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如何理解「允许自己失败就是自我关怀」?

心理这点事儿

「你的烦恼·我来答」本期提问:如何理解「允许自己失败就是自我关怀」? 【心理这点事儿】有声节目及图文内容由「你的烦恼·我来答」和「片刻」两个系列板块组成,每周的一、三、五中午12:00将各大有声APP进行有声节目的更新(如遇节假日暂停更新)。 「你的烦恼·我来答」聚焦于“你的烦恼·我来答”的日常心理困扰的答疑解惑。每周从大家的留言或知乎平台上选择提问进行解答,每期回答一个问题。 「片刻」是全新推出的「行动、感受与体验系列」,在繁忙奔波的日常里,在声音陪伴下与自我相处的练习与体验。我们将用冥想、书写、绘画、散步、与自然接触等不同的方式,引导自己——从头脑走向体验,从理解回到感受。 ———————————— 主播:@笛笛:有着6年的心理咨询执业经历,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 |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 |北京知名高校心理咨询师 | 在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拥有15年的影视娱乐及传播行业工作经验,曾任职于全球500强企业和国内一线电影公司管理岗位,参与策划、制作、营销多部国内外知名影片。 如有心理咨询需求,请关注“心理这点事儿”公众号,输入“心理咨询”获得咨询师笛笛详细的专业相关介绍及具体的预约流程。 「微信公众平台」将同步开启「解忧留言板」,请搜索“心理这点事儿”公众号,在「解忧留言板」中留言(留言将不会公开展示),可以将当下困扰你大大小小的心事儿留在那里,我们将通过播客节目及公众号进行解答,为你排忧解惑。同时期待你的关注、订阅及转发分享。

11分钟
99+
3周前

E082 《F1:狂飙飞车》:苹果亏了,但还有车队老板更亏

虚实之间True Imagination

新一期的光影之外系列节目,我们为大家带来此前热映的《F1:狂飙飞车》背后的故事,我们会聊到电影本身的收益情况,以及电影背后F1真实的种种趣闻。 本期主播: 老饕、活在当下 本期内容: 03:18 电影班底的聚首 10:18 电影的拍摄手法 17:04 每年为F1带来20%收入的围场俱乐部 22:51 现实中比Ruben亏得更惨的人:维杰·马尔雅 29:01 国内欠债国外撒钱,维杰·马尔雅与印度力量车队的沉浮 38:46 详解电影中车队董事会成员皮特·班宁的种种操作 46:36 职业体育联盟背后的商业操作可能比赛事本身更精彩 印度力量车队历年成本和亏损情况 本期音乐: 1-2 Punch --- Rex Banner 本期参考报道: The Hollywood Reporter:《Brad Pitt, Joseph Kosinski, Lewis Hamilton Racing Project Revs Studios, Streamers Into Bidding War》 Borys Kit 著 Variety:《Tim Cook Reveals Apple’s Vision for Movies and TV: Why Spending Millions on Blockbusters Like ‘F1’ Is About More Than Selling iPhones》 Cynthia Littleton 著 F1官网:《How the ‘F1’movie filmed its thrilling car sequences – and the role that Toto Wolff played in the process》 GQ:《Inside the Making of the New F1 Movie with Brad Pitt, Damson Idris, and Lewis Hamilton》 Daniel Riley 著 Deadline:《‘F1’Jerry Bruckheimer Interview:Under The Hood Of Brad Pitt Formula One Movie》 Forbes:《The $400 Million Loss That Put The Brakes On F1's Force India Team》 本期文稿后续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虚实之间True Imagination 节目官方知识星球:虚实之间Plus 节目微博:虚实de老饕、虚实de活在当下

