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不是很喜欢旅游,我小时候外婆会开玩笑说"一头猪去了北京还是一头猪"。 外婆说是打趣,并无恶意,但后来长大了发现这种类似的说法很多,且几乎都是"负面"的,比如: 去了大城市还不是没留下来,现在又回来,还不如当初就不要出去? 都出国了十几年,最后又回来了,还是混得不好啊。 非得折腾去尝试,最后啥也没得到。 这些说法的共同点都是用结果否定你的过程和当初的初心。 结果没人能预料,但过程只有自己体会到,不管好与坏,过程才是自己拥有的独家记忆。 藏传佛教里面有个建筑,也是唐卡主题——坛城。在敦煌自然博物馆里,有一片大概30平的,用矿物颜料堆的坛城,说是从西藏请高僧来亲自做和开光的。 旁边一处介绍牌上写的: 花几个月时间建造…最后花十天"毁掉"(仪式的一部分)…正好说明佛说一切都缘起缘灭,归于空无。 说得好妙! 从无到空,正是这个过程才是自己能把握的。有句话叫: 连死神都无法决定和抢走的,就是人生的过程。
Vipassana 期间遇到的女性: 1. 外国女性:法国小姐姐工作几年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喜欢什么,给自己一个 gap year,独自背包从法国坐火车来中国;在网上修读学位的澳大利亚大二学生背包客;德国华裔随性小姐姐,经常在澳洲和欧洲数字游荡,经济主要来自在网上教人中文、朋友介绍项目,也会去做提供餐食和住宿的志愿者。 外国小姐姐们给我的感觉是:自由、随性、更注重心灵和精神 这当然和她们的国家、社会福利、个人家庭背景有关系,看到她们这样活也是一种“启示”,生活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以另外的方式行进着。 2. 中国女性:信仰佛教的姐姐们普遍看着显年轻,一问下来发现作息都比较规律、少吃甚至不吃肉、心态较稳定。这些女性中有来自内地的女企业家,也有移居香港又返回广东开展自己禅修事业的姐姐,还有每年都来参加一次10日训练的姐姐...... 姐姐们给我的感觉是人得找些事做,而且不要放弃变得更好,不管是身材、外形,还是精神内在。可能人过半百,除了家庭和孩子,信仰佛教、学养生也是她们爱自己、探索自己的方式。
香港工签的事以失败告终,我就去西藏拉萨玩了一趟,返回又再沿途的西宁、敦煌玩了几天。 现在即将迎来自己一段"小独居",就是在不工作/没工作期间做点啥,不急不慢。(拿到新 offer ,申请重新返港,需等4-8周) 我准备用这个时间考个雅思(之前托福成绩到期了),居家健个身,美滋滋~ 至于之后,走一步算一步,做当下能做的,抓住能抓的。难得没有焦虑又有想做的,把握! 关于旅行(穷游)的感受和照片,之后会整理分享出来。 洗个澡先,一会再录一个 Vipassana 期间碰到的外国人和其他中国朋友的体验~ 回聊 -------------- 布达拉宫 八廓街一景 大昭寺前面跪拜的人们 小昭寺 纳木错沿途 莫高窟九层楼
大家好,今天这期比较长,25分钟,分享了一些关于抑郁症的知识、一些康复过的患者分享的应对方法/思维、自己对情绪的一些认知。 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合适健康的方式和它共处。不要太辛苦了,你已经很棒了❤️ 播客里面提到的一些资料来源: 今天突然收到最近都有在联系的朋友发来信息,说 2019 年以来觉得自己情绪一直不算好,最近遇到父母介绍相亲和逼婚,她上午去看了医生确诊抑郁症。她拒绝了我打电话聊聊的提议,说自己要静静。好像除了说一些”中午吃点自己喜欢的,睡个午觉休息一下,不要死磕,有事随时打电话“,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比起看很多专家的介绍,我找了三位真的被确诊过抑郁症(台湾叫忧郁症)的患者自己的分享来看,才发现原来我什么都不懂: ⭐️⭐️⭐️⭐️⭐️⭐️⭐️⭐️⭐️⭐️⭐️⭐️⭐️⭐️⭐️⭐️ 1️⃣抑郁症患者不是不能承受压力,也不是想太多。用国中就被诊断抑郁症,且患有躁郁症的萧奕辰的话来说患者没有快乐的激素,所以外界好像是开导的话语说了还不如不说。 2️⃣不会劝就不要随便劝,哪怕一句”不要太自私想不开,为家人多想想“也可能压垮对方。萧奕辰说有时候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的,但正因为想到家人,才独自在承受压力。 3️⃣抑郁症诊断普遍是用 DSM-5 来诊断(见图3)。在低迷情绪持续超过两周还不能好转时可以寻求专业力量帮助。 4️⃣抑郁症可能跟季节(可能气候光照影响激素分泌)、经期孕产、遗传、长期承受压力等因素有关,但不管什么原因⚠️患抑郁症不是患者的错⚠️ 5️⃣抑郁症分很多种,有一种是【微笑抑郁症】,也就是表面看起来这个人很开朗乐观,一定不会想到背后可能尝尝哭泣、情绪低落⚠️不能靠外在就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抑郁症⚠️ ☀️☀️一些可以参考的应对方法: ✅萧奕辰分享可以通过【聆听、陪伴、支持】来帮助患者。抱抱心身医学说可以一起和患者打扫卫生、去公园散步、一起烹饪等。 ✅阿滴分享可以每天起床听一些自我肯定的冥想音频(Youtube 博主 @Lavendaire 的一些自我鼓励音频我觉得很不错,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听听。我之后也会自己制作一些音频分享出来),有助于舒缓情绪。 ✅聚焦现在,过好现在。可以通过静坐、瑜伽、冥想。 ✅抑郁症是可以慢慢好转甚至康复的,要配合专业医生的建议。在康复的过程也要有耐心,有希望。 ✅找到长期稳定的成就感来源,比如做菜、画画等等
