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8分钟
播放:
2,632
发布:
4周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共情不是几句话术,而是跟家长自身状态、过往经验等都有关。我们总是陷入循环,每次都以为自己共情了,打开了孩子的心门,结果只是“破门而入”。到底如何自我调节?如何真正地倾听?面对冲突,如何看到自己真实的恐惧究竟源于哪里?本期我们一探究竟。


陈忻老师2025秋季班招生开始!



【天怡的童话课】2025秋冬期即将报名截止




00:49 典型案例:孩子乱扔东西,父母管教的时候孩子犟嘴,最终升级到体罚;“共情→无效→惩罚”,这样的循环真的只能以贴标签结尾吗?


05:29 只会说“我知道你很难过”,随即拉回说教,并非真正共情


08:01 什么是真正的倾听?自己难以承受负面情绪,“倾听”变成了快速收场、“破门”的手段


19:56 共情是育儿技能的底层开关


21:09 对幼儿而言,被接纳的情绪安全感往往比“立刻解决问题”更重要


26:56 谈谈“灵机一动”的本质:来源于大量日常互动、预案与对孩子的深入了解


33:17 战胜专家盲点:成年人早已练就“情绪快速调节”,而孩子还在练习;别以成人标准要求其恢复速度。


36:30 道歉是家长的事,是否原谅由孩子决定;


40:22 过于卑微的家长会带来“情绪的豌豆公主”


46:48  纠缠行为,站上道德高地,借着共情在给孩子“上课”


1:01:09 最容易做的就是将心比心,如果我在孩子的处境,我希望听到什么?


