社会影响要求更严格,也更意识到 “企业女权” 的泡沫 53:10 大部分 VC 并没有自己的信念和理念,追逐别人在追逐的风口,极度内卷,对于投资也缺乏想象力;Pocket 除了女性创业者,也在培养女性投资者 57:10 二米看着 Pocket 在商学院的演讲中对着商业精英聊财富极度分化,觉得她 “很有种”;Pocket 觉得和二米的关系是对自己的滋养(此刻开始狗粮的密度骤增 1:01:05 Pocket 随着意识和价值观的左转,在 VC 行业如何取得自洽,又如何影响更多的人? 1:07:30 虽然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沟通劳动,但 Pocket 也有了更多伙伴,比如女性 VC 的社群;同时推动大家更多意识到女性面临的结构性困境,而不是去 “证明自己够拼就能成功“ 1:13:04 Pocket:“我是一个 VC,但是我是一个 Venture Socialist。” 1:15:10 二米从一些精英创业者的接触中意识到 Ta 们对于现实极度缺乏了解和觉知,“精英政治的破灭”(吐槽伊隆·马斯克)(然后又一阵狗粮:“你可以得诺贝尔和平奖”,“不,你可以得诺贝尔和平奖”) 1:20:10 Pocket 在 VC 行业如何面对新挑战:从进入我就是一个少数者的颠覆者的身份,但现在 “不光要反对行业里的性别不平等,还要挑战投资逻辑本身”,的确会与身边的商业伙伴思想上有差异性,但最难受的是 “在哪边我都是不受欢迎的意见”,但是 “二米是我的支柱”,也在 “帮我蜕皮”,反正 “回去” 是不可能的 1:24:10 Pocket:“二米最近封我为 ‘创投界左翼天花板’,我要把这句话写到我的墓志铭上。” 1:27:06 标签和身份,差异性,共同性,和沟通的可能性 1:31:00 Pocket 和二米的自我心理咨询式吵架:观察自己,观察对方,观察情绪;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形容(最后一阵狗粮警告) 1:38:50 预告李二米的新作《马斯克有病》 欢迎来到《别任性》—— 带你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点击底端 “阅读全文” 收听播客,或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如果你是海外苹果 ID,现在应该能搜到另一个新的 “别任性”,是未阉割并集数全的;但如果你是墙内 ID,如果还搜不到,就只能再等等了,或者小宇宙上也找得到。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Japanese Breakfast - Diving Woman Japanese Breakfast - Paprika 别任性,带你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99分钟
8k+
3年前

Vol. 91 盲区圆桌:月经月经!

这期的节目内容是盲区合作社(gz号:盲区北京Blinding Elephant|wb @盲区合作社)在几个月前组织的一次圆桌讨论的部分录音。盲区合作社是一个青年音乐合作社,倡导 DIY、共同决策、共享、合作、胡闹,实体空间叫 “盲区Space & Bar”,位于北京东城区北锣鼓巷65号。半年前我就在这个空间参与了这个圆桌讨论,主题是 “谈谈月经羞耻”。 而现在这个圆桌讨论有了续集,就在下周五,7月23日,盲区合作社将组织一场主题为 “月经!月经!Period is OK” 的演出,延续打破月经羞耻的理念,邀请一众乐队来参加,信息如下,欢迎购票,周五见! 参演团体: 月事骄傲PeriodPride、杀不死Subs、 Dummytoys、八仙饭店 、 The Twenties、赛吉来信Sincerely yours, Sergei (我们不想强调女性音乐人或者女子乐队,但是你应该懂我们的意图,关于这些乐队的介绍以及TA们关于月经想说的话,看盲区的这篇 推送,现场音乐保证是 for women by women)。 演出地点:乐空间(@乐空间SPACE,#北新桥 板桥南巷人美大厦北1层 ) 时间:7月23日7:30pm开始 票价:¥120/150 🐶票链接:看别任性或“盲区北京“的推送 所以我们也借此机会回顾一下圆桌讨论的内容吧!因为技术原因,这次的圆桌只录了一半,但讨论内容还是挺丰富的。