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从公主之死到大S被猎杀,那些分裂女性的社会惯性

三姑六婆

“你爱女208,女208爱你吗?” 这是在汪小菲发疯事件中的一种声音。208这个词,来自郑爽的208万日薪,现在已经被用来泛指高收入的明星群体。 这个问句中的“208”一词,仿佛在提醒着女性旁观者们,“普通人不要心疼女明星”,“这个女人不值得你共情”。这似乎又回归了近些年来在女性事件讨论中频频出现的一种声音——“阶级问题大于性别问题”。 在这期播客里,我们通过北魏和沙特两位公主的死亡展开历史情境的推演,去看看那些比普通女性生活更加优越、阶级地位相对更高的女人,是否能够真空地生活在父权制的社会中?阶级、地域、文化、宗教等不同因素和她们的性别身份发生了怎样的碰撞?回到卡塔尔世界杯火热的当下,想要嫁给中东王子的梦女,是否要先考虑丧失自由与婚姻自主,甚至人生安全受到威胁的可能性? 而面对被汪 · Kanye East · 小菲猎杀的大S,我们作为普通女性去参与相关的讨论,去“向上共情”,这对于性别议题又有什么意义? - 聊天的人 - 误认为要蹭世界杯热点的Chris 播客很高产但不想改论文的林林 话多狂删剪的晓雨 - 时间轴 - 00:43 汪小菲事件的吃瓜姿态,让我们想要聊聊这个话题,即阶级问题一定大于性别问题吗? 03:27 第一个历史推演场景:北魏时期兰陵长公主被家暴致死案。即使贵为公主,遭遇极为残忍的伤害,能否严惩驸马仍然是一个问句,这也成为皇权和儒家化法权争论的关键。而重罚驸马的决定性因素,是颇具“girls help girls”色彩的灵太后,一位非汉族的皇权代理人。 08:01 为什么我们需要女领导?她会不会是一个披着女人皮的男人? 12:09 妒妇是一种生存策略 19:01 通奸除罪化和反家暴法的落地显示了法律层面的改善,但移风易俗仍有时间差 26:53 第二个历史推演场景:因通奸被判处石刑的沙特公主米莎尔。米莎尔本可以在法庭上应付了事,却要当众认罪通奸,最终遭石刑处死。是什么促成了她飞蛾扑火一样的自毁?为什么中东地区不断地出现王妃、公主出逃海外或遭监禁的事件? 33:25 穆斯林男性口头离婚的传统:大喊三声就可以离婚了 38:50 坐在豪车上吃汉堡看人来人往:皇室女性和资产阶级女性的处境有何不同 45:00 金钱的庇护让沙特在女性问题上更慢更保守 48:32 石刑、泼硫酸、割乳:法律当中对女性的羞辱性惩罚及背后的伦理逻辑 50:28 第三个历史进行时:汪小菲事件。讨论女性问题时总会有出现层出不穷的去女性化话术,如何以交叉性的分析框架看待这件事?为什么把女性分裂起来的力量要比团结的力量更大,阶级叙事如何训练着我们?面对这种社会惯性,我们可以做什么? 65:10 嫁入伪豪门的失败上位者与仰仗前夫供养的心机女:截然不同的叙事指向的都是社会的厌女症 69:10 何殷震:“欲破社会固有之阶级,必自男女阶级始” 73:46 张兰也显示了性别问题讨论的复杂性,但仍然希望有更多观念上的共识 - 延伸阅读 - 《公主之死 PBS:Death of a Princess》,Antony Thomas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制史》,李贞德 《论唐代小说中妒妇形象在明清叙事文学中的演变》,何卉 陈洪 《内闱》,伊沛霞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 《施善与教化》,梁其姿 《理解农民中国》,李丹 《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蔡一平 杜芳琴 主编 - 制作团队 - 节目编辑:肖鼠 制作人:晓雨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三姑六婆Badass Women / 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75分钟
18k+
2天前

15 危险的愉悦:在娼妓业的杂音中,听见讲述、干预和想象

三姑六婆

下属群体会说话吗? 美国历史学家贺萧试图用著作《危险的愉悦》来回应这个问题。这本书里,她聚焦上海娼妓业,但她做的尝试,并不是去“复原”娼妓群体的历史,而是重点关注过去一百年关于娼妓的不同叙事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并在此过程中去捕捉这个特殊底层群体社会命运变迁的轨迹。 从贺萧的研究出发,我们也试图讨论娼妓的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文艺作品中常见的民国妓女形象表达着一些什么样的意涵,以及对底层群体叙事的反思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这是三姑六婆与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女性系列合作推出的第三期节目。 - 主持 - 脑雾中的肖鼠 - 嘉宾 - 余雅琴:资深媒体人、影评人 赵婘:《危险的愉悦》责任编辑 【移步小红书评论区】 链接指路:http://xhslink.com/OgaLcm - 时间轴 - 02:13 《危险的愉悦》和《记忆的性别》:底层的声音 06:03 从女工研究到妓女研究 12:23 历史学家剥洋葱:这个动作本身改变了洋葱的形状 13:43 妓女、现代性和“改造”娼妓业 21:28 娼妓和男性文人的浪漫想象 28:03 性产业作为社会焦虑的交汇点,妓院作为旧式文人怀旧的场所 36:09 性、爱和国家话语,救亡图存和自由恋爱 41:43 当娼妓业消亡,性交易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 46:33 今天我们如何讨论性产业? 54:39 “向下的自由”:妓女是受害者吗? 63:23 底层如何发声?更加多元的声音应当被听到 72:17 被“取消”的男性和作为沟通和表达手段的愤怒 - 延伸阅读 - 《危险的愉悦》,贺萧 《记忆的性别》,贺萧 《缠足》,高彦颐 黄盈盈:一位研究“性”的社会学家 | 女性学者访谈② “文革”时期的性与婚恋 - 音乐/片尾曲 - Michael Hoppé-Bella (For Bette) - 制作团队 - 节目编辑:肖鼠 制作人:晓雨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三姑六婆Badass Women / 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75分钟
9k+
2天前

