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痛不是小题大做:看见并疗愈原生家庭的隐形创伤

果壳时间

“原生家庭”这个词,我们或许听过很多次,它像一个沉重又无法回避的标签。它塑造了我们最初的认知,也可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伤口,悄悄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亲密关系、自我价值,甚至是与整个世界互动的方式。 这期关于“原生家庭”的 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温暖又专业的心理学嘉宾——郭喜爱老师和陈宇峰老师,一起聊聊: * “原生家庭”到底是什么?它不只是爸爸妈妈,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为什么自己会是现在的样子?为什么某些情绪和行为模式,总在不经意间重复上演? * 面对过去的伤痛,我们是该“追根溯源”还是“活在当下”? * 价值感创伤、归属感创伤、优先级创伤……这些听起来专业的“创伤类型”,其实就藏在我们日常的微小情绪里。 * 如果伤痛已然存在,我们该如何一步步地看见它、接纳它,并最终疗愈自己,带着力量走向未来? 🌰本期人物🌰 嘉宾, 郭喜爱,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3年心理学学习与探索经验,致力于心理科普和探索如何幸福生活。 嘉宾,陈宇峰,心理学研究生,曾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和心理学专业内容研发的工作,目前是一名正在接受培训的新手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疗法取向)。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2:42 “原生家庭”不只是父母,而是一个包含角色(祖父母、兄弟姐妹)和互动模式的“家庭系统”。 05:43 到底该不该“怪”原生家庭? 10:01 小时候我们的某些行为方式、某些性格、某些习惯是有用的。但是到了长大之后,我们依然沿用这种方法,就会出现问题。 11:14 任何时刻都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 12:02 自爱是既要同情和善待自己,也要为自己承担责任,两者缺一不可。 13:09 我的优先级创伤,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看电视与过生日。 17:55 我的优先级创伤,来自那个被忽略的“中间的孩子”。 23:18 创伤没有大小之分,你的主观感受最重要。不鼻拿自己的“断指之痛”和别人的“断腿之痛”比较,痛就是痛。 29:39 为什么我会需要伴侣一直一直来哄我? 38:03 价值感创伤, 常常表现为“讨好型人格”或“过度追求完美”,总觉得“我不够好,不配得”。 48:16 “无条件的爱”如果太难实现,也许可以换成“积极关注”——我愿意去看到你比较好的一面,我愿意接受你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完整的人。 51:36 归属感创伤, 总害怕被群体排斥,或总感觉“那个家不是我能放松的地方”,缺乏“我属于这里”的根基感和归属感。 56:33 信任感与安全感创伤, 难以信任他人,或需要通过控制来获得安全感。 57:07 东方家庭的创伤更倾向于“控制”与“价值感”问题,而西方家庭则更可能出现“忽视”与“疏离”。 01:01:13 怎么区分父母的正常管教,和过分的控制? 01:06:54 疗愈四部曲: 命名创伤 → 被见证(书写或倾诉) → 哀伤(重新体验情绪) → 转向未来(找到前进的方向)。 01:11:17 寻求支持系统—— 寻找专业咨询师、可信赖的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微小善意,都能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01:17:07 如果家庭还在持续制造伤害,怎么办? 学习“自我分化”,在保持情感连接的同时,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尊重自己的主体性。断绝关系是最后的选择,但如果必要,也无需愧疚。 01:26:46 重视和发挥你的“主体性”,为自己建立灵活而健康的心理边界。 01:28:37 你永远拥有改变的力量,可以带着那个曾受伤的自己,走向更自洽、更幸福的未来。 🌰提到的东西🌰 [美]维安娜·法鲁恩,石孟磊译,《认识你的原生家庭》。 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反复受伤、焦虑、讨好?也许答案正指向那些尚未被我们看见的原生创伤。《认识你的原生家庭》剖析了五种常见的原生家庭创伤类型,结合真实案例与四步疗愈路径,帮助我们识别关系卡点,打破困境,重建边界、亲密感与自我认同。 本期嘉宾:郭喜爱,陈宇峰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90分钟
28k+
18小时前

明朝灭亡和南美火山喷发有关?重建古代气候对现在的人有什么用?

