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开餐厅 vs 关餐厅,焦虑还是摆脱虚无主义?

边读边吃

(本期话题虽然略严肃,但也很好笑。) 这几年餐饮行业情况比较严峻,大环境下大家的消费能力有变化,消费观念似乎更加理性和趋于保守。看到一个数据,2025年上半年有161万家餐厅关店,就相当于每天有超过8800家的餐厅闭店,但同时新增的餐饮门店有159.9万家。 所以这期我邀请了两家餐厅的老板,准确地说是一家新开餐厅“庐LÚ”的老板卢师傅和一家已经关店的餐厅“Ghouse”的老板郭老师,请他们两位来聊一聊餐饮创业。 他们两位的性格和开店观念反差很大:一位是曾经的媒体人跨界创业,洒脱且理想化,虽然餐厅关了,但郭老师觉得自己收获了朋友、经历和可爱的回忆,有这段体验已经足够;而卢师傅作为技术派主厨创业,在开业五个月的焦虑与忐忑中恪守责任,希望餐厅能好好活下来,慢慢积累,对各方有交代。 而聊到最后,他们俩又好像获得了对方的视角,务实的卢师傅说把这次创业当成一场体验,为自己,很充实;曾经的“虚无主义者”郭老师觉得一天做一顿饭、摞好自己的鱼池是目前生活中很重要的事。 【本期嘉宾】 卢 波:@小红书厨师Rober 庐LÚ Riviera主理人,前黑珍珠、米其林西餐厅主厨 郭老师:Ghouse吉屋老板,曾经的时尚杂志主编 【选喜欢听的】 02:27 请来了两位餐厅老板聊创业,一家开店,一家关店 05:44 被厨师朋友们推着走的勉强生意,开餐厅完成了对餐饮的认识 08:40 被鼓励,13年打工生涯后想要体验一次为自己开店 12:04 焦虑:初期成本失控、找人困难与六个月只休1天的压力 16:30 洒脱:不讲故事、相处愉快有人情味的“家”,但最后也许心气散了 25:57 不排斥做宣传,保持对外输出,目前希望餐厅好好活着 30:39“安全感”与“创意感”的平衡,希望时间沉淀出客群 30:39 与厨房的关系: 从亲密到有距离vs朋友和“伴儿” 48:00 吉屋的那些“无用”活动:乐队演出、桌球比赛、图书分享、哲学沙龙…… 51:00 对团队没有焦虑,“成都厨师收容中心” 55:58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时候,就摆脱了虚无主义 【封面图片】 Ghouse餐厅 【本期音乐】 片头BGM:HONNE - Lean On Me 片尾BGM:HONNE - HAPPY DAY ————————————————— 这是一档分享食物,以及食物图书相关话题的播客。主播是王某某,一个饮食烹饪编辑,她想用吃和阅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如果你刚好听到了这档播客,那一定是冥冥之中,食物的力量。 公众号|小红书:边读边吃 策划|制作|编辑:王某某

63分钟
99+
6天前

EP58 | 去趟克罗地亚,到底需要多少运气!

