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9:能量小黃人「奋斗」,横扫中欧等顶级商学院的秘笈-用即兴力引爆銷售力!

《我是销冠》

这是一期关于「破局」、「连接」与「蜕变」的鲜活故事。 本期嘉宾 Andy(奋斗),是中欧、混沌、得到等顶尖商学院背后的“秘密武器” ,带领上万人破冰,找到鲜活状态。他把看似“玩乐”的即兴表演,变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成长与企业赋能的强大工具 。 但你是否能想象,这位能量爆棚、极具“漫画感”的导师 ,曾是个“班味过重”的资深广告人?他曾为了升职的“呈现力”而苦恼 ,甚至会在上课前躲进便利店逃避热身环节 。 他是如何从一个凡事都要“写逐字稿”的理工男 ,蜕变成随时能“接住一切”的即兴高手的?他是如何把“即兴”这门生意成功“销售”给严肃的企业客户?“Yes, And”的心法 ,究竟如何从底层解决所有“关系”问题? Andy说:“我认为真正强大的是自己改,你不改变,我也可以改变。” 如果你也常感觉自己“放不开”,在工作和社交中“班味过重”; 如果你也渴望提升自己的“呈现力” ,与他人建立更真实的连接;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将“倾听”变为一种超能力 ,真正搞定客户; 本期节目,Andy将分享一套“ICU”实战心法(放下、看见、用起来),帮你唤醒与生俱来的勇气与创造力 。 【本期嘉宾】👨 Andy 奋斗:「闹剧场」联合创始人;【即兴的智慧】主理人;即兴力导师 前资深广告人,曾就职于特劳特等顶级咨询及广告公司 中欧、混沌、得到等商学院合作导师 ,将即兴表演应用于企业培训与个人发展领域 ,致力于用即兴力帮助组织和个体解决“关系”问题 ,提升团队凝聚力与创新力。 【主理人米莱(全网搜索【米莱先生】】 播客制作人及内容策划。 营销|销售咨询、培训专家 前资生堂、佳能整合营销操盘手; 前奔驰中国总部全网销售赋能负责人。 女性IP策划厂牌主理人|五百万大V全嘻嘻个人画展策展人 【本期福利】🎁 订阅播客《我是销冠》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抽取3位听众,赠送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即兴的智慧》实体书一本(请务必添加小助理微信: mr_mirai2019 ,以便后续抽奖联络) 【 时间轴 】 03:11 嘉宾介绍:从“班味重”的广告人,到用“即兴”重塑个人品牌 05:07 什么是“即兴”?Andy:它的第一性原理,是解决“关系”问题 07:07 【高能】 Andy的“小黄人”时间!揭秘环球影城配音经历 08:31 主理人初印象:Andy是个能量爆棚、极具“漫画感”的人 10:30 重大转折点:11年前,在“罗友”聚会上第一次遇见即兴 11:44 Andy的“B面”:理工男出身 ,曾是穿格子衬衫 、严谨规矩的广告人 13:43 连续跨界:从计算机 到特劳特 ,再到广告公司 ,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19:11 初学即兴的窘迫:“既想要又不敢” ,躲在便利店逃避热身 20:16 职业瓶颈:老板要求提升“Presentable”的能力 ,只靠“营业状态”不够了 22:07 破局点:乌镇戏剧节的街头表演 ,即兴的种子开始发芽 23:34 【高能】 “超验体验” :在“监狱”场景中 ,第一次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25:37 状态迁移:即兴如何让他“身心合一” ,更自如地应对客户? 30:23 职业再定位:不是抛弃过去,而是将广告的“Brief”能力与即兴相结合 31:33 核心心法:到底什么是“Yes, And”? 32:34 【心法】 《即兴的智慧》四大精髓:觉察 (Aware)、接纳 (Accept)、欣赏 (Appreciate)、行动 (Action) 37:17 Andy的企业培训框架“ICU”:Let Go (放下) , Notice More (看见更多) , Use Everything (用起来) 44:10 “Use Everything”实战:上海封城期间 ,我是如何当好“楼长”的? 45:14 东西方文化差异:我们是过度关注自己,还是过度关注他人? 50:24 谁在购买“即兴”?外企、互联网、金融、药企… 53:21 【金句】 “我认为真正强大的是自己改,你不改变,我也可以改变。” 55:29 培训师如何抓住注意力?“人、课、场”三要素 01:08:41 【实用干货】 倾听力练习:“慢放快进”法 ,让沟通效率翻倍 01:12:33 销售力练习:如何把一支麦克风,卖给500年前的人? 01:16:55 Andy的能量秘籍:保持“小黄人”状态的三个秘诀 01:18:41 链接Andy? 【我是销冠】 听友群 销售力实际上是每个人都必备的通识能力 。 欢迎所有对销售提升感兴趣的朋友进入节目专属听友群,共同探讨各行各业销冠背后的故事、心法和秘籍 。 群内会第一时间更新播客信息、专业权威干货,以及各种销售提升主题活动(咨询、沙龙、工作坊、培训课程)等 。 微信搜索 mr_mirai2019 ,添加助理-小冠酱,备注【 我是销冠 】,等待拉你入群 。 期待和大家在群内有更深入的交流 。 【本期制作】 监制及内容策划:米莱 剪辑师:胖鱼酱剪辑团队-铲子 OP:拉多娜 - 平凡的修车工 The Grinich - Cushy OE:Try Try Try - Jason Mraz 你就是自己人生的销冠,下期见🌹🏆