17 以美之名:被缚的足与禁锢的腰 x 痴人之爱

三姑六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反封建、反压迫的缠足叙事颇为常见。但缠足究竟怎么缠?女性如何参与其中?这样一种痛苦的实践为何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活力?作为中西方女性身体改造的典型,束腰与缠足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似性?在宏观历史之外,我们更想知道关于缠足的细节。 在近距离观看缠足的过程中,我们也第一次审视“反缠足”的历史。它在传教士、国族和反封建、反压迫的不同话语裹挟中混乱向前,但本应作为行为主体的女性——她们的身体和痛苦却被忽视,隐私与个人空间也遭到侵犯。而无论是缠足还是反缠足,女性群体始终处于被区隔与划分的状态。 尽管缠足与反缠足已成过往,但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服美役”与反“服美役”的交锋中看到一些延续。 - 主持 - 肖鼠 - 嘉宾 - 阿酌:痴人之爱 主播 林林:历史学在读博士,一个对妇女史和医疗史充满兴趣和好奇心的人 - 时间轴 - 03:02 阿酌为什么对缠足的话题感兴趣? 05:20 灰姑娘的鞋与缠足历史的关联 11:41 女性一般在3到6岁开始缠足,具体步骤为试缠、试紧、紧缠、裹弯 20:08 为什么说“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20:47 身体的痛苦之外,缠足对女性意味着什么? 25:59 缠足、束腰和灰姑娘姐姐的大脚,都蕴含着社会等级的象征 35:08 年轻的手与被缚的足:缠足掩盖下农村女性高强度的经济劳动 38:15 缠足和紧身褡,在性感与禁欲两个维度反复横跳 45:22 《狩猎愉快》:文学视角下女性身体的“可塑性” 54:17 不管是缠足也好,还是反缠足也好,本质都是在女性的内部去进行一个区隔和划分 59:15 从国族到反封建、反压迫,反缠足创造的不同叙事 65:27 在反缠足运动中,女性的脚就像是一个可以随时拆卸的物件 69:39 荒唐的查脚员与放足大会,被侵犯的女性身体与隐私的边界 83:56 缠足为何消失? 86:16 切胃、隆胸、《麦瑟尔夫人》、“服美役”与P图 - 延伸阅读 -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高彦颐 《年轻的手与被缚的足: 追溯中国乡村缠足现象的消逝》,劳拉·宝森、葛希芝 《时尚与恋物主义: 紧身褡、束腰术及其他体形塑造法》,戴维·孔兹 《缠足物语》,冈本隆三 《身体之争: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历程》,杨兴梅 《狩猎愉快》,刘宇昆 - 制作团队 - 节目编辑:肖鼠 制作人:晓雨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三姑六婆Badass Women / 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98分钟
11k+
2天前

19 妇女节还是女性节?她还是伊?

三姑六婆

本期节目是“不止今天:2023年国际妇女节特别企划”的一部分。你也可以在任意播客应用搜索“不止今天”,收听这个系列节目的其他单集。 感谢过去一年时间里为本档节目提供策划、制作、剪辑、运营等各方面支持的女性朋友们,即: 为我们选择了极富力量感开场曲的剪辑师邵旻,她经常要把两个半小时的内容缩到1小时。 总是在深夜收到发布文件的米粒,她也负责了三姑六婆小红书的运营; 设计了好看的节目封面和小红书视觉的Jessi; 提供了嘉宾、选题、最新出版信息等各项支持的禾放; 为我们的小红书设计文字排版并编辑了公号推文的koko; 给出运营支持的得闻,她也是【不止今天】Campaign的发起者; 曾为节目提供策划和内容的Aya和小汤; 每一次不厌其烦过劳务审批的小宇宙O; 以及让我们在女性友好的氛围中开心做节目的Xi、Jennie、Aya和小汤。 祝大家国际妇女节快乐。 记得今天休假噢~ - 聊天的4个女的 - 肖鼠 晓雨 林林:历史学在读博士 Queenie:复旦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中国近代史妇女史方向(豆瓣ID:依路深) - 时间轴 - 01:59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 05:35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缘起归于20 世纪初的一系列妇女运动大事件 08:46 对于女生节和女神节的个人回忆 22:37 女神节:消费主义下对女性的谄媚 30:15 劳动意味逐渐在妇女节中消散 38:13 丁玲与《三八节有感》 44:07 是“妇女”还是“女性”? 51:04 “她”的文化史与“她”“伊”之辩 71:49 我们如何看待以“媎妹”等词语开始的反抗? - 延伸阅读 - 《“她”字的文化史》,黄兴涛 《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汤尼·白露 《大风雨中的漂泊者:从1942年的三八节有感说起》,冷嘉 - 制作团队 - 编辑:肖鼠 制作人:晓雨 统筹:禾放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三姑六婆Badass Women / 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80分钟
13k+
2天前

18. 历史想象中的现代性:屠龙少年如何不变成恶龙?