1半1半

主播:虾仁 嘉宾:水果、给力 本期节目邀请刚从克罗地亚旅行归来的两位小伙伴,她们带着一身的阳光、海风和一肚子的笑泪故事,和我们分享一个超越攻略、活色生香的克罗地亚。 从杜布罗夫尼克的古城石板路,到扎达尔的浪漫日落与海风琴;从《权力的游戏》取景地打卡,到哈瓦岛的手作小店;从爬楼梯爬到“怀疑人生”的住宿经历,到误打误撞的面包盲盒惊喜……这是一场笑中带泪、无比真诚的旅行实录,无关精致,只为那份在路上、鲜活滚烫的生命力。 🕒 时间轴 01:35 为什么选择克罗地亚?最初的印象与期待 05:10 杜布罗夫尼克:君临城已经商业化? 11:02 打卡《权游》取景地攻略:跟着拍就行? 15:48 旅行运气大考验:飞不过去的“结界” 23:11 斯普利特:少有的城市感&跳岛游中转站 27:09 戴克里先宫防骗指南:那个专坑亚洲脸的“皇家士兵”,我们差点中招 29:18 美食吐槽大会:除了咸和酸,还有35欧一根的“天价章鱼须” 35:01 打工人旅行实录:带着电脑游欧洲,在杜城开会的“福报” 42:58 盘点欧洲交通“坑”:火车晚点、令人迷惑的公交系统 47:15 签证与住宿陷阱:申根签取消、Airbnb被坑经历 53:13 干货分享:住宿建议、石滩提醒、日落航线推荐 58:37 克罗地亚必去小镇:哪个小镇让我们想立刻二刷? 01:02:15 旅行账单大公开:14天如何花出性价比? 🧳 旅行干货 🏰 杜布罗夫尼克住宿建议选“平层”,避免爬坡爬楼梯 🚢 哈瓦岛返斯普利特船班(17:30)可免费看绝美日落 🚗 租车建议对比整体行程,单日租反而不划算 🍞 欧洲“面包盲盒”每晚打烊前可低价购入 🎭 戴克里先宫士兵合照会索要高额小费,可“装傻”跳过 🏖️ 克罗地亚海滩多为石滩,建议穿鞋下水 📱公交查询需用当地APP,谷歌地图不准确 🛂 申根签证取消需提前3天,否则服务费不退 🚂 奥地利火车有多个公司,注意车次与车身标识 🎁 年轻人很爱的创意小店 🎵 BGM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主题曲 《Not like you》

65分钟
37
1周前

49.夜色下的“聚宝盆”:吉林小县惊天案

像素播客

* 粉丝群XiangSuPodcast * 感谢昼憩百灵属,发财土狗,seveniki,Haleeey,北北king,一个毛的茸茸,金毛狮王谢逊,安青_e8qD,醒醒快睡觉,小鸡宰,欣欣-77,爱听故事的豆包,小黄鸭绒服,Ash777,蔚蓝对往期节目的赞赏,感谢你们这份珍贵的鼓励。 【案件导语】“与其说这里民风淳朴,不如说这里仍旧保持着明晰的利益分层,政府供职者吃着政府的饭碗,农民守着土地,汪清外来投资又很少,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工厂,不必要动到拆迁或者征地,所以几乎没有冲突,大家也都很本分。” 08:43幸存 20:48专家团 23:51 矛盾 32:55 硫 45:49还原 49:47判决 节目声明: 本节目所涉及的案件内容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报道、法庭文件、相关书籍等。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所有观点、分析和解读均为主播基于个人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所得出的理解,具有主观性,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或专业人士的观点,亦不构成法律建议或权威结论。如有错误或不当表述,欢迎指正,我们将持续学习和改进。 参考资料: 人民公安报 吉林:汪清“千万富翁灭门案”告破 千万富翁灭门续:汪清富翁灭门案内幕披露 www.dyzxw.org 法治在线:罪案调查之噩梦之劫 法治在线:《变异的疯狂》 三联生活周刊:汪清首富蔡宽锡灭门惨案调查 主播:深度、悟净 内容:深度 剪辑:悟净 封面:深度 BGM:Not Alone-Ólafur Arnalds 合作(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57分钟
40k+
1周前

