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wen的职业总结emoji
本期嘉宾Bowen是Yina在SDA Bocconi的校友,虽然我从来没见过她,但一直有所耳闻她的精彩人生,这次听她亲口讲述了自己的7国经历,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见识下这位爱折腾的姑娘!
18岁时去了加拿大的她,说自己曾经很宅很内向(简直无法想象!),「在加拿大待了几年,连半小时车程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都没去过」,但自从成功获得了去美国交换的机会后,开挂的人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加拿大念本科的时候,为了练英语也为了赚钱,她曾经尝试过各种工作:酒保、赌场发牌、摆地摊卖发卡、街头卖艺,甚至还想过开个发卡店为生。但是在去了美国交换之后,她意识到「还是去不同的地方交流读书这样的经历更好,能对学习和职业生涯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感觉精力充沛经历丰富的Bowen无往不胜,问她会不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她坦言运气当然有,「但也不是无缘无故来的,很多事情别人看着不可能的,别人不敢试的我去试了,可能机会就被我捡到了。只要坚持,很多都会变成可能的。」
说到坚持,想起最近刚听的一期聊了不少Elon Musk轶事的《迟早更新》播客(m.ximalaya.com),Musk那些近乎偏执的坚持听来还挺搞笑的。不过说真的,一个言出必行、说到就一定要做到的人,绝对不容小觑。就像苹果经典广告里说的,「那些疯狂地认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是能改变世界的人。」
顺便插一句,其实这个广告的创意和文案都出自广告公司之手,并不是Jobs本人。大概因为旁白是他念的,所以大家都认为文案是他写的了。
我曾经也是觉得,能改变世界的人都不是寻常人,是离我很遥远的天才,但在看了Adam Grant以下的这个Ted演讲和他的《离经叛道》(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一书(的开头)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那些打破常规、改变世界的人其实和你我并没有太大不同。林肯并非生来更具创新精神,也并非更有勇气应对争议。离经叛道不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影响世界也并非少数人才能达成的成就,关键在于当我们勇于创新时,我们是否兼具谋略。」
此演讲的3个要点:1.Originals are late to the party. 2.Originals feel doubt and fear. 3.Originals have lots of bad ideas.
如同Bowen所说的,「尝试着改变一点点,只要迈出那一步,可能人生就不一样了」。就好像本来我觉得,朋友圈非常高大上的Bowen姑娘大概不会搭理我这种阅读收听量只有3位数的小媒体吧,但没想到她特别爽快地答应了,而且在说好的时间里非常非常认真地书面回复了我的采访问题。这样靠谱的姑娘,真是不幸运才怪呢!
以下是采访Bowen的精简文字版。
--------------------------
Q&A: 乐作职介所 / Bowen
-介绍下自己之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研究生毕业于意大利米兰的博科尼商学院,获得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Rotman商学院,获得财经和经济学双学位;本科期间曾在美国华盛顿美利坚大学Kogod商学院、德国波恩大学、香港大学交换。
主要的全职工作经历有3段:在跨国中资企业(外派英国、意大利、德国等)参与当地办公室/代表处的初期创立;在迪拜担任德国某跨国企业的副总裁助理;在波恩的联合国某组织做全职顾问。
-其中哪一段经历是对你影响最大的?
每一段经历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去加拿大读高中是我人生中唯一没有自己做主的一件事,老爸老妈偷偷在非典期间给我办的签证,我突然没有心理准备地出了国门,不会做饭、不会生活,而且不!会!讲!英语!=。=!
一步步走来很不容易,曾在加拿大课余时间酒吧打工时遇到黑心不给工钱的老板、在纽约新年夜与流浪汉在车站共度新年、在华盛顿去了奥巴马的竞选拉票演讲现场、在伦敦出入各种晚宴及高端活动大开眼界、参与联合国某缔约大会的准备工作、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差竟然使了下ak47打枪、在迪拜居住在沙漠里唯一的高档社区……真心不想高调炫耀什么,但是这些年的折腾和吃过的苦享过的福绝对不仅限这些,每一次都是对我性格、抗击打能力、人生阅历的历练和影响。如果非要指出一段,那就是感谢父母给了我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从此我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从职业发展角度讲,联合国绝对给我的工作经历画上了美丽的一笔,令我这个当时的职场小白自信了很多,养成了很好的工作习惯,并且建立了宝贵的人脉。中资企业的工作经历则让我更好地利用了自己在国内外的文化及人脉上的优势,使我掌握了很多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同样受益匪浅。
-在联合国、国企、外企工作分别是种什么体验?