54分钟
9k+
3周前

031 把兴趣变成职业:只有做事,没有叙事

左摇右晃

hi,我们终于有听友群啦,欢迎加 wandermei0829 进群~ 把兴趣变成职业会怎样? 从原有的毫不相干的职业,到重心变成做攀岩业务。好像变化很多,但又感觉也没啥戏剧性和转折故事,我们的日常也就是做事。 但朴素的日常中也有一些好玩的分享。那就聊聊吧。 你将听到: 看业务 00:12 叙事是可以选择的,积极的也好,loser 的也好 03:03 为什么喜欢当攀岩教练,一开始只是喜欢研究动作的原理 06:27 业务好玩的地方还是挺多的 12:26 做的东西不是标品,无法规模化,怎么办? 13:14 我们工作室最宝贵的财产是什么? 做事情 15:21 教练自己对这个运动的思考和热情很重要(说三遍) 15:52 天天线上指导会觉得很烦嘛 16:17 基于攀岩去观察:三脚架的故事 18:18 和 i 人学员怎么相处:诶,好像真的 i 人学员居多啊 23:39 教不会咋整? 29:11 学员都给过什么反馈? 30:55 压力大吗,怎么缓解? 33:08 教新手会觉得重复吗? 做自己 35:37 怎么看待服务行业:虽然是技能服务,但是每个人的沟通确实很不一样 37:26 我压根没想提供情绪价值啊 37:55 服务的人千奇百怪,怎么确保大家的满意度? 40:01 爬得太丑了,学员觉得不好意思发视频怎么办 41:34 情商是什么? 43:12 我也经常爬 emo 啊 48:37 做人的态度?不压迫自己,也不压迫别人 55:29 叙事不重要,做事更重要 祝大家都爬得更健康,更有章法,更有进步。 最后再介绍一下小鸡攀岩工作室。 霜教练和溜达梅一起创办的攀岩工作室。小鸡是我们家猫的名字。 霜教练是国家一级定线员,也是有着八年教学经验的攀岩教练,同时还是一位科研工作者。溜达梅曾经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云南教书两年,后来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多年,是一个爬了很多年但是不稳定进步的攀岩爱好者。 我们的业务: 攀岩线下私教 攀岩线上指导 旅攀 联系我们: 小红书:小鸡攀岩-霜 B 站:小鸡攀岩-霜 播客:左摇右晃 加入听友群请加 vx:wandermei0829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本期主播:溜达梅&霜 录制时间:2025 年 8 月 12 日晚,北京家中

58分钟
99+
3周前

E89. 男中介说能住就行,女中介说姐你别急

双响屁

一位旅居海外的豆姓女士近期归国,在寻找理想住所的过程中,经历了中介误导、房源虚假、租房市场收费规则变化等重重挑战,最终通过调整策略、明确了“一次住的比一次好”的个人原则,并通过打造身份,建立与房东的信任,成功租到心仪的房子,并反思了居住稳定性对生活与事业的重要性,让我们一探究竟。 租房陷阱大排查: 10:42 “钓鱼房源”吸引客户,试探心理价位 12:18 “照骗房”高饱和度修图掩盖墙皮老化 13:49 “串串房”:呆半小时就头晕、流泪等中毒症状 14:57 甲醛检测服务骗局:不密闭48h测什么甲醛? 18:16 男中介:主卧不行你睡次卧不就行了 19:47 链家我爱我家推行新模式:从中介费到服务费,一年多收46%? 租房心理大复盘: 24:33 满意度80%代表不能忍受的20%日后会发酵成变100% 25:08 好房子养出来,常搬家根基不稳 26:00 建立原则,快速提升决策效率 27:20 另辟蹊径,联系豪宅中介给出低端价位 29:20 真诚+技巧+努力,抢到100分的优势房源 推荐豆子找到的靠谱中介小郑(女生)!主要是做杭州城西房源,有需要可以联系她 剪辑:yewei&小龙 BGM:F1 - Hans Zimmer 【联系我们】加小助手Alunumen可入听友群,丽人,爱人,打工人,群内畅聊。 小红书👉Yewei 小红书👉大豆女士 【About us】大家好,这里是双响屁!顾名思义有两个都市丽人在放屁!我是豆子,一个屁事缠身的矮子美女!我是Yewei,一个屁话连篇的长腿美眉!我们播客主打两个特色,美女放屁,屁话管够!可能会有些鞭辟入里的屁,你也可以当我们纯属在放屁。