261「哎哟嚯!最毛骨悚然的童年经历!最难以启齿的青春往事!汝之最【1】」

哎哟嚯Radio

生活总在不经意间,为我们留下最深刻的烙印。 汝之最第一期,我们打开四位听友的私人记忆匣,聆听四段关于「最」的隐秘往事。 ·五岁那年的夏天,学校里那位最温柔的老师,在一个停电的午后教我画下第一道“护身符”。然而,当符纸被紧握到湿透,我才明白,有些笑容比恐惧更能冻结一个孩子的童年。 ·富二代男友出钱让女友点游戏陪玩,却亲手为自己的六年感情敲响了丧钟,一出现实版的“用你的钱,绿你的人”正在上演,真的有这么狗血的事情发生呀! ·一次青春的私密困扰,将他引向陌生的诊室。冰冷的器械、模糊的诊断,都远不及父亲关切的目光和医生那句脱口而出的问询,估计你这辈子都没这么尴尬过。 ·卧室持续弥漫诡异恶臭,少年濒临崩溃搜寻无果,当他终于找到那个被遗忘在角落的黑色塑料袋时,他的父亲此时也想起来了什么。。 精彩的内容,尽在本期「汝之最」 如果你也有【最xxx】的经历愿意与我们分享,记得一定要邮箱投稿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本期主播:Skywang,比利,任小之 节目收听平台:网易云音乐/ 小宇宙App/微博音频/Podcasts/ B站Bilibili/ 喜马拉雅/ 荔枝FM/ QQ音乐/微博 生活视频:小红书/微博 (全平台同名:哎哟嚯Radio) TB店铺:哎哟嚯Radio周边小店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哎哟嚯Radio最新付费节目《老虎、疯子与谋杀》现已上架! 《老虎、疯子与谋杀》是一档四期特别播客节目,围绕一起真实事件展开:私人动物园主、宗教式“动物保护者”、断臂员工、前毒枭、花臂保镖、失语的崇拜者……他们组成了一出群魔乱舞的社会实验。在这片看似自由、实则野蛮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主角,直到真相爆炸、命运翻转,有人入狱,有人消失,有人继续营业。 我们将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入探讨背后更复杂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社会和文化土壤,孕育出这一群“疯子”?当谋杀与老虎同笼,谁才是真正的掠食者?而我们这些坐在收听位置上的观众,又为何如此着迷于他们的崩坏人生? 疯狂是真的,谋杀是真的,老虎也是真的。您听到的不只是故事,也是一场文明失控的现场直播。 首期免费试听:236「哎哟嚯!老虎、疯子与谋杀【1】养虎还需看主人,疯子咬人不认人!」 后续剧集:237「哎哟嚯!老虎、疯子与谋杀【2】大火烧不尽秘密,战争再次升级!」 238「哎哟嚯!老虎、疯子与谋杀【3】总统梦?老虎债!天降救兵!爱人离去?」 239「哎哟嚯!老虎、疯子与谋杀【4】野性的终章!背叛、卧底,疯子到底疯没疯?」 —————————————————————— 哎哟嚯Radio最新周边T恤现已上架淘宝:哎哟嚯Radio周边小店! 感兴趣可以前去看看哦~ ———————————————————— 节目都听完了没得可听怎么办? 哎哟嚯Radio付费系列节目「哎哟嚯!小王聊书之聊斋系列!」或许能帮你度过闲暇时光! 我们精选了聊斋志异中的6则长篇3则短篇故事,首期节目免费试听,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124分钟
17k+
1周前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近代中国的开放起点与城市蜕变