联合国:多元化、人才济济、职业规划明确透明(只要一说级别,就能知道TA的薪酬水平)。真的再也找不到一个地方有全世界各个角落来的同事了,而且每个人都很有竞争力,会至少两种语言,让我总觉得自己的语言还不够好。
中资企业:稳定,自豪,中国式关系有的时候是必要的,职业规划相对而言比较灵活(当然还是看哪个岗位)。现在在海外,每次一说我是某某中资企业外派员工觉得很自豪,当地人也知道我们是来帮助他们推动经济的。而且懂得中国公司的文化及处理关系模式也很重要,安居房、班车、海外补助、过年过节的小犒劳等等,中资企业还是人情味浓一些。
外企:我是被一家知名德企常驻在迪拜工作,那里2000多员工,算上我只有2个中国人,所以我的体验应该与正常外企体验不一样。但是德企还有在迪拜工作的外企确实看中效率!利润!本职工作是否按规定时间完成!完成绝对不加班。与同事领导之间还是很平等的,有问题直接说,主要看实力。而且公司有明确职业规划及培养,甚至公司会定期出资培养老员工去各大知名商学院深造。
在北美、欧洲、亚洲生活学习又分别是种什么体验?
总的体验就是:感觉每个地方的人,无论语言、生活方式、思维、所做的事情、爱好、外部经济及城市发展等,深入进去就是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星球!
每次回到欧洲,我会自然的稍稍慢下来,欧洲地方小,周末定个廉价航空就能到另外一个国家转转,吃的好风景好,体验还是很High的。
亚洲我旅游了很多东南亚地区,主要学习生活还是祖国和香港,会总觉得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解决,晚上大街上异常热闹,无论做什么,什么时候做,都不会孤单。
北美对我来说介于两者中间:有繁忙现代化的一面,也有不加班、欧洲风情的一面。北美人还是相对直接,这里只要自信,一切都好。
迪拜:是个捞金处,工资没有税!而且以德国外派员工身份过去的我,待遇和欧洲人一样(这个确实是有差别的,那里还是“迷信”欧美人)。夜生活确实精彩,但是浮华之后,作为女性,尤其是亚洲女性,由于受到宗教和当地人想法的影响,职业规划和个人生活上还是会有些障碍。
-你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分别学的是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也在企业和公共机构里工作过,所以管理企业和管理公共机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利润最大化,所以能为公司创造利润的项目和人就是最重要的项目和人。
而公共机构尤其是国际组织很看重改进效率。虽说大家不看重钱,但是项目的顺利开展依然需要资金到位,但有的时候会受到国家政策、政治、宏观经济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公共机构的成效不是用经济效益或年报来衡量的,关键的是要对社会、国家、甚至子孙后代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你觉得自己是个世界公民吗?
必须是!但是我如果在澳洲、非洲、南北极都工作过,我就更不惭愧地这样说自己了哈哈哈。
-你觉得要成为世界公民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硬件:语言!首先英语要好,有可能的话多学其他语言。
软件:抗击打能力一定要强,出门在外每天都有可能会有大小状况发生,身体得健康,心理更得健康不能太脆弱;迅速融入当地文化同时也不忘本;热情开朗广交朋友,我是只要聊得来的就是朋友,工作过的领导同事们也都保持联系。这些全球朋友圈的积累,让我到了哪里都像回家一样,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进步,世界是大家一起的。
-对于有志于在世界各地生活工作的人,你有什么过来人的经验可以分享吗?
生命在于折腾,最好是有目标、有计划、正能量的折腾。而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我不是最美丽、最聪明、英文最好、性格最温柔的,但我是一个认准一件事就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的人。这种精神在世界各地都适用,大家坚持到底吧!
而且走的再远,请不要忘本,感恩每一个在困难时候对你不放弃,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慷慨一些。
广交朋友,多读书,多关心政治经济,多挣钱,不断充实自己,继续折腾吧。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