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保山好在|精品咖啡 | 咖农 |寻豆师 |咖啡庄园 | 乡村创业 | 逆城市化 | 城乡差异 | 生活方式认知革命 | 乡土生活 | 长期主义|反异化|家风文化
本期嘉宾:阿科
辽宁大连人,在云南保山种咖啡的牛津大学物理学硕士,独立咖啡庄园“歪脑踹猫”咖啡庄园主,歪脑踹猫 主播,精制咖啡(crafted coffee)倡导者,亲耕实践自然农法,探索云南咖啡的更多可能性。
对话时间较长,节目分为上下两集播出,本期为上集:
本期记录了我深入云南保山咖啡产区,住在勐乃村杨大哥家里,参与了2025年的产季咖啡处理工作后,与阿科展开的对话。从他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咖啡事业为视角,探讨城乡流动、逆城市化浪潮下的个体选择与生命韧性,剖析云南精品咖啡产业的独特价值与挑战(如风土、市场、长期主义),反思在土地劳作中重建未被异化的劳动价值与生活哲学。
节目还有下半集,敬请期待

【时间轴 Shownotes】
00:09-01:05
【节目缘起】
01:15-03:22
【社会现象】城镇化与逆城市化的碰撞
· 中国城镇化率从 11% 到 67% 的高速发展背后,焦虑内卷与返乡创业、数字游民社区等新生存空间并存。
·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迁徙,而是 “生存方式的认知革命”,法律与咖啡成为观察城乡变革的独特切口。
03:41-04:59
【个人视角】职业融合的可能性探索
2025 年目标:以 “咖啡寻豆师” 身份融合法律、乡村事业,探索未被异化的劳动价值与土地潜力。
07:24-09:21
【此时此刻】我们在怒江大峡谷的咖啡庄园露台上录制播客
我们在歪脑串猫咖啡庄园露台,俯瞰怒江大峡谷,被鸟鸣与咖啡树环绕,在产季收尾时,开启这场对话。
09:43-13:28
【乡村:天然的“附近”】"当你弯腰一起干活,农民才愿分享;叉腰旁观时,隔阂永远存在"
· 共同劳动目标下,语言鸿沟自然消融
· 在乡村的"被看见感"中建立真诚连接
16:23-22:23
【阿科的咖啡之路】从城市到深山,热爱是坚持的良药,非标准化带来的自由与可能性
· 颠覆认知:10 年前云南咖啡被负面评价包围,但阿科看到了潞江坝地区干热河谷气候赋予咖啡的独特甜感与风味,是国外产区 20 年也无法复制的优势。但我们的劣势,可以在几年后就追赶上。
·职业轨迹转变
·价值观转变
24:00-28:20
【为什么咖啡是一个“可传承”的事业?】从农产品到咖啡美学
· 咖啡与芒果的本质区别:精品咖啡是 “味觉美学鉴赏”,类似红酒与茶,而商业咖啡只是初级农产品
29:20-32:51
【傲慢与偏见】西方殖民话语体系下,”对农业、农民的俯视态度在云南的“失语”
33:06-41:12
【保山好在】人文与风土的独特性,咖啡产区的不可替代性:“在保山,有我们可以在一起的感觉”
· 文化:保山是云南汉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保留 “耕读传家”“家风” 等汉文化传统,咖农重规则与长期合作
· 气候:怒江干热河谷全年无霜,昼夜温差大,咖啡甜感如新疆哈密瓜,区别于普洱的酸质主导,形成独特地域风味
42:16-52:48
【市场困境】云南咖啡好喝却买不到?"云南咖啡只要被讨论,产业就不会死"
· 悖论:云南精品咖啡品质提升,但消费端难喝到好喝的云南
· 消费建议:避开低价陷阱,精品咖啡的稀缺性决定 “一分价钱一分货”
56:19-01:06:17
【精品咖啡背后的农业思维】长期主义与土地哲学
- 咖农特质:
长期主义: - 咖农杨大哥的 “慢慢来” 哲学。
持续学习: - 固步自封者5年内即被淘汰
- 自然协作智慧:
杨大嫂"预判下雨":对环境的深度阅读与敬畏·
· 农业对人生的重塑:
“土地给人的支撑感,让你坦然面对人生波澜,付出汗水,自然会给你绵长的正向回报”
BGM:
赵二:《开端的开端》、《末尾的末尾》
节目录制现场环境:
阿科的咖啡庄园露台,此处面朝怒江大峡谷,背朝高山,两山之间有通路,背山(藏风)、前水(聚气),加之山间通风,形成 “藏风而不闭塞,聚气而不淤塞” 的气场平衡, 实乃名堂开阔、自然升气之“山清水秀,藏风聚气”的绝佳风水格局。





阿科院子里的咖啡吧台:




刘大侠和阿科在去杨大哥家的路上突遇车胎报废:

刘大侠给咖啡脱壳时在铁盆里看到的蓝天白云:

杨大哥家: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