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周「社会学一刻」小宇宙飞船穿越到了欧洲的“猎巫狂潮”(Witch Craze)时期,接下来请随我们一起踏入那场横跨数百年的性别迫害仪式——女巫审判
-她,是掌握草药知识的接生婆?是不婚的寡妇?是不合群的孤女?在中世纪的火刑柱下,“女巫”不仅是一种污名身份,更是社会结构为不安与秩序焦虑寻找的“替罪者”
-从《女巫之锤》到《凯列班与女巫》,从欧洲的火刑广场到现代的网络围剿,本期我们将追问:
谁有权制造“女巫”?
女巫真的是过去式,还是我们今天依旧在猎杀她?
⚠️小宇宙飞船更新了录制设备,目前已无须宇航员小五人工记录。下面是小宇宙飞船自动录制设备的录制影像:
⏳时间轴索引|谁制造了女巫?——一场横跨文明的性别与权力博弈
00:00–05:56|“女巫”是谁?一种被建构的社会形象
从中世纪教会到《女巫之锤/槌》(拉丁语:Malleus Maleficarum;德语:Hexenhammer
),她的“罪行”从来不是巫术,而是偏离了父权规训的生活方式
05:57–14:05|为什么欧洲掀起“猎巫”?制度与资本的双重暴力
费代里奇视角下的女巫:她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代价,是国家机器与男性劳动分工的“代谢失败”
14:06–20:19|“女巫”的社会功能:谁需要她来承担罪责?
猎巫不只是道德狂欢,更是一场替罪机制的公共剧场:) 她是涂尔干笔下“道德界限”的火把、也是某种“怪物”的幻影
20:20–26:07|中国社会没有“女巫”吗?巫、妖与替罪逻辑的差异路径
中国为何没有大规模猎巫?我们从“巫蛊之祸”到“师婆”现象,探讨儒家秩序与宗教权力结构的不同路径
26:08–30:05|女巫真的消失了吗?当代社会中的“新猎巫”
当今“舆论猎巫”是否延续了历史逻辑?从麦卡锡主义到网络暴力,也许“她/他”始终是结构焦虑的出口
30:06–33:09|从“被恐惧的她”到“觉醒的她”
我想、最真正值得追问的从来不是“她是不是巫”,而是“谁有定义她为巫的权力”。女巫的故事,远未结束
真实的故事,其复杂程度或者多面性远不止这几十分钟的播客可以讨论和挖掘、但希望这一期,能成为我们开始理解“女巫”与“权力”的起点:)
感谢收听本期的社会学一刻,我们下一期再见: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