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28分钟
播放:
216
发布:
14小时前
简介...
职场沟通:为什么学生思维在职场是一种劣势? | 孟婷的新天地
Summary:
在本期播客中,孟婷围绕“职场与社会化沟通”展开深度讨论,指出年轻人在职场中常见的沟通误区,如过度解释和自作聪明等,通过多个生动案例剖析问题本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沟通改进方案。
PS:风格依旧尖锐、大胆,且一针见血,从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案例出发,重塑大家关于职场权力、沟通效率和思维模式的看法。
实用沟通技巧
* 结论先行:先把诉求或结论放在前面,原因简要补充
* 过度解释和铺垫反而会降低沟通效率,增加被反驳的机会
* 诉求明确:直接说明需要对方如何配合,避免试探性提问
* 职场沟通的核心是程序推进,而非情感交流
* 答谢直接:用行动而非口头表达感谢
* “学习社会化不是教大家变油腻,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顺利推进工作”。
* 语言通俗:避免行业黑话和专业术语
* 直接、明确地表达诉求是技巧之外最高效的沟通方式
* 心态平等:不以卑微姿态进行沟通
一、【本期节目精华】
1. 过度礼貌反而任人宰割
2. 职场里面“礼貌=美德”的简单等式不适用,在职场跨部门协作的语境下,过度的礼貌和谦卑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地位的自我矮化,会损害沟通效率和程序公正。这个观点对于初入职场、习惯了尊师重教的学生来说,是颠覆性的,但也是极其清醒的。
3. 防小人思维
4. 为什么不要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职场中可能存在的“恶意”。比如在“内推”案例中,它点明了一种可能性:前辈为了自己的内推奖金,可能会利用你给出的“理由”来说服你。这种 “防小人”思维是一种深刻的现实主义洞察,它不是教人 cynicism(愤世嫉俗),而是教人 “清醒地保护自己”。
5. 对“聪明”的祛魅:学生式思维的另一种陷阱
6. 有时候沟通问题不仅源于“笨”,也源于“自作聪明”。那个“推进看图写话进度”的小男孩和图书馆里“自我预设条件”的孟婷自己,都是典型案例。它告诉我们,在职场规则面前,小聪明不如“守拙”和“服从”来得有效。这个观点能点醒很多自恃聪明却处处碰壁的年轻人。
7. 沟通时的正确姿态—滥用代词是一种傲慢
8. 中英混杂、滥用黑话的“假大空”沟通方式是一种“拽”,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本质上是没有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是一种自私的沟通。
二、时间戳目录
1、问题引入:职场礼貌的争议
00:02 节目开场:从博主“猫姐”视频引发的思考
00:26 “不要过度礼貌”观点引发的网络争议
01:17 争议的本质:态度谦卑vs程序正当
01:44 请假案例:过多解释反而授人以柄
2、核心原则:职场沟通的正确姿态
02:33 跨部门沟通案例:直接表达vs铺垫解释
03:15 资料索取的最佳实践
3、案例分析1:拒绝前辈帮助的沟通艺术
03:47 朋友拒绝工作机会的反面案例
04:28 防小人思维:解释越多,破绽越多
04:45 朋友拒绝工作机会的反面案例
05:49 优化后的沟通方式对比
06:16 沟通要点:只告知结果,不暴露决策思维过程
06:54 【孟婷语录】:“不管找什么人交流,一定要把你的结论或诉求先放在前面”
4、沟通技巧进阶:表达与答谢
07:50 摆脱学生气的关键:减少个人情绪描述
08:28 答谢的正确方式:直接行动而非口头询问
男性社交方式的启示:小恩小惠当场兑现
09:21 内推案例:如何避免被说服入坑
5、社会化沟通的深层价值
09:55 社会化沟通的防护作用
10:48 成年人沟通的缓冲价值
三、孟婷的核心观点—不要从自己的角度说话
10:56 核心要点重申:不要从自己的角度说话
1、不要从自己的角度说话要点1:选择通俗语言,避免行业黑话各种代词
11:29 中英混杂的沟通问题
12:03 生活与工作场景的语言区分
12:22 沟通的黄金法则:使用通俗语言
13:10 VOC案例:专业术语造成的沟通障碍
2、不要从自己的角度说话要点2:不要带着预设问问题,不要试探对方的意愿,而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
14:20 教培机构小男孩的“聪明式”提问
15:03 “推进进度”背后的沟通误区
15:46 职场沟通本质:按规矩办事
16:18 不要“带着答案问问题”
17:05 权力意识:认清自己的请示地位
3、案例分析2:把语言转换成对方能听懂的语言-医院场景的沟通启示
17:51 导诊台问询案例:从自我角度出发的问题
18:48 问题重构:如何正确表达需求
19:18 拿药经历:模糊表达vs明确诉求
20:17 “他说只有这个不行”的问题分析
21:10 正确方式:直接说出你的需求
4、案例分析3:学生式自作聪明反而导致沟通不顺利-图书馆案例
23:06 宁波图书馆借书经历
24:04 自作聪明导致的沟通障碍
25:06 简单直接的沟通解决方案
25:47 应试教育对沟通思维的影响
26:07 打破想象束缚,勇敢开口
26:46 终极建议:在公事公办的场合直接说出你的意图
27:38 平等心态:成年人的基本立场
互动提问: 欢迎给孟婷发邮件分享自己的观点或者故事
延伸收听:
* 回避型依恋专题
* 4期—谈回避,你为什么在冲突面前逃跑?
