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被认可,是人的必经阶段

ONE收音机

主播/李荟莹 听说,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阿诺拉》是具有争议的。 人们创造出很多奖项,以激励从业相关的人员,而有些奖就和小学生期末发奖状一样,近乎每个小朋友都能获得奖状和奖品回家,我小学一年级时,捧回家一张“小白鸽”的奖状,奖励我卫生搞得干净,老师以这种方式激励成绩不怎么样的同学。 说到那些媒体颁奖现场,一个个都是修罗场。 2019年,歌手裘德发行了《颁奖的时候我要缺席》,整个歌想表达的是:认为很多人都喜欢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但是他觉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好,不能用同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 二十年前,周杰伦写了一首《外婆》讽刺颁奖典礼只是个游戏,自己没有输,不需要改变。 不屑于获奖,意味着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得多强大的人才能修炼出这种心态?当年歌手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时,铺天盖地的新闻说:“他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这是一个假新闻。可人们愿意相信鲍勃·迪伦是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始终的对抗者,就应该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就应该挑战拒绝一个被世界看重的奖项。 人们乐于看到拒绝领奖的桥段,觉得是得奖人对外部世界的一场反抗,达到了一种人人羡慕的“不需他人认可”的姿态,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们需要认可,需要奖状,需要名利,因为没获得过。 都说不要执着于被喜爱、被认可,这终究是一个口号,希望被别人看得起,希望有体面的社会地位,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等等,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阶段,有的人时间长一点,有的人时间短一点,有的人可能终其一生都被困在里面。 当真正发自内心不在意外界评价时,就不需要这些口号来自我鼓励了。 在那之前,祝你多获几个奖,虽然有些奖,含金量不高,也会慢慢懂得根本没必要执着拿下那些成就,但那是以后的事了,至少领取“小白鸽”奖状的我是快乐的。

24分钟
99+
5个月前

为她交学费而不是买婚纱,女性还有明天 Vol.22

少说梦话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王亭 策展人 本期介绍:(含关键剧情讨论) 又到妇女节,两部正在热映女性主义电影《还有明天》《初步举证》激起了我们的表达欲。 《还有明天》是一部温暖的电影,它用幽默轻巧的方式讲述了1946年一对意大利母女遭遇到的家庭暴力与社会不公,引出了意大利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投票权,对抗命运、书写明天的时代背景。 《初步举证》则是一出压抑的独角戏,它讲述了一名遭遇性侵的女辩护律师泰莎,尽管勇敢坐上原告席却无法自证的艰难处境。面对清一色的男性法官、书记员、律师、警察,泰莎除了勇敢探讨什么是性同意的议题外,还通过自己作为职业律师的女性力量,追寻人间真理与正义,在父权的铜墙铁壁上砸开了一条裂缝,让女性处境的暗室照进一缕光。 从《芭比》到《坠落的审判》,从《好东西》到《出走的决心》,从《还有明天》到《初步举证》,近两年越来越多女性创作者和女性主义题材影视作品诞生,但,这仍然远远不够。 正如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曾说,只有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都是女性时,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女性创作者和女性主义作品,但这绝不是,也不能只是女性主义者的自嗨。这个世界,有一半是女性,还有一半是男性,需要与之抗争也需要与之沟通,才能创造一个更平等自由的世界。随着更多女性作品走进男性观众的视野,女性跟男性之间沟通的桥梁便已建立,尽管这条桥目前还很崎岖,但它已经建立起来了不是吗? 本期BGM: Daniele Silvestri《A bocca chiusa》- 电影《还有明天》插曲

52分钟
5k+
5个月前

vol.013 从"玉玉症"到"愉愈症"?| 金陵医派的情绪急救包

中医请回答

​节目简介​ 本期节目深度对话南京市中医院神志病科王挺主任,围绕现代人高发的失眠、轻度抑郁问题,探讨中西医治疗差异与协同。从一则真实病例切入,解析失眠与抑郁的复杂关系、药物选择误区,并揭秘金陵医派“身心同调”的特色疗法。节目融合专业医学知识与实用心理策略,为听众提供科学、落地的健康管理方案。 时间轴​ * ​01:01-01:15​ 病例引入:失眠患者服用抗抑郁西药后的副作用困扰 * ​02:15-03:15​ 失眠认知误区:健康睡眠的“完美标准”是否存在? * ​05:06-07:21​ 西医诊断争议:如何区分单纯失眠与抑郁共病? * ​08:49-12:13​ 中医治疗策略:金陵医派的辨证思维与“调脾胃”案例解析 * ​14:23-17:04​ 心理建设方法论:接受、重构与适应的六步心法 * ​19:52-23:49​ 高危人群预防:遗传、应对策略与童年环境的影响 * ​25:16-30:01​ 中医VS西医药物:疗效、副作用与患者认知误区 * ​34:10-39:47​ 金陵医派特色疗法:中药、针灸与情志疏导的协同作用 ​关键内容提炼​ 1. ​失眠的本质辨析​失眠可能是独立疾病,也可能是抑郁/焦虑的“预警信号”,需通过专业评估(如睡眠监测、心理量表)明确根源。 警惕“完美睡眠”认知误区:夜间短暂觉醒、做梦均属正常生理现象。 2. ​中西医治疗逻辑​​西医:以抗抑郁药、镇静剂快速控制症状,但需警惕药物依赖与个体化剂量调整。 ​中医(金陵医派)​:核心思想:“治神先调身”,通过调和气血(如经典“调脾胃”疗法)改善情志。 特色手段:中药复方(如含酸枣仁、合欢皮的安神方)、耳穴压豆、五志相胜情志疗法。 3. ​患者行为指南​​就医选择:优先到神志病科、心身医学科等专科就诊,避免盲目依赖心理科单一视角。 ​药物管理:西药:坚持“小剂量起始、缓慢增量”原则,副作用明显时及时沟通医生调药。 中药:需连续服用2-4周观察疗效,忌频繁更换处方。 ​日常调护:睡眠卫生:固定就寝时间、睡前1小时禁用电子设备。 情志疏导:练习“正念呼吸”(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记录情绪日记。 4. ​高危人群预防体系​​遗传敏感者:建立“压力预演”机制,预设职场挫折、人际冲突等场景的理性应对方案。 ​童年创伤者:通过团体心理治疗修复安全依恋模式,避免过度自我归因。

41分钟
99+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