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8分钟
播放:
257
发布:
1周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在品牌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文化创新正成为各行业突围的关键。从茶饮咖啡行业的发展可见一斑,其历经扩张规模、推爆款、价格战、明星代言、IP 联名等阶段后,众多品牌开始转向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并非简单的贴牌联名,而是品牌基于自身定位的长期建设,是商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它能为品牌注入内核,提升价值,助力品牌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
共谈嘉宾:
钱峻 《钱钱品牌局》主理人 联合主播 / M360 MSAI & 创+平台 创始人
JASMINE 杨志华《钱钱品牌局》联合主播/品牌实战派专家 前百胜餐饮集团市场副总裁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0:56 每次谈营销,都会去看茶饮行业,中国现在崛起最快的茶饮咖啡行业。
3:09 霸王茶姬因的全球布局与东方茶文化的结合被认为具有创新性。
3:32 茶颜悦色则以其地方特色和难以复制的古装文化形象出名。
4:37 喜茶通过禅意的设计和极简风格传达现代文化。
5:58 奈雪的茶则被评价为小清新但文化特质不明显。
6:26 在文化创新上,顾客首先感知到是一品牌的表达方式和视觉传达。
8:33 品牌在打价格战转化销售的同时,还是要去维持品牌形象质感。
12:24 品媒时代,品牌也要跟媒体一样去输出自己的内容,跟文化进行绑定。
14:17 品牌要有自己的品牌文化,在自己赛道上定位自己的价值观。
17:55 霸王茶姬,用东方茶或者国风文化持续的去输出文化,代表国人的一种符号。
22:05 品牌做文化创建,是要做长期的可复利的文化建设。
23:39 文化创新下,品牌还是要做好研究和积累,把自己所在的赛道基本功先梳理一下。
26:33 品牌要成为领导品牌的话,一定要去做文化的布局跟投资。
在商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文化创新已不再是品牌的 "加分项",而是突破增长瓶颈的 "必选项"。当茶饮行业还在价格战、明星代言、IP 联名的红海中厮杀时,真正有远见的品牌已悄然开启文化深耕的转型。
这种转型绝非简单的视觉包装或短期营销,而是基于品牌基因的长期价值构建,是商业逻辑与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
文化创新不是 "贴牌游戏",而是价值共生
许多品牌将文化创新等同于 IP 联名 —— 把知名形象印在包装上、推出限量周边,便宣称完成了 "文化升级"。但从行业实践来看,这种 "贴牌式合作" 难逃 "一月一撕" 的命运,如同日历般短暂易逝。
真正的文化创新具有三大特征:
* 长期性:霸王茶姬对 "东方禅" 文化的坚持并非昙花一现,而是通过全球门店布局、奥运会事件营销等持续动作,将茶文化渗透到品牌肌理;
* 深度性:瑞幸与《长安的荔枝》的合作,不仅是借用 IP 形象,更通过杯身文字传递历史典故与价值观,让消费者感受到 "不是杯子漂亮而已" 的文化重量;
* 共生性:红牛成立媒体实验室深耕极限运动文化二十余年,积累的素材量远超专业机构,最终让 "极限运动" 成为品牌的专属符号,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双向赋能。
支持文化是要做长期的、可复利的文化建设。文化创新的核心,是让品牌成为某种文化的参与者、推动者甚至定义者。
从 "卖产品" 到 "传精神":文化创新的三大路径
品牌的文化创新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行业特性与自身定位的系统化工程。从茶饮行业到国际品牌的实践中,可提炼出三条清晰路径:
路径一:绑定文化符号,强化身份认同