果壳时间

如果在历史上找一年穿越回去,你会选哪年呢?首先应该排除那些因为火山喷发造成的“无夏之年”。一次强力的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影响可能波及万里之外的另一片陆地,造成大范围的降温,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在极端的气候事件面前,整个地球从来都是一体的。 本期节目的嘉宾裴卿和他的同伴做的工作,是用自然界里的各种指标和人类历史上的文献记录,来重建过去的气候,研究气候曾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以及人们的应对方式。我们聊了这个科研组织PAGES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得到的一些好玩的研究结论,或许会给你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同时反思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应对当下的气候变化。 其中最不应该忽略的一点或许是,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或者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都不会只局限在一个地区,只有整体考虑应对之策,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本期人物🌰 裴卿,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中国历史文化学系双聘副教授 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PAGES=Past Global Changes,过去全球变化 CRIAS=climate reconstruction and impacts from the archives of societies,基于历史文献(档案)的气候重建和影响 03:43 火山喷发造成“无夏之年”,影响范围可能从赤道到南极 06:29 1600年秘鲁火山喷发,欧洲和亚洲都有确切的降温记录 09:27 PAGES研究过去全球的环境变化,包括所有变化 12:28 树轮、冰芯、花粉中,都储存着过去气候的信息 研究人员测量冰芯以备分割(来自Peter Rejcek, NSF): 含有花粉颗粒的泥柱(来自Mount Royal University): 17:10 “大水”到底是多大?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文献记录如何用统一标准开发 19:49 欧洲的记录准确但比较少,中国的记录不够精确但胜在数量多 23:10 正史记录比非正史可靠,如果河北的地方志出现广东的记录,那要小心 25:28 中国人讲的“天”,包括了土地、空气、水等所有环境因素 29:09 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和中国的明末清初恰好在同一时间,唯一有关联的是大家同处小冰期 30:17 同样的气候压力,不同的应对策略:中国人选择内部迁移,欧洲人选择海外扩张 33:02 有的适应行为是资源减少时的零和游戏,如何保证公平和正义? 38:24 欧洲2500年历史中,气候压力增加时思想家也在增加,但建立因果关系要非常小心 欧洲气温变化与思想家数量(来自裴老师论文,拓展阅读4): 43:28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把历史讲述一遍,但并非环境决定论 45:24 “尺度”有多重要:明朝灭亡到底是因为崇祯“非常努力做出错误决定”,还是因为气候压力? 50:14 研究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到底对现在有什么用?洞庭湖的例子 54:04 最后的建议:提高缓冲能力,重视整体观 拓展阅读: * 1.Zhang, D. D., Pei, Q., Lee, H. F., Jim, C. Y., Li, G., Zhang, M., ... & Zhang, S. (2020). Climate change fostered cultural dynamics of human resilience in Europe in the past 2500 year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44, 140842. * 2.Degroot, D., Anchukaitis, K., Bauch, M., Burnham, J., Carnegy, F., Cui, J., ... & Zappia, N. (2021). Towards a rigorous understanding of societ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Nature, 591(7851), 539-550. * 3.Pei, Q., Qiu, M., Li, G., Wu, K. M., Mordechai, L., Liu, W., & Zhang, H. (2024). Cost of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migration, conflicts, and epidemics in imperial China.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9(11), 114025. * 4.Zhang, D. D., Pei, Q., Zhang, S., Wang, L., & Qiu, M. (2025). Cultural innovations were boosted under the pressure of epidemic outbreaks in European Histor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12(1), 1-8. 本期嘉宾:裴卿 主播:明月 后期:尔尼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57分钟
6k+
18小时前

