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5分钟
播放:
4,942
发布:
4天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人物】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位国君,春秋初期政治家。郑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乱,消弭了国家内患。《春秋》记载此事为郑伯克段于鄢,孔子暗含嘲讽郑庄公之意。
【主播】
恶霸波、张小娘
【公众号】
柳南故事
【进群方式】
13521785295
【商务合作】
18618145983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人间百草枯
1个月前 北京
15
想问一下波儿哥,春秋专辑可不可以设置一个打包购买。
陈可形
1个月前 河南
4
34:00 《礼记·王制》中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这里的“殡”和“葬”是两个不同的阶段: “殡”:指遗体入殓于棺后,停柩待葬的一段时间。天子通常在死后第七天进行“大殓”(即遗体入棺),此后的状态称为“殡”。棺椁会停放在特定的场所(如专门的宫殿)。 “葬”:才是最终将灵柩埋入地下的仪式。 “七月而葬”指的是从死亡到下葬的总时间间隔约为七个月,但遗体并非一直不处理或不加保护。在“殡”的阶段,棺椁是密闭的。 虽然周天子墓葬至今尚未被发现,无法获得其尸体处理情况的直接考古证据,但根据商周时期的文献记载以及后世(如汉代)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当时可能采用的一些防腐措施: 1. 酒浴消毒:《周礼》中提到,王死后沐浴时会用“秬”(一种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香酒)来擦拭身体。酒中的乙醇成分具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马王堆汉墓的棺液中也曾检测出乙醇和乙酸,推测是酒类挥发物,这间接证明了酒在古代丧葬防腐中的应用。 2. 多重纺织品包裹:遗体在入殓前会用多层丝麻织物紧密包裹。这不仅能隔绝空气,抑制需氧菌的活性,随着有机物分解产生酸性环境,也能进一步抑制细菌繁殖。马王堆汉墓女尸便是用约二十层衣物捆扎九道丝带的例证。 3. 冰镇降温:《礼记·丧大记》记载,国君(诸侯)级别的人物去世,在夏天停殡期间会设置“大盘”盛放冰块,用以降低环境温度,延缓尸体腐败进程。周天子理应享有更高规格,使用冰块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在古代储存冰块成本高昂,是贵族才能享有的奢侈方式。 4. 香料的运用:考古发掘中,花椒等香料常出现在墓葬里,例如河北满城汉墓(刘胜墓)和马王堆一号汉墓中都发现了花椒、香囊、香枕等物。这些香料不仅寓意美好(如花椒多籽,象征多子),其芳香油成分和某些药用特性也确实有一定的驱虫、防蛀和抑菌作用。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据证明西周天子棺椁中一定使用了花椒,但根据后世的葬俗推测,在棺椁周围或棺内放置花椒、香草等物是很有可能的。 5. 严密的多重棺椁:天子墓葬会使用棺(内棺)椁(外棺)数重,并使用膏泥、木炭等材料加强密封和防潮,尽可能创造一个密闭、避光、相对恒温的环境,延缓腐败。
章程_HXwk
1个月前 河北
3
虽然时长短,但内容量很丰富,情节跌宕,讲述也很吸引人,这系列追了。(前面关于命名方法的种种规矩其实可以再展开讲30分钟,第一遍都没大听懂)
奈何心有绪
1个月前 北京
3
付费就挺好,堵住那些爱叭叭的人的嘴。上期节目评论区几个说什么这个话题有什么好讲的,我真的想笑。别人主播爱讲啥,不喜欢不听不就好了。怎么那么喜欢找存在感啊。😂我做公众号也一样,天天有瞎叭叭的,我一律拉黑。
章程_HXwk
1个月前 河北
3
付费节目时长太短了
人间百草枯
1个月前 北京
2
15:32 孟姜女
HD399865c
1个月前 上海
2
有没有文字版!想记笔记
吴天为
1个月前 江苏
1
支持波哥!