36分钟
2k+
3周前

vol.58 "痴迷的东西最终都连起来真的太爽了"

话仙桃

标题的话来自 Jonathan Anderson,我完完全全可以共鸣。 这一期关于家和物件,关于收藏、收集和 curation(总觉得翻译成策展有点怪但也没想出还能翻译成什么)。shownote 不短,附上了蛮多超链接,我常常会觉得不断叠加的超链接,是日常生活里很好玩也很有效的 curation 实践。 * 欢迎评论、分享与打赏,每次看到评论区有新留言总是开心的!谢谢支持,谢谢鼓励,谢谢喜欢。 🎙️ 这一期聊了 * 拍摄于 Kettle's Yard 里的Studio Nicholson Autumn 25 campaign * DIOR REBOOT REVEALED! BY JONATHAN ANDERSON HIMSELF! * 杉本博司的《本歌取》,在《现象》那本书里,在去完杉本博司的江之浦测侯所之后,我也想起了《本歌取》,当时在备忘录里记下的一段 note * Kettle's Yard,位于英国剑桥的小小美术馆,是再理想不过的家的样子,也收藏了诸多英国现代主义艺术品。 * 伦敦的 the Cosmic House,伦敦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后现代主义建筑师 Charles Jencks 的终极实验。 * Kettle's Yard 里的鹅卵石们 * Jim Ede: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家的好朋友,“20 世纪英国现代主义艺术史上的关键配角” * 23 岁就在一战战场上阵亡去世了的 Henri Gaudier-Brzeska,后来他被称作是“法国天才雕塑家”,Kettle‘s Yard 里的其中两件: * "a life of unspoken homosexual desire" * Kettle's Yard 里的两幅美丽男孩画 by Christopher Wood * 在 Kettle's Yard 里的 Jonathan Anderson * 左图为 Kettle's Yard,右图为 Jonathan Anderson 的家里 * 左图为 Kettle‘s Yard,右图为 J.W Anderson 巴黎新空间 * Jonathan Anderson’s Things 文章里,让 Jonathan Anderson 说出这一期标题那句话的那本《塞尚传》旧书。 * J.W. ANDERSON in HD: A Journey Towards the Essence of Neo-Capitalism * 影响 Jim Ede 很深的布朗库西在巴黎的工作室 * 「话仙桃」第 28 期, 《野口勇:永远的世界公民》里,聊了下野口勇-布朗库西-罗丹之间的层层递进; * 英国现代主义画家 Ben Nicholson 以朋友的身份同样影响了 Jim Ede,Kettle's Yard 其中一幅他的画 * 在 Vitra 的田根刚展览,他的理论 Archaeology of the Future 不就是杉本博司说的 Old is New,不就是 Jonathan Anderson 的 Look into the past to find the future 吗? * 片头片尾音乐 Holly Waxwing & Rose Modular — Soft Shell

32分钟
2k+
3周前

EP012 AI、永生和有效加速主义:聊聊Mountainhead What Mountainhead Tells Us About Tech Culture 2025