* 职场与社会化沟通
* 15期—给各位的看病建议,如何做一个让医生省心的病人?
* 24期—从校园到职场,如何摆脱学生心态快速社会化?
关于本播客《孟婷的新天地》
内容不垂直,充满奇妙哲思,视角独特,直击人心;是一档深入人心的好播客。
孟婷的新天地是孟婷通过对自己生活的观察,抽象化理论,尝试得出一些新的经验的集合记录地。诚如项飚老师的《把自己作为方法》所倡导的那样,把个人经验抽象化,这里就是她的方法。
在当今时代,个人的经验也可以具有无限的价值。
道理那么多,为何还是常常感到痛苦。能共鸣的才是答案,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点安慰。
祝大家生活愉快!
目前的系列有
* 社会化教程(主要是关于沟通和表达、职场)
* 城市地理文化系列(谈谈我对城市的印象及我对大家选择城市生活的建议)
* 教育与心理(解读分享我的做教育经验、经历,以及它们对我研习原生家庭创伤的启发)
* 泛玄学系列(紫微斗数、八字、星盘均有涉及,从命理学看人生课题,指导我们的生活。)
* 疗愈系列(哲思漫谈,我借助直觉、心理学与玄学帮他人进行lifecoach的记录)
* 食品行业商业观察与漫谈(食品产品经理工作的分享,侧重于协调性而不侧重于大厂平台方法论。后续准备把这方面内容全部转移到《余以食为天》里面去)
* 其他——开发中
总之这里充满了孟婷的奇思妙想,欢迎来玩。
Summary:
在本期播客中,孟婷围绕“职场与社会化沟通”展开深度讨论,指出年轻人在职场中常见的沟通误区,如过度解释和自作聪明等,通过多个生动案例剖析问题本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沟通改进方案。
PS:风格依旧尖锐、大胆,且一针见血,从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案例出发,重塑大家关于职场权力、沟通效率和思维模式的看法。
实用沟通技巧
* 结论先行:先把诉求或结论放在前面,原因简要补充
* 过度解释和铺垫反而会降低沟通效率,增加被反驳的机会
* 诉求明确:直接说明需要对方如何配合,避免试探性提问
* 职场沟通的核心是程序推进,而非情感交流
* 答谢直接:用行动而非口头表达感谢
* “学习社会化不是教大家变油腻,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顺利推进工作”。
* 语言通俗:避免行业黑话和专业术语
* 直接、明确地表达诉求是技巧之外最高效的沟通方式
* 心态平等:不以卑微姿态进行沟通
一、【本期节目精华】
1. 过度礼貌反而任人宰割
2. 职场里面“礼貌=美德”的简单等式不适用,在职场跨部门协作的语境下,过度的礼貌和谦卑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地位的自我矮化,会损害沟通效率和程序公正。这个观点对于初入职场、习惯了尊师重教的学生来说,是颠覆性的,但也是极其清醒的。
3. 防小人思维
4. 为什么不要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职场中可能存在的“恶意”。比如在“内推”案例中,它点明了一种可能性:前辈为了自己的内推奖金,可能会利用你给出的“理由”来说服你。这种 “防小人”思维是一种深刻的现实主义洞察,它不是教人 cynicism(愤世嫉俗),而是教人 “清醒地保护自己”。
5. 对“聪明”的祛魅:学生式思维的另一种陷阱
6. 有时候沟通问题不仅源于“笨”,也源于“自作聪明”。那个“推进看图写话进度”的小男孩和图书馆里“自我预设条件”的孟婷自己,都是典型案例。它告诉我们,在职场规则面前,小聪明不如“守拙”和“服从”来得有效。这个观点能点醒很多自恃聪明却处处碰壁的年轻人。
7. 沟通时的正确姿态—滥用代词是一种傲慢
8. 中英混杂、滥用黑话的“假大空”沟通方式是一种“拽”,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本质上是没有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是一种自私的沟通。
二、时间戳目录
1、问题引入:职场礼貌的争议
00:02 节目开场:从博主“猫姐”视频引发的思考
00:26 “不要过度礼貌”观点引发的网络争议
01:17 争议的本质:态度谦卑vs程序正当
01:44 请假案例:过多解释反而授人以柄
