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这不止是个话题,还是个人生课题。
原生家庭,对很多小伙伴来说,不止是个话题,还是个人生课题。
在原生家庭形成的模式,可能会影响工作、社交、亲密关系......
而因为是特别早期的童年烙印,所以这些影响又持久、顽固、难以克服。
很多小伙伴为此苦恼,甚至被困住,花了很多时间,希望逃开、改变、和解,但都收效甚微。
这一期播客,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面对原生家庭的态度,以及怎样能帮助自己,不被它带来的模式困住。
本期跟你聊天的:
郭婷婷:暂停实验室创始人。
王偲偲:暂停实验室主创研究员。
窦泽南:暂停实验室主创研究员。
宋灰棕:暂停实验室编辑。
Timeline:
- 04:57 原生家庭是特别早期的烙印,像个顽固的紧箍咒,一刺激就痛
- 09:04 灰棕:第一次了解到原生家庭,我激动地对号入座,觉得找到了痛苦的缘由
- 14:18 偲偲:小时候觉得父母是权威,我不敢正面反抗,只会消极抵抗
- 19:07 灰棕:我花了很多时间希望父母改变,但完全失败了
- 23:28 虽然离开了原生家庭,但从前的反应模式还是没变啊
- 25:33 偲偲:第一次意识到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他不是我爸」
- 29:04 承认自己的感受后,我对原生家庭的怨愤释怀了
- 34:47 放下过去后,我开始思考「我想要什么」
- 35:24 第一反应还是存在,但我有了第二反应
- 40:10 不同于原生家庭模式的「第二反应」,要怎么建立?
- 44:47 就算爸妈认错了,那然后呢?
- 46:08 自己养自己?这要怎么操作?
- 59:35 留意到父母和从前的不同,就更能感觉到自己有改变的力量
- 01:02:45 想脱离父母却离不开,该怎么办?
- 01:15:41 改变很难,但忍着痛苦倔强地做自己,就不会被原来的模式困住
- 01:18:49 自主性非常重要,有了它,就能自己养自己
- 01:21:45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自主性,怎么培养?
嘉宾 | 郭婷婷、王偲偲、窦泽南、宋灰棕
策划 | 宋灰棕、秦闻谦
剪辑 | 秦闻谦
声音 | 法布
插画|阿清
片头音乐 | 「One Day You Will Grow Up」by Mocha Music
如果你想直接体验科学循证的力量,帮助自己改善情绪困扰,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可以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暂停实验室,后台回复关键词:「小宇宙」,加入练习吧!
收听方式: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Apple Podcast|Pocket Casts|RSS:https://feed.xyzfm.space/aevvmucbrb9e

主播...

暂停实验室
郭婷婷

胡缠
偲偲
宋灰棕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y_dA
9个月前
浙江
0
11:16 求推荐原生家庭的书!

乘热气球的宇航员
1年前
广东
1
我和偲偲有这很类似的经历,同样权威的父母,同样被一直看成小孩子,被一直控制着对待,哪怕我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还是被指指点点。我也和偲偲一样,会有第一反应,和自己通过学习和练习,创造出来的第二反应,我知道这个过程既漫长,也很不容易,并且很多的反复,很多的情绪,曲折前进,螺旋上升。我的另一半也和偲偲说的另一半那样,我做了啥,他不会埋怨指责批评我,我可以做我自己,一方面我必须得说,这确实治愈了我,另一方面我看到了人和人的不同,我也看到了关系的多样性,看到了现实的更多可能性,所以,我没有继续纠缠在父母的关系里,而是让他们对我的影响和控制越来越小。我也很难改变他们,我试过,却换来的是很大的争吵,所以我放弃改变父母。而是改变我自己,让自己学习更多,尝试更多,生活内容和重心更多的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翻身小兔子
1年前
上海
2
灰棕绝对是我的嘴替,每次都能精准表达出我想说的。让我觉得不是只有我才会这么想,不觉得孤立无助。
HD700088g
1年前
上海
2
好喜欢,多多更新多多更新!一月一次太少啦~

暂停的粉丝儿
1年前
湖北
3
1:05:30 每年春节前的公益广告都有那样的镜头:老人做了一桌菜,但孩子最终没回来,打个电话就算了,剩下老人孤独望向窗外烟花的背影,类似的公益广告看得我总是眼含热泪,所以春节回家从未缺席。可是,通过在暂停实验室练习,终于觉察和分辨出心里是有隐藏的想法,那就是和灰棕一样,出去玩……

不喝水的兔子
1年前
广东
3
再次养育自己一次,因为我在妈妈非常威严的教育方式下,是个非常害怕权威的人,整个人总是非常紧张,害怕做错事情。当我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就是用一种期望自己被重视,被爱护,被包容的态度对待小朋友,并且得到了非常大的慰藉。比如说,当我难过的时候,她会拍拍我的背,抱抱我;当我毛手毛脚把杯子打翻的时候,她会跟我说,没关系的等等。

窃蓝的苍苍
1年前
云南
3
当时我在看有关原生家庭的书的感受是,原来爸妈这些部分确实做的有问题,找到了理论依据就更敢承认这点,也觉得瞬间轻松了很多。然后我觉得这并不是终点,接下来需要我自己改变

酸奶可乐
1年前
湖北
3
想起之前看过的比喻,原生家庭的影响刚最开始浓的像是一团化不开的墨,后来加了其他的东西,那个墨就越来越淡

白驹过隙_
1年前
宁夏
4
51:51 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爱,你就怎么爱自己。
爱做梦的Tiffany
1年前
上海
6
很想听听男性视角下对于原生家庭的阐述,可惜窦老师这期没咋发挥~期待窦老师常来🥳