在青藏高原用烟花炸山,为什么激怒了所有人

果壳时间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在青藏高原举办了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表演。表演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品牌方和艺术家工作室相继发布道歉信,并表示会复核生态影响并展开补救行动。 但是表演对当地生态的可能破坏已经造成,道歉信并未终止这场讨论。这场舆论浪潮一方面与艺术家和品牌的影响力有关,一方面也与如此大型的作品中呈现的对自然的极端漠视有关。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在这次讨论中多次发声的顾有容老师复盘整个事件,聊聊高原上的植被伤害为什么几乎没有办法短期修复,需要警惕哪些错误的修复方法,以及未来如何避免出现类似“先破坏,后知晓”的事件。 🌰本期人物🌰 顾有容,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植物学和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工作 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00:22 事件简单回顾:无知和傲慢带来的生态破坏和舆论风暴 03:13 整个青藏高原都是生态脆弱区,多年积累才能开出美丽大花 06:53 高山草甸的草毡层很薄很脆弱,但它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石 11:18 翻土“修复”,只会造成二次伤害 14:24 每年的新年烟花秀,都会造成当地一定时间的鸟类真空期 16:58 “生物可降解材料”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外来的生物材料缺乏对应的分解者 19:20 会不会有重金属、偶氮化合物?会不会进入水体?滞留的颗粒物会不会加速冰川消融? 21:17 电影《红河谷》三十年前在附近炸了一块山,放在今天无法想象 23:30 评估相对容易,修复则很难,需要几十上百年时间 26:08 始祖鸟和蔡国强接下来能做些什么?至少千万别种“格桑花” 29:11 《环境影响评价法》确实没有要求这种活动做环评,但可以找别的法律呀 32:49 ESG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大家应该都清楚了 35:44 环境方面,科普的重要性不如普法,科普是很滞后的 37:58 高山烟花秀,背离“无痕山林”的精神太远了 39:19 一个普通人在山里活动,只要不留垃圾、不摘花草、不投喂野生动物、不消费野生动植物及制品,就非常好了 42:41 关心自然“有什么用”? 46:18 如何评价艺术活动?冒犯了几乎所有人的艺术表达,也要接受相应的批评 本期嘉宾:顾有容 主播:明月 后期: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微博、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49分钟
52k+
18小时前

电磁弹射都出现了!中国军工科技为何进入“大爆发”时代?

果壳时间

从新型战斗机到航空母舰,中国的军事科技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寒武纪大爆发”:93 阅兵众多科幻感十足的尖端装备还在眼前,不久前福建号航母的电磁弹射视频又席卷全网。 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的军工科技真的迎来了瓶颈的突破期吗? 本期节目,我们再次邀请到军事航空博主瘦驼老师,聊聊这场技术爆发背后的深层逻辑:许多看似高不可攀的军事科技,其根基竟深植于日常生活的民用科技之中。 从磁悬浮、新能源汽车的储能技术到电磁弹射,从你的5G手机天线到隐形战机雷达,从军用运输机运-20 到国产民航客机的发动机…… 现在的科技突破,已经不再只是“军转民”这条单向道,而是有了“民用技术反哺国防”的全新路径。 🌰本期人物🌰 嘉宾, 瘦驼,军事航空博主。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0:50 福建舰电磁弹射视频发布,三款核心机型(歼-15T、歼-35、空警-600)同时亮相。 02:31 为什么航母需要弹射器?在仅有百余米的海上跑道上,如何让战机安全起飞。 08:01 蒸汽弹射的原理是什么?技术难点在哪里? 12:05 电磁弹射的原理,其实类似磁悬浮列车。我们中国在民用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积累是重要基础。 13:29 我们的电磁弹射能兼容三款重量、性能迥异的飞机,这属于“贴脸开大”了。 22:39 注意到折叠起来的机翼了吗? 26:11 相比滑跃起飞,弹射起飞能让舰载机实现“满油满弹”,极大提升作战半径与任务弹性。 29:38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工作人员手持平板去显示飞机现场称重的重量。 33:45 技术发展的趋势已发生逆转,从过去的“军用转民用”,到如今“民用技术反哺军用”。 37:21 解决电磁弹射瞬时巨大耗电难题的技术,源自于新能源领域的储能方案,比如超级电容、飞轮储能。 49:26 一个“囍”字形手机天线的故事,从5G手机天线到隐形战机雷达。 59:15 无线充电技术与相控阵雷达,在底层逻辑上是相通的。 01:03:04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工企业为求生存“军转民”,比如制造空对空雷达的长虹在造电视,现在造预警机的南京电子某所,当年也在造熊猫电视。 01:05:14 强大的民用工业基础,反过来推动了军事科技的爆发式成长。 01:06:45 最后的“明珠”:为什么航空发动机是军工技术中为数不多仍在引领民用的领域? 01:17:07 运-20运输机换装的国产发动机,将作为“空中试车台”,为国产民航发动机(如C919)积累宝贵的飞行数据和运营经验。 本期嘉宾: 瘦驼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85分钟
21k+
18小时前

玉米vs.土豆,“末日作物”终极对决,谁是最后的赢家?

