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爵士鼓手 Jack DeJohnette 于2025年10月26日去世,终年83岁。1969年,27岁的 Jack DeJohnette 加入 Miles Davis 的乐队,参与录制具有开创性专辑 Bitches Brew,这是Miles最具创造力的时期,他和录音师以及一批优秀的年轻爵士音乐家共同创造出先锋性的作品。当年Miles邀请 Jack DeJohnette 加入,是看中他驾驭节奏和与摇滚乐即兴结合的能力。1993年,Jack DeJohnette和摇滚乐队 Living Colour 的鼓手合作录制专辑中致敬 Miles Davis。Jack DeJohnette 从70年代开始加入德国爵士厂牌 ECM,作为独奏乐手和伴奏乐手发行了大量的专辑。ECM创立者 Manfred Eicher 有着独特美学视角,其录制的专辑都是艺术品,Jack DeJohnette 在 ECM 旗下和很多优秀音乐家组成经典组合,其中包括 Keith Jarrett 和 John Abercrombie 等等。2013年 Jack DeJohnette 曾经来到中国参加爵士上海音乐节。
Bob Clearmountain被誉为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混音师和制作人之一。他的作品定义了现代摇滚、流行和R&B的标志性声音。其追求清晰度、冲击力与极具能量感的声音美学理念,至今仍是全球音频工程师的行业标杆。 拥有超过200项重要作品,并以不断创新著称,Bob Clearmountain至今仍是音频制作领域的巨擘,他对声音清晰度和情感共鸣的执着追求,持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和音乐人。 Roxy Music - More Than This Chic - Le Freak The Rolling Stones - Miss You (Extended 12" Mix) Ian Hunter - Just Another Night Bruce Springsteen - Hungry Heart Davis Bowie - Let's Dance Bryan Adams - (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
Bob Clearmountain人称鲍青山,他的名字出现在很多我喜欢的专辑里,最近听到他重新混音的Bryan Ferry 和 Roxy Music 全景声版本的经典专辑更是惊为天人,不禁感叹 Bob Clearmountain 是给声音赋予新的生命的人。有幸和这位唱片行业的传奇聊聊他对于唱片混音和制作的心得体会。 Bryan Ferry - Don't Stop The Dance Bruce Springsteen - Born In The USA Roxy Music - Avalon Roxy Music - India Roxy Music - The Space Between The Beatles - And I Love Her Dire Straits - Brothers In Arms Dire Straits - Heavy Fuel Bryan Adams - Run To You INXS - Devil Inside Bruce Springsteen - My Hometown
Crimson Jazz Trio 是一个由前 King Crimson 鼓手 Ian Wallace 领导的爵士三重奏乐队,主要对 King Crimson 的音乐进行重新演绎。乐队成立于2004年,成员还包括贝斯手 Tim Landers 和钢琴手 Jody Nardone。他们在2005年发行了专辑《King Crimson Songbook, Volume One》,收录了多首 King Crimson 的经典曲目,风格跨越了 Wallace 在 King Crimson 早期的音乐时期。 21st Century Schizoid Man Three Of A Perfect Pair Catfood Starless Ladies Of The Road I Talk To The Wind Red Matte Kudasai
丹麦歌手 Michael Rexen 的创作聚焦于内心成长与情感救赎,风格融合民谣与神秘主义吟唱。他的歌曲如同一段段心灵日记,记录着从恐惧到勇敢、从迷失到找到方向的旅程。他的曲目单同样精彩纷呈:《I've Found》讲述战胜恐惧、真诚表达的勇气;《Hollywood》批判对外界认可的追逐,倡导与生命有限性和解;《To Learn Patience》则发现耐心与同理心如何滋养爱的能力。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内心成长图谱,随后的《The Chauffeur》揭露"索取式付出"的虚妄,而《M. Romance》则歌颂爱的激情与牺牲。特别值得关注的是《Hook Up!》,这首歌探索人声的神秘力量,采用咒语式的演唱风格,将呈现一场声音的冥想体验。从失去爱、心碎到学会放手祝福,Michael的歌曲最终在《Kiss Me》中达到高潮——爱成为在巨大而可怕的世界中的避风港。