2、核心原则:职场沟通的正确姿态
02:33 跨部门沟通案例:直接表达vs铺垫解释
03:15 资料索取的最佳实践
3、案例分析1:拒绝前辈帮助的沟通艺术
03:47 朋友拒绝工作机会的反面案例
04:28 防小人思维:解释越多,破绽越多
04:45 朋友拒绝工作机会的反面案例
05:49 优化后的沟通方式对比
06:16 沟通要点:只告知结果,不暴露决策思维过程
06:54 【孟婷语录】:“不管找什么人交流,一定要把你的结论或诉求先放在前面”
4、沟通技巧进阶:表达与答谢
07:50 摆脱学生气的关键:减少个人情绪描述
08:28 答谢的正确方式:直接行动而非口头询问
男性社交方式的启示:小恩小惠当场兑现
09:21 内推案例:如何避免被说服入坑
5、社会化沟通的深层价值
09:55 社会化沟通的防护作用
10:48 成年人沟通的缓冲价值
三、孟婷的核心观点—不要从自己的角度说话
10:56 核心要点重申:不要从自己的角度说话
1、不要从自己的角度说话要点1:选择通俗语言,避免行业黑话各种代词
11:29 中英混杂的沟通问题
12:03 生活与工作场景的语言区分
12:22 沟通的黄金法则:使用通俗语言
13:10 VOC案例:专业术语造成的沟通障碍
2、不要从自己的角度说话要点2:不要带着预设问问题,不要试探对方的意愿,而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
14:20 教培机构小男孩的“聪明式”提问
15:03 “推进进度”背后的沟通误区
15:46 职场沟通本质:按规矩办事
16:18 不要“带着答案问问题”
17:05 权力意识:认清自己的请示地位
3、案例分析2:把语言转换成对方能听懂的语言-医院场景的沟通启示
17:51 导诊台问询案例:从自我角度出发的问题
18:48 问题重构:如何正确表达需求
19:18 拿药经历:模糊表达vs明确诉求
20:17 “他说只有这个不行”的问题分析
21:10 正确方式:直接说出你的需求
4、案例分析3:学生式自作聪明反而导致沟通不顺利-图书馆案例
23:06 宁波图书馆借书经历
24:04 自作聪明导致的沟通障碍
25:06 简单直接的沟通解决方案
25:47 应试教育对沟通思维的影响
26:07 打破想象束缚,勇敢开口
26:46 终极建议:在公事公办的场合直接说出你的意图
27:38 平等心态:成年人的基本立场
互动提问: 欢迎给孟婷发邮件分享自己的观点或者故事
延伸收听:
* 回避型依恋专题
* 4期—谈回避,你为什么在冲突面前逃跑?
* 职场与社会化沟通
* 15期—给各位的看病建议,如何做一个让医生省心的病人?
* 24期—从校园到职场,如何摆脱学生心态快速社会化?
关于本播客《孟婷的新天地》
内容不垂直,充满奇妙哲思,视角独特,直击人心;是一档深入人心的好播客。
孟婷的新天地是孟婷通过对自己生活的观察,抽象化理论,尝试得出一些新的经验的集合记录地。诚如项飚老师的《把自己作为方法》所倡导的那样,把个人经验抽象化,这里就是她的方法。
在当今时代,个人的经验也可以具有无限的价值。
道理那么多,为何还是常常感到痛苦。能共鸣的才是答案,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点安慰。
祝大家生活愉快!
目前的系列有
* 社会化教程(主要是关于沟通和表达、职场)
* 城市地理文化系列(谈谈我对城市的印象及我对大家选择城市生活的建议)
* 教育与心理(解读分享我的做教育经验、经历,以及它们对我研习原生家庭创伤的启发)
* 泛玄学系列(紫微斗数、八字、星盘均有涉及,从命理学看人生课题,指导我们的生活。)
* 疗愈系列(哲思漫谈,我借助直觉、心理学与玄学帮他人进行lifecoach的记录)
* 食品行业商业观察与漫谈(食品产品经理工作的分享,侧重于协调性而不侧重于大厂平台方法论。后续准备把这方面内容全部转移到《余以食为天》里面去)
* 其他——开发中
总之这里充满了孟婷的奇思妙想,欢迎来玩。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独心
3周前
重庆
1
你讲的这些挺有意思的,喜欢先去看规则来了解事情这一点非常感同身受了
铁锅炖大鹅_BWpe
3周前
浙江
0
外企还有上海都这样貌似
秀秀我的腋毛
3周前
日本
0
明白,工作中与其内耗自己,不如外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