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9.对话摇滚前线工人:我在FUJI搭舞台,“降本增效”无处不在

音乐进化论 MusicEvolution

本期嘉宾:@不愿透露姓名的石头老师🍠 在国内,他是迷笛音乐节的常客,在东亚地区最大的音乐节,他是做着每天消耗超4000卡繁重体力活的舞台搭建工人,是什么吸引他每年不计回报地前往山里?他是怎么靠“关系”入门,又如何在其中发挥中国人的中庸之道,游刃有余处理着一切棘手问题,中日工作文化有哪些差异?当“降本增效”平等地降临每个项目组,他们又面对了哪些考验和挑战?来听听为数十万乐迷制造愉悦的“舞台造梦师”的故事。 🕙Timeline 【Part1】与FUJIROCK的工作结缘 * 04:33我带外教去迷笛,外教带我看BobDylan * 07:50 如何维持合作关系:开始靠“关系”,后期靠“能力” * 12:37 各国员工的性格、文化、工作方式差异 * 16:07日本人“刻板印象”故事2则 【Part2】重生之我在FUJI“做苦工”,也享受“闲暇” * 22:45水晶宫的由来?“国际纵队”的舞台搭建往事 * 28:28差点被“降本增效”掉的水晶宫舞台 * 34:10“草台班子”在FUJI:梯子也要从国内运,还是MADE in CHINA香 * 38:36 全球开启“降本增效”,员工食堂好难吃!😣 * 40:29终于“赚钱了”!工人薪资大公开,但好像比想象中低? * 42:30 外行人想“入门”:先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 44:20“后台票”的一日闲暇:石头心中今年的最佳舞台 the Hives 【Part3】FUJIROCK的“极端”体验们 * 49:56降本增效的最大挑战:绿舞台的发电机故障 * 51:22遇到极端下雨天怎么办? * 53:30迷笛与FUJI都有“插秧”体验! * 55:42 山下达郎“灾难级”散场! 【Part4】一些FUJI隐藏彩蛋,你可能会错过的体验 * 01:00:09浅聊中日乐迷文化+音乐节体验差异 * 01:02:34锯木头体验:人生最漫长的3min劳动! * 01:05:03买爆这个周边背后!门票占比只是FUJI一环 * 01:08:12 吉祥物GON-CHAN:原来石头可以拿? * 01:11:25王子酒店玄学使用指南:普通人几乎不可能定到 * 01:14:45苗场常驻人口:平时有且仅有70人 * 01:15:40野外生存体验:全面装备必不可少! PlayList(顺序版) * 《I'm Gonna Be (500 Miles)》-The Proclaimers * 《Africa》-TOTO * 《Tender Defender》-Vulfpeck * 《Eye of the Tiger 》-Survivor * 《悲しみのない世界》-坂本慎太郎 * 《The Last Day Of Summer》-The Cure * 《Wait For The Moment》-Vulfpeck * 《21世紀の宇宙音頭》-三波春夫 📷一些石头老师的工作地及团队工作照 😝听友群传送>>> 如果你想要跟节目,以及这个还值得玩一玩的世界🌎有更多沟通窗口,可添加微信MeRadio2024 或扫描公告内二维码进群 💿关于《音乐进化论MusicEvolution》 一份“立足老歌,放眼世界”,从「个人」出发的“老派少女听歌指南”。大部分节目将以一些发行超过10年以上的歌为线索,展开聊聊这些好音乐如何进化而来,也试图建立起一些「音乐」与「目的地」以及更大世界之间的关联,主节目之外,还会有「靡靡之影」与「失眠音药」两个番外内容,期待你的持续收听与互动。

81分钟
1k+
4周前

059 张爱玲:市民阶级电影在香港的传承与衰落

珍宝海鲜舫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借着上次的话题,我们聊聊香港电影传统里那段随着电懋(国泰)影业终结的旧事,和战后漂泊海外,与香港电影之间有过一段艰难缘分的张爱玲。 本期主持人:离谱蔓 BGM: Artur Zakiyan -- Shushiki Shownotes: 00:44 香港电影曾经的市民阶级叙事传统 02:45 改开之后的张爱玲热 06:11 “润学鼻祖”张爱玲与生存的艰辛 10:30 骨灰级电影爱好者张爱玲女士 11:33 战后与桑弧困境里的相逢 14:13 桑弧与张爱玲的相得益彰 15:35 也许不对的时间,遇到难得好的人 16:29 大时代里认知交错与各奔东西 17:29 张爱玲的政治敏锐或许有何而来 19:32 所有的情感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 21:16 陆运涛与南洋移民传奇 24:00 林淑佳与绝顶优秀富二代的养成 26:26 陆运涛:教养品味和国泰(电懋)影业路线 27:30 清贫的美国生活与张爱玲的第二段编剧生涯 29:12 理想也不甚理想的创作环境 30:53 外国作品本土化与自我创作 32:34 一个活泼俏皮的喜剧编剧张爱玲 35:48 邓伯不止有“龙头棍”——王天林与张爱玲的合作 37:57 《南北》系列与难民城市的文化冲突 40:20 《小儿女》——《哀乐中年》的对照组 44:15 牺牲自我与追求幸福——中年困境 45:18 女儿与继母——两个生活中张爱玲都能理解的维度 46:57 《哀乐中年》之外的追问:女性是否也能走出牺牲的困苦 49:25 未曾得到而被神化的母爱 50:56《小儿女》 子女对于父母的反思与共情 51:42 王天林与桑弧的差距 52:45 宋淇请辞与陆运涛离世——编剧张爱玲的终章