果壳时间

如果迎来世界末日,人类只剩一种作物维生,哪一种是最优解呢?考虑各方面的特性,这场角逐的冠军很可能诞生于玉米和土豆之中。 看向科幻作品,《火星救援》和《星际穿越》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两种作物都原产于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散播到世界各地并站稳脚跟,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它们各自拥有哪些优点,从而有资格成为人类最后的食物?真实的历史上,它们又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益处和伤害? 目前每年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为350公斤,距离国际粮食安全线并不远,但地区间极度不均衡,养活全球80亿人口仍是极大的挑战。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我们再次邀请上海交通大学MBA课程教授崔凯,从土豆和玉米入手,聊聊粮食和粮食安全。 🎁崔凯老师赠送给果壳时间听众5本签名版《谷物的故事》(2025新版),我们会在小宇宙评论区挑选发表精彩留言的朋友送出,10月23日前留言有效🎁 崔凯老师在果壳时间录制的上一期节目指路:“内卷”这个词最早是说水稻的? 🌰本期人物🌰 嘉宾:崔凯,上海交通大学MBA课程教授,纪录片《风味人间:谷物星球》学术顾问。先后获得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博士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访问学者。著作《谷物的故事》获得“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奖。 主播: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Part1 来自美洲的玉米和土豆,改变了世界格局 01:50 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农作物,玉米刚到欧洲时不是很受待见 05:28 传入中国这么晚的玉米,凭什么获得这么美丽的名字 07:46 野生土豆其实可以用种子繁育,但人类选择了块茎 09:14 从“恶魔的苹果”到“皇家蔬菜”,土豆翻身靠营销 (口误更正:11:28腓特烈大帝颁布土豆法令的时间为1740年,非1840年) 16:57 中国人更愿意把土豆当菜,其实它营养均衡且生长期短,能解燃眉之急 20:03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激增,玉米是第一功臣 Part2 终极对决:土豆和玉米,谁更适合末日? 25:30 超强的适应性,让玉米成为一种合适的末日作物 27:30 假如末日来临,地球只剩一种作物,玉米和土豆谁是最后的冠军? 32:35 遗传多样性单一,让土豆在爱尔兰被晚疫病团灭,民族伤痕留存至今 38:44 爱尔兰的这场薯疫,还和中国的鸦片战争有关? Part3 食品安全我知道,那么粮食安全是什么? 42:22 世界粮食三次大增产,第一次源自地理发现,第二次靠绿色革命,第三次要靠育种 48:30 全球粮食供给体系深受政治因素影响,中国3月援助加沙的食品包7月才陆续到达 51:33 粮价的复杂影响因素:看起来是猪肉涨价,背后涉及疫病、大豆产能、原油价格 (口误更正:54:11处的“千亿吨级”应为“千万吨级”) 54:17 非洲的人均粮食产量世界最低,那里其实有很强的增产潜力,但粮食问题从来不只是粮食问题 57:25 如果换算成耕地,中国的粮食对外依存度是35%,不可小视 01:01:18 要考虑亩产,也要考虑可持续性 本期嘉宾:崔凯 主播:明月 后期:尔尼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66分钟
6k+
18小时前

3 岁“野人孩子”震惊全网!这是极端忽视,不是“自然教育”