新新人类 Pixel Perfect

【聊了什么The What】 当你的Twitter feed成精,会拍出一部怎样的电影?答案就是HBO的新电影《Mountainhead》。 本期节目,我们和疲惫娇娃和美轮美换共同畅聊这部《继承之战》导演的最新力作。雪山豪宅里的四个科技巨头,一边俯瞰着因自家AI而陷入动荡的世界,一边上演着堪比现实硅谷大佬群聊的扯皮与交锋。为什么说这部电影像是“All-in Podcast”成了精?四个主角如何分别对应现实中的硅谷大佬们?当硅谷tech bro提起“有效加速主义”(E/acc)、创始人主权(Founder Sovereignty)与“大教堂”(The Cathedral)黑话时,他们到底在说什么?改变世界的宏愿如何一步步成为“想当皇帝”的委婉表达?如何用第一性原理重新发明公交车? What kind of movie would your Twitter feed make if it came to life? The answer might just be HBO’s new film Mountainhead. In this episode, we team up with our friends at 疲惫娇娃CyberPink and 美轮美换 American Roulette to dive into the latest work by the director of Succession. Set in a luxurious alpine mansion, the film follows four tech moguls as they gaze down at a world spiraling into chaos—thanks to their own AI creations—while engaging in arguments and power plays that feel eerily reminiscent of a real-life Silicon Valley group chat. Why does this film feel like the All-In Podcast personified? Which of the four characters map onto real-world tech titans? And when these Silicon Valley tech bros throw around buzzwords like "Effective Accelerationism (E/acc)," "Founder Sovereignty," and "The Cathedral"—what are they really talking about? How do lofty ambitions to "change the world" morph into thinly veiled power grabs? And what does it mean to reinvent public transportation from first principles? 【时间轴 The When】 * 03:39 我们最喜欢的编剧把我们的推特故事线拍成电影了 * 08:15 四位主角是如何“缝合”现实中的硅谷大佬们? * 15:56 硅谷意识形态的转变:从商业逻辑到宗教信仰 * 32:29 科技大佬的权力渴望与“大教堂”、“创始人主权”、“Luxury Belief” * 42:30 渴望权力,却又想逃避责任的Tech Bro文化 * 54:29 警惕权力的新外衣与我们应有的警惕 * 03:39 Our favorite screenwriter turns our Twitter storylines into a movie * 08:15 How the four protagonists are “stitched together” from real-life Silicon Valley moguls * 15:56 The ideological shift in Silicon Valley: from business logic to religious belief * 32:29 Tech elites’ thirst for power: “The Cathedral,” “Founder Sovereignty,” and “Luxury Beliefs” * 42:30 The Tech Bro dilemma—craving power while dodging responsibility * 54:29 The new disguise of power and why we must remain vigilant 【拓展链接 The Links】 * [Peter Thiel被问到“你希望人类继续持续下去对吧?”的迟疑爆红视频] * 小华提到的漫画:“参议院的老板们”——1889 [image.png] 【我们是谁 Who We Are】 新新人类是一档由几个与互联网一起长大的新生代科技记者主持的播客,致力于站在中美交汇点上,解读全球科技潮流与人文的交织。 * 马修:一个网瘾晚期的全职养猫人 * 杜安蕤:一个想当裁缝的科技/文化撰稿人 * 一闻:一个对地铁比手机更上瘾的记者 【支持我们 Please Support Us】 如果喜欢这期节目并愿意支持我们: * 海外用户:patreon.com/c/pixelperfect_xxrl * 海内用户:afdian.com/a/pixelperfectpod * 商务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If you like our show and want to support us, please consider the following: * Those Abroad: patreon.com/c/pixelperfect_xxrl * Those in China: afdian.com/a/pixelperfectpod * Business Inquiries Email: [email protected]

61分钟
99+
3周前

沪爷、博主、主理人:标签叠满聊都市餐饮“夜经济”

井户端会议

【聊天的人】 韩不韩(中式居酒屋“三佰杯”创始人) @爱喝酒的Allen(酒类视频博主) 梵一如 “三佰杯”的氛围 每日手写菜单 招牌菜“江蟹生刺身” 东京银座的“杂居”大楼 【时间轴】 06:27 从宁波开来上海的“网红”小酒馆 12:28 除了云贵川bistro,宁波菜也在上海异军突起的原因 18:51 SKU、冷链物流、酒单...要聊得那么干货吗? 26:01 “夜生活”经济的底层逻辑 35:48 很有钱的宁波为何夜经济并不亮眼? 47:45 老上海1/3宁波后裔,让宁波菜仿佛主场作战 52:14 在上海开店的算术题:成本vs客群 1:00:14 东京“杂居”大楼模式的启发 1:14:08 餐饮业未来主题:更专业、更精细 1:25:27 在上海开酒吧的大趋势:还是得各种“卷” 1:31:41 “网红”店的名号真的好吗? 1:35:59 大众点评的分数应该相信吗? 【OP】 邹晟栋(童声) RayHan(音乐) 【ED】 何日君再来 - 邓丽君 【logo】 ZUM XIN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苹果系统自带【播客】APP、【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井户端会议》,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等APP收听。 【剪辑】 梵一如 【商务合作】 邮箱:[email protected] 【出品】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107分钟
53k+
3周前

Vol.112 文化创新不是“贴牌游戏”:品牌该如何做对“长期题” 从短期营销到复利资产?