56分钟
3k+
4周前

vol.101 在美国两周速成调酒师,我一个晚上背下50种配方

没心没狒

多少酒蒙子都萌生过自己去做调酒师的念头?不爱喝酒的dra在爱喝酒的狒先一步,在加州考取了调酒师证。这期我们将和你一起好奇发问,做调酒师到底难不难?考完证就能从业吗?做调酒师和爱喝酒有无必然关系?我们喜欢的到底是酒精带来的“微醺”或是“沉醉”本身,还是和朋友喝酒时的感觉? 从学习调酒的崩溃瞬间,到品味鸡尾酒的快乐哲学,再到对开一家自己酒吧的终极幻想。如果你也对吧台后的世界充满好奇,一定不要错过。 如果你对鸡尾酒冷门知识或了解国内鸡尾酒入行从业门道,也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补充交流。这期节目,我们边喝边聊 🥂 -🎙️本期主播 - 抓抓:现居洛杉矶的ENTP金牛,两周速成的新晋调酒师([email protected]) 狒狒:现居北京的INFP摩羯,没事儿小酌一杯的新奇特鸡尾酒爱好者(微博@菲常酷姐姐) -🕙 你将听到 - Part.1 在美国学调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01:24 没有那么喜欢喝酒,但却去学调酒 * 02:00 调酒师速成全流程 * 04:37 在国外学调酒最难的事情是记配方 * 09:53 我们是否会为fancy的鸡尾酒装饰买单? * 11:40 要在调酒课考高分,最重要的是什么? * 14:08 学完调酒课后,我最喜欢的酒是…… * 17:58 那些神奇调味的鸡尾酒 * 20:55 学完调酒才知道,美式调酒竟然如此粗旷? Part.2 喝酒的快乐,真希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 24:40 我们喜欢上喝酒的节点 * 26:50 如何通过技巧达到最好的微醺状态 * 31:30 我喜欢的究竟是喝酒本身,还是和朋友喝酒时的感觉 * 36:22 上班喝酒,点燃创意! * 39:40 这些酒吧,我喝完一直记到现在 * 44:42 在酒吧喝酒遇到艳遇的概率大吗 Part.3 感谢山东基因让我速成调酒师考试 * 50:05 在调酒考试的当天,我背配方到凌晨四点 * 52:50 拿到调酒师证书,就具备了从业资质 * 54:18 六分钟调11杯酒,难度系数有多大? * 59:20 在美国上调酒课到完成考试,需要多少钱 Part.4 关于喝酒:聊聊我们喜欢和讨厌的 * 62:28 那些只有噱头没有味道的鸡尾酒 * 70:32 关于酒品这件事:什么样的酒品是“好”的酒品? * 75:30 我们想象中好的酒搭子的标准 * 76:18 如果我们自己开酒吧,会是什么样子 * 83:17 推荐给新手的第一款尝试的鸡尾酒 我们的播客已经在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上线。如果你与我们有相似的困惑或者任何话想对我们说,欢迎通过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到我们。

