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的话】 出门旅行,正成为都市人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普遍的生活方式。但这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并不总是对每一个人平等敞开。 比如,视障人士。 最近我们看到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特别的旅行团:一群盲人的海岛旅行。去年夏天,一位名叫项栋梁的博主发起了一次活动,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视障者和16位视力健全者,一起前往福建平潭岛,开启了一场共行旅程。这趟旅程被拍成了一部迷你纪录片:《你不了解的100种人——沉浸海岛游的盲人旅行团》。 项栋梁坦言,自从组织盲人出游以来,他经常被问到:“盲人看不见,旅行还有什么意义?”“带着一群盲人出行,不会很危险吗?”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疑问,其实反映出的是,视障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偏见与误解。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数据),中国目前约有1700万视力残疾人,是仅次于肢体残疾的第二大残疾类型。这不是一个小群体。他们同样渴望走出家门、拥抱世界,但现实却充满了重重障碍——不仅是环境的限制,也包括观念的壁垒。 那么,视障者能不能“玩”?他们是怎样感知这个世界的?出行时会遇到哪些实际困难?我们社会对于视障群体还存在哪些常见的误解与刻板印象?他们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为什么在中国,很多视障者都从事推拿工作?这是一条现实的“出路”,还是被默许的“标签化”?在今天的中国,视障人群究竟面临哪些最迫切的挑战? 或许,这场“看不见风景”的旅行,能带我们看到一些原本忽视的现实。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陈天湉:视障人士,现在是一名推拿医生 项栋梁:公众号「基本常识」主理人 【本期剧透】 03:46 视障者只能做针灸推拿吗? 11:24 视力健全者与视障者的融合旅行 18:24 非视觉优先的旅行设计 22:42 过度保护“为你好”,也在限制视障者生命体验 29:25 视障者父母与视力健全的孩子 36:39 我们如何与视障朋友相处? 40:23 1700万人的制度困境 49:11 立场不同但却可认同的基本常识,为何重要? 57:07 在创作红线内拉满表达张力 59:14 对抗虚无感的一种方法,是去帮助具体的人 【本期音乐】 Kevin MacLeod - BeBop for Joey Kevin MacLeod - Connecting Rainbows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3 或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本期聊天成员: Blake、阿车、仙草 制作:左右 - 4 年前的 7 月,我们在 Blake 家录了第一期播客,而 4 年过去,没想到我们仍旧在聊着天。以前,4 年可以从一个大学里毕业,进入社会后度过 4 年,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更看清了自己,还是,在看清之后,又陷入了新的迷茫? 欢迎你收听本期聊天,丧丧的我们,仍旧很好听哦。你将会听到: 00:32 坐在Blake的新客厅回想这 4 年来的变化。 07:40 老家人的眼里,我仍旧像个大学生。 09:32 生活有越来越多「别忘了」的事,但你真的快乐吗? 17:50 安慰别人的能力,你现在还有吗? 24:46 大学是设计好的游戏,毕业就进入了无限关卡。 30:03 身边会提醒你优缺点的人会越来越少。 34:54 30岁会有30岁版本的自我怀疑。 43:56 你们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了吗? 48:04 直觉失效,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啊。 - BGM: Anson Seabra - Ocean of Tears 大島ミチル - “私”のテーマ (Piano Ver.) DooPiano - Hush Sean Oban - Ripples Ever So Blue - Biome Versutus - see you tomorrow - 微信群:whatyouneedbb 微信公众号:我要WhatYouNeed 微博:@我要WhatYouNeed 小红书:不把天聊si 商务联系:whatyouneedoffice 本播客是 @我要WhatYouNeed 旗下播客。也欢迎你关注我们团队的其他播客。面红耳赤 说说罢了 Blake有问题
这是一次机缘巧合凑上时间,一拍即合录上的播客。本期的嘉宾,一位是我多年的好友,《置身事内》的作者兰小欢,也是复旦大学金融系的教授;另一位呢是第一次出现在播客当中的,小宇宙的老板xidong。我们因为一条朋友圈凑到了五角场,聊一聊宏观经济浪潮里的人们,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 本期内容包括 👇 02:13 缘妙不可言 天天打照面的陌生人 05:20 学术界的年轻人都在焦虑些什么 10:43 市场金融一浪接着一浪,在沪感受到的起起伏伏 15:02 当每时每刻都有选择且有比较,人很难拥有幸福感 16:05千金难买此刻不操心,不如让自己吃盘好的牛肉 28:25 弯路很多,但不会白走 34:55 我的小卖部偶尔治愈,永远陪伴 40:55心灵鸡汤配点米饭挺好的 49:35想想烟消云散后,这个没有我的世界 59:05 跳出线性外推看冷热高低不断变化的经济周期
