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5分钟
播放:
3.77万
发布:
4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波伏瓦是20世纪最著名的知识明星之一。她创作的《第二性》被奉作“女权主义圣经”,她和情人萨特间关于“本质的爱”“偶然的爱”的前卫宣言与实践,毁誉参半却也影响至今。


而在此之外,我们又真正了解波伏瓦多少?


《成为波伏瓦》的作者凯特·柯克帕特里克认为,即便在关于波伏瓦书信和自传的出版物达100多万字的情形下,公众对她的认识依旧是模糊乃至扭曲的。而这些偏差正是由她在回忆录中的选择性书写或遗忘造成的。借助近些年接触到的新材料,凯特在这部传记中挑战了人们对波伏瓦的种种认识。比如萨特才是两人关系中站在浪漫情事顶峰上的神;波伏瓦并不具备哲学原创性,只是萨特思想的应用者;波伏瓦称克服性别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忽略它,并拒绝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因而被指控“厌女”。


凯特则在书中援引18岁的波伏瓦写下的一段话说,她感到没法把自己的生活在纸上有秩序地表达出来,因为它处在永恒的“成为”的过程中。她说,“我的人生历程本身就充满了问题,我不需要给人们解决问题,人们也没有权利等待我的解决方案”。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与《成为波伏瓦》译者刘海平,聊聊波伏瓦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波伏瓦的。


嘉宾: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海平,《成为波伏瓦》译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主持:


郝汉,新周刊编辑





叶倩雯,媒体人



本期你将听到:


05:06早期英文版《第二性》是由美国动物学家帕什利翻译的


11:28女性的主体是分裂的:作为爱人的你、作为母亲的你,与渴望广阔世界的我


24:56人们以为萨特是两人关系的主导,但事实上却是势均力敌的


28:02波伏瓦是自己哲学的实践者,践行着她理解的爱、自由与存在


44:32存在主义因波伏瓦得到发展:自由是有限度的,注定是自我和他者间的拉扯


48:48波伏瓦来中国时,提出要见丁玲,要考察中国农村


62:14回顾波伏瓦人生,她的毁誉由人与照单全收,让人感到力量


配乐:


She Was Running- Max Richter


Your Reflection Max Richter


Richter Leo (MBF Version) -Max Richter


Whispers - Max Richter


In Spite of All - Max Richter


团队:


内容监制:萧奉


节目编辑:郝汉


协同策划:钟毅


后期制作:管薇


视觉设计:庄直树


音效制作:JustPod


互动:


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