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29.四代女性原地“解散成长”|Bessie×高蕾×小畅×老庄「狂喜播客节」

小畅翻牌|开小灶

女性成不成长的,到底谁说了算? 【聊天的人】 李倩玲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播客《贝望录》主播 高蕾,《梵高MoneyTalk》主播 小畅,电台主持人,《小畅翻牌|开小灶》主播,@DJ周小畅 老庄,纪录片导演 【本期主播&制作】小畅,电台DJ,@DJ周小畅 本期节目收录于狂喜播客节现场,在这场跨越 60后、70后、80后、90后四个世代的女性对谈里,Bessie、高蕾、小畅、老莊以一场跨世代的对话,共同探讨当下女性无法回避的议题:“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 成长究竟是自我突破,还是被营销包装的焦虑生产?为什么不同世代的女性都在被期待、被规训、被要求要“变得更好”?而为什么当代年轻女性又会出现集体性的“不想成长”“不想再卷”的疲惫感?在谈话中,四位嘉宾围绕原生家庭的影响、经济独立的真实含义、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面对社会期待的压力等议题,展开了真诚而坦率的分享。从60后在集体主义下的自我探索,70后对传统与独立的双重追求,80后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奋力拼搏,到90后在多元化时代下的个性解放,她们的故事,就像一部微缩的当代女性心灵史,也是一份写给所有年龄段女性的成长备忘。成长不是模板,也不是业绩——它更像是女性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探索、不断迭代的自我主权练习。无论你正处在哪个人生阶段,希望你都能在这场跨越四个世代的真诚对话中,找到共鸣与力量。 【内容提要】 00:36 “播客钟楚曦”开场提前彩蛋献上 01:27 四位主播分别是60、70、80、90后女性,为什么要聊”成长“的解散与重建 04:31 原生家庭X时代X身份,女性成长的底层模板从何而来? 08:47 女性是如何把外界的评价系统搬进身体里的? 12:57 聊聊母女关系,妈妈身上那些我想继承又想挣脱的东西 16:13 女性表达有很多无形的框架,比如“得体“ 19:26 不再向任何人证明自己,只对自己负责是老庄30岁才得来的觉悟 21:21 80后的时代烙印:一切成长的基础是经济独立 26:03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突破“舒适圈“,不糊弄自己更重要 27:37 高蕾的“糖葫芦经济学“是最早对于成长与赚钱的理解 32:32 Bessie的三个独立-经济、情感、生活 35:59 社交媒体时代女性反而缺少真正的role model,但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形的标准“又让人焦虑 38:46 听友分享:成长不是努力本身,而是与世界交互的能力 46:58 真正的爱自己是从不逼迫自己开始的 48:51 从内耗、生病到给自己松绑是我们走过来的路 55:32 赢了别人也不是成长,从自己出发就能过的很好 58:16 高蕾对于晚年光景的最美愿望:金刚芭比! 01:01:36 听友互动:你有想体验的人生吗? 01:04:18 听友互动:女性是否一定要成为母亲?“母职“的继承与”自我“的接纳 01:10:00 听友互动:不谈女性主义,但是我们聊聊女性的“团结”与“分工” 01:17:58 听友互动:重新定义“爱自己”:从关注自己、到为自己花钱、再到自我接纳 01:20:20 “在德国我差点从7楼掉下去“,与自己和解,也与他人和社会和解 01:21:26 高蕾的本场独家 特别提醒: - 2026年目前已经确定举办三场「狂喜」活动,已正式定档(见下图) - 其中「叁狂」即将在2026年4月25-26日上海举办,优惠双日票359元现已开启发售,下图扫码抢票; 【互动】 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QQ音乐/荔枝FM搜索播客:小畅翻牌|开小灶 微博/视频号/小红书/即刻:DJ周小畅 微信:diagu0709(加我请自报家门,沉默视监太久我会删哦……) 抖音:DJ周小畅(嗲姑)

85分钟
99+
1周前

心灵加油站|一起聊聊“当代学生的自救指南”