果壳时间

最近,一则关于“野人孩子”的新闻视频震惊了全网:一个3岁的男孩赤身裸体,在高速服务区四肢着地爬行,甚至用嘴舔食地上的食物。 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他的父母声称这是一种“自然教育”。 * 这究竟是前卫的教育理念,还是一种无法容忍的虐待与忽视? * 为什么说,真正的“自然教育”根本不是这样? * 这种“教育”方式,会对一个孩子的大脑和未来造成怎样不可逆的伤害? * 儿童发展的“敏感期”一旦错过,将面临什么后果? * 为什么说这种行为是对儿童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彻底剥夺? 《登天之梯》里,儿童心理咨询师 Bruce Perry 讲述过一个“像狗一样被养大的男孩”的故事。那个男孩从出生 11 个月到 5 岁,是被放在笼子里像养狗一样养大的,极端的忽视对他造成了严重伤害,他站不起来,没有语言,表现得就像一只受惊的狗。不过,在专家们的干预下,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后来被收养, 8 岁时已经可以给医生写“谢谢你,佩里医生”的纸条,并准备去入托。 这个新闻里的两个男孩,他们也需要外界的介入、干预和支持。 🌰本期人物🌰 嘉宾, 陈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育儿畅销书《养育的选择》《整体养育》的作者。主讲线上精品课《从心理解孩子》和《从心理解青少年》,播客《从心FM》。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Part 1 “自然教育”还是极端忽视? * 01:20 一个像动物一样爬行的3岁男孩 * 02:56 这不是人类养育行为,而是忽视和剥夺 * 03:44 曾经有个化名“吉妮”(Genie)的美国孩子,被父亲锁在小房间里,从 20 个月大到 13 岁。她从未完全康复。 * 05:07 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核心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而非回归原始 * 06:54 孩子不是野生动物,他是具有社会性的 * 08:18 这不是“教育方式”之争,这是严重忽视,而严重忽视是虐待儿童的一种形式 ▍Part 2 被剥夺的大脑与错过的“敏感期” * 09:55 语言发展迟缓只是冰山一角,孩子的生理、认知、社会情感发展已全面落后 * 16:41 大脑有“敏感期”,3岁的他还有机会,但时间已极其紧迫 * 21:15 除了语言,社会化和情感方面也要弥补 * 22:35 2~6 岁的小孩会观察、模仿,得到周围人的即时反馈。 * 24:02 4~7 岁需要学会“心智理论”,孩子才能理解他人想法 * 26:15 《登天之梯》里,有个“像狗一样被养大的男孩”。 ▍Part3 谁来拯救孩子? * 32:15 家中另一名1岁幼儿同样处境危险,早期干预刻不容缓 * 36:34 他们的大脑可能有器质性的伤害,应该去做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 40:43 他无法直接融入主流教育体系,需要专家团队数年的密集干预 * 48:16 最好的结果是什么?立即解救,全面评估,科学干预 本期嘉宾: 陈忻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55分钟
5k+
18小时前

大学专业不对口,也能进米哈游做游戏?

果壳时间

你是否对米哈游幕后的世界充满好奇?想知道在米哈游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米哈游的校园招聘HR和业务嘉宾,一起来聊一些校招同学可能比较关心的话题,为你揭开游戏行业招聘的幕后故事。 🎁我们会在小宇宙评论区挑选出发表精彩留言的5位朋友,各送出米哈游周边套装*1,11月7日前留言有效🎁 🌰本期人物🌰 嘉宾:波波,米哈游校园招聘HR 嘉宾:Susan,米哈游校园招聘HR 嘉宾:包子,原神游戏测试 主播:国荣,果壳主笔 🌰时间轴🌰 0:44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期播客?为想进入游戏行业的同学答疑解惑 2:17 从校招角度出发,游戏行业在招什么样的人 6:05 【程序岗揭秘】游戏程序几乎每天都要复习数学和物理知识? 11:30【策划岗揭秘】专业真的不设限!也有临床医学背景的同学加入我们! 12:16【游戏测试揭秘】有几万小时的游戏时长,就可以做游戏测试了吗? 14:01 在面试游戏行业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8:08 米哈游没有机筛,没有机筛,没有机筛! 24:32 想进入游戏行业的同学,要如何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 29:00 在米哈游工作会发生哪些好玩儿的事情? 35:32 抽奖环节 本期嘉宾:波波,Susan,包子 主播:国荣 后期: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36分钟
1k+
18小时前

