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40分钟
播放:
44
发布:
4个月前
简介...
哈喽大家好,我是张岩,这里是 「疾病的希望」的第二期节目,这档节目是借由我跟姜山还有詹颖共读《疾病的希望》这本书的一些章节,来做一些的联想和讨论。
我们这节是讨论有关「感染」这个话题。
相关链接:疾病的希望01 “过敏”背后的心理学意义
感染是人体致病过程最常见的一种可能。不管是病毒、细菌性感染、感冒、肺炎直到其他传染性毒素,大多数急性发作的症状都是炎症。发炎的过程实际上正是发生在“身体內的战争”,身体的防御系统正在攻击和消灭敌对病原体的危险势力,这种斗争就是我们体验到的症状,比如肿胀、发红、疼痛和发烧。如果身体能够战胜入侵的病原体,人就克服了感染,如果病原体胜利,人就死了。
在战斗过程中呢,我们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比较为我们所熟悉的是发烧和慢性化,就是当我们的防御力量与病原体两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会达成一种妥协,就是说病原体没有胜利,病人并未死去,但也并未被身体所战胜,而是通过双方妥协的形式长期留在体内,我们也比较多的讨论了这个部分。
而在心理层面,人们也会有这样的战斗。心理上的战斗是指情感的变化、内心冲突的释放。关于这个部分书上有一段描写非常好,是这样说的“我们意识的对立性使我们始终处于两种可能性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敌对关系之中。如果我们要实现其中的一种可能性,我们就总得做出决定,总得放弃另一种可能性(决定这个词的原本意思就是拔剑出鞘,准备战斗的意思),因此我们总是缺少一点什么,总是不健全的。只有那些感觉到并承认自身中的敌对性和冲突性的人,才是真正有福的。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看不到和感觉不到冲突的存在,就足以表面自己身上无冲突,这就跟那些以为自己蒙上双眼就不会被看见的孩子的想法一样幼稚。但冲突对于人是否察觉到它们根本无所谓,它们始终存在着,谁不愿意承受他意识中的冲突,并对其进行处理,使之逐步得到解决,冲突就会沉入他的身体,变成可见的炎症。每一种感染都是物质化的冲突,在心灵中得以避免的交锋(连同其痛苦与危险一起)会以炎症形式在身体层面上强行取得它的合理性。”
每当人不能有意识的处理与器官想对应的问题时,这个器官就是抵抗力弱的部位,
这点其实在我们临床上是满多见的,尤其是我们动力学派会满重视这些症状的内在心理意义。比如说一个人有胃肠问题,通常你会发现他对于情绪的识别、消化和处理能力是有些欠缺的,以及我们也能联想到胃肠他是我们的消化器官嘛,他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那这在象征意义上其实跟一个人的自我照顾啊,比如说小婴儿喝奶,就是一种被一个有爱的客体照顾的感觉,所以如果来访有胃肠消化问题,我们也会联系到他的内部客体关系是怎样的,他内在又一个可以照顾自己的好妈妈吗?还是那是让来访感觉到各种状况的不那么善于照顾的妈妈呢。
我们也会在这本书的后面章节逐步的涉及到这些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码住我们,我们慢慢一起去探索身体与意识相连的奇妙宇宙吧。
BGM: One More Light --Linkin Park
本期主播:
姜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动力学取向
贵州师范大学 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 预约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詹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动力学取向,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张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预约咨询:[email protected]
我们这节是讨论有关「感染」这个话题。
相关链接:疾病的希望01 “过敏”背后的心理学意义
感染是人体致病过程最常见的一种可能。不管是病毒、细菌性感染、感冒、肺炎直到其他传染性毒素,大多数急性发作的症状都是炎症。发炎的过程实际上正是发生在“身体內的战争”,身体的防御系统正在攻击和消灭敌对病原体的危险势力,这种斗争就是我们体验到的症状,比如肿胀、发红、疼痛和发烧。如果身体能够战胜入侵的病原体,人就克服了感染,如果病原体胜利,人就死了。