1:10:28 遇到问题的时候缓一下,想想预案,平静一下,不要急着马上解决


1:13:55 pick up your battle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越来越好_eTJB
4周前 浙江
5
54:32 我觉得家长并不是不能共情,只是不能共“消极的情”。 孩子们得奖的时候,做的棒的时候……反正就是有这种积极情绪的时候,就特别能共情。😂
MsPuriosity
4周前 浙江
5
我感受到,在养育过程中,真的会激活以前的创伤。其实也是,都不曾拥有的东西,又如何能给出呢? 好的童年真是治愈一辈子的良药。 其实很多家长对共情无法理解在实行的过程中走样了,我想还有另一个角度,就是他们可能也在同年或者什么时候未被真正的平等的对待过在这方面,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要如何平等地对待孩子。 而且在孩子的相处中被激活了,以前的创伤,孩子表达自主的行为,让自己感受到了痛苦和被挑战,于是就用各种方式进行自我防御。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关于自主和控制。 我确实在这方面困扰过挺久。比方说我以前过分在意小孩子吃的,有没有把所有营养都吃了,今天吃的量够不够?但吃不吃得饱,是他身体的感受,是他说了算啊! 就像陈忻老师说的,我们可以给他很好的建议,我们可以想办法从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他影响他,但最终做出决定的,一定要是他自己。
MsPuriosity
4周前 浙江
3
我发觉共情不是一种技术,其实是真正的看得见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 还有最深的感触,一切都是在真实的流动中发生的,一切都是在观察孩子,和孩子的每次互动调整中发生的。 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忽然开始去思考,为什么有时候他不停的要水喝,有时候明明吃饱了也还要奶喝。看到他在用吸管喝水的感觉,忽然想到了他在吸安抚奶嘴的样子。我就问他是不是其实并不渴,但是很困,睡不着,这样就像吸奶嘴一样。他说是,我就说其实睡不着,是因为灯没有关,你看昨天天妈妈抱着你是不是一下子就睡着了?我就很干脆的关灯了,这次居然没哭闹。 另外,我也有很多次发生过,我过于执着,他行为上的改变,但他就抗拒叛逆。文中说的很好,先解决情绪再解决行为。先解决关系(让关系不对立)再解决问题。(作为工科直女,再次认识到关系的重要性)
君君_YgDB
3周前 广东
1
有被疗愈到
君君_YgDB
3周前 广东
1
有时一下做不到。反复听反复学。边实践边思考
Irene_在路上
3周前 湖北
1
40:34 这一点我之前也这样,太关注。但后来看到一句话,我们不需要让孩子一直快乐(不产生不快乐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反而是帮助孩子发展出与“不快乐”(负面情绪)相处的能力。
贝拉lalala
3周前 重庆
1
11:43 陈老师的这个故事好真实呀,当下妈妈就会着急,一着急情绪脑占主位。不做完美父母,做真实的父母,就会有个真实的小孩
窗外的白云
3周前 浙江
1
我有个女同事是聋哑人,两夫妻都是,但是他们2个儿子是正常人,教育的很好,我在想是不是他们没有说教的教育反而教育很好
韵文_kIwz
1周前 福建
1
我回忆起来,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早期,我还试图和父母沟通,我写书信放在他们床头,写我自己的心路历程,结果没有任何积极作用。20多岁以后,当我能够独立生活,不再依赖父母活着了,有自己独立的收入的时候,就和父母的关系变得非常疏离了。但凡孩子愿意和父母沟通,那亲子关系还有救,等到心门彻底关闭的时候,要再打开就很难很难了。
Blueskyd
4周前 江西
0
34:43 说这种表现是啥秩序敏感期嘛
小端午dd
3周前 新加坡
0
14:43 妈呀,我不但这样对娃,我还这样对配偶…我要全面退出对他们生活的干预…
钱小白
3周前 江苏
0
我就是这样的,时时刻刻关注她,时时刻刻想帮她解决问题,我女儿应该就是被我养成了情绪上的豌豆公主了
思绪比较万千
3周前 辽宁
0
老师们,你们好! 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听你们的播客,我感到很受用,我也曾用一些很模板化的沟通技巧去沟通,结果时好时坏,那老师们可否根据一些具体场景,给出一些具体的做法? 比如,着急的时候扔东西,或者打人,我该怎么跟她说怎么做比较好?是否有一些具体的建议?想跟你们学习!
许多_30xF
2周前 浙江
0
虽然上了两年的从心,不得不说我很多时候还是老路径,我不是不知道我那样不对,但是操作起来,我很多时间偏离了自己的核心目标,就是我明明要解决这问题,可是我却盯着表象解决了,到最后总觉得好像路径不清晰,但又不知道哪出了问题,而且从心作业的时候,我经常会写好的方面,为什么呢?因为我很担心别人说我做的不好,学的不好,我担心被轰炸,而且写好的方面能表现的我好像学会了。昨天的讲座和今天的博客,我的感悟很深,我会发现,原来我经常偏离我的主要目标,就是容易被表现出来的行为所蒙蔽。就说说我家2岁多时发生的事情,当时刚开始上从心课,自我感觉还不错,觉得自己在深耕育儿。当时我们在公园,我给小朋友一个黄桃吃,然而她咬了一口,啪,扔地上了。接着大哭说:“这个黄桃没有昨天那个甜。”我当时很崩溃,我觉得我这个黄桃,买来十几块一斤,你说扔就扔,你不要吃可以给我啊。我当时觉得完全无法共情,觉得这没法惯,我就需要治一治你这浪费的行为。其实她就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她的价值观,她的情绪表达都还不成熟,都还在学习,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他们觉得很大。
聪头儿
2周前 北京
0
开始我看到主题是共情,觉得是老话重谈,听了后,觉得,自己的误解依然那么深。记录一些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1.描述目前状况和孩子情绪只是第一步,不能在这里结束,后面后续有更多下一步的共情,可以采用游戏等方式。 2.共情需要演练,需要不断地探索,设置预案,多次验证。 3.共情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教育孩子,不能先倾听孩子,后面马上爹味教育孩子。 4.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低姿态,保持正常的心态。 5.过于共情会不会是纵容?要考虑具体的场景。 6.立规矩觉得正确的事情也必须讲究方法。而不要互动过程矛盾一直在转移。 7.不要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也可以做个真实的父母。 8.孩子的负面情绪不一定是因为家长的原因,不需要全都揽到自己身上。
HD574021z
1周前 北京
0
54:14 孩子越来越大,势必越来越不听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当头一棒!行吧🙂‍↕️
sindy_0jwx
1周前 福建
0
亲爱的老师们,可以给冰激凌那个然后后面的游戏、想象可以举个例子吗?小白没有头绪😭
欣_Gwrf
4周前 江苏
0
听完共情 感触很深,父母自身的情绪会影响事情的发展,小朋友的无理取闹,看似无理,家有两宝,姐姐会时不时去打弟弟一下,弟弟就会发火,和姐姐开始打架,无法平衡,打疼了就开始大哭。爸爸说随他们去,但我觉得姐弟两有爱点。特别是昨天一家人吃晚饭,两人一开始打闹,爸爸就要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开始教育弟弟,我内心是觉得不应该这样表现威严,制止了他,他说不应该这样溺爱儿子。很不懂这样教育孩子是有意义的吗
ATina_z6Ny
3周前 广东
0
我今天听了这个播客 在想我平时是不是也走偏了? 家有两个,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哥哥跟妹妹会因为一些东西而吵架,哥哥就会打人扔东西,然后妹妹就大哭,我一听到妹妹哭就很容易烦,然后我们每次都是以批评哥哥为主,说你不应该扔东西打人,而没有理解孩子。 我在想孩子这么激烈的行为,可能跟我平时对待他的方式有关,因为我也是这样子激烈的对待他,然后他就这样子对待妹妹,但是我呢,又每次都改不了 然后我当时那个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孩子 老师说平时要有预案,我的脑袋里面一片浆糊,真的不知道怎么弄
HD855479z
2周前 浙江
0
听完这期思考良多。一方面感到愧疚,自己确实有把共情当工具的做法;另一方面又很困惑,怎样是合理的尺度?在共情的时候真的能毫无功利心吗?我的确是希望孩子不要再哭啊……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