-本期嘉宾- 王美钦 50岁,艺术史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宾汉顿大学艺术史博士,现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艺术系教授,讲授亚洲艺术通史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各国艺术通史,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在全球化、商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发展形态,社会参与式艺术以及艺术介入公共空间、社区生活、乡村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等。已出版专著Urbanizatio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2016),Socially Engaged Art in Contemporary China: Voices from Below(2019),编著Visual Arts, Representations and Interven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2018),Socially Engaged Public Art in East Asia(2022)等。 -内容提要- 05:20 我发现自己对呈现在美术馆和画廊里的作品越来越没有感觉了,对那种脱离生活环境的艺术方式的兴趣越来越少了。参与式艺术的研究可以让我到各个地方,进入到不同的现场和场景,看到创作过程的主体,它的方方面面和维度。而且也可以面对真实的困境和人群,可以从混乱无序中慢慢寻找意义和价值。这种研究方式可以让我和现实社会的关系更紧密,这种研究方向,让我觉得作为一个学者是有意义的选择。 08:12 有些参与式艺术项目,它的规模可能并不宏大,参与人数甚至不多,但他们在特定的社区或者人群中,能够持续激发出真诚而深度的对话,帮助这些为数不多的个体重新理解自身的处境,审视生存环境和自身之间的关系。这种参与我认为是已经产生了非常深刻实质的公共意义。 08:54 现在很多人好像会将参与本身理想化,甚至神圣化,仿佛只要有了参与就一定能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理解往往是过于浪漫化,缺乏现实的支撑。真正有效的参与,其实需要适宜的社会文化氛围,需要制度和资源的保障、信任和协作关系网络的建立,更需要艺术家及发起者的责任感和长期投入。否则参与仅仅只停留在表面的互动,短期的热闹或者流量为核心驱动,往往就会流于形式,难以产生比较持续的公共影响。 10:32 参与式艺术真正的价值,不仅仅是在于一场展览或一次活动中是否热闹,而是看它能否在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记忆中留下可被追溯的一种能量,以及它能否被社区和更多生态关系中的行动持续接纳、吸收和演变,这样的参与才有可能被称为是有效,也有可能为公共空间、社会网络与生态系统带来更持久、更实在的影响。 14:35 我一直觉得艺术的生命从来不应当依赖市场与交易来支撑,事实上每一次市场的低估期,恰恰就是艺术的方法媒介行动模式出现新突破的阶段,在市场退潮之后,真正留下来的创作动力往往更接近艺术家的核心关切与社会现实本身。 15:51 未来,中国艺术创作者的发展空间可能更多是像一种广义的文化工作者的身份衍生,不再只是创作作品的个体,而是同时具备像叙事者、议题推动者、教育者、研究者、跨社群连接者等多重的角色。这样的转型,不只是被动适应市场衰退的结果,我觉得也是艺术社会职能的一次重构,它把艺术从过度依赖资本的生态中拉出来,让它重新与公共空间、与真实生活、与大多数人的经验能够产生链接。 21:03 读书越多,视野越宽阔,对自己国家的认识也越深入,慢慢才感受到思想自由和独立选择的重要性。 26:50 在制度与文化的层面来讲,美国式的自由有时会与资源竞争、个人成就挂钩,你的成就是你个人的成就;国内的集体性在推动力的同时,也会影响个体的多元的探索空间,我觉得两者如果能够结合起来,其实是很好的。 29:24 很多时候,困境或者困难的关系是你怎么定义它,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一样的困难,有些人觉得这能激发他的创造力,是个动力;有些人就会被打败。这还是一种主体性,你自己如何去定义这个困难。 43:19 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将中国发生的有价值的艺术现象进行梳理、整理、描述并记录成册。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关于中国女性社会创意式艺术实践者的研究项目,我觉得这是在弥补我过去研究中的不足,因为我以前对女性群体的整体关注是不够的,也没有足够重视性别不平等这个问题。 48:21 现在我回头来看,我小时候对女性是否定的,我觉得自己对女性的否定其实是受到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结构性不平等影响的结果,一个女性性别群体,她长期被限制在无权接受教育、没有表达权的位置上,她就会被贴上能力不足的标签。 