标题是最近的生活小感: 自己不断从 A 跑到 B ,又从 C 跑到 D,接下来跑到哪里不知道。感觉在一艘船上,脚不着地,生活在海上的感觉。 在这样的状态下,原先的房子到期,8月份在港岛短租一个月。 虽然表面有委屈、不安、愤懑,但我的底层思想是 Amor fati。最近刚看到的一个词,就是万物发生必有利于我。 我觉得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所有的不确定性组成的环境互相交织的结果。 无法问太多之后,只能凭肉身和不确定的悬而未决相处。比如珍惜这次住在海边的机会,好好探索港岛。 午安
今天的播客有点不一样,一起先听听看吧~
困了,说得前言不搭后语,最近开始早睡了,请见谅,哈哈 核心: 最近搬家,我把它作为断舍离的契机,思考自己该拿走什么,该放下什么。 如果你只有一个行李箱,你会装什么呢?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个优点:理论上没有任何物质可以困住我,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是流动的,流经我们滋养我们,然后继续流动。 晚安。
1. 他意识到自己内向性格对自己有限制后,大学主动参加学生会,竞选外联部干事,开始自我改造。 2. 他建议我多线下社交,少线上聊天,这样是找靠谱对象的不二法门(咱是赞同的🙆♀️)。 3. 他把兴趣转成挣钱的工具之一(滑雪、尾波冲浪、滑板),虽说兴趣爱好不一定要得到外界的认可才是好,但如果自己又享受又能赚钱,岂不是好上加好。这个也是他的未来职业规划一部分。这算我和他有效社交的收获吧,谢谢他。 ----------- 0728 更新:大家感兴趣可以看我今天做的 English Vlog,简单记录了花都热雪奇迹一行: English Vlog: English Vlog|消暑去处,香港直达花都滑雪 ----------- 0801 更新: English Vlog: 怎么在第二天上中级道滑雪
上周把年假请了,自己 solo trip 去了台中(还包括日月潭和鹿港小镇)。 台中是横向的,不同于立体的香港,两旁四五层高的楼房仿佛也拉宽拉慢了时间。 内地说要去云贵川感受慢生活,在台湾可能是感受时间穿越。大巴车上广播放着五月天和梁静茹,街道上骑楼仍是主旋律,仿佛"你建你的高楼,我管你嘞",完全没有要追的焦躁,自得一派。 在珍珠奶茶🧋之乡台湾算是把我今年的奶茶和甜度份额喝完了,50岚、万波、木瓜牛乳和宫原眼科冰激凌,好像自己也变甜了很多🙈😆 很幸运,这次旅行收获了一枚小伙伴,本来都要去阿里山的,没想到台风在嘉义先登陆,我两结成"这次不去阿里山下次去联盟"。我们一前一后地探索着台湾,每天互相交流不同地方的心得和趣事: 1⃣️没去垦丁的我借助她的镜头也看到了晴天的垦丁大海; 2⃣️我"拿着香港的银行卡取了三个银行取不出钱只能省着花 后来有点小钱终于可以多吃点夜市却吃到撑",她却"取钱取太多了用不完"...... 真是奇妙,一切都在一个"遇"字。 台中飞机场门口的雕塑:心的旅程。每段从心的旅程都是重新出发。感谢相遇,下次再见啦,台湾❤️ 总的感受是: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己去旅行能够以自己的意愿去展开,这个过程一定有意外惊喜。 ------------- 更新: 一些有图片和细节的帖子,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1. 《书店特展音乐会电影院,台中 Citywalk 路线》 2. 《彰化游|必去小众景点,超灵的鹿港妈祖庙》 3. 《日月潭一日往返,这几个小众景点免费又方便》 4. 《台中游荡 | 在台中夜市中体验烟火气》 5. 《台中游荡|在台湾最美校园遇到<一一>》 6. 《6天5夜台中,包括日月潭和鹿港,含机票2600港币》 7. 《6天5夜,以台中为中心初见台湾》
看看命运折腾出怎样的未来吧 有时候做好自己能做的,剩下的就是放手,看命运指引去哪。 Be water, keep flowing
我选不伤天害理,不损人利己,规则有一定弹性,能可控的情况下"越界"。只有这样才能知道真正的界限在哪,自己才会去遵守,而不是听陈词滥调瞎折腾。 你觉得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