历史的混响

晚上好,欢迎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今天是2025年11月16日。一百八十二年前的明天,上海黄浦江的晨雾裹着水腥气漫过码头,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站在英租界临时领事馆的木楼梯上,指尖反复摩挲着怀表的指针——八点整,上海道台宫慕久的花翎绿呢大轿准时晃进巷口。两人踩着青石板走进领事馆大厅,巴富尔展开一份烫金的英文文件,用生硬的中文开口:“宫大人,今天要办的事,关乎大英帝国与天朝的贸易未来。”宫慕久垂眸瞥见首页“上海开埠”的墨字,喉结动了动,最终在末尾签下名字时,笔尖抖了一下——这一笔,不仅让上海从江南小县跃升为“五口通商”的口岸,更把这座城市的命运,拧进了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齿轮里。 要讲清上海开埠的意义,得先回到鸦片战争后的江南。1840年的炮声,打碎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却也让东南沿海的经济格局悄悄松动。上海所在的松江府,本就是明清两代的“棉纺重镇”——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棉田在松江,织出的“松江布”以细密耐穿著称,北销京城,南运闽粤,连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都曾记录:“松江布的质量,比印度的平纹布还好。”到了清朝中期,上海的码头已经挤满了沙船——这种长三十丈、载重千吨的帆船,把江南的茶叶、丝绸、棉花运到北方,再把北方的豆麦、煤炭运回,形成了“南货北运、北货南销”的流通网络。用当时上海县志的话说:“上海是个‘水陆要冲’,钱像潮水一样,从各个方向涌进来。” 可英国人盯上的,远不止是上海的商业潜力。早在1832年,东印度公司的“阿美士德号”军舰就偷偷闯入长江,考察上海的港口条件——他们发现,黄浦江经过明清疏浚,水深足能停靠万吨级货船,而长江流域的茶叶、生丝,正好能通过上海转销欧洲。巴富尔出发前,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明确指示:“上海必须成为我们在远东的核心据点,控制住这里,就能握住中国经济的心脏。” 开埠的谈判,远没有文件上写的那么顺利。1843年夏天,巴富尔带着英国政府的指令抵达上海,第一个找的就是宫慕久。可这位做了十几年松江知府的官员,心里打着算盘:“和洋人打交道,没好处。”他一面推说“开埠需要筹备粮草、划定地界”,一面暗中命令上海的丝商、茶商“不许和英国人交易”。巴富尔急了,直接闯进道台衙门,把《南京条约》的副本拍在桌上:“这是天朝签的约,你必须执行!”宫慕久没办法,只能勉强答应,却在租界划界时耍起了心眼——他指着黄浦江边的荒滩说:“就这儿吧,涨潮时都能淹到膝盖。” 巴富尔当然不干。他转身找到上海的英商,让他们凑钱买了礼物,又亲自上门找宫慕久:“租界靠近码头,方便卸货,对天朝的贸易也有好处。”最后,两人妥协出1845年的《上海土地章程》:租界范围是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东路)以南、黄浦江以西,共830亩。巴富尔在签约时笑着说:“这只是开始,上海会越来越大。” 1843年11月17日的开埠仪式,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巴富尔穿着黑色礼服,胸前别着皇家勋章;宫慕久穿着绿呢官服,头戴顶戴花翎。两人在领事馆大厅对着英国国旗和黄龙旗鞠躬,巴富尔宣布“上海正式开埠”,宫慕久签完字就转身离去——后来他在日记里写:“今天的事,是天朝的耻辱,但我没得选。” 开埠之初的上海,其实很冷清。1844年,整个上海的外国商人只有27个,主要来自英国,卖的是鸦片和毛纺织品,买的则是茶叶、丝绸。宫慕久原本以为“洋人生意小,成不了气候”,可他没料到,上海的地理位置太“招人”——1845年,美国领事华尔考特带着商人在吴淞口设馆;1847年,法国领事敏体尼租下外滩的地块;1849年,比利时、瑞典的商人也都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进上海,他们带来了资金、蒸汽轮船,还有西方的银行制度——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这是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 租界的扩张,是开埠后最明显的变化。1845年的830亩,到1848年就涨到了2820亩——英国人以“人口增长”为由,强行划走了周边的农田。租界里的景象,和城外的县城完全是两个世界:洋楼是红砖砌的,屋顶有老虎窗,窗户上挂着蕾丝窗帘;商店里卖洋布、钟表、香水,还有从英国运来的钢琴;街上跑着马车,行人里有穿西装的外国人,也有穿长袍的买办。更奇怪的是,租界有自己的规则——英国巡捕穿着红制服,拿着警棍巡逻,中国人犯了法,要送交领事法庭,中国官府管不着。后来,租界里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有的做买办,有的做苦力,有的开小饭馆,租界变成了“国中之国”。 上海的经济,因为开埠彻底变了样。1844年,上海的贸易额只有120万银元;1850年,就涨到了1.4亿银元,超过了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中心。为什么?因为上海能连接整个长江流域——浙江的茶叶,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上海,再装船出口到英国;江苏的丝绸,通过长江运到上海,再转运到欧洲;甚至江西的瓷器,也通过鄱阳湖、长江运到上海,卖给外国商人。英国商人兴奋地说:“上海是中国的‘钱包’,钱从这里流进流出,我们只要守着码头,就能赚钱。” 开埠带来的,不只是财富,还有社会的变化。首先是服饰——以前上海人穿长袍马褂,现在年轻人开始穿西装,戴礼帽,甚至有人剪了辫子。1850年,上海出现了第一家西式裁缝店,专门做西装,一套要几十两银子,只有有钱人能穿得起。然后是饮食——西式餐厅开了张,卖牛排、面包、咖啡,虽然贵,但好奇的上海人愿意去尝鲜。有文人写:“西人餐厅,桌布雪白,刀叉闪亮,吃的肉是煎的,菜是煮的,和中国菜完全不一样。” 更深远的变化,是近代企业的诞生。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枪炮、轮船;1872年,李鸿章又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对中国航运的垄断——以前长江上的轮船都是英国的,现在有了中国的轮船;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铁路,连接上海和吴淞口,坐火车只要半小时,比马车快多了。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培养了一批产业工人——比如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学会了用机器生产,后来成了中国近代工业的骨干。 可开埠的代价,也很沉重。首先是鸦片贸易的泛滥——1843年,上海进口鸦片1万箱;1850年,涨到了4万箱。白银大量外流,很多农民破产,甚至卖儿卖女。其次是苦力贸易——1850年开始,上海成为“猪仔”贸易的中心,外国船商把中国的穷人骗到船上,卖到美洲、东南亚做苦力,很多人死在半路上。有记载说:“上海的码头,每天都有苦力被押上船,哭声能传到几里外。”还有文化的冲击——西方的宗教、教育进来了,1845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建了第一座教堂;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申报》,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报道新闻、登广告,还有连载小说《海上花列传》,反映了上海的十里洋场。 时间走到今天,上海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县城了。今天的外滩,那些哥特式的建筑还在——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它们见证了上海的变迁;今天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箱,是世界第一大港;今天的上海,有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有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有复旦大学的书声。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的起点,是1843年11月17日的那个上午——巴富尔和宫慕久的签字,开启了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大门。 上海的历史,是一部“被迫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主动变革”的历史。从江南的小县城,到远东的第一大港,再到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用一百八十年的时间证明:开放不是屈辱,而是机遇;变革不是破坏,而是新生。就像当年那些做买办的商人,他们或许曾经依附洋人,但最终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最后,让我们回到1843年的那个清晨。巴富尔站在领事馆的窗户边,望着黄浦江上的外国商船,说:“上海的未来会更美好。”宫慕久则望着远处的城墙,叹了口气:“不知道这美好,要付出多少代价。”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记住:上海开埠,是近代中国的转折点,它让我们明白,只有直面世界,才能找到自己的路。 感谢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将继续探寻历史长河中的智慧闪光。再见。