北大之声|听见北京大学的声音

不讲大道理,只谈真感受。我们把来自同学们的真实留言摆上台面:关于考研压力、关于电梯里的沉默、关于聚会的矛盾心情、关于看见同龄人“开挂”后的心虚,和被DDL追着跑的慌乱。三位来自北大心理学院的同学,以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的视角,把这些感受化成能落地的策略:从目标设置与动机调节,到焦点效应与社交回避的区分;从自我效能与社会比较,到情绪日志、认知重评与求助路径。希望这期“心灵加油站”,能成为你忙碌生活里的一点亮光。 【02:33】 — 留言①|考研压力与进度卡顿 早八到晚十复习、任务很多但推进缓慢,“不知道该怎么办”。 【02:52–06:14】 — 重点知识|把大题拆小题,动机调到“恰好” 目标设置理论:模糊目标→具体可执行目标(如“一章/100词”);耶克斯—多德森规律:动机过高/过低都压制表现,关键在“适度唤醒”;压力应对的问题指向(任务拆解、白天安排)与情绪指向(休息、倾诉、放松活动)双通道。 【06:15】 — 留言②|社交情境的“电梯沉默” 宁愿走楼梯,也不想和不熟同学电梯同乘;那60秒的沉默“消耗一天能量”。 【06:46】 — 留言③|“想去又想逃”的聚会 害怕孤独想去;又怕被注视、不自在而想逃。 【08:15–10:45】 — 重点知识|别把“聚光灯”打在自己头上 焦点效应:人们常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区分日常社交回避与临床社交恐惧症(是否造成学习/社交/职业的功能性损害是关键);I/E型都可选择让自己舒服的社交方式,接纳自我。 【10:46】 — 留言④|看见同龄人“开挂”后的心虚 由衷替他人高兴,紧随其后却是“我不够格/只是运气好”的动摇与自我怀疑。 【11:18–14:47】 — 重点知识|自我效能、社会比较与归因再训练 通过可赢的小目标与可学的榜样积累“成功经验”提升自我效能;警惕上行比较的双刃剑,搭配下行比较维持稳定感;避免“成功外归因、失败内归因”的模式,练习内归因以减轻习得性无助、提升可控感与努力意愿。 【14:48 】— 留言⑤|被DDL“追着跑”的情绪崩溃 “论文DDL只剩4天”的压力,让人陷入自我怀疑与紧张。 【14:48–19:06】 — 重点知识|情绪日志与认知调节 + 求助路径 写情绪日志:把事实与想法分离(识别“自动想法”,进行认知重评);运用理性分析把情绪调到可用区间;允许情绪表达(想哭可以哭);需要时主动寻求支持(校内心理服务/医院/家人朋友的安全支持性环境)。 如果你也有过这些时刻: 内耗+反刍思维(过度分析从前) 手机放不下,现实提不起劲+FOMO感 “寻找人生意义ing”模式+存在性焦虑 全网找“张怀民”+自己像个局外人 选择困难+生活的迷路感 日常电量只剩 10%、活人微死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一个故事 / 一个瞬间 / 一句你常常想到的话 or 也可以悄悄私信我们:[email protected] 你的故事,有机会被讲进《心灵加油站》。用好好聊天的方式,陪你一起看看,这些情绪背后到底在说什么——写给那个嘴上说“算了”,心里却还在默默努力活好每一天的你 【访谈者信息】 张博尧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5级硕士研究生(管理与社会心理学方向) 苑红硕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5级硕士研究生(管理与社会心理学方向) 宋哲镇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5级硕士研究生(临床与健康心理学方向) 【背景音乐】 A tale of beauty 【本期制作】 策划:张博尧、苑红硕 主播:张博尧、苑红硕、宋哲镇 剪辑:杨欣晨 时长: 20:53 查看节目

19分钟
41
1周前

E26:那些我知道,但别人不知道的事

倾下偈(粤语)

这一集,我们想和你聊聊那些平时不会特别去查,但一旦知道,你就会觉得「哇,我以前到底错过了多少?」 的生活小知识。 从消费、工作,到身心健康,我们把自己日常真的在用、但身边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小技巧」一次分享出来: 01:12 花同样的钱,怎么顺便赚到第二份价值? 信用卡积分/里程到底怎么用才划算? 真的可以靠消费换到日本、内蒙古的免费机票 06:01 老生常谈:咸鱼是隐藏版省钱神器 不只是二手好物,连电影票、餐饮、甚至腾讯会议会员都能买到便宜的 06:52 面试不是他们挑你,是互相挑选。 怎么提前“背调”公司、团队和直属领导? 避免踩雷,面试可是双向选择呢! 11:11 原来大家吃药方式都错了? 吞药困难的人一定要知道:低头吞,比抬头吞更容易 13:09咖啡不是一醒就喝。 起床一小时后才是最提神的黄金时间。 尤其女生,空腹喝咖啡+运动真的会伤身体 希望今天聊的这些生活冷知识,能悄悄帮你省点钱、省点力,过得更从容些。那么你呢,在生活里有哪些隐藏小知识?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的分享哦! ⚪️ 「倾下偈」是 粤语 Chat Room(聊天室),和我们一起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灵感吧! 我们是两位在异乡生活的广东女生,突发奇想做一档粤语的杂谈栏目,虽然每天的生活都很常规且忙碌,但我们依然想要将日常生活中的奇遇奇想与高光的瞬间聚集起来分享给大家。 找到生活的不同的可能,这里是人生奇旅,与我们一起和身边的朋友们探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职业选择,性别观点,与大家一起找到生活的不同可能。 两位主播是在异乡生活的广东女生,Abbie 是设计师,Kwen 则是艺术编辑。100 种人生,你是第 101 种。希望在这里,能够让你有所启发,找到自己的不一样可能。 ⚪️ 音乐:story that never ends-陈康堤 CONSTANCE 往期播客内容:usefulness.info 🍠: @倾下偈(粤语)

