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CUBE杨婉彦:实现100%增长,小众品类也能成就大生意

出海正当时

|本期内容| 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环境,多数人一谈及商业成功,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些耳熟能详、占据主流市场的大众品类。 手机、快消品、家电等领域巨头林立,似乎只有在它们之中,才能分得一杯羹。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魔方可能只是童年记忆里那个难以征服的小方块。然而,有一家企业——GANCUBE将魔方从一个简单的玩具,打造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符号,它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小众品类,也能成就大生意” 的真谛。从数据来看,其在2023年营收实现100%的增长。 GANCUBE CMO 杨婉彦在第九届灵眸大赏现场分享了实现成功的三大关键突破: 一是认知突破。魔方看似是玩具,实则背后市场分层明显,并且通过魔方,我们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制造。虽然魔方起源于匈牙利,但如今其顶级制造中心在中国,这依靠的是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极致的产品力。 二是边界突破。从一个小众竞技产品发展为连接全球玩家的生态平台,我们利用智能科技降低玩家进入门槛,通过社群文化连接用户,使魔方从极客专属演变成流行文化符号。 三是商业突破。在旁人看来,魔方赛道天花板有限且小众,但我们找到了全球化路径,证明只要定位精准、深耕细分赛道,小众品类也能成就大生意,就像魔方虽简单,却蕴含着四十三亿亿种可能性。 GANCUBE(淦源智能科技)CMO 杨婉彦,带来《从产品到生态,Gancube如何用小热爱撬动海外亿级大生意?》的主题演讲。 |时间戳| 00:10 竞速魔方:从玩具到全球竞技运动的演变 02:52 从魔方小众市场撬动亿级生意的策略 07:07 魔方圈的创新:从产品到生态系统的构建 09:09 构建竞技、智能与社群生态的魔方品牌战略 12:25 魔方品牌全球化增长策略及挑战 15:03 魔方运动的社交渠道内容矩阵与全球文化影响 18:38 魔方十年:从专业竞技到全球流行文化符号 22:19AI技术在出海营销中的应用与探索 |关于栏目| 《出海营销全球观》栏目始终以全球化视角,深耕营销专业10年+,希望输出“深刻、高度、好用的”营销洞察,以及梳理出全局的全球化营销专业知识体系。 |关于我们| Morketing:全球视野下,聚焦「数智营销商业」优质内容。官网:www.morketing.com 使命:营销连接商业,数智促进效率! Morketing 衍生自“Marketing”,我们将 A 改成了 O,意为 “Mobile Marketing”,强调移动互联网对于营销的结构性改变,深耕移动互联网、以及伴随其发展的数据技术对营销产业的颠覆Morketing 的“O”内涵丰富,是 Mobile,更是 Global。 我们有个始终不变的观念:当下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格局,包括每一篇稿件的采访和撰写。我们不断摸索,如何用写好故事的方式,用更专业的视角看营销变革和营销对于商业。

24分钟
87
5个月前

AI局内人Vol.5|0基础也能写程序?大厂辞职的我,如何用AI编程软件开发付费榜第一的app,过上数字游民生活的?

CEO锦囊

🚀 文科生靠AI逆袭成软件开发者?揭秘零代码基础打造百万爆款app的秘密! 🤔 当大厂程序员还在焦虑被AI取代,零基础的普通人如何用AI开发出月销百万的app?从东南亚数字游民到小红书爆款操盘手,AI如何重构产品开发与职业边界?面对cursor、阿里trae、windsurf等ai变成工具的多维打击,个体开发者又该如何守住自己的创新护城河?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36氪《CEO锦囊》直播间AI局内人专场邀请到了苹果Appstore付费榜第一「小猫补光灯」开发者花生、鲸选AI主理人杨晓鹤,和我们一起聊聊AI coding时代,普通人如何0基础开发爆款app。 📌本场直播中,主持人帮主和嘉宾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7:30苹果App store付费榜第一app「小猫补光灯」介绍 23:30关于我的数字游民体验…… 26:30在「小猫补光灯」之前,花生还开发过这些…… 47:00AI应用开发方法论 63:20应用开发完成后,平台运营推广方法论 86:50deepseek还是claude?现在的AI编程,哪些大模型最好用? 89:20AI编程软件cursor现场开发演示(视频资料请移步36氪视频号直播回放观看哦~) 106:50嘉宾总结:从去年八月开始0基础AI编程,如今回看,我最大的收获是…… ✨本期人物:帮主,「36氪CEO锦囊」主播🎤 AI进化论-花生,「小猫补光灯」开发者、30W+粉丝量AI讲师⛰️ 杨晓鹤,「鲸选AI」主理人🌊 ✌️后期:杨晓文(实习) 关注36氪视频号,即可找到本场视频直播回放哦~

123分钟
99+
5个月前

“寒潮”重塑健身房,健身教练们的出路在哪里?

界面新闻

“上门私教以及在私人工作室带课,是我最近一年主要的工作形式。” 大熊是一名常居上海的健身教练,教龄八年。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他刚刚加上了一位新客户的微信。对方是居住在浦东的金融界白领,希望大熊每周能上门一到两次,提供臀腿训练的教学。 和对方谈好价格后,大熊将手机切入后台,依次进入小红书、抖音等APP,检查账号有没有收到新的私信和评论。这些社交媒体都是他招生的重要平台。按照大熊的说法,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4个小时教学,2个小时通勤,4个小时编辑社交账号的内容并和粉丝互动以获得更多的潜在学员。 将时间拉回到五年前,大熊还不需要花这么多精力运营私域。他当时挂靠在某连锁健身机构下,不需要自带器械,不需要远距离通勤,所在门店每月都能给他提供稳定的生源。幽默开朗的性格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让大熊的学员黏性很高,为此他还获得过总部颁发给优秀教练的奖金。 “但现在整个行业大不如前了,稳定的机构变少,学员们信任越来越低。我现在只能摸索着这种流动教学、接散客的生存模式,走一步看一步吧。”大熊谈到。 大熊不是孤独的。在上海、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都活跃着大批像大熊一样的“流动教练”。他们中有的人教龄比大熊还长,手握多份莱美证书,教过超千名学员,但都因为所在机构关门,被迫选择了这样不稳定的赚钱模式。 从百花齐放到连连“爆雷”,中国的连锁健身行业只用了不到五年。 界面新闻记者 |覃思悦 界面新闻编辑 |任雪松

11分钟
99+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