更重要的是,我和盲区的朋友们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体验,想让更多人感受到现场的氛围,也想鼓励大家自发参与或者组织这样的尝试。用活动发起人罐头的话说,这次圆桌让我们看到了联结的意义:“就算我们的观点存在巨大的差异,也并不妨碍我们站在一起,为同样的事情呐喊。” 【圆桌参与者】(按(一个大概的)发言顺序) 月兔(小王乐队主唱)、庄园、罐头(活动发起人)、Alex(Alexwood)、章兑兑、Yuting、Jeff(Jeffree)、安妮、涂俊南(丢莱卡乐队主唱) ​【时间点】 3:03 《偷心牛仔棒棒糖》(by 小王乐队) 7:15 月兔: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聊这个话题,是因为之前罐头(活动发起人)在盲区设置了卫生巾与卫生棉条的互助盒,但是发现使用率比较低,我们讨论过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以此为契机有了这次圆桌,初衷就是希望能听听更多人的声音。讨论本身比答案更重要。 8:07 自己与月经的故事 庄园分享第一次有男生参与的卫生巾故事:“原来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白白的、胖胖的、长着两个小翅膀还会吸血的神奇小物件!” 然而上班后,自己又重新对拿出卫生巾不好意思了起来 —— “人对环境有影响,环境对人也有影响”。 罐头分享类似背景的中学卫生巾 “见光” 事件。卫生巾掉出来,大家就会当它不存在。这种反应就好像是你做了一件尴尬而冒犯的事,别人处于礼貌和照顾而集体无视它,就像无视 ‘房间里的大象’ 一样。 Alex 讲《Sense 8》(注:《超感八人组》)里智慧女友将卫生棉条 “武器化” 逼退 JC 的故事。“这种用法其实很奇妙,虽然它也是出于这种对于经血的禁忌吧。” 月兔室友因为用完卫生巾不叠就扔进垃圾桶而受到批评和指责,她对此的反思:我就有点分不清这个界限,我是因为觉得经血也属于排泄物,所以要把它藏起来,还是我对经血本身感到羞耻呢? 14:55 经血为什么让(一些)人觉得恐惧或羞耻? 罐头:“我觉得经血它本质上还是一种血液,来月经是一个出血的过程而不是排泄过程......月经羞耻的本源除了有对女性的规训和对女性特质的歧视之外,会不会还和人本能的,对于不明原因的出血的恐惧相关呢?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传染病啊什么的。 Alex 表示同意:“很多原住民文化中对血液就没有那么大的禁忌,甚至可能是尊重的。但是如果在所谓的 ‘现代社会‘,血液就被一种所谓的现代性隔离了,在所谓的现代西方社会,你会看到它对血液,还有排泄物啊都是更为禁忌的。” 附赠毛利创世半身的神话。 兑兑表示存疑,“在任何 ‘现代社会’ 里,人们对于其它的出血就不是这种态度,包括肺痨......我个人反而是觉得,对经血的羞耻是和女性本身的生理属性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我认为月经之所以成为一种羞耻不是因为它是出血,而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女性开始具有了生殖能力。” Alex:这两个理论不矛盾,关于人类血液的 “等级”,从耶稣的血到女性月经血。 罐头: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被归为「不明原因」的出血,才有产生月经羞耻这件事的,在我们知道月经和生殖能力是关联的之前。 庄园:还是觉得是因为月经羞耻和女性生育能力之间有非常直接的关联。 Yuting:可能是在 “经血” 这个词被标定在女性之前的,更原始的对于血液恐惧的状态,我觉得你是这个意思啊。因为特定人群的无原因出血某种意义上它象征的是一种有关死亡和疾病的这种意象,它可能是一种更去性别化的东西。这是我的想法。 22:40 关于卫生羞耻的讨论应该在女性内部进行,还是放在更大的公共讨论空间? Yuting 关于月经的故事:生日在三八节的爸爸,是建立起她对月经的认识的很重要的人,“我觉得在家庭当中,父亲或者是男性视角对于女性怎么来看待自己的月经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定物......我们对于卫生巾、月经的探讨,或者说基于此做出的行动是否应该被限定为女性内部的互助,还是应该把它放到更大的公共空间里去?” 