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8分钟
播放:
208
发布:
2周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在全球经济面临增长焦虑、技术变革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如何避免历史的停滞,确保繁荣的火焰持续燃烧?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给出了一个清晰而有力的答案:关键不在于对旧有模式的修修补补,而在于能否理解并驾驭那股驱动现代经济的根本力量——创新,及其必然的伴侣“创造性破坏”。
本届奖项授予三位经济学家,他们的研究共同绘制了一幅从历史深处到未来前沿的增长地图,指引我们如何在知识、竞争与制度的复杂交响中,奏响持续发展的乐章。
一、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概况
官方公告与核心主题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3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正式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杰出的经济学家: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在“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研究中所作出的系统性贡献。
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委员会在声明中强调,获奖者们以不同的方式揭示了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如何制造冲突,并指出这一过程必须被建设性地管理,否则创新将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委员会主席约翰·哈斯勒(John Hassler)指出:“获奖者的工作表明,经济增长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背后的机制,这样我们就不会再次陷入停滞。”这清晰地指明了本届奖项的现实关怀:在增长放缓与技术迭代加快的全球背景下,如何维系创新的动力。
奖金分配与获奖理由
今年的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进行了如下分配:
* 乔尔·莫基尔获得一半奖金,获奖理由是“阐明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他的研究从经济史的长镜头出发,揭示了知识积累、文化变革与制度因素如何共同为现代经济增长奠基。
* 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豪伊特共同获得另一半奖金,获奖理由是“提出了通过创造性破坏过程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他们通过严谨的数学模型,将约瑟夫·熊彼特的经典思想现代化,形式化地刻画了创新如何通过新旧替代推动经济增长。
二、获奖者个人经历与学术贡献
乔尔·莫基尔:以历史探寻增长根源的知识史学家
乔尔·莫基尔的学术贡献核心在于,他从经济史的视角,系统性地论证了知识与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最根本的驱动力。作为经济史研究者,莫基尔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增长的起源”,即为何工业革命后,西欧能率先挣脱“马尔萨斯陷阱”,实现持续增长,而东方古国却陷入停滞。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有用知识”。他认为,持续增长依赖于实践、技术和商业知识的融合,并且这一知识必须在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中得以传播。
乔尔・莫基尔:以 “知识与文化” 解码现代增长的经济史学家
一、个人经历:跨学科底色与学术深耕
乔尔・莫基尔 1946 年生于荷兰莱顿犹太家庭,父亲早逝后随母亲在以色列海法长大。其学术路径兼具跨学科属性与国际视野:
1. 教育背景:1968 年获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经济学与历史学双学士学位,为后续研究埋下跨学科伏笔;1974 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在威廉・N・帕克、洛依德・雷诺兹及华裔学者费景汉指导下,以论文《1800—1850 年低收入国家的工业增长和停滞》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 学术影响奠基:耶鲁期间受道格拉斯・诺思等制度经济史学者启发,但敏锐发现 “制度相似性无法解释地区增长差异”,由此将研究方向转向更深层的文化与知识因素。
3. 职业轨迹:1974 年起任职美国西北大学,现任该校罗伯特・斯托尔茨文理讲席教授;曾主编经济史顶刊《经济史杂志》、担任经济史协会主席及《牛津经济史百科全书》主编,数十年间培养 50 余名博士研究生,学术影响力深远。
二、学术贡献:“有用知识” 与文化土壤的增长逻辑
莫基尔的核心贡献,是从经济史视角系统性论证知识与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重点解答 “为何西欧能率先突破马尔萨斯陷阱”:
1. 核心理论:有用知识的融合:将知识划分为 “理论知识” 与 “实践知识”,指出前现代社会二者割裂,而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了二者融合;同时,欧洲 “政治分裂 + 思想市场一体化” 的格局,加速了有用知识的创造、积累与传播,成为现代增长的关键。
2. 创新论证方法:尝试量化思想文化影响,例如通过统计《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各国描述行数构造 “启蒙运动指数”,发现英格兰、苏格兰、荷兰等指数高地区,与欧洲经济起飞顺序高度吻合。
3. 文化与制度的深层关联:在《增长的文化:现代经济的起源》中提出,现代增长依赖信仰、价值观的变革,是文化突破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持续动力;同时扩展 “企业家” 概念至 “文化企业家”,认为其推动社会认知转变,为保护新思想的制度奠定基础,进而克服既得利益对创新的抵制。
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豪伊特:奠基 “创造性破坏” 的诺奖双星
一、菲利普・阿吉翁:跨大西洋的学术与政策践行者
(一)个人经历:从艺术家庭到经济学界
阿吉翁 1956 年生于法国巴黎文化艺术家庭,父亲出身意大利上流社会,母亲为奢侈品牌 Chloé 创始人、著名设计师盖比・阿吉翁。但他未继承家族事业,反而深耕数学与经济学:
1. 教育背景:毕业于卡尚高等师范学院数学系,后获巴黎第一大学数学经济学文凭、数理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 年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导师团队堪称 “明星阵容”,包括 2007 年诺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一般均衡理论专家安德鲁・马斯克莱尔及微观理论学者杰里・格林。
2. 职业轨迹:兼具学术与实务色彩,1987 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开启学术生涯,1990 年任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积累政策经验;此后辗转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2000 年重返哈佛大学,2015 年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百年经济学教授,同时在法兰西公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任教。
3. 政策影响力:1994 年赴华参与学术会议并为中国企业改革建言,2017 年其论文《产业政策和竞争》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 “孙冶方奖”;还曾受邀撰写法国经济改革报告,在欧美学界与法国政界均具影响力。
4.