80分钟
99+
5天前

哲思8-AI不能“理解”:人工智能之父辛顿和维特根斯坦之争丨AI与人类心灵

智识分子 Man of Letters

这是#哲思计划新系列——「AI与人类心灵」的第3讲。 [Intro] 以ChatGPT为标志,新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再次席卷全球,AI的威胁论、AI的取代论,甚至AI的统治论再次充斥了街谈巷议。 人类思维本质是一种大语言模型吗? 人对酸的感觉和传感器传递给AI的“酸”是同样的酸吗? AI有人的认识、理解、推理能力,甚至有心灵吗?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真的能够实现吗? 相对AI,人类心灵有哪些不可跨越的差异? 本系列计划结合陈嘉映老师的哲学资源,尤其是近几年在心智哲学领域的思考成果,来论说人工智能热潮背后的一股观念浪潮——物理主义还原论之不可取,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一幅陈嘉映及其所在思想传统(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所理解的人类心灵的图画。 大部分内容是纯思辨的内容,但每一期我们都会努力回到人工智能浪潮带来的具体观念上,看能做出多少澄清。一起加入这次观念探险吧~ 本系列预计10讲,这是第3讲,为「爱智者城邦」的共学分享摘录。 本期问题意识:AI能“理解”吗? *直播听课、提问讨论、领取课件可添加 lingjuefei1992 加入听友群 [时间轴] 02:12 1、问题意识 10:54 2、两种理解:还原式理解和综观式理解 3、辛顿VS维特根斯坦:我们如何理解到词义的? 41:54 辛顿的立场 51:22 维特根斯坦的立场 4、AI能“理解”吗? 58:12 AI就不能做出综观式的理解吗? 1:12:02 AI会话不也有“语境”吗? 1:18:20 AI不能理解 [参考资料] 杰弗里·辛顿,英国皇家学会演讲实录,mp.weixin.qq.com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 陈嘉映,讲座《分析与综观》,见「爱智者城邦」小程序 [相关节目] 哲思4-心灵去哪里了?兼谈AI之父辛顿的错误丨AI与人类心灵 [更多内容] 在各大平台追踪「智识分子 Man of Letters」的更新 社群:微信添加 lingjuefei1992 入听友群 文章:公众号 豆瓣 播客:小宇宙 豆瓣 网易云音乐 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 视频:油管 B站 智识是一种光照,让这个不太妙的世界多点光~