钱钱品牌局

在品牌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文化创新正成为各行业突围的关键。从茶饮咖啡行业的发展可见一斑,其历经扩张规模、推爆款、价格战、明星代言、IP 联名等阶段后,众多品牌开始转向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并非简单的贴牌联名,而是品牌基于自身定位的长期建设,是商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它能为品牌注入内核,提升价值,助力品牌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 共谈嘉宾: 钱峻 《钱钱品牌局》主理人 联合主播 / M360 MSAI & 创+平台 创始人 JASMINE 杨志华《钱钱品牌局》联合主播/品牌实战派专家 前百胜餐饮集团市场副总裁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0:56 每次谈营销,都会去看茶饮行业,中国现在崛起最快的茶饮咖啡行业。 3:09 霸王茶姬因的全球布局与东方茶文化的结合被认为具有创新性。 3:32 茶颜悦色则以其地方特色和难以复制的古装文化形象出名。 4:37 喜茶通过禅意的设计和极简风格传达现代文化。 5:58 奈雪的茶则被评价为小清新但文化特质不明显。 6:26 在文化创新上,顾客首先感知到是一品牌的表达方式和视觉传达。 8:33 品牌在打价格战转化销售的同时,还是要去维持品牌形象质感。 12:24 品媒时代,品牌也要跟媒体一样去输出自己的内容,跟文化进行绑定。 14:17 品牌要有自己的品牌文化,在自己赛道上定位自己的价值观。 17:55 霸王茶姬,用东方茶或者国风文化持续的去输出文化,代表国人的一种符号。 22:05 品牌做文化创建,是要做长期的可复利的文化建设。 23:39 文化创新下,品牌还是要做好研究和积累,把自己所在的赛道基本功先梳理一下。 26:33 品牌要成为领导品牌的话,一定要去做文化的布局跟投资。 在商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文化创新已不再是品牌的 "加分项",而是突破增长瓶颈的 "必选项"。当茶饮行业还在价格战、明星代言、IP 联名的红海中厮杀时,真正有远见的品牌已悄然开启文化深耕的转型。 这种转型绝非简单的视觉包装或短期营销,而是基于品牌基因的长期价值构建,是商业逻辑与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 文化创新不是 "贴牌游戏",而是价值共生 许多品牌将文化创新等同于 IP 联名 —— 把知名形象印在包装上、推出限量周边,便宣称完成了 "文化升级"。但从行业实践来看,这种 "贴牌式合作" 难逃 "一月一撕" 的命运,如同日历般短暂易逝。 真正的文化创新具有三大特征: * 长期性:霸王茶姬对 "东方禅" 文化的坚持并非昙花一现,而是通过全球门店布局、奥运会事件营销等持续动作,将茶文化渗透到品牌肌理; * 深度性:瑞幸与《长安的荔枝》的合作,不仅是借用 IP 形象,更通过杯身文字传递历史典故与价值观,让消费者感受到 "不是杯子漂亮而已" 的文化重量; * 共生性:红牛成立媒体实验室深耕极限运动文化二十余年,积累的素材量远超专业机构,最终让 "极限运动" 成为品牌的专属符号,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双向赋能。 支持文化是要做长期的、可复利的文化建设。文化创新的核心,是让品牌成为某种文化的参与者、推动者甚至定义者。 从 "卖产品" 到 "传精神":文化创新的三大路径 品牌的文化创新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行业特性与自身定位的系统化工程。从茶饮行业到国际品牌的实践中,可提炼出三条清晰路径: 路径一:绑定文化符号,强化身份认同 霸王茶姬以 "东方茶" 为核心,从产品命名到包装设计,再到与龙泉瓷等非遗技艺的合作,全方位强化 "国风" 符号;茶颜悦色则深耕湖南地方文化,通过古装女性形象与门店沉浸式设计,成为地域文化的商业载体。