在战斗过程中呢,我们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比较为我们所熟悉的是发烧和慢性化,就是当我们的防御力量与病原体两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会达成一种妥协,就是说病原体没有胜利,病人并未死去,但也并未被身体所战胜,而是通过双方妥协的形式长期留在体内,我们也比较多的讨论了这个部分。
而在心理层面,人们也会有这样的战斗。心理上的战斗是指情感的变化、内心冲突的释放。关于这个部分书上有一段描写非常好,是这样说的“我们意识的对立性使我们始终处于两种可能性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敌对关系之中。如果我们要实现其中的一种可能性,我们就总得做出决定,总得放弃另一种可能性(决定这个词的原本意思就是拔剑出鞘,准备战斗的意思),因此我们总是缺少一点什么,总是不健全的。只有那些感觉到并承认自身中的敌对性和冲突性的人,才是真正有福的。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看不到和感觉不到冲突的存在,就足以表面自己身上无冲突,这就跟那些以为自己蒙上双眼就不会被看见的孩子的想法一样幼稚。但冲突对于人是否察觉到它们根本无所谓,它们始终存在着,谁不愿意承受他意识中的冲突,并对其进行处理,使之逐步得到解决,冲突就会沉入他的身体,变成可见的炎症。每一种感染都是物质化的冲突,在心灵中得以避免的交锋(连同其痛苦与危险一起)会以炎症形式在身体层面上强行取得它的合理性。”
每当人不能有意识的处理与器官想对应的问题时,这个器官就是抵抗力弱的部位,
这点其实在我们临床上是满多见的,尤其是我们动力学派会满重视这些症状的内在心理意义。比如说一个人有胃肠问题,通常你会发现他对于情绪的识别、消化和处理能力是有些欠缺的,以及我们也能联想到胃肠他是我们的消化器官嘛,他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那这在象征意义上其实跟一个人的自我照顾啊,比如说小婴儿喝奶,就是一种被一个有爱的客体照顾的感觉,所以如果来访有胃肠消化问题,我们也会联系到他的内部客体关系是怎样的,他内在又一个可以照顾自己的好妈妈吗?还是那是让来访感觉到各种状况的不那么善于照顾的妈妈呢。
我们也会在这本书的后面章节逐步的涉及到这些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码住我们,我们慢慢一起去探索身体与意识相连的奇妙宇宙吧。
BGM: One More Light --Linkin Park
本期主播:
姜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动力学取向
贵州师范大学 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 预约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詹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动力学取向,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张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预约咨询:[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Corrado_5k7r
4个月前
河北
0
13:30 这个信号灯和车的比喻还挺有意思的呢
Corrado_5k7r
4个月前
河北
0
19:11 可能有时候找个有力量的父母,理想化的客体是必需的吧,虽然可能熄灭了一下信号灯,会起到一定稳定的作用吧。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确实没有根本上改变什么我感觉?内化客体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和关系,一直找但可能找的客体也不一样, 感觉还是在向外求( ‘-ωก̀ )嘶我也不知道我在说啥了
Corrado_5k7r
4个月前
河北
0
25:24 不承认确实很普遍。父母自己没有能力承受这个恨,父母如果承受不了,可能孩子会和父母的角色会倒置转换吧,孩子成为了接纳恨的,看起来的一个内心成熟,照顾父母情绪的一个有心理容纳空间的大人
Corrado_5k7r
4个月前
河北
0
29:55 怎么感觉有点类似于讲到家庭系统排列了哈哈。确实孩子代替父母无意识地用症状表达家庭家族问题或者父母的关系问题吧
Corrado_5k7r
4个月前
河北
0
这期感觉谈的很深诶,可能和主题有关系吧,这期真的感觉谈了很多东西,从疾病到冲突,还有家庭家族系统,无意识动机,背后作用机制,后边到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