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陈昶羽。昶羽是纽约大学东亚系的博士学生,研究兴趣包括后殖民理论、华语影视与文本、身份认同。 从流行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到时事新闻报道中的中国立场和态度,这些叙述中都或多或少暗含着一种对中国形象的描绘或者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想象?这种形象又怎样与中国历史、历史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相关? 虽然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历史事实构成,但因为我们终究不是历史中的人,只能在想象中经历前人的经历,对历史的分析和对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解也常常依赖于某种历史想象。我们作为“东方”试图去理解的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性就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想象。为什么说这种历史想象是以线性史观作为支撑的?在线性史观下,后发现代性国家与先发现代性国家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超越先发现代性国家?如果不可能有真正的超越,我们又如何突破这种特殊的历史想象? 从对中国形象的叙述讲起,昶羽和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到了他者、线性史观、现代性、替代性现代性、如何突破线性史观等话题。 本期嘉宾 陈昶羽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3 嘉宾自我介绍 01:27 民族主义和自我文化画像 “两个辛丑年对比” “国学、汉服作为消费品”“中国特色版本,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 07:30 西方作为中国历史建构的“他者” “后发现代性国家把先发现代性国家作为他者” “论证自身的合法性是和先发现代性国家做比较,去超越” “冲击-反应模式作为文化想象“ 13:30 历史事实vs历史想象 “历史事实的虚构性” ”用以想象中国的现代化“ 柯文(Paul A. Cohen) 《在中国发现历史》 王德威 《被压抑的现代性》 “二分法会把西方和东方分开,比如科技看西方,文化看东方” 18:00 民族主义的不在场对象(西方)对自我建构的影响 “后发者对于先发者的表面反对之下,在深层次继承了先发者的思维框架” “对线性时间、现代性的想象” 21:55 日本的历史经验 津田左右吉 《什么是东洋文化》 竹内好 《中国的近代与日本的近代》 沟口雄三 《作为方法的中国》 “在同一条线上比先后,西方永远是一个参照” “我们能不能既不落后也不先进” “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想独特性是什么” 28:40 科技与经济发展合理化线性时间 “现代化理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幸福度越高,思想更加自由,所以经济发展好的国家更加先进“ 31:20 我们为什么要突破这种现代性想象? “因为它成为了殖民的理由” ”如果后发现代性国家接受这种想象,是削足适履“ 36:00 普遍vs特殊 “当前的现代性想象是把特殊经验普遍化了” 38:00 alternative modernity替代性现代性 日本“现代的超克”overcoming:“以西方的方式超越西方” “其实是走向了帝国主义” 43:45 后发现代性国家如何理解自己的位置? 同质与纯粹vs异质与杂糅:奇迈可(Michael Keevak)《成为黄种人:种族思维简史》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东方显得越来越落后,科学种族论出现““黄种人是被建构的概念” 51:26 本质vs过程: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把民族国家的形成比作抢椅子的游戏” “民族国家形成的那一刻就是坐下来的那一刻” “民族边界的划分有高度的历史偶然性” “但这种划分常常会被本质化” Helen Siu “study China as a process” 56:50 为什么关注过程可以突破线性史观? ”一个个体不是自我构成的,而是和与其他部分一起组成的“ “打破的是普遍和特殊的唯二选项”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是全球史的注脚”“都是全球史过程中的小过程” “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01:05:00 总结 “不要把现代性的替代方案当作西方的替代方案” “这不是有建设性的历史想象” “Us with modernity” 参考资料 Cohen, P. A. (2010).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recent Chinese past.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王德威. (2006). 被压抑的现代性. 社会科学论坛, 2. 津田左右吉. 什么是东洋文化. 支那思想と日本 (1937年) (岩波新書). 竹内好. (1948). 中国的近代与日本的近代. 沟口雄三. 孙军悦(译). (2011) 作为方法的中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Keevak, M. (2011). 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elen Siu, https://campuspress.yale.edu/helensiu/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68分钟
8k+
2天前