51:57 我始终相信知识的力量,我觉得知识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我们改变看待世界与自身、与社会关系的方式,进而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与选择,这种改变其实就是一种慢慢积累起来的力量,这也是我在很多社会参与式女性事件者身上看到的,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把她们记录并放大这种力量。 -本期关联- 《行动中的艺术》:本期嘉宾王美钦教授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艺术史和人类学博士周彦华于2023年合著的书籍。社会参与式艺术是行动中的艺术,它消解艺术与社会的边界,探讨艺术与社会的共生关系。社会参与式艺术呼吁艺术去干预、介入、参与原事物,使之成为一体,从而改变它,以一种与事物同命运而不是再现事物真理的方式介入现实。本书邀请见证了中国当代社会参与式艺术发展历史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策展人、艺术家,梳理社会参与式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同时展望其发展前景。这些话语实践见证了一个行动中的21世纪中国。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女,出生于波兰华沙,全名玛丽亚·斯可沃多夫斯卡·居里,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世称“居里夫人” ,法国籍波兰裔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得主,生前系巴黎镭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巴黎大学教授。 证严法师:释证严(1937年5月11日—),俗名王锦云,台湾台中县清水镇人,慈济基金会创办人,师承印顺长老,被誉为“台湾的德蕾莎修女”。1979年发起筹建佛教慈济综合医院,1986年落成后开创免缴保证金先例。后续发展教育体系,创办慈济医学院并扩建为大学。1991年起推动中国大陆水患赈灾,扩展至全球125个国家援助。 其言行辑录为《静思语》,通过媒体传播理念。曾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及爱心奖最高荣誉。 -制作- 本期主播:王子月 本期剪辑:祁露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 乌仁娜 URNA -《Hodoo》 First Aid Kit -《My Silver Lining》 -互动方式- 加听友微信群:znradio2025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本期嘉宾- 田冰 40岁,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前教育人/新闻人/全职妈妈,现役大学心理中心签约咨询师。 -内容提要- 02:06用九年时间完成人生转型,从文书工作走向心理咨询师。 “人有时候在这种节点的时候,就会开始思考人生到底想要什么,比如说30岁的时候我就会想,我这辈子想要热爱的投身的事业到底是什么? 40岁的时候可能就会想,我对亲密关系的期待是什么?对于婚姻的期待是什么?在40+的时候,我可能又想要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就好像有一点不太满足于好像只是这样。” 11:40将儿童发展心理学应用于孩子成长,全职妈妈的生活变得生动。 “我觉得情感的交流和体验对我而言是尤其重要的。如果在这段关系里面我确实努力了,对方也很努力,但是我们好像很难完全匹配的话,那有没有一些别的方式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或者再找一些别的可能性。” 14:55在婚姻中逐渐明确:情感需求的匹配,是亲密关系的关键。 “我在婚姻初期的时候,对于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我有没有在这段关系里被很好地看见和尊重,其实没有那么敏感,不只是对方没有,我自己甚至都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很值得被看见、尊重、理解、共情的视角上。所以我是经历了一个对自己的这部分需求的看见之后,才做了离婚这个决定。” 20:23为何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婚?时代在重塑婚姻。 “大家对于自我越来越看重,如果说长辈那一代的价值观更多的是以家庭为单位,那现在很多人结婚都已经不再是一个刚需了,大家越来越觉得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是最重要的,这种时代的观念的改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8:54探讨心理咨询的有效性, “关系”在起决定性作用。 “哪怕是我自己,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现在仍然对心理咨询多大程度上、以怎么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到来访者,其实是存疑的,我自己也会评估,真的有帮助到来访者吗?