罐头:“我认为月经不是女性自己的问题,而是人类的问题”。 Yuting:“我当然认同与月经有关的问题应该被放到公共语境中,因为它也是女性主义的一部分。但我觉得好像,单纯就月经这个品类来说,女性内部也还有很多需要厘清的部分,包括对于之前说的有关月经盒的部分,从一个行动本身的角度上来讲,其实男性是没有办法进入到「卫生巾互换」这个行动当中的。” 罐头:“我不觉得在女性内部先消除月经羞耻是一个更迫切的任务。我认为这个顺序其实应该是反过来的......这件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外部的压迫永远存在,并且不局限于月经羞耻这一个问题上。如果不在公共空间先去消除这种压迫的话,你是很难在女性内部去消除这种羞耻存在的......你想解决它也就必须从外部开始,而不是从内部开始。" 30:34 涂俊南重新 cue 议程,更多的月经故事 17岁的Jeff的困惑:本来没觉得什么,接触女权主义之后,反而不能坦然面对卫生巾了。 安妮:男同性恋友人在学校做卫生巾互助和,“虽然他自己不需要使用这个用品,但在他所目睹的他人的经验中,如果一个女生需要卫生用品,她是无法去大声地讲出来的”,但当她获得了便利,我们就更难再听到这样的声音了,这会带来一种怎样的影响? 34:00 《刺玫瑰》现场(by 小王乐队) 34:40 卫生棉条是否比卫生巾更羞耻? 庄园分享母亲一代人的经验,“那个时候卫生棉条是进口的嘛,所以包装和运输都不一定是完全干净的,所以我妈妈的立场是这种内置式的卫生棉条更容易引起妇科疾病。所以我觉得这是她80年代留下的一个阴影。就是一方面是出于一个疾病的考虑,所以不去使用卫生棉条,我觉得这可能更多的不是一种羞耻主导的,而是一种实用上的考虑。” 兑兑:卫生棉条的出现是不是和西方对于月经的态度更有关联?因为它并不像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可能出现的一个卫生用品,东方一般都是以一种排出体外而不是塞住的方式,会不会和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 罐头:关于棉条在中国的制造史,以及 “棉条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一个东西,所以它会不会和东西方女性的骨架、骨盆大小或者其它生理性的东西上的区别有关?” 而在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这部分不同,所以才导致很多女性在使用卫生棉条的时候感到不适。因为有和一些同时有条件尝试卫生巾和卫生棉条的女生聊过这件事情,就很多女生所感受到的“不舒服”到底是真的生理上不舒服,还是由于心理上的排斥感而导致的不舒服?然后有的女孩就会觉得是真的有很强的异物感,我就会建议她换成最小流量的棉条试一试,但是她说她试过世面上能买到的最小流量的卫生棉条,但插进去还是很不舒服。我就在想,卫生棉条的不普及有没有可能是它的设计真的不太符合生理特点。 40:30 棉条的设计一定是合理的吗? 庄园:如果用对了棉条是不会有感觉的 罐头:产生异物感,这种“不舒服”到底是一种生理反应还是被建构出来的呢? 安妮:不觉得工业产品是符合大部分人需求的,否则你也不会在网上看到那么多写反人类设计的帖子。其次我觉得现在很多宣传导向容易让人产生一种 “你用棉条不舒服一定是你的问题” 的感觉。就算它可以符合大部分人,那我自己舒不舒服当然只有我自己能说啊,这个不是别人能帮我试的。 兑兑: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种观念,就是卫生棉条并不比卫生巾更先进,它其实只是一种选择。另外,东方好像有一种插入禁忌。像阴道的自然粘连形成的这种所谓 “处女膜”,我觉得这可能就代表着一种对插入的禁忌,这可能也是卫生棉条不能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的原因之一吧。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跟性有关。但我是觉得卫生棉条是一个很值得讨论消费主义陷阱的一个东西。 47:30 月经的身体与文化建构 Alex: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月经的体验就是不一样的。