19. 粉丝的反叛与顺从 —— 饭圈冲突的权力真相

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王宁馨 @盛夏几口莲。宁馨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博士生,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她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粉丝社群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关系。 饭圈文化在近年来总是容易成为娱乐新闻的焦点,我们三个也在关注日常文娱节目时对此现象感到十分好奇。在“路人”眼里似乎缺少理智的追星现象到底应该如何被理解?粉丝做的每一个决定背后能够自洽的逻辑是什么?粉丝行为与偶像事业是如何紧密挂钩的?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粉丝对于”偶像“的二次创作/解读?社群内部的权力结构又是怎样被建立、摇动以及稳固的? 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粉丝社群的出现和建立,作为一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是否能够对主流文化产生冲击、构成威胁?粉丝圈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又是什么? 在这一期里,我们与宁馨从粉丝的个体行为聊到粉丝文化对社会文化环境能够产生的影响。 本期嘉宾 王宁馨 @盛夏几口莲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3 宁馨的学术经历 "一旦开始学术研究就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自己之前作为粉丝的经历,是一种介于粉丝和学者之间的学者粉丝(aca-fan),力图在之间寻找平衡。" 02:40 近期追星与追剧经历分享 05:12 媒体粉丝与名人粉丝 “媒体粉丝(media fan)与名人粉丝(celebrity fan)很难划分清楚。偶像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精心营造的文化产品。” 06:55 从饭圈冲突扩大到社会公共事件 “粉丝社群内部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同质化群体。” “从人类学的视角,粉丝社群内部是一个层层分化的异质化的群体。粉丝群内部也会有难以弥合的冲突。” “唯粉和cp粉的冲突源于对偶像和自我性别化身份认同的差异。” “原本处于粉丝内部的冲突破圈,扩大到了社会公共事件层面,侵犯了其他文化圈层粉丝的利益。” 15:05 粉丝群体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大粉的自我赋权 “粉丝亚文化内部的权力结构类似于一个金字塔。” “大粉可以通过积累粉丝经济资本,也就是氪金建立更高的粉丝身份。花钱并不是最终目的,晒单才是重要的环节,在经济投入的展演 (performance)中完成自我偶像化的过程。” “也可以通过积累文化资本自我赋权。通常这种方式通过挪用主流社会中的价值评判标准以证明自己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比如晒学历、分数,输出观点、专业技能。” “也可以通过积累粉丝社会资本。这一类大粉通常是娱乐行业工作者,可以提供独家的小道消息。” “大粉的地位是流动的,时刻受到粉丝的质疑。金字塔并不是稳定的结构。一旦大粉的行为违背了粉丝们的期待,大粉的位置就会岌岌可危。” 24:16 为什么要成为大粉?—— 粉丝社群内部赋权的目的是什么? “大粉(粉丝中的意见领袖)是共同创造偶像形象的一个群体。” “粉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的观众。粉丝不止参与了消费过程,也参与了文化意义的生产,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产消者(prosumer)。” 29:43 粉丝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 “粉丝文化对主流文化可以是一种抵抗关系,比如粉丝的喜好会影响资本的方向。” “但从另一角度,粉丝文化也表现了对主流文化的协商,一定程度上复制和重申了主流文化的价值体系。” “从我的研究来看可能更悲观一些,粉丝文化始终处在主流文化次一级的地位。粉丝集体行动的准则是为了获得在主流文化中的合理性,是一种危险的「附庸」。” 37:20 饭圈冲突中体现粉丝文化对主流价值体系和异性恋霸权的根源上的体认 “比如,对CP的提纯、圈地自萌及用小号追星。” “粉丝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也来源于主流的价值体系。” 42:56 追耽改剧嗑cp是「刀尖舔血」么? “粉丝始终处在亚文化的反叛和主流价值体认的拉扯中。” 44:00 粉丝经济中的情感资本主义 “粉丝在追星过程中所建立的幻想给了女性跳出父权主导的性别模式的可能性,可以跳出原本的社会身份去创造理想化的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甚至社会关系。” “从粉丝个体角度去考察,粉丝实践给予粉丝的远远超越消费本身,是逃离现实的一种出口。” 51:10 正确的追星方式存在么 “我比较警惕用「正确与否」来评价追星的行为。” “很多社会问题被冠上了‘粉丝’的标签,似乎就获得了被批判的天然合理性,这是在转移矛盾。” “从田野调查与粉丝的朝夕相处中更能关注到追星对于粉丝个体的意义。追星可能从外部视角看来是无意义幼稚并且疯狂的,但从粉丝个体生命的角度却是逻辑自洽且有意义的实践。追星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是情绪的自我疏解。” 参考资料 Bacon-Smith, C. Enterprising women: Television fandom and the creation of popular myth.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2. Bourdieu, P.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London: Routledge. 1984. Bourdieu, P.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Richardson, J.,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Westport, CT: Greenwood, 1986. pp. 241–58 De Certeau, M.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trans. Steven Rendall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p.117. Fiske, J.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fandom’, in Lewis, L.A. (ed.) The Adoring Audience, London: Routledge. 1992. Hills, M. Fan cultures. Psychology Press. 2002. Jenkins, H.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s,London: Routledge. 1992. 中译本为《文本盗猎者: 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 作者: (美)亨利·詹金斯 译者:郑熙青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Jenkins, H.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YU press. 2006. 戴锦华:《后革命的幽灵种种》,海螺社区,https://mp.weixin.qq.com/s/-z1xArgoA6kSbeUX7ny3Ug 杨玲:《撕逼:网络圈层冲突中的语言操演、认同建构与性别鸿沟》,文化研究集刊,https://mp.weixin.qq.com/s/xPpq3oz7nMLxzFcUoDS9dA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84391445/theQoos-Brand-Illustration/modules/488781603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59分钟
34k+
2天前