我自己是有这样一个反思和觉察的。” 32:19 治疗的法门就是千千万万,要找到那个对自己有用的方式很重要,一定是个人得去寻找那个自己适合的。做疗愈行业或是身心灵,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一个底线,就是可能不一定带来多大的获益,但一定要不伤害来访者,这个是最重要的。 31:55对于身心灵工作坊的兴起,看法是: “不伤害是底线”。 “目前没有一个从法律层面全国性的资质可以给到心理咨询师,这其实也是学习心理咨询、临床咨询、心理学的很多学生很困扰的点。相对而言,如果有行业的权威机构做一定的背书,那总体来讲我们会觉得可信度和权威性更高一些。“ 37:41“患者“与“来访者”,我们更多时候选择称呼“来访者” “患者和来访者,有时候我们会通用,但通常来讲患者这个词听起来就好像你可能身患某一种疾病,确实是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诊断的来访者,但大部分人可能是一般的心理问题,或者是一些发展性的议题,或者纯粹就是个人成长,所以我们更多时候就会用稍微中性一点的词叫来访者。” 43:27从学业压力到各类议题,大学心理咨询室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给现在的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有了一个回避或逃遁的空间,对于一些人际上的冲突,好像不用完全直面它,但是它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之下都有用。它是带来了一些好处,但负面的影响也不是没有,就像现在大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大词,在网上会有一个过度的自我诊断。” 52:5540岁,依然期待深入、稳定、超越爱情的情感联结。 “我可能更期待的是有一段很长期的、深入的、稳定的亲密关系的体验,它可能并不一定是爱情,并不一定来自于异性,有没有可能人跟人之间能够建立这样的美好的情感体验、高质量的关系,超越爱情本身,这是我现在会思考的东西。” -本期关联- 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被誉为儿童心理学之父。他的核心贡献是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并非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小大人”,而是主动的探索者,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一步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他的理论深刻影响了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 三山实验:Three-mountain experiment,是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设计的一个经典实验,旨在验证他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约2-7岁)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特征。实验内容是在一个桌子上放置一个有三座山峰的模型,每座山的大小、颜色和山顶的景物都不同。研究人员让儿童坐在模型的一侧,然后在其他位置放一个玩具娃娃。实验结果发现这个阶段的儿童几乎总是选择从他们自己视角看到的景象,而不是娃娃的视角。这表明,他们无法将自己和别人的视角进行区分,认为别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完全一样。 《出走的决心》:该电影根据自驾游苏敏阿姨的真人故事改编,讲述了天真浪漫的李红(咏梅 饰)18岁时憧憬大学,25岁时憧憬爱情,45岁时憧憬远游,但为了那些“对别人来说更重要”的事,她退让半生,人到50终于决心不再等待的故事。 心理疾病的病耻感:是指个体因为患有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而感到羞耻、自责,并害怕因此受到他人歧视和不公正对待的一种复杂情绪体验。它与普通病耻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根源在于社会对心理疾病的普遍误解、偏见和污名化。 上野千鹤子(Ueno Chizuko,1948.7.12至今):出生于富山县,毕业于京都大学,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长,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引领者及理论学家。 渡渡鸟效应: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故事。在故事中,渡渡鸟组织了一场没有明确终点和规则的赛跑,最终宣布所有参与者都获胜并获得奖励。