89分钟
99+
5天前

249《终身成长》:真正能让你脱胎换骨的,不是任何方法,而是你对失败的全新看法

牛耳认知场

思维模式解析:两种塑造人生的核心信念 简介:为何有人热爱挑战,有人畏惧失败? 研究人员曾给一群10岁的孩子出了一系列难题。当多数孩子感到困难和疲惫时,一个男孩却拉了拉椅子,搓了搓手,兴奋地喊道:“我爱这个挑战!”另一个孩子也满脸开心地说:“你知道,我就想做这种信息量大的测验!” 他们为什么会热爱失败?这个看似反常的反应,揭示了一个足以改变人生的心理学谜题:是什么内在信念,让一些人视失败为激励,而另一些人则视其为审判?原来,人们面对挫折时的反应天差地别,其根源在于一种深植于内心的简单信念,而这个信念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两种核心的思维模式: * 固定型思维模式 (Fixed Mindset):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 * 成长型思维模式 (Growth Mindset):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的。 理解这两种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将帮助你认识到,一个简单的信念是如何塑造你的成功、失败乃至整个人生轨迹的。 -------------------------------------------------------------------------------- 1. 核心分野:两种思维模式的根本区别 一个人对“能力”的基本看法,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在成功、失败和努力等核心领域塑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下表清晰地展示了它们的根本差异: 核心领域 固定型思维模式 (Fixed Mindset) 成长型思维模式 (Growth Mindset) 能力观 基本能力(如智力、天赋)是一成不变的。你拥有的能力水平是固定的,需要被一次又一次地证明。 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策略和经验来培养的。你的能力只是成长的起始点。 成功观 成功是为了证明自己聪明或有天赋。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身固定能力的“智力的证明”。 成功是为了提升自己、学习新知。每一次成功都是不断挑战自我、拓展能力范畴的“学习的结果”。 失败观 失败意味着自己不够聪明或没有天赋。它会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转变为一种身份标签(“我是一个失败者”)。 失败意味着自身没有成长。它不是对你能力的最终评判,而是一个需要面对、解决并从中学习的问题。 努力观 努力是一件坏事。如果你足够聪明或有天赋,你根本不需要努力。需要努力恰恰证明了你的不足。 努力是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的关键。它是激活并发展能力,取得最终成就的必经之路。 这些理论上的区别听起来可能很抽象,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却极为深刻,直接决定了我们在面对挑战时的想法、感受和行动。 -------------------------------------------------------------------------------- 2. 现实挑战:思维模式如何影响你的反应? 为了更生动地理解这两种思维模式的运作方式,请想象你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你得了 C+。你非常失望。晚上准备回家时,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却没有打通。 面对同样的挫折,两种思维模式的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 2.1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反应 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这一连串的挫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对其个人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直接审判,并迅速引发了消极的连锁反应。 * 想法:将挫折定义为对个人价值的审判。 他们会将这些孤立的事件内化为对自身永久特质的评判。典型想法:“我是个失败者。”“我感到自己很没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优秀。” * 感受:产生彻底的失败感和无力感。 他们会将挫折灾难化,认为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从而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典型感受:“我的人生太可悲了。”“这个世界跟我过不去。” * 行为:选择逃避或消极应对。 由于认为问题源于自身无法改变的缺陷,他们倾向于放弃和逃避,而不是采取建设性行动。典型行为:“待在床上。”“去喝酒。”“找人打一架。” 2.2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反应 相比之下,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虽然也会感到沮丧,但他们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而是将这些事件视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 想法:将挫折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们关注的是如何从事件中学习并改进,而不是评判自己。典型想法:“我会更努力地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C+这个成绩告诉我,我必须在课堂上加倍付出努力。” * 感受:虽然沮丧,但不给自己贴标签,也不失去信心。 他们能够将感受与身份区分开来。即使感到失落,他们也准备好承担风险,直面挑战,并继续为此奋斗。 * 行为:采取建设性的行动。 他们的反应是具体且面向未来的,旨在解决问题并改善现状。典型行为:“为了下一次测验,我要更努力地学习(或者换个学习方法)。”“和我的老师交流交流。”“去弄清楚我的朋友到底怎么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模式揭示了一个核心事实:决定我们感受和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赋予事件的意义。 对学习者而言,理解这一点是释放潜能的第一步。 -------------------------------------------------------------------------------- 3. 对学习者的启示:“成长”的真正力量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非否认人与人之间在天赋和起点上的差异,但它坚信,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这种信念赋予了学习者三大核心优势,帮助他们在求知路上走得更远。 1. 热爱挑战,而非逃避。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害怕挑战,因为挑战可能暴露他们的不足。正如香港大学那些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为了在短时间内看上去聪明,他们宁愿拿自己在大学里的前程去冒险”,也不愿选择有难度的英语提高课程。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主动寻求挑战,因为他们视其为成长的机会,而非对自己能力的审判。 2. 视挫折为学习的契机。 当面对失败时,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倾向于找借口或归咎于他人,以保护脆弱的自尊。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将挫折视为宝贵的信息。他们会分析错误,从中汲取教训,并调整策略。失败对他们而言不是能力的终点,而是学习过程的起点。 3. 相信努力的价值。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努力是能力不足的象征。但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努力是激活才能、取得成就的唯一途径。这种信念能帮助学习者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他们明白,即使是天才,也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将潜能转化为现实。 理解了理论与现实的差异后,下一步便是内省。以下问卷将作为一面镜子,帮助你识别自己内心深处更倾向于哪种信念体系。 -------------------------------------------------------------------------------- 4. 自我审视:你属于哪种思维模式? 以下问卷可以帮助你识别自己更倾向于哪种思维模式。请阅读每一条陈述,判断你是否同意。 关于智力的看法 1. 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 2. 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 3. 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 4. 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陈述 1 和 2 反映了固定型思维模式。陈述 3 和 4 反映了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一种呢? 关于个性的看法 1. 你是某一种类型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 2. 无论你是哪一种人,你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类型。 3. 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做事,但决定你身份的最重要的特质并不会真正改变。 4. 你总是可以改变决定你身份的基本特质。 陈述 1 和 3 反映了固定型思维模式。陈述 2 和 4 反映了成长型思维模式。你的答案是否与关于智力的答案有所不同? 归根结底,思维模式并非与生俱来的特质,而是一种你可以选择和培养的信念。它们虽然强大,却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当你认识到这一点,你便掌握了自我改变的主动权。正如这项研究中最鼓舞人心的消息所言:“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41分钟
99+
5天前