21. 磕拉快乐的背后:CP、耽美、“泥塑”中的性别想象

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葛亮@自闭阿凉 和 王宁馨@盛夏几口莲。葛亮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文化、媒体与创意产业专业的博士候选人,研究耽美文化中的性/别,身体和欲望。宁馨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文化、媒体和创意产业专业的博士候选人,也是双重意识的第一位返场嘉宾,她在第十九期节目中和我们聊到了粉丝社群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关系。 观众在观看影视剧和娱乐节目时“磕CP”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与磕CP相关的耽改剧、泥塑等话题也越来越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CP”即coupling,指把两个角色或真人进行配对。从选秀节目到耽改剧中的CP,当女性观众在磕CP时磕的是什么?为什么想象男性之间的爱情是对女性有吸引力的?如果说阅读和创作耽美小说为女性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自由在何处? “泥塑”,即逆苏,逆向玛丽苏的意思,代表粉丝欣赏与偶像身上与生理性别不相符的性别特征。在近期引起广泛讨论的耽改剧《山河令》中,主角周子舒和饰演这个角色的男性演员被大家称为“老婆”,就是一种泥塑现象。这种泥塑是不是一个特殊的女性表达情感和欲望的方式,它又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性别想象?如果说泥塑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性别认同,它是否具有真正的先锋性?通过泥塑,我们是否向流动的性别观念迈进了一步? 本期嘉宾 葛亮 @自闭阿凉 王宁馨 @盛夏几口莲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00 嘉宾介绍 02:00 为什么从事亚文化研究? “关注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其他文化形式的互动中产生的权力关系” “我们对亚文化的定义本身就是被主流文化规训的” “粉丝的位置可能是一个边缘的位置,但是文化不是小众文化” 07:00 近期娱乐生活:选秀CP的磕法? 拉郎CP粉 vs 唯粉磕CP 11:20 为什么观众想要磕CP? “偶像在和其他成员产生互动的过程、情感交流中能够丰满自身形象、展现性格中吸引人的特质” “粉丝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偶像的吸引力” 17:50 当我们在磕耽改剧CP的时候我们在磕什么? “为什么女性会喜欢男男爱情故事?” “女性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在耽美世界里得到表达” “耽美小说的亚类型满足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欲望” 22:50 粉丝和资本的互动 “粉丝不接受耽改剧把BL线转BG” 25:40 为什么近些年耽改剧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用户体量激增,用户的讨论成为了资本需要关注的舆论方向” “政策管控滞后于市场发展” “从宫斗剧到耽美剧,资本重新发现了一个审美亚类型来刺激观众的消费” 32:10 观众观看耽改剧时带入某一方角色吗? “一些批评指出耽美小说以女性的消失为代价去想象男性之间的爱情;但是女性抽离于这个故事的时候,可能也获得了更加多元和自由的位置,可以自由地凝视和带入故事中的人物,根据自己的意愿重塑和扭转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创造、阅读耽美是自由的空间” 41:20 耽美文化 vs 现实中同性恋群体 “男同志群体会认为耽美文化挪用同志群体的形象” “耽美本身就是浪漫化想象” 47:20 泥塑所代表的性别想象:既先锋也保守 “泥塑,就是逆向玛丽苏,是粉丝欣赏与人物社会性别不同的传统意义上的性格特质” “温柔、强大的女性特质引起女性观众共鸣” “泥塑粉也在幻想两性关系” “是对男强女弱的两性关系的复制” “泥塑的先锋性在于女性欲望的表达方式” “但是表达本身是男性生殖器中心的话语” 01:02:20 流动的性别观念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可以拥有多种性格特质” “耽美作品的强强作品中攻和受都可以拥有强大和脆弱的一面” “权力的颠覆和平衡是吸引人的” 01:07:50 总结 与嘉宾聊天的小广告:全平台账号@自闭阿凉 ,微博@盛夏几口莲 参考资料 澎湃思想市场,澎湃新闻. (2020年4月1日.) “女粉丝喊男明星老婆,“是以我的性别赞美你””,https://mp.weixin.qq.com/s/PvLpjTmuxVsm57awXRRZ2w Ng, E., & Li, X. (2020). A queer “socialist brotherhood”: the Guardian web series, boys’ love fandom, and the Chinese state. Feminist Media Studies, 20(4), 479-495. Chang, J., & Tian, H. (2020). Girl power in boy love: Yaoi, online female counterculture, and digital feminism in China. Feminist Media Studies, 1-17. Tian, X. (2020). Homosexualizing “Boys Love” in China: Reflexivity, Genre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17(1), 104-126. Hu, T., & Wang, C. Y. (2020). Who is the Counterpublic? Bromance-as-Masquerade in Chinese Online Drama—SCI Mystery. Television & New Media, 1527476420937262.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各大播客平台及社交平台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69分钟
14k+
2天前

24. 市场参与权力分配:经济学如何解释男女不平等?

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

本期节目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的主播兰亚青,也是本期节目的嘉宾,将介绍自己的研究和兴趣,从性别的政治经济角度解读经典学术研究,解读父权制是什么、性别差异为什么会导致男女权力不平等等问题。兰亚青是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博士学生,研究兴趣包括中国与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 近日离婚纠纷案件中,全职家庭主妇离婚获5万家务劳动补偿相关新闻或许展示了以法律形式承认家务劳动价值的可能。而"家庭劳动补偿"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某种对于家庭内部与社会中权力与劳动分配的理解之上的。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权力是什么?性别差异如何造成权力不平等?为什么在市场中,同样作为劳动者的女性的平均收入比男性低?雇佣歧视如何加剧机会、收入、权力的不平等?经济学的视角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在市场和婚姻中的权力关系和权力分配? 政治经济学认为,女性在生活和职场中所面临的性骚扰、性侵犯和不公平待遇等问题归根结底是由男性与女性间的权力不平等造成的。固定的劳动分工、行业歧视、承担家庭劳动等则是导致的权力不平等的原因。政策和立法如何改善现状?如果女性拥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力,她们会如何选择? 本期嘉宾 兰亚青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5 内容介绍 父权制是什么?性别差异为什么会导致男女权力不平等? 02:40 经济学对权力的解读:议价能力 07:35 由性别差异造就的议价能力的不同 09:05 性别的比较优势与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 “男性承担可以在市场产生交换价值的工作,女性承担没有被市场承认具有交换价值的家务劳动和育儿工作。” 15:40 女性参与劳动市场面临的困难:为什么工资低于男性? “歧视并不在于女性的工资更低,而在于部分雇主不会给女性提供部分工作。” “关键在于,雇主是否有完美的信息,能够准确地判断每一个求职女性个体的工作能力、生产效率。” 21:10 求职中的歧视: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 统计歧视/刻板印象 “根据对一个社会群体的平均表现,判定,在这个群体之下的每一个个体的表现和能力。” “雇佣歧视不仅不容易通过个体的努力被打破,反而,容易消灭个体的努力。” 25:20 职场性骚扰是男女权力不平等的结果 26:60 收入问题:育儿造成女性收入的牺牲 “在科技和知识领域工作的女性有更加平等的收入。因为在这种领域,工作产出对于时间和地点的要求是更加灵活的,付出时间和回报也是成直线比例的。“由工作管理性质造成的,而不是由男性女性的能力不同而造成的男女收入不平等。” 32:10 女性参与政治决策 “女性比男性更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 “女性还会希望政府创造更大的公营部门,创造更多需要普遍性技能的工作” 38:10 结尾 参考资料 Becker, G. S. (1985). Human capital, effort, and the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3(1, Part 2), S33-S58. Goldin, C. (2014). A grand gender convergence: Its last chapte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4(4), 1091-1119. Iversen, T., & Rosenbluth, F. (2010). Women, Work, and Politics. Yale University Press. Ott, N. (1995). Fertility and Division of Work in the Family. Out of the Margin.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80-99. Rosén, Å. (1997). An equilibrium search-matching model of discrimination.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1(8), 1589-1613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40分钟
8k+
2天前