28分钟
99+
1周前

一格月报2025.10|盗窃、求职与剧组风波

不拘一格NeverMind

欢迎收听 不拘一格 NeverMind 的全新企划——一格月报 。 在这里,我们会带你回顾上个月值得关注的热点舆论与新闻事件,聊聊它们的经过与可能走向;节目最后,我们也会分享最近喜欢的内容——无论是书、电影,还是一篇打动人的文章。 欢迎点击“订阅”,和我们一起在每月中,回望那些值得记录的的社会瞬间。 2025 年 10 月简报 00:56 珍·古道尔、杨振宁去世 03:31 孕妇泰国坠崖案离婚宣判 07:20 南昌大学招聘会海报惹争议 09:58 卢浮宫失窃案 12:37 郑智化控诉机场残疾设施不完善 16:30 《繁花》剧组录音曝光 19:22 推荐:美剧——《绝望写手》 书籍——《死水微澜》李劼人 插播一条消息 我们开通听友群啦,欢迎进群不拘一格地闲聊。 进群请+vx: saveur_cherry716 如果你喜欢我们节目:给我们五星好评、请我们吃顿宵夜 如果你想和我们对话:[email protected] 本期制作 出场人员:Sherry | 秦茗 剪辑:Sherry 文案:Sherry 资料收集:秦茗 | Sherry 关于我们 地球有多圆,视野就有多元。 《不拘一格》是一档发起于餐桌上的泛文化对谈节目。两位性格迥异的在法留学生@秦茗和@Sherry 每两周讨论一个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出来的困惑,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比起寻找答案,我们更想寻找不拘一格的观察角度,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 你可以在我们的官方网站直接收听节目,也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型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爱发电上赞助

26分钟
35
1周前

好风夜话13 | 串台「其他垃圾」:到底是妇科还是“父科”啊?

好风天The Good Wind

【本期内容】 妇科检查,堪称一场大型的“开盲盒”体验。我们永远不知道下次会遇到温柔的指引,还是冰冷的器械,或是一句轻飘飘的“生个孩子就好了”。 我们到底在怕什么?怕的不是检查本身,是那句“已婚才能做阴超”的默认规则,是两百年几乎没变的鸭嘴钳,是整个系统对女性体验的习惯性忽视。 本期《好风夜话》,联手「其他垃圾」主播小邱,直面妇科检查里那些人人心照的困境。从第一次的忐忑,到每个细节的“不适”,再到超级实用的沟通技巧。听完这期,希望你能更硬气地走进诊室——你的身体,本来就该由你做主。 【本期要点】 02:10【Part1. 第一次妇科检查,提心吊胆还是安全下车?】 02:17 想做阴超检查,只能选已婚 02:50 充分准备后的第一次:从理论到身体的跨越 07:39 采访代表月亮消灭暴力妇检小组: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权力不对等? 10:31 不是成本问题,是意识问题:医生培训与沟通方式的缺失 11:35【Part2. 每一分不适,都是大写的“看不见的女性”】 11:38 分享检查经历,却遭遇拉黑和网暴 13:39 没有隐私的空间,仿佛在东北大澡堂 15:27 “好学生”心态作祟:我要做一个乖患者 17:56 我们不是医生的“一块肉”:从自我觉醒开始 18:21 鸭嘴钳,两百年后变了吗? 22:37 对医生和医疗行业来说,患者的体验感是否重要? 24:26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个孩子就好了? 26:45 结扎为何也困难重重?反转的身体自主权 28:27 乳腺检查,先生摸摸就好了? 33:26 全社会都在保护我那个“想象中的丈夫” 38:26 多囊检查被问是否备孕:妇科问题≠生育问题 39:22【Part3. 走,我们一起去检查】 39:23 打破污名:从避而不谈到坦然面对 40:12 疾病正名:“宫颈糜烂”不是病,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41:03 检查前的小tips:和医生沟通更从容 44:21 姐妹们的开放与坦诚:在小红书,我不再是一个人 【Part4. 一个理想的妇科检查,长什么样?】 45:47 一个理想的妇科检查,到底长什么样? 47:28 身体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 48:06 请理直气壮地走入诊室 【本期主播】 罗昀(小红书@Eve女士) 羽毛 【本期嘉宾】 小邱,「其他垃圾」主播 【本期制作】 监制:罗昀 策划:羽毛 后期:Cu 宣传:Rachel 封面设计:Lucy 运营:Violeta 【本期提及】 [1] 第一财经.(2024, May 26). 妇科疾病困扰3亿中国女性,为何基层医院就诊量不足. 【同步收听】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Podcast 【联系我们】 合作/志愿者报名:[email protected] 社媒矩阵:公众号、小红书、抖音、B站【好风天】同名 听友群:+V:thegoodwind0528

49分钟
99+
1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