并非每个诺奖得主都是大佬,听听本科生逆袭的故事

果壳时间

今年的诺贝尔奖又有女科学家获奖了,她是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玛丽·布伦科。布伦科的特殊之处在于,她并没有遵循典型科学家的发展路径,依靠获奖时仅有的简略履历资料,拼凑出的是她断断续续的职业生涯,她有时专注家庭,有时转做科学传播,目前在一家不算顶级的机构做高级项目经理。记者上门采访前,翻遍全网也只能找到一张她的照片。 这样的状态在近些年的诺奖得主中堪称罕见,这期节目将介绍3个有着这样边缘化特征的“角落里的诺奖得主”:自然科学诺奖得主中仅有的本科生田中耕一,不断跨行自学成才的保罗·克鲁岑,以及诺奖成果被冷落三十年的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不管是得奖时无人知晓姓名,还是长期不被理解,时间最终让他们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而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即使没有诺奖的加持,他们对科研的热忱和坚韧信念依然熠熠生辉。 🌰本期人物🌰 嘉宾:孙亚飞,清华大学化学博士,科学史研究者 主播: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00:19 新科诺奖得主玛丽·布伦科,一个非典型的科学家画像 美联社记者镜头下喜极而泣的布伦科: 02:06 “诺奖灰姑娘”,其实是一个悖论 ⚗️田中耕一(たなかこういち,2002年化学奖):本科生的逆袭 05:34 英语苦手,确实没听明白诺奖委员会的电话 07:52 擦肩而过不相识,无人了解的诺奖得主 09:51 “你去杀死唐僧师徒”,找到测大分子分子量的办法 13:28 质谱打出的碎片,12345都有,但很难推出总和是6 16:12 到底是怎么搞混了丙酮和甘油的?可能就是一个只有外行才能犯下的错误 19:55 不配得感的重压下,他又做出了出色的工作 24:06 田中耕一是“被忽略两次的人”吗? “小黑屋”中局促接受采访的田中耕一: 🌏保罗·克鲁岑(Paul J. Crutzen,1995年化学奖):跨行自学成才的气象学家 27:07 土木工程出身,甚至是在技校学的 28:50 追随伴侣去北欧,在合适的时间里不断跨行学习 30:35 60年代就认识到了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 32:58 气象学家应该得哪个奖?还是化学吧 35:35 诺奖得主正确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克鲁岑是一个典范 一直致力于呼吁保护环境的克鲁岑: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8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被理解的“先知” 38:33 一个40岁出头就成为院士和遗传学学会主席的人,为什么也算边缘 40:27 跳跃基因,今天解释起来也不太好懂,在古典遗传学的年代不啻天书 43:27 别人在计算,她在观察,“只要看到玉米植株,就能想到它的细胞核在显微镜下的样子” 45:19 无人理解的“最强大脑”,能想象水哥跟你解释如何分辨五百杯水的区别吗 48:14 三十多年后,分子生物学家终于和麦克林托克殊途同归,但她一直确信自己是对的 51:35 科学也是有审美的,不同审美取向带来的结果差异极大 55:53 女科学家的身份,在这个故事里有什么影响? 一生与玉米和显微镜为伴的麦克林托克: 本期嘉宾:孙亚飞 主播:明月 后期: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59分钟
1k+
18小时前

EP45.两死两伤一流产-《以法之名》原型案

不吱声

感谢【 七 西 品 牌 】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本节目推荐的七西凉被凉垫,让人每晚都有种被冰奶皮包裹着入睡的感觉,摸上手是凉丝丝软糯的质感!!今年夏天要被它们硬控了!!!!触感太太太抓人啦!!!摸着滑溜软绵!!超清爽,盖在身上柔顺吸汗透气,汗包子和裸睡爱好者狂喜!冷柔双面设计,一面是凉丝丝的夏季专用面,另外一面是非常软糯的柔面。春秋盖软糯面,入夏翻个面就变凉被,春秋夏三季都能直接盖着睡无需再套被套。而且全都可以机洗,又好收纳,配色还好看!!! 另外需要他们家枕头优惠的听友们这次也可以关注一下,枕头是有科学分区的设计,更适合颈椎生理曲线,不会让你睡醒肩颈酸痛,落枕,实现翻身自由,可以快速进入深睡眠状态;独特的分码设计可以根据人体的身高体重,头围肩宽选择适合自己的睡眠枕,平时睡不好,肩颈不好的可以去了解看看。 【听友福利】 点击链接:https://mo.m.tmall.com/page/36247101?shop_id=521104390 或复制口令到淘宝48¥0VMH4b8V4Ag¥ CZ0001/ 或去淘店搜【 七 西 旗 舰 店 】向客服报暗号「不吱声」领取比大促折扣还低的大额优惠!! 另外我们的听友还有特别惊喜: 买双件枕头或者双件凉被凉垫还可以享受券后95折优惠 《以法之名》原型案,到底是政商勾结?还是黑吃黑? 01:13 由《以法之名》开始 10:50 李途纯的成长之路 15:32 太子奶的由来 20:47 央视标王 25:59 投资与扩张 31:13 信任危机 36:22 政府接管 41:38 破产重组还是自然重组 46:49 政商斗法 52:01 幕后黑手与保护伞 电视剧《以法之名》 李途纯与太子奶 由李途纯自己代言的子承奶 本期BGM: 《Orange Button》remix 《Midnight Shadows》remix 《人间道》by 张译

56分钟
55k+
18小时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