28. 非洲基建项目中的博弈:合同如何体现社会关系

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麻博洋。博洋是杜克大学人类学的博士学生,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在非洲的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参与到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从铁路,港口到水利工程。从宏观角度看,这背后是利好的政策,是迅速发展的中非关系。而当我们把镜头聚焦,这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一纸纸复杂的工程合同,以及中资企业进入非洲后与当地居民产生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国在非洲的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中资企业在非洲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外派非洲的中资企业员工与当地人有什么样的互动?在基建工程的合同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我们能观察到什么样社会关系的博弈? 从在卢旺达做田野调查的经历开始,博洋和我们在本期节目中从人类学研究的角度讨论了基础设施在非洲的发展,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和形象,以及非洲研究对我们的意义。 本期嘉宾 麻博洋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0 嘉宾介绍 01:00 什么是基础设施? “Infra + structure, 潜在的系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新基建、美国的三万亿法案” 08:30 如何做基础设施的田野研究? “在卢旺达的工程项目上做田野调查” “解读基础设施和合同之间的关系” “合同的产生、实行、监管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博弈” 12:20 为什么合同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肯尼亚二手服装贸易的例子 “Infrastructure of infrastructure” 15:40 对中国式新殖民主义的反驳 “这样的观点忽略了非洲国家的agency” “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到了空心化资本主义的阶段,随着中国加入到WTO,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一部分,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劳动模式、公司管理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会接受资本主义的影响、实行世界通行的做法。但中国本身并没有殖民主义的历史,也没有在非洲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影响力。” 25:50 多重现代性与agency主体性 “传统不代表贫穷,现代性也不代表就是好的” “当地人需要生活必须的材料,供水、桥梁、道路” “主体性是掌握在非洲当地政府、业主手上的” 31:40 基础设施的政治性 “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代表现代国家的图腾” 38:50 如何理解合同反映出的话语权的不平等? “项目部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工程很早完工,但是有些工程师和工人会想办法阻碍项目的完成” “如果项目完工,就会有失业的可能性,所以当地合作方会拖延工期” “合同所希望的利益最大化很难产生,因为对于个体来说的利益会很不一样” 47:20 政府的权力责任明晰反而阻碍项目监管 50:30 业主对合同的把控体现了业主的权力 “但很多时候业主会利用审批权要求施工方做合同以外的事情,在现场更改图纸” 53:00 中国建筑公司在非洲占据统治地位 “中国建筑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中国建筑公司” “但是利润率相比之前下跌很大” 58:20 卢旺达本地人和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的互动:种族问题? “卢旺达本地的高级技术、咨询人员更被管理层重视,但可能也会与业主、分包商有利益纠葛,获得很高的经济利益” 10:05:00 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和形象 “发生在非洲的事情有中国的投影,发生在中国的问题也能在非洲看到根源” “从非洲理解中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参考资料 结绳志 Corona读书会第23期 | 医疗基建 Medical Infrastructure https://mp.weixin.qq.com/s/aiIEMM7zFYs_nEUiA4N9SQ Larkin, Brian. "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infrastructure."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42 (2013): 327-343. Anand, Nikhil, Akhil Gupta, and Hannah Appel, eds. The promise of infrastructure.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8.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自Unsplash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70分钟
6k+
2天前