什么样的知识,同时需要通过下田野、做木工、成为匠人、去攀岩、走遍世界、长时间痛苦思考来获得? 「声东击西」在过去的节目中曾经采访过许多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学者,但今天的这位嘉宾或许是其中最「田野」的一位: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追踪调查了散落在闽浙山区中的 110 多座现存的编木拱桥。这里的「调查」包括攀爬到距离水面数米甚至更高的桥拱下进行测绘,以及跟着木匠师傅们一斧一凿地从零开始建起一座桥…… 这是一段关于知识、身体、田野与思维方式的漫长旅行,也是一种对「怎样才算真正理解一样东西」的自问自答。 在这期节目里,和我们一起去看见一座桥梁被搭建起来的过程,理解「编木拱桥」这种传统桥梁建造方式,理解「榫卯」,也看见一个人的知识体系、自我认知被打破重构的过程。 本期人物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刘妍,建筑历史学者 赛德,「声东击西」后期制作人 主要话题 [05:12] 从大学里的第一堂课到博士申请的敲门砖:一位学者与「桥」的结缘 [15:35] 在十几年前的闽浙山区,凭借纸质地图寻找遗存的编木拱桥 [24:12] 用最「笨」的测绘方法,却发现了灰尘之下四百年前的桥梁构筑痕迹 [32:07] 到工地去,跟着匠人们用斧子和凿子去做木工 [43:02] 从一个榫卯出发的「纸上得来终觉浅」 [54:07] 从脚下的田野到思想的重构 延伸阅读 [Untitled] 嘉宾刘妍出现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第 3 季》第六集:《到田野去》 由哔哩哔哩出品,小河传媒联合出品的系列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三季再度出发!走出书斋,和学者一起走向田野;深入生活,叩问作者书写的理由。既述说盲人群体的“但是还有书籍”,也直面图书行业的困境,呈现文字工作者在流量时代的生存博弈。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概念/书籍等 刘西拉 1940年生人,中国土木工程专家,发展中国家工程科技院院士。本科、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参与过首都机场T3航站楼、奥运会会议中心、央视新大楼等多个新建和改造加固项目的锚固和粘接工作。 * 绳墨/绳墨师傅 * 大木 * 榫卯 * 燕尾榫 * 如龙桥 《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 一席演讲《刘妍:今天不可能有人再造出如此惊险的大桥了》 给声东击西投稿 AI 正在取代更多工作吗?无论你是求职者、在职员工还是管理者,你有没有观察到某些工作任务、甚至岗位,好像正在被 AI 接手?对此你采取了哪些行动?又或者你有不一样的观点,都欢迎向我们投稿 你的声音可能出现在未来的节目当中,我们非常期待你的分享! 投稿入口 你也可以直接通过邮箱直接联系节目组:[email protected] 往期节目 #210 不失尊严的建筑,以及它所改变的生活 #286 「林徽因们」与她们的遗忘史:发掘被隐没的女建筑师 青少年节目「Knock Knock 世界」 [Untitled] 今年 3 月,我们推出了一档专为青少年制作的播客节目:每期从一个青少年感兴趣的现象谈起,涉及商业、科技、社会和文化,解读表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启发青少年提出自己的好奇。每期 10 分钟,每周一三五更新。 前 3 期节目可以免费试听,可在各大平台搜索「Knock Knock 世界」收听; 小宇宙听友请点这里 Apple Podcast 听友请点这里 加入我们 声动活泼目前开放节目运营、社群运营、内容营销这三个市场部门岗位,以及 bd 经理和HR 行政助理、人才发展伙伴岗,详情点击招聘入口,[加入声动活泼(在招职位速览)](加入声动活泼(在招职位速览)),点击相应链接即可查看岗位详情及投递指南。 幕后制作 监制:可宣 内容实习生:飞扬 后期:赛德 运营:George 设计:饭团 商务合作 声动活泼商业化小队,点击链接可直达商务会客厅(商务会客厅链接:https://sourl.cn/QDhnEc ),也可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 关于声动活泼 「用声音碰撞世界」,声动活泼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不止金钱(2024 全新发布)、跳进兔子洞第三季(2024 全新发布)、声东击西、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 VC、商业WHY酱 欢迎在即刻、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即可找到我们。 也欢迎你写邮件和我们联系,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获取更多和声动活泼有关的讯息,你也可以扫码添加声小音,在节目之外和我们保持联系! [声小音] Special Guests: 刘妍 and 赛德.
