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30分钟
播放:
202
发布:
13小时前
主播...
简介...
53. 文明太后与“太和改制”的开启——强势太后和她们叛逆的儿子(2)
00:20 今天讲的是北魏时期的文明太后和献文帝拓跋弘之间的拉扯。与其他几对母子不同,这对母子没有血缘关系,文明太后是献文帝的嫡母。
02:21 北魏是由拓跋氏建立的,他们是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
03:56 到了公元258年左右,也就是我们中原地区的曹魏时期,拓跋部在首领拓跋力微的带领下逐渐壮大,周边部族纷纷归附,拓跋力微也成为联盟盟主,统率二十万骑兵。
05:15 到了公元386年,拓跋力微的后代拓跋珪击败了各个草原部族,在盛乐城重建代国,盛乐城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就是北魏的开国皇帝。
06:03 北魏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拓跋珪的孙子,太武帝拓跋焘也非常有名,这位皇帝是以军事成就见长的。
07:43 文明太后冯氏,她的祖父是北燕末代君主冯弘,北燕被太武帝拓跋焘灭国后,这位冯氏就没入北魏宫中,成为一名打杂的宫女。
11:08 冯氏顺利通过了手铸金人的测试,一下飞升成了皇后,皇帝还让她来抚养太子,冯氏一下从一个冷门妃子变成了手握储君的,后宫最有权势的人。不过对冯皇后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12:03 文成帝性格温和、崇尚节俭、善于纳谏。他的主要政策包括对内发展社会经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对外采取和平外交政策。
12:37 文成帝是个好皇帝,但他不长命,26岁的时候就死了,这个时候他的长子拓跋弘只有12岁,24岁的冯皇后也升级成了冯太后。
13:08 当时北魏朝中一位大权臣,车骑大将军,太原王乙浑。文成帝死后,乙浑根本不把冯太后他们这孤儿寡母放在眼里。
17:01 当时冯太后母子势单力薄,面对乙浑犯上作乱的行为,冯太后知道,只能隐忍并伺机反扑。
18:22 隐忍一年后,466年2月,冯太后得到密报,乙浑集结党羽谋划政变,她立刻派禁军包围乙浑宅邸,将其诛杀。
19:30 冯太后还干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临朝称制,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垂帘听政。
20:24 冯太后的这次临朝称制历时两年,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她已经在为后面的改革打基础了。
21:02 对长孙的出生,冯太后非常高兴,她打算亲自抚养这个孙子,所以,她把政事交还给献文帝,自己退居二线,一心一意栽培孙子。献文帝当然求之不得了,而且此时,他已经跟冯太后心生嫌隙。主要是因为一个男人。
20:21 虽然献文帝已经亲政,但太后的支持者众多,包括东阳公拓跋丕,任城王拓跋云,朝廷重臣源贺、陆馛、高允等,所以献文帝总觉得自己不能放开手脚,对冯太后也处在一种又敬又怕的矛盾情感中。
24:01 在公元471年,年仅18岁的献文帝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禅让。
24:53 献文帝主动提出要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当然,这应该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25:31 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朝中大臣和部分宗室成员的强烈反对。最后,献文帝退而求其次,接受了大臣高允的建议,让太子拓跋宏登基,自己退居二线,成为太上皇。
25:52 皇兴五年,也就是公元471年8月,18岁的献文帝将皇位禅让给5岁的孝文帝,不过他这个禅让是策略性的,他依然把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26:49 公元476年,时年23岁的献文帝崩于永安殿。
28:03 不管献文帝死亡真相如何,母子俩之间必然是发生了一场不可调和的剧烈的政治冲突,换言之,这不是一次和平的皇权更替,而是一场宫廷政变。
28:22 献文帝死的时候,孝文帝只有10岁,冯太后再次掌权,临朝称制,这一次临朝称制长达14年。其实孝文帝彪炳史册的“太和改制”起始于冯太后。
29:27 太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490年,冯太后在平成皇宫去世,谥号文明,此时,孝文帝24岁。他从小就是被文明太后一手带大的,在她的严格管教下,已经成长为一位沉稳果决、志存高远的君主。
30:03 正是因为孝文帝对文明太后的认同,他几乎无缝承接了文明太后生前的政治理念和改革蓝图,全面推行汉化改革,致力于将北魏建设成一个强盛的帝国。
参考文献:
《魏书》,中华书局2017年版。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