用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方法估算UNI的内在价值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大家好,这里是道说,欢迎收听今天的节目。 这篇文章本来应该是接在上周四的文章《UNI的投资价值》之后的,但周五的时候因故没有写,因此今天补上。 在周四的文章中当我提到估算UNI的定投价时,我写了这样一句话: “以前我会参考过往UNI曾经达到过的最高值......”。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对UNI内在价值的评估标准是UNI过往达到的最高价。 在段永平的投资问答录中,他很直白地指出了这种评估方法的谬误之处。所以实际上我现在已经不用这种方法来评估一个(能产生现金流的)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了。 之所以我还是把这个充满谬误的方法在上周四的文章中写出来是因为我想把它和我现在用的(我所理解的价值投资)方法进行对比。这样读者才能看出(我所理解的)价值投资法中所阐述的用未来自由现金流估算的内核以及关键。 在周四那篇文章中,我引用了UNI每年手续费收入大概5亿美元 ~ 8亿美元这个数据。还是为了简化起见,我就把这个数据当作UNI每年所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好了。 我们假设: - 明年以及未来的每一年UNI的自由现金流都是5亿美元 ~ 8亿美元。 - UNI这个项目能够永续生存。因为它是智能合约,可以永远保存在以太坊上、永久运行。 - 现在的无风险收益率(即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大概是4% ~ 5%。但它不是常态,按美联储期望的标准,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常态值是2.5%。所以我们以2.5%为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率。 那么Uniswap在续存期内所产生的所有自由现金流折现到今天(2025年)就是如下算式的计算结果: 以下限值(按5亿美元/年)算,我们得到: 5/(1.025) + 5/(1.025)^2 + ...... + 5/(1.025)^n 当n -> infinity(无穷大)时,上述算式的结果为208亿美元。 以上限值(按8亿美元/年)算,我们得到: 当n -> infinity(无穷大)时,上述算式的结果为333亿美元。 所以Uniswap未来永远能够挣到的自由现金流总和折算到今年就是208亿美元 ~ 333亿美元。 UNI的存世量现在有两个值,一个是现有的流通量6.29亿,另一个是最大发行量10亿。在计算估值时,我们按保守的方法算,选10亿枚。 所以UNI的内在价值大概就是208/10 ~ 333/10美元,即21美元 ~ 33美元。 如果高于33美元,UNI的价格可以视为“高估”了,如果低于21美元,UNI的价格可以视为“合理”。 如果要定投,就在合理价的基础上打个折扣,比如打个5折就是10美元,即可以把10美元作为定投价格。 截至写稿时为止,UNI的价格显然是低于10美元的,看样子是可以定投了,对吗? 理论推算到这里,似乎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但接下来就是(我所理解的)价值投资最难、最关键的地方了: - 我怎么知道Uniswap团队在未来的永续生存期中,每一年都能挣到至少5亿美元? - 我为什么能相信Uniswap团队在未来的永续生存期中每一年都能用六分之一的手续费回购代币? 要弄懂第一点就必须要对企业/团队的商业模式有深入内核的理解:比如能不能看出它有强大的护城河?能不能看出它的盈利模式确实能每年产生那么多现金流? 要弄懂第二点就必须要对企业/团队的企业文化有深入内核的理解:比如企业/团队会把股东/持币者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吗?会认真考虑股东/持币者的利益诉求吗? 段永平在投资问答录中讲网易和苹果就是在讲他自己早年就是做游戏的、后来就是做手机的,所以他能懂网易和苹果的商业模式,坚信它们能挣钱,所以他敢买它们的股票。 他讲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其中一点就强调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考察企业是不是重视股东的利益,如果不重视股东的利益,这样的企业他不考虑。 说回UNI,估值方法我已经分享了,但最核心的问题:我对UNI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搞不懂,所以至少在现阶段不会买它的代币。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大家的收听,这里是道说,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4分钟
25
5天前