86分钟
84
4周前

谢尔曼坦克传 10 | 中场剖析

多铆蒸刚

越讲越长的谢尔曼坦克传,终于进入了中场,现在幕间休息,我的胃,嗖…… 本期我们将对75毫米炮型的谢尔曼系列坦克进行一次全面回顾,结合战场上的对手和战例,聊聊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实战经验让它们产生的巨大变化。 DieGeschichte aller bisherigen Panzers ist die Geschichte von Turmzahlkämpfen! 本期嘉宾:丑客 兜帽诺 [时间轴] 00:55 这个系列越讲越长 01:22 怎么辉石呢 03:48 现在,幕间休息 04:00 对75毫米炮型的谢馒头做一个中场分析 05:00 火力怎么样? 08:13 赛博斗蛐蛐 11:47 炮塔转得快,全靠动力带 16:08 观瞄装备与炮座系统的发展迭代 20:00 车长也有新设备 22:00 “我要个指挥塔” 24:13 正副驾驶员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 29:40 一个驾驶员,冉冉升起 30:45 增设迫击炮 32:28 “高射机枪的口径要再大一些” 35:20 电台设备的持续强化 36:26 金子一屋子,炮弹一车子 40:55 混乱不堪 43:55 无仁义的马葫芦争夺战 45:50 生存能力怎么样? 49:45 走水啦 52:15 紧急打补丁 54:00 卓有成效的湿储法 56:40 庐山升龙霸 59:15 手枪射击口到底要不要? 1:01:30 车体正面防护的强化 1:04:34 全焊接车体首上装甲的关键改进 1:07:55 装填手松了一口气 1:09:15 土法上马,沙袋多堆 1:16:25 防护性并非第一考虑 1:16:42 聊点馒头开心的——机动性和可靠性 1:19:12 接地压强使人愁 1:22:22 想办法改善 1:26:25 脚板越来越大 1:33:03 优异的可靠性 1:37:09 旧馒头翻新工程 1:44:00 产量巨大 1:46:22 下半场开始了 1:48:48 谢谢收听,下期再会 · 延伸阅读 早期谢尔曼坦克使用的M3型75毫米火炮 早期谢尔曼坦克安装小型可动式防盾,适配M34型并列炮座 适配M34A1型并列炮座的新型可动式防盾,较为宽阔 一辆早期型的谢尔曼坦克,已经用正副驾驶员出檐顶部的辅助潜望镜取代了原本的展望口,这两具辅助潜望镜的顶盖就位于正副驾驶员舱门的正前方。但是和舱门上潜望镜不同的是,辅助潜望镜不能转动 图中可以看到驾驶员舱门上的防雨罩,在风雨天气下开启舱门时可将其撑起使用,正面的挡风玻璃上配有雨刮 早期型M4A1坦克顶视指示图,该车已经取消了车体前部固定机枪并采用炮手潜望镜,引擎舱进气口上和M3系列以及T6一样装有钢制护盖 早期谢尔曼坦克炮塔乘员环境示意图 美军谢尔曼乘员正在演示如何从车体逃生口离开坦克 北非战场上,被击中后弹药殉爆的M4A1坦克 晚期型的M4A4坦克在底特律兵工厂外等待装运,车体和炮塔上已经加装了附加装甲。注意即便是晚期生产的M4A4也仍旧使用三片式的主变速机外罩 在底特律兵工厂的克莱斯勒生产线上,工人们已为早期谢尔曼坦克相对薄弱的炮塔右前部焊上了附加装甲,为炮手提供更好的防护 在底特律兵工厂的克莱斯勒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为M4A4坦克驾驶员出檐正面焊接附加装甲 英军正在印度境内通过铁路押运敷设了附加装甲的谢尔曼V型坦克(M4A4) 一辆使用早期整体铸造式主变速机外罩的谢尔曼坦克,这种外罩纵剖面较为圆滑 一辆使用“玛丽安”主变速机外罩的M4A1坦克,这种外罩纵剖面呈较为锋利的V字形,避弹和抗弹能力更佳 一辆晚期生产的M4A2坦克,序列号为47564。它拥有新式的整体轧制首上装甲(以垂直夹角47度安装),以及大型的正副驾驶员舱门。此外,炮塔顶部左侧也为装填手增设了椭圆形出入舱门 1944年9月26日入夜前,美陆军第四装甲师第三十七坦克营的邓恩中士和他的车组乘员正准备在自己的M4坦克旁宿营,其车体首上装甲挂有备用履带以增强防护力。他们此时正在沙托萨兰地区附近与轴心军作战 美陆军第十四装甲师第四十八坦克营A连的M4混合车体型“安娜贝尔”号正在驶向炮击位置,其炮塔上装有114毫米火箭串联发射装置。该坦克在车体侧部焊有工字钢,堆放沙袋以增强防护力,车体首上装甲也堆放了沙袋 M3及M4系列坦克早期型号使用过的垂直涡卷弹簧悬挂装置轮轴架配置变迁 适配早期垂直涡卷弹簧悬挂装置的轮轴架各部示意图 较宽的履带让较重的黑豹坦克也能实现较小的接地压强,不容易陷入地面 适配后期垂直涡卷弹簧悬挂装置的重载轮轴架各部示意图 英军士兵正在为一辆谢尔曼V(M4A4)更换受损的重载轮轴架 正在接受装甲兵委员会测试的M4E9坦克样车,可看到焊接在下部车体侧面的间隔撑挡托架 外移式垂直涡卷弹簧悬挂装置安装完毕之后,在履带板两端均安装鸭嘴形外延接片的M4A3E9坦克样车 安装宽幅履带外延齿,履带宽度达到825毫米的晚期型M4A3坦克。这套宽幅履带外延齿大大增加了履带接地面积,从而降低了坦克的接地压强 一辆使用外移式悬挂装置的M4A3E9坦克样车,安装超宽幅履带外延齿,使得履带宽度达到940毫米 安装外延齿片来改善谢尔曼坦克接地压强过大的问题,也只能解一时之渴 美陆军第二装甲师第六十六装甲团H连的M4坦克“飓风”号乘员正在M1型抢修车的协助下将大陆星型引擎吊出引擎舱。照片摄于1944年8月17日,法国勒泰勒镇 英军机械师正在维护谢尔曼V(M4A4)的A57型引擎组,它在吊出引擎舱后已经被旋转了180度,可以看到庞大机组的5套化油器 埃文斯维尔工厂在战争后期翻新的M4A1坦克,拥有车长指挥塔、车体附加装甲和火炮行军锁,经过修改的M34型炮座右侧增添了直瞄镜,并用一块延伸部分为其提供防护。坦克轮轴架和车体之间距离被扩大,履带板两端都安装了鸭嘴形外延齿片,因此在车体两侧外沿增设了翼子板 战争是在车间和伙房里打赢的,盟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在谢尔曼坦克的生产记录上充分得到了体现