因像西方社会棉条这个东西的需要很多时候是,它给女性的运动提供了更多方便性。而中国语境下,或者说东亚文化下女性对月经和身体的态度就是被动的、安静的,是你需要卧床休息的,基本就等同于坐一个小型的月子了。而在这种文化建构下我们会以为我们对棉条的需求没有那么大。 关于棉条使用还有一点实际的因素:公共厕所的卫生条件不够。 罐头:更多关于卫生巾互助盒项目面临的公共厕所条件问题 53:10 是否可能通过推广卫生棉条,来消除月经羞耻? 兑兑:关于印度的记录片《月经革命》。村子里有一个男性创造了一个可以自制卫生巾的机器,女性可以自己收集材料制作卫生巾。通过给她们一份工作,让她们去制作、使用卫生巾,在使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生理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她会去消解一种父权制或者说是关于自身的羞耻感。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去推广卫生棉条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一种行动力的方式,让她们获得一种身体体验的方式去消除月经羞耻,我觉得这事有可能性的。 57:20 棉条的羞耻是 “性” 的羞耻,那男性也这种羞耻吗? 兑兑:也有很多插入式的性用品也会让很多女性非常恐惧,然后这个东西的来源是她们的伴侣讨厌这个东西,就觉得 “只有我能进入你的身体”......我觉得你不能单一地跟女性去说,你不能羞耻,你要摆脱这个羞耻,它是需要在生活中有伴侣参与的。所以我觉得把男性纳入到讨论中,甩掉他们脑子里一些奇怪的想法,对于整个女性的解放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 Alex:那男生会对什么东西有羞耻感吗?避孕套? 庄园:(笑)男生掉出来是英雄,尤其在学生年代。 涂俊南:这个我刚刚其实也在想,好像确实没什么一个类似的东西,因为毕竟结构很不一样,就是从一个普通的男孩长大的过程,包括别人看他的视角也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说我刚才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避孕套、或者打手冲之后的那个纸团。但是很不一样,应该是很不一样的。那种甚至是带着点,就像刚刚说的那种英雄式的,跟你开了个玩笑,就 “哎哟,不错哦” 那种感觉,其实就是没有那个的。我可以再想一下。 Alex:那前列腺按摩器呢? 安妮:我觉得这种羞耻就是,这种假几把的羞耻就来源于作为性少数的羞耻,而不是直接跟性有关的一个羞耻。 兑兑:女性用品有一个流变的过程,像现在新出的这些都会采用一种动物的形态或者是云朵啊之类的,但是最早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那种。 1:01:05 男生对卫生巾互助盒的抵抗 兑兑:有一个大学做了卫生巾互助盒的活动,但是遭到了男生的抵抗。他们的抵抗方式是在同样一个公共话语里,会放一个卫生纸互助盒,说消除手冲羞耻,......他们在乎的是一种对公共话语空间的占领,他们只是觉得你们把女生私密的,仅关于女生与男性无关的议题放置在公共领域里,就侵害了他们的领地范围。 月兔:不是说男生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受到性别压迫,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来说我就觉得针对意味非常强,它针对的就是那些试图想把讨论公共化的女生,我觉得这样的行为就很搞笑。 庄园:把经血和精液等同,把无法控制的排泄和主动控制的快感连接在一起,那我肯定是要和他们去掰扯这个道理的。但如果单看这件事,我觉得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就是“性”不可耻,隐私这件事你愿意拿出来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1:04:10 男孩们的 “性” 月兔:但我觉得“性不可耻”这句话是对女生说的,因为男生是不觉得性可耻的。 涂俊南:哦,我想到(男生掉出)什么东西可耻了,就是 “伟哥”。(笑) 庄园:“手冲无罪” 事件就表现了男生对女性生理知识的极端无知。 