二、彼得・豪伊特:深耕学术的 “理论工匠”
(一)个人经历:北美学术体系下的严谨耕耘
豪伊特 1946 年生于加拿大,是典型的学术深耕者,职业生涯聚焦理论研究:
1. 教育背景:1968 年获麦吉尔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69 年获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73 年赴美国西北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聚焦金融动态原理,为后续宏观模型构建奠定基础。
2. 职业轨迹:1972 年起在西安大略大学任教 24 年,从讲师逐步晋升至教授,期间奠定学术地位;曾赴魁北克拉瓦尔大学、法国巴黎与图卢兹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积累广泛学术联系;1996 年转至俄亥俄州立大学,2000 年加入布朗大学,2021 年退休。
3. 学术风格:性情温和、一丝不苟,为人低调内敛,更擅长在书斋与研究室深耕,因严谨踏实的风格获 “理论工匠” 声誉。
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豪伊特:奠基“创造性破坏”增长理论的诺奖双星
阿吉翁与豪伊特的核心学术贡献是共同创立并发展了“熊彼特增长范式”,将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这一充满哲学洞见的概念,成功转化为可进行严谨数学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他们指出,经济增长源于企业为获取垄断利润而进行的研发竞争。成功的创新会产生“质量阶梯”上的跳跃,新企业取代旧企业,高效率活动替代低效率活动。
三、理论核心: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知识积累与制度环境:增长的文化基础
莫基尔提出的“有用知识”框架将知识区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他认为,欧洲的启蒙运动通过文化变革,促使这两类知识紧密融合,推动了现代增长的爆发。他强调,持续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开放的文化环境和对变革的包容性,这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创造性破坏:增长的内在机制
阿吉翁和豪伊特的研究将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形式化为严谨的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源于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替代,这一过程伴随着产业的重组和资源的再分配。创新通过研发带来的新技术对旧技术的替代实现经济增长,而这种破坏性的创新最终会导致旧有企业的淘汰与新兴企业的崛起。
竞争与创新的非线性关系:核心政策洞见
阿吉翁与豪伊特提出了竞争与创新的“倒U型”关系,指出适度的竞争能够激励企业创新,但过度的竞争可能会挤压利润空间,从而抑制创新。这一理论为产业政策和反垄断政策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AI时代理论应用:创造性破坏遇上智能革命
AI是典型创造性破坏
在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变革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AI技术正在替代传统工作岗位,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伴随而来的是结构性失业与社会挑战。因此,如何管理这一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将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
防止科技巨头垄断
科技巨头在推动创新的同时,可能会抑制新兴技术的涌现。反垄断政策将成为确保市场竞争活力、维护创新动力的关键。
全球化与开放价值
随着技术和知识的全球流动,国际合作与开放市场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全球化不仅促进了技术的传播,也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五、政策启示与企业应对:如何在创新浪潮中生存与发展
培育创新驱动的制度环境
政策制定者应当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平衡创新与竞争之间的关系,投资软基础设施,促进科技发展与社会适应的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需要互为补充,确保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
企业应对:在技术变革中寻找创新机遇
企业应当将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拥抱“创造性破坏”的浪潮。要认识到,今天的成功并不保证明天的生存,只有不断自我革新,才能在技术变革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创造性破坏中拥抱AI未来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AI技术应用的关键节点,选择了回归经济增长的本源问题——创新如何驱动经济持续增长。创新是经济系统的核心驱动力,而创造性破坏则是推动增长的内在机制。企业与政策制定者需要从中汲取智慧,打造一个支持创新与科技发展的生态系统,以确保全球经济能够在新时代中继续繁荣。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