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41分钟
播放:
91
发布:
1天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思维模式解析:两种塑造人生的核心信念
简介:为何有人热爱挑战,有人畏惧失败?
研究人员曾给一群10岁的孩子出了一系列难题。当多数孩子感到困难和疲惫时,一个男孩却拉了拉椅子,搓了搓手,兴奋地喊道:“我爱这个挑战!”另一个孩子也满脸开心地说:“你知道,我就想做这种信息量大的测验!”
他们为什么会热爱失败?这个看似反常的反应,揭示了一个足以改变人生的心理学谜题:是什么内在信念,让一些人视失败为激励,而另一些人则视其为审判?原来,人们面对挫折时的反应天差地别,其根源在于一种深植于内心的简单信念,而这个信念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两种核心的思维模式:
* 固定型思维模式 (Fixed Mindset):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
* 成长型思维模式 (Growth Mindset):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的。
理解这两种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将帮助你认识到,一个简单的信念是如何塑造你的成功、失败乃至整个人生轨迹的。
--------------------------------------------------------------------------------
1. 核心分野:两种思维模式的根本区别
一个人对“能力”的基本看法,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在成功、失败和努力等核心领域塑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下表清晰地展示了它们的根本差异:
核心领域
固定型思维模式 (Fixed Mindset)
成长型思维模式 (Growth Mindset)
能力观
基本能力(如智力、天赋)是一成不变的。你拥有的能力水平是固定的,需要被一次又一次地证明。
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策略和经验来培养的。你的能力只是成长的起始点。
成功观
成功是为了证明自己聪明或有天赋。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身固定能力的“智力的证明”。
成功是为了提升自己、学习新知。每一次成功都是不断挑战自我、拓展能力范畴的“学习的结果”。
失败观
失败意味着自己不够聪明或没有天赋。它会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转变为一种身份标签(“我是一个失败者”)。
失败意味着自身没有成长。它不是对你能力的最终评判,而是一个需要面对、解决并从中学习的问题。
努力观
努力是一件坏事。如果你足够聪明或有天赋,你根本不需要努力。需要努力恰恰证明了你的不足。
努力是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的关键。它是激活并发展能力,取得最终成就的必经之路。
这些理论上的区别听起来可能很抽象,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却极为深刻,直接决定了我们在面对挑战时的想法、感受和行动。
--------------------------------------------------------------------------------
2. 现实挑战:思维模式如何影响你的反应?
为了更生动地理解这两种思维模式的运作方式,请想象你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你得了 C+。你非常失望。晚上准备回家时,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却没有打通。
面对同样的挫折,两种思维模式的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
2.1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反应
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这一连串的挫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对其个人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直接审判,并迅速引发了消极的连锁反应。
* 想法:将挫折定义为对个人价值的审判。 他们会将这些孤立的事件内化为对自身永久特质的评判。典型想法:“我是个失败者。”“我感到自己很没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优秀。”
* 感受:产生彻底的失败感和无力感。 他们会将挫折灾难化,认为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从而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典型感受:“我的人生太可悲了。”“这个世界跟我过不去。”
* 行为:选择逃避或消极应对。 由于认为问题源于自身无法改变的缺陷,他们倾向于放弃和逃避,而不是采取建设性行动。典型行为:“待在床上。”“去喝酒。”“找人打一架。”
2.2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反应
相比之下,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虽然也会感到沮丧,但他们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而是将这些事件视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 想法:将挫折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们关注的是如何从事件中学习并改进,而不是评判自己。典型想法:“我会更努力地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C+这个成绩告诉我,我必须在课堂上加倍付出努力。”
* 感受:虽然沮丧,但不给自己贴标签,也不失去信心。 他们能够将感受与身份区分开来。即使感到失落,他们也准备好承担风险,直面挑战,并继续为此奋斗。
* 行为:采取建设性的行动。 他们的反应是具体且面向未来的,旨在解决问题并改善现状。典型行为:“为了下一次测验,我要更努力地学习(或者换个学习方法)。”“和我的老师交流交流。”“去弄清楚我的朋友到底怎么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模式揭示了一个核心事实:决定我们感受和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赋予事件的意义。
对学习者而言,理解这一点是释放潜能的第一步。
--------------------------------------------------------------------------------
3. 对学习者的启示:“成长”的真正力量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非否认人与人之间在天赋和起点上的差异,但它坚信,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这种信念赋予了学习者三大核心优势,帮助他们在求知路上走得更远。
1. 热爱挑战,而非逃避。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害怕挑战,因为挑战可能暴露他们的不足。正如香港大学那些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为了在短时间内看上去聪明,他们宁愿拿自己在大学里的前程去冒险”,也不愿选择有难度的英语提高课程。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主动寻求挑战,因为他们视其为成长的机会,而非对自己能力的审判。
2. 视挫折为学习的契机。 当面对失败时,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倾向于找借口或归咎于他人,以保护脆弱的自尊。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将挫折视为宝贵的信息。他们会分析错误,从中汲取教训,并调整策略。失败对他们而言不是能力的终点,而是学习过程的起点。
3. 相信努力的价值。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努力是能力不足的象征。但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努力是激活才能、取得成就的唯一途径。这种信念能帮助学习者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他们明白,即使是天才,也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将潜能转化为现实。
理解了理论与现实的差异后,下一步便是内省。以下问卷将作为一面镜子,帮助你识别自己内心深处更倾向于哪种信念体系。
--------------------------------------------------------------------------------
4. 自我审视:你属于哪种思维模式?
以下问卷可以帮助你识别自己更倾向于哪种思维模式。请阅读每一条陈述,判断你是否同意。
关于智力的看法
1. 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
2. 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
3. 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
4. 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陈述 1 和 2 反映了固定型思维模式。陈述 3 和 4 反映了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一种呢?
关于个性的看法
1. 你是某一种类型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
2. 无论你是哪一种人,你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类型。
3. 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做事,但决定你身份的最重要的特质并不会真正改变。
4. 你总是可以改变决定你身份的基本特质。
陈述 1 和 3 反映了固定型思维模式。陈述 2 和 4 反映了成长型思维模式。你的答案是否与关于智力的答案有所不同?
归根结底,思维模式并非与生俱来的特质,而是一种你可以选择和培养的信念。它们虽然强大,却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当你认识到这一点,你便掌握了自我改变的主动权。正如这项研究中最鼓舞人心的消息所言:“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