霸王茶姬以 "东方茶" 为核心,从产品命名到包装设计,再到与龙泉瓷等非遗技艺的合作,全方位强化 "国风" 符号;茶颜悦色则深耕湖南地方文化,通过古装女性形象与门店沉浸式设计,成为地域文化的商业载体。这种路径的关键在于:找到与品牌基因匹配的文化符号(如地域特色、传统技艺),并将其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与体验。
路径二:输出价值观,建立情感连接
沪上阿姨通过与鞠婧祎、吴彦姝的合作,传递 "自由在握" 的女性态度,让茶饮从功能性产品升级为情感表达载体;某些美妆品牌聚焦 "女性成长",通过内容输出与社会议题呼应,构建超越产品的价值认同。这种路径的核心是:将品牌置身于社会文化语境中,成为特定价值观的 "发声者"。
路径三:深耕垂直文化,构建专业壁垒
喜茶早期尝试以 "禅意" 为文化锚点,通过极简设计与空间氛围传递现代生活美学;红牛专注极限运动文化,从太空跳伞到伦敦塔挑战,积累了海量专属内容,让 "肾上腺素飙升" 与品牌强绑定。这种路径要求品牌:在细分文化领域建立专业话语权,成为该文化的 "权威代表"。
短期流量与长期复利:文化创新的投资逻辑
茶饮行业的 "外卖大战" 中,品牌斥巨资补贴价格,换来的是短期订单增长,却难以沉淀品牌价值;而文化创新的投资看似 "隐性",却能形成可持续的复利效应。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
* 价格战的投入是 "消耗品":5 个亿的营销预算投流后,仅留下短期 ROI,缺乏长期价值;
* 文化创新的投入是 "资产":宝马赞助巴塞尔艺术展、路易威登设立手工艺大赏,不仅提升品牌调性,其文化投资本身可能随时间升值(如收藏艺术品的增值)。
国际品牌的实践早已验证这一逻辑:可口可乐用近 200 年传递 "快乐分享",成为全球文化符号;Nike 将 "体育精神" 融入品牌血脉,即便科比去世,"曼巴精神" 仍持续赋能品牌。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无论是同仁堂等百年老字号,还是茶饮等新兴品类,文化创新都是将 "短期生意" 转化为 "长期品牌" 的关键。
成为领导品牌的前提:文化布局决定行业地位
"举一个百事可乐的例子,百事的百年史也是潮流文化、青年文化的一个进化史。" 这句话揭示了商业竞争的终极规律:领导品牌必然是文化的引领者。
品牌要实现从 "参与者" 到 "领导者" 的跨越,需做好三件事:
1. 梳理基本功:明确所在赛道的特性、目标客群的文化需求,避免盲目跟风;
2. 长期主义:像东鹏特饮赞助街舞大赛十年那样,在选定的文化方向上持续深耕;
3. 与时俱进:结合科技(如 NFT、数字藏品)与社会议题(环保、平权),让文化表达保持活力。
当茶饮品牌从 "9 块 9 大战" 转向文化深耕,当中国品牌从 "贴牌联名" 走向价值观输出,这不仅是商业的升级,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化创新最终要回答的问题是:你的品牌,能为这个时代留下什么文化印记?这才是商业增长最深厚的底色。
TAKEAWAY
1、文化创新是品牌突破同质化竞争的核心路径,而非可选动作。
2、短期流量投入难沉淀价值,文化创新需长期主义与复利思维。
3、单纯 IP 联名或视觉包装只是 “贴牌”,不算真正的文化创新。
4、品牌应找到与自身基因匹配的文化领域,深度绑定而非盲目跟风。
5、文化创新需输出明确价值观,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6、文化符号的持续传递,能让品牌成为特定文化的代表者。
7、品媒时代,品牌需像媒体一样输出内容,将文化转化为品牌资产。
8、领导品牌必然是文化的布局者与深耕者,文化高度决定行业地位。
9、文化创新投入是 “资产” 而非 “消耗”,可随时间沉淀并升值。
10、文化创新需结合时代趋势(如科技、社会议题),保持表达活力。
思考点
1、品牌如何避免文化创新沦为短期营销噱头,实现长期价值沉淀?
2、文化符号、价值观输出与垂直文化深耕,哪种路径更适合成长期品牌突破?
3、相比价格战等显性投入,文化创新的 "复利效应" 该如何量化评估?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