🎧《我把“想太多”变“动一点”:和过度思考来和解》 📖 Shownotes 这期聊过度思考,不和它打架,只做三件事:看见 → 转化 → 维持。 * 三个“止损器”: 1)担忧预约:给担忧排班,集中处理; 2)5 分钟行动栈:先动 5 分钟,引擎就热了; 3)外化日记(三句式):事实 / 解释 / 下一步。 * “窗口期”怎么判断?窗口外先照顾身体,窗口内再做决定。 * 微停四步:停一下—呼一口—看一看—再开口。 * 一周轻挑战:Day1–2 担忧预约;Day3–4 5 分钟行动栈;Day5–6 外化日记;Day7 回看。 * 本期回钩:先动一下,问题才有边界。 适合在:通勤、午间小憩、夜晚收尾时段收听。给自己一杯水、一张纸,我们一起把“想太多”变“动一点”。🌙 收听推荐 本节目非常适合经常陷入反复思虑、感到想法很多却行动困难、被完美主义或拖延症困扰的听众。内容实操性强,建议边听边练习,将方法融入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先行动,后清晰”的习惯。 主要话题 * 00:00 - 00:05: 节目开场,引导听众准备纸笔,点明本期主题是化“想太多”为“动一点”,与过度思考和解放松。 * 00:05 - 00:10: 主播阿乐以自身拖延录播客和立Flag五个月才执行为例,引出“想太多”的普遍性,邀请听众共鸣。 * 00:10 - 00:15: 列举日常生活中“想太多”的具体表现,如下班后大脑不停“开会”、小任务拖成全天纠结等,引发听众自我觉察。 * 00:15 - 00:20: 详细分享自身从晚上十点二十拖延至凌晨零点四十分才开始录节目的经历,描述被想法“定住”的体验。 * 00:20 - 00:25: 提出应对“想太多”的三步框架:看见、转化、维持,并引入“15分钟时间盒”和“轻挑战”概念。 * 00:25 - 00:30: 以自身健身为例,说明“准备工具-轻装上阵-坚持执行”的“维持”阶段实践方法。 * 00:30 - 00:35: 从心理学角度定义“反刍思维”,并分析其三大成因:威胁优先、控制幻觉、边界缺席。 * 00:35 - 00:40: 区分深度思考(收敛、有产出)与过度思考(扩散、引内耗),引导听众选出最卡住的一件事进行聚焦。 * 00:40 - 00:45: 介绍第一个工具“定时起步外化”中的“定时”——设置“担忧时段”,将担忧视为挂急诊的病人进行“挂号”和“等待叫号”。 * 00:45 - 00:50: 详解“担忧时段”内的操作流程:写下担忧事实、个人解读,并区分可控与不可控部分以制定下一步。 * 00:50 - 00:55: 介绍“起步”工具——行动“冷启动”,将任务拆解为5分钟内可完成的第一步(如写PPT先打开软件写标题)。 * 00:55 - 01:00: 举例说明“回消息”、“开始运动”等场景如何应用“五分钟第一步”法则,强调“完成第一步”而非“完美”。 * 01:00 - 01:05: 介绍“外化”工具——“外化日记”三句式:记录客观事实、个人主观解读、确定最小下一步行动。 * 01:05 - 01:10: 引入“情绪容纳窗口”概念,讲解如何通过身体信号(呼吸、心跳等)判断自己处于窗口内(灵活)还是外(内耗)。 * 01:10 - 01:15: 提供从“窗口外”回到“窗口内”的具体方法:起身走动、喝水、整理环境等,强调“窗口外先不做决定”。 * 01:15 - 01:20: 指导改写三种常见的卡点式自我对话:“要做完”改为“先开始”;“得想清楚”改为“写已知”;“怕犯错”改为“先做60分版本”。 * 01:20 - 结尾: 总结四大重点(为担忧找容器、给行动装引擎、让脑补与事实分家、识别情绪窗口),并以核心金句收尾,致谢听众。
吃一堑,长一智
收听指南 【理智版分析直接从30:18开始听就行~】 00:00 离大谱!快点STOP! 30:18 易变的KPI与反驳型人格的领导 46:12 总结
Flow_第三浪 @小红书 Flow_第三浪 @X | Twitter Flow_第三浪 @即刻 微信公众号: SurgeLong 00:43 | Lookonchain 是一位专门追踪链上资金动向的分析账号 01:23 | Nachi 是一位加密交易员 02:01 | 科技记者Mark爆料称 02:34 | 美联储隐形放水 03:22 | Mickey 是一位做量化和市场信号研究的分析师 04:14 | CBB 是一位长期活跃在加密圈的老玩家 04:59 | James 是一位活跃在加密圈的交易者 05:42 | Lookonchain 是一名加密市场链上数据追踪者 06:22 | Yishan 是前 Reddit CEO 07:11 | Michael 是电影《大空头》原型、著名投资人。他指出 08:00 | Scott是美国财政部长 08:46 | 财经媒体人 Morning 分享了巴菲特写给股东的告别信。他在信里说 09:43 | EQ4C 是 Reddit 上活跃的提示工程创作者 10:28 | EndGame 是一位研究宏观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分析师 11:14 | 加密博主Ai姨分享 11:55 | Cory 是个比特币老玩家 12:33 | Yuchen是一位在西雅图做AI创业的技术合伙人 13:19 | Gary是一位连续创业者 14:09 | 池建强是墨问西东的创始人 14:50 | Marques 是一位知名的科技视频博主 15:36 | Panamax 是一位活跃在加密圈的资深交易者 16:15 | Arkham 是一家专注区块链情报和交易分析的平台。它在 X 上追踪到一只巨鲸正在加码做多以太坊 16:54 | Kobeissi 是一家专注全球资本市场的研究机构。在最新发布中