陈可形
1个月前 河南
1
38:26 这个祭zhai伯的封地就在今郑州zhai祭城,由此而来。上学的时候经常从这路过,我们本地管这个字念zha四声。祭城周边都是大学城,当年因为要不要把这条路改名还有好多故事,附近的居民都想要保留,但当时城市改造和为了适应现代读音,改成了平安大道,没有保留祭城路。不过有热爱历史的郑州居民朱广义和一些民众,一直坚持不懈要求复原祭城路,虽然路名未复原,但留下了祭城路街道和祭城地铁站。
吴天为
1个月前 安徽
0
波哥讲的真好!希望后面嫂子依然可以多提问,我感觉就算前面解释清楚了,好多专有名词还是会忘记哈哈哈
陈可形
1个月前 河南
0
1:02:45 孔子教育思想和他的政治理念并不冲突,但是也并不代表他说的就是“真理”,学教育史的时候就能发现很多弟子记载孔子的故事,他不是圣人,孔子希望成为圣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走在追求圣人的道路上,可更多的人走在了盲从某一理念的误区
陈可形
1个月前 河南
0
1:08:41 就是因为我国有为尊者讳,父母为大的理念,古代社会很少直接批评君主,都是一副奸臣当道,蒙蔽圣听的叙事,给君主遮掩,父母有问题的,也都不明说,说是兄弟自己不分人伦,直到今日,有俩孩子或以上的家庭,也依然是端不平水导致很多人伦悲剧,可是这就是人性本身,人就是会偏爱,人就是有天生的喜爱厌恶,但孩子往往就是这种理念的受害者
么eng萌
1个月前 北京
0
这一期真如张小娘所说反复听了很多遍,恶霸波的历史观输出和张小娘最后的点题总结,之前只是觉得这俩人听讲故事很舒服,但从这一期开始算是真正爱上了野史下酒
HD614598y
1个月前 云南
0
波哥牛逼。感觉拨开了历史的迷雾
杨越欣
1个月前 浙江
0
哇,第一期有一种大幕徐徐拉开的历史感,孔子写春秋为什么这么惜字如金,增加理解门槛呀
刘一奇async
1个月前 北京
0
00:03 来了来了,想攒着一块听的
CH3N7HiN
1个月前 北京
0
26:16 鲁隐公上链了
HD328801y
1个月前 浙江
0
付费音频好,可以屏蔽掉一些沙缺
HD1012562z
3周前 广东
0
波哥讲得好哇
李白_gMyz
2周前 福建
0
郑国作为商朝遗民为主体建立的国家,郑武公娶申侯女武姜,就是郑武公谋求靠山的政治联姻,这个角度看,武姜是作为申侯的代理人在郑国的。(这个申侯就是周幽王废立申侯之女而独爱褒姒,之后发动反叛的那个申侯,郑国也是在这个事件之后建立的) 之后武姜的废长立幼言论,以及一系列越制做法能够实行,其背后当然是有强力的娘家力挺的。 一个一生下来就在法理上嫡长子继承的小孩,出生异相,睁着眼瞪着作为外部势力的武姜,被吓一跳和厌恶很正常。 叫郑庄公寤生,其实就算是睁眼的意思也不好听,无非就是由难产儿变成了瞪眼怪。 而郑武公默认了这个名字,也就变相说郑武公承认当时申侯这些外部势力的政治影响力。 而选择不按武姜建议立共叔段,则说明郑武公不想沦为申侯的完全傀儡,依旧维持着内部遗民与外部申侯的两股力量的平衡。 到郑庄公继位,以武姜为代表的申侯势力日益强大,郑庄公只能忍气吞声,一步步放权,在暗中确认和联系内部盟友祭仲,公子吕,子封等人等待时机,最后铲除实际的外部威胁。 而其立国根基依旧是申侯,因此没办法与申侯撕破脸,所以搞了一出黄泉相认如初的戏码,这个如初,指的是郑国与申国的同盟如初,而不是他们母子如初。 这样理解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不然无法解释武姜在郑国内部为什么这么强势,其势力竟然能达到自立山头的地步,这本身就说明了郑国内部统治集团的分裂。这是我看到一篇别人的分析,与你分享。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