11分钟
66
1周前

人人都有ADHD?今天你又互联网确诊了吗!

往前走走

互联网诊所又给咱介绍了什么新的心理疾病?ADHD,今天你得了吗? 本期播客,我们会: * 拆解 ADHD 的真相 —— 不是 “懒”“不自律”,而是大脑 “执行功能” 没点满! * 深扒神经多样性的底层逻辑:你的 “不一样” 不是缺陷,是自带的独特 buff,拒绝标签绑架,怎么舒服怎么活~ 📖 本期推荐: 书籍《我脑海中的游乐场》,作者【德】安杰利娜・伯格尔 🎙️主播: 大黄:脑科学野生研究员、豆瓣焦虑症小组组长 ❤️现在关注就是养成系老粉啦~(微信听友群加bigyellow24) ⏰时间轴: 00:13 开场暴击:理想周末 vs 现实周末,你是不是也 “忙了一天啥也没干”? 05:54 全网人均 ADHD?互联网诊断靠谱吗?带你扒清真相! 08:54 划重点!ADHD 的核心不是 “多动”,是这 4 个字:执行功能 10:04 3 个场景秒懂“执行功能”:为啥你刷短视频停不下来?忘事比吃饭勤? 14:38 ADHD 是天生的?还是被环境逼出来的?3 大成因一次性说透 20:57 儿童 ADHDvs 成人 ADHD:小时候坐不住,长大脑子停不下来? 25:43 避坑!“偶尔分心”≠ADHD,这俩区别太大了! 28:49 社交媒体才是 “元凶”?它如何把你逼成 “假性 ADHD”? 32:44 扎心!女孩 ADHD 确诊率低 3 倍?因为症状太会 “伪装” 了 35:51 数据说话:男女确诊比 3:1,实际患病差一半?大量女孩被漏诊! 39:15 确诊 ADHD 是赚了?3 个好处让你彻底接纳自己 43:06 神经多样性 yyds!社会进步的标志,就是允许大脑 “不一样” 45:25 两个高敏感女孩的故事 48:33 警惕!网上心理测试别乱做,标签是 “导航图” 不是 “判决书” 51:43 结尾暖心:慢慢走也没关系,接纳自己就是最好的开始 👀附:成人ADHD表现清单: * 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 * 爱拖延 * 缺乏日常规划 * 在琐事上耗费精力,无法确定优先事项 * 头脑混乱 * 内心充满不安,易冲动 * 动来动去,频繁改变姿势 * 感觉自己很容易受到攻击 * 情绪爆发快速而激烈 * 行动时不考虑后果 * 情绪的波动快速而剧烈 * 抑郁情绪突然爆发,伴随自卑感、绝望和无力感 * 容易感到无聊、无精打采 * 缺乏情感界限 * 对自己的情绪、感受和需求的感知能力较差 * 情绪感受一团混沌,无法具体区分和描述 * 饮食不规律,常常“忘记”吃饭 * 经常错过车站、错过火车、错过公共汽车 * 喜欢拖延,或者干脆忘记要做的事情 * 经常迟到 * 忘记约会或约定 * 冲动消费 * 家里杂乱无章 * 过度收集物品 * 朋友很少(没有时间交朋友) 来源:《我脑海中的游乐场》