积攒陶土静观章
1年前
河北
6
2024-1-7 听暂停实验室播客的几点思考
1. 自主性的确是非常基础和底层的心理资源。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主性,其有可能会习惯性地依赖别人为自己做决定、指导自己过人生。遇到困难的事情时,其可能会感到自己像球一样被其他的力量抛来抛去,不习惯觉察到自己的力量、资源、优势,并利用它们去解决困难。
2. 我们探索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意在指责原生家庭,更不是要把责任都甩给原生家庭,而是了解我们现有自动化反应模式的可能成因,帮忙我们更清晰迅速地觉察反应模式、尝试选择其他更有用的方式,从而持续成长。
3. 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往往兼具积极面和消极面,二者不可相互抵消,既不能因积极面的存在就忽视了伤害,也不能因为养育过程中发生了伤害就全盘否定该种养育方式。比如,八九十年代物资匮乏,那一代人养育子女时更重视吃饱穿暖、成绩优异、出人头地,这样就不用再过苦日子了。这种养育目的,一方面基本满足了子女的物质需求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也的确忽视了子女的自主性需求、自尊自爱需求、人际需求等等。
4. 原生家庭对子女边界的侵犯,恰恰使得子女在发展自主能力时遇到困难。比如,小吉有了自主安排周末的需求时,会不断收到妈妈“周末回来吗”这样带有强烈期望的微信;偲偲老师妈妈关于“小孩子有什么腰”的表达意在否定子女自己的感受、体验乃至主体性(我本人也收到过类似的表达——“小屁孩有什么自尊心”“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偲偲老师在犯错时(打翻碗或瓶子)会被责骂而非包容。这好比,孙悟饭每一次尝试伸出手,都会有大魔王来打他一手板,不难理解,长此以往,孙悟饭可能为了不被打板子,更倾向于选择听大魔王的话,而非听从自己的需求。
5. 原生家庭中形成的自动化反应(特别是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是经年累月形成的。一见到一个人,一听到一些话,就立刻应激,这个模式的改变并不那么容易。如果太难了,适当拉开距离改变环境是可选的方法(e.g.小吉选择搬出去)。如果在互动中形成了一些不合理认知(e.g.得到父母的否定评价或者责骂是很可怕的事情),可以尝试 CBT的方法。
6. 我个人的思考,能否在和原生家庭或有挑战的人相处之前,用 woop 预先想想对方可能有什么样的表达,预先想想有什么新的应对方式(认知方式)?比如,我换了新发型,要和父母视频了。Wish: 我想要的是和他们视频沟通、愉快地了解。Outcome: 如果能达到这个结果,我会感到我和他们的关系改善了、我的自主性和沟通能力都变强了,这是我想要的。Obstacle: ,我预测他们可能会说我发型难看,如果这样,为了实现目标我可以怎么做?Plan: 我可以说啊我觉得挺好看的,然后转移话题;我可以说换这个发型让我很开心,然后转移话题;我也可以写张纸条写他们觉得难看又怎样、我觉得好看就行了,然后贴在电脑上。
Esun_QEwT
1年前
北京
7
灰粽,我以前不能出去旅行,因为旅行会让我觉得很愧疚,愧疚的点是,一方面我觉得,我的父母辛苦养育我长大,他们都没有旅行过,而我却出去享受,这个自己享受让我觉得对不起父母。另一方面我觉得父母年纪大了,我现在工作,一年年回家待不了几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思想,让我很难假期出去玩。但是我自己想出去看看,我每次假期回家,也就是待着。而且每次假期回去,可能都要吵一架离开。今年十月一,我选择出去旅行,没有回家。结果就是,我自己玩的很痛快,父母也觉得我出去玩一玩挺好的。总得来说,大家都挺好的。没有我以前自己yy的那么痛苦

LaurenceChan
1年前
广东
8
关晓彤!我知道那是你,还假装宋徽宗😏

han啾啾
1年前
浙江
10
可我父母的现状是,常常道歉,承认自己有错误,然后维持原状丝毫不改变😅我不懂,所以还在逃走的阶段
茶冰岛长
1年前
上海
10
23:55 “周末回来吗” 真的狠狠共情了这里🥲,再比如“工资发了没”“去上班了吗”“还没下班吗” 短短五个字就能把我炸飞,我妈是爆炸专家
哈哈嘿嘿呵呵
1年前
安徽
12
你不再是那个没有腰的小孩啦!!

ShiningYY
1年前
浙江
16
46:16 我的家庭是女强男弱,父亲烂好人,母亲撑起一个家,副作用就是她有时候显得很霸道,对我也是关注过度。我们家改变的契机是我生了孩子,隔了十几年再次和我妈住到了一起。她亲眼看见了我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如何放手,如何信任一个小朋友,慢慢地,她也开始转变成“我想要的母亲的样子”。我的母亲时刻在给我惊喜,我能感觉到家里的每个人都在成长

是大静静呢
1年前
北京
16
42:02 课题分离~只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飞天大女警
1年前
北京
24
报到!可以摆脱,亲切有效~去年当感觉自己对原生家庭的关系改变时也拉着朋友录了一期播客,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从一味听从规训到怨恨到划清边界到现在带着动态的眼光重新看待他们。甚至还带着老妈一起练习情绪EBP,老人家的反馈是内容量好大,颠覆自己的原有认识,每天都要做好多笔记😂强推「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本书,知道了自己现在行为带有创伤印记,也跟着书里的方法建立了自己的再抚育核心团,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再成长一遍,互相给予充足的爱与包容~

飞天大女警
1年前
北京
38
59:17 我自己的再抚育方式是,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自己就怎么对待自己,比如期待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包容,觉察到了就先给予自己足够的肯定和包容,不要再用别人苛待自己的方式苛责自己,自己给予自己足够的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