这种路径的关键在于:找到与品牌基因匹配的文化符号(如地域特色、传统技艺),并将其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与体验。 路径二:输出价值观,建立情感连接 沪上阿姨通过与鞠婧祎、吴彦姝的合作,传递 "自由在握" 的女性态度,让茶饮从功能性产品升级为情感表达载体;某些美妆品牌聚焦 "女性成长",通过内容输出与社会议题呼应,构建超越产品的价值认同。这种路径的核心是:将品牌置身于社会文化语境中,成为特定价值观的 "发声者"。 路径三:深耕垂直文化,构建专业壁垒 喜茶早期尝试以 "禅意" 为文化锚点,通过极简设计与空间氛围传递现代生活美学;红牛专注极限运动文化,从太空跳伞到伦敦塔挑战,积累了海量专属内容,让 "肾上腺素飙升" 与品牌强绑定。这种路径要求品牌:在细分文化领域建立专业话语权,成为该文化的 "权威代表"。 短期流量与长期复利:文化创新的投资逻辑 茶饮行业的 "外卖大战" 中,品牌斥巨资补贴价格,换来的是短期订单增长,却难以沉淀品牌价值;而文化创新的投资看似 "隐性",却能形成可持续的复利效应。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 * 价格战的投入是 "消耗品":5 个亿的营销预算投流后,仅留下短期 ROI,缺乏长期价值; * 文化创新的投入是 "资产":宝马赞助巴塞尔艺术展、路易威登设立手工艺大赏,不仅提升品牌调性,其文化投资本身可能随时间升值(如收藏艺术品的增值)。 国际品牌的实践早已验证这一逻辑:可口可乐用近 200 年传递 "快乐分享",成为全球文化符号;Nike 将 "体育精神" 融入品牌血脉,即便科比去世,"曼巴精神" 仍持续赋能品牌。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无论是同仁堂等百年老字号,还是茶饮等新兴品类,文化创新都是将 "短期生意" 转化为 "长期品牌" 的关键。 成为领导品牌的前提:文化布局决定行业地位 "举一个百事可乐的例子,百事的百年史也是潮流文化、青年文化的一个进化史。" 这句话揭示了商业竞争的终极规律:领导品牌必然是文化的引领者。 品牌要实现从 "参与者" 到 "领导者" 的跨越,需做好三件事: 1. 梳理基本功:明确所在赛道的特性、目标客群的文化需求,避免盲目跟风; 2. 长期主义:像东鹏特饮赞助街舞大赛十年那样,在选定的文化方向上持续深耕; 3. 与时俱进:结合科技(如 NFT、数字藏品)与社会议题(环保、平权),让文化表达保持活力。 当茶饮品牌从 "9 块 9 大战" 转向文化深耕,当中国品牌从 "贴牌联名" 走向价值观输出,这不仅是商业的升级,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化创新最终要回答的问题是:你的品牌,能为这个时代留下什么文化印记?这才是商业增长最深厚的底色。 TAKEAWAY 1、文化创新是品牌突破同质化竞争的核心路径,而非可选动作。 2、短期流量投入难沉淀价值,文化创新需长期主义与复利思维。 3、单纯 IP 联名或视觉包装只是 “贴牌”,不算真正的文化创新。 4、品牌应找到与自身基因匹配的文化领域,深度绑定而非盲目跟风。 5、文化创新需输出明确价值观,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6、文化符号的持续传递,能让品牌成为特定文化的代表者。 7、品媒时代,品牌需像媒体一样输出内容,将文化转化为品牌资产。 8、领导品牌必然是文化的布局者与深耕者,文化高度决定行业地位。 9、文化创新投入是 “资产” 而非 “消耗”,可随时间沉淀并升值。 10、文化创新需结合时代趋势(如科技、社会议题),保持表达活力。 思考点 1、品牌如何避免文化创新沦为短期营销噱头,实现长期价值沉淀? 2、文化符号、价值观输出与垂直文化深耕,哪种路径更适合成长期品牌突破? 3、相比价格战等显性投入,文化创新的 "复利效应" 该如何量化评估?

28分钟
99+
3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