这一故事被心理学家借用,用来描述心理治疗领域的一个现象:不同流派的心理治疗方法在疗效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共同因素(如良好的咨访关系、来访者的期望等)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远大于具体的技术或流派。 武志红:1974年出生于河北省,心理专家、心理专栏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获得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其导师为中国著名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 存在主义(Ueno Chizuko,1948.7.12至今):Existentialism,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告别的仪式》:是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记录下的让-保罗•萨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以白描的手法近距离地刻画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晚年的日常生活,他为之奋斗到最后一刻的事业,以及他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 《列侬与洋子的最后谈话》:通过美国记者大卫·谢夫于1980年12月对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的20小时深度访谈,完整记录了这对艺术伴侣在列侬遇刺前三日的终极对话。书中系统梳理了列侬的童年成长、披头士乐队创作历程,以及二人共同发起的"床上和平行动"等标志性事件,同时展现他们对婚姻关系、性别平等与社会责任的独到见解。该书记载的"认识自己""独立思考"等核心思想,成为研究摇滚文化与社会运动的重要文献。 《只是孩子》:是美国艺术家帕蒂·史密斯创作的回忆录,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纽约为背景,记录了作者与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从1967年布鲁克林偶遇到共同探索艺术道路的经历,呈现两人在切尔西酒店的创作生活及纽约先锋艺术圈的生态。文本通过具体场景与日常对话,还原了纽约黄金艺术时代的理想主义与精神困境。 -制作- 本期主播:王子月 本期剪辑:祁露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 Julie Delpy -《An Ocean Apart》 Kathy McCarty -《Living Life》 -互动方式- 加听友微信群:znradio2025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本期嘉宾是一位《逗儿瓣酱》的听友——从高三就开始收听节目的是君同学,如今已经是大二的大学生啦!我们一起聊了聊当代大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现在大学真的“高中化”了么?一个大学生的日常是怎样的?还有那种“业余时间不敢空下来,否则就会焦虑”的熟悉感。在聊天里,我们也分享了“对抗焦虑”的不同方式——有人选择让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有人则试着和自己和解,学着慢下来。希望这期节目能让你在忙碌与焦虑之间,找到一点轻松与共鸣。希望《逗儿瓣酱》能继续陪伴你度过生活中某个平凡时光。✨ 📢 《逗儿瓣酱》常年欢迎听友报名来播客聊天。无论你身处哪个国家和城市,想和主播、常驻嘉宾杨老师、李怼怼聊聊日常、吐槽、爆料或分享故事么?欢迎你来串门儿呀~ 感兴趣的听友,可通过下方电邮,Joe哥小红书“播客逗儿瓣酱Joe”评论区、私信联络 🎙️ 聊天的朋友 - 是君。目前就读湖北武汉某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二学生。平时喜欢听播客,从高三起便成为《逗儿瓣酱》忠实听友。 🎙️ 聊天的朋友 - 杨老师。专栏作家。小红书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杨女士 🕙 播客时间线 00:47 年龄最小的嘉宾与节目渊源 07:05 为何选择新媒体专业 09:58 大学生作业是“直播带货” 12:50 时代车轮:大学作业是“冲印胶卷” 15:16 技能如果过期,能留下来什么? 16:56 大学“高中化”和冷清的运动会 22:01 错过周末晚点名会被“惩罚” 26:30 大学生活为什么也“卷” 31:18 大学“刷夜”是做什么 33:08 缺啥才会喊啥与“囚徒困境” 37:00 大学生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39:03 今昔对比:大学室友关系变化 47:35 “I中带E的”交友方式 57:25 非典型“05后”忙碌业余生活的背后原因 1:05:20 如何度过情绪低落期 1:16:59 上进心、失落感与放空方式 📮主播联络/听友来信:[email protected] 👌 请在小宇宙点击爱心图标、在苹果播客/Spotify评分、在网易云音乐播客收藏节目、在豆瓣播客点击在听,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声音~ ❤️