兑兑:拥有一件像月经一样可以作为身份锚定我们身为女性的这样一件事情,不管它是否生殖是否与性相连。但是男性是如何划分身份认同的呢?因为在男性眼里女性是作为客体存在的。在无论是上野千鹤子的《厌女》还是其它关于女性被客体化的书籍,是没有一个标志来锚定自己的,他们需要一个客体,就是需要靠客体化女性来完成身份的识别。......另外,手冲真的是一种性体验吗? Alex:关于社会学上的 “性脚本”,以及男性之间一起手冲的社会性功能,就像一起撒尿。 涂俊南:对,我高中隔壁宿舍六个人,嗯,一家人。(笑)然后还有那种所谓的 “女票友”。 庄园:别的女孩之前好像有谈论过关于韩国的N号房(见这期节目),就是以一种兄弟会的形式,你上传侵犯你周围女性的视频,作为表明是我的男性同盟的这样一个身份。 01:09:10 《桥的那边》现场(by 小王乐队) 剪辑:Alexwood 文字化+排版:罐头;Alexwood 海报设计:90 头图来源:盲区合作社 感谢:所有圆桌参与者 音乐:小王乐队(《偷心牛仔棒棒糖》《刺玫瑰》《桥的那边》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71分钟
3k+
3年前

任性公益04 - 露宿者:我自己拿自己当人

我是 Alex,这是任性公益系列的最后一期,关于露宿者,更具体地说,这是关于一位前露宿者和帮助他的社工们的故事。故事中的前露宿者叫彩票,受访的社工来自和风社工事务所(公众号:和风社工),分别是张潇、迪哥,和滢灏。 TA们的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通过TA们想探讨的也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很重要的问题:你需要什么?人的需求是什么? 任性公益是由别任性与公益大爆炸和喜公益联合呈现的纪录片播客系列,共四期,第一期关于跨性别和性别,第二期关于心理健康和精神病,第三期关于婚外和多元成家,欢迎在各大播客平台搜索别任性并订阅收听。 第一章:200元钱和一把香蕉 00:37 露宿生活第一夜:贫穷和无产具化成了最切身的丧失感 05:44 在街头睡觉,是个逐渐丧失习惯的尊严、又重构身份的过程 10:50 露宿者为何退出 “正常生活”? 20:34 丧失的公平,和顽强的自尊 第二章:一辆三轮车和西红柿鸡蛋面 24:21 从每天一个馒头到买三轮有房住,彩票慢慢相信自己能变得更好 45:09 露宿者秀梅姐:我最想吃一碗西红柿鸡蛋面 50:23 女性露宿者面临的更大困境 第三章:黄焖鸡和一只猫 56:50 露宿者的抗拒让社工难以伸出援手 1:05:10 社工眼中,露宿者不只是服务对象,更是一个个完整的人 1:09:47 还清债务也有了住处,彩票如今只想要一只猫 最终章 考公务员和21袋方便面 1:15:13 小朋友:“别告诉我TA们(露宿者)喝水龙头里的水...(呕)” 1:19:23 社工面临被压缩的资源,和露宿者对服务的需求 1:26:07 做社工最需要什么样的特质?一个想不到的答案 欢迎去别任性公众号(bierenxingbeadodo)阅读(简化+有图的)文字版。 如果你也想为露宿者做点什么的话,请参与和风社工发起的筹款项目(去“和风社工”公众号)——守护露宿者健康计划,和社工一起帮助TA们有条件实现自己的朴素的愿望。 守护露宿者健康计划 在防疫手段越来越完善的背景下,还有哪个应接种的群体被遗忘了? 在充分考量给露宿者接种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后,再花时间对成因进行探讨就不如直接行动来的实际。 配备防疫物料、提高自洁程度、进行防疫宣教,可能是露宿者群体给公共卫生安全以保障的最快回应。 一个健康包,降低一位露宿者患病风险。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主播:Alexwood 调研:Alexwood 脚本:Alexwood 采访+录音:Alexwood 剪辑:Alexwood;李幸倍 声音优化:李幸倍;Tong 文字化+排版:顾芳洲;Alexwood;李幸倍 头图设计:冬甩 头图来源:和风社工事务所 感谢:彩票,秀梅姐,和风社工事务所​ 配乐作曲:唐冠华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102分钟
6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