舒宜,是我在小能熊社群认识的朋友,她在育儿中的松弛感太吸引我了! 我一直很困惑,成为妈妈,是否必然意味着牺牲和内耗? 舒宜用她的故事给出了内耗和躺平之外的第三条路。她说: * “我始终都有一部分空间是留给自己的,从来没有认为说我结了婚、生了孩子,就只是成为了一个妈妈的角色” * “孩子是我最好的老师” 她的人生信念是“一路向前走,一路解决问题” 。从面试空姐 、辞职学语言 ,到转行做销售 ,她从未放弃过“自我” 。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探讨: * 舒怡如何从“依赖外部条件”转变为“自立精神”? * 如何“主动创造”家庭氛围?共同话题,如何让我们彼此关联? * 自我和妈妈的边界在哪儿? 【本期时间轴】 之前面试空姐的那段经历给了我力量,我觉得失败没什么可怕的,人生就是要尝试 家是讲爱的地方,一定要不吝啬表达自己的赞美和爱 这个秘诀就是做一个令事情发生的人,他在令事情发生,只要事情在发生,在往前他就有进展,就有转机,有新的一些机会。 一个人自己和另一半的一个交集的圈,自己和孩子的一个交集的圈,自己和陌生人的一个交集的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人就不太孤单 01:26 舒宜:我从未放弃自我,这是松弛感的来源。 07:35 一次失败的空姐面试,让她领悟:失败不可怕。 13:09 从老师到销售:比起稳定,她更渴望见识真实世界。 16:40 战歌与电影:舒宜的“硬核”情绪加油站。 22:13 拒绝“鸡血销冠”,她选择有自己节奏的妈妈人生。 25:23 销售的内涵:最好的产品,就是真诚的你自己。 28:35 曾被老师打压,反倒激发了她的“反骨仔”精神。 37:32 “夹心饼干”拥抱:主动创造家庭的亲密仪式。 41:57 家庭分工的秘诀:没有应该,只有谁更擅长。 44:37 高手过招:队友用“你要的这里都有”带她入坑。 49:17 孩子是最好的老师:从“捣蛋鬼”身上看见闪光点。 56:02 一个专属工作室,点燃了孩子和妈妈的创造力。 59:32 我把我写砸的文章给孩子看,让他看见真实的成长。 01:07:28 育儿牺牲感?因为你忘了是“我喜欢”才去做的。 01:14:13 我从小跑步不行,我也不强迫孩子补他不爱的短板。 01:22:20 孩子看懂高难科普?没关系,他只是觉得“有意思”。 01:27:33 孩子爱细胞,我就要学吗?不,我要为自己而活。 01:38:26 亲密关系的核心:拿出“诚意”,相信彼此。 01:44:12 教育的本质:最好的示范,就是过好你自己的人生。 01:50:03 陷入困境?赶紧做事,哪怕只是去烫个头。 01:53:02 天赋揭秘:我脑子里有两个小人一直在吵架复盘。 01:55:58 从富兰克林到李飞飞:看见两种“自我实现”。 【本期嘉宾】 舒宜,ENFJ、销售、家庭 CEO、电影爱好者、音乐爱好者、解读的电影超赞,星际穿越多年来看过超过 30 遍,推荐看舒宜的影评👉🏻《星际穿越》:诺兰如何用7分钟让我们失去23年 公众号: 舒宜的漫想集 【本期主播】 不务正业的程序媛,喜欢聊天,因为太热爱身边的宝藏老师、朋友们,她/他们都有自己充满热情的事情,在热爱的事情上,她/他们乐此不疲的在玩着无限游戏。 所以想借着录播客的机会,挖掘他们的热爱到底来自哪里,他们热爱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她/他们是如何「先战后胜」的? ps. 先战后胜: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学习,并获得胜利! 📕本期阅读推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星际穿越》 书籍:《富兰克林自传》、《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自传) 【加我微信】 谁说不能,在聊天中思考 ❤️ 我是喜欢在聊天中思考的 ENFP,对内容感兴趣,欢迎加我微信讨论👇 更多互动可关注公众号:Amber自我管理百宝箱