110分钟
1k+
4周前

EP-72 吴说对话 Hyperliquid 创始人 Jeff Yan:仅 11 人打造“下一个币安”?

吴说不加密播客

Hyperliquid 是本周期最成功的项目,以仅仅 11 人的团队,已经占去中心化永续市场超过 75% 的份额,用户资产规模达约 62 亿美元,项目代币市值近 160 亿美金,排名第 13,甚至被社区认为可能是下一个币安。 在本期节目中,Hyperliquid 创始人 Jeff Yan 对吴说主编 Colin 分享了构建去中心化交易协议的历程与思考。他谈到自筹资金的重要性、拒绝风险投资的原因,以及坚持用户驱动增长的理念。Jeff 还阐述了 Hyperliquid 对去中心化金融未来的愿景、不将代币上架中心化交易所的逻辑,以及团队保持精简高效的承诺。他同时分享了对加密创业、加密行业领导力的看法,以及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他的商业思路。 该音频为英文对话,阅读播客精选文本。 加入吴说播客听友群,可添加小助手微信 ipo19841984。 关注更多吴说快讯深度等内容渠道:吴说官网。 时间线: 00:00 介绍与 Jeff 的个人背景 03:45 Hyperliquid 早期建设经历与发展 05:18 为什么 Hyperliquid 选择自筹资金 08:10 不将代币上架中心化交易所的原因 09:57 对加密创业者的融资与上架建议 11:37 做市商在 Hyperliquid 发展中的角色 13:19 核心团队规模与招聘策略 14:23 未来团队扩张与愿景 15:46 投资 Hyperliquid 生态项目 17:04 Hyperliquid 的路线图规划 18:59 Hyperliquid 在去中心化金融未来中的角色 21:18 与大型团队相比 Hyperliquid 的竞争力 22:53 Jeff 的管理风格与领导方式 23:29 领导理念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5:33 给加密领域创业者的建议 28:21 Jeff 的文化背景及其对 Hyperliquid 的影响 32:19 给中文社区的留言

36分钟
1k+
4周前

EP182 从抽象话到山海经:话说外国万维网

世界莫名其妙物语

有时候,见师觉得自己跟YY上的不是同一个网。瑶柱也常常觉得,自己跟见师上的不是同一个网。不管我们上的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但我们知道,有孩子的听众朋友们和自己家孩子上的可绝对不是一个网。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差辈儿的梗图和迷因,从一零后讲的骚话,到七零后兜里揣的call机,全都给大家一网打尽!被一零后制霸的当代互联网上那些奇怪的网络热词(比如skibidi和delulu)都是什么意思?所谓的“罗马帝国”这个梗到底是怎么回事?意大利奢侈品品牌“古驰”在流行文化里到底是酷炫的意思还是敷衍的意思?在中文互联网上也很流行的“美国山海经”系列生物形象到底是意大利脑残AI还是印尼网友行为?这个系列的亚文化创作跟巨石强森有什么关系?穿着三只耐克鞋的鲨鱼Tralalero Tralala的名字到底是咋来的?意大利人在创作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虽然见师对这类比较费电的创作表示不屑一顾,但她喜欢的古代迷因属实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什么她说90年代的范晓萱是陈土豆和藤井风合体的产物?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如何用当年最流行的call机传递消息?有哪些异常劲爆、甚至有点下流的信息可以通过call机密码堂堂正正地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详情请收听本期主播被迫疯狂做题的节目。 主播:瑶柱|YY|见师 OP:虫宝|小光头为什么没有头发 ED:MOMO|*ポケベルNightは5643#

74分钟
9k+
4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