#302.保时捷:从纳粹阴影到全球奢侈品巨头,百年家族恩怨与商业博弈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Acquired》第十二季第六集,深度探索了传奇汽车品牌保时捷的百年历史。原节目主持人 Ben Gilbert 和 David Rosenthal 邀请到汽车界的权威人士、知名 YouTuber Doug DeMuro 作为嘉宾。Doug 不仅是保时捷的狂热爱好者,更曾是其员工,甚至在自己的车库中,伴随着他那辆珍贵的卡雷拉GT,与两位主持人共同录制了这期节目,带来了独一无二的内幕视角。 本期节目亮点纷呈,揭示了保时捷如何巧妙地平衡顶级超跑性能与日常驾驶实用性,使其在全球每年生产数十万辆,同时保持高昂的平均售价。我们将回溯保时捷的复杂起源,包括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工程天才及其与纳粹政权的深厚联系,以及大众汽车的诞生。节目还深入探讨了保时捷在战后的独立发展,标志性车型 911 的传奇故事,以及它如何险些被淘汰的戏剧性转折。您将听到 CEO彼得·舒茨如何力挽狂澜拯救 911,以及 90 年代公司濒临破产后,魏德金如何通过 Boxster 和备受争议的 Cayenne SUV带领公司实现惊人复苏。更引人入胜的是,节目详细剖析了保时捷家族与大众汽车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权力斗争,以及保时捷试图反向收购大众的惊天豪赌。最后,节目还展望了保时捷在电动化时代的未来,并对这个独特品牌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的“Acquired Doug Score”评估。无论您是汽车爱好者,还是对商业策略和家族传奇感兴趣,这期节目都将为您带来一场充满洞见的听觉盛宴。 翻译克隆自:Porsche (with Doug DeMuro) 👨‍⚕️ 本期嘉宾 Doug DeMuro,知名汽车 YouTuber 和内容创业者,运营着最大的独立汽车评测 YouTube 频道,曾是保时捷公司员工,狂热的保时捷粉丝。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保时捷的黑暗起源与战后重生 02:28 节目引言:保时捷的独特平衡与家族恩怨 04:50 德国工程的辉煌历史与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崛起 07:06 创始人与纳粹的深厚联系:不只是被迫合作 08:28 “人民汽车”的构想:与戴姆勒的分道扬镳 10:04 保时捷公司的诞生:咨询业务与犹太合伙人的悲剧 12:05 大众甲壳虫与希特勒:大众汽车的纳粹根源 15:55 战后大众的奇迹复苏:英国军官的远见 19:11 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工程天才:坦克、电动车与战犯监禁 21:16 家族奥地利分支的起步:从修理军车到打造保时捷356 27:56 家族与大众的交易:甲壳虫专利费与奥地利经销商帝国 32:29 战后德国的经济策略:高税率鼓励工业再投资 911的诞生与家族权力斗争 42:33 356的继任者:911的起源与费迪南德·皮耶希的发动机天赋 45:30 901到911:一个商标引发的传奇命名 47:55 911的成功:兼具性能与日常实用性的跑车典范 50:55 911的六缸水平对置发动机:保时捷的独特技术 53:06 914的尝试:与大众合作的入门级中置跑车 57:29 70年代石油危机与家族危机:两代费迪南德的权力之争 01:00:01 家族退出管理层:一个疯狂但为家庭团结的决定 01:01:27 家族成员的去向:保时捷设计与皮耶希执掌奥迪/大众 保时捷的低谷与魏德金的复兴 01:05:12 职业经理人时代的混乱:924、928与911的危机 01:07:35 911的险些终结:彼得·舒茨的传奇一笔 01:14:26 80年代末的衰退:产品老化与日本车的冲击 01:18:28 公司濒临破产:市值跌至4亿欧元 01:19:59 绝境求生:959超跑与为梅赛德斯、奥迪代工 01:26:38 魏德金上任:丰田生产系统与产品线精简 01:27:54 Boxster的成功:与911共享平台的新入门级跑车 01:30:11 Cayenne的争议与成功:保时捷进军SUV市场 01:33:59 Carrera GT的诞生:在SUV工厂生产的纯粹超跑 01:40:57 魏德金的辉煌成就:市值增长百倍,从濒临破产到行业巨头 家族的反向收购与电动化未来 01:44:00 魏德金的野心:保时捷反向收购大众的豪赌 01:45:51 大众汽车法:德国法律与衍生品收购 01:49:19 雷曼兄弟倒闭:金融危机下的短线轧空与保时捷的困境 01:51:23 皮耶希的反击:大众收购保时捷的运营公司 01:53:00 家族的最终胜利:成为大众集团最大股东 01:54:52 金融危机后的发展:中国市场与918 Spider超跑 01:59:49 Macan与Taycan:电动化时代的布局与挑战 02:04:43 保时捷的再次IPO:欧洲史上最大规模上市 商业模式与“Acquired Doug Score” 02:07:27 今天的保时捷:家族控股、CEO共享与业务构成 02:08:20 中国市场与SUV:保时捷在不同区域的品牌认知 02:09:58 规模与奢侈品的平衡:与法拉利、路易威登的对比 02:14:15 毛利率分析:汽车与奢侈品的成本差异 02:17:57 护城河分析:品牌、规模经济与传承 02:24:37 成功经验总结:赛车、品牌连续性与梦想吸引力 02:27:07 Acquired Doug Score:收入增长、盈利能力与护城河评估 02:34:33 嘉宾推荐环节 02:38:58 嘉宾Doug DeMuro的个人事业分享 02:40:57 结束语与节目信息 🌟 精彩内容 💡 纳粹阴影下的起源 保时捷的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与纳粹政权有着深厚联系,甚至直接参与了大众汽车的创立。战后,大众汽车在英国军官的帮助下奇迹般复苏,而保时捷家族则通过与大众的合作,获得了甲壳虫的专利费和经销商网络,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费迪南德本人不光是纳粹,还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密友,他还是党卫军的成员。” 🚗 911的传奇诞生与家族恩怨 911的诞生源于费利·保时捷“小车大马力”的理念,并结合了家族成员费迪南德·皮耶希的六缸水平对置发动机设计。然而,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家族成员集体退出运营,为公司未来的动荡埋下伏笔。 “我们拥有唯一一辆可以从东非拉力赛开到勒芒,然后再开去剧院,最后开上纽约街头的车。” 📉 濒临破产的边缘 在70年代石油危机和80年代末经济衰退的双重打击下,保时捷一度市值跌至不足4亿欧元,几乎破产。CEO彼得·舒茨力挽狂澜,以传奇性的一笔拯救了911的命运。公司甚至一度为梅赛德斯和奥迪代工,以维持工厂运转。 “在九二年,美国销量跌至四千一百辆。我们说的就是那个水平。完全是绝境。” 🚀 魏德金的复兴与反向收购 90年代,魏德金上任CEO,通过实施丰田生产系统、精简产品线(只保留911),并推出Boxster和备受争议的Cayenne SUV,使保时捷市值增长百倍。随后,他策划了一场惊天豪赌,试图反向收购大众汽车,最终却在金融危机中功亏一篑,反而被大众收购。然而,保时捷家族却因此成为大众集团的最大股东。 “保时捷对入门级保时捷的策略,就是一辆二手的保时捷。” ⚡ 电动化未来与品牌护城河 保时捷通过918 Spider超跑引入插电混动技术,并推出了Taycan电动车,在电动化浪潮中占据领先地位。尽管SUV车型销量巨大,但保时捷成功地维持了其作为顶级跑车品牌的声誉。这种独特的品牌传承、规模经济和持续创新构成了其强大的护城河。 “它不只是看起来像,它真的有同样的前翼子板、同样的前大灯和引擎盖。”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69分钟
99+
2天前