【关于命理咨询和占卜】 我叫启明,如有看盘咨询需求 Wechat+☞Doctorpsy(如果有玄学从业者或者各行各业有意思的人想和我连线做节目,或者有趣故事投稿也可以加) Ins | Fb | Line:astroqiming(全网同名) 看盘会结合紫微斗数、八字、占星同参,东西方命理皆有接触,会运用适合你的工具解决问题 【关于听友群】 1.欢迎加我进听众群,50小时收听为最低门槛,进群需要发收听时长截图 2.进群需要改备注(八字日柱+星盘日月升+紫微主星
- 导语 –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0日12时10分,美国保守派活动家、“政治网红”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山谷大学进行公开活动时,遇枪击身亡。这一事件瞬间引发全美关注,并引发巨大的争议与撕裂。那么,柯克是何许人也?他的政治活动有着怎样的风格、特点,对特朗普阵营而言又具备何种独特价值?他的政治活动为何能获得巨大的影响力?而他的遇刺事件,可以怎样深化我们对美国极化政治的理解?请听丁毅超老师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郑诗亮,“半卷书”工作室主理人 丁毅超,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青年研究员,著有《在道德与现实之间:埃德蒙·伯克思想研究》《英美传统保守主义研究》 - 时间轴 - 01:09 柯克遇刺事件的简要回顾 02:22 柯克是谁:从高中抗议到创办“美国转折点” 04:55 以保守主义立场在大学与进步派学生辩论,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 06:56 政治行动主义如何影响柯克投身保守派政治活动 09:56 与特朗普的联系:茶党背景、资金支持与共和党生态位 13:56 堕胎辩题与“身体自主权”争论,柯克的攻防逻辑 18:51 “What is a woman”:社交媒体化的逻辑归谬与玩梗打法 21:46 柯克的身后评价:支持与批评背后的两极分化 24:01 主场效应与美国高校文化的深层次局限 28:20 冷战后的自由主义话语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真实性”需求 32:10 嫌疑人Tyler Robinson的身份争议:不同叙事与“拟造的真实性” 39:58 共和、民主两党对柯克事件的表态差异与政治暗杀再抬头 45:31 社交媒体怎样对政治“非人化”产生结构性作用 50:32 “农村包围城市”:共和党青年动员的基层逻辑 53:16 施米特“敌我关系”理论与当代美国政治极化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忽左忽右》的卖书业务上线了!这次不仅汇集了节目中深入讨论过的书籍,还有主播个人精选书籍,含少量签名版及稀有原版,完整的书目信息及购买方式,前往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回复「买书」 即可获取。书目将不定期更新,欢迎常来看看。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思钊 Yo logo设计 杨文骥 - 音乐 - Afternoon - Ennio Mano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5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Dwarkesh Patel Podcast》的重磅对话,由主持人Dwarkesh Patel与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展开。萨提亚作为全球科技巨头的掌舵者,对A I时代的到来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将AI视为工业革命后最重大的变革,但强调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对话深入探讨了微软如何从一家软件公司转型为资本与知识密集型工业企业,投资建设全球最强大的数据中心,并强调基础设施的“通用性”以支持多元A I模型。萨提亚还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模型公司可能面临“赢家的诅咒”,而真正价值将流向提供“脚手架”的平台。他详细阐述了微软在AI模型领域的双轨战略——既充分利用OpenAI的技术,也积极发展自研MAI模型。此外,萨提亚还分享了对未来AI智能体自主工作、市场竞争格局以及“主权AI”等地缘政治影响的看法,展现了微软在AI时代如何平衡创新、投入与全球化布局的宏大愿景。这不仅是一次对微软战略的深度剖析,更是对AI未来走向的权威洞察。 