118.香港的阳谋与野望:科技金融/AI/出海

食野之评

在本期节目中,小野与疯投圈的嘉宾Rio分享了他们参加香港金融科技周的感受。今年,这个盛会吸引了来自120多个经济体的4.5万名参会者,展现了金融科技的多元化与活力。 Rio回顾了自己初次赴港的经历,感叹如今普通话的普及与服务态度的友好变化。他们讨论了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特别是AI与跨境支付的创新,引发了对香港金融行业新机遇的思考。 对谈嘉宾: 《疯投圈》主播 Rio 时间线: 00:02:02:香港这些年的变化与变迁 00:06:10:中国内地游客的心理变化与体验改善 00:12:22:香港特首李家超的致辞表达了香港未来金融科技的野心 00:18:32:香港金融科技蓬勃发展,AI应用成主流趋势! 00:24:45:中美关系与资产配置:釜山会议与香港金融科技周 00:30:56: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美国的主导地位与全球竞争 00:37:08:蚂蚁集团:中国互联网巨头在香港金融板块的布局与技术能力 00:43:21:香港金管局推进数字货币和代币化存款框架,打造公司营货币互补体系 00:49:28:AI技术改变金融行业,传统岗位面临挑战与机遇 00:55:41:人工智能的崛起:具身智能与人类劳动力的角逐 01:01:55:香港制造业的未来:从土地紧张到加工工艺的挑战 01:08:06:全球化挑战与本土化需求:如何培养人才应对复杂多样的市场? 往期商业现象分析: Vol.36 节约还是品质?探索穷鬼套餐背后的消费哲学 Vol.40 滴灌通金融模式,到底是创新还是庞氏骗局?探索争议之下的真相 Vol.41 我们为什么爱喝霸王茶姬? Vol.50 揭秘小红书流量密码:解锁“景观社会”下1000亿估值的野心 Vol .58 小红书学术酒吧,知识夜校,第三空间以及城市会客厅 Vol.59 对谈跳海酒馆梁二狗&B站百万Up主老蒋,何以为「学术酒吧」? 62. 雷军,周鸿祎等企业家都在学年轻人做IP的目的是什么? 66.搞钱思路的梳理,解析后疫情时代的电商 73.饭圈文化以及饭圈经济到底是什么?对谈脱口秀演员陈天一 番外|雷军以及小米汽车的危机解析,对谈小红书Kol夏萌人 83.网红的尽头是塌房吗?何同学网约车事件引发的思考 84.泡泡玛特的labubu为何风靡全球? 91.凭什么腾讯音乐愿意花12.6亿美元买下喜马拉雅? 93.耳朵经济,年年元年不赚钱。谈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 99.现代货币战争——从稳定币说起,对谈上海财经大学梁捷教授 番外|中东出海,转来转去都是中国人。对谈新爵科技陆浩川 103.外卖大战,谁会是赢家? 104.你为什么做不好小红书?种草,活人感,情绪价值 往期关于一级市场的访谈回顾: Vol.09 | 对谈资深IR,一级市场从业者自救指南 Vol.39 对谈“波士顿接待办主任”Taihill Venture合伙人余天一,早期投资的双S理论 Vol.54 对谈经纬创投薛明宇,对世界的祛媚,从自我到无我 Vol 57. A股暴涨,在全球视野下,发掘科技投资的潜力和挑战 70.揭秘樊登读书、喜马拉雅、美one背后的男人,对谈苍原资本霍中彦 94.古早二次元能做投资人?对谈米未/SNH48投资人 番外 | 一个VCer的生命观察和可能性,串台大有趣为

111分钟
99+
5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