张小泱:《神奇的北魏》,四川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
00:20 今天讲的是北魏时期的文明太后和献文帝拓跋弘之间的拉扯。与其他几对母子不同,这对母子没有血缘关系,文明太后是献文帝的嫡母。
02:21 北魏是由拓跋氏建立的,他们是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
03:56 到了公元258年左右,也就是我们中原地区的曹魏时期,拓跋部在首领拓跋力微的带领下逐渐壮大,周边部族纷纷归附,拓跋力微也成为联盟盟主,统率二十万骑兵。
05:15 到了公元386年,拓跋力微的后代拓跋珪击败了各个草原部族,在盛乐城重建代国,盛乐城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就是北魏的开国皇帝。
06:03 北魏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拓跋珪的孙子,太武帝拓跋焘也非常有名,这位皇帝是以军事成就见长的。
07:43 文明太后冯氏,她的祖父是北燕末代君主冯弘,北燕被太武帝拓跋焘灭国后,这位冯氏就没入北魏宫中,成为一名打杂的宫女。
11:08 冯氏顺利通过了手铸金人的测试,一下飞升成了皇后,皇帝还让她来抚养太子,冯氏一下从一个冷门妃子变成了手握储君的,后宫最有权势的人。不过对冯皇后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12:03 文成帝性格温和、崇尚节俭、善于纳谏。他的主要政策包括对内发展社会经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对外采取和平外交政策。
12:37 文成帝是个好皇帝,但他不长命,26岁的时候就死了,这个时候他的长子拓跋弘只有12岁,24岁的冯皇后也升级成了冯太后。
13:08 当时北魏朝中一位大权臣,车骑大将军,太原王乙浑。文成帝死后,乙浑根本不把冯太后他们这孤儿寡母放在眼里。
17:01 当时冯太后母子势单力薄,面对乙浑犯上作乱的行为,冯太后知道,只能隐忍并伺机反扑。
18:22 隐忍一年后,466年2月,冯太后得到密报,乙浑集结党羽谋划政变,她立刻派禁军包围乙浑宅邸,将其诛杀。
19:30 冯太后还干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临朝称制,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垂帘听政。
20:24 冯太后的这次临朝称制历时两年,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她已经在为后面的改革打基础了。
21:02 对长孙的出生,冯太后非常高兴,她打算亲自抚养这个孙子,所以,她把政事交还给献文帝,自己退居二线,一心一意栽培孙子。献文帝当然求之不得了,而且此时,他已经跟冯太后心生嫌隙。主要是因为一个男人。
20:21 虽然献文帝已经亲政,但太后的支持者众多,包括东阳公拓跋丕,任城王拓跋云,朝廷重臣源贺、陆馛、高允等,所以献文帝总觉得自己不能放开手脚,对冯太后也处在一种又敬又怕的矛盾情感中。
24:01 在公元471年,年仅18岁的献文帝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禅让。
24:53 献文帝主动提出要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当然,这应该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25:31 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朝中大臣和部分宗室成员的强烈反对。最后,献文帝退而求其次,接受了大臣高允的建议,让太子拓跋宏登基,自己退居二线,成为太上皇。
25:52 皇兴五年,也就是公元471年8月,18岁的献文帝将皇位禅让给5岁的孝文帝,不过他这个禅让是策略性的,他依然把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26:49 公元476年,时年23岁的献文帝崩于永安殿。
28:03 不管献文帝死亡真相如何,母子俩之间必然是发生了一场不可调和的剧烈的政治冲突,换言之,这不是一次和平的皇权更替,而是一场宫廷政变。
28:22 献文帝死的时候,孝文帝只有10岁,冯太后再次掌权,临朝称制,这一次临朝称制长达14年。其实孝文帝彪炳史册的“太和改制”起始于冯太后。
29:27 太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490年,冯太后在平成皇宫去世,谥号文明,此时,孝文帝24岁。他从小就是被文明太后一手带大的,在她的严格管教下,已经成长为一位沉稳果决、志存高远的君主。
30:03 正是因为孝文帝对文明太后的认同,他几乎无缝承接了文明太后生前的政治理念和改革蓝图,全面推行汉化改革,致力于将北魏建设成一个强盛的帝国。
参考文献:
《魏书》,中华书局2017年版。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
张小泱:《神奇的北魏》,四川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