53分钟
99+
1周前

195 一千零一曲:叶欢【下】且留新月共今宵 让我悲伤又欢喜

正在发声播客

主播:小玲 海涛【歌颂如风】 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叶风 小红书:599390428 微博:正在发声-麒羽 半年前,去看嘉德春拍预展时,抬头无意间看见杨凡,近在咫尺,迟暮而优雅。张大千晚年就因为满意杨凡拍的照片,送过他不少画作。叶欢首专《因为爱你》的封面照片,即出自杨凡之手。我最早知道杨凡,是1994年在孟庭苇的《纯真年代 民歌精选》专辑磁带的内页上,看见B面第二首《偶遇》的作词人是他。这首《偶遇》,原唱是林志美的粤语版,也是杨凡1984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少女日记》的主题曲。这部电影,留下了叶倩文青涩的面庞,还有男主邓浩光的高光时刻。十年前,去看吕方演唱会时,邓浩光就坐我前面,跟他打招呼,非常平易热情。 这两集叶欢的节目,我听海涛、小玲与麒导聊下来,无比亲切,就像重温这些充满青春气息的怀旧电影。那是一种独特的质感,光线与风,都有相应的色彩与气味。 回忆起三十年前,我最热爱台湾流行音乐的时光,时空背景,总是深秋的季节,阴阴的天气。当初那个多愁善感的懵懂少年,最沉醉于这样的季节与天气,若有契合的歌曲与歌声,定然最能打动其心。叶欢,无疑是最具这样的气质的少数几位歌手。如今回忆起那段最美好的时光,叶欢也是首先浮现的形象与声音,她是那个时代最美的烙印。 伴随当时密集的好歌与好歌手,影视也同样繁盛。二者结合,影视的相关歌曲,自然最是让人印象深刻。琼瑶依托自身的文学创作,将其影视化,网罗当红明星,捧红了多少俊男美女;再以歌词与一众音乐人合作,几乎首首精品,唱红无数歌手。她这文学、影视、歌曲三位一体的娱乐帝国,是八九十年代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几十年后的今天,前两者常被诟病,唯有歌曲,仍是好评如潮。叶欢,正是琼瑶歌曲的代表性歌手。这也是她的歌声最能标记那个时代的重要原因。 《鸳鸯锦》,至今仍是我可以循环播放一整天的歌,何止百听不厌,千听万听还是喜欢。“枕边泪共阶前雨”,“旧时天气旧时衣”,那种婉约之美,虽是有些悲苦哀怨,却哀而不伤,没有如今常见的那种小里小气,“但愿同展鸳鸯锦,挽住时光不许动”,“但愿同展鸳鸯锦,挽住梅花不许谢”,反而有一种兀奡之气与力量感。歌里的这种微妙,叶欢拿捏得宜,实在无可替代。 《且留新月共今宵》,无论对琼瑶歌曲还是叶欢而言,都是一种突破与惊喜。如今每次重温,仍觉惊艳。叶欢在这首作品中呈现出的英气逼人,同时又刚柔相济,让词曲编曲营造的磅礴之感,不会空洞。而且,这首歌在技法与审美上,古典与现代融合得天衣无缝,叶欢与作品可谓彼此成全。 在飞碟唱片的这七八年里,叶欢当然是以歌唱为重心,不似后来以戏剧为主。我一直为叶欢感到遗憾,以她的颜值、气质、演技,九十年代没演一些重量级的影视,首先不是她的损失,而是影视界与观众的损失。想起她的好友,前不久离开我们的坣娜,除了歌唱,当时演了不少戏,除了著名的《还君明珠》、《情定少林寺》、《爱在他乡》之外,我印象最深的,是跟江淑娜合演的《命运的锁链》,这是我了解早期台湾庶民生活的重要来源。淑娜演唱的主题曲《请你记得我的好》,简直就是淑娜平生的主题曲。久未露面的淑娜,上个月在第60届金钟奖颁奖礼上与阿潘相继献唱,令人惊喜感动。本集播放了叶欢写给坣娜的《教我一点点》,歌声中的坣娜是那样鲜活,真是不忍相信已经离去。 好在飞碟这七八年,让作为歌手的叶欢,更为纯粹。在我心里,她的唱片,张张经典,都是最佳,是否获奖,我完全不在乎。她写给自己的《你的宝贝》,秋离美玲写给她的《你让我悲伤又欢喜》,都是当时就熟悉得不得了,时隔多年再重温,仍会心头一暖、感动落泪的好歌。其实,叶欢在音乐上还有很多可能性,她的英文歌,她的爵士感,多让人惊艳啊!今天当然清楚了九十年代台湾唱片公司的危机,在那样的环境下,取得这样的佳绩,已经太不容易了。 如果仔细分析,叶欢可以说是融合了台湾女歌手的众多优点。比如,有阿潘的哀怨缠绵,但又没那么苦,虽然在《谁在秋天捡到我的心》里的歌声简直乱真。相对而言,阿潘的音色更“磨砂”一些,叶欢的音色,则更明亮一些,有点像台湾著名配音员刘小芸(《新白》里叶童的配音)。再仔细品味她的歌声,甚至还兼有陈淑桦与金素梅的特质。 后期的叶欢,在戏剧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我觉得,受制于平台与受众,叶欢的才华,还未充分发挥。作为热爱她的人,不忍多言。当然,内心平静的叶欢,不会介意这一切,只会坦然面对,感恩接受。 在北方的深秋里,像重温怀旧电影一般,回顾叶欢的歌手时光,也是回顾自己最美好的听歌时光,心头暖暖的。我只愿叶欢从容老去,再老,也是我的女神。至少,在她的歌声里,还可以“挽住时光不许动”。