翻译克隆自:Satya Nadella – How Microsoft thinks about AGI 👨⚕️ 本期嘉宾 Satya Nadella,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他带领微软从一家传统软件公司成功转型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以其对技术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卓越的战略执行力而闻名。 ⏱️ 时间戳 AI时代的宏大愿景与早期阶段 02:08 AI:工业革命后最重大变革,但仍处于早期 06:34 AI的本质:认知放大器与守护天使 07:55 AI驱动的经济增长:工业革命的200年进程或将压缩至20年 微软的AI基础设施与战略 03:02 参观全球最强数据中心:微软从软件到工业企业的转型 05:28 AI技术转型速度:前所未有的资本投入与速度 20:00 模型与“脚手架”之争:价值将流向何方? 22:43 微软的AI模型双轨战略:OpenAI与自研MAI模型 26:30 AI智能体与基础设施:未来将是支持智能体工作的业务 28:59 “按智能体付费”:AI时代的新商业模式思考 33:49 MAI模型现状与未来:成本优化与前沿研究 39:34 通用基础设施:支持多模型以应对“赢家诅咒” 44:13 数据中心扩张策略:通用性、地理位置与摩尔定律 56:53 租赁外部容量:灵活满足需求,整合生态 57:58 自研芯片:与MAI模型形成闭环,提升效率 01:01:27 OpenAI独家协议:Azure独占无状态API调用 AI时代的商业模式与竞争 10:00 微软的商业模式转型:高销货成本与市场扩张 13:27 AI编程助手竞争:GitHub作为平台的核心价值 01:04:41 微软的工业化转型: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企业 01:06:34 AI研发投入:研究计算作为研发费用 AI的全球化与主权挑战 01:09:17 主权AI:全球化背景下的信任与地缘政治考量 01:12:57 主权AI的未来:开源、多模型与韧性 🌟 精彩内容 💡 AI时代的“赢家诅咒”与“脚手架”价值 萨提亚·纳德拉提出,模型公司可能面临“赢家的诅咒”,即投入巨大创新后,模型可能因复制而商品化。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将流向提供“脚手架”(平台、工具、基础设施)的公司,因为它们能处理模型的缺陷、管理数据流动性,并垂直整合到模型层面。 “如果你是一家模型公司,可能会遭遇‘赢家的诅咒’,你做了所有艰苦的工作和难以置信的创新,结果却可能因为别人一复制就被商品化了。” 🛠️ 微软从软件公司到资本与知识密集型工业企业 微软正在经历一次深刻转型,从一家传统的软件公司,变为一个兼具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特征的工业企业。这体现在其对全球最强大数据中心的巨大投资,以及通过软件优化来提升资本支出的投资回报率。 “感觉就像,我明明是开软件公司的,结果欢迎来到我的软件公司。” “我们现在既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企业,也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实际上,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知识来提高资本支出的投资回报率。” 🚀 AI智能体驱动的未来基础设施 萨提亚展望未来,认为公司将直接为AI智能体配置计算资源,这些智能体将完全自主工作。微软的业务将从终端用户工具,转变为支持智能体工作的“基础设施”业务,提供存储、安全、身份管理等核心服务。 “我们今天的业务,也就是终端用户工具业务,未来会变成一个支持智能体工作的基础设施业务。” 🌍 全球化与“主权AI”的挑战 面对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萨提亚强调美国科技行业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对美国技术栈的信任。微软通过在各地建设数据中心、提供主权云服务、满足数据驻留要求等方式,积极应对各国对“主权AI”的需求。 “我希望美国政府能把美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外国直接投资归功于自己……美国最应该做的、但却最少被谈论的营销是,这些最领先的行业,这些 A I 工厂,正在世界各地由谁创建?由美国,由美国公司创建。”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