10月24日,一则让人震惊的新闻刷爆中外媒体——绰号“王哥”的北京男子张智栋,在古巴哈瓦那被捕,随后被墨西哥引渡到美国。38岁的“王哥”被指控是跨境芬太尼贩毒网络的重要头目,之后很快被曝出是北京大学西语系的本科毕业生。一位曾经的“高材生”,如何卷入全球毒品黑网,并成为重要人物?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聊的不只是一个人的陨落,也想追问——芬太尼,这种比海洛因强上五十倍的合成毒品,为什么会成为美国社会的梦魇?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梳理“王哥”被抓的完整时间线。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中文社交媒体上关于这位“北大西语系出身毒枭”的热议——有人震惊、有人冷嘲。更有曾与他在墨西哥共事、创业的人,还原出另一个侧面的“王哥”,让人对他如何一步步走上这条不归路,有了更多印证与思考。欢迎你的收听! 🕙 本期新闻闲聊时间线 01:23 从“祭亡灵”转为“社区节庆”:感受加拿大“万圣节” 🎃 14:38 芬太尼毒枭“王哥”张智栋在古巴落网,北京大学毕业却在墨西哥改变人生轨迹 🎙️ 聊天的朋友 李怼怼- 怼事不怼人。他的小红书 Beaubo 🍠 Joe哥小红书 “播客逗儿瓣酱Joe” 📷 本期播客封面是张智栋(王哥)被国际刑警从墨西哥引渡至美国的场景 📮主播联络/听友嘉宾、来信报名:[email protected] 👌 请在小宇宙点击爱心图标、在苹果播客/Spotify评分、在网易云音乐播客收藏节目、在豆瓣播客点击在听,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声音~ ❤️ 张智栋有包括“王哥”在内的多个化名。
本期《逗儿瓣酱》的嘉宾是作家郭玉洁,她最近刚刚出版了首部小说集《织风暴》。在成为作家之前,郭玉洁曾和 Joe哥在同一家媒体共事多年,还是那个在新闻界黄金时代记者小团体“儿童团”的密友。这次聊天,也是一次久违的老友叙旧。 我们先聊聊老朋友之间的回忆,然后谈谈她从媒体人到作家的转变,《织风暴》的创作历程和背后的故事。同时,本期播客也请来了节目的常驻嘉宾杨老师——她在豆瓣已经连载过两部长篇网文小说,也曾是媒体人和专栏作家。杨老师已经读了《织风暴》两遍,将以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视角,和我们一起分享读后感,并探讨写作的那些事儿。 身为写作者和文字创作者,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闯入”?现代人普遍阅读的减少,网文洪流的兴起,又该如何应对…更多精彩内容,欢迎你的收听! 🎙️ 聊天的朋友:郭玉洁。作家,媒体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财经》《生活》《单向街》(后更名为《单读》)《Lens》《正午》等媒体。曾出版非虚构作品集《众声》。现致力于小说创作,《织风暴》是她的首部小说集。🧣同名微博:郭玉洁 🎙️ 聊天的朋友 - 杨老师。专栏作家。小红书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杨女士 🍠 Joe哥小红书 “播客逗儿瓣酱Joe” 🎁 《逗儿瓣酱》为小宇宙听友准备了福利~ 在评论区分享你听完这期节目的感受,我们会从留言里精选出三位听友评论,送出郭玉洁的最新小说《织风暴》! 🕙 播客时间线 02:19 新闻黄金时代“资浅记者”的往事 06:29 “另类”记者如何成为作家 12:08 媒体写作训练对写小说有帮助么 18:14 《织风暴》读后感:难能可贵的关于“当下”的创作 26:43 为什么想写“这一代女性”的故事 30:03 关于“穿越文学”及集体性怀旧 33:37 书名《织风暴》由来:茶杯里的风暴 40:37 虚构类作品的留白与创作 45:28 网文:文字越长,越“暴露”自我意识 52:08 网文创作者的观察与困境 59:48 中文写作者的“做题心态”与竞技性 1:02:06 人工智能与文字创作者:冲击、威胁还是... 1:25:01 人工智能让我思考“我”存在的意义 1:28:05 下一步的写作计划 郭玉洁最新小说集《织风暴》简介:荒漠小镇女孩正经历成人世界的欺骗;年轻的妻子望着丈夫的脊背,生出逃走的意愿;繁琐生活悄然将中女的人生缝隙填满;一笔意外之财打乱小姨的生活节奏;如候鸟般随子女迁徙的老年女性在城市夹缝中试图重构自我......五种女性生存样本,如棱镜一般折射出女性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处境。她们在各自的困境中突围,却又微妙地映照着彼此。 📖 当当、京东、新经典旗舰店、文轩、博库、中信 全平台正在热销中 📮主播联络/听友来信:[email protected] 👌 请在小宇宙点击爱心图标、在苹果播客/Spotify评分、在网易云音乐播客收藏节目、在豆瓣播客点击在听、在油管点击订阅小铃铛,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声音~ ❤️
没聊出来是不是,但聊到最后已经不重要了! 海量年代作品推荐!
聊了天外世界2、辐射2、铁血战士……等一些最近的作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