145分钟
99+
1周前

No.20 - 在仅一次的人生里,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人生半熟~

三十岁之前,我们在社会时钟的督促下向前行走,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或许你也在某个瞬间问过自己,在短暂的一生中,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 本期节目,是我们在悉达多后,【哲学系列】节目的第二次更新,我们将带大家走进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弗兰克尔。他是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失去了身边的所有至亲,在经历绝境后写下了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很多东西,但是它唯一不可剥夺的,是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 或许你此刻也在经历着自己人生的”集中营时刻“,一段破碎的关系,不如意的职场,或是迷茫的人生选择。希望本期播客能给你带来力量。生命的意义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都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探索,去开启属于自己的独特旅程。 【本期节目】 02:43 关于弗兰克尔:在集中营最终存活下来的,并非是最强壮的人,而是”选择了更多的理由去活下去的人“ 07:54 生命的驱动力量不是追求”快乐“,而是发现“意义” 09:35 创造的意义:投入一项具体的事情,获得持久的满足感 22:17 体验的意义:通过“体验”和“深度关系”,体验生命的温暖与连结 34:45 态度的意义:意义疗法的轴心 — 苦难无法完全避免,但生命的态度可以自由选择 📚本期书单 《活出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微信,期待和你们一起分享半熟人生(小助手微信:yommie1) 【关于主播】 Lily:充满能量感的元气E人,Marketing品牌营销行业,热爱摄影和视频剪辑,想要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真实又炽烈的活着 大伟:共情力满分的细腻F人,二级投资行业,养育了一条大型犬古力,希望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找到自己 【关于我们】 「人生半熟」是一档泛着茶香的聊天类播客。半熟的我们,褪去了青春时的横冲直撞,开始和自己和解,也有了更多拥抱起伏的勇气。 充满元气的E人Lily,细腻共情的F人大伟,两个三十而立的多年老友,想从男女的不同视角,一起聊聊人生的那些奇妙感悟。 我们希望成为你繁忙生活的暂停键,焦虑迷茫时安心宁神的半盏茶香。也希望和你一起成长,在生活的起伏里,更好的认识自己,和看见世界。

47分钟
99+
1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