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小建议:
- 推荐听友选择1.2~1.5倍速收听,同时带上耳机,享受最佳的音频体验!适当加快音频,节奏感或许会更适合你~口播音频全都经由AI算法深度增强,细节饱满,背景音清澈干净。
🎧 一句话介绍:
- 这期节目,我们从一本超有脑洞的奇幻小说《巴别塔》聊起,聊聊“翻译”这件看似简单却牵动文明与权力的事。它不仅是一场语言的冒险,也是一场关于身份、文化与理解世界的深思。主播本人还结合了自己的英语文学与艺术背景,用中英双语的方式带你穿越牛津塔楼与语言迷宫,一起重新发现“翻译”这门魔法的力量。
🧠 我们聊什么?
- 奇幻小说里的翻译魔法 —— 匡灵秀的《巴别塔》如何把“翻译”写成一场帝国级的权力游戏。
- 从圣经到牛津 —— “巴别塔”的隐喻如何延伸到文化与语言的统治。
- 语言即权力 —— 翻译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资本与政治力量。
- 主播视角 —— 从英语文学专业到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如何让“语言”成为创作的艺术。
- 奇幻与现实的交织 —— 小说里的魔法系统,其实是人类文明中最神秘的“理解机制”。
🎯 适合谁听?
- 热爱中英文化的人 —— 想在故事中感受语言的张力与文化碰撞。
- 对翻译、语言学感兴趣的人 —— 想听轻松又有料的语言与思维之旅。
- 喜欢《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式奇幻故事的人 —— 这本小说会带你进入另一种“学术版魔法世界”。
- 人文社科控与文艺青年 —— 这里有深度、有趣味,还有一点点哲学思考。
- 想提升英语表达与文化理解力的人 —— 主播用双语讲故事,轻松提升语言感知力与思考维度。
🎁 时间轴 + 超详细 “课堂” 笔记!
- 00:00:00|先聊聊主播自己的的翻译之路!
这期节目里,主播聊到了最近看的一本科幻小说,感觉有点像《哈利·波特》,但更偏向“语言与翻译”的主题。故事讲的是牛津学院如何用“翻译”这种文化资本去推动帝国扩张。主播还分享了我在西安交大学英语文学的经历,以及写双语博客时的一些心得。我以《巴别塔》为例,聊到翻译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还顺带吐槽了一下翻译软件的局限,最后谈到我未来想继续分享更多和翻译、学习有关的故事。
- 00:07:41|小说里的巴别塔与语言的力量!
《巴别塔》背景设在19世纪的牛津大学,主角是一位在中英文化之间挣扎的翻译系学生。圣经设定中,上帝摧毁了巴别塔,让人类说不同语言,合作因此崩塌。小说里,牛津大学的翻译学生成了知识与权力的夹缝人。节目里,主播借这部小说聊到翻译如何影响人类文明,从《圣经》到佛经、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思想的流传,都离不开翻译。同时也聊到作者匡灵秀,一个96年出生的华裔女生,如何在中西语言中穿梭,展现出双语者的独特生命力。
- 00:16:22|作者匡灵秀的学术背景与语言哲学!
作者匡灵秀本科在乔治城大学主修历史和语言学,后来在剑桥、牛津继续深造,研究中国政治史和语言学,再到耶鲁读比较文学博士。她认为语言不是中立的,而是文化与权力的产物。她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语法、词汇、语义,也用人文视角思考语言背后的政治和历史。她的学术功底深厚,小说创作也极具野心,把学术、艺术和叙事结合得非常自然。
- 00:22:12|年轻学者的奇幻野心!
匡灵秀的作品非常有野心,主题常常涉及语言、帝国主义、翻译与暴力。她用奇幻的设定讨论现实世界的权力结构,用语言做主角,探讨知识与道德的冲突。风格既学院派又有戏剧张力,比起《哈利·波特》更深刻,也比《权力的游戏》更有人文厚度。
- 00:26:41|银条与翻译的魔法隐喻!
小说《巴别塔》的背景设在19世纪的英国。在牛津大学的巴别塔里,魔法银条上刻着两种语言的词语,当翻译之间出现细微差异,就会释放出魔法能量。这个设定太妙了 —— 语言本身成了魔法!小说借此隐喻翻译的力量,同时也揭露语言被帝国利用的殖民性。银条的魔力,是语言权力的象征。
- 00:31:38|主角与殖民的矛盾!
主角罗宾·斯威夫特是个天才语言学家,在牛津巴别塔计划中做翻译,却在过程中觉醒,开始反思帝国对语言和知识的掠夺。他既是翻译者,也被帝国“翻译”。这段内容引出了后殖民理论、道德困境,以及知识分子在体系中的尴尬位置。
- 00:36:42|五个阶段的语言觉醒之旅!
小说把罗宾的人生分成五个阶段:入学、学习魔法、觉醒、反叛、革命。每一阶段都在问一个问题 —— 语言到底是沟通工具,还是权力工具?作者通过故事展现学术与权力的拉扯,也让我们反思语言暴力与知识伦理的边界。
- 00:42:03|《巴别塔》的荣誉与影响!
《巴别塔》获得了星云奖、雨果奖等多个奖项,是语言政治题材的奇幻巅峰之作。它把语言学、历史、殖民和道德哲学揉在一起,既有想象力,又有现实批判力。小说提醒我们: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桥梁,更是人类对抗偏见与结构的努力。
- 00:44:21|写作背后的考究与细节!
节目还聊到作者如何为《巴别塔》查阅大量牛津大学史料,从学院宴会厅、纪念碑到咖啡馆的细节都考证得一丝不苟。小说虽然虚构,却精准还原了当时的学术与社会氛围。这种考据精神让小说更有“历史真实感”。
- 00:54:34|银条的哲学悖论与语言魔法!
这一部分朗读了《巴别塔》中的片段:当两种语言出现微妙差异时,银条就会发光 —— 那一刻的魔法,像是人类理解世界的瞬间闪烁。节目中也讨论了银条的哲学意义,比如语言差异的“传染性”,以及语言如何在科技与魔法之间游走。
- 01:02:04|翻译改变人类历史!
主播提到,从古希腊到阿拉伯帝国,从《圣经》到莎士比亚,翻译一直是文明互通的关键。翻译让思想跨越语言,激发了新的文学形式,也推动了民族认同的诞生。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现代文明。
- 01:10:50|翻译与人类集体智慧!
9世纪到13世纪的阿拉伯“智慧宫”是世界上最早的知识翻译中心,那里的人把希腊、波斯、印度的经典都翻译成阿拉伯文,为后来欧洲大学教育奠定了基础。翻译,其实是人类集体智慧的引擎。
- 01:13:32|启蒙运动与英语的崛起!
到了启蒙运动,科学翻译让知识跨越国界,英语逐渐取代拉丁语成为世界学术语言。语言的变迁,折射了权力的变迁 —— 谁控制了语言,谁就定义了“知识”。
- 01:18:08|语言的裂缝与共通的人性!
最后,节目回到语言与翻译的“阴暗面”:语言不只是桥梁,也是权力的战场。帝国利用翻译扩张文化影响,但同时,翻译也在帮助我们理解他者、理解世界。正如主播所说 —— 在翻译的旅程里,我们学习如何理解世界,也学习如何被世界理解。
👥 我是谁:
- 🎙️ 本期主播:旭风
- 🪒 剪辑 + 后期:旭风
- 🎼 BGM:Fix You - Coldplay|The Scientist - Coldplay
🥷🏻 入驻平台:
Apple Podcast |豆瓣|网易云音乐|荔枝|小红书
👏🏻 欢迎关注 🍠 @早中晚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