29. 跨年特辑:畅聊学术与生活

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

朋友们,又是一年新年好啊~ 最近收到了很多朋友们的关心,询问我们双重意识的近况。在这里给大家报个平安,我们还在!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断断续续的更新了19期节目,探索了很多新话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对节目以及节目外的生活也有了很多新的反思。到了年底,我们仨希望通过这期节目聊聊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感谢朋友们过去一年的陪伴,新的一年请大家期待双重意识新的探索~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00 断更的原因;我们有更新的压力吗? 03:40 2021年的播客体验中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08:00 对于学术和生活的关系的反思 13:30 知识体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 15:10 博士学生的身份危机:方向感与学科边界 21:00 今年达到我们的目标了吗? 23:40 下一年的目标是在播客内容中加入更多自己的观点 29:20 2022年的播客计划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33分钟
4k+
2天前

30. 国家的形成与建构

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

上次「市场参与权力分配:经济学如何解释男女不平等?」这期节目收到了很多朋友们积极的反馈。这次我们给大家带来这一solo系列的新一期节目。我们的主播兰亚青,将从上学期的一节课说起,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讨论“国家”这个概念。 “国家”是一个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概念,然而“国家”到底是什么?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一个决策单位?一个行动者?科技,工具,环境会对国家的形成有什么用的影响?税收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税收方式各不相同? 如今国际社会的讨论中,国家的强大与否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当我们说一个国家力量强大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意思?而又是什么导致了有些国家强大?有些国家弱小?这些经典的关于国家建构的理论对我们现代国家能力的建构有什么样的启示,又存在什么样的局限性? 本期嘉宾 兰亚青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10 国家是什么? “马克思韦伯:对于暴力的垄断” 04:50 为什么农业社会更等级化? “农业社会里,工具的出现伴随而来的是局部地区、部分人口的生产力快速提高,进而导致不平等” “出现生产者和‘强盗’的分化,强盗不生产,主要活动是想方设法拿走生产者的成果” Mancur Olson: moving bandits 游走的强盗 and stationary bandits 常驻强盗 Olson, M. (1993). Dictatorship,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7(3), 567-576. 11:00 科技/工具、环境/地形促进国家的形成 land productivity 土地的生产效率 vs. land appropriability 农作物被征收的容易程度 Mayshar et al.: “农作物被征收的容易程度和社会的等级分化程度成正比” Mayshar, J., Moav, O., Neeman, Z., & Pascali, L. (2021).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Productivity or Appropriability?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y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4:40 地形促进国家的形成:是否容易迁徙 16:20 为什么有些国家强大,有些国家弱小? “我们关注国家作为行动者是如何变强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稳定的执政权” “相对于这两个目的而言重要的能力,叫做国家能力” “任何对于增长国家能力的有帮助的过程,叫做国家建构” 19:20 税收:说明国家渗透进人民生活的程度 21:00 税收、利润对于国家建构的重要性 Tilly: “war made the state, and the state made war” - “进行战争的过程帮助国家建构能力” “发动战争和进行战争帮助国家建立了成熟的向国民收税的机制,这种收税的机制体系在战争结束后不会瓦解消失,而是成为了帮助国家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阶梯。” 23:30 三种国家建构的路径 “1. 城市国家,统治者需要和资本家、商人、银行家谈判来获得战争资金” “2. 强制/武力集中的地区,地主、封建制度里的贵族向农民征收税” “3. 民族国家,统治者从资本家的手里获得战争资金” Tilly, C. (1992).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 990-1992. Wiley-Blackwell. 26:50 为什么资本家愿意缴税,将钱借给国家 ? David Stasavage: “城市国家一般比领土面积更大的国家更容易借到钱” Stasavage, D. (2003). Public debt and the Birth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France and Great Britain 1688–178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0:10 英国和法国税收体系的区别 “法国是自上而下强制性的税收,只要国家统治者能够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资本家就愿意借钱给国家” “英国的官僚体系相对薄弱,统治者和国民谈判,促进了议会的形成” North, D. C., & Weingast, B. R. (1989). 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public choic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49(4), 803-832. 36:10 什么收税方式是更加有效率? “农业为主的社会,自上而下的专制体系更有效,贸易和工业为主的社会,自下而上议会制更有效” “中央集权最利于国家建构,最重要的是权力集中在国家中央” 38:00 对于现代国家能力建构的启示? “国家/统治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自然资源、国际资金援助” “会削弱国家增强自己官僚体系税收能力的意愿” “殖民时代遗留的国家的官僚体系”:非洲的国家划分的例子 41:40 基于西欧历史的国家建构分析有局限性 参考资料 Boix, C. (2015). Political order and inequ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araman, K. K., & Pamuk, Ş. (2013). Different paths to the modern state in Europ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arfar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political regim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07(3), 603-626. Mayshar, J., Moav, O., Neeman, Z., & Pascali, L. (2021).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Productivity or Appropriability?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y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North, D. C., & Weingast, B. R. (1989). 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public choic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49(4), 803-832. Olson, M. (1993). Dictatorship,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7(3), 567-576. Stasavage, D. (2003). Public debt and the Birth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France and Great Britain 1688–178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asavage, D. (2011). States of credi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illy, C. (1992).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 990-1992. Wiley-Blackwell.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自Unsplash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43分钟
12k+
2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