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拉子“粉红清真寺”的绚丽玫瑰窗,到瓦基尔清真寺的沉默螺旋石柱;从哈菲兹诗行中的酒神狂欢,到四十日庆典中的宗教迷醉。我们遇见了计划徒步逃离伊朗、前往德国的年轻人弗罗文,目睹了参与头巾抗议的高中男生胳膊上因警察暴力而留下的累累伤痕,也见证了老妇人指尖触摸萨迪石棺花朵的温柔。
当阿米尼之死点燃半个世纪的性别压迫怒火,当清真寺讲坛从谦卑的洞穴变成权力的高台,波斯帝国的千年文明正经历着最疼痛的嬗变。
【本期主播】
闲云,猫奴艺术家
野鸟,旅行瘾君子
莎莎,特邀飞行嘉宾
【时间轴】
03:12 晨光透过玫瑰窗,映照在穿着柔软罩袍的女孩身上,地毯上,宛如一支丰盈而饱满的色彩交响曲。

04:28 “粉红清真寺”的最佳观赏时间为清晨8-10点,游客可席地而坐,感受光影随时间推移的变幻。
05:16 自15世纪以来,清真寺和宫殿装饰中那些令人惊叹的星星与多边形图案,仅靠五种基本模板的瓷砖就能实现。

07:11 “摄政王”卡利姆·汗,让我想起了满清“第一摄政王”多尔衮。
10:22 昔日讲坛往往向地下延伸,象征着谦逊与敬畏。时至今日,讲坛越建越高,远远凌驾于信徒所站立的位置之上。

11:23 男孩挽起袖子,露出了手臂上的一道道伤痕,他告诉我们,自己不久前刚参与了头巾抗议游行示威,遭到了警察的棍棒殴打。
13:15 伊朗民众的愤怒,绝非仅仅源于阿米尼的死亡,而是对伊斯兰革命后半个世纪以来女性政策长期积怨的集中爆发,是普通民众对宗教特权下自身弱势地位的有力抗争。

14:32 前伊斯兰时期,波斯帝国对女性并没有佩戴头巾的要求;甚至在阿拉伯帝国早期,伊朗也没有形成这一习惯。直到萨法维王朝时期,头巾才开始在伊朗普及。
16:37 作为少数民族和宗教少数派,库尔德人一直处于边缘化的政治地位,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种族冲突和叛乱。

19:53 “我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老朋友,也能结识新朋友,不需要住酒店,路上搭便车,每天花费不超过1美元!”
20:05 弗罗文说,“我不喜欢现在的伊朗,正打算离开祖国,徒步前往德国。”

22:45 如果说哈菲兹是借酒抒情的诗仙李白,那么萨迪就是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26:53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伸出历经风霜的手,轻轻触碰这朵意外的美好。

31:06 几个男子举起手中的玻璃杯——穆斯林禁酒,肯定不是酒杯——为四十日庆典干杯。
34:07 这是什叶派独有的血色浪漫,它美化了牺牲,却似乎遗忘了人,才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本期节目音乐】
Saz O Avaz, by Mohammad Reza Shajarian
Aftab (Sun), by Hesam Inanlou
【主要参考资料】
1、赞德王朝时期伟大的建筑——瓦基尔清真寺[EB/OL].(2022-12-31)[2025-3-28].https://mp.weixin.qq.com/s/Cvy9LDTmPIwG28jcdqDbng.
2、从波斯瓷砖看古代伊朗人的审美变化[EB/OL].(2023-09-06)[2025-3-28].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510504.
3、伊斯兰革命,以赞德王朝命名的场所和纪念建筑物是唯一未被移除的[EB/OL].(2024-12-02)[2025-3-28].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2715781428724260/.
【关于我们】
芝麻开门(Open Door)是一档满怀好奇心,满世界溜达的闲聊类播客节目。我们将分享旅行中的有趣故事,旅行背后的人文历史,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独特感受。期待我们的真诚分享,能让你更加热爱这个多彩的世界🌈
商务合作及图书出版请联系野鸟(1867312902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